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心球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实心球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实心球教案

实心球教案范文1

关键词:中考项目;教材化;单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9-0032-01

2015年7月,浙江省初中体育与健康“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训活动的主题是“体育中考项目教材化”。在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初中体育教师作为教材的设计者和实施者,面临着如何将体育中考项目转化为适宜于学生的教材的操作性问题。本文结合《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本次活动的展示的三个项目为例,探讨中考项目教材化策略。

一、体育中考项目特点及现状分析

1.中考项目以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及技能类项目为主。如50米、立定跳远、正面双手前掷实心球、跳绳、引体向上、仰卧起坐、排球垫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游泳、踢毽、800米或1000米等。

2.体育中考项目具有可操作性强,技术相对比较简单,练习方法手段比较单一,练习过程比较枯燥乏味的特点。

3.考试项目对学生来说,均建立在“会”的基础上,学生已获得该项目的运动经验,但仍需要提高相关的技术技能。通常体育老师在七八年级就已经为九年级中考提前做好铺垫,学生都具备一定的技术基础。

4.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九年级体育课变成了训练课,“考什么就教什么、练什么”成为常态,使学生对体育课望而生畏。

5.学生存在个体差异,能力水平参差不齐,能力基础偏差的同学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异常痛苦。

6.体育中考评价标准统一化,属于“一刀切”的绝对性评价,学生为了争取好成绩,只能埋头苦练,别无选择。

二、体育中考项目教材化单元构建策略

(一)总体思路

1.以尊重个体差异为前提,根据“最近发展区”观点和区别对待原则,因材施教,避免“一刀切”。练习设计应体现个体差异,可通过场地布置、练习方法和内容选择、能力分组等方面进行体现。

2.既要有共同目标又要有个体目标,有教师的教学目标也应该有学生的学习目标,有“质”的目标也应该有“量”的目标,有指向性目标也应该有达成性目标,这些目标在单元教学过程中有机统一。

3.内容“名”同“实”异。水平四每个学期都有耐久跑的单元,但每个学期的单元教学目标和内容却不尽相同。如本次活动的三个内容可以将“名”为“耐久跑”的内容界定为“趣味定向跑,发展心肺功能”之“实”,将“名”为“立定跳远”的内容界定为“立定跳远落地动作方法及发展力量素质”之“实”,将“名”为“正面双手前掷实心球”的内容界定为“前掷实心球压腕拨指,快速挥臂及发展腰腹力量”之“实”,使得该项目的技术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拓展和提升。这也就意味着单元教学中,我们的目标定位不仅关注该项目教学的厚度,还要注重教学的宽度。

4.中考项目教材化后的内容都有一定难度,但不能超过学生的能力范围,学生只要努力,都有达成的可能性,每个学生面对各自的运动条件,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达到预期效果,必须通过不断地自我挑战去实现,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如这次展示的立定跳远课,从跳过竖立的垫子――竖立+平铺的垫子――连续跳过两张竖立的小垫子――收腹跳+立定跳远+快速弓箭步压腿――收腹跳+立定跳远+前滚翻+快速弓箭步压腿――立定跳远冲浪,通过不断地变化练习方法、增加难度让学生去挑战,使学生持续保持比较高的练习热情。

5.中考项目教材化要以教学单元呈现,提高教师对教学内容整体性的认知和把握,使教学目标的层次更清晰,使教学更规范、可操作、更有效。本次展示的三位老师都提供了详细的单元教学计划、教学设计和教案,让听课的老师一目了然。

6.单元构建要体现“技术、体能、运用”三个维度进行思考设计,落实“用教材教”,实现“以生为本”。三节展示课不同程度的体现了以技术为主线,通过组合练习及比赛运用激发兴趣,发展体能。

7.用“技术、体能、运用”三个维度构建单元教学时,要根据项目特点和学情按一定比例分配课时量。针对中考项目的课时比例,随着年级的增长技术比重逐渐减少,体能、运用比例逐渐增多。

(二)实施单元教学时应考虑的因素

1. 明确“教什么”及“怎么教”。因为中考项目相对简单,到底是先练后教、先教后练还是边练边教,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围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针对性地设计练习方法,充分调动已有的运动经验,以提高技术技能。如“正面双手前掷实心球”课,叶老师围绕本课的重难点压腕拨指和挥臂速度,采用游戏教学法,层层递进,先让学生体会各种投掷方法,逐步过渡到主教材的教学。主教材教学采用边练边教的方法达成教学目标。又如立定跳远课,吕老师通过6种方法,先教后练,反复让学生体会和掌握落地技术等。

实心球教案范文2

关键词:备课;纪律;课后反思;课堂气氛;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各项教学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广大体育教学工作者也正在为如何才能营造良好地体育课堂教学氛围而付出着辛勤努力,我们正在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我们的决心,一定做好新课改。通过近几年来我们对体育与健康课的大胆改革,已初见成效,营造了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提高了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如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体育课堂教学氛围呢?

一、氛围营造,课前着手

课前备课主要是指备学生的课,分析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和心理需要,预见可能出现的情况,然后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任务及学生的体能基础、兴趣、知识水平、运动技能等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措施;课前备课还指备场地,备好场地才能做到对学生的调度适当,根据场地的范围采取适当的组织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心理的兴奋感及紧迫感,达到事半功倍;课前备课还指备教案,备好备全教案,才能做到心中有个大致轮廓,才能合理利用时间,调配时间,在什么时间该干什么,应该完成哪个教学目标?如何去调配教学内容等等。

课前备课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课前工作准备的充足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是否能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它是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基础。

二、纪律视角下的课堂氛围营造

(一)严爱并行,营造氛围

体育课与其他文化课不一样的地方主要在于体育课需要在室外进行教学,因此体育外堂课受外界因素影响比较大,比如有时一架飞机飞过,可能让学生停止手中的运动去寻找,有时一只乌鸦叫两声,也有可能吸引学生去倾听,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更何况他们还是一帮初中生呢?但是,体育课上这样的事情一定要尽量制止。试想如果两个同学正在对掷实心球,一个同学实心球已经掷出,这时一架飞机经过,另一个同学抬头去看飞机了,没有注意飞来的实心球,请问会出现什么情况呢?熟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体育课不同于其他文化课,必须更加坚持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特别是在学生们进行技能动作学习时,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们高度的组织纪律性。

体育课到底应该培养学生什么呢?一位专家曾经说过:体育课培养的学生要具有健康的身体、坚强的意志以及高尚的品德。坚强的意志如何培养,这就需要严格的纪律作保障。

当然如果只有严格的要求而缺乏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甚至一切都要求整齐划一,学生没有任何自由,这就在心理上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甚至造成学生厌学情绪。

没有严格的纪律作保证,就没有统一意志,就会失去教学的方向和目标;没有宽松和谐,就没有个人心情舒畅,就会失去活泼的教学局面,所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严与宽的尺度,使之严而适度,宽而得当,严而不死,活儿不乱,为一堂体育课的良好氛围做下长久铺垫。

(二)刺激适当,形式多样

体育课面对的是大多数学生,每个学生的体质有强弱,要尊重学生之间差异,创造平等学习的机会,因此在安排运动量时,应从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在实际练习中要及时观察、及时调整,如果刺激过度,将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精神涣散,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刺激要适当,练习形式要多样生动,教学手段和方法要得当,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掌握技术动作过程中,有明显的、强烈而稳定的情感向往,以保持积极、持久旺盛的学习兴趣,取得最佳运动效果,促进学生对体育课的向往。这也是营造一堂体育教学课良好氛围不可或缺的因素。

(三)人格魅力,潜移默化

教师是体育课堂的组织者,他的人格魅力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教育作用,是影响学生心理、行为、情感体验的重要因素,也是调节、制约课堂气氛的重要因素,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等都会做出评价,会做出“信任”或者“不信任”的判断。因此,教师要注重自身修养,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教学艺术,以“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为座右铭,树立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特别是对体育教师,还要加强自身专业技能的修养,一套完整优美的动作示范,会给学生以美得享受;一套流利的配上动感音乐的技术动作,会给学生以激情。教师的人格魅力会成为学生上课的动力,会成为吸引学生上课的重要因素,从而深入学生内心,成为营造课堂良好氛围的又一因素。

三、课后反思,总结积累

课后反思,往往被许多老师所忘记,其实这也是一重要的环节。根据本次课的情况,教师对本节课遇到的问题做一下记录,并作具体的分析,哪个地方不足需要改正,向老教师请教,这样下次课才能更好的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记住优点,下次更好地发挥,为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埋下伏笔。

总之,新课标下良好体育课堂教学气氛的建立,不光需要教师利用以上的行径来营造课堂的良好氛围,还需要其他方面的因素来辅助,比如:教师要用爱调动学生;教师要用饱满的情绪感染学生;教师要用激励的语言鼓舞学生等等,相信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方针下,体育工作者也正在用自己的行动来诠释体育改革,来用自己的行动,来营造良好地体育课堂教学氛围,让终身体育观念深入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刘家访.课堂管理中纪律的问题与运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04.

实心球教案范文3

关键词:常州;南通;名师工作室;SPARK理念;研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11-0078-02

近日,江苏省常州、南通两地的三家体育名师工作室齐聚美丽的龙城常州,开展“基于SPARK理念优化技能教学”的研讨活动。常州市新北区教师培训中心何林主任、常州市孙建顺名师工作室、南通市托罗普斯名师工作室、新北区优秀体育教师培育室以及常州市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1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一、教学研讨精彩纷呈

教学研讨板块中,常州市新北区新桥初级中学的王艳老师和新北区实验中学的张小瑜老师分别给大家展示了“双手前抛实心球”和“跨越式跳高”两节研讨课。两位教师针对教材内容和特点,充分挖掘教材独特的内在趣味因素和育人资源。王艳老师巧妙借助于软式排球,有效解决了由于器材重量导致动作变形的教学难点,让学生先体验投掷的成功感,同时也降低了投掷课出现安全事故的概率。张小瑜老师的课选材新颖,利用体操棒、跨栏架、橡皮筋以及巧妙的场地布置让学生眼前一亮。课堂伊始,张老师将教学动作技术融入学生的热身活动之中,可谓独具匠心。针对跳高两腿依次过杆的教学重点,张老师组织学生学玩“不倒翁”游戏,即将体操棒竖立,两腿快速依次摆过,同时两手扶棒使其不倒。学生在游戏中,充分体验了两腿依次快速摆动过杆,巧妙地突出了重点。接着,又将枯燥的跨越式跳高练习创编成学生喜爱的过关挑战游戏,同时还兼顾到学生差异,分层分类挑战,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款,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之后的评课议课,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来自常州市花园中学的李伟老师,在充分肯定王艳老师教学优点的同时,就如何进行具体化评价谈了她的意见。李伟老师说,“实施具体化评价,需要教师课中讲清动作要求与评价要点,这是评价的重要前提,然后对照动作标准评价后,组织生生互评,有利于同伴间相互促进与纠错。”南通市托罗普斯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潘雪峰老师在评价张小瑜老师的教学时,赞扬之情溢于言表,对于如何优化课课练设计,潘老师指出可以借鉴美国SPARK课程理念,运用“音乐+游戏+体能练习”的形式,将体能练习目的蕴含于游戏形式之中。这样的改进建议,顿时让我们醍醐灌顶,受益匪浅。

二、专题讲座互动高效

专题讲座板块中,南通市托罗普斯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潘雪峰老师作了“体育课教案编写的相关建议”的讲座。潘老师从教案编写的现状、体育教案的构成和如何制定一份完整的教案等三个方面阐述。在谈到教学重难点突破时,潘老师邀请在座的所有老师共同参与,互动体验在耐久跑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案例。潘老师指出,“教学设计需要追求,将练习目的蕴含在形式之中”,就体育教案编写如何体现“求新、求变、求异”的思想进行了细致阐述。同时他还对教学目标如何撰写,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区别与确定,如何根据教学重点与难点进行内容设计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举例与剖析。

南通市托罗普斯名师工作室成员、南通市体育学科带头人张烨老师结合现场的两节课例就“学生乐学的动力机制与激发策略”讲述了她在乐学内涵、动力机制、激发策略等方面的思考和见解。张老师认为,“不管什么内容,时间久了,学生就失去兴趣。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依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设计、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组织形式,让学生产生新鲜感。”同时她就王艳老师实心球练习组织形式、练习队形变化与学习挑战层次分层提出了优化建议。

常州市孙建顺体育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新北区孟河实验小学教师发展处主任孙建顺老师做了“基于SPARK理念激发学生体育学习乐趣”的讲座。孙老师认为,激发学生运动乐趣的方式手段有很多,就如何运用音乐控制游戏、器材多变组合、游戏动态趣味、目标分层挑战等手段,结合两节课例进行了梳理与提炼,就如何进一步优化谈了改进意见。孙老师指出,SPARK理念注重全纳性,强调培养儿童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并就两节课例中如何进一步重视与落实良好体育行为习惯的培养提出了他的思考。

三、专业发展深度研讨

实心球教案范文4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本实验选取西安体育学院二年级运动训练系2个网球普修班30人为实验对象。

研究方法。分组实验法:对照组15人,实验组15人;

实验场地:西安体育学院网球场;

实验时间:2012年9月~2013年1月。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3次课传授正反手基本技术动作,以徒手挥拍和熟悉球性练习为主,教师对动作进行讲解和示范,然后逐个指导和改正。实验组与对照组相同。

4~6次课以多球练习和徒手挥拍为主,教师交代练习的重点、难点。对照组进行常规练习。实验组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自己的问题按先前编好的暗示语进行自我暗示,以达到改进自己错误动作的目的。

7~9次课让学生自己总结自己打好与打不好的原因,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问题对自己进行暗示。练习依然以多球练习为主。

10~11次课学生抛开暗示进行练习。因为当技术动作达到一定程度时,不需要要进行太多暗示,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所以自我暗示的时机是当多球练习乏味时,动作完不成时,帮助完成,改进动作的一种手段。

12次课对学生进行技术与达标的考核,将实验组与对照组打乱。请三位老师对学生考核成绩进行打分。施加因素效应评价指标可分为两个方面:底线抽球技评;底线抽球达标。

暗示只是训练的一种辅助手段,离开训练谈暗示作用是不切合实际的。所以进行暗示教学的同时依旧保证课的练习密度和生理负荷与对照组基本相同。对第4次和第8次课的练习密度和生理负荷进行测试,实验组与对照组基本相同。

在第12次课对学生的达标、技术进行测试。测试内容为底线正手和双手反拍,由老师隔网送多球(12个)具体评分标准见表1、表2。

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实验前针对暗示的特点与条件进行的深入的研究,尽量为受试者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根据暗示的特点有目的的进行教学。使学生可以在一个愉快和谐的气氛内学习。

本次共有30人参与,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5人,采用随机分组的形式,30名同学实验前均无网球训练经历。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实验组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加以暗示教学。通过12个星期的教学,对其底线达标与技术进行考核,考核将原有的班级学生名单打乱。然后取其平均成绩,将所得数据加以统计分析后呈现。

实验组与对照组达标成绩的数理统计分析

在起初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场地的限制以及学生的身体素质基础较差,加之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网球,只是从电视上或互联网看过比赛,对网球的理解是肤浅和片面的,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前三次课对实验组与对照组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以身体素质训练和熟悉球性练习以及讲解技术要点难点为主。从第四次课开始对实验组施加暗示因素的影响,首先犯的最多的错误是用手臂甩球,发力完全出现了错误,我就安排他们在脑海里默念“转身”这样一来通过暗示语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提示,改变了以往学生把积极性与热情全部热中在球上,却忘记了该如何去打球。之后也出现拍面没有垂直、身体重心高、引拍慢、脚步迟等毛病,随之都通过暗示语进行提示。通过一些积极鼓励性的语言和动作对学生进行暗示,可以使课堂气氛更融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涨。由上表可知,实验组与对照组达标成绩无显著性差异,P值>0.05说明加以暗示教学同样能够很好的完成达标任务。但与实验当初所期望的会出现显著差异的情况不符,就其具体原因是考核过程中技术相对不好的同学同样可以把球打到场地内,只不过是击球的动作不好或不对,有的同学用力打,动作流畅自如,也有的同学轻轻的磕过去,也同样符合达标的要求。虽然结果是相同的,但过程却是不同的。这一点从技术评定的打分上不难看出。

实验组与对照组技评成绩的数理统计分析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技术评定这一重要环节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加以暗示教学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技术。在平时教学中也可以清楚的发现,这些学生能够针对自己的暗示语言进行练习,达到了不错的效果。击球点相对稳定,能够更好的处理好人球关系,在动作的外观以及内在的技术细节都要好于对照组的学生。由于暗示是针对击球动作细节与重点设计的,在这一点上确实取得了成效。教师应做总体指导,然后针对个人情况提出问题所在或由同学监督,逐渐改掉毛病。在教师的指导和同学的提示下对自己进行暗示,这样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更加积极主动,是以教师导学,学生自己进行练习,大大的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更容易改掉错误,得到满足,体验网球带给自己的乐趣。正因如此,他们对技术的掌握明显好于对照组。

结论与建议

本文研究针对传统的学校网球教学在实践中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暗示法”并通过12周的教学实验进行分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暗示教学法和传统的网球教学方法相比,二者在教学效果上

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学生同样能很好的完成达标任务;实验组学生的技术评定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兴趣,从而降低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困扰;“暗示法”能使初学者养成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有利于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

建议:我国正处于教育改革时期,新的教学方法的使用与实施至关重要。在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由于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教学场地条件(网球场地紧张),时间安排(时间安排过于紧凑),器材(球拍与球的质量不好,不易培养球感)等。希望在今后的实际应用中得到不断的改进与完善。建议高校加大对网球教学的投资,提高对网球教学的重视程度。

运用暗示教学法进行体育(网球)教学与常规教学方法存在显著性差异。希望本研究能为高校网球教学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实心球教案范文5

一、教材搭配必须遵循实效性原则

1.符合教师自身的实际

由于各教师间的年龄差距、性别差异和特长不同,因此在教学中,若不注意结合自身特点选择教材,则其教学效果无疑是令人担忧的。因此,教师在选择搭配教材时应尽量考虑到自身特点,以己之长克己之短,从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学中应注意学生在年龄、性别、身体条件上的差异,从而在选配教材时有的放矢,具有实效。

3.符合体育实践课的授课形式

现有授课形式一般分为混合班和分班两种,我们在教材搭配时应注意区别对待。分班授课的搭配教材可充分发挥分班优势,根据男女生特点选择适宜项目作为搭配教材,但是混合班的搭配教材,则要根据男女的特点分别选择,例如:以球类作为搭配教材时,男生可选足球,女生则可选羽毛球等其它项目。

4.符合实际教学条件

一种好的教材搭配形式,如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场地布局,就会给教师教学管理带来不便。例如:在选择双杠与短跑教材相搭配时,虽然其搭配形式比较合理,但如果双杠区离跑道较远,就不便于组织管理和队伍调动,从而直接影响课的练习密度。同样若运动器材较少,也会限制学生的正常活动,这时就需搭配相应教材来弥补运动器材的不足。例如:为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教师安排推哑铃练习,然而,若哑铃数量较少,则应选择同样能发展上肢力量的掷实心球、推杠铃、俯卧撑等教材与之搭配,以充分利用已有条件来加大练习密度,使学生在有限的练习时间内能确保完成课的任务。

5.符合气候条件的实际

选择的搭配教材还应考虑到气候变化,从而通过搭配教材的调节,起到使人的生理规律与自然规律相吻合的目的。例如:在寒冷的天气上课,就需选择运动量较大的项目;在炎热的天气上课,就可以选择运动量较小的项目。

二、教材搭配必须遵循科学性原则

1.符合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

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一节课的运动负荷安排应使学生的心率曲线呈现出上升――稳定――下降趋势,为了实现这一规律,我们在实践课的教材选择上应注意运动量的大小搭配合理,以及强弱出现的时机安排恰当。例如:以长跑为主教材的课上,在课开始阶段可以安排运动量较小的武术教材,作为搭配教材,而在课结束阶段则安排一些舞蹈性的放松练习内容,作为搭配教材,从而可以确保学生整堂课的生理负荷有一个正常曲线变化。

2.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其注意力要比小学生更具有稳定性、目的性和选择性,他们能够长时间地集中注意于他们要完成的动作和感兴趣的事物上,不过对那些过分抽象、枯燥无味,与他们的感知较远的教材,则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和保持稳定的注意。鉴于上述心理特点,教师应注意选择生动活泼的内容作为搭配教材,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发生兴趣,从而能自觉努力地去学习。例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常把跑与球类教材相搭配,利用学生对球类项目的喜爱心理,相互弥补、调剂,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遵循全面发展的原则

中学生的身体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时期,合理搭配教材,能使学生身体的各个部位、器官系统的机能,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故在选择教材搭配时,应注意上、下肢搭配以及各项素质的搭配,如在上下肢搭配方面:跑、足球等项目下肢力量负担较大,则可以搭配一些以上肢负荷为主的双杠、单杠、实心球、铅球等项目;再如在素质项目搭配方面:举重、哑铃、引体向上等可以发展力量素质,但是由于其在灵敏、速度等方面发展比较欠缺,若以球类、短跑项目加以搭配,就能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三、教材搭配必须遵循实用性原则

1.教材搭配的引导性

合理的教材搭配,除了遵循以上的原则外,我们还可以从实用性角度考虑教材的搭配。例如:学习三级跳远主教材时,可预先练习与其相关的下肢力量素质内容,如单足跳、跨跳、双足跳等,从而为能学好三级跳远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2.教材搭配的辅

有时,一节课中,在教材搭配上还可以创编一些对主教材学习具有辅助较果的搭配教材,来有助于主教材的学习与巩固。例如:在篮球运球教学时,采用多种形式的运球竞赛以及运用各类篮球步伐组合的游戏与主教材进行搭配,从而起到了很好的辅助效果。

3.教材搭配的灵活性

根据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各年级均可安排一定时数的选用教材,这就为我们能根据各校特点灵活地选择搭配教材创造了条件。例如:一个排球传统项目学校,排球群众普及性好,学生参与这项活动的积极性也高,所以选择此运动项目作为那些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的主教材的搭配教材,必须能起到很好的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并有助于主教材的学习。

四、改进体育方法遵循学校体育改革原则

(一)改变思想观念,提高对体育教育功能的认识,摆正体育教育工作的位置。学校在教学安排方面要保证体育课课时,与其他学科平等地进行教学、考核,同时利用课余时间,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使得从学生、教师到领导,以至全社会都重视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终生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与技能。

(二)改进体育方法

在现代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独奏者”的角色转变到“伴奏者”的角色,不再是领导者,而是引导者,帮助和引导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要由“学适应教”转变到“教适应学”;要把主动性还给学生,把体育课当成是给学生提供充分锻炼、发展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课堂的主人。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内在的体育需求创设一系列和谐、民主、宽松的体育学习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体育活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会学、乐学、善学,从而保证学生达到发挥和发展的最佳效果。

(三)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实心球教案范文6

怎样才能取得体育、德育“双丰收”呢?

一、精心设计

我们应该设计多种方法,采用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开发他们的创造力。在编写教案时,要根据本课内容、任务、目的精心设计,要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如做队列练习时,是比较枯燥乏味,可采用“我是一个兵”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做出“立正”、“向右看齐”等正确动作,以实际动作向学习,锻炼学生的毅力和耐力。再如垒球投掷课时,如果单一的投掷,学生兴趣不浓,思想教育也跟不上。如果设计成“投弹炸鬼子”游戏(在投掷区前画一条及格线,远处放一个或多个标志物,上画日本鬼子兵的头像,看谁能炸死鬼子兵,如不到及格线者算炸伤自己,罚做俯卧撑,促其加强臂力练习)学生们兴趣盎然,都能奋力向敌人投掷。这既是效果好的体育课,又是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在综合训练课上,创编了一套组合游戏——《路上》,在游戏中设置了“雪山”、“草地”、“铁索桥”等情境,让学生通过跑、跳、翻滚攀爬及投掷等活动,全身心都得到锻炼,这是一节“军事课”,又是革命传统教育课。

二、寓教于乐

要做到“寓教于乐”,就应在体育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法”,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动爱新鲜,注意力不集中很适合游戏教学。游戏教学是从个人的发展需要出发,把获得运动的快乐感和培养自我锻炼能力作为目标的教学思想。它重视每一项不同运动所独具的乐趣,并强调愉快地、自主地从事体育学习。游戏教学在形式上是以快乐从事体育学习为目标,但真正的目的是为儿童在学校阶段认识体育,真正获得快乐体验,从而持之以恒,直至终身进行体育锻炼。游戏教学要依据大纲、教材的要求和实际可能,又要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和时代特点,从实际出发。使教学内容生动活泼,学有所获。如跳单双圈时,有些学生因图快或不认真,常常踩出圈,如果设计成“小猫捉老鼠”游戏,谁要是踩出圈,就算被小猫捉住,这样再跳时学生就会很认真,又很有趣。又如“送盲人回家”游戏,让“盲人”戴上娃娃头,“少先队员”推着“盲人”绕“土堆”“过小桥”,看谁先送到“家”,学生们看着憨态可掬的“盲人”乐不可支,都争着去送盲人,达到锻炼和教育目的。在低年级或学前班搞穿衣服扣扣子比赛、用筷子夹玻璃球比赛等,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用“石头、剪子、布”等游戏形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得到锻炼。

三、心有德育场地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