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古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夏天的古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夏天的古诗

夏天的古诗范文1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休亭送华瞬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亭幽。(杜甫《忸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二)不含“夏”字的写夏景的诗句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青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有约》)

3.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6.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高骈《山亭夏日》)

7.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8.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杜甫《绝句漫兴》)

9.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戴叔伦《题稚川山秀》)

10.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杜甫《江村》)

夏天的古诗范文2

离中考只剩不到一个礼拜的时间。午休时分,我想花蔫了似的趴在桌上,想起天气预报称今天会下暴雨,又看看眼前分数惨淡的试卷:唉!真是“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蓦地,一道亮黄色闪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划破天空,将我从自怜中惊醒。抬头环顾四周:教室内的同学个个神情凝重,抿嘴蹙眉做着习题。世界在他们眼中仿佛只剩题海。只听窗外“轰隆隆——!”地一声雷鸣,天边一团浓浓的乌云迅速飘了过来,滴答,滴答——”的雨点声,在安静的教室里让我有些烦躁。

我把视线转向小Q,此时她正歪头翻着英语考纲,嘴里叽里咕噜的念着什么。但窗外的雨势愈下愈猛,“啪啪啪——”枪林弹雨般的雨声不绝于耳,让我无法听清小Q在念什么内容。以前每当我以苦闷的眼神投向小Q时,她总会立即放下手头的事,拉着我到教室外散心。而现在,当初碰到我的目光后,她只惊讶地抬起头,淡淡地笑笑,又将头深埋与考纲中……

“啪嗒——啪嗒——”雨水猛烈地撞在玻璃窗上,狠狠地撞击在我的心里。

阳光灿烂的日子,有些想念了;无忧无虑的日子,有些模糊了;狂风暴雨的日子,有些无措了。

回过神时,发现自己已完全淹没在冒雨中。我突然想起自己在几分钟前因受不了内心的烦闷与冲动,果断地走出教室,离开了教学楼,一步步神游般地走向学校的后花园——那里是每天中午我与小Q必来之地。我任由雨点拍打着全身,只感到自己的五官痛苦地扭成一团,浑身发抖。雨,混合着泪水流入口中,不知是咸,还是苦。

顿时,头顶上的雨一下子停了。我下意识地抬起头,看见深蓝色的宽大伞顶——是小Q的的伞!猛地回头,发现小Q正为我撑着伞,自己淋着雨,和我一样成了“落汤鸡”。在嘈杂的雨声中,我听见小Q大声地对我吼道:“你有病啊!好好地跑到这里来!”我心中的委屈、埋怨与悲伤也一下子涌了上来:“你才有病吧!撑着伞还淋雨!”

沉默过后,两人不约而同地“扑哧”一笑。

“回去吧。”小Q微笑地伸出手道,“为了中考,fight!”

“嗯!”我牵着她的手,走向教室……

其实,人在低迷的时候,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晴朗的好天气,一句朋友鼓励的话都能将你从烦闷与无助中拉回光明。成功往往是属于努力过后的人的。“风雨过后才会有彩虹。”不是么?

夏天的古诗范文3

我记得妍妍红着眼却不让眼泪流下的倔强的脸。

我记得班主任的脸上的笑意在风中肆意的散开。

我记得笑笑递给我张杰海报时脸上的快乐。

我记得我们离开学校时,教学楼前那个不知名的书落了一地的叶子。

我记得我们共同奋战的几百个日日夜夜。

我记得很都很多......

我记得来开学校时,对面音像店放的一首名叫《最后一个夏天》的歌。

最后一个夏天\我们就要说再见\最后一个夏天\没有心情去海边\只想静静躲在房间翻照片\梦还是一样甜

夏天的古诗范文4

这首诗出自杜甫的《蜀相》。

频烦,屡屡,多次的意思。这里指刘备屡屡跟诸葛亮商讨。

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刘备三顾茅庐多次与诸葛亮探讨统一天下的策略。

具体原文为,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隔叶黄鹂空好音。

夏天的古诗范文5

玉石之路,铺就丝绸之路的辉煌

人们大都知道,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上有一条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但很多人并不了解,丝绸之路开通之前就有一条玉石之路。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只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而玉石之路却有七千多年的历史。

历史证明,我国边疆与中原、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与商贸交流的第一个物品,既不是丝绸,也不是瓷器,而是和田玉。和田玉首开我国边疆与中原、东方与西方交流的运输通道,在东西方经济与文化的交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远远超过丝绸。丝绸之路是后来东西方商人利用玉石之路这一古老通道发展起来的,可以说,和田玉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最早媒介。

《穆天子传》中周穆王西巡的路线,也大致说明了当时新疆到中原地区玉石之路的路线。这些神话传说和历史记载,不仅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而且透过这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面,与当今考古发掘的玉器相联系,我们可以清楚地窥探到黄河上、中游的远古父系部落与昆仑北坡母系部落之间是怎样以和田玉器为载体沟通交往的。古代先民们从昆仑北坡的和田一带把和田玉运送到遥远的地方,由近到远,不断向东方和西方延展,终于开拓出了一条最早的和田玉运输线――玉石之路。

玉是中国文化的晴雨表。中国文化史有多长,中国玉的历史就有多长;中国文化有多深,中国玉文化就有多厚;中国文化影响有多大,中国玉文化就有多广。

和田玉具备自然、人文双重品格。《礼记》说:“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古人赋予和田玉“五德”“十一德”之品格,把玉当作修身的标准和个人的品德,把它作为反映美德的镜子,其坚硬象征品格,圆润象征纯洁,瑕疵象征忠诚,瑕不掩瑜,瑜不掩瑕,玉已成为一种具有社会道德标准含义的特殊品,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因素,不仅融入了政治,又融进了礼仪文化,成为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物化支柱。

和田玉是中外交流的“文化使者”。国外许多著名的博物馆和大学,收藏中国玉器,除少数先秦时期的玉器非和田玉外,其余藏玉大多是和田玉。比利时皇家历史艺术博物馆、美国哈佛大学福格博物馆收藏的精美东周玉器,基本都是和田玉产品。大英博物馆珍藏的中国玉、印度玉器,玉料基本来自昆仑山。国外厚爱和田玉器,实际上也是秉承了中国传统“首德次符”的品玉标准。和田玉卓尔不群的品质与特性,成为琢玉行业的首选用材。在中国玉器宝库中,凡是重要大玉、礼玉、贵玉,几乎都是用和田玉琢制的。一部和田玉史,也是一部中国玉文化史,和田玉成就了博大精深的中国玉文化,成为当之无愧的“玉中之王”。

佛国于阗,佛光曾经普照山河

两千多年前,佛光在玉龙喀什河的水面上闪烁、流泻。佛光来自西方佛国古印度,来自释迦牟尼降生和悟道的地方。于阗就是一个佛教东传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祥云佛国。

佛教进入古代于阗,大约是在公元前1世纪。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于阗成为佛教东传进人中国的第一站,成了沟通佛教源头与中原佛教流播的桥梁。丝路凿通之后,佛教徒西行求法的第一个目的地,往往就是佛国于阗。

公元400年,东晋僧人法显到达于阗时,看到的是“其国丰乐,人民殷盛,尽皆奉法,以法乐相娱”的太平盛世。当时的于阗国中,仅大型佛寺就有十余座,小型寺院无计其数。于阗国王安排法显住在规模宏大的瞿摩帝佛寺中,寺院中的僧人多达三千余众。于阗国流行每年一度非常隆重的佛像行像仪式。行像前一个月,城里便开始清扫道路,装点街巷。法显为了观看盛大的仪式,特意在这里多住了一段时间。行像那天,举国倾城而动,国王及夫人、公主等都聚集在富丽堂皇的帐幕中。各寺塑造的佛像先在城外集中,然后依次徐徐行进。高大的佛像装在四轮车上,车体上装饰着各色珍宝。悬挂着绢幡华盖,如同活动的殿宇。当行像宝车即将进城时,城楼上鼓乐齐鸣,城内万众欢呼,国王及臣民们散花焚香,顶礼膜拜,场面极其隆重而热烈。

佛国于阗的历史大约持续到了11世纪初期,在被喀喇汗王朝征服之后,于阗国连同它曾经巨大而辉煌的国都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最终成了难解之谜。

昆仑神话,华夏文化的载体

万山之祖的昆仑山,在洪荒之处、开天和文化启蒙的先民们的意识里,是“地之首”和人与天沟通的“通天塔”。昆仑山在华夏丰厚文化积淀的深层中,不仅是纯自然形态、自然属性的山体,还是具有深邃人文意识的“神山圣峰”,留下了珍贵的昆仑神话和历史传统,成为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昆仑是华夏民族的发源地,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人类文明史上曾写下了灿烂辉煌的篇章。昆仑文化代表了华夏历史文化的精华,展示了昆仑丰厚的文化底蕴。

自炎黄到夏商以后,我们的祖先在这里与原始部落融合、繁衍,创造了辉煌的昆仑文化,成为华夏的族源地和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创造出了包括脍炙人口的穆天子西巡会西王母、“惟天下良山,金玉之所在”的昆仑神话在内的璀璨夺目的古代文明。

《山海经》几乎将昆仑山作为一个具有特殊地位的神话核心,把它当作许多著名神话的发源之所。“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表达了屈原对昆仑山的倾慕之意。《史记・禹本记》中还记载了昆仑山上有神池――瑶池。《河图括地象》《拾遗记》分别记述“昆仑山,广万里,高一千里,神物之所生,圣人仙人之所集也。”“群仙常驾龙乘鹤,游戏其间。”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封神演义》和当代作家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等都写到了昆仑山,可见,昆仑山并非世间的凡山,而是一座胜境仙山,是众神的乐园。

于阗乐舞,一唱雄鸡天下白

和田是有名的歌舞之乡,历史上最著名的是于阗乐舞。从汉代《于田佛曲》传人中原,《于阗乐》就在汉朝宫廷演奏,优美欢快的旋律常常吸引汉高祖到未央宫聆听。南北朝时,于阗乐舞风靡中原,唐朝国乐《十部乐》中,就收入了《于阗乐》,唐代于阗筚篥演奏家尉迟青誉满长安。直到今天。特色鲜明的和田歌舞,由于的著名诗句“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更让于阗乐舞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传说中国最早的音律就得自西域于阗。黄帝授意乐宫伶伦制定音律时,伶伦历尽坎坷,饱尝艰辛,行程两万余里,来到昆仑山。在巡守昆仑山的山神陆吾的帮助下,在“山解溪之谷”找到了适合做乐器的竹子。他仔细挑选了12根修竹,做成12支竹笛。但他试吹之后,音调很不协调,正在这时,一对凤鸟飞来,它们美妙动听的鸣叫声启迪了他。他模仿凤鸣之声反复吹奏,直到声音和谐悦耳。就这样伶伦制成了12根律管,使人们有了创作和演奏音乐的规范和依据。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称之为“伶伦作乐”。这个动人的传说记载于《吕氏春秋》《汉书》及《太平御览》等古籍中。他到昆仑山创造音乐的时间比张骞“凿空西域”要早三千年。这虽是传说,但从先秦到唐宋的诸多学者和乐人都深信不疑。

夏天的古诗范文6

如今中国的实体经济不好做了,大家都在急着找病因、寻出路。想治好病就得先确诊,看病根在哪儿,否则到头来难免又陷入另一轮由盲目乐观引发并主导的瞎折腾。在我看来,企业出问题,主要是由于两个原因。一是因为企业界不爱动脑筋的懒人太多了;二是很多人的创富思维落后,没有意识到财富的转移也是创富大道,他们还以为创富只能靠加工、制造,只能靠办实业。

企业界的懒人太多――“产品积压”、“产能过剩”什么意思,就是你生产的那玩意儿没人要嘛。广告也打了、促销也做了,可顾客就是不买账。为什么?一位营销专家比喻得很贴切,他说我们很多企业是爬到梯子顶端才发现梯子靠错了墙。没有多少人深刻反思自己当初为什么要入行、为什么要拼命地生产滞销产品,为什么做不到基于客户真实的需求去组织开发与生产。对此企业主会有很多答案,普遍的是:这个行业门槛低、上手快,别的我也不会呀……其实就一个字,懒。时至今日,我们依然有很多的企业别人生产什么它就生产什么,热衷于模仿、跟进,结果呢,却深陷价格战的红海泥潭。

搞实业没有捷径、不能取巧,这跟从事投资可真不一样。我的理解是,搞实业是一种由于涉及环节太多而导致盈利前景高度不确定的冒险,企业主的原始资金要先变成某种有形的商品,然后靠这个东西把消费者兜里的钱赚回来。企业收回来的钱要比原始资金多那才叫盈利,而这跟炒股中的低吸高抛实际上没有任何区别。炒股票,低买高卖并不难做到,尤其是很多专业的投资工具可以提供不错的参考(如图1、2、3)。但是搞实业就不同了,你想舒舒服服地带着丰厚的利润卖产品(或服务)多难啊,想想近期发生的两件事吧:不打“零团费”的幌子能把大陆游客忽悠去香港吗?再有,就连知名的德国大众汽车都需要靠作假去打入海外市场。

说到对创富的理解,我们必须尽早参透一个道理――创富可以靠加工、制造,也可以靠财富(或其载体)的转移。赚钱是目的,但赚钱的本质在价差,省去有形的商品这一环节,让“生意”变得简单,这难道不好吗?所以我说,能让我们通过赚价差而实现创富的最佳途径就是包括股票、期货在内的证券投资。

(作者为成功航线投资者教育培训机构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