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遥望洞庭山水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遥望洞庭山水色范文1
在浩月映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的放着一棵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若人喜爱,看了这一个景象,我突然想起了刘禹锡的一首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洞庭山水色范文2
皎洁的月光洒在平静的湖的,银光闪闪。湖面上漂着薄薄的雾气,偶尔几只秋虫的鸣叫,让如画的情境更增几分生机,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远处天水相连,薄雾披着月色,靓影朦胧。
放眼望去,湖心的君山恰似一颗翠绿的青螺,卧于湖面;而银光闪闪的湖面更像一面洁净的大银盘,青山银镜,煞是壮观!我不禁轻声吟诵起来: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洞庭山水色范文3
雍 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
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
一螺青黛镜中心。
【赏析】
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历来诗人都写它的阔大壮观的气象 ,留下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等名句。而雍陶的这首绝句,却别出心裁,以纤巧轻柔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澄泓湛凝绿,物影巧相映”(韩愈《岳阳楼别窦直》)的精细图景 ,并融入美丽的神话传说,构成新颖而又清丽的篇章。
这首描绘洞庭君山的诗,起笔就很独特。诗人不是先正面写君山,而是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烟波不动”写湖面风平浪静;“影”,是写那倒映在水中的君山之影;“沉沉”,是写山影的凝重。“碧色全无翠色深”,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凝视倒影,当然是只见翠山不见碧湖了。这两句以波平如镜的湖水,以浅碧与深翠色彩的对照,映衬出君山倒影的鲜明突出。这是一幅静谧的湖山倒影图。
遥望洞庭山水色范文4
一、动静结合,愈见其美
大自然中,无论山水草木,阴晴雨雪,总是有动也有静。诗歌表达的是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审美感受,自然也就有了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贾岛诗句“僧敲月下门”是“以响衬静”,这里的“响”就是“动”,敲门有声,反衬出幽居的冷清、幽静,既显出了动态,又给人恍若有声的感觉,仿佛看到了举手敲门的动作,听到了“咚咚”的声音;王籍的名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是说,山林里两三声单调的蝉叫和鸟鸣,使环境反倒显得更加寂静幽深了。这也是以动衬静法,所以这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们再来欣赏杜甫的《漫成一首》诗: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
前三句说,月亮倒映水中,微微浮动,仿佛伸手就可以在水中捞到;船舱里一盏孤灯静悄悄地照着灰茫茫的夜色;大约到了三更时候,全家都在船里睡觉了,深夜做伴的只有沙滩上屈曲着身子静卧的白鹭——这里的一切是多么的寂静。最后一句说,忽然间,在船的那一头“拨刺”一声,鱼儿跳出了水面,江面上泛起了微微的浪花。这一句就是动景,前三句就是静景,用的是以动衬静法。夜深人静时的这一声,使周围显得更加沉寂。如果把第二句看做是动景,即把“风灯”错解为“江风吹打桅灯”,就没有了一三两句静影沉璧、白鹭安睡时的静景了,也就破坏了全诗安谧和平的意境了。
可见,一首诗中静与动结合得和谐完美,就会产生感染强烈、印象深刻的艺术效果。“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之所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就在于一个“闹”字,使人觉得这春意仿佛有了知觉,有了生气,人们从这里不仅看见了花开,仿佛也听见了花开的声音,仿佛传出了春天欣欣向荣的喧闹声;一个“弄”字,使人想到在朦胧的月光下,不仅花枝在风中摆动,地上的花影也在婆娑起舞。两句都在诗情画意之外,又有了动态美;又与各自对应的上句“绿杨烟外晓寒轻”“沙上并禽池上暝”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虚实结合,韵味更浓
古诗词中,往往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相映。所谓实,就是正面写,直接写,写眼前所见所闻;所谓虚,就是侧面写,间接写,写想象、写所感。我们耳熟能详的杜甫的《望岳》,一至六句实写泰山的山色、山形、山高,最后两句是设想登上泰山的最高峰俯瞰,比起泰山来,众山都微不足道了。这两句诗是诗人望岳的想象,是没有付诸行动的虚写。诗篇由实而虚,加重了感情的分量,更深刻地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险阻、勇攀高峰、建树伟业的雄心壮志。
再看刘禹锡的《望洞庭》和雍陶的《题君山》两诗: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第一首诗中,诗人观赏月下洞庭淡雅秀丽的湖光山色,是实写;想到了“镜未磨”、“白银盘里一青螺”这是虚写。第二首诗中,诗人实写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虚写看到君山秀丽景色时引发的联想:这明镜一样的湖面,是女神梳洗打扮的地方,君山的倒影变成了仙女青黛色的螺髻,这样写使整个画面鲜活,形象,给人留下了无穷的回味,不尽的想象。
诗中虚实手法的运用并无定制,它总是根据内容的需要和思想感情的表达而定。有的先实后虚,有的先虚后实,如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有的一会儿实,一会儿虚,如《古诗十九首》中的“行行重行行”,有的则藏虚于实中,更加耐人寻味。
如2000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宋诗人赵师秀的《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灯落花。
遥望洞庭山水色范文5
关键词:诗歌鉴赏 主旨 对比阅读
高考试题中,文学鉴赏题材有利于考察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起到积极的作用。要做好这类题,首先要了解它的形式。高考试题中出现的古诗词鉴赏题都是要求从A、B、C、D四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包括诗词的主题、修辞、个别词的含义、语言艺术的特点等方面。文学鉴赏题还是有一定规律的,下面就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作简单的探讨。
一、领略全诗内容,慎看“主旨”项
诗歌鉴赏中的内容,对于考生来说并非熟悉,因此,不必拘泥逐字逐句理解,只要能理解大意即可,领略大意就应该把A、B、C、D四项全部看完,有一些题项的分析,能对你的思维起到指路作用。所谓慎看“主旨”,就是要看四项中是否有凭空拔高,无中生有,随意曲解诗歌的主旨,设下陷阱,这样的题项具有很大的迷惑性。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A.第一名写丛丛秋菊围着房舍,仿佛是陶渊明的家。
B.第二句表现了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况。
C.三四两句由描写转入议论,突出渲染了的高洁气质。
D.全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做含意隽永,富艺术感染力。
[分析]这道题A、B两项是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一般的同学都不会选错,D项考表现手法,这首诗内容浅显明白,符合D项的说法,C项说三四两句由描写转入议论,这是没错的,关键在后面的“突出渲染的高洁气质”,尽管很多诗句都借菊述志,但这里所议论的,不是对菊的偏爱,而是因为它太独特了,“此花开尽更无花”从而引发了诗人的兴趣。因此C项的评价拔高了诗句,不能一说到,就想到高洁气质,所以从诗句的主旨方面去考虑,就能轻而易举地知道答案。
二、善于捕捉信息,对比阅读
高考试题中有时为了显示试题的“能力与创造性”,会把两首题材有点相似、但内容表现手法有所不同的诗交织起来进行测试。做这类题,应该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语句进行分析,确定答案。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A.刘诗中“潭面无风”句和雍诗中“烟波不动”句,都贴切地描绘了月光下湖面风平浪静、山影疑重,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
B.刘诗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相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C.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感觉的颜色没有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
D.雍诗中“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她们是古代传说中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代作湘水神,遨游于洞庭之上。
遥望洞庭山水色范文6
小学低年级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即使在中高年级,形象思维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图”“画”进行教学,不仅利用了小学生形象思维为优势思维的特点,使小学语文课堂丰富多彩,而且对于其逻辑思维和其他能力的训练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为例,插图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具有真实性的照片或经典作品;二是配合课文内容专门绘制的作品;三是反映名诗佳句句意的写意画;四是配合作文教学、单元练习等其他方面的美术作品。这些精美的插图与入选文章相辅相成,因此,教师在钻研教材时也要研究插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达到图文共赏。
一、汉语拼音教学方面
汉语拼音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东西。此时课本上出现的插图,大多既表音又表形,指导学生观察插图之后再及时出示学习内容,有助于学生较快地掌握拼音的发音与字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拼音“e”,插图中画了一只大白鹅在水中游,水中倒影与“e”的字形相似,这样就可以利用插图帮助学生掌握字形,回忆发音。
二、识字教学方面
识字教学主要包括字音、字形、字义三个方面,在字形和字义教学方面,都可以运用具体形象的图画作为教学手段。
1.利用图画识记字形
汉字数量多,字形结构复杂,因此,字形是儿童识字的难点。一些象形字如“日”“月”“水”“火”等,教学时可引导学生看图,并对照字形,知道字的来历,从而认清字形,掌握字的结构。又如“燕”字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燕子的图画:“廿”表示燕子的头;中间的“口”表示燕子的肚子;分开的“北”表示燕子的双翅;下面的四点表示燕子的尾巴。经过这样的分析,学生牢固的掌握了字形。
2.利用图画理解字义
字义理解的方法之一就是把抽象的生字与具体的图画结合起来。如“看图学词学句”“看图归类识字”等,就是通过图画,把词与词所代表的事物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理解词义。
三、听说教学方面
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生听说能力的发展,听说训练的基本方法有看图听说、观察实物、景物听说、情景听说,复述转述、想象听说等。看图听说训练中所采用的图画大多与小学生的经验接近,可引导学生把观察所得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展开联想,了解图意,然后训练听说。
四、阅读教学方面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也主要在阅读中形成。在阅读教学中,图画也经常被作为一种手段而使用。
1.巧用插图,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的方式有很多种:问题导人、故事导入、直接导入等,鉴于现行小学语文课本一文一图甚至一文多图的特点,以图导入新课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在教“莫高窟”一文时,教师出示了一幅莫高窟的照片,然后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它是什么时候建造的呢?为什么被人们称为“祖国文化的一颗明珠”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这种方法方便易行,简单有效。
2.据诗绘画,以画解诗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对于一些古诗可以借助图画去理解,也可以根据诗意让学生作画,既加深了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创新能力,比如在教唐代刘禹锡的《望洞庭》一诗时,让学生根据诗中“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一句,发挥想象,将诗句内容画下来,有学生画了这样一幅图:一位诗人站在湖边向远处眺望,湖中央耸立着一座形似青螺的小岛。这种教学方法将学生天真烂漫的想象力融汇在绘画、诗句之中,其乐无穷。
五、写作教学方面
看图作文是进行简单记叙文训练的一种方式,低年级主要训练看图写话,中年级训练写片段,高年级训练看图写成篇的文章。看图作文既能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维、想象能力,又能发展学生的语言,所以是小学各年级常用的作文训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