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发现生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发现生活范文1
如何提炼有关“童年”的素材,写好“回忆童年”类作文,问题的关键在于――发现生活,并“真诚”作文。其实,我们平时的书本、课外读物中有非常多的关于童年的作品,仔细品读,认真思索,你一定会有所发现的。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这些作品,重新挖掘深埋在记忆中的独特的“童年”,尽享童年的滋味吧!
一、独特的感官体验
以赵丽宏《童年笨事・追屁》为例。
“五六岁的时候,我有个奇怪的嗜好:喜欢闻汽油的气味。我认为世界上最好闻的味道就是汽油味,比那种绿颜色的明星牌花露水气味要美妙得多。而汽油味中,我最喜欢闻汽车排出的废气。于是跟大人走在马路上,我总是拼命用鼻子吸气,有汽车开过去,鼻子里那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赵丽宏的笔下“我”独特的嗅觉爱好让人读后不觉莞尔。哈,谁能喜欢汽车尾气到这种程度?只有孩子。
儿童的感官体验绝对是与众不同的。《两小儿辩日》中也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能为力。产生这样的反差的原因则是因为两个小孩一个通过视觉比较大小,一个通过触觉比较大小。
初中课本中有吗?有!琦君《春酒》中的“我”贪婪地“端着、闻着”母亲酿造的八宝酒;鲁迅《社戏》中的“我”认为那夜和小伙伴们偷来煮的豆最好吃;沈复在《童趣》中自得其乐地“观蚊成鹤”“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以儿童的感官去认识世界、感受生活,这与长大后的我们截然不同。仔细回想一下,童年时你是怎么看、怎么听、怎么闻、怎么尝的,能把这些独特的感官体验真实地表达出来就是成功的。
二、新鲜的认知形式
以尤今《给他们一个梦》为例。
“火山有鼻子吗?我相信有,因为母亲说:‘火山脾气极坏,当它生气时,圆圆的鼻孔便哧哧哧地冒出一团一团白白的烟气。’……
母亲随口编造的故事,为我的想像力装上了一对美丽的翅膀,带着我高高地飞,而那个声色娱乐匮乏的时代又赋予我一颗单纯的心,使我得以充分地当浸浴于故事所带来的童趣里。”
孩子们获取知识的手段和途径是多样的,书本仅仅只是途径之一。更多的时候,是从亲人的故事里、歌谣里,从游戏里,从所做的傻事蠢事里获取。上文的“我”就是在听母亲讲故事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丰子恺《竹影》中的孩子们也正是在画竹的游戏中了解了关于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区别。
鲁迅在《风筝》中提到: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听故事、过家家、堆雪人、打麻雀、玩弹子、踢毽子……这些都是孩子们的新鲜独特的生活和游戏的方式。谁能说自己童年时没玩过、乐过?疯的痛快了,也增长见识了。把这些新鲜有益的生活记录下来,就是丰满有质感的文章。
三、广阔的生活空间
以李秋河的《童年美味》为例。
“甜棒是大人们最厌恶和头疼的,但却是孩子们的最爱。碰到这样的甜棒,我们同样惊喜不已,从根部把它折断,剥去叶鞘叶片,露出青绿诱人的茎杆,然后贪婪地用嘴撕开表皮,吮咂里边的汁液,直吃得满嘴生津,甜棒变成一堆甜棒渣子。”
童年,我们成长的空间是广阔的。除了身处家庭、学校“两点一线”外,大自然亦是孩子们成长的空间。上文中李秋河一脸甜蜜地回忆了身处大自然所享受的美味回馈。即使是学校,同样也有深刻的体悟。牛汉在《我的第一本书》中,就饱含深情地追忆了上学时一出人狗合演的“双簧戏”,每次读到此处,便忍俊不禁,深深被儿童时代那一份童趣所感动,
童年时分,家庭、学校、大自然……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广阔而缤纷的,每一天都在上演着多样的故事,每一刻都带给我们不同的体悟。只要我们擦亮眼睛,放慢脚步,身边的每一人、每一物、每一事皆可入文。
四、绚烂的情感经历
以贾平凹的《太阳路》为例。
“小的时候,我们最猜不透的是太阳。那么一个圆盘,红光光的,偏悬在空中,是什么绳儿系着的呢?它出来,天就亮了,它回去,天就黑了;庄稼不能离了它,树木不能离了它,甚至花花草草的也离不得它。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宝贝啊!”
孩提年代,或悲或喜、或怒或乐,是情感可以肆意挥洒的畅快时分。这类素材很多,课本中值得借鉴的也不少。鲁迅曾在《风筝》中表达对自己幼时残暴地破坏弟弟做的风筝的悔恨;曾在《我的母亲》里流露对“既是慈母又是严师”的母亲的爱戴;莫顿・亨特曾在《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展现从恐惧到骄傲的情感变化历程。
例文中贾平凹就真实地再现了他幼时的奇思妙想。我们的童年同样有绚烂多彩的情感经历,认真地回想,真实地表达,定会触动人心。
发现生活范文2
书中令我印象至深的是第9课:发现生活中的美。讲述的是一位名叫霍金的人,才21岁,就被确诊患上了肌萎缩侧索华症。这种病使他全身只有心脏、肺和脑能转动,最后连心脏都会丧失。医生预计他只能活2年。这时,一个心地善良的女孩走进了他的生命---她就是简。她帮助霍金神奇地改变了一切。她帮助霍金克服重重困难,在1965年,霍金成功进入剑桥大学冈维尔和凯厄斯学院担任研究员,在这期间,他创立了宇宙之始是“天限密度”的一点理论。就是这样一位患者,在患病期间有了如此重大的发现。
曾今在书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时,他肯定会为你开启令一扇门。”生活也是如此。当你抱怨命运的不公平时,是否想到你会比别人更坚强呢?
法国艺术家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当你在抱怨生活的无味时,是否想过擦亮自己的双眼,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呢?
记得有一次,我满肚子不愉快地走在路上。这时,我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独自走在路上,正要过马路时,一位小伙子走了过来,馋着老奶奶的手,把她扶过马路。老奶奶对着小伙子笑了笑,小伙子也朝老奶奶挥了挥手,就走了。这就是生活中的美,它需要人们去发现,你会发现其实生活是多么美好!
发现生活范文3
关键词:自然科学 生活实践探索 物理现象
一、从自然现象中探索和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我们生活中的物理自然现象很多,比如:彩虹、霜、露、雾等等,我们是否思考过它涉及哪些物理知识呢?在夜间,地面上的草、木、石块等物体由于向外辐射热量,它们的温度要降低,当温度降至露点时,地面物体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便达到饱和。若露点高于0摄氏度,水蒸气可在地面物体的表面上凝结成小水滴,这就是露。若露点低于0摄氏度,水蒸气则要在地面物体的表面上直接凝结成小冰粒,这即是霜。
如果在夜间不仅地面上物体的温度降到了露点以下,而且地面以上稍远处的空气温度也降到了露点,那么空气中的水蒸气将以尘埃为核心凝结成细小的水滴,这便是雾。
当高空中空气的温度降到露点以下,若露点高于0度,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尘埃上凝结成细小的水滴便是云,而凝结成较大的水滴即是雨。若露点低于0度,则空气中的水蒸气将在尘埃上直接凝结成雪。
由此可知,露、霜和雾都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地面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达到饱和直接凝结而成的。只有雪和雨才是从天而降的,即是高空中空气里的水蒸气达到饱和时凝结而成。
二、从物体的功能出发探索和发现生活中的物理
我们学习了物理就会知道一个物体在不同的情况下它的作用(功能)都是不同的,就拿弹簧来说吧。形形的弹簧在不同场合下发挥着不同的功能:
1 测量功能
我们知道,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或压缩)跟外力成正比。利用弹簧这一性质可制成弹簧秤。
2 紧压功能
许多机器自动供料,自动步枪中的子弹自动上膛都靠弹簧的这种功能。此外,像夹衣服的夹子,圆珠笔、钢笔套上的夹片都利用弹簧的紧压功能夹在衣服上。
3 复位功能
弹簧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撤去外力后,弹簧就能恢复原状。很多工具和设备都是利用弹簧这一性质来复位的。例如,许多建筑物大门的合页上都装了复位弹簧,人进出后,门会自动复位。人们还利用这一功能制成了自动伞、自动铅笔等用品,十分方便。此外,各种按钮、按键也少不了复位弹簧。
4 缓冲功能
在机车、汽车车架与车轮之间装有弹簧,利用弹簧的弹性来减缓车辆的颠簸。可以让我们在乘车时更舒适。
三、从物体性质出发探索和发现生活中的物理
1.在冬天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屋外的水管会损坏破裂。这是为什么呢?在正常大气压下,温度降低至0℃时,水会结冰。纯水在0℃时密度为999,87 kg/m3,0℃冰的密度为916.71 kg/m3,即水结冰时,体积突然增大了约9%。而水管在温度降低至0℃时,体积却是缩小的。这样就容易使水管破裂。
通过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可以逐步树立同学们的科学意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等。 树立科学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等活动。我们不但要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还要学会把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2.运用类比或举一反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
我们在学习中会运用到很多的学习方法,运用类举一反三就是经常用到的方法之一。在教学中,可以运用类比的方法,使学生举一反三,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发现生活范文4
【关键词】数学 生活 数学元素
数学作为基础学科,魅力非凡。其原因一是数学理论一经确立,基本上不会被,以后只是深化和推广而已,不象其它自然科学分支经常发生新理论取代旧理论的现象;二是它的高度抽象性使它居于比自然界及至其他自然科学更高的层次,自然规律和谐用数学结构表示出来时,已经抓住了最本质的特征,由“形似”到了“神似”的地步。
数学,作为应用学科,我们学习知识就是为了应用于生活实践。但是由于种种的原因,我们的教学似乎与生活实际脱离了联系,导致学生学起来没有兴趣,感到枯燥,或者是学了不会用。如果我们仔细研究教材,联系生活,就会发现,生活中很多小事情中都蕴含着数学元素。
一、从日常生活中留意,数学无处不在
数学无处不在,只是因为我们缺乏一双发现的慧眼。作为一个数学教师,我们就应该时刻保持一颗对数学学科的敬畏之心,教会学生留意、观察、思考的习惯,去发现数学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例如,克,千克、吨的认识这一知识点,与生活联系就很密切。我们可以让学生收集零食的外包装,如方便面、薯片、饮料瓶等,还有家里的食盐、面条、面粉等袋子,上课大家一起观察,认识。在平常的生活中,学生接触到过这些单位,只是没有意识到那就是数学上所要学的知识。把它们拿到课堂上,大家一起讨论,学生就会比较感兴趣,无形之中也就掌握了这部分的知识。
再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把一个西瓜切成好几块,一个蛋糕切成几块。我们把一个西瓜看成 “1”,那么这切开的几块就不能再用学过的数表示了。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去想,怎么表示这其中的一块或者几块呢?很自然的,就引出了分数的学习。同时,把一个西瓜切成8块,一个同学拿了3块,一个同学拿了5块,谁拿的多?很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比较;拿两个一样大的西瓜,一个分成了四块,一个分成了八块,问哪块大?同样又把分子相同的分数比较学习了。
可见,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就会发现生活中的很多小例子都可以用于数学教学中。这样的生活小实例,从另一方面来说,就蕴含了数学美。因此老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才能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潜移默化的就学会了很多的知识。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数学。因此,精心设计我们的课堂,让课堂生活化,让学生在玩中学。
二、数学与生活是一对孪生兄弟,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风与学风则是教学相长的不二法门
数学源于生活,又广泛用于生活。例如,小时候,我们常被问到:你今年几岁啦?多高呀?身体有多重?比一比你和你的同桌谁重?……这些都是小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而要准确地说出结果,就需要我们量一量、称一称、算一算,这些都离不开数学。再如,像水电费收取、储蓄利息的计算、日常购物等生活中常用的各种知识均发生在身边,我们买东西、做衣服、外出旅游,总离不开数学,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生活中有关数学元素的例子的确很多。例如关于“0”的认识,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我们祖先开始只认识没有和有,其中的没有便是0,那么0是不是没有呢?我们都知道,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表示水的冰点,即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态和液态的区分点。而且在汉字里,0作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零碎、小数目、不够一定单位的数量……至此,我们知道了“没有数量是0,但0不仅仅表示没有数量,还表示固态和液态水的区分点等等。”“任何数除以0即为没有意义。”这是小学乃至中学老师关于0不能为除数的口头禅。“403房间、2009年”中, 0所表示的意思显然不同。403房间中的0是分隔“楼(4)”与“房号(3)”的(即表示四楼三号房),可删去;2009年中的0指数的空位,不可删去。由此可知,知识的未知领域远远大于人类已认知的空间。作为教师,求知欲与创造精神常新,教学相长,才能相得益彰。
三、现代社会生活中的数学元素无时不有,教给学生开放的视野是现代文明社会对人的必然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经济活动越来越丰富多彩。买与卖,存款与保险,股票与债券,期货与微商都已进入我们的全新生活领域。同时与这一系列经济活动相关的数学,利比和比例,利息与利率,统计与概率。运筹与优化,以及系统分析和决策,都将成为数学课程中的“座上宾”。作为学生,我们不仅要学会数学知识,而且要会应用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发现生活中的美。
四、寻找生活中的数学元素,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意识
发现生活范文5
你有没有在生活,学习,实验中发现过什么呢?好啦,不管有没有,都请先来听听我的发现吧!
又一次,妈妈们没空洗茶具,而姐姐在写作业,所以妈妈便叫我来洗了。
我答应了妈妈,可转念一想,我不会洗茶具,怎么办呢?妈妈看出了我的心思,便说:“拿湿抹布去使劲擦。”
我按照妈妈说的,拿了块湿抹布,使劲地擦茶具,我可是使出了我吃奶的劲儿了,可是我发现擦了之后的茶具和还没擦之前的差不多。哎, 怎么办呢?我很无奈。
我看着门前的沙堆,陷入了沉思,突然,我眼前一亮,何不用沙子来试试呢?也许是当时年少无知,好奇兴奋,我还真的去试了,反正实验出真知嘛,试过总比没试好!
于是我从沙堆中偷偷的拿了一下沙子,放在茶具中,不停地揉搓,呀!差茶具里有些脏的地方慢慢变得干净起来,真是太奇妙了!后来,我用清水把茶具冲洗干净,没想到,原本不干净的茶具,现在变得比以前白多了,亮多了。
发现生活范文6
世界上因万物的活力而精彩,每件事物的背后都有它一定的深刻含义。在暑假生活中,我终于发现了自己一直苦苦寻找的那份真诚和幸福。
感悟母爱
在姥姥家,我发现了一种奇妙的东西,那便是母爱。母爱的含义其实很简单“母亲对孩子的爱嘛。”但我却在短短几天中发现了它深一层的含义,那并不是简单的普通的爱,它是可以置自己生命于不顾,事事都为孩子着想的一种伟大无私的爱。
每天早上,姥姥总是第一个起床准备早餐,提醒舅舅要去上班了,或许天天如此,年年如此,都养成了一个习惯。有时父母的思想真的落后了,但仍旧不变的还是那份关心。那天,舅舅中午回家睡午觉,上班的时间到了,姥姥就喊舅舅去上班,或许每天中午都是这样,即便是在睡梦中也想着叫孩子去上班,只有孩子离开家的那一刻她才能安心的去睡午觉吧。这虽然是普通的一件小事,但每个母亲都是这样。
母亲对孩子的爱是永不终止的,十年如一日,即便孩子长大了,在父母眼中他还是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小毛孩,有句话是说:“有高堂在是一种幸福,只有在那个时候自己才是个没有长大孩子。”既然这样,我们就珍惜与高堂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吧!
体会真诚
我去配眼镜的时候,在那儿我发现了一种叫做真诚的东西。它是“无色、无味、无形”的,但它却是一种美好的东西,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高尚品德。世界因为有了这些而精彩,互相尊重,真诚对待每一个人。我明白真诚是无处不在的,在那位配镜姐姐的话中,我看到了它:真诚。
配镜姐姐今年大学毕业了,是在那儿实习的,和她聊天我觉得很尽兴,可以把自己想说的一切都倾诉出来,也许我们都还是小孩子吧。我并不知道她的姓名,也不了解她是怎样一个人,但我却想无条件的相信她。姐姐对我说:“只要努力做一件事,无论如何都会有结果。正可谓:‘努力就有收获’”。在姐姐真诚的眼神中,我相信她说的每一句话,她还给我讲解医学上的问题。
或许没有一个人知道,我是怎样渴望一个真心的朋友,我多么想真的相信一个人,我多么希望包围自己的是美好和幸福。可这一切的一切,都被人看成是不可实现,说我异想天开,难道真的是这样吗?我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吐诉,却…为什么人们的外表都密封着一道面具?他们为什么总是不相信别人,是因为受骗太多了吗?还是他根本不给自己相信别人的机会呢?我不明白,却也不想明白,我只知道,我真诚地对待别人,别人同样会真诚待我。就像配镜姐姐一样,因为她真诚,所以我相信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