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现代农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效现代农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效现代农业

高效现代农业范文1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是用高科技和高资金投入,以农业设施工程为主体,具有多方面功能和综合效益,进行集约化生产和企业化经营的新型农业组织形式。已成为陈仓区农业科技示范推广领域的重要载体,是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重要平台,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手段,是农村现代化建设新的生长点,引导其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及其重要意义。宝鸡市陈仓区以周原镇、慕仪镇和东关街道办为核心的万亩蔬菜科技示范园,以高效、生态、特色、观光为特点,集生产、科研、推广、休闲观光于一体,突出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以大明、绿丰源、惠生、鸿盛和国人菌业等示范园为典型代表,引进高科技的工厂化生产设施,进行内外贸、产加销生产经营,初步形成技术含量较高的优化结构和生产体系,起到了巨大的展示、引领作用。

一、陈仓区蔬菜科技示范园发展现状

宝鸡市陈仓区万亩蔬菜科技示范园区,是陕西省2010年首批确定的全省25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之一。隶属于陈仓区农业合作社协会,由陈仓区农技中心实施技术指导的省级重点项目。万亩蔬菜科技示范园是以周原、慕仪镇和东关街道办为核心,辐射虢镇街道办和阳平镇等毗邻镇、村,面积达10多万亩。目前示范园内入住中小微企业17家,建造连栋日光温室和大、小拱棚8900多座,设施蔬菜3.47万亩,占全区蔬菜总面积的47.8%,总投资达2.1亿多元。高科技多功能设施有连栋工厂化育苗中心、太阳能杀虫灯、增光、增温电气设备、微雾精细喷雾加湿器械、绿色生物综合防控技术,秸秆反应堆技术,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微灌技术设备、机械化卷帘机、科学使用CO2气肥设施、冷藏库等前沿先进设备。展示了城郊型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模式和方向。

二、科技示范园展示与带动效应

1.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是带动农业生产力发展新的制高点。农业科技示范园的产生,有利于生产要素配置的优化、农业资源利用的高效化、农业生产率和农业生产效益的高值化,现成为我区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新的制高点。就是这种生产力的发展,如国人菌业、大明和绿丰源蔬菜科技示范园的展示,势必引导全区农村产业与经济发生深刻变化。

2.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是城郊型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生长点。现阶段正是我区传统农业向城郊型现代农业发生转变的关键时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进程中的一个新生长点,代表了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具有科学性、创新性、鲜明性、可操作性,推动农业由初级形式向高级形式的演化,在同类型生产条件下示范推广,可带动全面发展。

3.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是促进农业科技与农村经济紧密型结合点。现代科技示范园科技内涵体现在:一是“硬件部分”需要提供新型设施材料和新颖设施结构;二是“软件部分”需要提供适宜设施条件下果蔬花卉等优质新品种、新技术,调控设施条件下光、温、湿、气、水土环境等要素,向自控化、智能化、工厂化生产方向发展。

4.提高了全社会对现代农业的认识。随着宝鸡市全力推进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市民与现代农业的距离在逐渐拉大,对农业漠不关心。蔬菜科技示范园展示高科技手段和反季节种植数百种蔬菜、瓜果、花卉及观赏植物,让市民不仅了解到各种作物生长过程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更直接提供了亲自动手种植与采摘机会,拉近了市民对现代农业深情感受,提高全社会各界对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正确认知。

5.职业农民科技素质普遍提高。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的职业农民,通过政府实施阳光工程培训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多媒体学习、去经济发达地区观摩等灵活多样方式培训,从而使职业农民科技素质普遍提高。

6.社会融资高投入,给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注入鲜血,使其迅猛、持续发展充满活力。华臻、绿源、惠生、新育生态、国人菌业等企业投资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用工业化手段建造装备现代农业,用企业化经营理念经营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展示了我区企业高投入打造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独特亮点、以及创新发展方式。

7.高科技、新、奇与特色农作物产品得到高度展示。设施蔬菜具有调节市场供给、高投入、高产出、高回报率、见效快的突出特点,颇受广大农民青睐。万源公司的油桃、瑞丰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草莓、大明公司的薹(苔)菜、国人菌业公司的白灵菇等采用高科技的工厂化生产模式,获取亩数万元的高额收入,给毗邻县、区起到巨大展示和积极的引领推动作用。

8.土地流转后规模经营使得有限土地的高产值得到巨大展示。受现有科技体制和农民分散经营两方面制约,农业科技和农村经济结合度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障碍。陈仓区万亩蔬菜科技示范园核心区的慕仪镇和周原镇,2010年前60%的土地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而40%土地为一年一熟制。万亩蔬菜科技示范园建园以来,瑞丰、大明、绿丰源、国人菌业等示范园的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充分发挥了设施栽培的有限土地和作物地生产潜能,使周围镇村深受教育和启发。看到、感受到城郊型现代农业的发展前景。

三、保持城郊型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健康持续发展势头的探索

1.做好科学论证和规划设计,力争城郊型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成为城市综合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建议部、省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制定项目建设、审批管理程序的相关政策。综合规划设计,精心统筹谋划宝鸡大城市建设与现代农业协调同步发展方略,使科技园区布局合理有序地健康发展。

高效现代农业范文2

关键词 现代高效农业;涵义;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5-0311-01

近年来,随着国家综合经济水平的发展、相关政策对农业这一弱势行业的不断倾斜和支持、以及现代人们对健康、绿色、休闲生活需求的不断提升各地符合人们多样化需求的设施农业、采摘农业、观光休闲农业、生态循环农业、创意农业等现代高效农业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纵观这些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特点,不外乎动辄成千上亿元的巨额资金投入;或集中现代园艺农业创新发展的新、奇、特、花、果、木的相关产品与成果的多样化栽培与展示;或将采摘、餐饮、娱乐、休闲、养生融汇在一起……有的赚得盆满钵圆、有的经营的有声有色、有的惨淡经营勉强维持现状、有的回天无力悄然转型退出。

笔者认为,当众多农业从业者谈起自己职业而扬眉吐气的时候,高品质、多样化、高消费的农业发展格局将会逐渐稳步形成。当下,经济效益不理想、保本甚至亏损、后续发展资金注入乏力、经营模式互相模仿缺乏新意,几乎成了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瓶颈与制约因素。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了30年,这30年是高速发展的30年,是赶赴欧美先进经济的30年;从最初的产品制造到设计、创造、品牌等全产业链的发展,中国的市场经济逐步走向了成熟;这其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好的理论、好的思路,值得农业借鉴。

1 高效农业的涵义

发展现代高效农业,首先要弄清什么是现代高效农业,高效农业应该是以市场为导向,运用现代科学理念与技术,充分科学合理地利用当地资源环境,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的大融合,也是一种大众接受、喜闻乐道的最佳的农业生产、经营、消费、娱乐模式。

2 发展高效农业存在的问题

当前,颇多现代高效农业园区,高投入却未必真正“高效”。往往注重设施的投入,购买了先进的设备;加大技术的投入,引进了高技术人才;面向高端并与国际接轨,引进了有机农业的概念,产出了优质健康的农产品,优质却不优价,市场并没有因为优质而青睐农产品生产者。原因可能是农产品生产者运用最先进的技术去生产,却用了最落后的思路去经营。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前提,应以市场为导向,那么首先就要研究市场。巨人史玉柱曾说过一名话“谁消费我的产品,我就把谁研究透,一天不研究透,我就痛苦一天”,因此可以好好借鉴一下其研究市场的精神。绿色农业、有机农业是消费者所青睐的,但为什么反映在市场上,却优质没有优价呢? 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一是消费者认知不足;二是消费者对供方信任度不够;三是定位的消费群体面太窄,营业收入补充不了企业发展的资金链条;四是企业后续发展资金跟不上,致使企业发展出现断档现象。

3 对策

3.1 依托传统农业,发展观光农业

比如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沼泽洼地土地利用模式。当地先民在沼泽高地之处垒土成垛,垛田因湖荡沼泽而生,每块面积不大,形态各异,大小不等,各不相连,形同海上小岛,人称“千岛之乡”。至今,垛田还保留着传统的农耕方式,用天然生态的肥料种植蔬菜。垛田独特的岛状耕地,是荒滩草地堆积而成,土质疏松,养分丰富,加上光照足、通风好、易浇灌、易耕作,使得生产的蔬菜无论是品质还是产量,都是普通大田不可比拟的。如今,兴化市人民从事大规模油菜生产,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每年都能吸引大量的外地人前往观光、学习。

3.2 发展体验农业,打造全产业链农业配套服务体系

发展体验农业,为久居都市的人们提供一个回归自然、亲近土地的体验平台。时下被一些人推崇的网络QQ农场,从某种意义上也反应了当代人的农耕情结、土地情怀[1-3]。比如:河北宣化传统葡萄园——传统漏斗架葡萄栽培体系。此种体系拥有1 3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漏斗架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架式,架身向上倾斜30~35°呈放射状,因其架式像漏斗而得名。宣化素有“葡萄城”美誉。宣化鲜食葡萄品种,皮肉黄绿色,质脆而,酸糖比适中,素有“刀切牛奶不流汁”的美誉。

此种国内独特鲜少的“内方外圆”优美独特的漏斗架栽培的葡萄,可供游客观赏、采摘、乘凉休闲;全产业链农业配套服务体系搭台,体验文化唱戏;通过营造特色各异的农耕文化,引导消费者体验远离都市喧嚣的自然、清新、雅致的田园文化,在感受久违的田园文化的同时,各相关配套服务体系也在创造着各自的价值。

3.3 挖掘教育资源,让现代农业肩负起传承华夏文明悠久文化与传统美德的责任

比如世界最早的栽培稻源头——江西万年稻作文化系统。万年贡米体长粒大,性状如梭,其白如玉,光洁透亮,早在明朝时期,就钦定为“代代耕作、岁岁纳贡”之珍品。在此的仙人洞、吊桶环古文化遗址,经中美联合农业考古发掘,认定为当今所知世界最早的栽培稻遗址。据考证,万年吊桶环遗址为早期人类的猎物分配和货币交换场所。这凝结了农业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痕迹。

3.4 企业携手,强强联合开发,规避风险,实现共赢

借鉴旅游景点的协同发展理念,相关园区携手,共同开发,跟随农业科技的发展,把农业的创意产品或活动引入企业的轨道上来。

3.5 拓宽融资渠道,建立企业发展基金

农业产业是一个投资期限长、回报慢的行业,合理引入和注入企业发展基金,可以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增加企业资金流动性、提高收益、降低风险等,为高投入、回报慢的农业行业注入发展动力[2,4-5]。

农产品生产者已不单是一个农产品供应者,还要打造食品安全生产教育基地,让现代农业肩负起弘扬诚实守信、良心为农的职业美德;在宣传自己、教育引导消费者的同时,又创造了额外的收益;更是一个感受现代农业发展魅力的观光点、一个陶冶情操的休闲好去处、一个接受传统农业熏陶的世外桃源。这时所制造的就不仅仅是农产品了,而是以农产品为载体的一种文化(就像可口可乐贩卖的不仅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健康、一份情怀。

4 参考文献

[1] 郑建初,刘华周,周建涛,等.江苏省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目标与模式研究[J].江苏农业学报,2009,25(1):1-5.

[2] 唐于银,魏国平,张晓青.我国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0(4):480-482.

[3] 康绍忠,胡笑涛,蔡焕杰,等.现代农业与生态节水的理论创新及研究重点[J].水利学报,2004,12(12):1-7.

高效现代农业范文3

关键词:高效设施农业;城郊;发展

近年来,**市新浦区把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主要突破口,紧紧抓住当前国家扩大内需、沿海大开发的良好机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强势推进高效设施农业建设的步伐,使现代高效农业成为拉动新浦区农业快速增长的新动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新浦区高效设施农业取得的成绩

(1)取得了“三个提高”。一是高效农田所占比例有了新的提高。全区产值4.5万元/hm2以上的中高效田块达1.08万hm2,占耕地面积的54%;其中产值7.5万元/hm2以上的高效农田占15%;产值15万元/hm2以上的特高效农田占5.3%。二是设施农业所占比例有了新的提高。全区设施农业面积达1253.3hm2,占耕地面积的6.3%。三是规模养殖所占比例有了新的提高。生猪饲养量达14万头,家禽饲养量350万只,奶牛存栏580头。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较2008年提高7个百分点。

(2)实现了“五个突破”。一是设施农业规模化建设有了新的突破。全区建成万亩连片高效农业基地1个,千亩连片23个。新建市级千亩连片设施农业基地5个,草舍西红柿、馨源花卉和蔬菜、希望花卉、云盛出口蔬菜等高效设施农业面积达680hm2,其中新建千亩以上日光温室栽培生产基地4个,面积达600hm2,设施农业发展规模之大,速度之快,为历年之最。二是农业项目有了新的突破。全区在建农业项目22个,项目总投资6570万元,已完成投资5584万元。西红柿规模化种植基地建设、设施蔬菜基地建设、日光温室鲜切花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区建设等项目已全部建成。三是品牌效应有了新的突破。全区涉农商标达15个,无公害农产品33个,绿色食品2个,有机食品1个。建立了1.53万hm2无公害生产基地,制定了25个地方标准和产品操作规程。“云盛”牌番茄获江苏名牌产品和**市知名商标。四是农业产业化建设有了新的突破。全区现有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9家。野仙云雾茶、馨源鲜切花、云盛果蔬等一批特色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7家,新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10家。五是高效农业特色村、示范基地建设有了新的突破。全区已培育建成高效农业特色村12个,示范基地23个。乡镇都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新增土地流转面积482hm2。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高效农业规模较小,农业园区建设层次不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缺乏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二是土地流转步伐不快,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存在农民不愿“流”、部分干部不敢“流”、发展水平局限不易“流”等制约因素。三是优势资源缺乏整合,品牌带动效应微弱。新浦区的农产品远没有东海大米、赣榆泥鳅那样远近闻名。野仙云雾茶、草舍西红柿等品牌仅在区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品牌带动效应微弱。四是乡镇之间在高效设施农业发展上还存在不平衡。

三、发展对策

(1)优化产业布局,建设三大高效农业区。一是积极申报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浦南、岗埠片区以包青路为轴线,规划建设面积6666.7hm2,发展鲜切花、生态富硒米、高效水产、设施蔬菜四大产业园,形成一区四园格局,2010年新发展鲜切花133.3hm2、设施西红柿333.3hm2、生态富硒米666.7hm2、高效水产养殖133.3hm2,确保成为江苏沿海开发后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二是高标准建设省级外向型农业示范园区。以云台片区已通过省级验收的花果山外向型农业园为核心,建设4000hm2出口创汇农业园区,新增水生蔬菜266.7hm2、水生花卉66.7hm2,建设施蔬菜66.7hm2,新扩洋葱、甘蓝等创汇蔬菜333.3hm2,建成万亩浅水藕基地、万亩出口蔬菜基地,成为全市最大的省级外向型农业示范园区。三是积极创建省级农业生态园区。充分利用云台山山场资源,新建茶园266.7hm2、新植果园266.7hm2,建成万亩云雾茶基地、万亩鲜杂果基地,申报省级森林公园,加快建设樱桃谷采摘园、花果山云雾茶文化园、城隍庙生态休闲农业园。建立园区管理机构,成立园区管委会和园区投融资主体。

(2)明确目标任务,实施农业农村六项工程。一是农业园区工程。除了申报创建省级三大园区以外,每个乡镇新建一个66.7hm2以上的高效农业园,每个村结合“一村一品”特色村创建,新建或扩建百亩以上的特色农业示范园或养殖小区,每个村民小组至少培育10户种养大户。二是设施农业工程。设施化是农业发展的方向,是现代农业的标志,也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2010年要新增设施农业666.7hm2,各类农业政策性资金将重点扶持设施蔬菜、工厂化育苗等设施农业项目。三是精品茶果工程。云雾茶每年新扩266.7hm2,截至2012年全区云雾茶面积要达到1333.3hm2以上。2010年沿山新建千亩连片的樱桃、葡萄、冬枣等特色鲜杂果园2个以上。打造出深具影响力的采摘休闲园,推进农业休闲旅游业快速发展。四是花卉苗木工程。迅速扩大鲜切花种植规模,每年新增133.3hm2,到2012年鲜切花面积要达到1000hm2,加快花卉交易市场建设,将新浦区建设成为区域性鲜切花生产基地和花卉物流集散地。为满足城乡绿化需要,每年新建苗圃133.3hm2。五是规模养殖工程。大力发展规模畜禽养殖、规模水产养殖,保障城市肉品的供给。生猪规模养殖15万头以上,家禽育雏饲养量1000万羽以上,高效水产养殖发展到1333.3hm2。六是农民康居工程。高标准、高质量完成3个市级康居示范村建设任务。每年重点建设5个康居示范村,将新村庄建设与村庄土地复垦、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相结合,盘活土地存量,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园区和农村二、三产业。

(3)改善发展环境,健全三大农业服务体系。一是建立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立农业科技指导直接到户、科普宣传直接到田、科技服务直接到人的农技服务网。加强农业科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每个村至少有1名农技员。加快引进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二是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完善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积极引导农民流转土地,推进土地向种植大户、农业龙头企业法人集中,实现集约化生产。每年流转土地面积666.7hm2。三是建立农业生产标准化体系。加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制定新浦区优势特色农产品和原产地农产品的地方标准。新创无公害农产品10个、绿色食品3个。

参考文献:

[1]黄真国,黄秀敏.对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思考[J].河南农业科学,1999(7):16-17.

[2]何洁,张和广.固原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1):17-18.

高效现代农业范文4

[关键词]东北地区;高水效农业;节水农业;现代农业

我们一般比较关心 工业的资源消耗与 环境污染问题,却容易忽视农业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传统生产方式与小规模经营,导致了 土地及农业劳动等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非常低,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根本性的改善,农业 生产中过度使用农药、化肥及水资源浪费的问题相当突出。农业发展过程中的水资源利用问 题,已经突出地摆到了作为国家重要粮食生产基地的东北地区的面前。

一、东北主产区已经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砝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格局逐步从“南粮北调”彻底转向“北粮南运”。根据最近的 数据测算,北方主产省份粮食产量已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半壁江山;而根据财政部通过种粮 补贴渠道划定的13个粮食主产省区①中,北方省份也占了7个名额,这七省之中,东北三 省全部入选。东北地区在我国粮食生产和调配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 富,具有发展农、林、牧、渔业的优越自然条件和雄厚的工业基础。我国经济经过十几年高 速增长至今,东北地区有望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之后,成为中国经济第 四个增长极,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快速增长。东北平原机械化程度高,土壤肥沃宽阔,气候寒 冷,粮食生产成本较低,这都是明显的比较优势。东北地区人口数量在全国属于中等,三省 总人口不足一亿。相应地,东北三省的人均粮食占有量就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2006年 ,全国人均占有粮食379.5千克,而吉林省为1000.2千克、黑龙江省为875.7千克、辽宁 省4 06.3千克,在全国的位次分别是第一、第二、第十。这也同时反映了三省长期作为粮食调 出 省、为国家承担着越发重要的粮食安全责任的地位以及为其他粮食调入省创造了巨大的正外 部性的事实。辽吉黑三省在全国的GDP和人均GDP位次分别是8、22、14和9、13、12,三省在 装备制造业、汽车工业、石油化工等领域也都有各自的优势。然而非常值得赞赏的是他们都 没有彻底放弃农业,尽管耕地面积在个别省份也存在着下降的趋势,但相对全国的严峻形势 看,还是可以接受的。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经历历次开发区热、招商引资热、工业项目热之后 难得的冷静,也是对国家整体粮食安全的一个贡献,因而理所当然可以得到国家在农业方面 的特别扶持和政策倾斜。2008年7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国家粮食安全 中长期规划纲要》和《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

国务院为何会专门为一个省份的粮食发展规划召开会议?理解这一点,首先要认清作为我国 重要的粮食主产区的东北地区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的战略意义。东北地区以占全国9% 的农业用水创造了全国16%的粮食产出,其中辽宁占3.5%,吉林占5.5%,黑龙江占7%。东 北 地区以全国26%的玉米播种面积产出了全国30%的玉米:辽宁9%,吉林13%,黑龙江8%。众所 周知玉米是重要的饲料用粮,直接关涉猪肉价格的稳定。东北地区以全国44%的大豆播种面 积产出了全国47%的大豆:辽宁2%,吉林8%,黑龙江37%。众所周知我国对大豆的进口依存度 已经高达40%以上,这又多为转基因大豆。本土优质天然大豆的份额已经越来越少,在此背 景下东北大豆的产量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在国际大豆市场上竞价谈判的底气。吉林省 在2001年后连续7年增产,并且把产量从上世纪90年代的长期徘徊在200亿公斤左右的状况提 升到2004年至今的连续四年稳定在250亿公斤以上,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作为东北主产区 的典型代表,吉林省的粮食商品率常年保持在80%的高位,这意味着大量粮食可以进入全国 市场流通,而不是仅供自产自销、自给自足。国务院专门开会讨论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 能力建设总体规划,是对多年来吉林重视农业生产的一种肯定和鼓舞。而在不久的将来,吉 林也将有望从目前的全国第七大粮食主产省的位置上超越安徽和四川,成为继河南、山东、 黑龙江、江苏之后第五个稳产300亿公斤以上的省份。故而,在外部遭遇新一轮全球粮荒、 内部重申粮食安全的大背景下,表现一直出众的吉林农业,就特别受到国家的关注和青睐。 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公报别强调:“吉林是我国粮食主产省之一,也是粮食增产潜力较大 的重点区域。用五年左右时间,使吉林省粮食生产能力提高100亿斤以上。”[1]在 吉林省的规划中,这增产的100亿斤由60亿斤玉米和40亿斤水稻构成。

东北早已成为重要的稻谷产地,水稻已经继玉米、大豆之后成为东北对全国农产品市场产生 巨大调节作用的第三大作物。东北地区以全国7.5%的稻谷播种面积产出了全国12%的优质水 稻。这些在北方种植的水稻,主要是粳稻。栽培稻起源于普通野生稻已得到公认。我国的 栽 培稻,包括籼稻和粳稻,独立起源于我国大陆,也已被普遍接受。按照生长期划分,一般又 可分早稻、中稻、晚稻三种,分别需要3―4个月,4―5个月,5―6个月。早熟的品种米质疏 松 、品质较差,晚熟的品种则正好相反。全世界能够有条件种植粳稻的只有中、日、韩、朝、 美、澳等少数几个国家。我国有条件种植粳稻的地区大多集中在北方,包括津 、冀、蒙、辽、吉、黑、鲁、豫、宁等地和苏北,中部地区的鄂、皖,以及云贵高原的少部 分地区。我国粳稻产量占全部水稻产量的比重也从改革开放之初的10%上升到如今的接近30% ,这其中,东北地区是比较集中的粳稻产区。东北粳稻是一季晚稻,由于土壤条件优越,成 长期长,且生长期内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的创造和积累,因而口感好,味香,水分低, 杂质少,使得东北大米深受欢迎(粳稻的成本利润率和商品化率一直远高出其他品种)。因 而近些年来一直保持着优质优价的态势,尽管北粮南运过程中由于运输成本高昂而加载到最 终销售价格上,会大大削减输送到南方的东北大米同当地市场品种主要是南方籼米的竞争优 势,但仍然优质优价,供不应求,这表明品牌效应已经充分积累起来。其实东北大米之所以 能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很有种瓜得豆的偶然性意味。在一些地势低洼的低湿平原,农田排水 条件本来就差,夏季多雨时更容易形成涝灾,这种地况种植旱作植物往往会导致产量大幅波 动,而种植水稻恰能解决水分的“流动性过剩”问题,于是“种稻治涝”就成为改造中低产 旱田为高产稳产水田的一条捷径。辽河平原中下游地区的铁岭、盘锦沿海的营口等地,就这 样逐步成为全省水稻播种面积2/3以上的高产粮区。

二、干旱缺水已成为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最大威胁

水作为生命存在不可替代的自然物质和日益短缺的战略资源,是人类延续的最基本条件和社 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我国现阶段的农业生产要素中,水资源的投入仍然具有相当重要 的作用,在大部分地区甚至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我国每年水资源消耗量的60%以上是 满足农业用水。然而,我国的水资源分布在南北地区间却存在极大的失衡状态,粮食产量、 农业种植压力与农业生产自然禀赋间形成了愈益严重的南北倒挂。我国北方的土地资源占60 %,水资源只占20%;南方的土地资源占40%,水资源却占80%。而北方的耕地面积只有其土地 面积的30%多,南方的耕地面积却占到其土地面积的80%左右。我国旱耕地和水耕地面积大约 各占我国耕地面积的一半,因而若撇除务农机会成本和比较收益,仅从自然禀赋而言,我国 农业发展最具优势的地区无疑是南方。由于南方省份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的工业化、城市化 进程明显快于北方省份,南方地区耕地资源消退的速度也快于北方,有一些甚至永久性地消 退而不可复垦。因而才逐渐发生了“北粮南运”这样的结构性转变,这意味着北方缺水省份 反而要承担起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更大责任,这是一个令人尴尬的悖论。根据有关研究, 如以每公斤粮食耗水1500升计,则到2030年,生产6.4亿吨粮食的需水量将达9600亿立方米 ,而我国在正常年份的平均水量仅为6500亿立方米。[2](11)届时,以传统耕作方 式和水土资源依赖为中心的单纯的农业工业化模式就将达到其承载能力的极限。

东北地区水资源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是全国水资源短缺严重的地区之一,其耕地资源占全 国18%而水资源禀赋仅占全国的6%。由于水资源短缺,水分利用率及水分生产效率低,再加 上地下水超采、水体污染严重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使东北地区水资源危机状况进一步加剧, 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旱灾已成为影响东北地区农业增产乃至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的重大瓶颈制约。

人们对旱灾非常熟悉,但由于研究目的和对象不同,其定义和具体指标也往往不同。通常 所说的旱灾,是指因久晴无雨或少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减少而形成的。其干旱程度的 确定均与前期降水量、干旱持续日数、地下水位以及农作物种类、品种及其生长发育时期等 有密切关系。因此,干旱的具体指标因地因时因农作物而异。据水利部的统计,近60年来全 国农田受旱灾面积平均每年达3.2亿亩左右,占全国受灾总面积近70%;因旱灾致粮食减产 平均每年300多亿斤。近十年来,重大旱灾发生频率明显抬高,1997年、2000年、2001年、2 006年四个年份中因旱灾损失的粮食数量分别达到950亿斤、1200亿斤、1100亿斤、830亿斤 。[3](P20―24)

东北三省是我国水资源短缺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生产用水比较紧张。每逢春季农业生产时 节,抗旱保春耕就往往成为东北三省各级地方政府的头等大事。东北遭受自然灾害的受灾面 积占全国13%,成灾面积占全国16%。其中,旱灾是头号威胁,占东北地区全部受灾成因的54 %;洪涝灾其次,占21%;低温冻灾再次,占13%;风雹灾最低,占12%。这是整体情况,在不 同省份,这种受灾威胁的轻重缓急又有结构上的差异。在辽宁,旱灾占83%,远高于地区平 均水平,而洪涝灾、低温冻灾和风雹灾分别仅占8%、7%、2%;在吉林,低温冻灾影响可以忽 略不计,旱灾、洪涝灾、风雹灾分别为67%、13%、20%;在黑龙江,这是唯一与地区受灾结 构完全同构的,旱灾占50%,洪涝灾占34%,低温冻灾占9%,风雹灾占7%。

东北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7月至8月,这一雨热同期的特征对于农作物的生长 发育本来是一个优势。但正由于过于集中于夏秋两季,使得许多农作物特别是如玉米、水稻

一类的大田作物往往由于春季雨水不足、土壤墒情不够而不能及时耕种,东北地区西部毗邻 内蒙的一些干旱地区,春旱尤为严重。

分析表明,春播关键期(4月)的底墒主要取决于前一年秋雨。在辽宁西部的阜新,每年秋 冬之交的土壤墒情观测结果显示,10―50厘米平均墒情仅为10%左右,秋雨偏少(有三分之

一的乡镇秋季降水量不足50毫米)使得冬季土壤封冻之前没有储存一定的水分,加之冬春连 旱,春耕播种会极大地受累于土壤墒情不足。东北西部还经常遭遇夏伏旱。夏季是春播农作 物生育旺盛的时期,夏伏旱虽不及春旱出现的频率高,但对作物的危害一般较春旱更重,所 以有“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的农谚。夏伏旱不仅关系到当年作物的生长,而且也决定 当年水库的蓄水量和土壤底墒的形成,对来年的春播作物的生长及产量都有重要影响。近年 来辽西地区玉米的千粒重(一千颗籽粒的重量)从200克到400克之间,两极分化极其严重, 这与其归咎于肥力,莫如说是缺水之故。作物需水关键期出现干旱危害,将影响到作物的发 育,造成空壳增多,导致减产。对玉米来说,需水关键期主要发生在抽雄穗前的“大喇叭口 ”时期,此时的干旱,俗称“卡脖子旱”。东北地区的初夏旱,正值春玉米的大喇叭口时期 ,将直接影响到雄花的正常发育,轻则颗粒干瘪,重则导致绝收。从冬春旱到夏伏旱再到秋 冬旱,如此连绵不绝,大旱就几成定局。恶性循环、十年九旱之下,靠天吃饭的雨养农业已 注定是死路一条,而地表水贫乏的同时对地下水无节制地使用只会加剧用水紧张。然而,依 靠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改种西瓜、甜瓜等耐旱经济作物来迂回地规避干旱风险,对于阜新这 个还承担着国家商品粮基地责任的地区而言,调转船头也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玉米如此,东北地区水稻生产用水短缺更加突出,尤其依靠农田水利设施的支持。这一点吉 林、黑龙江两省在水资源占有量上较辽宁略显富余,但近些年来,随着农作物种植面积特别 是水稻种植面积的扩大,这种回旋空间也在缩小。比如,黑龙江省连续经历了1999―2003年 五个干旱年(春旱),2003年更遭遇近40年来最严重干旱,全省干旱面积达5000万亩,嫩江 、松花江水位连创历史最低,黑龙江、乌苏里江、绥芬河都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枯水期。黑 吉两省的农业水资源压力指数正进入上升区间,农业用水占总供水量的比重不断攀高。

三、发展高水效农业是突破东北地区水资源瓶颈的必由之路

我国的农业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重要转轨阶段,巨大的人口存量逼迫我们时刻不能 够放松农业生产和粮食增产。[4]转轨阶段农业的技术特征又使得我国的农业生产 对水资源 产生越来越强的压力。测度这种压力的一个常见指标是农业水资源压力指数。国际上公认的 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率的警戒线是不超过水资源总量的40%,以此为标准,则农业水资源压 力指数=农业用水量/可持续用水量=农业用水量/水资源禀赋×40%,水资源禀赋一般采用每 年 的总供水量。有学者利用农业水资源压力指数理论对1997―2004年间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进 行的测算显示,全国平均农业水资源压力指数为0.3479,北方主产区平均为1.2407,无一 幸 免,全部严重超标。就东北地区而言,吉林省为0.5956,黑龙江省为0.7285,而辽宁省则 达 到了1.0629――这意味着在辽宁,仅仅是农业用水量就超过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量。[5]

农业用水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对粮食不断增产的刚性需求强化了对水资源的依赖性 ,二是农业生产中要素利用方式存在不合理之处。对前一方面,特别是在粮食主产区,通过 减少粮食产量或休耕等方式减轻水资源压力是不现实的,因此,必须从农业生产方式以及生 产要素的利用中分析减轻农业水资源压力的路径。技术进步诚然是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利 用生物技术研发推广抗旱高产品种,无疑能够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单位产出效率。但是,在现 有技术水平下,减少水资源浪费、防止其不充分利用和低效率利用,也已经是迫在眉睫且能 够立竿见影。因此,实施农业节水战略,发展高水效农业,不仅是东北粮食主产区高产、稳 产的迫切需要,更是东北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由之路。

第一,促进农艺抗旱节水措施的应用。我国长期的旱地农业发展历史和近年来节水农业实施 过程中,已经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高水效农业的发展经验。通过机械化深耕、深松耕等技 术,可以将更多的径流储存蓄积于土壤之中,有利于植物根系的充分利用。发展不同粮食作 物及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粮食与蔬菜、粮食与果树之间的间作套种,发展立体农业,建立 高水效农林复合型农业体系,能够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不同的灌溉方式使农作物对水的需求 量不同,大水漫灌耗水量最大,而利用率不高。减少灌溉水量,必须引进新技术、新设备、 新工艺,通过管道输水、隔沟灌、滴灌、渗灌、膜下滴灌、膜下渗灌等水分高效利用技术, 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分在流通过程中的效率损失。各灌区典型试验表明,各种类型灌区如采取 全防渗措施,渠系水利用系数可达到0.8―0.95,田间灌水方式采取滴灌、渗灌等新技术 措施 ,可使田间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7―0.95。[6](154)逐步推广应用粮食作物节水 栽培、经济 作物节水栽培、以微喷灌工程为主的果园节水高效栽培、以小型地面灌溉工程为主的果园节 水高效栽培、设施农业节水栽培、温室节水灌溉自动化工程等现代农业技术集成模式。

第二,加强农业用水服务和水资源政策管理的效率。应当系统全面地联合气象、地质、水利 、农业、工业等多个部门,对天气、土壤、水文、病虫害、农产品市场行情和国内外农产品 贸易等涉农信息及时披露,以指导和服务于农户的农业生产。在宏观层面,还需要对地表水 和地下水资源调配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现阶段,由于大多数灌溉工程兴建于上世纪五六十 年代,技术标准不高且年久失修、配套不够、设施老化毁损,大水利难以保证农户的基本灌 溉用水,对于一些地区业已出现的用水经济合作组织应当予以引导和支持。应当加快农村市 场化建设,明晰水利设施产权治理制度,探索农户合作用水的集体行动成本分摊机制。应当 更加着力于农作物灾害预警机制的建立,着力于灾前抗旱节水高产品种的搜寻和推广,着力 于引导农户因地制宜、看天看地种庄稼,而不是坐待旱灾到来之后又周而复始地去打井、修 井、“与天奋斗”。近些年东北一些地区对于农业干旱灾害严重性认识不足,没有科学的防 旱抗旱理念和系统的减灾对策,抗旱工作相当盲目,不计成本,不讲效益。2003年春季,黑 龙江西部一些旱区的农民毁种补种多达3次以上,还有一些地方一公斤稻米最后的抗旱成本 高出市场价格近10倍,这就是典型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第三,加强农业水资源的需求管理,采取有利于减少水资源浪费和增加农民节水积极性的 经济措施,不失时机地推动农业水价改革。水资源政策管理的核心是水费。合理的水价 不仅是发展节水农业的动力,也是水资源管理实现良性循环的关键。从物品向商品的一跃, 是在有用性和稀缺性共同作用下实现的,缺一不可。干旱地区农业用水完全符合这一特征, 采用人为措施将之隔离于真实的商品世界之外,只能扭曲其真实价值,释放错误的信号导向 。商品水的成本价格是商品的下限,应以供水成本来核定。灌溉用水的理论成本,通常是基 本折旧费与上年运行费之和,再除以年平均供水量。[7](172)灌溉供水的理论价 格应为灌 溉成本价格加利润和税金。而目前,我国现行水费与价值严重背离,固定资产折旧费只 计算了国家投资部分,对于集体和群众投入的资金和劳动,则完全没有考虑,至于投资利润 就更不计入其中了。因而指定的计算水价偏低,而实际出台的水价更远低于计算水价,一根 雪糕的价钱甚至可以买50―100立方米的水!如此廉价的水费不可能使农户产生节水动机, 这 是导致农业灌溉水利用效率低的症结,也是先进节水灌溉技术难以推广的关键。因此,从制 度层面理顺农业用水价格,对于干旱地区发展高水效农业至关重要。

第四,不失时机地推进种植结构的调整,稳粮抓钱。东北地区十年九旱的大环境短期内是无 法改变的,甚至还在恶化。农户做种植决策的主要依据,技术上的路径依赖当然是重要的, 农产品成本收益状况(主要是价格刺激)也是重要的,还有一条,就是对生产要素投入硬约 束的判断。东北地区发生的2006年、2007年那样的旱灾,像玉米这样的大田雨养作物,受损 就 相当严重,条件不好的地区甚至大面积绝收。出于这种考虑,在合适的地区借此契机推进农 业结构调整,兴建暖棚,发展蔬果种植业,就好处甚多:一是可以通过人为控制作物生长的 温度、水分等外部条件,控制其生长发育,进行反季节生产,回报率要明显高于大田作物; 二是能够规避自然风险;三是可以节约、高效地用水,通过渗灌、滴灌技术,使水流通过直 通每垄上的薄膜管道上的渗孔快速下渗,在十几分钟内达到以往大水漫灌个把小时才能实现 的灌溉效果。东北地区在利用暖棚和地膜进行高水效农业生产方面还有很大潜力可以挖掘。 这一地区光温资源不如南方充裕,利用温室和塑料大棚等设施农业进行养殖和种植,生产无 污染的优质高附加值动植物农副产品大有前景。例如,利用温室大棚、地膜等抗旱节水增温 的设施农业栽培方法种植西瓜、甜瓜、蔬菜、花卉、果树等,水分由于完全在薄膜内循环, 较之普通种植方法的大水漫灌,最大限度减少了水效率损失。在农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充分 发挥东北各省城市带的经济向心力,以城市化进程中自然产生的巨大需求拉动传统农业的改 造和农副产品的销售,同时还可以利用东北毗邻俄、朝、韩、日等周边国家的地缘优势,扩 大农产品国际贸易。这是一个很有希望的、可持续的高水效农业发展之路。

注 释:

①十三个粮食主产省包括: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山东 、河南、湖北、湖南、四川。

主要参考文献:

[1]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讨论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等[N].人民日报,2008-7-3.

[2]单吉?.有机农业发展的制度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 08.

[3]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水利部.中国水旱灾害公报2006[M].北京:中国水利 水电出版社,2007.[4]曹东勃.滞留在现代化中途:转轨国家的农业之惑[J].读书,2008(6).

[5]李颖明.粮食主产区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7(9).

[6]贾绍凤等.水资源经济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7]山 仑等.节水农业[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

On Development of Modern High Water Utility Efficiency

Agriculture in Northeast Area of ChinaCao Dongbo

高效现代农业范文5

关键词 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贵州安顺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1-0306-02

现代山地高效农业是依托山地资源,做好“山”文章,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发展道路。如何立足山地的立体气候优势,在荒山利用、特色产品发展、产业链打造等方面寻找到一条适合安顺农业发展的路子,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发展现状

安顺市地处黔中腹地,以多山少地为特点,石漠化较重,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1.1 产业开发有机化

根据立足贵阳、巩固渝川湘鄂、拓展粤港澳、辐射东南亚等市场需求,按照“市场需要什么种什么、什么赚钱种什么”的原则,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安顺山药”“紫云红芯薯”“黄果树毛峰”“朵贝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定,“安顺瀑布茶”获颁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有机农业已成为安顺农业最响的品牌,显示巨大的发展潜力。

1.2 示范园区建设规模化

截止到2014年8月底,全市13个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成机耕道275.3 km;蓄水池480个,容量25 170 m3;喷(滴)灌设施660.2 km;新建加工厂房27个、仓库(冷库)34个、温室大棚1 591个、标准圈舍2 680栋;农机总动力达36.2万kW。全市13个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已引进企业158家,其中:省级及以上龙头企业3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12家[1-2]。

2 存在的问题

2.1 认识不到位

首先,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就是要充分科学合理地利用山地资源环境,而安顺市作为贵州省喀斯特地貌最集中的地区,多山少地的市情和特色更要求安顺要念好“山字经”。但是安顺市一些地区在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的过程中却没有充分认识到充分科学合理地利用山地资源环境的重要性,大量利用良田好土建园区,盖大棚,似乎只有建起大棚才算是真正搞起了现代高效农业[3-4]。

其次,现代山地高效农业不是现代山地高效种植业,农业不仅包括种植业,还有畜牧业,而安顺大部分县区在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的过程中,却不同程度地过多关注种植业,而忽视了畜牧业。安顺市各县区在发展乡级农业园区过程中大多重点发展种植业,全市认定的第一批、第二批乡级农业园区(示范基地)49个创建点中涉及畜牧业的只有1个。畜牧业是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的重要环节,并与种植业互为支持,对畜牧业的忽视造成了安顺市现代山地高效农业的“跛脚”,不利于以后的发展。

2.2 规划不科学

2014年安顺市委、市政府提出“乡镇均要创建农业园区或示范基地”的要求之后,各县区积极响应,纷纷制定相关的指导意见和考核办法。

安顺市确实有丰富的特色农产品,适合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但是要搞好现代山地高效农业还需要很多条件:一是现代山地高效农业比起平地农业更依赖基础设施的支持;二是现代山地高效农业比起一般养植业更需要技术帮扶;三是现代山地高效农业的最终目的是增加农业收入,特色农产品的销路有无保障,直接关系到农民能否获利。目前安顺市各县区都把“乡乡镇镇建园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甚至作为各乡镇(街道)相关农业工作考核及资金支持的重要参考依据,力争2015年实现乡镇全覆盖。但是这样的规划是否有科学性,基层在现阶段是否有支持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的能力,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是否跟得上,技术帮扶是否能到位,农产品的销路是否有保障等问题仍有待确认。

安顺市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的最终结果一定是乡级农业示范园或山地示范基地的全面覆盖,但各县区也一定要量力而行、实事求是地进行科学规划,切忌一味追求规模和速度,在基础设施、技术等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贸然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只会适得其反。

2.3 引进技术不主动

现代山地高效农业需要技术的支持,安顺市各县区在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的过程中也积极与农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合作,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但是,调研组发现,安顺市引进的技术存在着2个问题:一是引进的加工技术少,这也导致安顺市的农产品中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二是针对安顺地区特色的新技术引进的少。

加工产品少已经成为了安顺市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的瓶颈。一方面安顺各县区都在积极建设现代山地高效农业示范园,造成产品雷同,互相竞争,如平坝县和普定县都在建设金刺梨产业示范基地,镇宁和关岭都在建设火龙果产业示范园;另一方面,安顺市有丰富的特色农产品,但是碍于技术条件和交通运输条件长年“深在闺中人不识”,例如花江狗肉是“安顺四绝”之一,但是由于狗肉不容易保存,所以花江狗肉一直只能作为安顺人耳熟能详的特产,却难以进入外地市场。

安顺市作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集中区,石漠化十分普遍,农业发展普遍存在着成本高、找水难、土壤肥力不够等问题。为了破解这些难题,引进新技术,尤其是在喀斯特区恢复生态,发展农业的新技术意义重大。

3 对策

3.1 坚持市场导向

安顺市在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的时候,应该既要抓生产,更要抓营销,要积极打造安顺农产品的营销网络,注重打造安顺农产品的品牌,使安顺市的农产品能够扩大市场占有率,实现高效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安顺市的经济发展。

3.2 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

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要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现代山地高效农业最重要的是对山地和丘陵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安顺市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山地资源将种植业、畜牧业有效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地推广山顶种树、山腰种果、山脚种菜、建厂养猪、猪粪制沼、沼液还田的“果―牧―沼”等生态综合种养殖模式,真正做到“坐山养山、坐山治山、坐山吃山、坐山靠山”。

3.3 发展体现资源优势、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优势产业

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要发展体现资源优势、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优势产业。目前,畜牧业不仅和种植业互为支持,目前已经成为贵州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黔府发〔2014〕26号文件更明确提出:“稳定发展生猪,突出发展牛羊、积极发展家禽、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养殖”的基本思路,贵州省也正在实施“1 000万头肉牛工程”和“1 000万头肉羊工程”。而安顺市发展畜牧业的条件优越,潜力巨大,有关岭黄牛、紫云花猪、平坝灰鹅、普定高脚鸡等地方优良禽畜品种,安顺市也应该抓住这一机遇和政策,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

3.4 科学规划产业园区发展

安顺市发展乡级农业园区应该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基础设施、技术队伍、农产品销路确保成熟一个发展一个,要保证建成的乡级农业园区能够起到示范带动作用,而不至于沦为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因此,安顺各县区应该认真审查自己制定的创建乡级农业园区指导意见和考核办法,不能一味地追求乡级农业园区的建设速度,安顺市委市政府也应该更加谨慎和实事求是地对待乡级农业示范园或山地示范基地的全面覆盖这一重要战略部署,不宜急于求成,提出过紧的时间安排。

3.5 发展以农产品保鲜、精深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

安顺市应该大力发展以农产品保鲜、精深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提高农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积极引进技术,推动安顺市的农产品结构转型。安顺市不能只卖初级农产品,更要卖高级加工品,引进加工技术,将花江狗肉、上关辣子鸡等安顺市特产引进市场,同时积极做大做强“渣城油豆鼓”“瀑乡耳块粑”“老王妈糊辣椒”等安顺品牌。

3.6 重视新技术、新方法引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就是要将现代科学理念与技术引入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建立多元化农业科技体系,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和技术推广力度,重视吸收新技术。安顺市作为贵州省喀斯特地貌最集中的地区,针对喀斯特地区治理石漠化、发展农业的新技术对安顺发展尤为重要,例如中科院与贵州省政府共建的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研发出了“四位一体”表层水资源高效利用和科学调储技术和喀斯特坡地保水、保肥土壤改良技术。同时,借助“互联网+”技术,积极推动“黔货出山”,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把安顺的特色农产品推广到全国,让安顺市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4 参考文献

[1] 冯灼锋.发展山地农业的再思考[J].同舟共进,2000(4):13-15.

[2] .福建省山地农业资源的时空性与可持续利用模式研究[J].福州师专学报,2002(2):41-45.

高效现代农业范文6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相对集中、生态高效”的原则,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思路、科学规划、落实措施,聚焦结构调整,狠抓农民增收,积极提升发展平台,不断做大规模、做强产业、做响品牌,全力推动我县高效设施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建设目标

以“三片六线”为导向,打造现代高效农业新高地。2012年全县新扩建高效农业10万亩,其中设施农业5万亩,确保高效农业亩均效益3千元以上,设施农业亩均效益1万元以上。一是围绕现代高效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创建,发展三大片,使三片成一体,建设以黄川镇为中心,连结石梁河等乡镇的草莓特色产业基地;以桃林镇为中心,连结山左口、双店、洪庄等乡镇的蔬菜特色产业基地;以驼峰为中心,连结青湖、石榴等乡镇的设施西甜瓜产业基地。二是围绕提高全县高效设施农业整体实力,积极开展“一村一品”创建活动,推进“六线成网”步伐,建设310国道高效农业金腰带、百里花卉长廊产业带、黄顾路生态草莓观光采摘带、峰泉路生态旅游观光带、245省道优质西甜瓜产业带、牛桃路优质辣椒产业带,打造18个高效设施农业千亩连片示范基地。三是围绕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区创建,创建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核心区、桃林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双店鲜切花产业园区、黄川草莓生态产业园区、横沟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白塔新元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洪庄辣椒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青湖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安峰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等九大园区。

三、工作重点

(一)打造310国道“金腰带”。310国道县境内东西60公里,沿线8个乡镇,45个村,18万亩耕地。一是依托“省高效农业发展先进县”招牌,重点抓好桃林蔬菜产业园、双店鲜切花产业园、李埝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青湖出口果蔬产业园、黄川草莓产业园等五大园区建设。二是放大“中国花木之乡”招牌,壮大苗木花卉产业面积,力争在规模和品质上有新突破,新增苗木花卉基地1.4万亩,其中花卉面积7千亩,在农业园区核心区内开工建设1万平方米的苗木花卉交易市场1个。三是用活“全国生猪调出大县”招牌,以建设现代畜牧产业体系为目标,突出生态养殖,提升产业化水平,推广桂柳公司和亨德利公司养殖模式,重点打造樱桃谷鸭养殖和高端黑牛养殖,将桂柳公司樱桃谷种鸭祖代场建成全省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养殖场、规模最大的种鸭场,年内全县新增规模养殖场100个,肉、蛋、奶产量同比增长4%,生猪、家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8%和92%。四是突出淡水养殖特色,结合我县水库水源丰富、水质好、滩涂多的优势,全力发展高效渔业,重点打造曲阳万亩现代渔业园区,建设标准化精养池塘1万亩,力争园区内良种良法覆盖率达到90%以上。

(二)整合两个特色产业基地。一是整合黄川镇生态草莓特色产业基地。继续扩大种植规模,面积在原有3万亩的基础上,新增5千亩,建设智能温室、日光温室,提高基地生产层次,改良草莓品种,提高产品质量,为打造全国草莓第一县夯实基础。二是整合设施甜瓜特色产业基地。以驼峰乡杨大庄村、青湖镇河口村、石榴镇三里村等为中心,集聚发展优势,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改进大棚规格,推广无公害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完善设施甜瓜特色产业基地。

(三)提升三个产业园区。一是提升县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通过项目引进扩大园区规模,通过技术引进提高园区科技水平,通过新品种引进提高产品质量,通过人才引进提高园区技术培训、新技术转化与综合展示水平,建成苏北现代农业发展新高地。二是提升鲜切花产业园区。通过引种名贵花卉提高鲜切花的档次,通过标准化精准促控栽培技术,提升鲜切花产品标准,进一步扩大规模,建设面积达到1.2万亩以上,年产鲜切花5亿枝以上,实现产值15亿元,带动全县鲜切花产业的发展。三是提升设施蔬菜产业园区。桃林设施蔬菜产业园,被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2012年核心区面积要扩大到1.5万亩,带动周边7万亩设施蔬菜的发展。

(四)拓展四个生产基地。一是扩建白塔埠镇新元村设施蔬菜基地1千亩以上。在原有千亩高效设施基地的基础上,向北扩展,重点建设日光温室,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经营,引进名优品种,实行标准化生产,打造2012年全市设施农业新典型。二是扩建安峰镇甜瓜基地。以大稠村等为中心,2012年新扩面积1千亩,连片面积达到2千亩以上。三是平明设施西甜瓜基地。2012年进一步扩大面积,以王烈村为核心,面积达到3千亩以上。四是扩建曲阳设施西瓜基地。2012年以陆湖村为核心,向北发展,进一步扩大规模,面积达到2千亩以上。

(五)完善五个产业园区。一是完善洪庄镇辣椒产业园。以连湾村等5千亩日光温室、大棚蔬菜基地为核心,通过对废旧砖场改造,建设批发市场,餐饮服务,采摘垂钓于一体的综合产业园区。二是完善横沟乡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310国道北侧,三合蔬菜产业园向西发展,与禾丰园形成一体,打造横沟乡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形象。三是完善房山镇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东西扩展,向西与板栗园,大棚西瓜基地,向东与千亩莲藕基地的连结,打造综合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四是完善安峰镇山东村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按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标准,全面规划山东村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与安北村设施蔬菜产业基地相连接,完善安峰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五是完善青湖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以河口、东五河、西丰墩、东丰墩村等为中心,扩大生产规模,提高设施档次,建成面积3千亩以上的日光温室与大棚甜瓜产业园。

四、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高效农业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明确分工,责任到人,量化目标任务,主管部门主动参与,积极支持,形成“乡镇主动、部门联动、群众自动”的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新局面。

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强化资源整合,研究出台扶持政策,整合农业、扶贫、水务、农开、农机等项目资金,集中投入、重点倾斜、大力扶持,促进高效设施农业加速发展。突出抓好水利项目建设,确保农业生产旱涝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