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歌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姓氏歌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姓氏歌教案

姓氏歌教案范文1

【关键词】蒙台梭利教育法;特色;幼儿园;幼儿园教师;教学行为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1)07/08-0005-04

尽管自1913年克伯屈(W.H.Kilpatrick)公开批评蒙台梭利教育法以来,对蒙台梭利教育法的质疑之声从未停歇过,但时至今日,蒙台梭利教育法依然在世界各地的学前教育机构中被广泛运用。蒙台梭利教育法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魅力,是与其教师独具特色的教学行为有密切关系的。

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引起、维持以及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行为大致可以分为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两类。在我国的以蒙台梭利教育法为特色的幼儿园中,教师在蒙台梭利倡导的“工作”语境下组织教育活动,其教学行为呈现出典型的蒙台梭利教育法特色。本文通过对以蒙台梭利教育法为特色的幼儿园中教师教学行为的个案研究,分析其教学行为的独特性。

一、研究设计与资料整理

1 研究对象

研究者选取了H市一所以蒙台梭利教育法为特色的幼儿园中的H教师为研究对象。该园园长和教师均认为本园得到国际蒙台梭利协会(AMI)的授权,教师均接受过相关培训,是严格按照蒙台梭利教育法的要求工作的。H教师1993年从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后,先在普通幼儿园任教5年,后被调到这所以蒙台梭利教育法为特色的幼儿园任教至今,有丰富的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实践经验。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现场观察法。尊重H教师的意见,研究者以非参与者的身份,从2009年3月至2009年11月,通过笔录的方式,对H教师每天(节假日除外)上午8:30~10:30在活动室内的所有教学行为进行观察记录。此外,研究者还根据研究需要,对H教师、与其配班的教师、园长和H教师所在班级幼儿的家长等进行访谈,以获得相关资料。

3 资料整理

为便于研究,研究者对观察记录和访谈资料进行初步编码,如“09-3-7观察”表示2009年3月7日对H教师的观察记录,“09-3-9访谈”表示2009年3月9日对H教师的访谈,“09-5-6教师访谈”表示2009年5月6日对其他教师的访谈。

整理观察记录发现,H教师在活动室内的教学行为呈现明显的缄默特色,常常耐心等待。即使是直接干预,其着眼点也在协调幼儿的行为,而非直接命令和说教。研究者决定从缄默、等待、协调三个维度分析H教师的教学行为。

二、H教师的教学行为分析

1 缄默

(1)只做不说

H教师缄默行为的一种表现是只做不说,示范引导。

在幼儿开始“工作”前,H教师常常进行行为示范,既不单纯语言说教,也不边做边说。例如,在为幼儿展示感官区味觉瓶的“工作”时,H教师先将水倒在一个小碗里,把小勺放在碗里涮干净,然后将碗里的水倒掉。之后,H教师拿起一个味觉瓶,打开瓶盖,用滴管吸出瓶里的液体放在小碗里,盖上瓶盖,用小勺舀起碗里的液体品尝,尝完后将味觉瓶放在一边,最后将小勺涮干净。(09-3-20观察)从开始展示到结束,H教师没说一句话,只是每做一个动作后都略加停顿,并观察幼儿的表情与反应。

又如,幼儿多多端起托盘走到另一位幼儿阳阳的工作毯前,低头看看,然后从工作毯上跨了过去,继续向前走。H教师来到多多面前,将她领回阳阳的工作毯边。然后,H教师从工作毯旁绕了过去,停下,回头微笑地看着多多。多多也学着H教师的样子从工作毯旁绕了过去。她看了看H教师,H教师笑着对她点了点头。(09-3-23观察)对多多从工作毯上跨过去的动作,H教师没有用“回去,从工作毯旁边绕过去”之类的指令性语言进行干预,而是缄默地示范正确的方法,让多多意识到刚才从工作毯上跨过去的做法是不对的,并用微笑鼓励多多的正确行为。

只做不说,示范引导,是H教师有意为之的。H教师说:“教师操作时缓慢、有节奏,才能展示清楚。我一般只做不说,目的是让幼儿看清我的动作。幼儿观看教师的动作时,教师一说话,幼儿就看教师的脸而不是看教师的动作了。”(09-5-5访谈)

(2)不做不说

H教师缄默行为的另一种表现是不做不说。观察为主。H教师在为幼儿展示完某项“工作”后,便让幼儿自己操作。她在一旁观察,不说一句提示性话语,为幼儿提供自由、安静、不受干扰的环境,让幼儿自由“工作”。例如,菲菲把香蕉皮剥掉,将香蕉放在案板上,抬头看看身边的H教师。H教师微笑着点点头,菲菲便拿起水果刀开始切香蕉。(09-5-4观察)这是师幼之间缄默互动的表现。“一般来讲,都是教师先展示,再交给幼儿操作。之后教师就在一旁耐心观察,看幼儿是否掌握了。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教师是不会介入的。”(09-5-5访谈)

研究者观察到,H教师在幼儿“工作”时尽量保持缄默,而在需要传达信息时,常用面部表情代替语言与幼儿沟通,微笑成为H教师传情达意的主要手段。当幼儿完成某项“工作”时,H教师一个表扬的眼神就可以给幼儿莫大的鼓励与肯定:当幼儿在“工作”中表现出犹豫、不自信时,H教师会以微笑鼓励;当H教师帮助幼儿纠正“工作”中的错误后,也会对幼儿报以微笑,鼓励幼儿尝试。例如,当多多跨过阳阳的工作毯后,H教师将多多领回原位并示范正确的方式,随后停下来微笑地看着多多。H教师的微笑不仅可以消除多多因意识到做错事而出现的紧张情绪,而且可以缩短师幼之间的心理距离,对幼儿的健康发展有利。

2 等待

等待是指H教师发现幼儿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不是急于引导、帮助或干涉幼儿“工作”,而是为幼儿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表达意愿。

(1)不催促,不打扰

H教师的等待行为最常见的表现是:跟随幼儿的节奏,不催促,不打扰,体现了对幼儿的尊重。在日常教学中,H教师不对所有幼儿作统一要求,也不限制幼儿完成“工作”的时间,更不要求幼儿按照教师的速度“工作”,而是尊重所有幼儿,让幼儿有足够的时间去自由思考,按自己的方式和速度操作,大胆、主动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见解。例如,早上8点50分,姗姗选了擦桌子的“工作”。她用湿海绵从左到右,由上到下很有耐心地将桌子擦了一遍,又用沾有肥皂的刷子以打圈的方式擦拭桌子,接着用湿海绵将桌上的肥皂沫擦掉,然后洗掉海绵上的肥皂沫,继续用湿海绵认真地擦拭桌子,之后又一次将海绵上的肥皂沫洗掉,再一次

擦拭桌子。她重复了4遍清洗海绵擦桌子的动作,直到将桌子上的肥皂沫全部擦拭干净为止。最后她用毛巾擦干桌子上的水。这时是9点52分。姗姗共花了1个多小时来擦桌子。(09-5-7观察)在姗姗擦桌子期间,H教师没有催促她、干预她,而是让她自由完成擦桌子的“工作”,充分体现了跟随幼儿的节奏,不催促,不打扰的特点。

(2)耐心观察

H教师的等待不是毫不作为,而是耐心观察,为适时适度的巧妙指导奠定基础。H教师说:“只有对幼儿进行细致观察,才能判断出何时需要给幼儿以启示或帮助。”(09-5-5访谈)

H教师一是注重对个别幼儿的观察,二是注重对全体幼儿的观察。从上述案例中均可看出H教师注重对个别幼儿的观察,如观察到菲菲完成切香蕉的准备工作后,H教师微笑着示意菲菲继续工作等。在全体幼儿都投入“工作”时,H教师通常会坐在活动室门旁的椅子上,腿上放着一本厚厚的记录簿。她时而抬头看看活动室内正在“工作”的幼儿,时而低头快速记录。有时H教师会将目光聚焦在活动室一角,观察后采取一些必要的行动,如走过去收掉一些数字卡片等,然后默默回到原处继续观察记录。(09-5-5观察)可见,H教师非常注重对全班幼儿活动状态的细心观察,会在必要时给予适宜支持,以确保幼儿顺利“工作”。

3 协调

虽然H教师在幼儿“工作”时一般会缄默、等待,但是当幼儿在“工作”中迫切想做却又不知该如何做、想表达却又表达不清时,H教师还是会给予幼儿启发、激励和帮助,以激发、维持幼儿“工作”的积极性。这就是协调。

(1)“请”字当先

每当H教师需要引导幼儿的行为时,总是“请”字当先,言简意赅地适度指导,体现对幼儿的尊重。例如,在协助彤彤完成插座圆柱体的“工作”时,H教师一直“请”字当先。“请你取这个。”“请”字当先不仅是H教师的习惯,而且也是该园其他教师的行为准则。访谈中许多教师表示他们时时都会“请”字当先。“我现在最大的一个习惯,就是每句话都说‘请’。以前我虽然在心里时刻提醒自己,但有时也不是每句话都会说‘请’。现在我几乎每句话都会先说‘请’。而且我会蹲下来和幼儿说话。以前可能不会总是蹲下来和幼儿说话。现在这都已经成习惯了。”(09-5-5教师访谈)

(2)适时适度

在以蒙台梭利教育法为特色的幼儿园,教师的直接干预一般很少,在不得不干预协调时,教师会选择恰当的时机,把握好协调的度。H教师是一位有着十多年蒙台梭利教育法实践经验的老教师,其协调行为往往适时适度,能取得良好效果。

如上所述,H教师在幼儿“工作”时一般会耐心观察。当她发现幼儿需要帮助时,会适时采取适宜方式给幼儿以适度帮助。例如,凡凡在完成穿珠“工作”后要将工作材料放回原处,但因为托盘没端好,所以珠子撒了一地。凡凡端着托盘惊慌失措地看着H教师。H教师走过来说:“没关系,我们把它捡起来。”H教师蹲下来捡珠子,但凡凡仍站在原地没动。H教师又说:“请和我一起捡,好吗?”凡凡点点头,蹲下来和H教师一起捡珠子。这时H教师则停下动作。微笑示意凡凡自己捡。(09-5-7观察)可见,H教师的协调行为及时又适度,既及时缓解了凡凡的紧张情绪,又适度锻炼了其自主能力。

等待和协调均是H教师教学行为的主要特征,两者并不矛盾。H教师往往会在观察等待的基础上,因人而异,适度协调幼儿的活动,有时是及时协调,有时则是延迟协调。H教师说:“要先观察幼儿的差异,不要急于帮助幼儿。有的幼儿经过尝试会独立完成某项‘工作’。当某个幼儿已经能轻松完成一项工作任务时,教师可以引导其尝试更高难度的任务,以再次激发幼儿的工作兴趣。”(09-5-5访谈)例如,栋栋在进行插座圆柱体的“工作”。他先将十个圆柱体全部从插座中拿出来。再把十个圆柱体插到相应插座中,成功完成“工作”。在反复5次成功完成“工作”后,栋栋开始东张西望。这时,H教师走过来对他说:“对你来说。这组插座圆柱体已经很简单了。你要不要试一下稍微难一点儿的‘工作’呢?”于是,栋栋将这组材料放回原处,选了另一组材料继续“工作”。(09-5-25观察)H教师没有在栋栋第一次成功完成“工作”后就进行协调,而是等到栋栋第五次成功完成“工作”并有所厌倦时才协调其活动,既满足了栋栋尝试的欲望,增强了其自信心,又激发了他挑战更高难度任务的热情,可谓恰到好处。

三、结果与讨论

姓氏歌教案范文2

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坚持“因地制宜、互助共建、交流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创新办园模式,优化办园机制,加强内涵建设,实现城乡共同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化、多样化的学前教育需求。

主要目标和任务

多年来,我区以两所省级示范园为龙头,开展了与6所小学附设幼儿园及私立园的结对帮扶和联片教研活动,效果显著。在此基础上,我区将联片教研管理升级为集团化管理,充分发挥省、市级示范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探索实施适合我区区情的三支集团化办园模式,其中两支“名园+弱园”学前教育集团,一支“名园+民园”学前教育集团。建立适合我区实际的园际合作交流和城乡帮扶工作机制,实现以优质资源拉动全区学前教育快速、均衡发展,逐步形成城乡互动、横向辐射、纵向贯通、结对共建、交流互助、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的新机制。以集团化、规范化和品牌化为发展目标,探索适合学前教育发展的集团化管理体制。

改革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1、建立集团化办园模式。根据我区幼儿园联片教研、结对帮扶工作开展情况及学前教育发展实际,成立三支“1+3”模式学前教育集团,即:北戴河学前教育一团,集团总部为北戴河区第一幼儿园(省级示范园),集团成员单位有:西山小学附设幼儿园、实验小学附设幼儿园、北戴河小海星幼儿园;北戴河学前教育二团,集团总部为北戴河区第二幼儿园(省级示范园),集团成员单位有:育花路小学附设幼儿园、海宁路小学附设幼儿园、海北路小学附设幼儿园;北戴河学前教育三团,集团总部为蔡各庄小学附设幼儿园(市级示范园),集团成员单位有:金海幼儿园、好孩子幼儿园、新大陆幼儿园。三支“1+3”模式学前教育集团囊括了全区12所幼儿园,通过对学前教育机构的集团化办园模式改革,探索适合我区区情的集团化办园体制改革方法,进一步落实幼儿园结对帮扶制度,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全面提高办园水平。

2、制定集团内部运行机制。我区在组建学前教育集团时采取了1所省级示范园带动3所薄弱园,即“名园+弱园”,1所市级示范园带动3所民办园,即“名园+民园”的模式。幼儿园集团内实行“共性管理+特色办园”的运作方式,共性管理即统一工作计划、统一管理制度、统一活动安排、统一质量要求等,大力塑造集团文化品牌,带动集团内幼儿园教育管理水平、教育质量和文化建设的整体提升;特色办园即保持集团内各园的特质服务和特色课程,针对各自幼儿条件、教师条件、家长条件、地域条件、工作特点等,确定鲜明的特色方向。

3、实现全区学前教育资源共享。通过集团化办园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三支学前教育集团通过园长互访、教师互派、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定期培训等活动,集团内实现园际交流和合作,促进幼儿园管理水平和保教质量的提升。通过集团之间的分析总结、集团联谊、定期交流等活动,全区实现以优质资源拉动全区学前教育快速、均衡发展,逐步形成城乡互动、横向辐射、纵向贯通、结对共建、交流互助、优势互补的学前教育发展的新机制,推动城乡学前教育健康发展,促进民办、公办幼儿园共同提高。

集团化办园模式的具体要求

(一)加强制度建设,实现集团内幼儿园统一管理。

一是三支学前教育集团分别要制定本集团的《章程》。在集团内成员单位充分讨论的情况下,各学前教育集团要制定本集团的《章程》,章程规定集团的性质、宗旨、目标,集团的组织机构与管理办法,各成员单位的权利与义务等。章程是集团的共同规范,集团根据章程的规定开展各项活动。

二是三支学前教育集团要分别创建《集团内部管理制度》。通过理顺决策、执行、监督、保障等各个环节,提高幼儿园集团管理水平。在集团化办园模式的运行中,加强规章制度的建设是关键,要努力做到管理行为标准化、规范化、统一化。各类制度力求透明、公开、公正、合理,并确保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性。如:《幼儿园目标管理实施方案》、《幼儿园聘用合同制实施方案》、《幼儿园教育评价实施方案》、《重大问题决策程序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幼儿园会议制度》、《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制度》、《幼儿园学习制度》、《幼儿园教职工考核制度》、《幼儿园晨检制度》等。《集团内部管理制度》包括幼儿园管理的方方面面,力求全面、科学、规范、操作性强、实用性强,且能体现集团特色。集团内所有成员单位均按照《章程》和《集团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幼儿园管理,严格推行各项规章制度,增强教职工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强化依法办园、依法治园,从制度建设的源头切实保障集团内各幼儿园的持续、健康、规范发展。

(二)规范教职工管理,提高集团内教职工整体素质。

一是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证和学历达标制度。各学前教育集团要严格执行教师资格制度,依法管理教师队伍。对于那些学历尚未达标的教师,要针对每个人的特点和需要,集团帮助教职工选择适当的内容和方式进行持续学习深造,确保学历达标率为100%。对于没有教师资格证的教师,特别是民办园的教师,协同教育人事部门进行帮扶,引导教师参加教师资格证报名和考试,尽快获得教师资格,一段时间内仍不能获得教师资格证的教师,与教师协商解聘,确保所有学前教育教师符合持证上岗要求。

二是全面实施学前教育名师带动工程。为盘活集团内部名师资源,实现优秀教师资源共享,带动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在集团内全面推行“学前教育名师带动工程”。各学前教育集团通过一定的考核和评选方法,本着好中选优,择优聘用的原则,评选学前教育年度名师。集团通过制定名师带动工程计划,有序开展名师送课、听评课、电子教案资源库、青蓝工程等名师带动工程系列活动,推动集团内教师素质全面提高。

三是全面实施教职工岗位聘任和工作考核制度。为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教职工队伍的优化和稳定,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率,高质量实现幼儿园管理目标和育人目标,集团总部要协同各成员单位做好教职工的岗位聘任工作,力争在教职工和园领导双方达成一致的情况下,确定每一个教职工的岗位,并与园领导签订岗位聘任责任书,使每一个教职工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热爱自己的岗位,并努力做出最大成绩。建立幼儿园教职工工作考核制度,根据教职工德、能、勤、绩和考核方案对教职工全年工作进行考核,通过考核评出年度优秀、合格和不合格教师,其中优秀教师比例不得超过本园教师的30%。考核成绩用于教职工绩效工资、评优评先和岗位聘任等。

四是全面实施园际间教师和中层领导交流制度。各集团要建立集团内教师和中层领导定期流动制度,通过教师和中层领导的流动,加强园际间优质资源互补,推动薄弱园在领导和管理、人员素质、教育教学水平和保育工作等方面得到迅速提高;经教育局批准,通过向集团内成员单位派驻相对固定的执行园长,确保集团内幼儿园在制度执行上与集团总部保持一致;通过开展园际间教师定期的教研互动和研讨活动,促进各成员单位教育质量整体提高。

(三)创新管理方法,促进集团内幼儿园健康发展

一是建立幼儿园联席会制度。通过研讨和交流,确保集团内各成员单位在管理思路、制度落实和工作方法策略上达成共识,促进各园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讨论和会诊,查找不足,互促提高。

二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集团要对推进集团发展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运行机制、教师培训、教育教学特色等进行深入研究,在城乡统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集团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积极鼓励集团成员单位创新工作方法,更新管理思路,形成园所办园特色,提高教育质量、师资水平和社会声誉,成为品牌园,实现优质园的增量。

三是构建幼儿园考核和评价体系。各集团总部要加强对集团内成员单位的管理和指导,通过多种形式对幼儿园的全面工作进行评价和考核,考核一般每年安排1-2次。考核方法力求灵活多样,可结合日常管理工作、专项检查验收及专题活动开展情况对各园做出考核和评价,评价力求客观、公正、公开,并要求有文字资料存档。考核结果用于集团总部对成员单位的把脉会诊及各成员单位的自查与反思。

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集团化办园模式改革全面启动。为了全面推进北戴河区学前教育集团化模式改革,统筹协调,抓好落实,北戴河区教育局成立了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模式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主管领导任副组长,由教育股、教师进修学校相关人员为组员,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的统筹协调、指导、实施、评价等,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北戴河区教育局学前教育集团化模式改革实施方案于12月15日之前初拟完成上报局领导,12月30日之前通过论证与研讨,形成符合我区实际的实施方案上报市教育局。

各幼儿园要深入学习市、区文件精神,按照“北戴河区教育局推行集团化办园模式改革实施方案”要求,扎实做好相关工作。各集团总部要成立本集团集团化办园模式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集团总部园长任部长,集团总部具体负责领导任副部长,集团总部中层以上领导及各成员单位园长任组员,具体负责集团化办园模式改革的组织领导和具体实施工作。各集团自成立之日起开始工作,2013年3月开园之前完成集团的《章程》、《集团内部管理制度》。各集团总部与成员单位还要在深入研讨、广泛征求意见的情况下形成集团办园模式改革发展规划(2013年-2015年),开园后按照规划和《章程》、《集团内部管理制度》开展集团办园模式改革各项工作,确保改革工作全面启动。

2、完善考核机制,促进集团化办园模式改革顺利实施。北戴河区教育局完善幼儿园集团化办学督导评估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加大过程考核力度,加强对集团教育实施状况的定期监测。每年要对学前教育集团的教育管理、队伍建设、幼儿活动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工作进行考核,重点考核幼儿园的发展、进步等“软实力”提高情况。考核结果纳入对幼儿园的年度目标考核,并作为幼儿园晋级升类的重要指标。

各集团总部每学期要将集团工作实施计划、集团办园模式改革工作总结上交区教育局。各成员单位也要对本单位开展集团办园模式改革工作进行总结,并按时将总结上交集团总部和区教育局。

姓氏歌教案范文3

“学案”是达成课程目标、落实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集学习设计、构建新知、合作探究、展示延伸、反馈落实、发展评价、感悟反思、资料汇集于一体。既是教案,又是学案。

二、指导思想

以“学案”为载体,推广“个性化教育”及落实有效教学,深化课程改革;

以“学案”为平台,加强集体研究,优化设计,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以“学案”为指南,进行学法指导和教法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素养,促进教师教研科研。形成科学的教学方法和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以“学案”为枢纽,落实教学常规,进一步实现学校对教学工作的科学有效地引导和管理。实现“教学合一”,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三、“学案”模板

年级u学科u

课题:u

(第u章(单元)u第一节第u课时共u课时

课型:u主备人:u

审核人:u审定人:u

【学习目标】u

【重点难点】u

【关注点】u

【教学过程】u

1.建构新知

(1)新知识的构建。内容:本课时基本知识(将基础知识问题化)。方法:学生通过探究完成―个个、一串串、二阶阶的问题。建构新知识。

(2)记熟、默写。内容:本课时基本知识点。(如定义、定理、公式;单词、词组、句型;美文、重要图例等。)

(3)解决几道练习题。(以巩固新知)

(4)展示准备。(分组分重点进行准备)

(5)适当的拓展与延伸。(给出任务)

(6)记下疑难点。

2.合作探究

(1)分组进行

①写黑板(或在笔记本上默写)。内容:默写本课时基本知识点。

《小组合作交流。内容:说新知识的构建、背知识点人人过关、集体讨论批改练习、解决疑难问题、谈拓展延伸等。

⑧老师巡查,及时指点。

(2)全班解决共同的疑难

3.展示延伸

各小组将本组展示的内容抄在黑板上(或投影展示),然后顺序展示,全班参与。

展示过程:(方法:一个组的某同学主解,组内同学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也可以参与发言;老师指点。)

(1)解题过程和思路;

(2)讲解知识点;

(3)归纳解题规律、语法知识点、文体‘特征、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等;比较同类知识点的异同等;

(4)多法解题;

(5)个性化表达;

(6)拓展与延伸。

4.反馈落实

【学教后记】

四、初步探索

1.学案管理(教学处依据“意见”要求)

(1)设计了“学案设计模板”、制定了学案备课计划和学案常规检查量表。

(2)备课组长学期初填写好“学案设计计划表”;

(3)各备课组采取“分工设计,集中讨论”的合作方式设计本备课组的学案。

(4)科组定期检查、评比学案,结果上报教学处备案。

(5)“学案设计”列为教研活动的主题内容。

2.学案准备

(1)每学期寒暑假期,教学处布置每个备课组提前社计20个学案以备新学期使用。

(2)为方便学生使用学案,在校园网的专栏上以科组为单位定期挂出各学科的学案。

3.学案交流

(1)学案沙龙。探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疑难问题,逐步完善“学案设计模板”。(4月下旬在原来的基础上推出新的“白云六中学案模板”。)

(2)研究课。

(3)评选优秀学案。

(4)学案论坛。

五、逐步深入

1.成立课改实验班

(1)2009年9月,学校在高一确立了五个学科共八个课改实验班。

(2)成立了学校课改实验班领导小组,并制定了课改实验班具体实施方案。

2.加强实验班学习管理

(1)设计并印制了“白云六中课堂学科学习小组记录本”。(记录本的意义、记录的方式、记录本的管理、记录本使用原则、学科小组长的职责等。)

(2)教学处不定期抽查、落实。

姓氏歌教案范文4

【关键词】公安院校 防卫控制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C-0105-03

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我国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和暴力犯罪出现突发和多发的特征,并呈现上升态势,公安工作面临巨大压力,而战斗在一线的民警为了打击暴力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却承担着“天天有牺牲,时时在流血”的惨痛代价。民警在岗位上执法执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强制手段,需要用身体或警械等技术动作与违法犯罪嫌疑人进行武力对抗,以达到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保护人民群众和民警自身的安全,这种用于警察个体防卫和控制的武力手段就是警察所特有的“防卫控制”,是否具备过硬的防卫控制能力,直接影响到人民警察执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公安院校肩负着为一线公安培养和输送合格人民警察的重任,有效提高预备警官们的防卫控制能力,才能使他们真正在未来的警务工作岗位上做到“依法、安全、合理、有效”地使用武力以及处置案情。本文分析新形势下公安院校防卫控制教学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教学改革措施,以期促进公安院校防卫控制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一、公安院校防卫控制教学的现状

公安院校是培养应用型警务人才的专业院校,从学员在校学体课时量分配来看,出现理论课与实训课课时量比例失衡的现象,课程缺乏科学有效的整合,并重理论而轻实战。部分院校是出于对教学成本的考虑或者教学专业课程设置的需要,所以相关教学领导更加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以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作为教学培养模式,却又难免导致学员的学习针对性不强、学习动机差,出现理论与实践“貌合神离”、“手脚不协调”乃至“知”与“行”严重脱节的不良后果。

警务实战课程的训练得不到部分学校领导以及老师的重视,存在着教学观念落后和忽略对学员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现象。许多公安院校都设置有诸如警察体育、防卫与控制、警械武器使用和警察战术等教研室,它们本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员在校的体能、徒手防卫控制技术以及警械武器使用的技能以及警务战术处置能力,但是由于课程之间相互脱节,内容设置联系不够密切,导致“各自为战”,在课程的结构上缺乏连续性和关联性,以及对于整个警务实战训练课程的整合规划不足,导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以下情况:要么是教学内容交叉重复,要么是把有关内容相互推诿漏掉;教授技能课程变成了单纯技能动作的教学,缺乏必要的安全理念和战术意识培养,教授警务战术课程则变成只讲理念、意识和原则,教师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整体规划和有效整合。

以上这些现状,在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课程的设置上都对学员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影响了公安院校培养预备警官的执法素质和能力。

二、公安院校防卫控制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理念更新不够。一些院校对防卫控制概念的理解存在误区,将防卫控制简单地理解为“徒手防卫控制”,而防卫控制是警察依法使用武力的一项专门技术,它主要包括三大内容:徒手防控技能、警械、武器防控技能以及各防控技能的综合运用和战术变化。教师、教官在防卫知识的理念上缺乏更新、一成不变,在徒手防控技能上过于注重传授某一项格斗技能;在警械武器的防控技能教学上对于武力使用的“合法性”、“安全性”以及“有效性”的把握有待加强,普遍缺乏对武力使用等级的认知和专项训练;最后,教师教官没能很好地理顺和融合警务战术与警务技能的关系,在防卫控制课程教学中没能将警务战术的理念以及实战的运用始终灌输其中,教学警务战术课的时候又缺乏以徒手防控或者警械武器防控技能作为一切战术行动的基础,正所谓“技能要战术化,战术要技能化”,缺之则严重影响学员防卫控制在实战中综合运用的能力。我们要培养的并不是真正的运动员,一线民警在工作岗位上面对的嫌疑人、处置的警情也不会受到任何比赛规则的限制,真正的警务实战情形要复杂得多,所以必须更新理念,传授的警务技能必须是简单的、实用的、综合的、有效的。

(二)教学内容与实际相脱节。防卫控制是一项对抗性高、综合性强的警务实战技能。对于训练的具体内容和训练体系有很高的要求,许多公安院校防卫控制课程教学大纲仍沿用过去警体课、搏击课、擒拿格斗以及传统的警械课和射击课等课程的大纲,甚至是将几门课程拼凑在一起就形成所谓的防卫控制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上只是以武术、散打、拳击、摔跤、跆拳道等体育专项运动,再加上原来的擒拿技术作为徒手防卫控制的主要内容。教学内容落后,缺乏系统的整合和科学的优化,部分防卫控制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与实际情况相脱节,毫无选择性地套用某些对抗性竞技体育项目,只能停留在竞赛的层面,解决不了警务执法的实际问题。导致在校学员学习起来找不到主线而一知半解,训练起来提不起兴趣而不求甚解,实际操作起来技能不熟练而优柔寡断,甚至出现“教为学学为考、考试为了得毕业”的学习心态。教学内容的不实,严重影响了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甚至挫伤了学员学习的动机和情绪。

(三)训练时间保障不够,训练方法与手段落后。首先,从教学训练的角度考虑,无论是采取何种训练方法和手段,都不能违背运动技能从“泛化”到“分化”再到“自动化”的形成规律。然而,许多公安院校每年都承接厅级公安机关的委派任务、一些大型的安保任务以及一些全校性的活动,许多专业不相关的“任务”同课程教学相冲突导致训练时间保障不够,影响了防卫控制技能形成的重要环节,无法达到运动技能形成各阶段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其次,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落后,一些教师教官尤其是体育院校出身的教官,训练过于强调动作技能的技评标准,追求动作的规范性、统一性,而忽视了教学的对抗性和实战性,导致学员学习动作“水过鸭背”,考完就忘,在实战当中极易出现不会用、不敢用,处置警情犹豫、贻误战机等现象,甚至给自己和队友带来不必要的伤亡。缺乏对武力使用的情景模拟训练,忽略了对个体防卫体系和警组协同配合的安全意识、战术理念的着重培养。

(四)教学资源匮乏、设备器材陈旧落后。教学资源是保障课堂教学开展的客观物质条件,它直接关系着教学的生动性和有效性,对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师资力量不足,缺少专业的师资培训。防卫控制是培养公安专业人才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教师每个学期承担的课时量都很大,加上每年繁重的在职民警的培训任务,凸显出专业师资力量的严重不足,而任课教师大多数是从体育院校毕业,在体育专业项目方面各有所长,但是部分教师缺乏专业的培训和学习,只能从理论的层面或者脱离“警察”职业特性来进行授课,不能很好地胜任防卫控制课程教学的任务。

2.缺乏专业教材,授课针对性不强,教学效果不明显。现在关于防卫控制的教材不多,而且大多是针对在职民警的培训教材,对象不一样,目标要求有所不同。预备警官需要在警校的学习生涯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才能谈得上建立未来警察职业生涯的高楼大厦。目前,有不少的防卫控制教材从法律法规的适用,再到当前复杂的公安工作形势和现实需要,都已经不符合公安工作的实际需要。

3.缺乏场地设施和先进的教学器材装备。大多数公安院校缺乏足够的器材,而且许多院校的器材装备优先保障在职民警培训的授课需要,难免有时出现场地器材的紧张,导致学历班学员的授课不畅。不少器材设备老旧失修,已经无法正常使用,训练过程中只能将就比划,浅尝辄止,训练效果不明显。随着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装备市场更新有大量针对性的新式装备,而公安院校在此方面缺乏重视,更没有专门的机制来落实,大大降低了训练的实效和教学的成果。

三、公安院校防卫控制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转变传统教学方法。作为公安院校的教师,从事着公安教育训练事业的工作,肩负着为社会输送“警务人”的重任,而他们将面临的是越来越复杂和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从“为教而教”转变成“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但不能为教书而教书。教师要重在教育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才能使学生最终达到不需要教。创设能引导学员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员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进一步加大防卫控制教学改革的力度,打破传统的教学传授方法,彻底地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从中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有效利用情景模拟教学模式,设置模拟警情让学员以警组的形式进行处置,由警情的不同、警组人数的不同、装备的不同选择合理的技战术动作,尽可能地真实还原警情现场和逼真环境,在基本技能熟练的基础上通过情景模拟、条件实战对抗等加压训练法提升学员的临战处置能力。培养学员从“会看”、“会听”、“会做”到“听得懂”、“看得明”、“懂得做”,着重培养学员的实践动手能力,加强与警察职业相结合,从警务实战出发贴近实战,要求真正做到“学为练,练为战”,从而培养出更多适应一线公安工作的警务人才。

(二)更新教学内容和搭建合理结构。新形势下的公安院校防卫控制教学改革,应该重视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更新,从与防卫控制技战术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人体关节、要害部位的认识,再到新形势下一些典型的防卫控制或者抓捕案例需求等,都需要我们重新整合。在课程设计的时候首先就应该重视教材的开发以及教学内容的选用和优化,从而确保该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全面性、前沿性。防卫控制,是警察在执行任务时用以保护自身安全,制服和抓捕违法犯罪嫌疑人的武力手段,从警察的职业特殊性和警察执法武力对抗特点来看需要包括以下内容:

1.体能素质。由于警察具有工作强度大、危险性高、心理压力大等职业特点,因此他们需要具备足够的力量、速度、耐力等基本身体素质,以及身体的活动能力,得以确保民警自身的安全,保障在执法过程中对受害人的保护以及对嫌疑人违法犯罪行为的有效制止,并能安全抓捕成功。这些素质包括奔跑能力、攀爬能力、跳跃能力、投掷能力、泅渡能力,等等。毫不避讳的讲,人的思想和身体都是有惰性的,而制度化则是克服惰性的高效手段,如果没有严格的训练机制和考核制度,就很难真正提高学员的体能锻炼水平,杜绝应付式的突击训练,把体能素质科目列为必训、必考科目,而且是一门常规训练科目,其余科目可以设为自选科目,有利于保持学员体能锻炼的全面性,同时加大考核频度,除全校性的考核以及教师随堂考核外,本大队或者区队也可以自行组织体能考核或者体能项目比赛,设有一定的奖励和惩罚机制,将考核定为一月一次或者两月一次,从而有效促进全体学员的体能锻炼氛围,将体能锻炼作为一种日常习惯,形成良好的训练风气。

2.徒手防卫控制能力。警察在执法执勤过程中所遭遇的情况复杂多变,难免会遇到一些不能或者不便于使用警械武器的情况下,需要我们依法合理地使用徒手控制技术,从而保护自身的安全,有效地抓捕和控制违法犯罪嫌疑人。徒手防卫控制能力包括防卫戒备姿势、基本步伐移动、身体失衡保护技术、防守技术、进攻技术、控制技术、押解带离技术以及解脱技术等内容。通过训练,民警在实战中懂得合理地选取站位,戒备防卫,保持安全有效的距离,采用合理的移动步伐以及做出相应的防护、反击和控制动作。

3.警械武器使用能力。警械武器是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日常执法、执勤时保障警察依法履行职责的专门性器械,主要具有驱逐性、约束性、震慑性、自卫性以及杀伤性等功能。它是警察防卫控制能力的拓展、强化和延伸,通过一定的专项训练,既能提升保护警员自身和无辜群众安全的能力,也能有效地制服违法犯罪嫌疑人。保障警察的执法最离不开的就是“武力使用”,而其中重中之重的武力手段当属于“警械武器使用”,具备了警械武器使用的能力,才能有效地自我防护,快速地制服和控制违法犯罪嫌疑人。

4.综合技战术处置能力。经过大量的执法实践案例分析可见,民警在使用防卫控制时易出现两个极端:一方面是武力使用不足,公安民警在执法执勤与犯罪嫌疑人进行武力对抗的时候出现防卫不足控制不够的现象,导致在执法战斗中出现不必要的伤亡;另一方面是武力使用过当,在实际工作中也出现少数民警由于主观或者客观原因导致过度使用武力、违规使用警械,甚至过度使用武器造成他人人身伤害、死亡,最终导致民警被处分、行政赔偿,甚至是被判刑的案例。因此防卫控制不单纯是一门技能课程,它更是一门包括了法律、心理、技能、战术以及职业道德素养的综合实训课程。它需要我们具备足够的体能、娴熟的徒手防控技能以及依据不同的警情合理使用警械武器的能力,防卫控制技能与战术是民警综合处置能力的最好体现。

(三)丰富防卫控制教学途径和方法。为了能够更加抓住并迎合新时期学员的心理和学习特点,需要开拓思路,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多样化的辅助手段。

1.大力开展校园社团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建立搏击俱乐部、武术协会、战术协会等,一方面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对防卫控制教学起到一个辅助和补充的作用。学校应给予一定的政策,鼓励专业教师参加社团的指导和帮助,让学员在课余时间里学有所想、学有所思、学有所练、学有所用,同学之间相互切磋交流,形成学习互进的良好风气,指导教师也可以适当地拓展课堂以外的更多知识点和警务技能战术,以满足学员的上进心和求知欲。

2.利用互联网云平台的形式,大胆开展微课、慕课以及翻转课堂等教学改革。网络化和信息化带给传统教学的冲击是巨大的,它彻底颠覆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满足了学员学习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要,抓住学生喜欢网络、对新生事物充满浓厚兴趣,以及感性思维强于理性思维等特点,将信息技术元素融入现代教学方式方法中去,以达到改造传统教学手段、拓展教学时间空间、提高教学效能的目标。

3.建立在校生假期的见习制度,鼓励学员利用假期时间到一线公安部门锻炼学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未来的预备警官们不能只凭在校学习和训练提高自己,而是应该利用更多的时间走出去,深入一线警察岗位,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获取更多的宝贵经验和工作方法。

4.有效利用情景模拟教学,将执法现场引入课堂教学中去。在情景模拟环境中对防卫控制处置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解,最大化地体现学生之主体以及教师之主导的作用,令学员体验到以往在教室里无法体会到的效果。通过搜集整理全区各地公安机关提供的典型案例,情景再现,让学生进行情景模拟实战演练,现场演示案情处置的原则、方法以及手段,提高学生的应急处置能力,很好地避免教学当中只重技战术动作而忽略技术动作与法律、法规结合的问题,使教学内容更接近实战的需要,实现教学与实践的“双赢”,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四)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培训,建立校局合作基地,切实落实专业教师到实战部门锻炼学习的政策。公安教育训练事业离不开“走出去,请进来”的培养模式,部分院校教官教师与一线警务部门缺少业务间的沟通与交流,导致警务实战训练中教学内容与警务实践不相符,缺乏有效的衔接与延续性,影响了警务实战训练的质量和效果。公安院校应充分发挥公安实战引领教学的优势,将公安实战部门的业务指导直接延伸到课堂。学校与公安实战单位建立全面合作机制,定期或不定期举行座谈交流活动。合作内容包括学校到公安实战部门开展实习、科研、调研等活动;双方互派专家、业务骨干进行挂职、顶岗锻炼等交流活动;双方合作进行各种类型及不同层次的项目咨询、项目委托、项目研究开发、教育培训等活动。

【参考文献】

[1]尹伟.现代警察的防卫与控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

[2]缪威.湖南省公安民警防卫与控制技术教学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3]王珍,曹超.警察防卫控制训练理念新探[J].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1(4)

[4]蓝照光.新形势下公安院校警体教学改革的探讨[J].广西教育,2014(8)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区公安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课题(GAT2015-16)

姓氏歌教案范文5

一、从本学期第9周(4月6日―10日)开始,采用日常研讨和集中研讨相结合、骨干教师指导与教师交流互动相结合、教学专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生成问题即时探讨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山东省教学研究网”(省略)或“山东省教师教育网”(sdteacher.省略),对普通高中各科目教学进行跟进式指导和研讨。每次集中在线研讨前在网上公布课程安排表和骨干教师名单。

二、省教研室根据高中各科目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校的教学需求,围绕模块教学目标、教学设计、高效课堂的创建、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确定部分研究课题,提交各学科教学联系学校和省级骨干教师团队,明确各联系学校和骨干教师侧重研究的课题,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研究成果或案例,以便于网络研讨活动的开展。

三、各科目联系学校要根据研究课题的任务分工,积极组织有关科目教师开展研究活动,按时提交研究成果或案例,供在线研讨活动中参考和借鉴。联系学校提交成果或案例时,凭学校账号(另行公布)登录到“2009年山东省高中学科教学跟进式指导”窗口,在“联系学校提交资源”栏目提交。各联系学校由一名学校领导负责此项工作,确定一名联系人,与省教研室和骨干教师团队保持密切联系。

四、省教育厅公布的省级骨干教师团队要积极参加跟进式指导和研讨活动。骨干教师团队采取分工合作方式,针对各科拟定的研究课题和学校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以课程团队专家身份,通过个人账号(另行通知)在“2009年山东省高中学科教学跟进式指导”窗口登录,在“课程团队推荐资源”栏目提交研究成果或案例,并与教师开展研讨,实施指导。骨干教师团队的分工与工作方式由省教研室确定,按科目确定实施方案。骨干教师所在学校应积极支持跟进式指导工作,为骨干教师参与有关工作提供便利条件。

姓氏歌教案范文6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是3-6岁,而幼儿园的教育又是对幼儿最为直接、最为有效的教育影响,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十分重要。因为教师教学言语是幼儿园教学活动形成的关键要素之一。如果没有教师的教学言语,就绝对没有正常的教学活动;如果没有使用有效的教学言语行为策略,也不可能产生有效果的教学活动。

幼儿园英语教育是以语言教学为主,面对目前很多幼儿园积极引进外籍教师,作为母语或官方语言的外籍教师在教授幼儿英语方面受到社会的追捧,外籍教师在英语教学上的言语行为的运用是否能够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否适合幼儿的认知特点等等问题幼儿园和家长是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笔者通过在幼儿园的实践,注意到外籍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既有作为母语运用的恰当性与自如性,以及文化的本土性,但有时在活动中教师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中出现教学的暂停,无法表达自己的内容,语言出现较难的词汇,与幼儿交流出现困难。就萌生了此研究,在对外籍教师的教学言语的分析研究。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取目的性抽样的方法,即按照研究目的抽取能够为此研究提供信息的研究对象。选取天津市一所大学附属幼儿园,该园是英语教学示范园。选择在幼儿园担任大班教学的三位外籍教师(母语为英语)。三位教师中M教师,J教师来自美国,R教师来自澳大利亚

而教学班级选择大一班,幼儿年龄在5-6岁之间。大一班与研究者有半年的相处,班内一部分幼儿参加园外的机构学习,英语水平高于本园的另一个大班班级。

研究方法主要有:非参与性观察法,访谈法,个案分析法。

三、结果分析

本文主要以M教师为例,分析M教师在教师言语行为的特点,并给予建议与对策。 M教师在园担任大中小班的英语教师,选取在大班的2节课,2节课都为外文图画书的阅读。每节课的时间大约都在30分钟左右,所以按照弗兰德斯的互动分析系统的记录方法,每三秒做一次记录,每节课的数据约在600个左右,两节课共有数据1200个,此研究将这些数据选取进行统计,进行分类,总结,统计之间的比重和频率,从而以量化的形式对外籍教师的言语进行分析,得出其语言的整体特征。

M教师言语行为的数据汇总分析,从M教师的言语行为分析结果来看,得出的数据一共1305个,教师语言共728个,占M教师的总体语言行为数据的55.79%,幼儿语言共399个,占M教师的总体语言行为数据的30.57%。第十类安静或混乱不做研究。通过M教师的总体数据可以得出在M教师的两个样本中教师言语占都一半,这表明教师在课上的语言把控得当,并没有占据主导地位,而儿童的言语所占30,57%,幼儿的言语行为在课上也占一部分,幼儿在课上主动或被动的言语行为表示教师与幼儿的互动较好。接下来分析教师具体的七类言语行为教师直接影响数据为247个,间接影响数据位481,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的比例为1,95:1,说明教师的讲解,命令或指示还是多于接受幼儿的情感,表扬,教师提问。第十类安静或混乱不做研究。根据以上的教学片断来与FIAS分类标准来看,课堂中教学言语行为主要以教师言语中间接影响的教师讲解和儿童被动为主,教师讲解主要在全英语课堂中幼儿基本需要教师的讲解与手势的解释, 而儿童被动性话语较多主要因为在与重复教师的话语,这些话语主要受教师的话语以及动作影响。教师提问与儿童主动性话语也占一部分,教师的表扬与鼓励出现次数较少,而且表扬的句式也比较简单,以“good”,“yeah”为主。教师能在课堂进行中发掘出一些潜在的词汇与知识点,其中有部分的安静或混乱与教师的性别,语调及课前准备有极大的关系。但总体而言,教学片断的选用与量化分析的最后结果有一致性。

对于对三位教师的访谈,发现在教师观上有共同之处:三人都基本认识教师应该是儿童的朋友,在教学上应该共同发展。M教师认为自己在课堂上应该给幼儿带来欢乐,让孩子在娱乐中学习,R教师认为自己应该在教学上成为还在感觉人好像出的感觉,J教师认为自己有时候在教学上过于强加孩子的学习环境。但总而言之三位教师都愿意在教学中以激发孩子的兴趣为主导,他们也一致认为教育者应尊重幼儿,教师应该是引导者,是与孩子一起游戏的朋友。

对于三位教师的教学言语的研究发现,M教师的教师语言共728个,占M教师的总体语言行为数据的55.79%,幼儿语言共399个,占M教师的总体语言行为数据的30.57%。R教师的教师语言共683个,占M教师的总体语言行为数据的54,72%,幼儿语言共222个,占教学的总体语言行为数据的17.79%。J教师的教师语言共868个,占教学的总体语言行为数据的67.81%,幼儿语言共272个,占教学的总体语言行为数据的21.25%。

四、结论及教育建议

1.开放性的言语互动,建立幼儿为主的语言环境

外籍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性言语是维持课堂气氛的关键,如果以教师控制为主就会抑制幼儿的言语行为,积极地互动式要建立在教师与幼儿平等的对话水平上,在外籍教师全英语的课堂,幼儿有时无法理解教师的语言,教师需要时刻或得幼儿的反应以便做语言的调整,教师积极地给予幼儿主动性的发言机会,去鼓励他们发言,教师的全英语环境已经为幼儿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环境,如果在细节上把控幼儿的言语的行为,就更加让幼儿感到学习的趣味和乐趣。

2.提高教师言语的灵活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动力

通过外籍教师的教学言语行为可以得出首先教师在备课上并没有做足功夫,加上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在课堂上经常有不知如何继续下去的情况,没有在语言上做准备,加上幼儿的开放性的想法,教师无法灵活的应变。自我反省能力的加强,会帮助教学实践,设计上能够更快的融入课堂,正如M教师在课堂上面对幼儿的混乱,能够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从幼儿的兴趣与生活出发。教师言语的灵活性将激发幼儿的学习动力。

上一篇辞职申请书

下一篇声声慢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