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服务业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服务业发展范文1
将信息服务作为一个行业,从一般的经济活动中分离出来,在我国是近20年来的事情。我国现代信息服务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据统计,1994年我国拥有信息服务机构3万余家,2002年信息服务业的法人单位已达19.5万个。
2、我国现代信息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2.1信息服务业法律法规不健全,环境不完善。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务法律体系,立法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完善的立法体系和明确的立法目标。目前,我国有关信息化问题的立法多为部门、地方规章,体系不完整,效力等级低,缺乏一个地位较高、具有统帅性的基本法。在信息产业飞速发展的同时,制度与法规的严重滞后导致了信息市场运作的不规范,使国内信息市场缺乏竞争机制。
2.2国民信息意识不强,信息服务市场发育水平低,服务机构总体实力较低。我国长期以来以指令性计划为主的经济管理体制导致市场竞争观念淡薄,全社会咨询意识比较淡薄,相当一部分经济主体还不习惯运用咨询机制、咨询服务体系,信息和信息服务的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承认和重视。
2.3信息资源建设相对落后。我国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得到重视,但信息资源开发力度不够。数据库建设投入较少,数据库产业落后于发达国家10~20年。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与协调,没有制定和采用有效的数据库建设策略,目前我国数据库总数只占全世界总量的1%,其产值只占世界总量的1‰,而且存在政府部门参与程度不够,大量信息资源闲置和浪费,共享程度低,难以自我生存和发展等问题。
2.4缺少现代信息服务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我国信息服务人才的数量规模不小,其中不乏优秀者,但总的来说,素质普遍较低,尤其是市场经营和国际化管理的高级人才不足。主要是由于现代信息服务在我国起步较晚,客观上造成我国信息服务人才的经验不足,再加上我国目前尚无统一的人员资格认定和考核制度,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普遍存在专业特长很明显,但缺乏现代咨询经验和意识的现象。另外,人才流失现象严重,许多优秀的信息服务人才流向发达国家或流向外资企业。
3我国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对策
3.1制定相关法规,提高服务质量。要尽快制定与现代信息社会、知识产权、信息网络技术相适应的信息网络法,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规范及产业政策,从技术、道德法律、制度等多方面来制约信息行业的违法行为,用法律来规范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市场行为,重视保护软件、信息产品的知识产权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3.2重视数据库建设,发展特色数据库。(1)数据库业的发展趋势是大型化、全文化、网络化与产业化。有关部门要给予协调,重点支持基础性、公益性、大型综合性的数据库建设,支持培育精品数据库,扶持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战略资源数据库和大型数据库;(2)建立特色数据库。任何有价值的信息总是与专业知识分不开的。专业化数据库有利于形成权威性,有利于促进信息服务机构的发展和为客户提供专业性更强的服务。有条件的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的学科专业特色建造自己需要的特色数据库。(3)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数据库,重点发展为企业、居民和社会服务的各类商用数据库及地区特色数据库。(4)必须实施标准化原则,数据库软件、数据指标和文档等要尽量向国际标准靠拢,采取多种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以便更好的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
3.3强化智能管理,培养人才队伍。首先要把“人才培育”放到战略高度加以重视,将加强人才资源的开发和高层次人才培训作为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基础工程,制定信息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落实国家人才兴国战略,努力造就一大批高层次、高技能、通晓国际规则和管理的现代信息服务业专门人才。第二,要加强岗位职业培训,全面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普遍提高信息服务业从业人员基本素质的同时,加快培养和引进信息服务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第三,在高等院校加强信息服务相关专业的学科建设,培养高中级信息服务人才,以适应现代信息服务业迅速发展的需要。
服务业发展范文2
论文摘要:目前我国主要是靠货物贸易的顺差来弥补服务贸易所带来的逆差。一国的服务贸易是其服务业国内发展的对外延伸。发展服务贸易、维持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我国的服务业。
判断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发达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其服务产业占GDP的比重。目前,发达国家的这一指标已达70%~80%,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为40%,而中国的服务产业占GDP的比重只有35%。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服务业市场化的滞后
市场在服务业的资源配置中还没有发挥基础性作用。主要表现为:一是政府对服务业的垄断经营现象比较严重,市场准入限制多。银行、保险、电信、民航、铁路、教育卫生、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至今仍保持着十分严格的市场准入限制,其他一些行业对非国有经济和外资也没有完全开放。二是服务业投资基本上还是以国有投资为主。目前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经济投资仍占60%左右,大大高于工业的同一比重。三是绝大多数行业国有企业仍占据主体地位,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在服务领域远未形成。四是多数服务产品的价格还是由政府制定和管理,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在服务领域尚未建立。服务业市场化程度严重不足及国家垄断经营限制了其竞争力的提升。
二、服务业产业化的滞后
服务业长期以来处于政企不分、政事不分,营利性机构与非营利性机构不分的状态。许多服务领域至今仍被当作非生产性的活动,本可以产业化经营、商业化运作的服务领域,却被当作公益性、福利性的社会事业来办。例如,长期以来我国对科研、文化、体育等产业,往往强调其准公共服务的性质;对金融、通信等行业,强调其安全性的要求;对医疗卫生、城市公用事业等行业,强调其社会福利的功能;观念上的落后,直接导致税收政策、信贷政策、能源供给政策以及更多方面的政策措施方面,存在许多不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因素,服务业内许多行业过于依赖政府的投入,缺乏自我发展机制。
三、服务业的国际化水平不高
服务业开放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一部分,.但中国服务业的开放整体上晚于制造业,开放的程度也低于制造业。中国的服务业在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和自然人流动方面开放程度较高,而在外资准入资格、进入形式、股权比例和业务范围等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限制。大部分重要的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相对较低,开放也比较晚,因此就不能像制造业那样更多地吸收外资;由于不能更好地引进外资及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服务业的供给、服务质量和服务手段也就难以像制造业迅速发展改善。
四、城市化相对滞后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可以为服务业发展创造需求基础;服务业发展的规模和结构,也取决于城市化水平和城市规模结构。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还不到40%。现阶段农村人口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对服务业的需求较小,我国服务业总量规模小,也是长期以来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城市化水平低的特殊国情决定的。
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绝大多数服务产品,其生产与消费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高度同一性,服务产品不可能如工农业产品那样,在一个地区生产,到另一个地区消费。服务业的另一个特点是人口必须集中到一定规模时,服务企业才能盈利,服务业才能作为产业来经营。这就是服务业往往集中在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基本原因。中国服务业增加值的67%是236个地级以上城市创造的。超大城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其GDP的比重是52%、特大城市是46%、大城市42%、中等城市38%、小城市34%。不仅如此,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与城市规模结构也有很大关系,一般说来,高附加值的、为生产服务的、新兴的服务业,往往是与城市规模联系在一起的。这就是为什么在特大城市和大城市,金融保险、会计法律、信息服务等比较发达,博物馆、剧院、体育馆能比较集中的原因;在中小城市,特别是小城镇,这些产业缺乏需求基础,很难发展起来,如果要发展,也只能作为社会事业来办,靠政府资助生存。五、统计方面的原因
在各国以GDP为核心的核算体系中,3大产业分别所包括的部门是不尽一致的。如上所述,无论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服务部门分类中,还是在大部分国家的应用性统计分类中,建筑业都被列入服务业,而在我国,则将其列入制造业。又如,公共事业部门(主要是电力、供水和煤气),在有些国家被服务业统计,在另一些国家则被制造业统计,我国亦属于后一种情形。因此,服务业滞后也可能是统计口径所致。
六、服务业人才缺乏
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如综合物流、电子商务、电脑软件和信息技术、研究开发和技术测试服务、市场服务和公司管理服务等)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长期以来,我国服务业人才的培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高层次服务人才短缺的现象比较严重。以上海的会展业为例,据统计资料显示,5000名会展从业人员中,有经验的高级项目经理不足50人;而成功举办一个大型国际会展,需要专业人才80至90名。上海几乎每天有一个会展,专业人才或领军人才的缺口不言而喻。
针对目前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现状,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需要加快发展服务业。要提高服务业竞争力,优化服务业行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地区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教育、信息、科技、会计、咨询等行业,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提高。增强大企业实力,依托有竞争力的企业,培育形成一批多元投资主体的大公司和大集团。中心城市要按照城市功能定位的要求,着重发展现代和新兴服务业。加快企业改革和重组,国有经济比重较高的行业,要逐步放宽对非国有经济的准入限制和扩大对外开放。此外,在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推进部分服务领域产业化,促进后勤服务社会化,多渠道增加服务业投入,扩大城乡居民的服务消费,加强对服务业的组织领导等方面也要有新措施。
补贴。如果私人供给的收益小于社会总收益,那就应该对其进行补贴。在实行财政补贴的同时,对环境污染者进行征税。政府通过税收或补贴来干预调节,使边际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或边际私人收益等于社会收益。税收与补贴对排污企业的利润影响完全不同,从长期看,具有完全不同的效果。在补贴的情况下,将会有更多的企业加入排污产业,虽然每家企业的排污量可能减少了,但社会总排污量却可能比以前更多,而税收方式的效果却刚好相反。所以从长期看,税收比补贴控制污染的效果要更好。
服务业发展范文3
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引起全
社会关注。
尽管服务业非常重要,但事实上,我国服务业的发展长期滞后于制造业,无论是比重、水平,还是国际竞争力都较为逊色。2005年,我国服务业占GDP比重仅为40.2%,远不及世界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67%以上的平均水平,甚至低于中低收入国家43%的平均水平。
一个深层次原因是,中国的城市化相对滞后。服务业的发展与城市化高度相关。然而,我国的城市化率长期低于工业化程度,不仅城市就业比例低,而且城市规模普遍偏小,大大制约了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显然,如果不能废除户籍制度,城市化不能高度发展,今后服务业的发展仍将是非常困难的。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体制障碍。可以说,服务业的进入障碍远远超过一般竞争性的制造业领域。政府设置的门槛很多,进入后的限制与干预也很多。不仅金融、保险、证券这些所谓现代服务业部门对民营企业开放不足,导致民间金融发展不起来,咨询、文化、软件等相关服务业的发展也在实践中面临重重阻碍。
最近,我接待了一位从事酒店点播系统服务的朋友。他谈到,许多地方,尤其是落后地区通常都会受到新闻出版、技术监督等部门的不正当阻挠,使一个很有前景的项目难以顺利发展。他甚至想退出这个本来大有希望的领域。
这个现象并不意外,因为许多曾经辉煌过的服务业项目都在“政府管制”的帽子下死掉了。比如,20世纪80年代流行于全国的录像厅、舞厅,都是在兴旺一阵后因管制而死掉的。如今,就连网吧也面临被管死的危险。某个县城的“县太爷”甚至明令全县网吧关闭。真不知他今天该如何面对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行政干预之手让这些领域无利可图,让投资者垂头丧气,最后只能关门走人。中国的服务业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怎能大力发展呢?
服务业发展不足还与我国财政联邦主义体制有关。财政联邦主义体制的一个核心是地方经济竞争,但这种竞争是跛足的,因为它缺乏对权力的制约与民众的制衡。地方政府在经济竞争中往往“抄近路”,不择手段,导致中国经济不平衡,其中也包括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发展不平衡。中国的经济发展在于地方,如果地方上没有发展服务业的积极性,那么,服务业的发展就会受到抑制。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伴随着中国制造业升级,许多地区出现了偏好发展重工业,忽视服务业的问题。原因很简单:发展服务业涉及多方面工作,细致而烦琐,并且服务业多是中小企业,在政绩上不容易见效,而重工业投资巨大,见效很快。各地理所当然地忽视服务业发展,转而重复性地发展重化工业,从而进一步扭曲了中国的产业结构,导致服务业的贡献份额进一步下降,并给政府大张旗鼓的宏观调控增加难度。
综上所述,要想加快发展服务业,不仅要有良好的政策导向,还要在体制改革等许多方面做文章。最重要是加快政府改革,以政府自身改革换得市场发展空间。中央政府要想办法消除一切对城市化的阻挠,大力促进中国城市化进程,同时,改进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办法,让地方政府有积极性发展服务业。
服务业发展范文4
一、我县服务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县服务业迈入快速发展期,初步形成了“以商贸流通为基础、金融房地产为支撑、旅游休闲为亮点”的产业架构,已成为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总量持续增长,规模不断扩大。20__年以来,我县紧紧围绕“服务富县”战略,通过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搭建融资和信息平台,加强与县外企业合作,改善了投资环境,营造了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全县服务业呈现出总量快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的良好局面,并成为我县工业化、城市化建设的重要推力。20__年全县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7.5亿元,同比增长14.6 %,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和20__年相比,提高了4.1个百分点,达到37.1%,拉动经济增长5.2个百分点。20__年服务业国、地税收入分别突破亿元大关,达1.18亿元和1.4亿元,分别增长7.2%和31.8%,占全县税收比例达40.58%。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21万人,约占全县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总量的49%。20__年1-5月份,预计实现增加值3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1%。
现代物流产业稳步发展。20__年,我县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道路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承运能力大大提高。全县通车里程达到2800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货物运输量1596.3万吨,货运周转量460290.4万吨公里,完成客运量1052.8万人次,客运周转量74543.6万人公里。今年全县共有物流企业38家,1-5月份,完成公路货物运输量989.2万吨,货运周转量271460.9万吨公里,同比增长31%,完成客运量448.2万人次,客运周转量46570.5万人公里,比去年增长39%,现代物流业发展稳中有进。
商贸流通产业保持快速增长。随着流通领域竞争加剧,超市、连锁店、专卖店、便利店等新型经营模式不断崛起,多元化的商贸流通竞争格局初步形成。许多县外具有一定实力、有一定知名度的大型商业集团如:东方、百姓、金鹰、百成汇等纷纷入驻我县,抢滩占领市场。我县商贸整体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消费环境明显改善。农村消费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深入推进,下乡产品销售数量、销售金额持续攀升,为拉动我县农村市场消费提供了有力的支撑。1-5月份,全县共销售家电下乡产品59279台部,销售金额1.47亿元,补贴资金0.1911亿元,同比增长159%。预计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3.1亿元,同比增长16.21%。全县批发业商品销售额2.06亿元,同比增长8.64%,零售业商品销售额15.66亿元,同比增长13.39%,住宿餐饮业营业额5.35亿元,同比增长29.08%,商贸流通已成为我县服务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科技信息产业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大发展,使科技信息业成为服务业乃至国民经济中最为突出的行业之一。1-5月份,我县邮电业务总收入4422万元,同比增长13.6%。通信网络实现了由人工向自动,模拟向数字、小容量向大容量、单一业务向综合业务的转变。全县固定电话用户达到9.88万户,移动用户达到12.11万户,宽带用户达到5.08万户;1-3月份累计申请授权28项,专利60项,同期递增81.82%,从事科技成果研究的厂办、民办科研信息机构87家。科技信息业已成为引人注目的高增长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增大。
房地产产业逐年增大。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房地产开发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商品房消费持续扩大,居民购买房产继续成为消费热点。房地产开发投资逐年增大,20__年,我县房地产开发投资11.7亿元,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为25.2%,全县新上房地产开发项目38个,开发面积83.57万㎡,同比增长31.7%,销售面积23.1万㎡,销售额4.12亿元,同比增长45%。进入20__年以来,随着我县《鼓励低收入家庭进城购买商品房》政策的实施,房地产开发更加火爆,1-5月份审批129万㎡,开工建设房地产项目21个,开发面积49万㎡,预计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面积110万㎡。
文化旅游产业迅猛崛起。近年来,我县坚持把发展文化旅游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着力点,采取“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民 间参与、多方受益”的旅游开发模式,努力将旅游业打造成国民经济的动力产业、优势产业,并以此为经济结构调整的切入点、发展服务业的突破口,确立了“打文化牌、唱生态戏”的旅游业发展战略。截至目前,已建成开放景区10处,其中aaaa级景区2个、aaa级景区4个,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1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3个,打造了“智圣故里、红嫂家乡、温泉之都、休闲胜地”的旅游品牌。到沂南“逛汉街、游竹泉、受教育、泡温泉”已成为一张名片。20__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96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9.8亿元,增长230%,全县服务业产值占比提高了1.5个百分点。今年1-5月份,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85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9.25亿元,增长18%。文化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已成为我县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金融保险产业稳步发展。随着临商银行入驻沂南,目前全县共有金融机构9家,保险机构27家,各种与金融机构发生业务的中小担保民间融资机构7家。1-4月份,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21亿元,同比增长12.7%,各项贷款余额53.34亿元,同比增长6.1%。保费收入1.561亿元,同比增长38%。
服务业重点项目投入加大。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对交通、通信、城乡电网改造、房地产开发、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开发等方面的投入,服务业对一、二产业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强,投资成倍增长,竹泉、汤泉、诸葛亮城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完工。今年1-5月份,全县36个服务业重点项目,总投资达34.3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15个,续建项目21个,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4.6亿元。服务业投资增长成为扩大需求、促进增长的重要因素,更重要的是为一、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我县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县服务业虽然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与全省及周边兄弟县区相比,仍存在着速度不快、层次较低、比重偏小、支撑力不强等突出问题。一是总量不足、比重偏小。20__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1.5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6.69亿元,同比增长16.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7.5亿元,同比增长14.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1%,与先进地区比较,占比偏小。二是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企业的基本状况是“低、小、散、弱”,即档次低、规模小、分布散、竞争力弱,缺乏具有带动区域性发展的规模企业。多数企业是自发投资形成的,小规模经营,服务内容仍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等行业,较高层次的知识、技术型服务业包括现代中介咨询、物流、信息等较为落后。三是我县服务业行业之间发展也不平衡,传统型、消费业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而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高技术含量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
(二)制约因素
制约我县服务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镇化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制约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服务业发展必须以城镇化水平的大幅提高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快速增长为基础。我县城镇化进程较慢,目前县城城区人口仅为15万人,人口集聚度不够,居民收入水平也不及周边县区,导致对服务产品的需求不够旺盛,制约了服务业快速发展。二是缺乏科学的规划引导,服务业发展仍处于自发状态。我县服务业发展缺乏专门的规划引导,绝大部分处于自发状态,空间布局不合理,区域分工不明确,空间资源开发无序,发展重点不够突出,同质化竞争严重,特别是生产业远未形成集聚发展态势。三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服务业发展需要有载体,需要有龙头企业、特别是大企业集团的带动,但我县没有叫得响的服务业企业集团。四是缺乏专业类人才。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像企业管理、市场服务、科技研发、技术推广、信息技术、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综合物流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的发展,更离不开高端人才的支撑。长期以来,由于我县受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的影响,多数服务行业人员主要由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城镇下岗人员构成,文化程度普遍偏底,其素质和能力不能适应服务业迅速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高技术等级的人才短缺,多数从业人员缺乏专业技术培训,服务水平低,成为制约服务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
三、我县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新一轮经济增长为我县服务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十二五”期间,我县将加快产业调整速度,大力发展服务业已列入“十二五”规划,服务业将成为沂南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外部条件和内部环境都为服务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我县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必然对生产业提出更多的要求,从而促进物流、金融、研究开发、市场营销、广告咨询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面临的机遇是:
消费结构升级,有利于服务业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十二五”期间,我县人均gdp将从20__美元向3000美元迈进,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并逐步过渡到发展和消费需求的新阶段。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将直接推动教育、旅游、医疗保险、住宅、汽车服务等行业的发展。
城镇化进程加快,有利于促进服务业水平和结构的提升。城镇化过程提供的结构转换空间将为服务业产业规模扩张提供新的条件。到2015年,随着我县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的加快,户籍制度的改革,农村人口向城市不断集聚,我县城镇化水平将达到50%,城镇人口进一步集聚,将有力推动城市房地产业、现代商贸业、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和提升,将推动我县消费需求总量的扩大和结构的调整。
市场需求,为服务业发展拓展了空间。近年来,伴随着电动车产业园、制鞋产业园等一批重点园区的建设,沂南自身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对各类服务产品的需求旺盛,这给生产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飞跃,已开始追求高品味的休闲旅游、高档住宅、绿色健康等高品质的生活方式,这又给发展生活业创造了机遇。
政策支持,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发展机遇。党中 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把加快服务业发展摆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国家、省、市分别出台了《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20__年我县也出台了《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意见》,这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四、发展服务业的对策和建议
1、依托工业产业化,促进生产业的发展。今后较长时间内,工业产业化将是我县经济发展的主流,工业化的发展离不开服务业的支持。要正确处理工业增长与服务业增长之间的关系,依托工业的发展,提升服务业的等级,形成协调发展的互动机制。在新一轮经济发展战略中,必须以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联动发展带动经济的全面、持续发展,突出服务业为第二产业尤其是为工业服务的力度。依托第二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大力发展与之相匹配的交通、通讯、信息、物流等服务业,构筑完整的、统一的和竞争性强的资源配置市场平台。
2、改造提升生活业,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一方面,要对交通运输、商贸流通、住宿餐饮等生活业进行改造提升。对这些传统行业要通过创新,完善商业零售业态的结构和布局,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的发展,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引进品牌企业,转变只注重物质层面的传统经营理念,积极塑造企业文化,打造服务业品牌,提升服务质量和城市品位。另一方面,加快培育和发展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信息服务,大力推进领域信息化、区域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第三,加强农村商品市场体系和商业网点建设,改革农村流通体制,活跃农村市场,促进农村流通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3、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创造新的消费群体。一方面,扩大城市规模,提升城市功能,集聚城市要素,在县城西部继续加大汉城建设的同时,结合东部新城区建设,规划一片欧式建筑群,达到“古洋”结合,升华城市影响力,加快城市化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引导乡镇企业合理集聚,不断降低农民“进城门槛”,使进城农民在教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上享有同等权力。第三,加快改革现行户籍管理制度。打破户籍壁垒,进一步促使农民到城市、到城镇落户,不断扩大小城镇服务消费群体,增加服务业就业人口。
服务业发展范文5
*市作为中国中原大省河南省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全省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国家确定了“中部崛起”的战略,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中原崛起”的战略设想,要求加快以*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的发展。这对*来说既是一次机遇,又是一次挑战,*要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也必须加快服务业发展。为了对*服务业的发展状况有一个较清醒的认识,我们利用经济普查获得的全面的服务业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我们对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一、*市服务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服务业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已初具规模。普查资料显示,到20*年末*市服务业已发展到拥有法人单位231*家,个体经营户23.1万个,占当年全市法人单位和个体经营户的比重分别为69.0%、83.1%。当年服务业实现的总产出和增加值分别达到1116.30亿元和601.76亿元,占当年全市总产出和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32.15%和45.*%。20*年*市三次产业的结构为4.72:50.21:45.*。当年服务业法人单位的从业人员达到92.5万人,占全市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比重为48.0%。*市服务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下特点:
1、形成了行业门类基本齐全的行业体系。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具有门类繁多,涉及面广,构成复杂的特点,*市作为省会城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功能的增强,服务业在不断满足生产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中,得到不断的完善。在服务业涉及的国民经济行业的15门类47大类180个中类339小类中,*市除了没有国际组织,和由于地处内陆,缺少与水运有关的服务业行业以外,其他都已拥有。较齐全的行业体系不仅体现了*市服务业发展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也更有利于*市服务业更好的发挥整体功能,加快发展。
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构成*市服务业的支柱行业。据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实现的增加值为348.31亿元,占当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57.88%。其中,排第一位的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当年实现的增加值为124.59亿元,占当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20.70%。第二位的是批发零售业,当年实现的增加值为1*.41亿元,占当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17.68%。第三位的是金融业,当年实现的增加值为71.85亿元,占当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11.94%。
3、新兴服务业行业和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社会分工的细化及专业化,服务业为适应需求的变化,新兴行业不断涌现且发展十分迅速。如互联网信息服务、移动电信服务、计算机服务业等行业,到20*年底*市这些行业的从业人员分别达到8*人、27911人、3174人;当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达到8552万元、123.39亿元、2.98亿元。同时,由于电子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在服务业中的推广运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现代服务业已成为目前服务业发展的方向。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是工业化高度发展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电子信息高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而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其实质是服务业的现代化。与传统服务业相比,现代服务业具有信息化应用水平高,技术和知识密集程度高,高附加值、经营效益好,新兴性等特点。现代服务业代表行业主要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金融、房地产、商务服务、科研技术服务等行业。据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年,*市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达到111家和53523人,实现的增加值为38.*亿元,占当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6.32%;计算机服务软件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达到667家和8503人,实现的增加值为2.13亿元,占当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0.35%;金融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达到242家和48*5人,实现的增加值为71.85亿元,占当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11.94%;房地产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达到997家和37594人,实现的增加值为45.46亿元,占当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7.55%;商务服务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达到2*8家和4*34人,实现的增加值为26.51亿元,占当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4.41%;科研技术服务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达到865家和47547人,创造的增加值为21.68亿元,占当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3.60%。
二、*市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市服务业虽然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作为极具发展潜力的产业,由于受体制、观念、政策和发展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还未能充分发挥其发展的潜力,实现其应有的发展速度。与建设“大*”,实现*跨越式发展,使*市在中原崛起中发挥龙头作用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具体来看,*市服务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不足。
1、从总量和发展水平上看,*市服务业的发展与周边先进的省会城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在中部六省省会城市(武汉、长沙、南昌、太原、合肥、*)中,*市服务业的发展处于中下游水平。具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年,武汉服务业增加值为954.23亿元居第一位;长沙位居第二,服务业增加值为752.*亿元;*市服务业增加值总量位居第三,比第一位的武汉少352.47亿元;武汉服务业增加值比*多58.57%。*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位居第五,武汉、长沙、太原、合肥均在49%以上,第一位的武汉达到50.7%,*为45.*%,比武汉低五个百分点。从服务业的主要行业来看*市和武汉市的差距情况。2、从地区分布来看,城乡服务业发展的差异较大。由于长期受经济发展欠发达和观念落后的影响,服务业在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也大大落后于城市。据经济普查资料显示,首先从单位分布来看,20*年,*市154*家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有11938家集中在市区,只有3469家分布在所属的六县(市),所占比重只有22.8%;其次,从经济指标来看,20*年*市服务业法人企业的95.65%的资产被市区企业占有,当年94.*的营业收入是市区服务企业创造的,而所辖六县(市)服务业法人企业仅占有全市服务业法人企业资产的4.35%营业收入的5.94%。当年*市所辖六县(市)的人口是411.5万人,实现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88亿元,分别占全市58.10%和51.23%,当年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仅有13.8%。所辖六县(市)服务业的发展有待加快。
3、从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看,现代服务业较弱。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年服务业增加值中,传统的服务行业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20.70%,批发零售业占17.68,住宿餐饮业占8.32%、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占2.56%,累计达到了49.26%,而新兴的旅游、房地产、信息咨询等行业发展不够充分,第一、二产业迫切需要的科技服务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反映出*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还有待加强。
4、缺少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大型知名服务企业。大型知名企业是行业的龙头,在整个行业的发展中发挥着带头和示范作用。目前*市服务业企业中,实力较强的大型企业较少,在全国具有一定较强影响力和竞争优势的企业更少。以*市在全国还有一定优势的贸易业为例,在20*年全国零售企业百强排名中,*市仅有3家企业入围,但排位比较靠后。这与*强力打造现代化的商贸城的设想,有较大的差距。同时,从整体上来看,*市服务业企业也较弱。据经济普查资料显示,在全市服务业法人企业中(除金融、保险、交通运输、邮政电信、房地产等行业外),实收资本在5000万元以上,营业收入超过亿元的法人企业有31家,只占全市这些行业服务企业的0.22%,而且主要集中在批零贸易业中,有22家。全市这些行业服务业法人企业的平均实收资本为294万元,平均年营业收入为940万元。实收资本在50万元以下的有5956家,占全市这些行业服务业法人企业的43.*%。服务业企业规模偏小,反映出服务业企业的实力不强,抵御风险能力和市场影响力较弱。
三、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繁荣,服务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服务业发展的新要求。*应重视和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识服务业的重要地位,把加快和发展服务业作为扩大就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和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促使*较早地进入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阶段,抢占现代服务业发展先机。
1、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打造城市服务名牌,建立*的优势服务行业。*是一座具有3500年历史的古老城市,是中国古都之首。悠久的历史给*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全市有各类文物古迹1400多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6处。*交通、通讯发达,处于我国交通大十字架的中心位置。陇海、京广铁路在这里交汇,1*、310国道,京珠、连霍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新郑国际机场与国内外30多个城市通航。邮政电信业务量位居全国前列。使*已经成为一个铁路、公路、航空、邮电通信兼具的综合性重要交通通讯枢纽。同时*是国务院确定的3个商贸中心试点城市之一。拥有一大批高档次、多功能的大型商贸设施和辐射全国的商品集散市场,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就有30多家。*应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加快交通、信息、物流、商贸、旅游、会展等服务行业的发展,全力打造在全国乃至世界具有影响力的服务业名牌,同时带动和促进全市服务业的发展。
服务业发展范文6
1.福建省服务业发展的就业效应———结构偏离度分析
结构偏离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某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与该产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之差,用公式表示为:结构偏离度=产业产值占比-产业就业人员占比。二者之差反映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偏离程度,即反映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匹配程度或均衡状况。结构偏离度小于零,为负偏离,该产业的产值比重小于就业比重,意味着该产业劳动力存在过剩,劳动力需要转移至其它产业;结构偏离度大于零,为正偏离,意味着该产业需要劳动力流入;就业结构偏离度等于零,表明结构没有偏离,劳动力在各产业间停止流动。偏离度绝对值越大,说明偏离程度越高。从理论上分析,长期来看,在市场机制的充分作用下,结构偏离度会逐步趋向于零,即保持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均衡。1990一2011年的结构偏离度数据。观察福建省1990年来的发展状况,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总体偏离逐渐下降,由1992年的62.8下降到2011年的34.2,但偏离依然较大,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平衡现象较为突出。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一直呈现负偏离状态,存在剩余劳动力急需向外转移,偏离绝对值呈下降趋势,表明有一定量的劳动力已转出;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结构偏离度均呈现正偏离状态,自1992年开始,第二产业的结构偏离度始终高于服务业的结构偏离度,说明第二产业比起第三产业更需要劳动力流入,从发展趋势看,二者之间的差距并没有缩小的迹象,2009年开始差距进一步拉大。这表明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就业格局短期内很难改变,预期中拐点的出现尚需时日。2000年以来,福建省服务业的结构偏离度下降较多。其中,2000年结构偏离度为11%,2011年为3.3%。这一方面说明服务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正在向均衡状态靠近,在这期间,从其他部门转移出的劳动力大部分被服务业吸收,另一方面也说明服务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有所降低。这其中既有整个产业结构调整问题,更主要原因来自服务业内部存在行业结构性问题。即传统服务行业发展逐渐趋于饱和,吸纳就业人数基本平稳,而现代服务业又大都处于初级的发展阶段,无法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结果导致服务业结构偏离度的下降。
2.福建省服务业发展的就业效应———相对劳动生产率分析
相对劳动生产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某一产业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与该产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之比,用公式表示为:相对劳动生产率=产业产值占比/产业就业人员占比。该指标表明在一定人员占比的情况下,产业产值占比越高,该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也越高,劳动力会往该产业转移。从图3福建省三次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数据可以看出,第一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最低,且呈逐年下降趋势,存在劳动力转出的可能性;自1992年开始,第二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均高于第三产业,伴随建设东南沿海先进制造业基地战略的实施,2007年开始第二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又逐渐提高,成为福建省劳动力流入的主要产业;服务业相对劳动生产率低于第二产业,且有下降趋势,说明服务业就业规模的扩大主要是基于产业规模扩大,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正在减弱。
3.福建省服务业发展的就业效应———就业弹性分析
就业弹性是指就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比值。该指标是衡量经济增长拉动就业效应的重要指标。就业弹性越大,经济增长就能吸收越多的劳动力。从产业发展角度看,就业弹性是指某一时期内某一产业就业量的变动对其产值变动的反应程度。用公式表示为:Ei=L/LiY/Yi式中,代表就业弹性;代表产业就业人数;L代表产业就业人数增长量;Y代表产业增加值;Y代表产业增加值增长量。第一产业的就业弹性起伏较大,且多数年份就业弹性系数为负值,这表明第一产业不仅无法吸纳劳动力,还需要向社会其他产业转移剩余的劳动力;第二产业就业弹性在20世纪90年代期间呈现前降后升的发展态势,受区域因素影响,福建省第二产业发展较为滞后。随着两岸关系缓和,福建省通过引进大型工业项目和实施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战略,逐渐形成电子信息、汽车、石化、船舶、钢铁、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纺织、轻工等九大重点产业,1996年开始,第二产业就业弹性增大,从业人员规模增量明显。随着制造业技术的进步,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制造业企业占比越来越高,第二产业在吸纳劳动力方面并没有显示出非常明显的增长态势,但就业弹性总体略高于服务业;在观察期间,服务业的就业弹性系数均为正值,说明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服务业从业人员数在不断增长,或者说在吸纳更多的劳动力。但在2000年之后,服务业就业弹性(除2009年外)均低于2000年的0.54,2010年仅为0.37。这表明福建省服务业发展对就业的拉动效应与第二产业相比总体偏弱。究其原因,主要与服务业内部行业结构有关。即前文分析结果:传统服务行业发展趋近饱和,而具有吸纳劳动力能力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又不足。服务业的就业弹性下降并未完全反映经济增长对拉动生产率提高的促进作用,而是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服务业存在结构性的发展问题。
二、基本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