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安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信息安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信息安全

网络信息安全范文1

1.1漏洞扫描

漏洞扫描是通过扫描网络系统有关硬软件要素或者网络系统应用的安全策略错误引起的安全隐患。当漏洞扫描程序发现未经许可的系统访问或者企图破坏网络系统正常运行的行为来评判网络系统所面临的安全威胁,其主要针对由于网络协议、参数配置不当或者应用系统缺陷引起的安全漏洞。目前,针对漏洞扫描的方法主要有漏洞库的特征匹配法和插件技术2种。其中,漏洞库的特征匹配法是采用基于规则的匹配技术,由扫描程序自动运行进行的漏洞扫描工作;插件技术又称为功能模块技术,是通过脚本语言编写的扫描程序来检测系统漏洞,这种技术使漏洞扫描软件的生机维护变得相对简单,插件的形式也大大提高了漏洞扫描软件的扩展性。

1.2端口扫描

端口扫描是指对网络潜在通信通道的扫描,主要通过2种手段来实现。

①向目标主机的TCP/IP服务端口发送扫描探测数据包,并记录目标主机的反馈信息,通过分析反馈信息判断主机应用端口的开关,以此来获得端口运行的相关信息;

②通过网络主机/服务器的出入数据包来监视本地主机运行情况。第二种手段再应用过程中只可以分析接收到的数据,而不会重新产生系统应用程序,这样可以防止产生新的安全威胁,有效帮助网络管理员及时发现网络安全隐患。典型的端口扫描方式主要有TCP全连接扫描和TCP半连接扫描。其中,TCP全连接扫描的工作流程是通过向主机端口发送Syn报文,然后接收端口的反馈信息Syn/Ack,最后再向目标端口发送Ack报文;TCP半连接扫描又叫"半开放扫描",它的工作流程是通过扫描程序向目标端口发送Syn报文,通过分析反馈信息来判断端口是出于侦听还是关闭状态,其过程的建立不是建立在完全连接的基础之上,所以不会在网络主机上保存记录,只需要开放相关权限即可。

1.3操作系统探测

操作系统探测是通过检查操作系统类型或版本信息来确保网络信息安全的一种手段。随着操作系统应用功能的不断强大,其系统构建越来越复杂,导致操作系统的安全隐患也越来越多。许多网络攻击者都将操作系统作为攻击首选,但要达成攻击目的,收集主机操作系统信息是必要条件,因此运用操作系统探测技术来探测目标主机信息可以做到针对操作系统安全隐患的未雨绸缪。目前,应用的操作系统探测技术主要有TCP/IP协议栈指纹探测和应用层探测2种。TCP/IP协议栈指纹探测是通过探测操作系统TCP/IP协议栈实现过程中的差别来判定操作系统类别;应用层探测技术是通过与目标主机建立联系,以发送服务连接或访问主机记录的方式来探测目标主机操作系统的有关信息。

2应用原则及需求分析

网络安全扫描系统是网络安全扫描技术应用的重要形式,其应用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网络应用系统的信息安全,因此,在专用网络安全扫描系统应用过程中需要把握以下原则:

①要把握人机工效原则,具有友好用户界面,使用户能够对扫描过程进行灵活控制,并反馈清晰有效的扫描结果;

②要把握效率提升原则,具备并行扫描能力,能够采用多线程技术对网络系统进行并行扫描,确保网络安全扫描的效率;

③要把握灵活扩展原则,具备良好扩展性能,能够根据网络安全扫描的应用需求及时增加或者优化功能模块;

④把握稳定可靠原则,确保扫描结果准确,为网络安全分析提供可靠依据。需求分析是专用网络安全扫描系统设计应用的基石,根据当前专用网络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网络安全扫描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应该灵活采用弱口令扫描、漏洞扫描、端口扫描以及操作系统探测等关键技术,确保专用网络系统的各个信息安全相关要素都能够在网络安全扫描的范围内,使隐患减少到最低。

3专用网络安全扫描系统设计

3.1系统架构

在现有网络安全环境下,网络安全扫描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应该优选模块化设计方案,在架构构建过程中需要确保主要功能模块能够动态加载,关键硬件实现即插即用,以确保专用网络安全扫描系统的体系架构具有良好的功能拓展能力。根据网络安全扫描技术的综合应用需求,专用网络安全扫描系统主要包括主程序以及4大关键技术的功能应用模块。主程序模块用于支撑专用网络安全扫描系统的体系架构,同时具备调度线程的启动能力,在专用网络安全扫描系统中它主要包括4项基本功能,即系统初始化功能、用户请求信息处理功能、安全扫描功能模块的加载功能和检测制定范围内主机存活的功能等。功能应用模块主要针对弱口令扫描、漏洞扫描、端口扫描以及操作系统探测4大关键技术的应用,在设计过程中既要保证各功能应用模块应用优势的充分发挥,又要保证功能模块的实时加载,使专用网络安全扫描系统能够针对不同的网络安全威胁加载相应的功能应用模块,确保整个专用网络系统的安全。通常功能应用模块以网络安全扫描各关键技术的应用模块形式存在,主要包括端口扫描模块、弱口令扫描模块、操作系统探测模块和漏洞扫描模块等。

3.2系统运行流程

专用网络安全扫描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通常根据采用技术体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是结合专用网络安全扫描系统的基本任务情况,基本都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①运行系统主程序,加载业务功能模块,使各模块的基本信息倍主程序识别;

②设置系统参数和业务功能模块参数。系统参数包括扫描范围、业务功能模块选择以及信息传输路径和格式等,业务功能模块参数主要包括各模块在运行过程中所需要的相关参数,主要包括端口种类数量、文件路径等;

③主程序加载业务功能模块的应用参数,并将其保存在主程序服务列表中,以方便各个业务功能模块及时调用;

④判断用户主机存活与否,根据判断结果来决定是否启动扫描行为;

⑤选取需要使用的业务功能模块,并将该模块的功能函数地址存入系统主程序,以启用调度线程队扫描线程进行管控;

⑥扫描线程结束之后,通过调度线程发送消息通知系统主程序模块(在扫描过程中用户可以通过调度线程随时暂停、继续和停止扫描,各扫描模块也可以调用消息函数与系统主程序交互,以实时显示扫描进度和结果);

⑦系统主程序收到扫描结束信息后,可以自动生成网络安全扫描报告并将结果反馈用户。

4结束语

网络信息安全范文2

关键词 网络信息 安全管理 立法

中图分类号:G202 文献标识码:A

1信息安全及网络信息安全简析

在人类认知的有限范围内,信息被定义为人类社会以及自然界其他生命体中需要传递、交换、存储和提取的抽象内容。而随着信息化的步伐,信息的地位日益上升,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也愈显重要,然而什么样的信息才认为是安全的呢?一般认为,同时具备完整性,机密性,有效性的信息是安全的。

在信息安全中,首要的便是网络信息安全――网络系统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数据的安全,网络信息的传输、存储、处理和使用都要求处于安全状态。可见,网络安全至少应包括静态安全和动态安全两种。其中静态安全是指信息在没有传输和处理的状态下信息内容的秘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动态安全是指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篡改、窃取、遗失和破坏。

I Research市场咨询调查显示,我国普遍存在浏览器配置被修改、数据受损或丢失、系统使用受限、密码被盗、受到病毒非法远程控制等问题。调查表明,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形势比较严峻,信息安全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

由于中国网民数量在总人口的比重越来越重,网民的力量是很强大,会形成巨大的舆论压力。这股力量如果健康发展,不受到不良的网络信息影响就可以形成健康的社会意识。只有保证网络信息安全环境,才能使得国家的军事安全、政治信息不被曲解、盗取,才能稳定舆论减少网民恐慌。

故维护信息安全极为重要。

2现有且常用的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

针对信息安全问题,通过信息安全技术在网络信息系统中对存储和传输辐射信息的操作和进程进行控制和管理,即为安全控制。常见的有操作系统的安全控制,网络接口模块的安全控制,网络互连设备的安全控制。而安全服务是指在应用程序层对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进行保护和鉴别,防止各种安全威胁和攻击,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和完善现有操作系统和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漏洞。安全服务主要内容包括:安全机制、安全连接、安全协议、安全策略等。安全控制和安全服务都是通过信息安全技术来控制和解决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常见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有:防火墙技术,网络信息数据的加密技术,数字签名。

3网络信息安全所存在的障碍及后果

(1)许多网民缺乏信息安全意识,在目前网络发达的环境中,对网络通信的对象无法作明确的认证,导致一些非法、欺骗的犯罪活动。更为严重的是,要是绑定识别码的密码被人截获、识破或篡改,那对个人或团体造成的影响将是致命的。

(2)信息安全与隐私及自由。电子邮件是比较广泛的通信方式,也是对家用计算机的最大威胁之一。

(3)信息安全与财产保护。网络黑客入侵的目标――计算机用户,窃取信用卡的号码、银行账号的信息、个人背景资料以及他们所能找到的其他信息。

(4)信息安全与教育。信息安全主要是指防止信息受到恶意攻击,弥补信息安全系统本身的安全缺陷和软件漏洞以消除计算机网络的结构隐患。而信息安全与教育往往做得很少。

因此,如果不能正确的对待和解决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势必对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严重的后果,并且其后果和威胁都是极其严重和多方面的。

4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法

除了密码技术的应用,防火墙技术以及分层局部内部管理等信息安全技术之外,更重要的是道德规范宣传教育,多途径培养专门网络信息安全人才,加紧网络信息安全立法工作,特别是网络信息安全立法更是解决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根本中得根本。下面将主要从网络安全立法的方面来讨论网络信息安全。

4.1关于网络信息安全立法存在的问题

4.1.1网络信息安全法律体系凌乱,完整性不足,兼容性差

我国规范网络的部门规章及地方性法规很多,反映出我国各方力图促使网络健康发展的决心和积极性,行为举措是可以给予肯定的。但正我国网络法律法规过于凌乱,数量多而明确性低。另一方面,由于立法主体众多,不同的条例、规范之间存在太大差异,缺乏关系与支持,甚至出现许多重复、空白和失误之处。

4.1.2法律法规缺乏持续性和一体性

法律的可持续性和一体性是一个完善法律体系的标志,所谓一体性,就是法律的完善连贯性。法律在执行过程中,要具有连贯性才能发挥最强的效应。由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法律早已跟不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这就导致法律的滞后性。法律的滞后性无疑给那些网络违法者制造一个逃脱惩罚的绝好机会。

4.1.3现实问题的覆盖范围狭窄,存在空白

网络立法存在失衡问题,偏重于网络管理及网络信息立法两大方面,不能覆盖由网络引起的各种法律问题,造成许多重要而实际的网络信息问题缺乏法律引导和规范的局面。操作繁琐,可实施性不强。

综上可知,网络法规的可实施性受到很大制约,网络法规本来的法律效力也影响了它的实际操作,而网络技术的复杂性和网络本身的虚拟性也增加了法律法实施的难度。另外,网络信息立法各部门的处罚不尽一致,导致实际操作困难。

4.2网络信息安全立法的必要性

伴随网络信息系统的发展,安全问题日益增多,人们逐渐认识到因特网需要引进法律规范。尤其是网络信息系统作为一种传播媒介,不仅不可能自动消除不良信息的危害性,而且因其使用便利、传播快捷的特点,反而可能在缺乏管理的状态下大大增强其危害性。网络信息安全极其复杂多样,治本之策便是进行法律规范,尤其需要像网络结构一样的一个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来有效保障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

网络信息的安全,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必须提高安全意识,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强化防范和管理,保证政府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强调网络信息安全的立法迫切性,不仅仅是因为信息网络安全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方面的重要作用,更因为它是保障国家网络信息安全、济安全、政治安全的战略问题,它和国家紧紧相连。

其次,网络信息安全立法也是做好安全防范的要求之一。网上的数据安全问题、保密问题、病毒的传播等问题,是目前信息网络发展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对有害于信息网络使用的行为要与之坚决斗争。为此,必须制定管理规则,规范人们的行为,查处有害行为,组织力量对付‘黑客’,维护正常的秩序。第三,安全意识薄弱现象的普遍存在,证明信息安全法律责任的迫切性。安全意识不强,安全技术落后,是造成安全隐患的主要问题。如果加强立法,明确法律责任,这些问题将会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信息网络既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平台,也可能成为威胁国家安全、危害国计民生的通道。网络信息安全的法律则是对免疫系统的保护之一,其迫切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4.3网络信息安全立法工作的可行性分析

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不仅是个别国家的国内安全问题,也不是单凭一个国家或一种技术就能解决得了的问题,而是必须通过开展长期、广泛和深入的国际合作,包括各国政府、各种地区组织等等的充分合作,才有可能解决。随着网络信息安全逐渐被认识,许多国家都争相开始进行立法工作,例如美国、俄罗斯、日本以及欧盟各国。随着网络信息安全法律的健全,确保了国家相关部门切实履行其职能,提高了行政效率,保护了网络信息人的私权如隐私权、名誉权、著作权等,同时推动了信息产业发展,比如推动和保护电子商务并且完善了诉讼程序和其他救济程序,保障被侵权人的自救和他救,加大处罚力度,强化侵权者的责任,形成法律威慑力。

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于1997年3月14日通过,同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修订的《刑法》增加了三个法律条款:非法侵入计算机系统罪(285条),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或应用程序罪,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计算机程序罪(第286条)以及属于广义计算机犯罪范畴的利用计算机实施的犯罪(第287条)等。这对预防和打击计算机违法犯罪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这三个条款只作了较原则性的规定,且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因此对有关计算机犯罪的定罪量刑尺度把握较难,故网络安全立法必须有更进一步的行动,也将会建立更加完善的网络环境,创造更加和谐的绿色网络虚拟世界。

5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信息化有了显著的发展和进步,信息在现代化过程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继续壮大,然而信息安全的问题也越来越迫在眉睫。本文详细分析了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指出虽然现行网络信息安全措施早已出台,但是网络信息安全依然存在许多障碍。本文强调,网络信息安全的有效办法是道德规范教育与网路安全规范立法并行,并从各个方面论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以及有效性,对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维护和控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世伟.论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网络空间安全[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 41(2):72-84.

[2] 徐明,等.网络信息安全[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3] 王红梅,宗慧娟,王爱民.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研究[J].价值工程, 2015,34(1):209-210.

[4] 王世伟.论大数据时代信息安全的新特点与新要求[J].图书情报工作,2016, 60(6):5-14.

[5] [美]雷蒙德.S.R.库.网络信息法:案例与资料[M].中信出版社,2003.

[6] 黄海峰.网络信息安全2016年呈现五大发展趋势[J].通信世界,2016(1): 55.

[7] 燕金武.网络信息政策导论[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

[8] 刘品新.网络法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9] 高永强,郭世泽.网络平安技术好应用大典[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10] 刘冰.社交网络中用户信息安全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情报科学,2016(5): 14.

网络信息安全范文3

一、计算机涉密信息管理情况

今年以来,我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宣传教育,落实工作责任,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将涉密计算机管理抓在手上。对于计算机磁介质(软盘、U盘、移动硬盘等)的管理,采取专人保管、涉密文件单独存放,严禁携带存在涉密内容的磁介质到上网的计算机上加工、贮存、传递处理文件,形成了良好的安全保密环境。对涉密计算机(含笔记本电脑)实行了与国际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物理隔离,并按照有关规定落实了保密措施,到目前为止,未发生一起计算机失密、泄密事故;其他非涉密计算机(含笔记本电脑)及网络使用,也严格按照局计算机保密信息系统管理办法落实了有关措施,确保了机关信息安全。

二、计算机和网络安全情况

一是网络安全方面。我局配备了防病毒软件、网络隔离卡,采用了强口令密码、数据库存储备份、移动存储设备管理、数据加密等安全防护措施,明确了网络安全责任,强化了网络安全工作。

二是信息系统安全方面实行领导审查签字制度。凡上传网站的信息,须经有关领导审查签字后方可上传;二是开展经常性安全检查,主要对SQL注入攻击、跨站脚本攻击、弱口令、操作系统补丁安装、应用程序补丁安装、防病毒软件安装与升级、木马病毒检测、端口开放情况、系统管理权限开放情况、访问权限开放情况、网页篡改情况等进行监管,认真做好系统安全日记。

三是日常管理方面切实抓好外网、网站和应用软件“五层管理”,确保“涉密计算机不上网,上网计算机不涉密”,严格按照保密要求处理光盘、硬盘、U盘、移动硬盘等管理、维修和销毁工作。重点抓好“三大安全”排查:一是硬件安全,包括防雷、防火、防盗和电源连接等;二是网络安全,包括网络结构、安全日志管理、密码管理、IP管理、互联网行为管理等;三是应用安全,包括网站、邮件系统、资源库管理、软件管理等。

三、硬件设备使用合理,软件设置规范,设备运行状况良好。

我局每台终端机都安装了防病毒软件,系统相关设备的应用一直采取规范化管理,硬件设备的使用符合国家相关产品质量安全规定,单位硬件的运行环境符合要求,打印机配件、色带架等基本使用设备原装产品;防雷地线正常,对于有问题的防雷插座已进行更换,防雷设备运行基本稳定,没有出现雷击事故;UPS运转正常。网站系统安全有效,暂未出现任何安全隐患。

四、通讯设备运转正常

我局网络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配置合理,并符合有关的安全规定;网络使用的各种硬件设备、软件和网络接口也是通过安全检验、鉴定合格后才投入使用的,自安装以来运转基本正常。

五、严格管理、规范设备维护

我局对电脑及其设备实行“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管理制度。在管理方面我们一是坚持“制度管人”。二是强化信息安全教育、提高员工计算机技能。同时在局开展网络安全知识宣传,使全体人员意识到了,计算机安全保护是“三防一保”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在新形势下,计算机犯罪还将成为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要内容。在设备维护方面,专门设置了网络设备故障登记簿、计算机维护及维修表对于设备故障和维护情况属实登记,并及时处理。对外来维护人员,要求有相关人员陪同,并对其身份和处理情况进行登记,规范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六、网站安全及

我局对网站安全方面有相关要求,一是使用专属权限密码锁登陆后台;二是上传文件提前进行病素检测;三是网站分模块分权限进行维护,定期进后台清理垃圾文件;四是网站更新专人负责。

七、安全制度制定落实情况

为确保计算机网络安全、实行了网络专管员制度、计算机安全保密制度、网站安全管理制度、网络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以有效提高管理员的工作效率。同时我局结合自身情况制定计算机系统安全自查工作制度,做到四个确保:一是系统管理员于每周五定期检查中心计算机系统,确保无隐患问题;二是制作安全检查工作记录,确保工作落实;三是实行领导定期询问制度,由系统管理员汇报计算机使用情况,确保情况随时掌握;四是定期组织全局人员学习有关网络知识,提高计算机使用水平,确保预防。

八、安全教育

为保证我局网络安全有效地运行,减少病毒侵入,我局就网络安全及系统安全的有关知识进行了培训。期间,大家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计算机方面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咨询,并得到了满意的答复。

网络信息安全自查报告(二)

根据路局《关于在全局范围内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检查行动的通知》(XXXXXXXX)文件精神。我站对本站网络与信息安全情况进行了自查,现汇报如下:

一、信息安全自查工作组织开展情况

1、成立了信息安全检查行动小组。由站长、书记任组长,相关科室(车间)负责人、信息技术科全体人员为组员负责对全站的重要信息系统全面排查并填记有关报表、建档留存。

2、信息安全检查小组对照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逐项排查、确认,并对自查结果进行了全面的核对、梳理、分析。整改,提高了对全站网络与信息安全状况的掌控。

二、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情况

1)组织成立了网络与信息安全检查工作小组,由站长、书记任组长,相关科室(车间)负责人、信息技术科全体人员为组员。

2)研究制定自查实施方案,根据系统所承担的业务的独立性、责任主体的独立性、网络边界的独立性、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独立性四个因素,对客票发售与预订系统、旅客服务系统、办公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梳理并综合分析。

2、8月6日前对客票发售与预订系统、旅客服务系统、办公信息系统的基本情况进行逐项排查。

1)系统安全基本情况自查

客票发售与预订系统为实时性系统,对车站主要业务影响较高。目前拥有IBM服务器2台、cisco路由器2台、cisco交换机13台,系统均采用windows操作系统,灾备情况为系统级灾备,该系统不与互联网连接,防火墙采用永达公司永达安全管控防火墙。

旅客服务系统为实时性系统,对车站主要业务影响较高。目前拥有HP服务器13台、H3C路由5台、H3C交换机15台,系统采用linix操作系统,数据库采用SQLServer,灾备情况为数据灾备,该系统不与互联网连接,安全防护策略采用按照使用需求开放端口,重要数据均采用加密防护。

2)安全管理自查情况

人员管理方面,指定专职信息安全员,成立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和信息安全专职工作机构。重要岗位人员全部签订安全保密协议,制定了《人员离职离岗安全规定》、《外部人员访问审批表》。

资产管理方面,指定了专人进行资产管理,完善了《资产管理制度》、《设备维修维护和报废管理制度》,建立了《设备维修维护记录表》。

存储介质管理方面,完善了《存储介质管理制度》,建立了《存储介质管理记录表》。

运行维护管理方面,建立了《客服系统维护标准》、《运行维护操作记录表》,完善了《日常运行维护制度》。

3)网络与信息安全培训情况

三、自查发现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威胁分析

四、改进措施

五、整改效果

网络信息安全自查报告(三)

学校接到:“重庆市巴南区教育委员会关于转发巴南区信息网络安全大检查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后,按文件精神立即落实相关部门进行自查,现将自查情况作如下报告:

一、充实领导机构,加强责任落实

接到文件通知后,学校立即召开行政办公会议,进一步落实领导小组及工作组,落实分工与责任人(领导小组见附件一)。鱼洞二小网络安全大检查专项行动由学校统一牵头,统一指挥,学校信息中心具体负责落实实施。信息中心设立工作小组(工作小组见附件一),小组成员及各自分工落实管理、维护、检查信及培训,层层落实,并坚决执行“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管理原则,保障我校校园网的绝对安全,给全校师生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使用环境。

二、开展安全检查,及时整改隐患

1、我校“网络中心、功能室、微机室、教室、办公室”等都建立了使用及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且制度都上墙张贴。

2、网络中心的安全防护是重中之重,我们分为:物理安全、网络入出口安全、数据安全等。物理安全主要是设施设备的防火防盗、物理损坏等;网络入出口安全是指光纤接入防火墙->路由器->核心交换机及内网访问出去的安全,把握好源头;数据安全是指对校园网的数据备份、对不安全的信息进行处理上报、对信息的过渡等。信息中心有独立的管理制度,如网络更新登记、服务器资源、硬盘分布统计资料、安全日志等,便于发现问题,既时查找。

4、强化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对所有接入我校核心交换机的计算机设备进行了全面安全检查,对操作系统存在漏洞、防毒软件配置不到位的计算机进行全面升级,确保网络安全。

5、规范信息的采集、审核和流程,严格信息审核,确保所信息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每周定时对我校门户网站的留言簿、二小博客上的贴子,留言进行审核,对不健康的信息进行屏蔽,对于反映情况的问题,备份好数据,及时向学校汇报。

6、本期第三周我校在教职工大会组织老师学习有关信息网络法律法规,提高老师们合理、正确使用网络资源的意识,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不做任何与有关信息网络法律法规相违背的事。

7、严格禁止办公内网电脑直接与互联网相连,经检查未发现在非涉密计算机上处理、存储、传递涉密信息,在国际互联网上利用电子邮件系统传递涉密信息,在各种论坛、聊天室、博客等、谈论国家秘密信息以及利用QQ等聊天工具传递、谈论国家秘密信息等危害网络信息安全现象。

三、存在的问题

1、由于我校的网络终端300多个点,管理难度大,学校没有多余的经费来购买正版杀毒软件,现在使用的是伪版的或者免费版本的杀毒软件,这给我们的网络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2、我校的服务器共有5台,但我们没有一套网络管理软件,平时全靠人工手动去管理,管理难度大,所以平时难免有忘补丁升级的时候,这难免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网络信息安全范文4

关键词:会计信息;安全防护

DOI:10.14097/ki.5392/2015.35.067

一、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和会计信息安全隐患

在互联网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可以通过联机实现操作,可以通过设定的程序将会计信息需求者需要的数据准确的及时的进行传递。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由软件和硬件构成,还包含了软件的操作人员、会计相关数据和数据在系统中的运行规则。与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相比,网络会计信息系统有着非常明显的特点。首先是综合性,相比于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网络会计信息系统能够多角度的全方位的对会计信息进行记录,并对相关业务数据进行分类存储,可以反映会计信息发生的整个流程,从而为财务管理者或者企业决策者提供详实的决策依据。其次是广泛性,相比于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网络会计信息系统能够在实现财务系统覆盖的同时,覆盖企业的整个业务系统,从而实现业务板块之间的互联,从而真正的实现全覆盖。最后是其时效性,相比于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网络会计信息系统能够在业务发生的同时将相关信息进行记录,从而没有了信息的时滞,保证了信息的时效性。会计信息是有赖于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的,因此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也就成为了会计信息的风险。这些风险主要来自三个方面:首先是网络会计信息的存储打破了传统的信息存储方式,以电子媒介的形式替代了传统的纸质模式,这样信息的存储就面临着巨大的风险,随时可能失去相关数据;其次是随着网络世界的不断进步,电脑和系统病毒的形式和种类不断的增加,使得其识别困难,给信息的安全带来巨大隐患;最后是网络会计信息系统下,所以的数据传输都有赖于网络或者硬件保存设备,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被窃取和冒用的风险也在增大。

二、当前我国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

(一)数据本身的安全问题

会计数据的安全问题也就是会计档案的安全问题,与传统的会计档案管理不同,网络会计信息系统下会计信息都存储在磁媒介上,而纸质媒介都不再作存储要求,而会计信息的修改也可以直接进行,省去了繁琐的文档保存工作。虽然会计信息的保存和修改都在过去的基础上实现了效率的巨大改善,但是同时带来的风险也非常巨大。首先是会计信息的保存如果单纯保存而没有完善的备份,一旦出现数据错误或者数据丢失,将会不可追溯,带来不可估量的数据灾难。同时即使数据在硬盘或者别的媒介中进行存储,由于存储环境的变化,使得存储媒介本身发生变化,使得数据丢失。

(二)软件问题

硬件是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骨架,软件则是肌肉和软组织,软件系统是实现计算发挥人机交互的媒介,利用软件,使用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图进行操作和数据的存储。软件系统一般包括了两个类型,一是操作系统,二是数据库软件系统,包括数据库软件和会计软件。数据库系统是为了适用数据开发而生的一种数据处理软件,可以为其他的系统和软件提供基础的数据材料。数据库系统的风险有两种:一是没有权限的人员可能会对数据库数据进行篡改和删除,使得数据库数据本身失真;二是软件的兼容性问题,如果数据库系统和本身的操作系统之间不兼容,会使得数据的存储出现问题,也会威胁到计算机系统的安全。

(三)管理方面

人员操作方面,由于会计人员的不合理操作也可能导致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出现问题。会计的业务操作过程中,每一项业务都必须进行明确的授权通过单一的账号和密码进入进行操作,但是这个账号和密码的安全性会受到高端计算机用户的冲击,并不能完美的实现数据的保护。

三、基于AES算法的会计信息安全设计

(一)AES算法

数据加密是网络环境下保障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AES就是其中的一种,其全称是AdvancedEncryptionStandard,译为高级加密标准。这种加密方式在分组的长度和加密的长度方面都是灵活可变的,因此其保障信息安全的级别较高,其加密过程经历了字节代换、行位移、列混合、轮密匙加四个阶段。

(二)AES算法实现会计信息安全的方式

在进行AES算计设计之前,我们要对这种算法的规则有清晰的认识,其高安全性的来源是什么。密码的安全性是由其抗破译能力来衡量的,常见的密码破译方式有三种:单纯的强力攻击、较为复杂的差分攻击和线性分析。在不知道目标密码对象编码规则的前提下,通过对截获的信息中推断出密码。AES算法条件下,密码的最低长度是128比特,按照一般计算器的计算速度来计算也需要100多万亿年才能计算完成,因此短时间内破译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在具体的实现方式上,AES算法加密包含以下几种方式:

1、存储加密过程中防护。这一环节的防护是为了方式存储环节的数据失密,AES在这一阶段的加密方式有两种。一是对相关数据实施加密转换,实现数据的密码保护;二是通过存取控制的方式来防护,也就是对用户资格权限进行控制。通过AES加密,即使数据被窃或者在传输中被盗取,也不能在外部环境下被破译。

2、信息使用过程中的防护。虽然会计信息系统能够对系统内的会计相关数据进行严格的防护,但是财务信息的最终目标是运用到领导的决策支持中去,相关的财务报表和重要供应商和客户的信息等来自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也需要得到系统的防护,即对应了AES中的安全子系统SSS(SecuritySubsystem)实现数据的备份、修改、身份的识别等过程。同时在决策支持结束之后先关的数据还要再各部门之间流转,相关的电子文件的重要性可能比原始数据本身更重要,因此需要AISS(AccountingInformationSecuritySystem)系统在保护电子数据的同时对涉及相关财务信息的电子文件也实现防护。

(三)AES算法设计

1、结构设计。AES算法的最大特点和优势在于,在AES密保状态下,相关的会计信息只能在相关企业的办公环境下才能使用,如果相关的会计信息被带出了特定的办公环境,该会计信息的使用就会受到限制。(1)会计系统。系统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保证系统管理者对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系统管理者通过对系统使用者设置使用范围和权限,相关的使用人通过在系统环境下的注册登记,并得到系统管理者的权限分配,这样系统使用者就可以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使用改系统,而操作的前提就是通过相关的密码解密。(2)相关文件数据。由于系统数据在导出和传递的过程中存在着被盗用和删改的可能性,因此就需要用AISS对相关的文件进行防护。会计信息系统中建立一个密锁管理中心,密锁管理中心的职责就是生成一个密锁明细表,对一个具体的文件,用一个特定的密锁对其进行加密,并将此密锁以密文的形式进行存储,并保存在密锁管理中心。(3)系统数据。文件的密锁功能设计相对简单,而系统数据的密锁设置则相对复杂,在数据中加密需要使用多重密锁,这种多种密锁的功能可以实现数据的有效防护,类似于数据库系统的权限分配,在同一个数据系统中,密锁与使用者的权限被紧密联系,一个密锁只能对应一个相应的使用范围。

2、流程设计。AES加密系统的使用流程主要有两个,一是对于打开文件的用户身份进行识别,二是要对发开的文件进行加密和解密。虽然人的肉眼可以对数据的使用者进行识别,判断其是否是标准的使用用户,但是这一点计算机不能,计算机只能通过用户口令来判断。基于AES系统的设计可以通过处理器的编码进行识别,因为每一台电脑的处理器对应的编码不一样,因为每一个数据都有着自己的“身份证”,因此一旦数据在不同的电脑上使用,改数据就是自动加密,从而方式被冒用或者删改。对文件的加密过程最好的办法是不使用传统的用户输入方式进行识别,而是由系统自动配置产生密锁,用户不可见的情况下,对文件进行加密。

3、管理制度设计。首先要有明确的系统管理规章,对于系统的管理有着非常明确的责任划分,明确使用过程中的规范。对于哪些事项是违反操作过程和会计信息安全使用要求的要明确规定,并让系统使用者熟知。其次是要有专职的且专业的系统管理员,系统管理员对于系统的权限分配和使用管理是该系统实现其功能的关键,因此系统管理员的配置最好是会计系统内部,或者非常熟悉会计操作和流程的管理者。再次是系统的维护,任何系统的安全顺利使用都是以切实的系统维护分不开的,因此要定期对系统的漏洞进行管理,不断的改进系统的使用方法,保证系统的效用得到最大的发挥。

参考文献:

[1]魏姗琳,邓彦,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高校财务系统安全评估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2010(11)

[2]宫雪冰,基于内部控制的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的控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8

网络信息安全范文5

计算机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也可以根据计算机通信网络特性,通过相应的安全技术和措施,对计算机通信网络的硬件、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数据等加以保护,防止遭到破坏或窃取,其实质就是要保护计算机通讯系统和通信网络中的各种信息资源免受各种类型的威胁、干扰和破坏。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安全是指挥、控制信息安全的重要保证。总之,我们必须加强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提高防范手段。

2信息安全的内容

2.1硬件安全

即网络硬件和存储媒休的安全。要保护这些硬设施不受损害,能够正常工作。

2.2软件安全

即计算机及其网络各种软件不被篡改或破坏,不被非法操作或误操作,功能不会失效,不被非法复。

2.3运行服务安全

即网络中的各个信息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并能正常地通过网络交流信息。通过对网络系统中的各种设备运行状况的监测,发现不安全因素能及时报警并采取措施改变不安全状态,保障网络系统正常运行。

2.4数据安全

即网络中存在及流通数据的安全。要保护网络中的数据不被篡改、非法增删、复制、解密、显示、使用等。它是保障网络安全最根本的目的。

3信息安全风险分析

3.1计算机病毒的威胁

随着Internet技术的发展、企业网络环境的日趋成熟和企业网络应用的增多。病毒感染、传播的能力和途径也由原来的单一、简单变得复杂、隐蔽,尤其是Internet环境和企业网络环境为病毒传播、生存提供了环境。

3.2黑客攻击

黑客攻击已经成为近年来经常出现的问题。黑客利用计算机系统、网络协议及数据库等方面的漏洞和缺陷,采用后门程序、信息炸弹、拒绝服务、网络监听、密码破解等手段侵入计算机系统,盗窃系统保密信息,进行信息破坏或占用系统资源。

3.3信息传递的安全风险

企业和外部单位,以及国外有关公司有着广泛的工作联系,许多日常信息、数据都需要通过互联网来传输。网络中传输的这些信息面临着各种安全风险,例如:①被非法用户截取从而泄露企业机密;②被非法篡改,造成数据混乱、信息错误从而造成工作失误;③非法用户假冒合法身份,发送虚假信息,给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带来混乱,造成破坏和损失。因此,信息传递的安全性日益成为企业信息安全中重要的一环。

3.4软件的漏洞或“后门”

随着软件系统规模的不断增大,系统中的安全漏洞或“后门”也不可避免的存在,比如我们常用的操作系统,无论是Windows还是UNIX几乎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安全漏洞,众多的各类服务器、浏览器、一些桌面软件、等等都被发现过存在安全隐患。大家熟悉的尼母达,中国黑客等病毒都是利用微软系统的漏洞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可以说任何一个软件系统都可能会因为程序员的一个疏忽、设计中的一个缺陷等原因而存在漏洞,这也是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

3.5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存在的问题

企业中的信息系统一般供特定范围的用户使用,信息系统中包含的信息和数据也只对一定范围的用户开放,没有得到授权的用户不能访问。为此各个信息系统中都设计了用户管理功能,在系统中建立用户、设置权限、管理和控制用户对信息系统的访问。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强系统的安全性。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应用系统的用户权限管理功能过于简单,不能灵活实现更详细的权限控制;各应用系统没有一个统一的用户管理,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不能确保账号的有效管理和使用安全。

4信息安全的对策

4.1安全技术

为了保障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可控性,必须采用相关的技术手段。这些技术手段是信息安全体系中直观的部分,任何一方面薄弱都会产生巨大的危险。因此,应该合理部署、互相联动,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具体的技术介绍如下:

4.1.1加解密技术在传输过程或存储过程中进行信息数据的加解密,典型的加密体制可采用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

4.1.2VPN技术VPN即虚拟专用网,通过一个公用网络(通常是因特网)建立一个临时的、安全的连接.是一条穿过混乱的公用网络的安全、稳定的隧道。通常VPN是对企业内部网的扩展,可以帮助远程用户、公司分支机构、商业伙伴及供应商同公司的内部网建立可信的安全连接,并保证数据的安全传输。

4.1.3防火墙技术防火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访问控制产品。它在内部网络与不安全的外部网络之间设置障碍,防止外界对内部资源的非法访问,以及内部对外部的不安全访问。

4.1.4入侵检测技术人侵检测技术IDS是防火墙的合理补充,帮助系统防御网络攻击,扩展了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能力,提高了信息安全基础结构的完整性。人侵检测技术从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进行分析,检查网络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遭到袭击的迹象。

4.1.5防病毒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病毒变得越来越复杂和高级,对计算机信息系统构成极大的威胁。在病毒防范中普遍使用的防病毒软件,从功能上可以分为网络防病毒软件和单机防病毒软件两大类。单机防病毒软件一般安装在单台PC上,即对本地和本地工作站连接的远程资源采用分析扫描的方式检测、清除病毒。网络防病毒软件则主要注重网络防病毒,一旦病毒入侵网络或者从网络向其它资源传染,网络防病毒软件会立刻检测到并加以删除。

4.1.6安全审计技术包含日志审计和行为审计。日志审计协助管理员在受到攻击后察看网络日志,从而评估网络配置的合理性和安全策略的有效性,追溯、分析安全攻击轨迹。并能为实时防御提供手段。通过对员工或用户的网络行为审计,可确认行为的规范性,确保管理的安全。

4.2安全管理

只有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将信息安全管理自始至终贯彻落实于信息系统管理的方方面面,企业信息安全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具体技术包括以下几方面。

4.2.1开展信息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员工信息安全意识的高低是一个企业信息安全体系是否能够最终成功实施的决定性因素。据不完全统计,信息安全的威胁除了外部的(占20%),主要还是内部的(占8O%)。在企业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对员工开展信息安全教育,例如:①可以通过培训、宣传等形式,采用适当的奖惩措施,强化技术人员对信息安全的重视,提升使用人员的安全观念;②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意识宣传教育,同时对在安全方面存在问题的用户进行提醒并督促改进,逐渐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

4.2.2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完整的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体系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即建立由行政领导、IT技术主管、信息安全主管、系统用户代表和安全顾问等组成的安全决策机构,完成制定并信息安全管理规范和建立信息安全管理组织等工作,从管理层面和执行层面上统一协调项目实施进程。克服实施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干扰,保障信息安全措施的落实以及信息安全体系自身的不断完善。

4.2.3及时备份重要数据在实际的运行环境中,数据备份与恢复是十分重要的。即使从预防、防护、加密、检测等方面加强了安全措施,但也无法保证系统不会出现安全故障,应该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以保障数据的完整性。企业最好采用统一的备份系统和备份软件,将所有需要备份的数据按照备份策略进行增量和完全备份。要有专人负责和专人检查,保障数据备份的严格进行及可靠、完整性,并定期安排数据恢复测试,检验其可用性,及时调整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目前,虚拟存储技术已日趋成熟,可在异地安装一套存储设备进行异地备份,不具备该条件的,则必须保证备份介质异地存放,所有的备份介质必须有专人保管。

5信息安全的方法

从信息安全属性的角度来看,每个信息安全层面具有相应的处置方法。

5.1物理安全

指对网络与信息系统的物理装备的保护,主要的保护方式有干扰处理、电磁屏蔽、数据校验、冗余和系统备份等。

5.2运行安全

指对网络与信息系统的运行过程和运行状态的保护,主要的保护方式有防火墙与物理隔离、风险分析与漏洞扫描、应急响应、病毒防治、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入侵检测、源路由过滤、降级使用以及数据备份等。

5.3数据安全

指对信息在数据收集、处理、存储、检索、传输、交换、显示和扩散等过程中的保护,使得在数据处理层面保障信息依据授权使用,不被非法冒充、窃取、篡改、抵赖,主要的保护方式有加密、认证、非对称密钥、完整性验证、鉴别、数字签名和秘密共享等。

5.4内容安全

指对信息在网络内流动中的选择性阻断,以保证信息流动的可控能力,主要的处置手段是密文解析或形态解析、流动信息的裁剪、信息的阻断、信息的替换、信息的过滤以及系统的控制等。

5.5信息对抗

指在信息的利用过程中,对信息真实性的隐藏与保护,或者攻击与分析,主要的处置手段是消除重要的局部信息、加大信息获取能力以及消除信息的不确定性等。

6对网络信息安全的前景

网络信息安全范文6

关键词:服务支持体系;安全动态模型

中图分类号:TP393.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6-0000-02

在近些年,金盾工程进一步展开,各项信息网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以计算机为应用基础,网络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信息量的传递速度与共享范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一、网络和信息安全存在的威胁因素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及,网络系统及其中的重要信息资源无时无刻不面临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安全威胁,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内部人员的错误操作以及违规使用

这一类的情况主要有:蓄意盗窃网络密码、越权进入系统、越权操作访问、人为蓄意破坏等。调查显示,对网络系统产生严重影响的行为一般来自于网络内部的错误操作和违规使用,所以每个网络管理者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能有效地杜绝这一类的行为,在事后能够较为成功的进行定位并及时取证分析。

第二,外部威胁

来自于外部的非法入侵主要是指外部远程用户利用非法软件和系统,进入网络系统,并对相关信息数据进行盗窃、篡改甚至毁坏性掠夺,从而导致网络服务瘫痪乃至整个服务进程的中止。

第三,拒绝服务攻击

表现在对网络服务系统所进行的不间断干扰,有时表现为改变网络服务系统中正常进行的作业流程,或者是执行无关的程序,进而加重整个系统的运转负荷,导致系统响应速度减慢,严重影响正常用户的使用,调查显示,网络因受攻击而拒绝服务的趋势明显上升。

第四,网络病毒

在所有的网络威胁中,网络病毒无疑是最为臭名昭著的,它是最为常见、最重要、最难防范的威胁,它对各种局域网,甚至对整个互联网的安全所产生的威胁是随时存在的。

二、建立网络和信息安全动态策略

网络技术的普及,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构建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十分必要,然而,伴随着计算机网络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相关的安全问题也不可避免地日渐突出,如果放任网络上各种安全问题滋生扩大,不仅会严重的降低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还会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极其巨大的威胁和损害。

首先,网络安全主要分为四个主要层面:物理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以及系统安全。

第一,物理安全即指包括了各种通讯线路以及设备、计算机主机等硬件设施在内的所有网络基础设施,例如:容错、容外部损伤、对干扰的抵抗等。

第二,系统安全。即是指代存在于网络通信中的基础协议,包含了操作系统以及应用系统在内的可用性,包括使用的合法性。例如,遇到网络阻塞时的防护措施、对非法入侵行为的防护以及防护计算机病毒的自我保护行为等等。其核心内容和技术为:身份认证、日志的审查统计、对所授权限的管理、检测系统漏洞并进行修补、对病毒以及其它各种形式的入侵行为的防护等。对入侵防护技术的概念则为:入侵防范、之后的检测以及响应和系统的恢复。

第三,信息安全是指在保证数据和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以及有效性等特性能,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存储、处理和传输等各项过程中得到安全的监护和保护。基础行为包括对信息窃取行为的及时制止,防止恶意篡改信息以及冒名的发送伪造信息等,在所有的安全保障手段中,其最核心的技术则是密码技术。顾名思义,即是在密码技术的支持下,对数据加密、数字签名以及相关身份确认等诸如此类的行为得到完整地实现,所以我们可以看见在信息安全以及系统安全中间存在着极强的彼此相互依赖的关系。

三、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

为了在最大限度上保证全部网络信息合法用户的网络信息安全,应该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的一整套体系,其结构可以划分为呈若干层次,所涉及的环节较多,主要包括:网络安全中各种策略的建设性指导、网络安全标准的统一规范、网络安全全面防范的高端技术、网络安全管理全方位保障以及网络安全服务支持体系的建立等。这种安全体系的初衷是要建立一个可控的安全体系机构,管理人员在规范合理的指导下,得以拥有把握网络整体安全状况的权限,从而可以有效的对安全硬件设备以及先进的安全技术进行合理利用和全面管理,使得整个网络与信息的安全性可控得以实现。网络动态安全的实施则应该按步骤,分层次低进行。

首先,必须了解当前网络整体的安全状况,即进行安全风险的合理评估(主要指确定网络资产的安全威胁性和脆弱性,并进一步估算由此可能会造成的损失程度和影响的过程)在综合考虑提高网络安全性、评估风险以及制定对应的安全措施时,应该考虑要有一套较为完整及符合实际情况的风险分析方法(包括了对应的安全措施制定方法),网络安全评估的主要内容有如下两个方面,首先,在考虑了回避最为常见的威胁以及漏洞(包括网络管理部门在实施安全措施的控制之下仍然发生的破坏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

第二,当安全措施失效从而导致造成了业务的损失(包括到预计中财产信息被公开,还有信息不完整甚至不可用的全面影响)。这种风险评估所得出的结果应该作为制定网络安全策略时所必须参考的依据,在进行风险评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网络和信息安全的整体需求,以期能够确定网络所要达到的安全系数和级别,对进一步可能采取的安全措施进行总体计划,有针对性地发现并及时、彻底地解决网络中存在着的诸多问题和症状,在动态安全体系的正确指导下,制定出更为合理有效的安全措施,并进行较为严格的安全管理。

安全保护及实时监测。即是指选用相关的安全产品(包括前沿技术、能够执行的合适的安全制度)全面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明确安全实施与管理中全部流程,各个方面安全职责的切实确定,提高网络安全性。而安全保护过程中可以使用的手段包括:设置防火墙、对漏洞进行定期扫描及修补、对非法入侵的检测、对病毒的防护、备份与恢复、对信息进行多重加密、日志与审查统计以及动态口令等。

四、结语

总之,安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当然不可能会有一个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安全防护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在进行和改革以期逐步完善的过程。这就引出了网络安全的新概念——网络动态安全体系模型。

参考文献:

[1]康募建,姚京橙,林鹏.计算机网络动态适应安全系统[J].中国电脑,200l,13(2):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