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扶贫工作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扶贫工作的问题范文1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主汛期已至,基层扶贫干部在扶贫工作中遇到不少的安全问题,比如行车安全、道路安全、身心安全等等。
一、行车安全。因我乡地处偏远,山路崎岖,从县城到我乡虽说只有46公里,但是行车时间也需要80分钟。一直以来,我乡干部下村开展扶贫工作,都是使用私家车或者开摩托车下村,在行车途中确实存在着不少的安全隐患。尤其进入汛期后,山体滑坡时有发生,特别在我乡XX村XX路段,给过往的车辆及行人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和心理阴影。去年7月份的汛期,因雨势过猛,短短的几个小时,河水就淹没了路面。干部在下村往返途中,无路可去,被困在途中。原乡林业站站长,在下村扶贫返回路上,行至XX水电站较低洼处,导致车辆被洪水浸泡熄火,费了好大的劲,才把车推动。
二、道路安全。乡间小路阡陌纵横,山间道路崎岖难行,许多村落还没通车,甚至大多数贫困户的住处还未通水泥路。比如我乡XX户,因家住较偏远,地势较高,每每入户都需要步行一公里多的路。汛期加上暑期,炎热天、暴雨天多发,干部在入户途中,存在着中暑及山体滑坡、落石的危险。
扶贫工作的问题范文2
关键词:农村扶贫;对象;思想政治;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对促进农村扶贫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有着指导作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但是,目前农村扶贫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就对农村扶贫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开分析。
一、农村扶贫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物质层面的扶贫,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理论性的事物十分注重,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不足。(3)教育形式过于单一,教育方法缺乏创新。(4)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整体水平还有待提升。这些因素较大的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存在问题
在进行农村扶贫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主体是扶贫对象,其也是教育的接受者,扶贫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当前扶贫对象这个主体还存在问题,比如,文化程度较低导致扶贫对象难以理解相关的致死。有的扶贫对象对物质生活十分注重,但在思想政治意识方面比较薄弱。
二、农村扶贫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问题的原因
1.不完善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新农村的建设不断推进,然而在农村扶贫工作中面临着新的问题,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相关的机制还无法跟上实际发展。具体表现在这几个方面:(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缺乏针对性;(2)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的整体水平存在滞后现象;(3)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形成常态,相P的规章制度还不够完善。
2.对扶贫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1)由于受到相关投入不足的因素,导致扶贫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存在影响。对于广大农民群众来说,由于相关投入的不足,极易导致有的群体享受不到相关的教育,这就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之前,应当大力投入经费,以此促进扶贫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存在不足,因此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以此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如果不重视教育队伍的建设,那么农村扶贫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面临更多问题。
(3)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十分单一,这直接影响了各项工作开展的效率。而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方法对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实施有着良好作用,其打破了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实现了教育形式的创新,为促进农村扶贫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3.农村扶贫对象自身因素
当前有的扶贫对象由于自身素质不高,且自身主体意识不强,使其主体作用无法发挥出来。因此,农村扶贫对象因素也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原因之一。另外,由于经济基础较差导致扶贫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受到影响。
三、解决农村扶贫对象政治教育工作问题的对策
1.不断加大扶贫力度,提高扶贫对象的物质生活水平
物质经济问题是扶贫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问题。因此,首先应大力投入资金,并拓宽扶贫渠道,建立健全有关的扶贫对策,制定出科学有效的脱贫致富的途径,从本质上解决扶贫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问题。
2.健全农村扶贫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首先,针对农村扶贫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定科学有效的方案,为促进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其次,应加大财力、人力、物力的投入,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另外,还应创新教育形式,打破以往传统的教育方式,从各个方面拓宽教育渠道。
四、结语
总而言之,农村居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农村的建设有着重要作用,其对推动农村脱贫致富奠定基础。然而,当前农村扶贫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不足,因此,需要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从各个方面加强农民知识水平,提升扶贫对象的综合素质,以此更好的促进农村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艳. 浅析农村扶贫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 新西部(理论版),2016,09:19+26.
[2]邱柏生.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历史转型[J]. 理论探讨,2009,03:115-119.
扶贫工作的问题范文3
【关键词】精准扶贫;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分析
我国都是一个人口大国,而农村人口则占据了总人口中相当大的比重。因此扶持农村贫困人口始终都是我国扶贫工作的重点所在。就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过程中,始终都在不断展开扶贫工作。但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城乡经济的生产模式相较于此前则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精准扶贫的工作也进入了一个瓶颈期。这样的情况下,应立足于农村发展实际,并找寻到掣肘扶贫工作以及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因素的症结所在,而后以此为基础,搭建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1],对精准扶贫绩效评估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2],对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给予充分的政策、技术等多层面的支持。
1农村经济如今发展状况
1.1劳动力层面的问题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农业大国,时至今日,我国总人口之中,农村人口数量依旧众多,并且,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形势依旧比较单一。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虽然有一定程度上的缓解,但总的形势且依旧严峻。究其根本,如果农村劳动力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农村经济就很难在本质上有所提升。目前,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发展的新时期,农民农忙的时间相较于此前也变得极为有限。与此同时,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程度也有所调,越来越多的农业机械也开始逐渐投入使用[1]。但是,因为受制于农民的技术水平,使得其很难借助现代生产技术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这对于农村劳动力的利用来讲,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掣肘。
1.2基础设施层面的问题
我国有着幅员辽阔的疆域,这就导致我国许多农村都处在山区、高原等地区。尤其是一些地理环境恶劣的农村,更是存在着地势险峻的问题。这样的情况下,即便国家大力进行通讯、交通等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但因这些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加大建设的难度甚至会使得根本无法进行建设。而以上这一点始终都是我过精准扶贫政策下,难以依靠政策调整以及资金投入改变的一点。这里需要另外说的明的是,尤其是在我国西部地区,因为不同于东部临海地区,所以其始终都存在着交通闭塞、地质环境复杂的情况,而这一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也始终都是一个难题。因此,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当地政府应该切实的对实际情况以及基础设施,进行充分的考量,从而避免精准扶贫工作陷入困局之中。
1.3内需层面的问题
就当今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尽管在市场经济的带动下,农村经济有了较大的起色。但是,受制于农村传统的消费观念,我国农村的消费市场建设却没有及时跟进。当下农村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多数农村地区在销售市场,并未对农民的消费观念以及农民需求进行现实的考量。这就使得农民经常会出现有钱却无法消费的情况,而这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来讲,则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2精准扶贫背景下的农村经济发展分析
2.1增加对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视程度
一直以来,精准扶贫工作始终都是民生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地方政府应增加对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视程度,并以此为基础,不断完善扶贫工作的体系框架,确保精准扶贫能够发挥最大效力。同时,地方上的相关扶贫部门,应建立相关的扶贫小组,并且对扶贫工作采取严格的监察制度,继而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展开提供多个层面的保障。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若要精准扶贫工作落实于实际,首先便要保障监察制度的落实[2]。因为,只有监察制度的落实才能更好地保证精准扶贫工作的到位。所以,政府部门的重点应该放置在扶贫的精准上,还应该放置在扶贫工作的落实上,继而从多个方面来保障精准扶贫工作的展开。
2.2增强农村地区保障措施方面的建设
目前,为推动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扶持政策落实的同时,还应该切实的增强对农村保障措施的建设。这中间,应先尝试调动奋战在一线的扶贫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本质上的提高扶贫工作的效率。与此同时,地方部门还应对资金进行整合,从而推动农村产业的发展,以此来增加农村人口的收入水平。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引入企业来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这中间,传统的农业、畜牧业也应该与时俱进,保证适时引入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从而全面的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可见,农村经济的发展应该建立在多角度多层面共同发力的基础上,政府部门在展开精准扶贫工作的同时,还应该注重于消除农村其它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2.3加强劳动力的转移培训
劳动力问题,始终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因此,精准扶贫团队在对产业进行扶持的同时,还应该注重于对人员的培养。这中间,扶贫团队可以借助各类技术培训的方式,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3]。这中间如园艺技术、厨艺、修理技术等等都可以当做培养的目标,以此来拓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范围[4]。从而使得农村贫困群体,能够在此条件上实现自主脱贫。同时,还应该减少建筑行业拖欠农民工薪资的问题。对于一些具有创新精神的农民,扶贫团队则应对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考量,以此来提供支持,从而使农村经济能够更好的发展[5]。
扶贫工作的问题范文4
2015年“两会”上,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难度再大,今年也要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他也重点提及了扶贫工作下一步的重点:“下一步扶贫攻坚难度越来越大,剩下的都是‘硬骨头’,我们将重点解决贫困人口人均收入偏低的问题。”
那么,四川扶贫的“硬骨头”,到底硬在哪儿?2015年,四川扶贫工作将如何攻坚破难?3月17日,本刊记者专访了四川省扶贫移民局局长张谷。
“六易六难” 考验扶贫智慧
《新城乡》:四川的扶贫工作经历了哪些阶段?
张谷:四川扶贫经历了从精准、粗放精准、片区攻坚、到高规格精准的过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扶贫资金很少,全省只有几千万到几个亿。现在,中央加大了扶贫资金的支持力度,仅去年,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就共同投入了47个亿,其中省上投入14个亿。虽然资金投放力度逐年加大,但由于缺乏外部环境、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等系统环境的改善,扶贫效果并不理想。
2015年,四川扶贫工作进入了新常态。从中央到省上都对扶贫工作空前重视,并在机制上进行了改革:一是精准扶贫机制,目前已初步建成;二是扶贫“四到县”改革,根据贫困人口、财力系数等,与省财政厅一起,将扶贫专项资金切块到县;三是制定考核机制;四是创新干部驻村帮扶工作;五是创新社会扶贫工作,完善大扶贫格局;六是金融扶贫改革,此项改革和财政改革均走在全国前面。
《新城乡》:四川的扶贫工作究竟难在哪里?
张谷:据我们多年工作的总结,四川扶贫开发工作主要存在着“六易六难”问题:
一是扶强易扶弱难。不仅在四川,全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可能都面临着这一问题。特别是当扶贫资金相对集中在片区之后,就很难真正落实到急需扶持的贫困区和贫困户。
二是扶村易扶户难。扶贫开发要求“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从扶贫工作实践看,扶持贫困村要容易些,但是扶持贫困户就相对难一点。现在扶贫是进片区和贫困村了,但是真正落到贫困户上还不多。
三是建房易培育产业难。修房子只要有资金就比较容易,房子修起来后很美观,我看很多地方的房子修得都像“别墅”,但都是“空家伙”。贫困地区受资源禀赋、区位条件、技术人才、能力水平及基础设施等制约,发展产业相对困难,产业增收没有解决,后续发展难度大。
四是建设基础设施主干容易完善末端难。片区内目前基础设施主干特别是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得都很好了。但末端道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毛细血管”不完善,“最后一公里”问题普遍。比如2011年底,“四大片区”(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的86个县尚有饮水困难人口407万人,不通水泥路的村还有9169个、不通公路的自然村还有2.65万个、不通电的自然村8629个。这就是末端的问题,片区真正的贫困成因之一在末端。
五是解决共性问题易突破个性问题难。“四大片区”贫困的共性问题就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发展难,但各片区的贫困各有特点,个性问题致贫比较突出。比如说藏区,主要是观念致贫,市场经济观念不够,老百姓可能比彝区的有钱,彝区的老百姓基本上没有家产。这就是特殊性。
六是消除传统成因易克服体制成因难。传统致贫成因不外乎是人口多、劳力缺乏、行路难、就医难等。这些贫困成因相比之下容易克服。但是体制致贫成因,比如贫富悬殊问题等。此外,收益分配制度的设计和资源开发制度的设计也有不合理之处。
片区内外 一个都不能少
《新城乡》:刚刚你提到“四大片区”,扶贫工作的主要精力是否都集中在片区内?
张谷:你这个问题涉及到了扶贫工作的另一个难点:片区内外的投入比例。目前片区内和片区外的贫困人口比例是1.8:1,也就是说片区外还有36%的贫困人口。而我们目前工作的问题在于:一是投入不足,扶贫乏力。现在扶贫的主要力量都投到片区内去了。去年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投入近40亿,投在片区外的只有6.8亿;二是关注不够,精力不济。总的来讲就是片区外容易被忽略。对此,我们一定要统筹兼顾。
《新城乡》:下一步四川的扶贫工作有哪些主要举措?
张谷:今年,四川扶贫开发工作将以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线,以“四大片区”为主战场,实行区域扶贫攻坚与精准扶贫“两轮驱动”,政府、市场、社会作用“三管齐下”,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先难后易、到村到户,统筹整合专项、行业和社会扶贫力量,深入推进扶贫攻坚。全年计划精准减贫109万人,实现贫困农户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扶贫工作的问题范文5
一、加强学习,调查研究,带着政策抓落实。扶贫工作是一项政策业务性都很强的工作,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要求我们必须熟悉业务、掌握实情;带领群众脱贫,要求我们必须了解政策,精通业务;指导扶贫工作,要求我们必须遵照政策、落实政策。一是学习政策要勤。应树立终生学习理念,养成勤学好思的习惯,把学习当成生活的一个部分,一种享受,一种境界。注重听取方方面面的声音,做到情况了解得多一些,问题考虑得全一些,预测看得远一些,起点站得高一些,决策定得准一些,群众工作做得深一些。二是运用政策要熟。善于从政策上分析问题,从业务上研究问题,提高运用政策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做到为领导参谋有力,指导工作准确,解决问题有效。三是执行政策要严。增强政策观念,强化政策意识,严格执行扶贫开发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项目管理的各项制度,把政策落实到贫困乡村、落实到贫困户,切实帮助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
二、立足本职,体现宗旨,带着责任抓落实。全心全意为贫困群众服务,是我们扶贫工作的根本宗旨。党委和政府把扶贫工作的重任交给我们,我们就应该对党委和政府负责任,对这项事业负责任,对广大贫困群众负责。责任不到位,不仅会影响到政策的落实,造成工作的被动,而且会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作为扶贫部门,代表的是党委、政府,不是个人或部门;宗旨是为贫困群众服务,不是为某个领导、某个团体服务。我们为贫困村、贫困群众安排项目、扶持资金,是服务、是责任、是义务,不是特权、不是施舍、不是恩赐。要有一个强烈的使命感对待责任,坚持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来对待责任,认识到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抓具体事情、具体项目,只有把这些实实在在的具体事情抓具体,才能把工作做好、做到位,才无愧于良心、无愧于国家每天给我的这份奉禄。
三、情趣高尚,心系群众,带着感情抓落实。扶贫工作是为贫困群众服务的,做的是弱势群体的工作,与其他部门工作相比,不仅没有什么部门特权,而且为了工作还要经常“求人”办事。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有爱心和事业心,需要有责任和感情。如果对贫困群众没有足够的思想感情作基础,我们的工作就很难做深做细做到位。在扶贫干部职工中,应积极倡导良好的生活作风和健康的生活情趣,在干部群众中树立可亲、可信、可敬的形象,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解决贫困群众脱贫问题、帮助贫困村发展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带着热情,带着激情,带着感情,真正在感情上贴近群众,作风上深入群众,工作上着眼群众,生活上关心群众,深怀爱民之心,善谋富民之策,常办利民之事,恪尽为民之责,用实事、实干造福群众,把好事做好,将实事办实。
扶贫工作的问题范文6
【关键词】驻村工作组 扶贫 贫困户
“驻村工作组”扶贫模式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途径体现,是河北省实现2020年全面脱贫任务的重要手段 。“驻村工作组”在广大农村起到政治沟通的作用,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农村百姓的特殊纽带。
课题组选择河北省张家口市、石家庄市、廊坊市、唐山市四个市十多个贫困村进行调研后发现,驻村工作组急村民所急、想村民所想、办村民所需,为贫困村办了许多实事要事,但在扶贫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驻村工作组自身的问题;二是贫困村自身的问题;三是驻村工作组与贫困村交流存在的问题。
一、驻村工作组自身的问题
1.驻村工作组彼此差异性过大
驻村工作组由行政事业单位派出,各单位能力、资源不同,驻村工作组彼此存在较大差异。在扶贫过程中资源多的驻村工作组办事强、成效快,动用贫困村的人、财、物少;而资源少的驻村工作组办事慢、成效缓,动用贫困村的人、财、物多。
此外,驻村工作组第一书记有的是由厅级干部担任,有的则是由新升任的处级干部担任,两者在人际交往、社会人脉、领导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差距,这种差距就会造成驻村工作组整体的差距,从而影响扶贫工作的成效。并且,驻村工作组成员大多是由入职时间较短的年轻人组成,这些人或是新婚或是子女较小,驻村后长期离家,妻儿得不到照顾,其工作情绪和工作热情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2.驻村工作组行政成本过高
驻村工作组进驻后吃住都在村里,房屋的租赁、冬天的采暖、夏天的降温、厨房的配备、必需品的购置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总体行政成本较高。
此外,驻村工作组还产生许多接待费用。入驻后,本单位的领导和同事都会前来慰问或调研,有的确有必要,有的只是走马观花,于扶贫本身少有帮助。
解决策略:建议上级组织在摊派驻村扶贫任务的时候考虑到各行政事业单位的不同,在选取驻村工作组成员的时候既要考虑个人能力也要适当顾及自觉自愿,尽量选用那些有头脑、有人脉、会谋划、能执行的干部。
另外,建议根据贫困村贫困情况拨付驻村工作组更多的生活经费,但对接待费进行严格的要求和审核。
二、贫困村自身的问题
1.贫困户确认仍存疑
贫困村在确定贫困户时,存在一定的“寻租”行为,少数界定模糊的农户通过寻租被确定为贫困户。这就导致优惠政策、扶贫资金真正落实到贫困户时,引发其他村民的不满,从而否定驻村工作组的扶贫工作。
2.贫困户劳动能力较弱
我省贫困村的贫困户多为老弱病残,整体劳动能力较弱。这类人大多愿意选择“托底式”社会保障式扶贫。而实际上,贫困户却得到了一些自己并不需要的产业投资、金融贷款方面的优惠。更为矛盾的是,贫困村一些有劳动能力和风险投资意识的非贫困户却没有得到相关方面的优惠,这就让河北省很多贫困村的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政策得不到真正的落实。
3.贫困人员安于现状
贫困村村民安于现状,“占便宜”可以,“出钱出力”不行。部分困户认为扶贫就是来“发钱”的,一旦涉及到“投资”或者“出工”就避之不及,成为扶贫的困难户。
4.排外现象、土地情结较为突出
部分贫困村较为排外,认为驻村工作组是来“走走样子”的,“过一阵就走了”,对扶贫工作不够配合。在涉及到土地租赁等相关问题时抵触情绪较为明显,宁可土地荒芜也不愿意把土地集中到少数人手里集约化耕种,土地情结较为突出。
解决策略:建议驻村工作组广泛宣传国家的扶贫政策,并将政策讲通讲细,把自己驻村工作组的扶贫策略宣传到位,让贫困村村民理解扶贫的真正含义。
建议将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和有劳动能力的非贫困户联合起来,共同签订合同,解决优惠政策的供需矛盾。另外,建议给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一定的“托底式”社会保障,以确保其基本的生活来源。
三、驻村工作组与贫困村交流存在的问题
1.驻村工作组和贫困村在扶贫内容上想法不一致
驻村工作组受资金的限制带去的大多是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等。虽然大多数驻村工作组也进行一些基础设施建设,但远远没有达到贫困村期望的那样。在农村的污水排放、垃圾清理、道路建设、耕地整治等重大问题上没有或者很少涉及。对于贫困户需求强烈的社保扶贫、健康扶贫等内容更是少有接触。这就造成贫困村对驻村工作组工作的不认可,导致扶贫工作开展困难。
2.驻村工作组和贫困村在帮扶对象上想法不一致
驻村工作组的帮扶对象主要是贫困村中的贫困户。驻村工作组因资金有限,会结合村民的年龄、阅历、经验、抗风险能力等因素优先帮扶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的那部分,然后是贫困户剩余的“脱贫困难户”,最后达到贫困户全部脱贫、贫困村“摘帽”的目的。而贫困村则希望驻村工作组的扶贫政策是普惠型的,一旦出现“别家有,我家没有”的情况时,就会对驻村工作组产生不满,甚至还会阻挠驻村工作组的扶贫工作。
解决策略:建议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等方面投入更大的财力,彻底改变当下农村“环境脏乱差”、“老来收入少”、“病来无钱治”的现状。建议给驻村工作组更多的扶贫资金,使驻村工作组能够真正“干起来”,不会在资金方面捉襟见肘、四处拜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