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梅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咏梅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咏梅诗范文1

万里吹香随风落。

千枝欲挡严风紧,

剪雪裁冰霜被破。

寂寞空愁自独咽,

愿得谁人齐落寞?

繁花满树年复年,

唯有君子识其德。

此花不似群花装,

无意苦挣高位上。

咏梅诗范文2

1.梅花的第一特征是它的“早”

春节前后,正是冬去春来季节转换的时候。处在冬眠中的大自然刚刚开始复苏,严霜冰雪还在横行,隆冬寒气仍旧袭人,此时“万花取向雪中出?”只有梅花“一树独先天下春”。(元杨维桢梅诗)它傲霜斗雪迎接春天的到来,“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南朝陈谢燮)“预报春消息,花中第一枝”。(宋五十朋《江梅》)

梅花是报春的信使,是春回大地的象征,故历代诗咏呤不绝。如: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宋陈亮《梅花》

庭梅对我有娇意,先露枝头一枝春。――宋候夫人《著梅诗》。

冷霜磨练后,忽入几枝新。独立江山暮,能开天地春。――清张可度《梅》

王安石则从另一个层面描写梅是春天的信使。

“从教腊雪埋藏得,却不怕春风漏泄香。”――《与微之同赋梅花得香字三首》(其二)

江南岁成多几风雪,也有红梅泄漏春。――《红梅》

“泄漏春”三字形象确切,春天来临信息的机密被梅香、梅花泄漏出去了。王安石首创的这个语汇和意象,为后世诗人不断地模仿,反复地借用。

数花黯读带寒烟,漏浅春光辞屋边。――宋吴龙翰《久客买舟西还》。

漏浅春光洛水旁,紫云名字袭人香。――宋段克已《乞梅》。

是中天趣哪能识,惜被东风漏浅春。――元僧明本《梅花》七之五。

以描写《早梅》而闻名于世的诗作甚多,最早咏《早梅》诗的大概是南朝梁代的何逊。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①

南朝・梁何逊

兔园标物序②,惊进最是梅。

衡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③

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④

朝洒长门经⑤,夕驻临邛杯。⑥

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⑦

注解:①扬州:今之南京市。齐梁时扬州治所在建康,故称建康为扬州。建康即今南京市(见《谳史方奥纪要》卷二)。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之前,今“扬州”称为“广陵”或称“江都”。法曹:汉代当管邮递正务的官署。隋以后称为“功曹”。

②兔园:即梁园,汉建安王所构筑的园名,是其游乐和接待宾客之所,故地在今河南商全一带。此处或指建安王在扬州(南京)的官部花园标物序,标志时序、节候的变化。

两句意为,而最令人惊异的就是梅花――标志着春天的到来。

③拟:向,对着迎着。两句:梅花凌霜傲雪,在路边迎着寒风开枝。

④枝横:描写梅花枝条横斜的风姿;花绕:喻梅花之繁盛。却月观,凌风台,皆为扬州观(楼上赏月平台)台之名。此用宋徐湛之事。《宋书徐湛之传》广陵城北有被泽水扬丰盛,湛之更起风亭,月观,吹台,翟宝,招集文士尽游说之,适一时之盛也。“此亦为泛指二句为梅花盛开,风姿阿娜,点缀看观台的风景。

⑤长门:汉客名。陈皇后失宠于汉武帝,谪居于长门寄宫,悲然幽思。曾请司马相如作《长门赋》献武帝,幸其回心转意。比喻央宠立人。

⑥临邛:汉县名,今为川邛崃县。司马相如在临邛卓王孙家饮酒弹琴,与其女卓君私奔。两句意谓:梅花盛开时,既能引发怨女的悲思,也能拨动钟情男女的情肠。

⑦上春:孟春,指正月,《初学记》卷三果元帝《筹要》“正孟春,亦日上春”。

二句谓:梅花知道自己飘落时间早,所以赶在正月(早春傲寒时)就开花了。

清乾隆江日方《何永部集》刘本在此篇下注云:逊为建安王水曹,王刺扬州,逊府会有梅花一株,日吟其下,赋诗云说。后居洛思之,再请其任,抵扬州,花方盛开,逊对花科傍徨,终日不能去。

此往转引内宋人伪托苏轼之《老杜事实》亦见《分门集往杜工部》卷二《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注引苏轼说。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六:

老杜诗说: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按:逊若无扬州事亦无扬州梅花诗,但有《果梅诗》说:杜公前诗乃逢早梅而作诗,故用何逊事。又意“却月”“凌风”皆扬州合观名尔。近时有安人俘东坡名,作《老杜事实》一编,无一事有据,至谓逊作扬州法曹,解舍有梅一株,逊吟咏其下,岂不误学者。又明扬慎《升庵诗话》卷六亦对此说加以辨析。《临汉诗话》(见《复斋漫录》)引《三辅央录》说:逊在扬州,官梅乱发,赋四言诗,人争传写。可知:一何逊确曾在扬州事,传来载其事乃史缺失耳;二何逊除此梅花外,或另有四言咏梅诗,但已失传耳。

这是一首咏物寄怀诗,通过赞美梅花凌风傲霜的坚贞品质,表达诗人贞洁自恃孤高脱俗的情怀。“惊时”二字,点出一个“早”“衡霜”二句赞扬它傲霜斗雪迎风怒放的品性,是点晴之笔。“枝横”二句描绘了它的风姿远解“朝洒”二句,以典展示梅花对人们具有特殊的情致;“应知”二句与“兔园”二句遥相呼应,揭示其“早”之原因。此篇在南朝咏梅诗中,无论在思想和艺术上都达到了至真至美的境界,具有继往开来的作用。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乙见寄》

“平生东阁风流在,何逊而今塘欲丝。”――金・站迎《梅花》

“遨头词伯今何逊,一笑诗成字字香。”――金・李献能《上请官梅》

“扬州一树春多少,殒得何郎瘦不禁。”――金・仇远《梅》二之二

再谈南朝诗人谢燮的诗:

早 梅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紧扣一个“早”字,以拟人化手法,通过“疑”和“畏”两个表现心理状态的词语,生动地刻划出梅花不畏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

六朝以后,有唐代张僧、柳宗元、齐己、之人的早梅诗多首,明人遂源的一首,近代宁周元的一首,王适的《红滨梅》可算是写早梅代表作。

东亭送客逢早梅

东阁观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此时对雪逢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然。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文催人自白头。

[说明]裴迪在蜀州东亭送客,正值早梅开放,因而思念杜甫,作诗寄赠杜甫。幽清调,别有风神。诗虽非专咏梅花,却句句是梅,句句是和咏梅,又看不出痕迹,咏物而至此,故前人赞为“古今咏梅第一”。

[解释]①原题为《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裴迪是王维、杜甫的朋友。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在蜀州刺史王侍郎幕中与杜甫有唱和之作。裴迪在蜀州东亭送客,见早梅开放,因而思念杜甫,作诗寄赠,杜甫即写了此诗和他。

②东阁:即东产。观梅:亦作官梅。何逊:梁朝诗人。为建安王记宝时正在扬州,见梅花盛开,作《咏早梅》行。故杜甫将裴迪比作何逊在扬州之咏早梅。

③雪:梅花色白如雪,故喻。赠春:指梅陆凯《赠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梅开象征春来,故言赠春。

早 梅

张 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作者简介]张谓(约公元711―780年)字正言,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县)人,少时读书在嵩山,青年时其曾从军十年,稍立边功。天宝二年(公元743年)登进士第大历间官礼部侍郎,三典贡举。与李白等交好。他的《早春》诗,收进《唐才子诗》卷四,称其格度严密,语政精深,多有击节之音。《全唐行》录其诗一卷。

时尚的流放礼郎途经此地,故友重逢,兴与李白饮于江城南阳。席间张谓读诗为做命名作诗。见李白《泛两州城南郎官湖》。

[说明]通过对梅花凌寒独开风姿的描写,赞美它倔强的性格。突出其“早”,风格清俊。笔致灵妙,以残雪喻早梅,可谓别出心载。语意隽永,构思颇新。

[解释]①白玉条:梅花盛开的枝条犹如白玉似的。②迥(音炯)临:远临。傍(音蚌):临近。③发:怒放。⑤疑:怀疑。前两句意为,如果不是知道近水的花草先知春的话,人们误认为是冬雪未曾融化,仍然凝结在梅树枝头上呢。

早 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作者简介]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代大诗人、文学家,被列为“唐宋家”。

[说明]此诗作于永州司马会上。后人以梅花自喻。前部分写早梅不畏北风严霜、昂首怒放的英姿;后部分写梅花遭受冷落,寂寞凋谢的处境,以寄寓自己被贬后的若闷心情和坚贞不屈的斗志。

[解释]①楚:春秋战国时国名,在今湖南、湖北等省,这里泛指江南。②朔吹:北风。③滋:益加。④“欲为”句:即南朝宋陆凯《赠花晔》“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之意。万里:指永州距离此地有万里之遥。⑤杳(摇)杳,遥远的梅子。⑥寒英:指梅花。坐:空使,徒然。销落:凋谢。

江滨梅

王 适

忽见寒梅树,开花江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作者简介]王适,幽州(今北京市西南)人。武则天时,与刘宪、司马铂、梁载言糊名考选,相次入第二等。圣历(公元698―700年)中,曾参与修撰《二教珠英》(见《唐会要》卷三十六)。官至雍州司功参军。晚年谪居蜀中。陈子昂未成名时,王适见其《感遇》诗,惊叹说:“此子必为海内文宗矣!”

[说明]早春时节,诗人漫步在汉水之滨,忽然瞥见寒梅正在展枝吐艳,一朵朵晶晶莹洁白的花蕊,怀疑是江滨二妃在摆弄珠玉呢。原来在不知不觉中,梅花捎来了春天的消息。

这是一首吟咏早春寒梅的绝句。首二句点题,说明寒梅生长的地点。三四句联想发挥,因汉水之滨而忆弄珠解佩之神,本地风物,信手拈来,可谓神来之笔。用典叙事,使人不觉,盖增诗情画意。明人杨慎赞其”一首是传“(《升庵诗话》)卷二)当非过誉。

[解释]①汉水:一称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源出陕西宁强县。②弄珠人:指汉水神女。《韩诗外传》:“郑交甫过汉江,遇二女妖服,佩两珠。交甫与之言曰:原请子之佩。二女解佩与交甫而怀离去,十步探之,则亡矣。回顾二女,亦即亡矣。”(张衡《南都赋》)神女弄珠于汉江之曲,王适的《早梅》引用了此事。

早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解释]①应律:顺应季节时令。春台:指春天游赏胜地。《老子》有云:众人照之,如享太平,如登春台。杜甫《王十五前阁会》就有“楚岸收新雨,春台引细风”。若说齐己的《早梅》诗是一首富有“唐调”的佳作,倒是十分确当的。这首《早梅》诗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着意描写一个“早”字。它不是孤立的、片断的描写,而是多镜头、多方位、有侧重、有层次地逐步展开的。

[说明]首先从树木本根入手,以同类比照落笔,意在说明梅根复苏之“早”,天寒地冻,季节环境相同,而生态迥异:一面,自然界的动植物还在冬眠沉睡,一面回春的暖气已在地心开始涌动;一边是百草凋零,万木摧折,一边是梅根得风气之先,恢复了生机。“万木摧折”与“孤根独暖”这是多么强烈的比照。它说明丁梅树有与众木不同的特性,表现了梅花耐寒的品格;“孤”“独”二字的点逗,更突出了它的生命力。唯有此花,无遑有他,已暗伏一个“早”字。结构上,它既照名题旨,又开启下联。

领联紧接首联,深层地写出寒凝大地,雪满村野,玉树一枝,凌雪怒放的奇异景象,展现了一幅“梅将雪共春”的美丽画图。此情此景,前人也曾写过类似的诗句,如元稹《赋得春雪映早梅》诗三四句:“一枝方渐秀,六出已同开。”“一枝秀”“斗雪开”辞义虽同,而意境迥别。元稹的诗格律谨严,对仗工整;齐己诗则清健质仆,自然流畅。宋诗以叙述议论见长,齐诗以描写比照见意,境界清远,富有美感。清人纪昀说齐诗“起四句极有神力”当非过誉。“一枝开”是此诗独开,诚见其早;“一枝”又先于众枝、群梅更显其早。

颈联承“一枝开”着意写梅花的风姿和神韵以及人们对它的神往。风传送着梅花的清香飘向远处,鸟窥见到梅花的素艳芳洁被吸引而来。诗人从梅花的色、香两个方面加以描写,而从“风递”、“禽窥”这个侧面突出其“早”“禽窥素艳来”令人惊服,叹赏和倾慕偏说禽鸟为之吸引倾倒;对鸟的情态刻划愈细致愈真切,而人情的雅趣和情味也就愈浓烈。宋朝林逋的《山园小梅》颈联亦云:“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情趣与此相似,疑即受齐诗的启迪。

尾联诗人撇开眼前现实,展开想象翅膀,就“幽香”“素艳”期望明春先发,仍然紧扣一个“早”字。赏识“前村”的孤梅,只有“风”与“禽”,已显得孤单和冷落,有负于早梅的一片诚意。于是诗人寄希望于未来,明年若能应时发,梅花与春台必定辉映成趣,供更多的游人观赏。这充分体现了诗人爱梅、慕梅、与人共乐的思想情怀。

全诗处处扣题,句句照应,虚实相间,旨趣盎然。语言清丽、笔触含蓄、梅花的品性和风韵跃然纸上,故为当时禅林诗友所称道:“冰生听瀑句,香发早梅篇。”(唐栖蟾《读齐己上人集》)

据陶谷《五代史补》记载,齐己写了这首《早梅》诗求教于当时著名诗人郑谷。领开头两句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梅开”,郑谷看后说:“数枝”非“早”也,不如改成“一枝”为佳。齐己佩服,称谷为“一字师”,遂传为诗林佳话。

早梅

明・通润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

香闻流水处,影落舒人家。

诗人从“色”、“香”、“影”三处着墨,赞扬梅花耐寒、早发的品格。“香闻”二字,意境清幽,饶有韵味。

2.梅花的诱人特色是它的色与香

凡是咏梅花诗,总离不开对它的色、香的描写。

白梅,在梅花中是最可见的,最有光彩的,也是诗人吟咏最多的题材。

金代诗人段克己有《梅花十咏》的第四首为证。

探梅

虢国夫人约素身,不教脂粉天真。

一斑曾向春前见,颜色如今更可人。

以虢国夫人不抹脂粉来形容白梅之洁白。又,第九首《浴梅》以杨玉环在华清池温泉洗澡出水之姿喻梅之洁白。

洗尽铅华见玉环,肌肤冰雪照人寒。

临风脉脉娇无力,轻哀香罗来未开。

而麻九畴《红梅》等喻红梅之俏。范成大的“从来颜色休论似,夹路漫山取次红”,描写梅花的色彩的更是别具风韵。元王冕《墨梅》更是脍炙人口,请看: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首诗不仅写出墨梅之墨色,而且写出墨梅之性格和品质。

还有许多诗描写梅花的香。香是梅花最明显的特征。在诗人的笔下,梅花的香有多种多样。因为,梅花的香是惹诗人喜爱的原因之一。

(1)幽香:“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唐僧齐己《早梅》“幽香粉艳谁人见,时有山禽入树来。”(宋蔡襄《十一月梅花盛开》)“幽香淡淡影疏疏,雪虐风饕亦自如。”(宋陆游《雪中寻梅》)“不怕幽香妨静观,正须疏影伴仙。”(宋陆游《再赋梅花》)

(2)清香:“引我江头梦,清香忆满衣。”(宋晁端友《探得早梅》)

(3)暗香:“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清香全与江梅似,只欠横斜照水枝。”(宋吴永斋《腊梅》)“素艳乍开珠蓓蕾,暗香微度玉玲珑。”(元刘秉忠《江边梅树》)

(4)冷香:“冷香疑到骨,琼艳几堪餐。”(宋王琼《梅花》)“连环骨冷香犹暖,如意痕轻补未光。”(宋萧贞《落梅诗》)“疏影冷香题不到,梦惊烟雨暗西湖。”(金刘仲尹《墨梅》)

其他或则写馨香、凝香、夜香、寒香、残香的诗也不少。如:“雪里吹放香,繁霜滋晓白。”(唐柳宗元《早梅》)“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香。”(北周庚俗《梅花》)“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唐崔道融《咏梅》)以上均写梅花之香,却别有一番情韵。宋代诗人张道治《咏梅》诗尾联有说:“何须问探春消息,自有花香梦里通。”意思是说有什么必要去探听春天几时到来的消息呢?梅花的清香正在梦中与春天幽会,息息相通,呼唤着与春天的到来。这种比喻堪称绝妙。在这里,梅香成为春天的使者,象征着春的信息。

还有,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可以说是代表作。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梅花本来就是在春天到来之前开放,根本没有与春天斗胜之意,“无意”二字突出,梅花不愿意与百花争芳的高尚品格。纵使梅花凋零,化成尘土,碾成尘埃,它的芳香是永不消失的。“只有香如故”一句它所赞美的不仅是梅花的芬芳,而是升华为梅花的精神、气概和意志。这“香”象征着一种坚韧不拔、崇高永生的精神之美,亦是诗人崇高人格的体现。

3.耐寒是梅花的本质特征。

这是诗人们最乐于歌颂的主题。以雪来形容梅花,这是诗人笔下最常见的手法。

如:梁简文帝《雪里觅梅花》:“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唐刘方平《芳梅》:“莫将辽海雪,来比中。”

这只是一般性的描写,尚未将雪、梅形姿体现出来。而唐代诗人张谓的《早梅》就写得很有特色,前已分析过了,此仅就雪梅关系解释一下。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在这临村路的不溪桥边,一株早梅凌寒傲立,洁白如玉的花朵盛开一树,初看还以为这是经冬的白雪积压在枝条上,还没有消融呢。疑心怒放的梅花为一树积雪,这“疑”字,不仅真切地写出了诗人这望梅花似雪非雪的恍惚迷离之感,而且也以妙笔再现梅花的形姿,耐人寻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再看王安石的《梅花》诗,可谓反张谓诗之意而用之。远远望去,知道是梅不是雪,因为有阵阵的幽香飘送而来。这不是以雪喻梅,而是借雪、梅之喻突出梅花之香。

宋代另一诗人卢梅坡写有二首《雪梅》颇负盛名。其第一首后两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通过对梅、雪的品评、比较,阐明它们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如果有雪无梅哪有春意可言,如果有梅无雪也会索然寡味,只有两者共存共处才能装点成早春的美景。故其第二首即谓:“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写雪,突出其白,绘梅,突出其香。将梅雪都写得极有个性。

南宋陈亮《梅花》诗颈联:“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这两句刻画了梅花为传递春天的信息,不惜被冰天雪地所埋藏,敢于向冰雪挑战的大无畏精神。

描写“梅格”,即描写梅花的精神、品格,是诗人们共同所求的主题。正如池仁冠所概括的那样:“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宋苏轼《红梅三首》之一:“别来几度春风换,标格而今似旧无。”

元段克己《忆梅》:“从来万事嫌高格,莫怪梅花着地垂。”

明徐谓《王元帝例枝梅画》:“冰姿不怕雪霜侵,羞傍琼楼傍古岑。标格原因独立好,肯教富贵负初心。”

这里的“梅格”、“标格”、“高格”,都是指梅花的风度、品格和精神。

落 梅

陆 游

雪虐风饕愈桑然,花中节气最高坚。

过时自合飘零去,耻白东君更乞怜。

咏梅诗范文3

食用菌对人体健康有诸多益处。传统医学认为,它的功效主要有滋阴、补肾、润肺、活血、健脑、养颜等,经常食用,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现代科学研究证实,蘑菇、香菇、金针菇、木耳、毛木耳、银耳和滑菇等9种食用菌的子实体均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多种食用菌菌丝体和子实体中含有的多糖类物质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因此,保健专家们特别向老年朋友推荐食用菌。

我国传统医学有药食同源之说,很多医家及养生者都提倡借助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通过有选择的食疗方案来预防和治疗疾病。而食用菌则是一个典范,其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极佳,故一直为人们所推崇。下面重点介绍一些餐桌上常见的食用菌。

草菇

草菇又称美味花脚菇、南华菇、贡菇。据分析,每百克新鲜草菇含维生素C2.06克,碳水化合物2.68克,蛋白质2.24克,脂肪0.91克,还有一定数量的钙、磷、钾。草菇含有的多种氨基酸中,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占其所含氨基酸总量的38.2%。草菇中还含有一种特殊的蛋白,可以增强人体的抗癌能力。另外,草菇中含有被称为“第七营养素”的纤维素,其含量也远远超过一般蔬菜。

香菇

香菇别名香蕈、冬菇。因香菇含有特殊物质――香菇精,烘干或晒干后能散发出一种特殊的香味,故此得名。干品香菇含蛋白质13.9%、脂肪1.7%、碳水化合物62%、粗纤维6.3%、18种氨基酸及钙、磷、铁、钠等矿物质,维生素B1、B12 、D的含量也相当高。我国古代医书中记载,香菇入肝经,能益胃气、祛瘟毒;麻疹患者饮服香菇汤,能加速透发,减轻病状。现代研究显示其具有降低胆固醇和预防肝硬化的作用。最近国内外实验研究证明,香菇多糖是一种免疫剂和调节剂,具有显著的抗癌活性。

香菇中的花菇系同类产品中的珍品。据《本草纲目》记载,花菇味甘、性平,食中佳品,能益胃助食。花菇具有滋阴补肾、润肺、强身活血、健脑补血等功能,历来被视为益寿延年的珍品。现代科学分析表明:它含有18种氨基酸、30多种酶类和多种维生素。含有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降血压及胆固醇的有效成分――腺嘌呤衍生物。可预防肝硬化,降血压,有一定抗癌效果。花菇还含有防治肿瘤的香菇多糖,现代医学把花菇称为消灭癌症的“秘密武器”。可配合猪肉、鱼、鸡、鸭等肉类食品烧、煮、蒸、炒出各种菜肴。经常食用可以祛病健身、延年益寿。

金针菇

金针菇又名枸菇、冬菇、朴菇,因其金黄细嫩的柄如金针而得名;又因其赤褐色、小细扣状的伞似金钱而得名金钱菇。金针菇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包括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尤其是赖氨酸和精氨酸含量特别丰富,具有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和智力发育的作用,国外称之为“增智菇”。金针菇还含有朴菇素,具有抗癌作用。此外,金针菇还能降低胆固醇,有预防高血压和心肌梗死、治疗肝病及消化道溃疡的功能。

茶树菇

茶树菇一名茶菇,据《福建通志》记载,茶菇生油茶树上,其菇薄而柄长,茶菇味在柄,浓郁中得清气,尤胜香菇。自古以来,客家人将其称之为“神菇”。茶树菇含17种氨基酸,特别是人体不能合成的蛋氨酸、赖氨酸等8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特别高。此外还富含钾、钠、钙、镁、铁、锌、铜等矿物质,其药用营养保健价值远远高于其他食用菌。茶树菇具有祛湿、利尿、健脾胃、明目、治疗头晕、头痛、腹泻、呕吐等功效。对胃虚、尿频、气喘、小儿低热和癌症患者有食疗功效。茶树菇用做主菜、调味均佳,可与排骨、鸡、鸭煲汤,也可以炒、烩、凉拌。

鸡腿菇

鸡腿菇学名毛头鬼伞,因其形似鸡腿故名。幼时肉质细嫩,鲜美可口,色香味皆不逊于草菇。它营养丰富,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每百克干菇中含蛋白质25.4克、脂肪3.3克、碳水化合物58.8克、纤维素7.3克。鸡腿菇味甘性平,有益脾胃、清心安神、治痔等功效。经常食用有助消化、增加食欲和治疗痔疮的作用。还有明显的降低血糖的作用,对糖尿病有一定辅助治疗的效果。

猴头菇

猴头菇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菜肴,肉嫩、味香、鲜美可口,是四大名菜(猴头、熊掌、海参、鱼翅)之一。我国古有“山珍猴头、海味燕窝”之谓,可见其身价高贵。猴头菇出产的时节,一只只毛茸茸的菇体寄生在栎、桦等树的树干上,色白并带有淡黄或粉红色,椭圆光洁,远望颇似一只只乖巧机灵的金丝猴。其营养价值极高,氨基酸种类达16种以上,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肽、多糖类和多种维生素,具有组织修复和增强细胞活力、滋补、抗癌、延年益寿和美容等功效。猴头菇还含有很多药用成分,具有利五脏、助消化、滋补身体等功能,对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神经衰弱有一定疗效。同时,猴头菇含有的多糖对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猴头菇肉嫩香醇可口,有“素中荤”之美称。其食法多样,有素炒、荤炒、清炖、红烧、蒸煮等,是极为难得的珍馐。猴头菇与银耳一起炖煮,是一道很好的保健甜点。经过蒸煮,其汁液黏稠,呈淡粉色,清香爽滑,于夜间睡前食用,可安眠平喘。

咏梅诗范文4

心 月

针对2006年普通高校应届本、专科生的调查显示,已签约应届大学生中,47.1%的人签约月薪在1500元以下。调查显示,2006年普通高校应届本、专科生心中,理想的第一份工作月薪集中在1500~3000元之间。在理想起薪与现实的差距下,很多应届大学生不得不接受现实。这种情况,也导致了“读书无论用”的论调重新抬头。

各位看官,你们认为读书有用还是无用?欢迎参与话题讨论。

麦兜

大学生确实不值钱了,将来的社会,扔块砖头,想不砸到大学生都难。不过大学生不值钱,那么高中、中学就更不值钱了。如果不想给社会淘汰,还是去读好,至少还能保持最后一点身价。

冷雨

原因还是在于中国教育制度不完善吧。我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别人笑我也好,不笑也罢,能否立足于社会靠的是真实的能力!至于其他的,只要会写字就够了。

随风蚀

尽管老鹰偶尔比鸡飞得低点,但鸡永远没办法比老鹰飞得更高。所以我的意见是:读书有用。你读了,未必能成功,不读.成功的机会不一定比零大。

目前我就想这么多了。

无耳斋主

有用没用,要看个人自己是如何看待的。

一、中国人读书,特别是上大学,是为了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

二、为了成为国家干部,捧上铁饭碗,旱涝保收,成为人上人;

三、为了以后找一份好的工作、钱多的工作,或者找工作容易些;

四、为了成为上等社会的人,考研啊,出国啊,进入主流社会。

上面四种,要我说,读书没用!

还有一种,是为了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与个人修养,使自己的人生更有质量。对这一种人,读书是有用的,并且是读不完的,他的一生都是在学习着的。

悟空

最切实的方法,还是用行动来证明你“读书”的价值所在,而不是仅仅用“学历”来证明你“读书”的作用!

柔云

读书肯定是有用的,前提是读对了书,会读书,读出效果来。不要被浮躁和急功近利蒙蔽了自己。

版主絮语:

咏梅诗范文5

人们常说:"时间可以冲淡一段感情."阿姐也对我说:"时间长了,你就会忘记她了."真的是这样吗?可是为什么过了这么久,我还是无法忘记她?忘记她的一切?而是对于她,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却在加深了对她的记忆,仿佛就是昨夜的一场梦,只可惜梦太短了.

在梦中,我记得我是随着人潮,在慌乱中涌进了队伍.她早已站在那里,好象在等待我来她的身边一样.会心的笑容过后,我们就互相认识了.在谈话当中,我发现她是一位很美丽的女孩.这并不只是她长得美,而是她很纯,很纯,象是一张洁白未被用过的纸张,犹如那纯洁的天使:我楞然!这一刻我爱上了我眼前的这位女孩!当我再次望着她天真无邪的笑容时,我顿时知道我该怎么做了.我自己是一个无所事事的穷学生,上帝还不兼顾我,还赐予我一身臭流氓的所有特点,或者我就是那黑暗中的恶魔.于是,我做了一个让自己带来无穷痛苦的决定----我不能伤害她,而不伤害她最好就不要接近她,或许说忘记她.

从那以后,我就不再主动去同她聊过天.因为我知道我是一种怎么样的人.我以为在上课时与她隔得很开;活动时和她离得很远;等时间长了,我就会忘记她了,就把她当做萍水相逢的一位过客.只可惜我错了,我表面上对她很冷淡,而我的内心中却无法抹去对她的记忆.

我想尽办法去抹去对她的记忆.我在充满诱惑的黑夜城市中堕落,但却无法忘记她会心的笑容;我在暴力血腥的网络中厮杀,但却无法忘记她那清脆悦耳,清洗心灵的声音;我在繁忙学习中不停息地写着,读着,看着,但却无反忘记她对我说过"不要太刻苦了,要注意身体."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但却不能使我的记忆风化.对于她,我算是一见钟情的那种吗?哦!不.我不能,我不能伤害她,因为我明白自己和她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但在我心中的这种记忆到底是什么?无论我怎样做,时间怎样过,为什么一面之缘的记忆却那样深?

流淌的小河在黑夜中时隐时现,周围没有树叶的坠落声和林鸟的鸣叫声.我独自一人双手插在裤袋,沿着河岸,仰头望着河水交映的夜空群星,她犹如精灵一般,我那日思夜想的可爱面容出现在群星之中,会心的笑容之后便随着微风消失在那灿烂的夜空中,我揉揉疲倦的双眼,使劲地摇了摇头,点上一根烟,深深地吸了一口,继续我的独自上路.

咏梅诗范文6

杨梅色泽悦目,甜酸爽口,是一种食疗佳果。历代中医均将杨梅作为止渴、消食、涤肠胃、和五脏、除烦愦、止呕哕、断下痢的 妙物。《食疗本草》载,杨梅“和五藏,能涤肠胃,除烦愦恶气,亦能治痢。”《玉楸药解》载,杨梅“酸涩降敛,治心肺烦郁,疗痢疾损伤,止血衄。”

中医认为,杨梅味甘、酸,性温。功效生津解渴,和胃消食。据临床实验研究,杨梅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细菌有抑制作用,并有消炎收敛的功能。另外还发现,杨梅含有抗癌物质,能对肿瘤进行辅助治疗。

浙江民间,常以50~60度的白酒浸泡杨梅,称“杨梅烧酒”,泡后密封20天即可取食,风味很美,可久藏不坏。

由于杨梅具有甘酸之性,因此中医临床常将杨梅用于生津解渴、和胃消食之方。下面介绍几则供读者试用。

生食杨梅 杨梅30~60克,洗净生食,早晚各1次。功能生津解渴消食。适用于低热烦渴、口干舌燥、消化不良等症。

杨梅汁 杨梅鲜果60克洗净捣烂,加冷开水1杯滤汁服,每日3次。功能止血利尿。适用于牙龈出血、小便不利。

杨梅蜜饮 将杨梅2 000克去杂洗净,捣烂滤出汁水,放砂锅内烧沸,加入适量蜂蜜和水再沸即成“杨梅蜜饮”。具有生津润燥、补中和胃的功效。常饮对于肺燥干咳、虚劳干咳、痢疾、腹痛等病症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杨梅酒 杨梅适量,用白酒浸泡3天,每次食3~5只,每日2~3次。功能和中化浊。适用于痢疾、肠炎,并能预防中暑。

杨梅果酒 以白酒兑入等量冷开水,放杨梅浸泡,加入少量佛手片,半月后即成“杨梅果酒”。此时,杨梅色泽依然鲜艳,酒汁转红,清香适口。在夏季适量饮之,有开胃、提神、祛湿、消暑、止泻之效。

糖渍杨梅 鲜杨梅500克,白糖500克。将新鲜全红的杨梅洗净,加白糖450克拌颍余下白糖盖在杨梅上,腌渍1日。待糖浸入杨梅后,将杨梅连同糖液一起放入锅中,文火熬至汁液浓稠,起锅晾凉,装瓶即成。夏季可用凉开水冲饮,冬季可用热水冲饮。适于口干舌燥、吐泻、痢疾及腹痛者食用。食之亦能助消化,增进食欲。但多食令人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