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教学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五年级语文教学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五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五年级语文教学案例范文1

【关键词】 小学语文;有效沟通;教学策略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阵地,课堂中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更是教学的重要手段。然而,纵观传统语文课堂中,大多情况下是教师的单向传授,学生的全盘接收,没有民主,没有质疑,自然无法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因此,立足新时期小学语文课堂,教师需要营造和谐的沟通环境,开辟思维创新的沟通渠道,从而抵达情感共鸣的沟通境界。

一、营造沟通环境,点石成金

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语文课堂上,依然存在着“一切为了分数”的现象,一味的追求教学成绩,导致课堂教学中教师“命令至上”,学生“惟命是从”,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成长,这种状态下的教学给师生之间的沟通设置了巨大的障碍。为此,提高语文课堂沟通的有效性,必须从环境入手,给学生营造和谐民主的沟通氛围,让学生在和谐、轻松、愉悦的交流环境中自主探索,点石成金。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灰椋鸟》一课教学,结束的时候,教师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

师:同学们,如果你是一位动物爱心志愿者,想赠给森林公园一幅对联,希望唤醒人们保护动植物的意识,你觉得怎样写更合适呢?

(写对联对于五年级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课堂一度陷入沉闷气氛中)

师:平时大家再报刊、电视上没有见过类似的广告吗?

(听到“广告”一词,学生顿时来了精神)

生1:我知道,我在报纸上看到过,“关爱野生动物,保护美好家园”。

师:看来读报纸好处多啊!你看,这不用上了吗?

生2:我在电视上也看到过,“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生3:我还在街道的墙上看到过,“留住千万树,造福子孙后代”。

……

(一发不可收,孩子们都打开了话匣子。)

师:看来我们都是善于观察、积累的好孩子!那么,你能根据这些“仿造”一幅对联吗?

(“仿造”,太有趣了,学生的顿时津津有味思考起来)

生4:个个争当造林先锋,人人都是护林园丁。

师:真棒!还讲究了“对仗”和“比喻”的运用。

生5:昨日棵棵树,今日暖暖情。

……

(学生的创造热情被充分的挖掘出来,充满童真童趣的对联写满了黑板)

和谐的环境为沟通奠定了基础。审视这个教学案例,由最开始孩子们无话可说,到最后妙语连珠,是宽松和谐的沟通环节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动力,真正的实现了沟通无界限。

二、提高沟通艺术,点化心灵

语文课堂的有效沟通是指在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努力,实现互相理解、彼此认同的教学行为。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开辟沟通渠道,唤醒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以沟通拓宽学生思维的宽度和广度,点化心灵。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渗透了“不甘于做幼者”的信念,也饱含“保护弱小者”的情感。为了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这样引导。

师:当家人把雨衣递给“我”的时候,不知同学们头脑里有没有涌现一些自己生活中的画面?

生1:吃饭的时候,妈妈总是把肉夹到我的碗里。

生2:走在路上,爸爸总会不自觉的让我走在他的右手边。

……

师:看来我们都是大孩子了,能够体会出生活中父母家人对我们点滴的呵护和关爱。那么,你有没有像文中的“我”把雨衣披在蔷薇花上的体验呢?

(也许真的缺乏这样的体验,孩子们一时语塞。)

师:一份爱如果传递出去会变成两份,甚至更多。从文中“我”将这份爱传递给蔷薇中,聪明的你读懂了些什么呢?

生3:我们在生活中受到别人的关爱,也要把关爱传递给更多的人。

生4:我觉得爱不仅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递,还可以像文中的“我”一样,传递给蔷薇花,而蔷薇花会开出更鲜艳的花朵将爱传递给更多人。

(课堂上响起了欢快的掌声。)

师:有一个敏感的心,花儿在你眼中都有了灵性。

语文教育家周一贯说:“教师与学生课堂沟通的纽带和桥梁是师生之间的相互倾听与对话。”在这个教学案例里,教师以耐心的倾听给学生以精神的鼓励,以言语的引起给学生的情感共鸣,师生一道享受情感的熏陶,收获思想的启迪和无穷的乐趣。

三、开辟沟通渠道,点亮课堂

由于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特性,有效的沟通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对于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留一些空白让学生自己填补,从而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沟通境界。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朵杏花》一课教学中,教师以“留白”的形式让学生感知人物内心的情感。

师:当第二年杏花开了,小男孩去把这个消息告诉竺爷爷的时候,他是怎样的心情?而竺爷爷听到后又是怎样的表现?文中刻画的太简单了,同学们能不能根据文中对话填一些词语?

(学生先是小声讨论,很快填好了词语。)

生1:我在“竺爷爷”前边填了“小男孩兴奋的跑进来”。

师:为什么要用“兴奋”呢?

生1:因为小男孩儿等了一年,终于等到第一朵杏花开了,既高兴又急切的想把这个消息告诉竺爷爷。

生2:我在“是第一朵吗?”前边填了“半信半疑”。

师:这个词用在这里有什么用意呢?

生2:因为竺爷爷想一年时间过去了,小男孩儿怎么会记得那么久远的事情呢?

生3:我也填的“半信半疑”,但我认为竺爷爷习惯了严谨的科学态度,他想再确认一次。

师:真好!那就让我们带着第一朵花开的欣喜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再把这部分美美的读一遍。

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的留白不是思维的放空,而是沟通的开始。通过填充词语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力,在师生、生生、生本之间实现了思维的碰撞中,而课堂的生命得以点燃。

总之,语文课堂的有效沟通是知识的交互,是情感的传递,更是心灵的对白。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读透教材,读懂学生,抓住沟通契机,营造沟通环境,开辟沟通渠道,让沟通无极限,让智慧尽飞扬。

【参考文献】

五年级语文教学案例范文2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启蒙阶段,其不仅仅关系到后期的阅读角度,更加牵涉到未来的写作教学,甚至成为影响其他学科教学的重要因子。由此,结合中高年级字词教学案例,探讨中高年级字词教学的有效方法,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中高年级;字词教学;有效方法

中高年级字词教学工作的开展,不能像低年级字词教学那样,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主动性,使其成为字词含义的探究者,由此增强学生获得知识的感受和体验,这样可以充分保证字词教学的有效性。长期以来,笔者探索出几个有效的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一、在词语归类中辨析字词

词语归类是字词教学过程中常常用到的教学手段。将类似的词汇归纳总结到一起,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和复习,引导学生做到举一反三。比如,在学习完一个章节之后,教师要求学生找到所有课文中的成语,让学生进行字词的归纳和整理,并且对于部分相似或者相反的词语进行辨析,以加深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为此,教师不妨可以依照不同的词语属性和含义来进行界定。比如,从描写的角度入手,可分为描写人的品质的,描写人的智慧的,描写人的仪态和风貌的,描写人的口才的,描写人物动作的,等等。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课文为例,第二段的“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湖面变得银光闪闪”中的“银光闪闪”,对于这个词语不难理解,从环境角度描写出月光之美,用叠词“闪闪”突出了“闪得耀眼”。这个“银光闪闪”可以归类为“ABCC”结构,之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归纳和整理跟这个词汇结构相同的词汇,例如“气喘吁吁”“兴致勃勃”“怒气冲冲”“清香袅袅”“白发苍苍”“大名鼎鼎”等词汇,都是利用叠词加重本义,增添表达效果。可见,教师将这样类型的词汇归结到一起,方便学生更好地去辨析词汇、理解词汇、运用词汇。

在上述教育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了归纳整理的方式,由此可以从含义转移的视角入手,对于同样结构的其他词汇进行辨析,这样可以使得学生的词汇量得到拓展,通过一类词语来了解其他词语的意思,达到触类旁通的教学目的。

二、在阅读教学中理解字词

字词并非是独立的语言单位,其处于对应的句子中,处于对应的段落中,是联系上下文的重要媒介,由此可以通过阅读教学的方式,实现对于对应字词含义的推测和理解。尤其在中高年级课文学习过程中遇到了生僻词汇的时候,可以充分运用这样的方式,以此保证字词教学的有效性。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新型玻璃》课文为例,在学习第二自然段“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安然无恙”的时候,“安然无恙”属于生僻词汇,学生往往不能单独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去分析这个词汇的含义,其中的“恙”原来指的是人平安,没有疾病,现在将其界定为泛词,指的是事物平安没有出现损坏。在不了解之前,学生可以结合受到撞击的语境,判断词汇表达的意思是玻璃比较坚硬,出现撞击也不会被破坏。这样的词汇猜测行为是阅读理解中常常会运用到的手法,这对于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字~的含义来讲,是非常有效果的。

通过上述阅读教学过程来看,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去分析前后文之间的语言关系,继而猜测对应生僻词汇的含义,这样去理解词汇,往往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理解习惯,并且还加深了学生对于字词的理解程度,是很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

三、在语言情境中运用字词

对于字词的深刻理解,需要在实践运用环境中多角度去感悟,这样才能够保证理解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在中高年级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言语运用环境改变的方式,通过多次言语表达的方式,使得学生对于字词的理解程度得以加深,这也是保证字词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举措。

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唯一的听众》课文教学过程中,在第二段中的“一天早晨,我蹑手蹑脚地走出家门”中的“蹑手蹑脚”属于重点字词教学内容。教师为了增强学生对于此词汇的理解程度,不妨要求学生运用“蹑手蹑脚”这个词汇去造句。有学生这样写道:“我拿了妈妈床头的十元钱,担心被妈妈知道,我蹑手蹑脚地把钱放回原处。”“我今天考试考得不好,回到家后,我蹑手蹑脚地拿出作业做起作业来。”……

在听完学生造句之后,教师指出造句中存在的错误环节,让学生回顾学过的课文中是否学过这个词语,这时,教师在课件上出示四年级上册丰子恺《白鹅》中的“临近的狗也很多,也常常蹑手蹑脚地来偷鹅的饭吃”,通过这一系列教学,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蹑手蹑脚”的内涵。

上述在言语运用情境中,引导学生去感悟对应词汇的含义,尤其在多个语言情境中进行调换,学生通过调动自己对于不同意境的构造,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对应词汇的含义。因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该注重言语运用技巧来实现对字词的理解。

四、在字词本意中学习字词

字词本意往往也是学习字词的重要渠道,就是通过对于字词字面含义的分析和理解,可以确定字词需要表达的寓意,由此实现对于字词内涵的全面理解。在中高年级字词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运用字词本意的方式来学习字词,从而保证字词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以人教版四年级《火烧云》课文为例,其中一个段落描述“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中的“恍恍惚惚”,从字面来理解就是视野比较模糊的意思,在这样字面本意的理解基础上,我们对于实际的语言环境进行深刻剖析,就可以找到此词汇的准确含义:神志不清、迷惘的状态。在进行此部分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应该首先引导学生去分析词汇的字面意思,在此基础上再去探究其深层次的含义,这对于加深学生对于此词汇的理解程度是非常有帮助意义的。

在字词本意中分析实际的语境,并在此基础上找到字词的学习技巧,这也是语文教师在开展字词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明白的,这也成为中高年级字词教学工作的重要方式和方法。

综上所述,中高年级字词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必须要将其作为重点工作来开展。语文教师应该高度重视起来,分析字词教学工作特点,总结字词教学工作经验,切实找到更加有效的、合理的字词教学手段,以改变字词教育教学的格局。

[参 考 文 献]

[1]王玉航.小学中高年级“字词”教学策略探析[J].教育观察,2013(19).

五年级语文教学案例范文3

【关键词】语文教学 表达能力 提高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A-0090-02

语文是重要的语言学科之一,需要学生将知识内化并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从当前情况看,培养优秀的综合型人才已经成为了当代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而语文这一学科的综合性较强,其有关知识在平常生活学习中的应用也较为广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除了让学生学到课本知识以外,还需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将来的全方位发展作铺垫。

一、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现状分析

(一)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

传统讲课模式通常以教师为课堂主体,学生被动听讲,很少有机会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种单向授课的教学形式降低了学生的地位,使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表达意识变得淡薄,他们仅仅是在课堂上机械化地接收教师灌输的知识,不利于表达能力的提高。此外,在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下,教师很少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由此可见,要提高学生表达能力,语文教师应当注意改进传统教学方式,找到科学的培养方法。

(二)不重视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受应试教育思维影响较深,观念比较落后。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把学生的考试分数放在第一位,不注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有的学生不喜欢在课堂上开口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并且教师和学生之间也很少交流,有的学生甚至产生了心理障碍,逐渐丧失了与人打交道的信心。

二、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具体策略

(一)鼓励学生开口表达

不论是从课堂教学看,还是从实践角度看,小学语文教学都应当把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放在重要位置。教师要改变以往传统教学手段,积极采用新型表达形式,对学生实施培和指导,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教师在教学中时时鼓励学生将平时学习及生活中遇到的人、事、物等,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并在此过程中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用词失误等,使得其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得到良好训练。此外,教师还可以对课本知识进行深入讲解,使学生在创新的语境下掌握表达技巧。比如教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半截蜡烛》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大致了解课文所讲述的内容,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同敌人斗智斗勇的故事和扣人心弦的情节。待学生知晓文章大意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小组成员分别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学生可以自主创设语言环境,设计人物台词、情绪转变、情节走向等,将这个经典故事有声有色地展现出来。通过这样的创新教学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观看他人表演,找出自己语言表达的不足,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

对于好奇心重的小学生而言,兴趣是其最为主要的学习因素和推动力量。有了表达兴趣,学生才会主动、积极地表达。兴趣能促使学生追求新知识,发挥新能力。教师要学会充分引发学生的表达兴趣,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灵活地让学生把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给学生制造更多的表达机会,并对其表现进行指导和鼓励。例如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文时,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小女孩点燃火柴后看到的种种美好景象。学生观看之后,教师提出问题:“小女孩因为冷,看见了烤鹅;因为痛苦与孤独,看见了圣诞树和自己的奶奶。那她看到的这些究竟是不是现实中的事物呢?文中所讲的两个‘幸福’又代表什么呢?”学生对此产生了好奇心和兴趣,然后与同学积极讨论,找出问题的答案。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几名同学回答上述问题,让其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对学生给出的答案逐一进行点评,对表达得好的要予以赞赏,对表达稍弱的也要给予鼓励。这样一来,多数学生都培养了语言表达的兴趣,同时加强了表达信心。

(三)教给学生重要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指表达的原则、规律与方法,学生要想更好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就需要在恰当的地方妥善运用表达技巧。若要对教材知识进行分析、理解、掌握,也需要了解表达技巧的相关作用。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常用术语、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结构安排等,提升学生的表达水平。例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爬山虎的脚》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重点词句,像“一顺儿朝下”“铺得那么均匀”“漾起波纹”等,让学生体会这些表达方法的感染力,然后提问学生:“作者之所以能把爬山虎描绘得如此具体形象,是因为采用了哪些表达方法?”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并在实际生活中学会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教师再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物,并学会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比如让学生观察黄昏时的云朵、春天开的花等,再教给学生恰当的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烘托、渲染等,使学生注意留心观察生活,进一步提升表达能力。

(四)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师带领学生展开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实际培养及训练,将使得学生的表达能力获得突破性提升。学生只有多说、多练,在现实生活中积累丰富经验,才能优化自己的表达水平,使自己的语言能力得到全方位提高。教师要组织学生参与一些课外活动,为学生构建出轻松愉悦的表达环境,让学生可以利用多种形式改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带着学生来到荷塘边上,让学生一边游玩,一边观察。这样不但能够舒缓学生的心情,还能让学生通过欣赏优美的景色,产生真实的审美体验。教师再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说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为什么荷叶又是小青蛙的歌台?”学生有了实践的观察和感受之后,便容易回答出教师的问题。学习了该篇课文的表达方法,学生在课后以日记的形式描写出自己所看到的景象,以此锻炼了书面表达能力。

五年级语文教学案例范文4

这是一位教师执教的一堂校级语文公开课《大江保卫战》。教师在整堂课中的设计比较完美,每一个环节都比较紧凑。但是,从语文课的课堂生成及学生精神成长这个层面上来说,学生收获并不大。现撷取其中一个教学片段:

师:大堤是阻挡洪水的最重要的办法,保住大堤就是保住了一切,自读第2自然段,找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想一想:你看到了怎样的一群子弟兵?(生读课文,并在书上圈画写批注)

生:“战士们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豁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从这里可以看出,这是一群勇往直前的子弟兵。

生:我从“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这句话中感受到,这是一群不畏困难的勇敢的子弟兵。

生:我觉得这是一群团结一心的子弟兵。因为书上写道:“他们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

……

师:同学们都对子弟兵们有了更深的了解。他们勇往直前、团结一心的形象已经牢牢印刻在我们心中了。

【教学诊断】

这是一堂五年级的语文课。按理来说,五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即兴生成的阅读感悟,应该是有着自己思考的一段通顺连贯的话,而不应该只是上述片段中出现的那么几句简单的话语。上述片段中的语文课堂生成是肤浅的、干巴巴的,只有框架没有精彩内容的补充,没有那种深入骨髓的感动。那么,为何会出现如此现象呢?究其原因,我觉得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中,我们的教师似乎少了一些等待,少了一些耐心,往往急于求成。其实“欲速则不达”,语文课堂的精彩生成需要等待,学生的精神成长更需要等待,用心等待才能生成更多的“精彩”。

【解决策略】

一、 慢慢走——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成需要时间的酝酿

语文课堂是一个充满灵动的课堂。相同的语言文字在不同的学生面前,所读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而,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教师都很重视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认为“语文课如果没有品读交流环节,没有引导学生在情感和文字里走个来回,仅仅由文字到情感的‘读懂了什么’就引发开去,就好比电力很猛的钻头在水泥地上擦滑,没有深入到文字的骨头里。”窦老师说得多好!其实,在各级各类的公开课中,我们也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设计环节:“请同学们拿出笔来,边读这段文字边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并想一想你喜欢这个句子的原因。”然后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开始朗读文字,在书上圈圈点点。教师一般都是深入学生中间,观察引导他们思考,一两分钟后就全班集体交流。我们所看到的这一精心设计的环节,往往只是“走马观花”式的,教师只给了学生一点点的时间就急于让学生停下思维的脚步,在匆匆忙忙间完成了阅读思考,开始了交流讨论。这些讨论看似热烈,但是在热烈的背后,学生究竟生成了多少有用的东西?他们究竟获得了多少阅读的感悟?这些问题是很值得深思的。我们承认,一部分对语言文字比较敏感的学生,他们思维敏捷,已经能有自己的感悟了。但是,教室里毕竟坐着大部分需要慢慢品味语言文字的学生。他们对文字的感悟需要时间的酝酿,需要教师满怀信心的等待。我总觉得学生们思考的过程好比农民春耕秋收的过程。春天播种,夏天开花,秋天才能结果。“拔苗助长”违背事物本身发展的规律,是万万不可取的。在阅读课堂中,如果教师不“吝啬”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慢慢地悟,那学生交流起来就不会是那么干巴巴的了,他们课堂生成的阅读感悟或许会是自己独特的深入的理解。

二、 渐渐领——语文课堂的生成需要恰到好处的点拨引领

在指导学生阅读感悟的教学环节中,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引领正如农民给庄稼施肥一样。秧苗种进田地中,不仅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同时还需要适当施肥,以满足秧苗成长过程中所需的营养。只有养料充足,阳光、雨水富裕,才能静心等待丰硕的果实。语文课堂好比秧苗成长的沃土,在沃土中根据秧苗之特性,适当施肥,适当点拨,学生们需要什么营养我们就给什么营养,这样才能让他们如秧苗般茁壮成长。

最近有幸观摩了特级教师武凤霞执教的一堂语文课《月球之谜》。上课伊始,武老师请几个学生每人一个自然段通读课文。当时,一个胖胖的小男孩举手了,他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节奏很慢,好像对课文很不熟练,听课老师也听得很累。小男孩终于读完了,我们也耐着性子听完了。但是,武老师并没有立即让他坐下,而是说:“孩子,你读书的节奏慢了一些,武老师给你起个头,你按老师的节奏再试着读一读这段文字,好吗?”武老师给他起了个头,在她的引领下,小男孩果真能按照武老师的节奏读下去,虽然速度还比不上其他同学,但是进步是显而易见的。这个小男孩一读完,全场掌声雷动。我想:这掌声不仅是献给那个小男孩的,更是献给武老师的,是武老师满怀信心的等待和恰到好处的引领,换来了小男孩的成长,也换来了小男孩精彩的课堂生成。这样的课堂生成是水到渠成的,是不露痕迹的,而这样的课堂生成是需要教师的智慧,需要教师有意识的提醒和点拨。语文教师要善于通过自己智慧的提醒和点拨,引领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生成更多的精彩,获得更多的进步。

五年级语文教学案例范文5

比较教学法是指,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同时向学生呈现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内容,并使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辨别它们的相同属性和不同特征的方法。小学语文比较教学法的主要形式包括类比、对比、横比和纵比,本文主要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月光启蒙》为教学案例。

一、类比

类比指的是教师向学生呈现相似的学习资料,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方法。在《月光启蒙》的备课过程中,我设想学生会被“月光是如何启蒙作者的”这个问题吸引,但是对“启蒙”的含义可能不能准确把握。学生在之前已经学过“启发”,它与“启蒙”的含义相近,因此,我想通过类比来帮助学生认识“启蒙”。在教学中,学生看到“月光启发”的板书后,举手示意书写错误了。这时,我引导学生分析这两个词:“启发”是指一个人或事物帮助我们解决疑难问题,而“启蒙”是指一个人或事物帮助我们开启了认识新事物,认识新世界的方法。民间文学对作者来说是一个新的事物,所以这里用“启蒙”更合适。理解了“启蒙”的含义,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母亲对作者的帮助,才能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用歌谣和童谣来说明不同的内容对自己的不同影响,但对学生而言,区分度并不明显,因此,教师要向学生说明歌谣和童谣的不同,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结构。歌谣指随口唱出,没有音乐伴奏的韵语,包括民歌、民谣。童谣是指在儿童之间流行的歌谣,内容简短。歌谣中渗透着作者的故乡情,而童谣讲述了一些日常生活的小故事和小道理。通过类比,学生对所要学习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了解得更加清楚了,也建立了新旧知识的联系。

二、对比

对比指的是教师向学生呈现对立的学习资料,通过正反分析,突显对立事物的特征的方法。《月光启蒙》一文中,作者提到“那时,我们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我引导学生在文章中找体现作者和母亲日子清苦的词语或句子。母亲的衣服是母亲自己动手用一块白布做的褂子,煮饭用的是院中的干草堆,在那样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作者的精神生活却是丰富的。表现作者精神生活丰富的内容,包括歌谣、童谣、神话故事、谜语。通过作者清苦的物质生活和丰富的精神生活形成的对比,以及作者现在的文学地位和已取得的成就的描述,学生认识到,精神生活的丰富远比物质生活的优越更有价值,更能促进个人的成长。个人的价值不是通过物质条件的攀比来体现的,而是通过精神生活的充实来体现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树立学习目标,在业余生活中多读有内涵的书,多做有意义的事。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关注学生的思想发展,而对比教学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更能促进学生行为的改变。

三、横比

横比指的是教师向学生呈现同一时间内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在各个方面的状况和矛盾,然后进行比较的方法。《月光启蒙》中提到的歌谣、童谣反映了当时的文化,教师可以比较歌谣和童谣的内容,具体分析这些内容对作者的影响。“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们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这寄托着作者家乡人的期望,也使作者从小树立起奋斗和努力的目标。“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这首童谣反映的是作者小时候的生活。作者在小时候帮助大人上山割荆草、编箔篮,这些劳动带给了作者很多乐趣。作者家乡特有的生活,加深了作者对民间文化的认识。歌谣中渗透着作者家乡人的希望,童谣渗透了作者的童年生活和童年乐趣,内容和形式都各具特色。

四、纵比

纵比指的是教师向学生呈现不同时间段内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在各个方面的状况和矛盾,然后进行比较的方法。作者日子清苦,精神生活却非常丰富。在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进行对比的同时,我结合作者和母亲的生活条件以及学生现在的生活条件进行对比;作者的精神生活和学生现在的业余生活进行对比;作者母亲的白布褂子、生火的干草堆和学生的名牌衣服、统一供给的液化气与供暖设备进行对比;作者童年割荆草、编箔篮的行为和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行为进行对比;作者精神生活的歌谣、童谣、神话故事和谜语与学生业余生活中的电脑游戏和电视剧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富裕和安逸的生活条件中,更应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努力学习。

五年级语文教学案例范文6

1.研究问题

抓重点词句,体会情感,训练表达

2.研究策略

2.1联系上下文: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对于含义比较深刻的词语不仅要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而且要理解对作者写作目的的作用。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及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为此,要逐步培养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2联系生活实际:语文教学联系学生生活"是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为教而教,为考而教,远离生活、远离学生兴趣的现状提出来的,希望通过研究,探索"语文课堂教学联系学生生活"的新途径,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促进教育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3反义词对比:通过对事物的不同态度,体会情感。

2.4补充教材,扩阅读量。

3.教学案例(五年级上册《梅花魂》)

3.1激感,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看梅花图,初步理解梅花的品性。】

同学们,在这万紫千红的花海中,你最喜欢哪一种花呢?(梅花)

谁见过梅花,老师这有几张梅花的图我们一起看一看,梅花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呢,他都有什么特点呢?

是呀,别的花大多是春暖才开花,只有梅花在冬天开放,越是寒冷它越开得精神,古往今来,多少人通过画梅,唱梅,写梅来歌颂梅花。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个与梅花有关的动人故事。揭题,齐读,板书。

读了课题以后,你有没有产生疑问呢?(学生紧扣"魂"自由质疑)

3.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设计意图:读懂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认读生字词。

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字音是否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外祖父非常喜欢梅花,作者回国前外祖父将自己最珍爱的墨梅图和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作者,并告诉作者要向梅花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文的了解概括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前后位讨论,课文围绕着梅花都写哪了几件事,分别起个小标题。(读诗落泪 珍爱梅图 不能回国 赠送梅图 送梅花巾)

3.3品词读句,感悟"梅花魂"。

【设计意图: 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和结合上下文来体会。】

默读课文,用"──"划出表现外祖父非常喜欢梅花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体会。(重点指导以下句子。)a"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设计意图:通过反义词的对比体会外祖父对于梅花的钟爱,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

找出句子中的一对反义词。(不甚留意──分外爱惜)板书: 分外爱惜

古玩和一幅画哪个更值钱,对于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把你的理解读出来。相机指导朗读。

"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公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呢?"

学生自由轻读,想一想,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板书:格外珍爱)

【设计意图:反问句的设置,进一步感受外祖父的情感】

在这里面有一句反问句,你能找到吗? ("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这是外祖父训斥我妈的话,如果改成陈述句怎么改?("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不能玷污的!")

外祖父为什么不直接这样说,而是用了一个反问句?(强调梅花高洁、清白的秉性)

指导朗读:读出"训斥"的语气。同学们在外祖父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语中就能够体会出他对于梅花的这份钟爱,所以当看到我弄脏墨梅图时,才会这么严厉的批评我的母亲,你来读(……),就是因为在外祖父眼里梅花是那么的洁白无瑕,所以当我弄脏墨梅图时,才会这么严厉的训斥我的母亲,你来读(……),

就是因为外祖父对于梅花的感情无人能知,所以当我弄脏墨梅图时,才会这么严厉的斥责我的母亲,你来读(……),就是因为在外祖父眼里这梅花是不能够玷污的,所以当我弄脏墨梅图时,才会这么严厉的训斥我的母亲,我们一起来读(……)。

小结:通过外祖父的话语让我们更进一层体会到了他对梅花的珍爱

【设计意图:从人物语言中体会不同语句的多层含义】

但是,在众多的花儿中,外祖父为什么对梅花情有独衷?(他欣赏梅花的秉性)

关于为什么爱梅花,外祖父还有一段话,谁来读一读?(出示第13段)

当外祖父再给我说这段话的时候,我还只是一个五岁的孩子,但是外祖父明知道孩子听不懂,却仍然这样认认真真的说,,难道仅仅是对孩子说的吗?请你再读一读,想想外祖父这段话有几层意思,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三层:开始他赞美的是梅花的精神,接着他赞美了中华民族出现的有梅花精神的人,最后他想说的是,一个中国人,要有梅花的秉性。)

轮读:所以外祖父这么钟爱梅花是因为(一组读这梅花……最有骨气的!)同样梅花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一、二组读几千年来……这梅花一样)更因为每一个有气节的中国人要有梅花的精神。(全班读最后一句)

举例说明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人。(岳飞、戚继光、江姐……)

梅花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也是每一个有气节的中国人的精神!从对梅花的喜爱中,我们看到的是外祖父不变的中国心!

当作者要回国时,外祖父把自己最珍爱的墨梅图和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作者的目的是什么?(向梅花学习,做个有气节的中国人。)

现在让我们再一次回到文中,课文中还有很多语句描写了外祖父对于祖国的思念,大家一起找一找!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中描写思乡的诗句和典型事例体会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茶是故乡浓 酒是故乡醇,常年游居异国他乡的人们,不能够回到故乡,心中总是无限惆怅,忆及故乡的人或物时,难免会暗自落泪,我的外祖父也不例外,课文一种讲述外祖父几次落泪?分别都是什么时候?(三次)

(1)教念古诗,悲伤落泪。出示:"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2)无法回国,失声痛哭。"我跑进外祖父的书房……想不到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

(3)送别亲人,思归难归。"船快开了……的梅花"

这三次落泪都有什么不相同之处呢?

第一次:默默流泪。第二次:放声大哭。第三次:泪眼朦胧(朗读)。

虽然他们的时间、地点、所处环境、状态等等方面都不相同,但唯一相同的是……?(怀念故乡之情)

这是作者所看的三次流泪,那他的外祖父就仅仅这三次因思念故乡而流泪吗?你认为他还可能会在什么情况下有这样的表现?

【设计意图: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爱国情、思乡意,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进行语言积累。】

3.4回顾整体,畅谈收获。

【设计意图:前后照应,感悟"魂"的深刻含义】

(1)还记得在课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在疑问梅花怎么会有魂!现在你知道了吗?这里的"魂"指的是什么?

(2)本文以"梅花魂"为题想告诉读者什么呢?(梅花的禀性;外祖父思乡、爱国之情……)

同学们,当莺儿,女儿回国后,孤独的老人会做些什么来寄托思乡之情呢?请展开想象,以"我仿佛看到外祖父……"为开头写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