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验资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验资报告范文1
一、*水资源保障能力的总体评价
水资源保障能力是指一定时间内水资源所能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其需求的程度。水资源保障是水资源量的保障和水资源质的保障统一体,水资源量的保障包括水资源总量和供给过程的保证率,水资源质的保障包括经常性水质要求和应对突发性水质事件能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生态等诸多因素变化,对水资源需求相应发生变化,水资源保障相应调整。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对水资源需求和保障发生了四个方面重大转变。从内容变化上看,已从农田水利的单一农业灌溉保障转向农业灌溉和城市工业供水保障并举,进而向生活、生产和生态全面保障发展;从程度上看,已从低层次保障向较高层次保障转变,农业用水由主要为粮食生产服务的粗放而集中式的灌溉向为高效生态农业服务的精细化多样化供水转变,工业用水从分散向园区集中化、分质化转变,生活用水由小规模、分散化、低标准向规模化、网络化、高标准转变;手段上看,已从单纯的工程保障向工程保障、科技保障和政策法律制度保障的“三位一体”转变;从方式上看,已从城乡分割、区域独立向城乡统筹、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方向转变。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以来,我省水利建设进入了持续快速发展时期,以上四个转变加速,*水资源保障能力提高较快。
(一)水资源保障能力总体评估
为进一步认清我省水资源形势,为分析研究水资源问题提供基本依据,需要对*水资源能力的现状作出总体评估。如何科学明了地对我省水资源的保障能力进行评估,水利厅今年确立了全省水资源保障能力评估重点课题,进行专题研究,初步评估结果如下:
1、工程保障能力
工程保障能力用人均可供水量和径流调蓄能力等二个指标来衡量。全省水利工程人均年可供水量不足500立方米,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我省水利工程调控度,即全省水库总库容与径流总量比值为42.76%,远高于全国21.5%的水平。我省降雨主要集中于梅汛期和台汛期,水库防洪库容所占比例大,兴利库容所占比例相对较低,所以水利工程人均年可供水量仅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以上二个参数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得出工程保障能力指数。我省水资源的工程保障能力指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年0.776到20*年0.820。
2、经济保障能力
水资源工程保障能力用万元GDP取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亩均灌溉用水量,高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等四个指标来衡量。我省万元GDP取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分别从20*年333立方米和172立方米,到20*年降为156立方米和91立方米。亩均年灌溉用水量从20*年508立方米,到20*年降为414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从20*年87%,到20*年增加为94%。对以上四个方面参数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得出经济保障能力指数。我省水资源经济保障能力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20*年的0.709到20*年0.896。
3、生活保障能力指数
水资源生活保障能力用城市用水普及率,城镇居民人均日生活用水量,饮水安全人口比例,主要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等四个指标来衡量。城市用水普及率从20*年91%,到20*年上升为99%,城镇居民人均日生活用水量从20*年的213升/日上升到20*年的244升/日,饮水安全人口比例从20*年73%,到20*年上升为76%,但主要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从20*年100%,到20*年降为67%。对以上四个参数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得出水资源生活保障能力指数。我省水资源生活保障能力呈现波动的趋势,20*年为0.850,20*年最高为0.912,20*年降为0.827。
4、环境保障能力
水资源环境保障能力用生态环境用水保障程度、污染河长占评价河长的比例等二项指标来衡量。我省生态环境用水保障率逐年提高,但河流污染程度基本呈上升的趋势。对以上二个参数综合分析研究得出全省水资源环境能力指数。水资源环境保障能力指数曲线波动状况略有下降,20*年为0.6571,20*年为0.595。
5、可持续发展保障能力
可持续发展保障能力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面积比、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和水利投资系数等四个指标来衡量。全省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略有上升,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比、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呈上升趋势,但水利投资系数呈下降趋势。对以上参数综合分析得出全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保障能力指数。我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保障能力呈波动略有上升趋势,从20*年0.659到20*年的0.694。
6、综合保障能力
按照工程保障能力、生产保障能力、生活保障能力、环境保障能力、可持续保障能力分别按相应权重进行计算,得出水资源综合保障能力指数。我省水资源综合保障能力呈现在波动中缓慢上升的趋势,从20*年0.740提高到20*年的0.782。
7、我省水资源保障能力与国内外对比
按照*水资源保障能力的评估方法,对全国水资源保障能力进行评估,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公布所提供的数据,综合分析并计算得出全国水资源保障能力指数。我省无论是各单项还是综合保障能力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由于我国其他省市还未开展水资源保障能力的专项评估,因此,我省水资源保障能力指数与他们还不能定量比较,粗略地进行有关指标方面的比较,我省水资源综合保障能力在全国是处于前列的。
我省水利工程调控率超过40%,万元GDP取水量为156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为91立方米,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56%,城市用水普及率99%,这些指标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用水结构中,农业占52%,工业用水占28%,居民生活用水占14%,其他用水占6%,这种用水结构已接近中等发展国家水平。但我省主要水源地水库水质达标率呈下降趋势,20*年仅为66%,低于全国水平79%;河流水质达标率亦呈下降趋势,20*年仅为5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9%,而美国1990年就达到9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20*年为38%,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5%,与美国1986年为87%和1986德国90%相距很远。我省生态用水占总用水量20*年为6.56%,只占生活用水的一半,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国外发达国家环境用水与生活用水基本上为1:1,相距甚远。
(二)我省水资源保障的主要瓶颈
我省水资源保障能力从评价指数来看,全省水资源综合保障能力指数已经达到0.782,明显高于全国0.706水平,位于全国前列,这与我省全面建设小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全国所处的位列大致是相吻合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我省经济社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经济发展规模和层次不断提升,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进步也比较快,这与水资源保障程度不断提高,所起的基础支撑作用是分不开的。20*-20*年我省大部分地区连续两年遭受20-50年一遇的高温干旱,虽然局部地区旱灾不轻,但全省水资源总体上仍然保障了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无论是从水资源综合保障能力指数,还是从水资源保障的实践来看,我省水资源保障能力处于基本适应阶段。但是我省水资源保障程度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不平衡的,分析“十五”期间水资源保障的发展态势,大致要再经历十五年左右时间,水资源保障能力指数才能达到0.9,即水资源保障程度进入较高水平,较为全面,较为均衡的阶段。我省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机遇期,对水资源需求不断提升,局部性和时段性缺水问题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全省水资源供需矛盾主要表现为:
1、区域性水资源紧缺矛盾仍然较突出。资源性缺水主要集中在濒海地区、海岛地区和部分丘陵山区。全国13个海岛县,*占了6个。舟山本岛大陆引水工程后,水源紧缺状况短期内得到缓解。但大部分海岛若遇干旱年份,要靠船从大陆运水。我省沿海温台甬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展,水资源需求增长快,水资源相对不足。浙中地区义乌和永康等城市,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受到水资源瓶颈制约的威胁。山区源头地区遇干旱年份时易发生断流,造成生活和生产用水困难。污染性缺水主要集中在平原地区,全省平原地区和城市周边地区水污染较为严重,合格饮用水稀缺。全省水污染对饮用水源的威胁呈现出从下游平原地区上溯到上游丘陵山区的趋势。近些年来,作为主要饮用水源的水库水,受水污染威胁趋势加重。
2、水资源保障工程体系相当不完备
我省县级以上城镇,绝大多数是单一供水水源,水源调节余地小。若遇干旱年份特别是连续干旱年,水源严重不足;城市缺乏备用水源,若遭遇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将可能导致整个供水体系瘫痪的严重后果。我省基本未形成跨行政区域的互调互剂供水网络,不少城市自来水厂间管网还未联网;供水管网漏损率严重超标;农村乡镇水厂多而分散,原有水厂设施简陋,制水卫生标准低,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不高,700多万农民未能喝上安全卫生的饮用水。全省供水体系脆弱,抗风险能力和供水保证率低。
3、水资源调度和供水方式较为粗放
我省绝大多数市县的江河湖库,还未实行联合统一调度,水源、引水和供水还缺乏科学协调配置机制。城市生活、公共供水和大工业分质供水滞后,影响对不同供水需求的分别配置,降低了供水效率。农业灌溉沿袭传统方式,高效灌溉设施和技术仍未在农村普及。水资源费与水价等经济杠杆对节水的调控作用不明显,水资源浪费现象较为普遍。
二、我省水资源优化配置对策措施
本世纪前二十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机遇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的发展阶段,对水资源保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已经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期,更加注重城乡协调发展与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新阶段,与之相适应,水资源需求出现新的特征。重化工业时代到来,我省经过二十多年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经济社会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用水需求出现新的特征。大投入、大产出工业正逐步代替了原先轻、小工业,水成为大工业、尤其是临港工业的关键性要素,工业用水方式逐渐向集中的、大规模、高保证率的园区供水转变;城市化快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城市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城乡生活用水一体化越发明显;农业用水既要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又要适应高效生态农业用水的精细化、效能化的要求;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要求改善水环境,维护良好水生态系统呼声强烈。*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规划对新时期*水资源的新需求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总体来说,全省农业用水还略有下降空间,但工业和生活用水继续处于较快增长阶段,生态环境用水将会有大幅增长,全社会综合用水仍处于较快增长期。根据全省水资源规划预测,在较为注重全社会节水,落实节水措施的前提下,到2010年全省需水量为270亿方,到2020年全省需水量将达到300亿立方米左右,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目前,我省水资源可供能力为230亿立方米左右,优化配置水资源,在相应时段内较大幅度提高水资源可供能力,任务繁重而艰巨。为促进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提前实现现代化目标,需要统筹安排,合理配置水资源,加强政府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统一管理,将水资源保障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协调区域与流域间水资源共享,全面规划合理配置,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高水平的水资源保障。
1、提高水资源调蓄能力,增加可供水源
我省源短流急、降水集中,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mm,单位面积产水量居全国第3位,仅次于台湾与福建两省,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拦蓄工程不足,大部分水资源以洪水的形式注入东海。当前,我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22.95%,略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远低于国际通行35-40%的标准。我省水资源开发潜力仍比较大,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增加水库调蓄能力至关重要。今后一个时期要将新建水库与除险加固相结合,水库功能调整与内部挖潜相结合,把增加水库可供水源作为水资源配置的重点。
新建水库,增加水库可供水源。当前,全球性气候变暖趋势明显,我省出现连续性高温干旱概率增加,这应当引起高度关注。20*-20*年全省持续干旱,各地水库水源频频告急。为了尽快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必须加快水库水源工程建设。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经济社会越发展,水库建设的制约因素增多,水库建设难度越大。我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库建设的土地征用、移民安置等政策处理难度在加大,费用也大幅度上升。省委省政府对今后一个时期建设一批水库工程极为重视,要下决心按规划建设一批水库,经过十五年左右努力,到2020年使我省水库库容增加50亿方左右,总库容达到430亿方左右,水库拦洪削峰、调蓄供水能力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除险加固,恢复水库调蓄能力。病险水库是一个动态过程,除险加固是一项长期艰巨任务,我省水库除险加固已开展多年,要从原先的应急性消除隐患向根本性安全加固、全面提高工程安全标准转变,从侧重于保安向保安和提高水资源利用并重转变。20*-20*年,全省累计完成772座水库保安加固,其中大型6座,中型9座,小型水库757座,在建156座,恢复和增加防洪、兴利库容6亿立方米。根据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全省*期间要全面开展第二轮“千库保安”,要更加重视水库水资源利用,取得更好的效益。
调整水库功能,统筹城乡供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以来,农业灌溉用水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水库调整用水结构,农业用水转向城市与工业用水。近十年来,我省已有150多座主要用于农业灌溉的水库转向工业与城镇供水,年均“农转非”水量15亿立方米。目前,我省农业灌溉总体上比较粗放,节水仍有潜力,且节水成本低,农业每节约一方水平均投资3-4元,而根据规划今后新建水库每增加一方水平均投资是农业节水一倍左右。农业节水在我省建设节水型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我省目前正在实施的“千万亩十亿方工程”中,通过对全省1200万亩灌区干渠渠系改造与续建,提高渠系利用率,可节约农业用水近10亿方水,可转向用于城市和工业用水。在农业节水转向工业与城镇供水中必须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用水。在全省水资源综合规划中,对保障全省300亿斤粮食安全的农业用水,已经根据不同区域水资源条件作了统筹安排,要落实具体的措施。长期来,国家出钱,农民出力,农民是水库建设的主力军,在水库农业用水转向工业与城镇用水中,不能损害“三农”的利益,要落实经济补偿的政策措施,诸暨市已出台每方水2分钱补偿陈蔡水库灌区的具体办法,值得全省借鉴。
“万里清水河道建设”要突出疏浚基础作用。我省地处江南水乡,溪河纵横,河网密布。农村实施以来,农村逐渐不再捻泥积肥,建设垃圾和生活垃圾大量倾倒于河道滩地中,日积月累,河道淤积相当严重,普遍淤积在0.5米以上,部分地段达到2米,总淤积量达20亿立方米,我省水土流失每年大约为1亿立方米,大部分流入河道。河道清淤具有防洪排涝、蓄水灌溉、供水航运、改善环境等综合功能,对恢复调蓄能力至关重要。我省自20*年实施的万里清水河道工程以来,已累计清淤1.8亿方。全省现有6万多公里河道,既要清除河道现有淤积,又要保持河道的长期淤疏平衡,任务繁重。长期来,我省水利建设重水库轻河道,重筑堤轻疏河,这是历史条件所决定的。如今要从大规模堤防建设转河道全面综合整治,要将河道疏浚作为水资源利用的一项重要内容。江苏是一个平原为主的省份,江苏重视疏浚河道、增加河网调蓄能力的做法与经验值得我省借鉴。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在“万里清水河道工程”建设中,要突出疏浚的基础地位,尤其是杭嘉湖、萧绍宁、黄椒温、温瑞平乐等平原地区,力争在“*”期间,全省完成疏浚5亿方以上。
保持合理水域率。水域是水资源的承载体,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省建设占用水域非常普遍,杭嘉湖、宁绍、黄椒温、温瑞平等沿海平原水域被侵占20%以上,致使河网调蓄与排泻能力有较大下降。《*省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管理办法》今年已经颁布实行,要按照保持水域动态平衡原则依法加强水域管理,重要水域、非基础设施项目一律不得占用,确需占用的要科学论证,严格审批。我省沿海滩涂围垦区,水资源紧缺,依靠河道供水,水域对区域内水资源条件起举足轻重的作用。我省经过修编而经省政府批准的滩涂规划,经过论证确定水域率为12%。各地在滩涂围垦开发利用中,要根据水域率要求做好围垦区河网布局与规划。
2、跨流域跨区域引调水,解决区域性水资源短缺
我省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70%的降水集中在5-10月间梅汛与台汛期。年际间差异性大,丰枯年相差2.5倍。水资源条件与人口分布、经济布局不匹配,经济总量占全省70%GDP、人均占全省50%的环杭州湾地区,水资源总量仅为全省1/4,部分人口绸密、经济发达的县市人均水资源量不足1000MM,而浙西南山区县水资源丰沛,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是前者数倍。*区域性缺水矛盾突出,跨流域调水是解决产水和用水需求异地性矛盾,实现水资源在更大空间上优化配置的工程调控措施。*跨区域较大规模引水工程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的衢州乌溪江引水工程,供水范围覆盖衢州市本区、柯城区、衢江区、龙游县和金华婺城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宁波市区从奉化亭下水库与横山水库引水;舟山实施了向宁波大陆引水一期工程;黄椒温实施了向长潭水库引水工程;温州建成栅溪水库,引水到市区与东部沿海平原。进入本世纪来,跨区域与跨流域的引水工程不断增多,义乌市每年向东阳横锦水库引水5000万方,已于20*年初通水,开创了全国水权交易的先河。慈溪市向余姚梁辉水库引水,年引水从1000万方增加到20*万方。慈溪向绍兴汤浦引水,年引水量7000万方,目前工程量已完成80%,计划于20*年下半年通水。近年来,由于区域性缺水矛盾突出,跨区域跨流域引水将进入集中发展阶段,全省要着力抓好以下五大重点引水工程:实施浙北嘉兴向太湖取水工程,主要解决嘉兴境内居民的生活用水与部分工业用水。浙东引水工程,包括萧山枢纽工程、曹娥江口门大闸,新昌钦寸水库,舟山大陆引水及引水河道工程,形成钱塘江、曹娥江、姚江三江联调,横跨萧绍宁舟的水资源配置体系。台州实施“北水南调工程”,建设仙居朱溪水库、临海方溪水库,增加东部沿海平原可供水量。实施永嘉楠溪江引水工程,向乐清市提供生活与生产用水。温州市区及东部沿海地区研究远期向滩坑水库引水的可行性。浙中地区建设缙云好溪水库,向本流域缙云与磐安与流域外永康供水。各市县要根据实际完善水资源配置规划,组织实施好本区域内的引水工程。
资源性缺水地区引水工程是解决用水矛盾的长久性措施。与资源性缺水不同,水质性缺水地区引水带有明显过渡性质。对水质性缺水地区是否需要跨区域跨流域引水各方有不同的争论,部分专家担心引水后会影响水污染治理的力度。如嘉兴平原,水质严重污染,本地难以找到合格饮用水源,污染治理有一相当长过程,为了群众饮用水安全,根据广大群众的呼声与要求,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建设跨区域跨流域引水工程,从太湖引水,解决饮用水源是必要的,在引水的同时,要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
3、实施生态环境配水,为城乡居民提供良好水生态环境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北方地区水危机日益严重,黄河下游**年以来持续断流,黑河、塔里木河等河流部分河段不同程度出现断流,给生态与环境造成相当程度影响与破坏。本世纪以来,国家着手研究与实施河流生态配水,维护河流的生命健康,维持流域生态环境系统平衡。我省虽地处南方,河流水量总体较多,生态环境系统较为稳定,但水生态环境系统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水质污染与恶化,水库下游时段性基流减少与断流,河口淤积与咸潮上溯等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从建设“生态*”的要求出发,针对*的水生态环境问题,积极实施生态配水,提高水资源对生态环境的保障能力,是今后一个时期水资源配置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利用现有的水利工程配水,可提高河道的流动性与稀释能力。要积极做好利用现有水利工程进行生态环境配水。我省平原地区和城市周边地区,水污染问题突出,河道脏乱差,既影响城乡居民生活,又影响一个地区和城市的形象和品位。原有的水利工程与设施,在设计和运行上,没有生态配水功能,根据生态环境对水资源的需求,积极利用原有工程进行生态配水。如“引江济太”工程,是利用太湖入江通道----望虞河工程,引长江水入太湖,近几年来,引水总量已达69亿立方米,不仅补充了太湖的供水水源,而且明显改善了太湖的水质,受到了水利部充分肯定,今后将进一步加大实施力度。我省杭嘉湖地区利用现有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利用洪水资源,把防洪排涝与生态环境换水有机结合起来,增大了杭嘉湖平原水体流动性和自净能力,区域性水体水质得到了改善。我省许多市县利用原有水利工程实行了区域性或城市市区生态引配水工程。对现有的水利工程要根据条件研究增加生态配水的功能,进一步发挥了水利工程的生态效益。要根据水生态环境新需求,有规划地建设一批配水工程设施,改善水体。如杭州市对运河、西湖实施引配水,引钱塘江水入运河、入西湖,促进水体流动与运河水质,特别是西湖水质的改善,提高了杭州著名风景旅游城市的品位。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新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兴建水域工程,增加水域面积,促进人水和谐。九十年代后期以来,我省丘陵山区部分城市对市区河道综合整治,修建了低水位水坝,形成了市区河道性水库,在工程建设和运行上既保证防洪安全,又保持良好城市水生态环境。要总结这方面建设与管理经验,并探索向中心镇和中心村推广实施。在水域严重减少的平原地区,城市建设规划中,新建湖泊,扩大水域面积,使城市达到合理的水域率,恢复与改善水生态环境。
维持水库下游基流与江河的合理水位。我省早年建成的水库,经过三四十年运行,部分下游河道淤积而萎缩;有些水库电站跨小流域过渡引水,致使被引小流域脱水干涸;部分电站注重社会与生态效益不够,导致枯水期下游断流。近些年来,我省已经在总结研究对策,在全省新建的水库设计中,都考虑到水库下游的生态流量,保证水库的基流,并针对不同流域类型确定河流基流的大小;对原有水库改进运行调度办法,不仅考虑生产生活用水,也考虑生态环境用水。我省钱塘江流域杭州湾地区潮水上溯时,水体受到急剧约束,海水倒灌,钱塘江江道含氯度大幅度上升,杭州市自来水原水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为保证自来水原水的质量,在潮汛期,钱塘江上游新安江、富春江等水库必须下泄一定的水量抵御咸潮。20*年11月10日至20*年10月底的三年时间来,成功地进行了72轮抗咸调度和4轮改善水环境调度,在此期间,富春江水库合计放水257.0亿立方米,新安江水库放水77.0亿立方米,保证了杭州市的安全供水,改善了钱塘江的水生态。在农村水电开发中,针对原水电站下游时段性断流,经过论证与研究,确立必须保障合理基流作为调度运行的依据。下一步,将把水库的基流与江河水库的合理水位作为水资源配置的重要内容,把生态配水作为一个系统加以研究,科学规划并实施,逐步提高我省生态环境用水的比例,为山川秀美的*提供水生态保证。
4、构筑跨行政区域的引供水网络,统筹地区和城乡水资源保障
根据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水资源配置和供用水的发展历程,大都从小规模向大规模、从分散向集中、从单一水源向多水源、从区域分割向区域联网转变,进入工业化城市化后期,这种趋势越发明显。日本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起,进入大规模、集中式城乡网络化供水发展阶段。我省人均GDP已接近4000美元,城市化率已超过50%,工业化后期特征明显,经济社会进入加速发展期,客观上要求加快构筑跨行政区域的引供水网络。提升引供水结构与层次。
建立跨区域性引供水网络。就全省而言,浙北杭嘉湖地区、浙东萧绍宁地区、台州地区、温州地区,浙中等地区统筹水资源配置,随着一批引供水骨干工程的建成,逐渐形成跨区域跨流域网络化引供水框架和格局。宁波市打破市及所属县区行政界限,将原有水库以资产为纽带,通过组建宁波市原水集团公司,整合“八库一江”水资源,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与统一调度,建立起以宁波市区为中心的区域性引供水网络。宁波市正在规划把老市区、北仑区、镇海区、鄞州区的自来水厂的主干供水管道串联起来,形成环市区供水“高速公路”。这个规划思路在全国、全省是有创意的。宁波市是我省经济发达地区,水资源配置与供用水发展趋势一定程度上代表我省今后发展的方向。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研究引供水打破市县行政区域的界限,建立起较大区域范围内的引供水管网,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水资源保证率。
建立市县区域内引供水网络。从我省近几年抗旱与水资源保障实践来看,在县市区域范围内,水源配置不联网与供水分散,造成供水保障率低。义乌市将义北片的八都、东坑、东塘、巧溪、卫星等水库串联成网;抗旱中有效提高各片区水资源保证率。舟山岱山岛8家自来水厂和衢山岛4家水厂全部实行厂厂联网,联合供水,明显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当前,我省市县域内水源、水厂联网率较低,绝大部分还未联网。今后我省各市县要积极创造条件,实现江河与水库之间,水库与水库之间,城市水厂之间,城乡水厂之间的联网,实现从单一水源保障转向多水源保障,从点状供水保障转向网状供水保障。
工业与生活分质供水。我省工业布局正从小型、分散向园区化、集中化发展,供水系统应积极适应这种转变,在有条件市县,建立单独生产供水系统。宁波以姚江水系为水源,以北仑、镇海为主要区域,建立独立工业供水网络,目前一期25万吨规模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规划将建设超过100万吨规模工业供水系统。重大工业及工业园区供水系统与生活供水相分离,一方面可以使水库优质水优先用于市民生活,实现优水优用,提高和保障城市供水水平与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本地河网水资源潜力,扩大工业可供水量,降低工业供水成本,使有限水资源发挥更大效能。在水资源较紧缺的城市或有条件的小区,规划和建设家庭饮用水与非饮用水源分质供水系统。
5、创新水资源配置机制,增强水资源保障能力
水资源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调度是水资源优化配置的体制保障,实行原水、供水、污水处理一体化的水务体制是改革发展的一个方向。首先要整合水资源,实行原水统一管理与调度,有条件的要促进原水与供水一体化管理。我省宁波、绍兴、舟山等地这方面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金华义乌等地水务体制改革也迈出了步伐。要总结经验,深化改革。
利用市场手段,优化配置水资源。我省利用市场化手段,已有成功实践,如义乌市向东阳横锦水库引水,慈溪向余姚梁辉水库引水,慈溪市向绍兴汤浦水库引水。如目前正在规划,建设前期工程的新昌钦寸水库、缙云好溪水库、仙居朱溪水库等水库和相应引水工程建设,涉及跨市县行政区域,要以水资源配置规划为依据,在水资源的宏观调控下,各地结合实际,探索市场手段,促进水资源异地配置。
利用经济杠杆,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近些年来,针对水资源紧缺的状况,国务院对深化水价改革,发挥水价的经济杠杆作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做出了重要的部署。从总体上说,我省的水价改革有所进展,但力度不大,自来水水价仍不到位,自来水水价中原水水价所占比重过低,水库原水价格大部分在0.10元/方,少数水库在0.20-0.30元/方,而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建设的老水库原水成本价0.20-0.30元/方,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前后建设的水库原水成本价接近1元/方,本世纪以来建设的原水成本价超过1元,过低的原水价格影响了水库原水工程的可投融资。近几年来,各地在水价调整中,部分市县原水价格未随自来水价格同步调整。水资源费还未完全体现资源价格,与国务院要求的水价改革有较大差距。水价中要体现补偿水资源成本与水资源要素稀缺性;体现工程的成本,促进工程的良性运行与可持续运行;水资源的环境价格要随着经济社会对环境要求不断提高而动态变化。水资源费和水价对资源配置、对节约用水、对水环境保护起重要杠杆作用,要继续推进水资源费改革,实行原水和自来水价格同步调整,推行用水累进加价制度。义乌向横锦水库引水工程通水后,居民自来水价格从2.0元/方提高到2.6元/方。原有八都水库原水和横锦水库原水从0.40元/方统一调整到0.80元/方。宁波市“八库一江”实行原水统一调度后,水库原水从0.21元/方调整到0.41元/方,保证原水公司收益。杭州等城市也正在创建节约型城市中,正在调研累进水价的加价办法。今后一个时期中,要在试点的基础上,加大节水型社会建设力度,充分发挥水价的经济杠杆作用。
6、开发利用非常规水资源,缓解淡水资源紧缺
开发利用海水资源。我省海洋资源丰富,沿海与海岛等水资源紧缺地区,要多方案认真选比,海水淡化经济技术合理的要积极发展。长期来,受技术经济条件制约,我省嵊泗菜园镇1500吨/天的海水淡化工程已建成运行多年。但总体上我省海水淡化应用进展较慢,主要受投资与运行成本的制约。近年来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与成本下降为我省海水淡化提供了广阔前景。经过系统比较研究,我省滨海地区与近海大海岛从大陆调水工程对解决较大规模、中短距离的水资源短缺问题适用,海水淡化工程对小规模、偏远海岛地区具有优越性。要将海水淡化纳入我省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滨海与海岛火电等需水量大的工业,淡水资源满足不了需求的,要积极发展海水淡化工程,逐步提高海水淡化利用率,缓解我省沿海地区水资源紧缺矛盾。
建立城镇污水的中水回用系统。近些年来,我省建设了大批污水处理厂,但在规划和建设上,污水处理与中水回用没有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国际上发达国家和我国节水先进城市经验,中水回用,缓解市政公共用水、生态环境用水、要求较低的工业用水、港口运输用水是较为有效的。今后有关部门要加强合作,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统筹规划,较大幅度提高我省的中水回用率。
利用雨洪资源。洪水既有泛滥为患的一面,又有资源可利用的一面,我省利用洪水资源既有必要,又有潜力。近年来,水利部提出利用洪水资源的新课题,各省市区都在积极探索。03-04年,我省连续遭受了干旱,我省不少地方对利用洪水资源提出设想和要求,其中主要的是对水库洪水进行动态管理,提高水库水资源可利用率。*降水集中,水库削峰任务重,水库下游人口绸密,确保水库安全是利用洪水资源的前提。水库利用洪水资源必须具备相应的综合条件,水库必须安全可靠,短时的满蓄或超蓄有安全保障,水库的排洪泄洪设施能满足大流量下泄要求,下游河道堤防能够承受大流量洪水,洪水预测准确精度提高等。综合以上的条件,经过科学论证并经依法批准,可以对水库洪水位进行动态管理,利用部分洪水资源。但对洪水资源化利用的风险要有充分评估,安全始终是第一位。海岛地区要总结屋顶集水经验,有效利用雨水补充非饮用生活用水与生产用水。
7、研究建立突发、应急性水资源配置措施,保障非常时期水资源供应
去年吉林省引发了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故,造成下游哈尔滨等城市自来水紧急停供,社会一度出现恐慌,打乱了生活和生产正常秩序,上游丰滿水库应急加大下泻流量冲污,一周后虽然我国境内松花江水污染险情基本排除,但引起有关国家对此造成的海域污染问题的反响。国家在严肃查处责任事故的同时,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去年底,国务院了突发性公共事故应急处置预案,指导和规范全国应对突发性公共事故。多年来,我省江河湖库水源地虽然未发生重大影响的水污染事故,但事故苗头不少,对供水水源构成威胁。各地采取了饮用水供水水源保护和防范的一些措施,为宁波饮用水水源的白溪水库停止了库区作为浙东大峡谷旅游区的开发和利用。绍兴市饮用水水源的汤浦水库下游穿越库区的公路进行了移位改造。针对我省城市饮用水源可能出现的突发性灾害事故,我省需要建立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预警和防范机制。我省饮用水源,绝大多数水源单一,没有建立河库或库库联调的双水源或多水源系统,遇到连续干旱年份,供水保证率低,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能力脆弱,今后一个时期,要抓紧规划论证城市饮用水多水源的选址和建设。杭州市目前正在城市饮用水源的规划选比。各地在建设应急水源的同时,要针对饮水水源地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同性质水污染事故,落实防范和应急处置预案,做到防范于未患,一旦出现险情可以从容应对。
三、水资源优化配置原则的思考
加快推进水资源工程和引调水工程的建设,统筹不同区域间水资源优化配置,解决区域性水资源紧缺的矛盾,是今后一个时期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水资源是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具有流动性、流域性、时空分布不均衡性、丰枯随机不确定性等特征,这决定不同区域间水资源优化配置是一项有难度的工作;在水资源稀缺性显现,各地普遍关注水资源权益的背景下,这又是较为复杂,又较为敏感。根据国家和我省有关水资源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水资源工作的实际情况,探索研究水资源优化配置应当遵循的原则,并逐渐形成共识,消除认识上的困惑,这对于加快推进水源工程和引调水工程建设是十分必要而有益的。
1、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水资源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在水资源配置上要做到五个协调,即城乡协调,区域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协调,水源和引供用水协调,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协调。统筹城乡供水事业,要注重“三农”用水,保障“三农”用水权益。区域协调,就是要针对不同区域之间和水资源差异性,统筹不同流域、不同区域之间的水资源配置,为各个区域提供较为均衡的水资源保障。生活、生产和生态协调,就是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经济社会和谐的要求,在保障生活和生产用水的同时,关注生态用水。水源和引供水协调,就是要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配,建立统一协调一体化机制,提高水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益。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协调就是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管理等各方面既要注重“硬件”建设,又要注重“软件”建设,改变重建设、轻管理,重硬件轻软件的状况,充分应用现代信息科技,全面提高水资源建设与管理的层次。
2、局部服从全局,确立实行水资源统一配置的原则
我国水资源实行国家所有,统一管理的法律制度。这为国家从全局出发,也为省市县各级人民政府从地方全局出发,统一优化配置水资源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所遵循的法律原则。在我国水资源紧缺矛盾凸现的趋势下,水资源国家所有权和水资源统一配置权的这种制度设计,有利于有限而紧缺的水资源在全社会进行公平配置,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基础保障作用。不可设想,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在北方黄河和海河等流域水资源普遍紧缺和南方水资源局部性紧缺矛盾不断出现的状况下,不实行水资源国家所有,不实行水资源统一配置,将根本无法解决我国水资源危机,不能保障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顺利进行。*降水时空分布差异性大,水资源条件与人口经济布局不匹配性大,从*全局出发,对水资源实行统一优化配置,对缓解*区域性缺水矛盾,从总体上保障全省水资源供需平衡,是有战略性决定意义。随着我省社会化大生产程度不断提高,从更大广度和深度上,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对全省水资源实行统一优化配置,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水资源需求的基本要求。因此,应当进一步树立全局观念,局部服从全局,从全局出发,对水资源配置统筹规划,统筹区域、统筹城乡、统筹当前和长远,统筹生产、生活和生态,统筹开源和节流,统筹水资源调出地和调入地的利益,促进*水资源统一配置整体效率迈上一个新台阶。
3、跨流域跨区域调水,确立规划权威性的原则
我省水资源短缺区域,按照水资源规划和配置方案,急需建设一批跨区域或跨流域的引水工程。在酝酿和开展引水工程前期准备工作时,作为水资源调出地的市县,从不同角度先后提出资源补偿或经济补偿或生态补偿或工程补偿等种种要求,具有积极意义,反映出人们对水作为资源要素和生态要素所具有的经济价值的认识深化,有利于在水资源配置上发挥市场的作用。理论联系实践,对这些补偿课题进行研究,提出对策,为决策提供依据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这是一个较为复杂而敏感的问题,现行国家法律和政策还没有这方面的规定,我省法规和政策也没有这方面的规定。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最大引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其水资源调出区为长江流域,调入区为严重缺水的北方地区,国家作为水资源所有者,对全国水资源实行统一调配,尚没有实行省际间的水资源补偿制度。因此要研究提出既有理论依据又符合实践要求,为水资源调出和调入双方共识的成果,需要有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的过程。就我省而言,从战略眼光来分析,因水资源短缺而急需的引水工程,早建设早主动,越拖延越被动。实施引水工程前,要对水资源调出区的资源、经济、社会、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的分析论证,引水规划必须以科学性作为基础支撑,水资源调水区和受水区经过民主协商,在认识上尚有分岐的,可以探索,可以争论,但不能因此而耽误工程建设进程。要从全省一盘棋的高度,强化水资源统一配置和综合管理,上级政府要做好协调,调水区和受水区要按照规划抓紧实施,上级政府经过科学民主决策,引水规划正式批准后,各有关方面必须维护规划的权威性,推动工程建设,尚待探讨和争鸣的问题,可留待国家和省政策法规有规定时,再行研究解决。
4、从按需定供向按供定需转变,确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条件良性互动的原则。
在我国北方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地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受水资源承载力制约日益加剧,已经并将进一步改变长期以来水资源按需定供的状况。我国北方缺水的经验教训,促使我省从更深层次上研究思考水资源战略。虽然我省水资源开发仍有较大潜力,但提高开发利用率受到水资源条件制约,又受到水资源开发所伴随的生态环境制约,跨区域跨流域引水则受到更多因素制约,水资源开发程度越高,成本越昂贵,因此最终可用水资源将限制一定规模以内。可用水资源是有限的,是极为宝贵的资源,对水资源的需求不能敞开无节制。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经济社会发展到较高成熟阶段,用水将进入零增长。我省以前用水规模相对较小,城市和工业用水基本上按需保供,随着用水量级提升,在水资源紧缺地区,已经难以维持用水按需保供。一个区域城市规模和产业结构,必须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水资源要从按需保供转向需求与供给互动,最终转向按供定需,实现用水零增长,创建节水型社会。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在取水许可管理上,对新建高耗水产业,要按先进节水定额,核定其需水量,促使其采用先进节水设备技术和工艺。对原有高耗水产业,也要进行节水改造,削减取水许可量。城市规划调整和修编时,要增加和深化对水资源条件分析,把城市取水许可科学地设置在一个合理的量级,创建节水型城市,水资源要为城市发展留有适当余地。
5、适应水资源供需变化,确立水资源配置动态管理原则
水资源配置规划(水资源分配方案)是建立在水资源供需和对未来预测基础上,水资源供需变化常出乎预料,规律性不易把握,水资源配置规划具有阶段性特征,因此要对水资源配置规划动态管理。编制规划经依法批准实施一个时期后,要总结研究,进行评估,对水资源供需情况变化大的,要选择适当时机对区域性水资源配置进行规划调整。市县水资源规划的调整必须以区域或流域水资源规划为依据。随着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提升,逐步推广普及先进适用节水技术,单位产品耗水量下降,万元GDP耗水量下降,因此,要对取水许可实行动态管理,对用水户取水量重新评估、核定、调整。
四、当前水资源保障建设的重点工作
今后一个时期,水资源坚持量的增长与质的改善两手抓,着重做好两方面工作:
1、加快完善水资源配置规划体系
全省水资源配置规划已经取得重要成果,为浙东、浙北、浙中、浙东南沿海等区域一批重要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基本依据。但全省水资源配置规划要进一步完善,形成全省协调、流域协调、区域协调的水资源配置方案,为水资源科学分配和调度提供坚实基础。要不断总结水资源需求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水资源配置规划实行动态管理,适时进行科学的修订完善,充分发挥规划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节约、配置方位的龙头地位,树立规划的权威,积极创造条件,分别轻重缓急,全面推进规划的实施。
2、以规划为指导,全面推进水源工程建设
实施水资源保障百亿工程。为了提高我省水资源的保障和支撑能力,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全省水资源保障百亿工程的重大决策。这是我省继千里标准海塘工程和高标准城市防洪工程以后,全省水利建设又一重大而紧迫的。水资源保障百亿工程包括20项重点水源和引调水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预计为120亿,建成后可新增年供水量23.47亿方,可以大为增强35个县的水资源保障能力,还发挥防洪和发电等综合效益。政策处理等前期工作是水资源保障百亿工程整体进度的关键因素,8项工程已开工,12项拟建设工程,计划移民2.98万人,征地4.88万亩。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等政策处理工作繁重。国家对加强土地管理和移隐安置等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对做好水库等工程的前期工作和建设管理等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要积极主动争取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依法加快项目审批,用地安排,征地拆迁,移民安全等工作,力争做到不因工作问题而影响审批,不因移民问题而影响工程进度,不因工程建设而影响移民的生活质量。力争做到*期间水资源保障百亿工程能够基本完成,力争做到水资源保障百亿工程成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
水库除险加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病险水库改造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不能丝毫松懈的重要水利工作。我省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起步早,成效好,但任务仍然繁重。要继续抓好第二轮千库保安。病险水库改造要从侧重消除水库安全隐患转向全面提高水库安全标准和提高水库水资源利用率,充分发挥现有水库供水能力。
3、大力加强以饮水安全为重点的水资源保障建设
加快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是我省水资源保障工程的第一要务,是新农村建设中广大农民急切盼望的重要任务。三年以来,通过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千万农民饮用水一期工程已实施了600多项供水工程,受益行政村达4650个,受益农村人口达498.6万人。省政府确定的五年建设目标任务提前一年半完成。今后需要解决农村饮用水问题大部分分布在欠发达地区,工程建设难度将会加大。建议省里研究落实加大省级财政扶持力度,主要向欠发达地区倾斜,各市县将加大投资力度,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精心设计,讲究实效,对城镇管网延伸供水,分片集中供水,分散供水这三种基本建设模式,不断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和做法,创新建设与管理体制和模式,力争在*末基本解决全省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努力实现农村供水工程可持续利用。
切实落实主要饮用水水源保护措施。水库已成为大部分县级以上城市的主要饮用水源,近年来水库水质呈下降趋势,令人担忧。饮水水源水库一般距离城市比较近,上游人口比较多,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污染,库区饮用水源保护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要研究下山移民脱贫致富和水库水源保护相结合的办法,逐步减少库区人口,减轻环境压力;财政转移支付扶持和促进库区生产结构调整,继续关停并转污染生产企业;收集与集中处理生活垃圾,逐步开展村庄生活污水处理。宁波市在自来水中附加每立方米5分钱水源保护费,安排用于水库源头保护已初步成效,值得推广。加强水库水质监测,落实突发性的水质污染事故预案。
4、大力建设节水型社会
验资报告范文2
本厂的主导产品是面包,本厂所用到的主要原料有面粉,白糖、奶油、食用植物油等。这些原料都通过正规的渠道,从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厂家购进,并附有出厂检验报告,质量要求很严格,必须符合国家对该食品的卫生要求,比如面粉要符合LS/T3201的要求,白糖要符合GB 317的要求,等等。
本厂所涉及的食品添加剂主要有丙酸钙、面包改良剂、酵母等,这些食品添加剂,逐一在济南质量技术监督局天桥分局,做了备案。备案的技术内容,严格执行了GB 2760-2011的要求。我厂的生产,严格执行备案标准。食品添加剂有专门的进货台账,和有专门的使用台账,安排专人进行管理,并按照实地盘存法,每月盘存一次,确保使用安全。
前段时间,接到了天桥分局的通知,通知内容是:加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我厂成立了质量安全管理小组,由法人郑进杰任组长,组员由质量负责人和质量检验人员、生产加工人员担任,按照各自分工,对照《食品生产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情况自查表》,对企业的现有状况进行了一次彻底核查。核查的过程是一次自我检验的过程,也是一次对全厂职工进行质量安全教育的过程。
核查的内容主要有:企业资质情况、原材物料采购进货查验落实情况、生产过程控制情况、食品出厂检验情况、不合格产品管理情况、食品标注标识情况、食品销售台账记录情况等xx个方面,逐条检查制度的健全情况和相关记录的完善情况。根据企业自查情况,企业自身感觉各方面做得尚可,基本符合质检部门的要求。对于稍有差次的,及时做了整改。现阶段,企业基本能做到系统管理,按标准要求组织进货、生产和销售。现将企业目前能达到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企业资质情况:企业名称为济南市天桥区嘉荣食品厂,厂址在济南市天桥区联四路,出厂检验方式为企业自检。生产许可的编号为:xxxxxxx,工商营业执照的编号为: . 本厂证照齐全,经营范围是烘烤类糕点。
二、采购进货查验落实情况:本厂主要采购的原料为面粉、白砂糖、奶油、食盐、酵母、丙酸钙、面包改良剂、复合包装袋、纸箱等。所有物品均从具有合法资格的企业购进,购进时索取了企业相关资质证明。我厂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严格遵照了GB 2760-2011的要求,并做了详细的相应记录。食品添加剂还备有单独的进货台账和使用台账。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已经在长清分局备案。
三、生产过程控制情况:我厂每天安排专人对厂区卫生进行打扫,保持厂区内环境整洁干净。定期对生产场所、设备、库房、进行打扫、消毒。保持在加工过程中与产品接触的一切设施、设备、环境的卫生,杜绝一切污染的可能。定期养护设备设施,每批产品生产前和生产结束后,均对相关设施、设备进行清洗、消毒。生产人员的个人卫生,工作服帽的整洁情况,班班检查。工作人员洗刷、更换专用工作服后,经人员专用通道进入生产车间。验收合格的原料从原料专用通道进入生产场区。
但是,由于厂区面积比较小,生产的过程中,出现过器物杂乱的现象。目前,在天桥分局的督促下,已经彻底改正,并通过验收。
四、食品出厂检验落实情况:我厂配备了架盘天平、电子分析天平、电热干燥箱、超净工作台、台式培养箱、显微镜、蒸汽压力灭菌器等检验设备,具有检验辅助设备和化学试剂,实验室测量比对情况均符合相关规定。检验人员经过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培训,具有山东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发放的检验资格证书。按照产品标准,对生产出的每个单元的每批产品进行检验,将检验的原始记录和产品出厂检验报告留存备查,对出厂的每批产品留样,并进行登记。
五、不合格品的管理情况和不安全食品召回记录情况:我厂生产需要的各种原料均从合法、正规渠道购进,并索取相关的证件。严格按照产品生产工艺及《食品卫生法》的要求组织生产,未遇到购买不合格原料和出现生产不安全食品的情况。
六、食品标识标注情况:我厂生产的各个单元产品的包装上按照相关规定印有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产品标准代号,以及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生产许可证编号和QS标识以及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名称和产品的贮藏方式和保质期等相关信息。
七、食品销售台账记录情况:我厂建立了食品的销售台账,记录了产品名称、数量、生产日期、销售日期、检验合格证号、生产批号以及购货者的相关信息,包括购货者的名字,地址、销货场所等。
九、企业人员培训、体检情况:我厂所有和生产相关的人员均参加了体检,取得食品从业许可证书(健康证),并定期参加企业组织的食品法律法规、食品安全知识、食品技术知识培训,并备有员工培训记录。
十、企业售后服务和产品安全预警和风险评估:我厂主要消费者都是回头客,目前为止,还没有接到过消费者投诉。我厂定期对消费者进行满意程度调查,及时反馈消费者意见,做到对自己的产品心中有数。我厂已经设立消费者投诉登记本,并制定相应的处理制度、应对机制,确保一旦出现消费者投诉情况,能及时做出反应,力保消费者权益。
验资报告范文3
实验项目名称:企业信息化
实验目的:了解企业信息化的一般过程。
掌握企业信息化中企业领导的管理工作。
掌握企业信息化中一般员工的工作。
实验情况及实验结果:1、上网查找一个企业信息化的成功案例,思考一下问题:
(1) 该企业为何进行信息化的建设?
答: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个成功的信息化的企业.
九十年代,随着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公司的信息技术建设也迈上了新的台阶。由于公司机构众多,各地业务差异较大,信息系统建设多是各自为政,全盘的考虑与规划存在不足。于是于XX年,公司与ibm携手制定了中国人保信息技术发展五年规划,这是公司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的制定结合了公司当时的经营、管理情况,并与总公司、分公司各层级管理、技术人员充分沟通、交流,吸收了他们很多的建议、想法,同时参考了国际上许多金融企业成功案例。
(2) 该企业的信息化过程是怎样的?
答: 信息技术五年规划制定以后,信息技术部便以此为参照,目标是建设全险种、大集中、共平台、宽网络、同标准的基本体系架构。
信息化整体思路:
1、数据模型标准化,应用平台统一化;
2、业务数据逐步集中存储,业务系统逐步集中处理;
3、分析产生的数据,为业务、管理和决策服务;
4、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建设,提供多渠道的客户访问服务。
(3)信息化给企业带来了什么效益?
答: 回顾几年以来公司信息化建设历程,已基本建成全险种、大集中、共平台、宽网络、同标准的基本体系架构,并在数据的分析处理方面作了大量工作,成果斐然。信息化建设的思路是科学合理地制定战略发展规划,并建立了标准化体系,搭建了统一的应用平台,然后将数据和业务处理逐步集中,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为公司业务经营和管理决策服务。与此同时,进行网络和信息安全建设,为信息化之路提供更好的条件和保障。指导思想的科学合理性与信息化建设者们的苦干实干相结合,公司的信息化建设结出了累累硕果,得到广泛好评。公司开发的“新一代综合业务处理系统”于XX年9月提名参加了chp ( computer-world honor program,计算机世界荣誉组织)“计算机世界荣誉奖”的评选,此奖项评选由idg集团组织,全球上百家顶级it公司总裁作为评委,是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领域最高奖项之一,有“it奥斯卡”之称。XX年4月,该系统已经获得本年度“计算机世界荣誉奖”21世纪贡献大奖提名奖。这是今年全球唯一一家保险企业获奖,也是继招商银行去年获奖后,我国第二家以及本年度唯一一家在该奖项的“金融、保险及地产领域”获此殊荣的国内企业。
(4)结合我们学过的知识,发现mis、crm、mrp、mrpⅱ和erp等在企业信息化过程的应用。
答: mrp、mrpⅱ和erp,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不同阶段。mpr主要对制造环节中的物流进行管理,使企业达到"既要保证生产又要控制库存"的目的;而mrpⅱ则集成了物流和资金流,将人、财、物,时间等各种资源进行周密计划,合理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erp的概念则由garter group率先提出,它将供应链、企业业务流程和信息流程都囊括其中。由于erp的概念流传最广,现在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代名词。
mpr(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物料需求计划
mrpⅱ(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制造企业资源计划
验资报告范文4
一、我县旅游在全省旅游规划中的定位
(一)我县旅游在《控规》中的定位
《控规》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了大量扎实的基础工作,提出了把库区旅游作为地区第一支柱产业尽快实现突破性发展的总体定位与目标战略、支撑体系与发展重点、资源整合与控制协调、重点项目与投资安排以及实施保障与政策措施。那么,县在这些规划内容中定位又如何呢?
1、在发展目标上,规划在游客接待量、旅游综合收入、就业人数以及为农民纯收入贡献量等发展目标上,都参考了县的发展数据。
2、在支撑体系与发展重点上,一是骨干景区体系建设项目,灵龙峡-山生态旅游区在规划建设12个4A级旅游景区中被列第三位。规划中指出:县要“充分发挥省绿化达标第一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县的绿色环境优势,建成融白水漂流、原始森林观光、奇观地缝穿越、母系嫘祖部落体验、玄庙观道教养生修性、灵龙生态农庄乡村游等休闲度假产品于一体的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二是关于旅游专线公路建设项目,规划认为“灵龙峡生态旅游区公路是连接和神龙架的重要通道,对于开发建设新的旅游景区、促进旅游向腹地延伸,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争取尽快打通。”三是对于旅游城镇体系建设,我县镇、镇被列为服务重点景区规划建设系列特色旅游专业镇。四是旅游服务要素体系建设,县要配套建设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加强嫘祖庙会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3、在资源整合与控制协调上,作为库区四县一区之一的县,在长江流域规划建设的12个各具特色的度假基地项目中,县灵龙峡-山休闲度假基地被列在第9位;在打造9个中国最佳漂流旅游目的地项目中,灵龙峡漂流产品被列在九畹溪、神龙溪、杨家溪、青龙峡之后,处于第5位。与神龙架、巴东小神龙架,“是森林植被覆盖最好的区域,以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为重点,严格控制污染产业布局,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和环境旅游”,“重视培育和发挥新节点作用,提升灵龙峡-山生态旅游目的地价值”。
4、在重点项目与投资安排上,纳入政府近期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有灵龙峡旅游公路提升与安保工程400万元;灵龙峡-山生态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8740万元,其中: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1130万元,道路、码头、安全及标识建设1506万元,主要景区建设4898万元,游客中心及生态停车场建设1206万元。年5月,省政府在召开了旅游发展现场办公会,安排我县旅游重点建设项目6个,涉及扶持资金1175万元。
(二)、我县旅游在《西总规》中的定位
《西总规》及旅游专项规划已基本定稿,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涉及到旅游的描述和项目很少。
1、在资源分析与评价中,作为江河、溪流、峡谷景观提到了的灵龙峡;作为文化景观资源提到了嫘祖文化节的节庆旅游资源、山的宗教文化特色资源和嫘祖的名人文化特色资源。
2、在以“一江两山”为龙头,形成“三大集散地、三大旅游板块、六大精品旅游区”的空间格局上,只在六大精品旅游区之五--楚文化及三国文化旅游区中提到了的回马坡。
3、在旅游产品体系规划上,作为以丹霞山水、生态养生观光为主的山-灵龙峡景区列入了生态类产品。
4、在旅游精品线路规划上,(山、回马坡等)列入了“精彩三国”文化体验旅游线。
5、在文化旅游产品规划上,指出山作为宗教文化旅游产品,要引导其与周边其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形成旅游线路,丰富文化内涵。嫘祖故里作为名人文化旅游产品,要与灵龙峡、神龙架组合,共同构建精品线路,使其成为精品线路上的龙头景区。
6、在公路旅游交通建设上,提出了建设武汉荆门至神龙架高速公路,打通荆门--神龙架公路交通。
7、在旅游强县市(区)建设和旅游名镇、名村建设上,提出了县要开展创建“旅游强县市(区)”活动,县荷花镇积极开展旅游名镇创建工作。
8、在重大项目上,县灵龙峡大拐弯生态旅游区和县山风景区综合开发项目列入了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县旅游连接道建设列入了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二、我县旅游现状分析
《西总规》和《控规》将是今后很长一个时期指导全省、全市旅游发展的两个十分重要的纲领性文件,我县旅游在这两个规划中处于什么地位,发挥多大作用,将直接影响到我县旅游发展的前途和命运。我县旅游从总体上看,近几年有了很大发展,但发展水平滞后,旅游产品单一(主要以观光为主),旅游设施小、散、弱、差等问题仍然相当突出,旅游业的比较优势难以显现。如果不认真加以解决,我县旅游将在大旅游发展背景中很可能被边缘化,被周边同质的有相当知名度和接待规模的旅游目的地所替代,在区域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1、旅游产业结构单一,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旅游业以旅游景点、景区开发和收入为主,对区域经济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住宿、餐饮、娱乐、旅游商品及区内旅游交通的发展相对滞后,对我县丰富的土特产等特色资源开发严重不足,缺乏有个性、有特色、品味高的旅游购物场所和具有规模效益的旅游商品。旅游行业结构仍处于较低层次,旅游收入来源还属于高投入、低产出型,投入少、综合效益高的旅游商品、旅游餐饮等还有待提高。
2、旅游的产品化程度低,旅游市场整体竞争力弱。目前我县仅开发出两个观光景区(山、太清洞)和一个参与景区(灵龙峡漂流),还处于分散开发、单打独斗、粗放经营阶段,处于“有说头,没看头,更没玩头”的尴尬境地,没有能够在市场上叫得响、能够主打并产生经济效益的顶级产品。
3、旅游企业规模不大,实力弱,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入严重不足。目前已开发的三个旅游景区,除了山景区外,其它两个景区因为自身实力已处于歇业、半歇业状态,企业的规模很难做大做强,且所有景区对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入严重不足,旅游接待设施档次偏低,接待能力较弱,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产品优势和产业优势,市场份额明显低于周边地区,年山景区共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仅占全市旅游景区接待游客427.5万人次的2.3%,未进入全市前十位。
三、明确整合我县旅游资源的基本思路和空间布局。
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度很高的产业,只有整合旅游资源,理清基本思路,突出建设重点,合理空间布局,才能破解当前制约我县旅游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困难,以旅游业的突破性发展带动其他产业,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1、基本思路。以丰富的生态资源为基础,以深厚的嫘姐文化底蕴为灵魂,以旅游方式创新为先导,以资源整合、整体开发为手段,努力打造“嫘祖故里生态游”精品旅游线路,以促进旅游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互利共赢,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验资报告范文5
日期:2002-12-29
资料来源:查找“百度”网站
报告正文:
关于地震的原因,根据地质学家的解释有三类。地壳岩层的断裂造成一切大地震和大多数小地震的原因;其次,火山爆发与岩浆在地球内部缓慢流动也会引起地震;人类活动中的地下核子试爆、大型建物对地面压力、通过钻孔向地下注水也会诱发地震。
地球内部应力能量累积到超过岩石强度,岩层断裂释出能量而发生地震。其中又以板块运动造成的构造性地震为主:我们知道地球的外壳为大小不同的板块拼凑而成,相邻的板块以分离、聚合或侧向错动的方式相互移动,使板块的边界发生变形而累积应变,当应变增加至板块内岩层无法负荷的程度时,岩层即突然断裂、滑动而产生地震,此滑动面称为断层面。除了在板块边界外,在板块内部地区的岩层亦可以感受到板块挤压或拉张的力而变形断裂,引发地震。
有许多人都是因为在地震时期大部分的死亡与伤害都是来自于建筑物倒塌与重物的落下,例如书架、衣橱等。当地震结束后,楼房也都不成样子了。
地震是一种破坏力很大的自然灾害,除了直接造成房倒屋塌和山崩、地裂、
砂土液化、喷砂冒水外,还会引起火灾、爆炸、毒气蔓延、水灾、滑坡、泥石
流、瘟疫等次生灾害。此外由于地震所造成的社会秩序混乱、生产停滞、家庭
破坏、生活困苦和人们心理的损害,往往会造成比地震直接损失更大的灾难。
长久以来,地震带给人们的威胁就如同夏天午后的雷阵雨般威力强大且令人走避不及。遗憾的是,气象预报有能力告诉我们雷阵雨即将发生,但是对于地震,人们至今仍束手无策。究竟地震能不能预测?从70年代初期开始,日本、美国、俄国的科学家们都急于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在研究的过程中,各种探测技术,例如观测地壳变动、地磁及地电流的变化、地下水位及水质的变化等方法纷纷被提出。我国也许一时也不可能想出怎样解决这种难题的办法,但我国也有进行防治、减灾措施。
我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发生在我国境内的地震具有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及分布广等特点。因此,我国成为世界上地震伤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对此,社会公众普遍怀有恐震心理,甚至谈震色变。
一般情况下,家庭防震主要不得包括如下措施:①家庭建造住房时要考虑防震抗震问题,并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②每个家庭成员平时应学习地震知识,尽可能多掌握自救方法,切忌盲目外逃避震、跳楼等;③明确震时的疏散路线和避震地点;④加固室内家具杂物,防止震时翻倒跌落造成伤害;⑤准备避难和营救用品,如手电筒、打火机、半导体收音机,够3天用的食品和饮用水、药品等;⑥妥善保管易燃易爆及有毒物品,防止煤炉、煤气炉等在地震时翻倒、泄漏;⑦分配各人震时应急任务,特别是防火、断电、保护老人小孩等,避免震时忙乱;⑧学会并掌握基本的医疗救护技能;⑨在接到短期地震预报后,要随时注意了解来自政府和地震部门的地震信息;⑩一旦发生有感地震,在来不及跑到户外的情况下,尽量躲避在开间小的房间里、坚固的家具下面或墙角等部位,待振动过后,迅速撤离到户外空旷地,避免后续地震造成房屋倒塌而引起伤亡。我国的地震预报由于国家的重视和其明确的任务性,经过一代人的努力,已居于世界先进行列。但由于地震是一种十分复杂的自然现象,地震预报仍处于探索阶段,带有一定的经验性和局限性。因此,减轻地震灾害必须走综合防御的道路。其中搞好防震减灾宣传,普及地震科学和防震抗震知识,提高全民防灾意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震前准备好,家庭损失少
1、家庭成员平时要熟悉地震知识,掌握基本的地震防御方法,震前震后都不要听信和传播谣言。2、临震预报后,家庭应准备好食物、水、手电筒、毛巾、简便衣物、塑料布和简易帐篷、收音机、呼叫机等,对煤气、电闸等做好关闭的应急准备。3、易燃易爆、剧毒物品不宜放在室内,要妥善安置。较高家俱上不堆放笨重物品。4、房屋正门、楼道、走廊内不堆放杂物,以利人员疏散。5、临震预报后,家庭成员都要听从当地政府的指挥,按指定路线和地点疏散。地震发生时该怎么办?
1、楼房内家庭成员震时可暂躲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坚固的家俱下,或躲在楼房卫生间等小开间方内。随手用物件护头和捂住口鼻,以免砸伤或被泥沙烟尘呛住。2、家庭成员正在用火用电时,要立即灭火和断电,防止烫伤触电和发生火情。3、住在高层楼房里的人员不可使用电梯,不要向阳台跑,尤其不可跳楼。4、正在上课的学生和幼儿园的小朋友,应躲在课桌和小床下,不要乱跑和擅自离开学校。5、在街道上的行人,不要躲避在电线变压器、烟窗及高大建筑物附近。正在行驶的车辆震前应紧急停车设法停在开阔处。车上乘客要抓住坐椅或车上牢固物件,不要急于外出。6、人应远离石化、化学、煤气等易爆有毒的工厂或设施,遇火情不可处于下风,宜躲避在上风有水处。要密切注意滑坡和泥石流,若遇到这些现象,应立即沿斜坡横向水平方向撒离。
地震发生后该怎么办?
验资报告范文6
一、融资近况
随着我县经济的疾速发展,资金的需求日益增进。当前,我县融资方面有两个明显特点:
一是资金需求量大。据县县政府办在年2月的初步计算,我县工业和服务业对资金的需求量达20.36亿元,城市基本设备对资金的需求量达12.6亿元。
二是融资总量有增进。金融本钱投放方面:至年3月底,全县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85.3184亿元,频年初添加11.7038亿元,增进15.89%,同比多增5.1023亿元;各项借款余额为30.8513亿元,较年头添加3.0324亿元,增幅为10.90%,同比多增1.8981亿元。这些,促进了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县金融支撑当地发展的力度不时获得加大,但与我县经济发展对资金的要求仍不相顺应,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金融机构方面。一是金融机构活动性过剩问题。至三月末,全县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85.3184亿元,各项借款余额为30.8513亿元,全县存贷差54.4671亿元,存贷比为36.16%,按剔除7.5%的缴存款预备金和预留5%的备付金核算,另有43.80亿元资金充裕因多方对接欠好而寄存上级行。二是底层行热情高,上级行求大求严的问题。首要显示在固然对县支行下放了必然的借款权限,但对大额借款依然审批严厉。三是底层行信贷审核压力大,影响底层积极性问题。如农行对惠农卡发放的要求是三保一挂钩(即:保发放、保治理、保回收、和薪酬挂钩)。四是底层行信贷人员遍及偏少,如农行13个底层做事处的信贷人员要面临辖内21个乡镇不计其数的农户,不足工夫和精神。
2、民间融资方面。据人行对3户中小企业、3户城镇居民、3户农户在2006年至2008年的民间假贷进行问卷查询计算剖析,预算上述企业2006年有民间假贷90万元左右,累计发作额120万元左右,全县中小企业510户,全年预算我县中小企业民间假贷15000万元左右,累计发作额20000万元左右;2008年有民间假贷150万元左右,累计发作额300万元左右,全县中小企业550户,全年预算我县中小企业民间假贷27000万元左右,累计发作额50000万元左右。从民间假贷状况来看,我县企业和农户对借款需求长短常兴旺的。
3、担保公司方面。因为中小企业实力较弱,抗风险才能较差,有担保才能的企业普通不肯意替其出具担保,而担保公司担保种类单一,即便承诺担保,中小企业也必需供应典当物给担保机构,或许需求供应反担保,致使中小企业寻觅担保坚苦,影响了中小企业在银行正常的信贷营业。
4、地盘典当方面。据调查,我县局部企业所购地盘未实时处理地盘让渡手续问题,一些企业主返乡兴办企业,投入了很多的积聚资金,在发展上碰到了资金坚苦,但却由于未处理地盘让渡手续短少银行融资必备的地盘典当前提。
5、中小企业治理方面。一是不少企业将银行资金作为自有资金运用,短贷长用较为遍及。很多银行反映,一旦给这些中小企业发放借款,借款本金就很难履约归还,必需不时续贷。二是相当一局部企业财政准则不规范,运营信息不通明,数据牢靠性差,影响了贸易银行对其借款的准确判别。信息的纰谬称加大了贸易银行借款搜检工作的难度,形成了本钱与收益的纰谬称,反过来又制约了贸易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撑的积极性。三是在中小企业群体中,也相同存在着一些优质的客户,他们在运营规划、创新认识、观念程度、盈利才能上也比拟强,可以接受较高的利率,可以使贸易银行经过进步理念的方法取得响应的风险和本钱赔偿。实践上,贸易银行也并没有无视这批客户。如建立银行进贤县支行当前就拥有一批运营实力较强、诺言优越的优质客户群体。
6、房地产评价方面。银行房地产典当借款手续繁、费率高、效率低,中小企业能作为典当物的首要是房地产,处理典当注销手续却包括典当注销、评价及典当合同公证等,触及工商、房产、财险、司法公证处多个治理部分,处理手续短则10天,长则30天。需求交纳的费用首要有两局部:房产部分首要有:借款额0.3%评价费,0.2%典当物一切权确认和注销费。地盘治理部分首要有:借款额0.1%—0.22%的评价费,0.1%—0.3%的公证费,综合收费率最低的也高达0.7%,当前收费价钱还在上升。因为评价注销的有用期常常与借款期限不匹配,需求从新评价,加剧了企业担负。
7、政银企民之间沟通方面。政银企民之间沟通渠道狭隘,首要显示在县政府和银行接触少,银行向县政府报告请示工作少,银行和企业、农户接触少,企业、农户对银行政策晓得的少。
8、维护金融债务方面。首要显示在:一是企业逃废债景象仍存在;二是金融机构胜诉案件执行率低;三是党政干部担保欠贷景象较多;四是企业和小我对银行信贷征询注销系统参加率不高,诚信观念和法制认识不强等等。
三、对策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