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审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会审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会审计

社会审计范文1

Abstract: The nature of auditing determines its independence, and the independence of auditing can effectively ensure the economic supervision of auditing matters according to the law. Under such conditions, the audit report will have more economic reference value.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ve been a large number of cases of audit failure, which have made the social audit independence questioned.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and summarize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social auditing in China, and put forward concrete improvement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strengthen the independence of social auditing. All of these have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n strengthening China's auditing independence and improving economic efficiency.

关键词:审计独立性;盈余管理;审计意见购买;审计风险

Key words: audit independence;earnings management;audit opinion purchase;audit risk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6-0033-03

1 社会审计独立性的概述

1.1 审计独立性的论述

审计独立性,就是要求审计人员在提供审计服务的工作中保持独立性。[1]审计人员在提供审计相关业务服务时不仅要独立于审计委托人,还要与其他相关利益方保持独立,否则将会严重破坏审计的独立性,无法实现对社会公众负责。

1.2 审计三要素的关系

审计有三个基本要素――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和委托人。通常情况下,审计主体和客体处于权责分离状态。而委托人为了详细的了解其雇佣的企业专业管理人员是否妥善的经营管理好了委托人资产并是否为委托者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就会依法委托审计主体对公司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进行审计并做出相关的审计意见报告以真实反应并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

2 关于社会审计独立性的现状分析

2.1 缺乏审计独立性的现实弊端

2.1.1 不健康审计市场

自1998年会计师事务所脱钩改制以来,我国审计市场整体呈现出这样一个特点:不匹配的供求关系和“黑色”社会文化。“低价竞争”现象十分普遍;讲究人情;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管;不重视审计质量。

2.1.2 国内外审计独立性遭到破坏

随着2006年来,国际审计准则体系和我国新的审计准则的颁布,确立了我国的审计模式以风险导向为基础,加大了审计人员的法律风险成本,审计人员需将为自己所发表的审计意见承担更多的责任。然而即便这样,我国还是出现了不少的有失审计独立性案件。2006年7月31日,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判华伦会计师事务所因蓝田股份事件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会计中介机构在上市公司造假中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这在中国还是首例。

2.2 缺乏审计独立性的行业弊端

2.2.1 会计师事务所盲目扩大规模

基于全国前百会计师事务所的统计数据来看,2003年平均每家事务所有1.62家分所,而在2009年,平均每家事账分所数量已经增加至5.18家。不少事务所通过设立或吸收分所的方式迅速扩大规模,分所数量大量增加。因此部分分所缺乏来自总所的有效约束和监管,而不当的内部治理也影响着审计行为和审计质量。[2]

2.2.2 审计人员职业素质低下

2005年国家审计署了第四号审计结果公告,对国内的16家具有上市公司审计资格的会计事务所进行了审计业务质量的抽查,当中的14家事务所的37名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审计造假问题,反应出拥有较高专业能力的审计人员不仅没有对失实的财务报告做出真实客观的审计意见,并且有涉嫌帮助上市公司造假欺骗的嫌疑,让社会审计的独立性遭到了公众的质疑。

3 影响社会审计独立性的原因

针对当前我国审计市场堪忧的状况,当前影响社会审计独立性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原因:

3.1 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外部因素

3.1.1 监督机制和法律法规方面的影响

我国的交易市场并没有十分规范的审计人员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进行专业的监督检查,审计市场相关法律规定的漏洞也造成了部分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服务的过程中投机取巧。《刑法》对涉及审计造假“情节严重”的情形没有做出详细规定,使得该条法律在量刑的过程中并不具备可行性。

3.1.2 盈余管理造成重大错报风险

盈余管理扭曲了企业财务会计信息,使企业盈余偏离了实际的状况。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审计人员需要承担的鉴证业务风险取决于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会计信息质量越低,审计人员为了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需要大量的证据收集程序,如果一旦发生审计失败,审计人员将面临高昂的诉讼成本、声誉受损甚至刑事责任等风险,对审计独立性构成一定威胁。[3]

3.2 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内部因素

3.2.1 审计委托关系

当前社会的审计关系实际上存在着两种不正常情况:一是公司的管理者担任了双重角色――审计委托人和审计客体。形成委托关系在理论视角下呈现出畸形的审计关系,审计主体与审计客体建立了薪酬关系,使审计费用与审计质量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关系;二是我国现在的审计收费制度是被审计单位直接向会计师事务所交审计费,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对被审计单位有经济方面的依赖,制约着审计的独立性。

3.2.2 审计意见的购买

根据研究得出的审计风险要素数学模型: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而重大错报风险实质上是由内控程序和被审计公司的业务特性所决定的,因此检查风险是审计风险要素中唯一可以通过审计师经营控制和管理的风险要素。被审计单位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越高,就会有对审计意见强烈的购买动机,对审计的独立性有一定冲击。

4 加强社会审计独立性的建议及措施

4.1 加强审计政府监管力度方面

4.1.1 建立协调化的政府监管机制

全方位改进现代企业的监管制度,建立良好的社会审计执业环境。将政府的某些职能D变可以避免政府与企业之间发生利益关系。这样就可以使企业成为真正自主经营的独立法人,企业经营利润和财务状况的好坏都将不会与国家发生直接的利益关系。可以很好的杜绝国家的某些权力部门利用职权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状况进行干预。

4.1.2 通过第三方介入改变现有审计费用支付方式(此项建议在现实中还未出现,属于本文创新型意见的具体措施,具有改进的现实意义)

可以选择试点地区的企业,规定这些企业如期预交给审计收费部门或者规定审计机构的相关审计费用,让这些规定的部门作为额外的第三方收取审计委托人支付的审计费用,受到政府监管部门或群众对它的监督,监管部门可针对审计费用的支出对收费机构进行合理性的质询与查证,使审计费用的收支状况真正实现“透明化”。然后财政部可在一段时期后协同有关部门对试点地区采取抽查的办法去核实这些措施在我国是否真的有效,若可行则可以逐步推广使用。

4.2 加强审计市场监管力度方面

4.2.1 鼓励从源头上提高对审计独立性的需求

2011年,东方电子通过虚假报告吸引大批股民。调查显示,在1997年至2001年期间,东方电子高层利用公司购买的1044万股原始股在二级市场进行炒作,所得的收益竟达17.08亿元,使这个注册资本仅6380万元的电子公司在资本市场迅速聚敛了财富,成就了东方电子的资本神话。这就需要让广大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意识导向,若大多数投资者能够清楚地认识到经合格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过的财务会计报告才能更真实的反应该上市公司现在的经营运营状况,更有助于他们对上市公司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就会促使上市公司聘请具有高质量的会计事务所进行审计报告工作,促进我国审计独立性市场良性发展。

4.2.2 分析师跟踪机制

上市公司审计意见购买行为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它直接损害了审计质量和审计师的独立性,因此也成为监管机构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4]分析师跟踪会使被跟踪的公司得到更多投资者的关注,能够提高公司信息的透明度,从而使公司的审计意见购买行为更容易被市场识别,这将对公司形成一定的威慑力,增加公司审计意见购买的风险,降低公司对审计意见购买的可能性。

4.2.3 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

上市公司控制风险其高低取决于被审计企业的内部控制的质量。[5]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的内部审计包括两类:首先是下属企业财务部门自己的审计,其次是总公司一级的审计。为了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确立了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共同接受的会计标准和原则,每级财务部门的职责就是坚持贯彻这些原则;二是双重报告系统,每个产业集团的财务负责人既要向本企业的负责人报告,还直接向总公司的财务副总裁报告。这一措施的运用使得他们在检查和改善下属单位的经营状况、保证投资效果符合公司的总体战略目标和培养企业管理人才方面开创了极为成功的范例。

因此被审计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则可以降低外部审计的实质性测试范围,降低审计的控制风险和成本。公司的内部质量控制的综合绩效越高,则审计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就会越低,进而审计的总体风险就越可控。

4.3 加强审计行业自律方面

4.3.1 提高社会审计人员素质和职业技能

审计人员要严格要求自身,在执业过程中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将审计责任具体到个人,有利于追究审计责任强化审计人员的职业意识。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从查账入手,但决不止步于单纯查账,而是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可能有问题的业务。审计人员作为专业的鉴证者和审计风险的承担者,应运用其专业知识对特定客户的了解,深入分析诱发客户盈余管理行为的动机,进而发现“红旗信号”,出具高质量的审计意见报告。

4.3.2 建立正常的审计关系

健康的审计关系在于保持审计三要素之间的相互独立,严厉禁止审计机构对同一审计客体而言具有监督者和服务者的双重身份,可以通过采取某一方式来弥补审计关系中真正的审计委托人的缺失。这样可以有力的避免公司的管理人员与会计审计人员之间发生直接的审计利益关系,所出具的审计意见报告就会相对独立客观。

4.3.3 准确衡量不利于独立性的风险系数

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当遇到不利于保持自身独立性的情况,应当从性质和质量两个角度来运用审计独立性相关概念等专业知识来具体衡量不利因素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程度,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来规避不利于独立性的情况或者终止对客户提供该项审计服务业务。

5 结论

社会审计对提高企业整体效益和强化企业管理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只有维护好审计的权威性才能更好的实现审计的独立性,社会审计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将会极大地提升,使其在市场上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曹玉俊.审计独立性的概念[J].中国注册会计,2000(06):91-94.

[2]王春飞,吴溪,曾铁兵.会计师事务所总分所总分所治理与分所首次业务承接[J].会计研究,2016(03):79-88.

[3]方红星,张勇.供应商/客户关系型交易、盈余管理与审计师决策[J].会计研究,2016(01):76-84.

社会审计范文2

摘 要 审计质量是社会审计的生命,随着审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审计工作的影响在不断扩大,审计质量也越来越来成为影响我国审计事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提高社会审计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现阶段可以从营造良好的环境;规范审计程序;加强审计管理;加强审计队伍的建设四个方面进行考虑,提高社会审计质量。

关键词 审计工作 审计质量 意义

一、提高社会审计质量的重要意义

1.审计质量是社会审计的生存之基

审计的质量是审计工作人员按照审计目的,对审计对象进行审查,进而能够准确评估审计目标可能实现的程度。审计的质量越高,越能真实的反映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只有这样,审计的监督职能才能够真正得以发挥。如果审计质量不高,那么审计目标评价的可信度越低。审计的监督职能便无法得以发挥,所以说审计质量是社会审计的生存之基。

2.审计质量是社会审计监督作用得以发挥的决定性因素

我国审计监督的目的就是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加强廉政建设,推动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审计工作不仅仅是查错纠弊,解决一些群众所关注的难点问题,它还肩负着从深层次对国民经济的运行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意见,为党政领导、社会各界的决策咨询进行服务,审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了社会审计监督职能的发挥。

3.审计质量是评价审计工作的重要标准

审计机构所采取的全部工作,其落脚点是让监督职能得以发挥,确保审计质量。尽管衡量审计工作有各种不同的标准与尺度,比如:领导的管理水平、干部的业务水平、机关的管理水平等等,但最终还是看其审计质量能达到审计准则,是否能达到审计的目标要求,审计质量的高低也就成为衡量审计工作的最终标准。

二、提高社会审计质量的建议

1.营造良好的环境

(1)法律环境。法律环境直接影响着能否给社会审计工作提供一个公正的执业环境。所以健全的法律法规,能够让审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有法可依。当然,法律的颁布与实施也要考虑到与社会实践的衔接性与延续性的问题。除此以外,还要减少相关部门行政干预问题。当前的社会审计机构,由于很多因素的制约,仍然没有摆脱行政机关的管理,独立性很差,这必须会影响到审计报告的公允性与客观性。所以,政府部门要积极的转变观念,由直接调控转变为间接调控,以减少对社会审计机构的直接干预,为社会审计组织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使其能在法律制度下,有效的发挥社会监督职能。

(2)经济环境。好的经济环境,可以让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规范、有序的进行、我国在为企业的经济活动制定经济政策的同时,也要引导其建立一套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目的就是让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在良好的经济环境中运行,进而促使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客观的、真实的,而这些信息又是降低审计工作风险,提高审计质量的一个重要前提。

2.规范审计程序

规范审计程序可以四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审计方案;二是审计证据;三是审计底稿;四是审计报告。当前审计方案所存在的问题就是不符合实际,对审计方案缺乏必要的审计调查。审计机构的审计调查,是制定审计方案的一个重要前提。而审计底稿如何写好要经过仔细研究,审计底稿是确保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防范道德风险的关键环节,必须提高这方面的认识,这是对社会的责任,对历史的责任。

3.加强审计管理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管理和效益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每个层面。效益,简单来说就是投入与产出的比例,而管理的目标就是效益的提高。社会审计工作也讲究审计效益,审计工作投入的是人力、物力、财力,而产出的是社会经济秩序的有效运转与国家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所以,加强审计管理十分重要,它是控制审计质量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来,各级审计机构在提高审计管理水平方面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也收获了很多成果,管理水平显著提高,但是审计管理的整体水平还不是很高,已成为制约社会审计质量的瓶颈。

4.加强审计队伍的建设

(1)加强审计人员素质的建设。一是审计工作人员要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要讲正气、讲政治、讲奉献,要坚持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的工作作风,同时也要以良好的职业道德服务于全社会。二是审计工作人员要不断丰富知识储备、提高业务技能。审计本身就是一项高技术含量、高业务性的工作,这要求审计工作人员面对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新问题、新形势,及时的丰富知识结构,认真学习现代审计理论、审计技术以及管理知识,所以审计工作人员要重视后续教育,努力提高执业水平。

(2)优化审组织结构。社会审计事务所的人才结构,要将全面性人才与专业性人才进行合理的搭配。当前,我国审计队伍的审计专业人员配备还比较充足, 但是现代企业管理人才、法律税务人才、计算机人才、外语人才与其他相关人才的配备还相对不足,人才结构不尽完善。所以,要对现有的人才结构进行调整。要吸收一批具有上述专业技能的人才加入审计队伍,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增强竞争力,提高社会审计的质量。

三、总结

综上所述,审计质量就是审计工作的生命,同时也是提高社会审计机构管理水平的重要前提。“质量第一,信誉第一,服务第一”是全社会对社会审计部门的要求,也是社会审计工作所遵循的宗旨。所以,提高社会审计质量,使其为社会经济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是每一个审计人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金莹.论审计风险及防范.电子商务.2009(12) .

[2]黄芳.试论完善审计环境建设对提高审计质量的影响.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6).

社会审计范文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与此相适应,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也越来越大。特别是事务所脱钩改制后,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加强对审计风险的防范已是摆在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审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从审计方法上看:由于现代企业会计信息的数量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社会审计人员已不可能实施详细审计,而主要采取的是抽样审计的方法,所采取的程序和方法是否科学、适用,直接影响到审计质量。这种以个别推断整体,局部代表全局的方法,必然与实际情况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距,使审计结论发生偏差,从而导致审计风险的发生。

从社会审计人员的素质看,我国注册会计师整体素质与客观要求还有相当距离。注册会计师的综合素质对执业风险的防范具有决定性作用,其道德素质、业务素质等,将会直接对审计结果产生重大影响。综合素质越高,审计风险就越小,反之风险越大。

从客观经济活动的复杂性看,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资料也越来越多,差错和虚假的会计资料掺杂其中,失察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我国经济体制及与之配套的各种制度均处于不断变革之中,经济成分越来越复杂,各种经济成分的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很大的差异,他们处理经济业务的能力有时滞后于财务会计制度的变革,有的甚至乱中投机、以图私利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上述这些因素都相应增加了审计的风险。

从法律法规的规范程度看:审计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变化,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而相关法律法规不相配套日益突出,导致审计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无法处理,这也是导致审计风险发生的重要原因。

二、审计风险存在的主要因素

(一)我国审计职业现状充满风险

审计职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是同步的,审计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国家审计职业发展的原动力。正是审计风险的存在,促使审计准则不断完善,审计人员技能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日渐强化。社会对审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其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

截至目前,经过审计人员验证和资产评估的上市公司发生倒闭破产的事件不是很多,对审计结论不服,要求复审以及注册会计师涉诉案件也不多。随着市场经济完善,企业经营的不稳定性增强,法制化建设进一步推进,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使审计人员面临的诉讼风险大大增加。

(二)审计职业本身的性质充满风险

审计面临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审计职业需要利用知识和经验进行判断。只要有判断,就会有正确与错误,判断结果有被接受与拒绝两种可能,判断也就产生了风险。社会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判断失误并被公众要求对其判断错误承担责任时,就会形成风险损失。审计风险损失不同于企业经营损失,企业经营损失是经营收入的减少和亏损发生,而审计风险损失一旦发生,并不直接导致社会审计组织业务收入减少,而是通过赔偿间接地减少收入,甚至巨额的赔偿可能导致社会审计组织破产。审计风险损失还导致社会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的信誉丧失和当事人法律责任的承担。

审计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存在于审计活动的各个环节。在选择客户时存在聘约风险,在制定计划时有计划不周风险,在搜集证据时有证据不充分风险,在抽样审计时有样本选取和抽样方法风险,在编写审计报告时有措辞不当风险等。

(三)审计主体素质和能力的有限性增大了风险

审计是一个需要运用和经验进行判断的职业。我国社会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有限性、审计方法的滞后性和审计人员职业操守的堕落性增大了职业风险。审计人员判断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审计人员的从业质量,审计人员经验和能力有待于在审计工作中积累形成。

现阶段,国外已普遍采用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基础审计,我们仍停留在账项基础审计上,当审计风险量化和控制已成为世界审计职业界关注的问题时,我们还在采用判断抽样技术,这种局面必将会使我国社会审计人员面临更高的风险。

我们审计人员在执业审计业务时,丧失了应有的独立性,没有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和应有的职业谨慎,不能很好地遵守职业道德,这不仅影响了审计质量,也增加了审计风险。

(四)社会公众对审计意见的期望可能导致审计风险

社会公众是审计人的上帝,审计作为一种职业,其本质就是为大众服务,大众的需要就是审计人的责任。随着资产市场、证券市场的迅猛发展,对企业财务状况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不仅政府给予关心,现实的投资者以及群众对财务会计报告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相关性也重视起来,依赖审计意见的人越来越多,审计报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因此,社会公众对审计人员寄予厚望,聘请审计人员,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降低投资决策风险,一旦社会公众在金融市场受到损失,他们就会从审计人那里寻求补偿。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竞争的不断加剧,审计意见会被更多的人依赖,审计风险也会大大提高。

三、如何避免审计风险

第一,建立健全风险责任制度,明确职责范围。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出发,建立健全社会审计组织内部的责任管理制度。

第二,提高社会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社会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不断强化相关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使其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

第三,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方案,进行项目分工管理。针对每一个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对审计的范围、重点、程序、方法、人员分工和工作进度等作出详细的规划,减少失察的可能性,从而规避审计风险。

第四,建立专业指导机制,最大限度规避审计风险。社会审计组织要建立专业指导机制,保证社会审计人员在遇到超出自己的知识范围的情况时,能够得到及时的咨询服务、恰当的业务指导。在作出判断和决定时,有权威的专业人士作后盾,这样就可以增强审计结论对审计风险的承受力。

第五,充分利用自,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社会审计组织要避免法律诉讼,有效地控制和防范审计风险,必须慎重选择被审计单位。

第六,正确处理降低风险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正确处理降低风险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审计风险是可以控制的,但不可能完全消除,随着审计成本的增加,审计风险的降低幅度呈递减趋势,这就要求审计风险的控制要限定在一个经济意义上的适当范围内。

社会审计范文4

关键词:社会审计;公信力;建设;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3-000-01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果,但精神文明建设却落后一步,导致当今社会中人民群众对社会审计的信任度普遍不高。如果丧失了群众的认同与信任,社会审计行业就无法实现正常的发展。因此,必须重视对社会审计公信力的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出保障。

一、社会审计过程的公信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诚信流失,对审计公信力造成消极影响

目前,我国的文明建设与道德建设还没有跟上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脚步,因此社会审计人员的从业道德和专业素质普遍不够高,无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优质的服务。再加上社会审计行业中不断涌现出各类商业诈骗、投资陷阱、劣质产品等多种问题,引发了人民群众对社会审计行业与商业市场的信任危机。若不积极修复公众的信任,则审计公信力会遭到很大冲击。

(二)审计过程具有封闭性

封闭性的社会审计过程,容易让人民群众对社会审计产生怀疑和误解。审计属于一种具有较强专业性的活动,其系统性和复杂性通常只有业内人员才能理解,从外界群众的视角看来,就如同雾里看花一般,不明就里,或是一知半解,这样便很难获得公众的信任。且人民群众对于注册会计师和社会审计的工作形式、过程往往感到神秘、未知,从而由不了解转化为不信任,产生主观甚至错误的理解。

(三)审计失败案件时常发生

近年来,发生了许多起审计失败的案件,特别是审计合谋案件,击碎了人民群众对社会审计行业的信任。社会审计在市场经济领域中,扮演着鉴定经济的重要角色,并凭借其专业的审计知识,帮助投资者或潜在投资者判断有关信息的真伪与优劣。而审计活动一旦失败,或是审计方和目标审计单位合谋作弊,制造伪信息,就无法向信息获得者提供有效的服务,甚至会误导相关信息采用者,给其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美国破产法院的法官曾经指出,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出现了严重的错误,造成了雷曼兄弟破产的结果。纽约总检察长认为,安永帮助雷曼兄弟掩饰亏损负债的情况长达七年。审计失败会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从而大幅度降低社会审计的公信力。

二、社会审计过程的公信力建设策略

(一)加强有关政府部门与行业机构的监督管理

建设社会审计的公信力,首先要强化政府的监管行为,从而规范行业的运作模式,使整个行业得以健康、正常发展。高效的政府监督机制能够明显加强群众对审计行业的信任,达到建设公信力的目的,所以,有关政府部门对此具有重大的责任。首先,政府应当对审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素质。其次,对于不断发生的审计行业违法乱纪行为,要予以严厉的处罚,拒绝姑息纵容。特别是对于部分容易产生巨大社会影响的违法案件,必须开诚布公,向群众展示并查处,以此获得公众的信任。

(二)加大宣传力度

加强相关宣传工作,可以深化群众对社会审计的认知。现阶段,我国有关社会审计的宣传范围还不够宽广,且报道的大部分都是消极新闻。因此,必须挖掘出更为广泛、全面的传播渠道,为社会审计行业树立起良好的公众形象,强化公信力建设。比如,可以制作出与之相关的影视作品,这类作品生动形象,能够直观地表现出社会审计的重要性与价值,且受众面广,影响力度大。社会审计行业可以运用这类高效的媒介,宣传自己的理念和精神。

(三)严格实行审计回避

审计回避属于一种具有预防功能的保障性策略,无论审计人员是否拥有亲眷关系,只要其破坏了审计独立的性质,就必须实行回避。此外,注册会计师负责记账、税务、业务咨询等非审计工作,虽然能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些促进效用,但也会对审计业务的独立特性造成一定的破坏。因此,审计的本职工作是对会计与企业的经管行为实行监督,与会计这一职业并不相同,因此必须维护审计行业的独特性,实行审计回避,确保审计行业的权威,提高社会审计的公信力。

(四)强化审计人员的培训与管理

要建设社会审计公信力,必须保证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社会审计有一套较为科学的操作系统,但落实到具体执行过程中,仍然需要审计人员对其进行客观评判。此外,社会审计容易涉及到权益纠纷,因此审计人员一定要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与高尚的道德品质。目前,会计事务所通常妥协于市场经济的竞争压力,降低了对审计人员的要求,造成很多初出茅庐的审计人员担任要职的现象。若要降低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就要强化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专业素质。

三、结束语

社会审计行业的公信力是实现其经济鉴定功能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对于社会审计过程的公信力建设而言,群众的信任极为重要,而又很容易被打破。我国所有审计人员都应该高度重视公信力的建设,积极维护来之不易的社会信誉,从而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宫军.审计文化影响力与审计公信力[J].审计研究,2012,04:12-15.

社会审计范文5

一、社会审计所发现的企业财务问题

(一)验资中存在虚报资本的问题

在社会审计的工作中,资本验证工作的程序和方法并不十分复杂,但如果验证工作不细致,草率从事,仍会出现很大的风险。验资风险产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的管理者使用欺诈手段虚报注册资本,具体表现丸伪造账表凭证等资料,请有关部门出具假证明,虚报资产;伪造数份出资证明书等,用同一资产作多个公司的资本;采取迂回汇款、抬高设备购价等手法用中方资本作外方投资等。

究其原因,还是投资人有虚假出资的市场需求,因而不断挖空心思来规避法律和行业监管,同时密切关注行业的监管动态,以便乘虚而入。

(二)一些上市公司被拒绝发表意见的问题

在审计过程中,由于受到委托人、被审单位或客观环境限制,审计部门不能获取必要审计证据,以致无法对会计报表整体发表审计意见时,只能放弃发表审计意见。一般情况下,拒绝表示意见极少出现。而1998年年报中竟有14家的审计报告拒绝表示意见,令人惊讶。深入分析其中原因,被拒绝表示意见的理由主要有:审计范围受到限制,从而导致审计证据不足;资产净值难以确定;未决诉讼持续经营难以为继等,从中可以看出上市公司面临的严重问题。其中,未决诉讼的原因,即有些上市公司涉及大量诉讼案,因此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了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在这些诉讼案中,有的是公司本身经营状况恶化、无法偿债所致,有的则是为其他公司提供信用担保、承担连带责任引起,因此出具拒绝表示意见审计报告并不为过。同时,也有两家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在董事会报告中,就持续经营难以为继的理由表示不赞同注册会计师的意见。

(三)企业在年报中存在的问题

1.货币资金账实不符。表现在:年末一般不盘点现金,现金的账面余额与现金的实有数不符;由于存在出借账户、隐瞒不正当收支、公款私存和套转现金等行为,不提供银行对账单、银行对账单与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差异较大或存在长期未达账项等,使银行存款余额与账面数不符。

2.应收款项占用资金量过大。应收款项中的相当一部分不是由真正销售产生,常见的错弊有:股东投资不到位或抽逃资本,以借款的形式挂在“应收账款”或“其他应收款”科目上,三年后伺机作坏账处理;虚假销售,下年初做退货处理;收到欠款不冲账,列入“小金库”;不计提坏账准备;长期应收款无法收回也不做坏账处理,借以粉饰财务状况在“其他应收款”中隐含长期投资项目,在收回投资收益时冲减其他科目或将收益直接转存,形成“小金库”;隐含非法活动,将资金划出以从事私人牟利,如炒股、以个人名义注册公司等;隐含各种损失,借以粉饰经营成果。

3.随意调节利润,如:折旧计提不实,企业为了少交所得税而多提折旧或为了减少账面亏损少提折旧,将任意调整折旧政策作为调控利润的手段和杠柿递延资产的构成和摊销不合规,将不应列入递延资产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列入以调增利润;通过延长或缩短摊销年限的方法,不摊、少摊或多摊递延资产来调控利润;用待摊费隐瞒或加大亏损,将待摊费用作为隐蔽亏损的避风港,把发生的大笔费用挂人该账户,不在一年内及时摊销,从而形成了潜亏;应摊销的费用不摊、少摊、多摊,以调节利润。

4.收入不入账,偷逃税金。销售产品不开发票,只开不正规的内部收据,借以不入账、逃避税务部门的检查;将收入挂在应付款、预收款上,长期不转销;用产品兑换原材料及抵偿债务时,不做销售处理;销售副产品、展销品、试制品,未办理入库的残次品、自制半成品等直接冲减成本而不作销售处理;销售边角余料或利用边角余料生产的产品,不纳入会计记录,而计入“小金库”。

5.随意结转销售成本。常见的方法有:在分配生产费用时,故意少留或多留在产品成本,调节产成品成本,进而影响产品销售成本;将收到的销售款直接冲减生产成本或将产品成本直接转入往来账户,隐瞒收入和成本;违反配比原则,少转、不转或多转产品销售成本3随意变更费用分配方法和成本计算方法借以调节产品销售成本,造成了成本数据的严重失实。

6.纳税所得额计算和应交税金不正确。如对应做调整的超标准工资费用及附加费用、白酒生产企业等的广告费、超标准的业务招待费、超标准的利息支出和捐赠支出等,不做纳税调整,或不按规定调整;各种财产损失不经税务机关批准,直接计入损益,不做纳税调整;不按规定年限弥补亏损,将税后弥补亏损改为税前弥补,偷逃企业所得税。

之所以在年报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有的企业由于规模小、经营活动简单,内部控制通常比较薄弱或不够健全,管理工作包括会计工作缺乏依据,或执行起来打折扣甚至根本不执行,增加了错弊的可能性;有的企业因投资主体不多,所有权往往集中在少数个人手里,加之企业的利益与投资者的利益密切相关,投资者就很有可能为了企业或自己的利益而弄虚作假,损害国家利益;有的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合一,企业主和少数管理人员在企业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所以有的企业虽然制定了内部控制,但内部控制的具体执行却受到企业主和少数管理人员意志的支配,容易产生主观武断、盲目决策、践踏内部控制等情况。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也会导致审计的基础薄弱,使审计工作量加大,审计风险增加。

二、社会会计对企业财务问题的对策

(一)验资中避免欺诈的对策

1.制定验资计划是提高审计质量、避免在验资中受到欺诈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验资计划是按照验资委托书的内容和要求,对验资项目的组织实施做出的规划安排。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在接受委托后,应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科学严密的验资程序和工作计划,并在验资程序计划中列出详细的工作步骤。

2.对客户提供的证明其投入资本的文件资料,应根据资料的不同来源等情况,采用鉴别、查询、核对等方法来辨别真伪,若投入资本是现金,则现金必须解人事务所指定银行验资专产,待事务所账户正式收到现金投入进账单后,才能确认此款已收到。

3.为防止客户的实物出资与文件资料所列的数额不符,审计人员应深入企业,运用盘查、复核、鉴定、查询等方法查验其已作投资的资产的数量、质量、价格和产权归属。

(二)对上市公司未决诉讼等问题的对策

与往年相比,年报审计报告中较多

发表拒绝表示意见的原因,除了上市公司本身在财务与经营上存在较多问题外,也与审计环境变化有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法制环境的变化,相关法规不断完善,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注册会计师的风险观念和责任也进一步增强;二是《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的颁布使审计规范更加明确,注册会计师有了较完整的执业依据,执业水平有所提高;三是政府部门意识到注册会计师在证券市场信息披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加强了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管力度。因此,可以看出,根据在审计过程中接触到的实际情况,只要能够合理地确定因某些特别重大事项导致难以对会计报表整体表态,就可以对上市公司年报拒绝表示意见。

(三)年报中应采取的审计对策

1.审计计划阶段

首先,慎重接受委托。审计主体在接受客户委托时应初步调查客户的委托动机和信誉情况。一般对以下几种情况应考虑拒绝接受委托:(1)会计记录不完整,使会计报表审计缺乏必要的审计证据,不能对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2)内部控制不存在或没有有效执行,使被审计单位存在重大错弊的可能性很大,审计人员承受的审计风险大;(:)管理人员品行不端,不讲信誉,弄虚作假和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弊的可能性大,审计风险高。当然,如果审计人员认为经过详细审计可以有一定把握将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程度,而被审计单位也愿意支付追加的审计费用,则可接受审计委托。

其次,审计目的要有所偏重。审计的目的是对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一贯性”发表审计意见,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任何企业的审计三性都要均衡考虑,有的企业自身的客观情况决定审计时目标应有所偏重,目前应较多关注“合法性”审计目标。

再次,适当了解内部控制。在审计中,应适当了解客户的内部控制,除了了解内部控制的政策和程序,还应观察和了解其有关活动的运作情况和内部控制发挥作用的方式,这是每次会计报表审计都必须执行的程序。

2.审计实施阶段

首先,采用主要证实法作为初步审计策略,考虑是否进行符合性测试。有的企业内部控制不存在或失效的可能性较大,控制风险较高,可在了解内部控制的基础上,不进行符合性测试,而直接进行较详细的实质性测试,以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

其次,在审计实施过程中,获取有效审计证据应重点关注下列事项:(1)重点关注的资产负债表项目有:银行存款、应收款项、存货、固定资产、递延资产、预收款项、其他应付款、应交税金等。此外,还应对资产有无抵押、有无账外资产和负债的完整性予以特别关注。(2)对损益表的审计应先采用分析性复核的方法,将有关项目的金额与以前的有关指标进行对比,对存在较大波动的项目,重点分析其波动的合理性,并追查至相关账户及凭证,调查交易事项。如通过分析净利润增长和营业收入的增长,发现本年度营业收入增长速度,但净利润没有增长或增长缓慢,则可判断企业夸大成本费用、隐瞒利润的可能性大,应实施相关分析,重点审计成本费用和收入账户,以最终揭示问题的实质。

再次,加强对重要交易事项和复杂业务的审查。一些重要的交易事项如一次性支出较大的业务、没有合法单据的业务、怀疑是私人支出的业务等,都需要特别关注。同时应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对其会计有可能涉及的复杂业务充分了解,重点检查这些业务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3.审计报告阶段

首先,重新评价审计风险和重要性水平。有的企业的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都比较高,进入审计终结阶段,审计人员在出具审计报告前,必须对审计风险和重要性水平重新评估,评估时要密切联系管理当局的态度、意向、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错弊的金额和数量等,来判断执行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

其次,恰当地发表审计意见。审计人员以经过整理的审计工作底稿为依据,根据被审计单位是否接受其提出的调整意见等情况,确定审计意见和措辞。

三、社会审计的发展方向

随着市场经济和法规体系的完善,民营企业规范地走上公司化道路。其经营管理者为了向所有股东或投资者汇报并分享公司所得,就聘请具有“双向独立”、有一定职业道德和职业水平的注册会计师,对公司经营过程和经营结果进行鉴证。同时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经济的繁荣,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大,名副其实地成为了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经济警察”。可见,社会审计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经济监督体系中扮演主要角色,并以其“独立性”、“职业化”的突出特征占领审计市场。

(一)审计模式的发展

1.社会审计主体模式的发展战略

随着我国注册会计行业走向国际化,我们的发展战略是:培养、发展名牌注册会计师和名牌集团会计师事务所,并建立起以风险为导向、以注册会计师智力资本为前提、以质量控制为核心的集团事务所内部管理机制;以行业自律与法规监控相结合的宏观管理体制。

2.审计行为规范模式的完善

合理有效的行为规范模式,包含两个层次:第一层是法律体系,第二层是行业规范体系。所以,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社会审计本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有效借鉴国际经验,建立起以《审计法》、《注册会计师法》为基本审计法规,以《公司法》、《会计法》、《证券法》、《税法》等行业监控法规为参考的审计法规体系;建立以审计准则为核心的行为规范体系。

3.审计行为监控机制的建立

从某种意义上讲,审计职能和作用的体现,就是审计行为的结果。那么,审计行为结果必将满足审计的经济监督、经济评价、经济鉴证基本职能的要求。所以,若审计行为不当或失控必将引起经济监督失效或失败、经济鉴证无效或不可信、经济评价失真,将给市场经济带来危害,给社会各经济利益关系人带来损害。所以,审计行为监控机制是保证审计信誉、质量的有效措施,是审计模式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4.网络审计模式的发展

电子信息与通讯技术在会计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与普及,将为会计师事务所开拓新的服务业务提供商机。随着“电子商场”,“电子商务”的迅速增加,如何验证网上交易的可靠性、减少网上交易的风险性,将成为会计师事务所业务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二)社会审计的发展趋势

1.社会审计的规模化趋势

会计师事务所属于人才密集型行业,走规模化道路能大大降低人力成本,提升竞争力,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使自身形成中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名牌。1998年度美国五大会计公司雇员总人数达466,000人,最多的一家有146,000人,最少的也有61,000人。在我国,雇员人数在200人以上、年营业额超过4,000万人民币的会计师事务所凤毛麟角。随着我国会计市场的日益开放,国外大会计公司对我国会计市场虎视眈眈,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走规模化道路来增强竞争力势在必行。

社会审计范文6

摘要:本文分析了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社会审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社会审计的政府委托模式,真正使社会审计机构保持独立性,为保证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的质量提供制度保障。

关键词: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社会审计;政府委托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投资需求将一直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而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以下简称政府投资项目)则又是投资的主要构成。加大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督力度,开展政府投资项目的绩效审计,促进提高财政资金效益,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按照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的职责,由审计机关承担政府投资审计责无旁贷,但是,当前政府投资审计任务重与审计机关审计资源不足的矛盾异常突出,各级审计机关只能选取重点建设项目开展审计,在政府投资审计监督领域,国家审计缺位明显。

独立性是审计监督的本质属性,尤其应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但事实上,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社会审计的委托模式存在着严重的制度缺陷,导致社会审计机构从根本上丧失了独立性。本文试图探索建立政府投资项目社会审计的政府委托模式,真正使社会审计机构保持独立性,为保证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的质量提供制度保障。

一、社会审计机构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的现状

社会审计是指以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核批准的注册会计师为主体,接受委托,依法独立开展业务,有偿为社会提供审计服务的职业活动。社会审计机构只有接受委托才能开展审计,受托审计的特征决定了社会审计机构要依委托人的要求来开展审计,在委托协议中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确定审计目标,并按照行业标准向委托方收取费用。在投资审计领域,参与社会审计的人员已不仅仅限于注册会计师,具备执业资格的造价工程师、资产评估师、土地估价师等也已广泛参与;受托审计范围也不仅仅限于工程竣工决算审计,还包括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和结算审计。当前,未纳入国家审计计划的政府投资项目往往由项目法人直接委托社会审计机构实施。由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相关审计报告,向项目法人收取审计费。

二、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社会审计模式存在的问题

这种由被审计者选择社会审计机构并为之付费的委托模式,被审计者出于私人或小集体利益,往往利用审计的选择权和支付审计费对社会审计机构施加影响,尤其是在目前审计市场不成熟,社会审计机0构存在恶性竞争的大环境下,社会审计机构迫于生存压力,不得不屈从于被审计者的利益,从而丧失职业道德。

这种制度安排不可避免地导致社会审计机构的经济利益与被审计者的利益密切相关,社会审计从委托伊始就丧失了独立性,不能保证监督目的的实现。一是不能发现工程价款结算中的高估冒算。在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中,因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串通舞弊形成的违法违规问题不在少数;审计机关在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中,也对建设方、监理方为施工方代言的现象屡见不鲜。二是不能揭示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社会审计机构出于“为尊者讳”,常常不揭示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导致工程管理方面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纠正。

目前,我国主要通过强化社会审计机构的法制建设和职业道德约束来提高其诚信水平,这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委托模式的制度缺陷,但是,只要社会审计机构由被审计者进行选择并支付报酬,就无法真正保证其利益的独立性,从而影响政府投资项目审计质量。

三、构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社会审计的政府委托模式

政府投资项目社会审计应建立科学的政府委托模式,通过在政府部门设立专门的机构,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社会审计进行委托、监督是一种较为可行和有效的委托模式。

(一)委托机构的设立

对委托机构的设立,一种较为可行的方式是在审计机关内部设立专门的业务机构,代表政府履行委托权利。有三方面的理由,一是审计机关可从国家审计视角,对社会审计机构提出审计要求,从而可以更好地实现审计目标,达到审计监督目的。二是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核查权,对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的相关审计报告进行核查,能够及时发现和防止社会审计机构的不当行为,从而保证审计报告质量。

这种将委托权与监督权集于一身的委托模式,保证了社会审计机构的独立性。社会审计机构在承接和开展业务时,出于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必然会高度重视审计质量,有利于建立起提高政府投资审计质量的激励机制。

(二)委托环节的管理和信息披露

审计机关选择社会审计机构时,应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依据诚信档案和业务能力进行选择,并尽可能实行跨地区选择和定期轮换制。一是设立社会审计机构备选库。采用招标方式选取一定数量的具备执业资质、质量、信用、廉洁等方面条件的社会审计机构,备用候选。二是对社会审计机构实行动态管理。每年根据社会审计机构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报告的核查质量,将质量差、信用低的社会审计机构淘汰出局。三是建立信息公开披露制度。

(三)审计经费的来源

由于项目投资构成中包括项目审计费,审计费可以从财政投资部分予以解决,按照审计机关签约并最终确认的审计费,采用国库集中支付的方式,直接支付给社会审计机构。这种方式可以切断社会审计机构与建设单位的利益关系,进一步保证审计的独立性,也规避了审计机关向建设方收取审计费的尴尬行为。

总之,构建科学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社会审计委托模式,由政府作为公众利益的代言人和社会秩序的维护者,直接参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社会审计的委托和监督,是保证社会审计机构独立性,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社会审计质量的治本之举。(作者单位:巫山县审计局)

参考文献:

[1]李金华.审计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17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