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堆雪人的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堆雪人的作文范文1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问题 对策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悄然发生变化。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被打破,出现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得最多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到教学目标的学习组织形式,其实质量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
一
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缺乏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时机不当。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追求方式的多样化,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特殊性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如,有的教师在教学内容过易或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索或动手实践的地方安排小组交流,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有的教师一节课中安排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由于时机不当,收效甚微。
2.分组不科学。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组,座位的编排往往又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搭配而成的。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3.规则不明。在课堂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闹讨论的场面。但只要稍加注意就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究其原因,是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
4.时间不足。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两三分钟就叫“停止”。这时,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5.评价不全。开展小组活动后常要以小组为全班进行汇报交流,往往不是代表小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教师对小组的评价有时也不科学。
二
那么,怎样才能解决以上问题,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呢?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只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把学生领进“最近发展区”。合作学习的问题,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题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但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
2.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3.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
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呈现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
(1)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职责,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2)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4.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堆雪人的作文范文2
一、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人文素养是大学生不可或缺的一种基本素养,广义的人文素养包含了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具体来说大学生人文素养是其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的社会道德、价值取向、理想追求、审美评价、思维方式等的综合体,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当前受社会风气、互联网等的影响,大学生人文素养极度欠缺,具体表现如下:(一)人文知识欠缺,审美有待提升当前大学生人文知识缺乏,尤其是传统文化、哲学、美学等方面知识匮乏,缺乏应有的艺术品位,对传统的儒、法、道等思想知之甚少。多数学生对待人文科学态度冷淡,思想空洞,缺乏正确的审美。(二)功利主义思想泛滥,缺乏理想追求由于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功利主义思想泛滥,做人做事往往以利益为衡量。大学生热衷于考证、兼职,参加社团活动以加取课外学分为动机,考试蒙混过关,意志薄弱,遇到困难退缩,在学习上缺乏耐心和主动性,生活中缺乏必要的理想信念。(三)纪律意识差,思想浮躁大学生受互联网和社会负面事件的影响,意志消沉,考试作弊、抄袭现象严重,逃课旷课,自律意识差,生活中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自由主义思想盛行,在校学生片面追求物质利益,随波逐流,攀比之风盛行,做事得过且过,缺乏应有的上进心,思想浮躁,人文精神极度缺乏。
二、党建进学生公寓与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结合
党建进公寓工作将学生公寓开辟为新阵地,在公寓内开展学术论坛、小课堂和学术沙龙等,积极推进人文素质教育,有效填补了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不足。(一)开展人文科学类学术论坛。党建进公寓工作以党员工作站为推手,在公寓内举办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人文科学类学术论坛。通过在公寓内实地调研,收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邀请专家、教授在公寓内开展学术讲座,为学生答疑解惑,传播人文知识。(二)组织教师志愿者深入学生公寓开展“小课堂”。党建进公寓工作将人文素质教育作为重要内容,以遴选志愿者教师定期走进学生公寓的方式将文学、美学、哲学、史学知识带进公寓,在公寓内举办“小课堂”,吸引学生学习人文知识,弥补大课堂的不足。(三)组织“读好书”活动,营造人文学术氛围。高校以学生公寓为单位,通过党员工作站推出主题不一的“读好书”活动,及时向学生推荐国学、历史、文学、哲学类书籍,组织学生自发到党员工作站内交流读书心得,分享读书体会,让人文知识在公寓内流动起来,营造人人爱读书,人人读好书的良好学术氛围。(四)开展主题活动,在实践中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党员工作站在公寓内开展主题各异的实践活动,以感恩、明理、分享等为主题,积极动员学生参与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学生对人文知识的理解,砥砺学生品质,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内涵建设,增强学生人文素养。
三、党建进公寓工作对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
(一)党建进公寓工作激发了学生人文知识的学习热情党员工作站通过公开征集的方法,充分了解学生所关心的问题,通过开展学术论坛、读书沙龙、主题实践等活动,吸引了大批学生前来参加,通过邀请专家学者现场答疑解惑,扩展了学生的人文视野,激发了学生的人文热情。(二)党建进公寓工作拓展了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近年来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功利主义色彩浓厚,以市场为导向的培养模式使高校学科体系陷入僵化,过分的强调市场需求而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人文素质教育不足。党建进公寓工作将学生公寓作为第二课堂,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开辟了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新途径。(三)党建进公寓工作提高了人文知识的学习效率长期以来高校大课堂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解决学生的个体需求,因基础差异而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党建进公寓工作通过开展“小课堂”,以多样的人文知识为内容,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小课堂”拉近了师生距离,消除了学生对教师的敬畏感,大大提高了人文知识的学习效率。(四)党建进公寓工作在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人文情怀党建进公寓工作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积极推进实践育人工作,学生通过参加实践活动,深刻地理解了活动主题,体会到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通过实践锻炼,提升了自己的审美和品位,增强了自身的人文情怀,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四、结语
堆雪人的作文范文3
但是,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形成,不是靠一次、两次的空泛说教一蹴而就的,必须坚持自觉性、经常性、渗透性等原则,深入探索数学人文精神的培养途径和实施策略,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和形成数学能力的同时,体验、感悟人文思想的内涵,达到心灵共鸣,从而内化为自己的人文素养,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必须要做到一个切入点、二个渠道以及运用良好的方式方法一起运用。
一、找一个切入点
首先我们得明白,人文知识就是人文教育的根本以及切入点。所以当今中学生的人文教育应该要以人文知识教育作为切入点,并且逐渐深入地展开。人文知识教育是整个人文教育的基础,因为任何人文学科归根结底讲的是一个指示体系,也可以说是一种价值。
只有通过人文知识教育,使学生对知识有一种认同感,才能逐步将人文知识所体现的价值观念等逐渐内化到自身,形成一种稳定的人文精神,培养出既定的人文理念去指导他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当前学生或多或少的不会认同一些教育内容且也不会接受,逐渐的学生就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使的身心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
二、人文教育要有渠道
人文教育的渠道有两个,一个是课内,一个是课外。
(1) 课堂教学是人文教育的主渠道。首先要发挥各类人文学科在人文教育中的优势,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人文基础教育,其次是充分挖掘自然科学学科中的人文因素,例如其中科学的历史、科学家的事迹、以及应体现的伦理道德等等。
在非人文学科教学中要挖掘理科的人文因素渗透人文教育,此外,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工作态度、人格魅力、自学精神、师生感情的交流等等,都会对学生产生人文精神的感染和影响,给予学生一种人文关怀。
(2) 课外教育也是人文教育中必须具备的。在课程设置中,需要加减法一起并用,且根据师生的学习情况具体设定,例如可以建立一个学习组开展了一个每周一题的活动,每周每个年级或是班级出一道课内或者课外的文学性问题,使得学生认真、积极的对待,最后让学生形成习惯,增加人文修养,比如学《论语》,可以开展一个每周论语一则活动,负责人选择《论语》中比较切合当今社会发展、贴近师生生活和学习实际的语段,将其抄写在黑板上,附上翻译,师生每周学一段《论语》,在理解意思的前提下,每天路过黑板的时候,抽出一点时间看一下黑板,就能学习到很多的知识,这样日积月累很有收效。
当然,人文教育的内容很多,传统文化也很丰富,除了学习《论语》,还要学习四书五经、老子、孟子等人的学说甚至国外文化。所以说,要充分利用时间和机会,开展类似活动,促进人文知识对学生心灵的渗透,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量变式的启发和影响,进而阶梯式地达到质变效果,让学生受益终生。
三、 注重人文教育的方法
人文教育一定得讲究方式方法。在人文教育中可以采用的方法总结起来可以为四个字:习熏物化。应该说习熏物化是教育历史中一种比较传统的方法,也是体现人文教育特点的一种方法。
1.首先是习,习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学习和实践,使之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及道德,也就是说,在学习人文知识的同时也要依照知识所体现的精神去践行。在人文教育中,我们尤其强调道德实践,所以说,道德实践是教育主张之一。比如学雷锋活动要日常化,并不是只有三月五号才提倡学雷锋,要让雷锋精神永驻校园。
雷锋也是在日常生活中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每一个细节做起,才能将自身的行为和心态浓缩为一个典范,形成感召世人的雷锋精神,在学校提出明确的号召后,师生都要积极行动起来,将号召付诸于实践,在一点点小事和道德实践中逐渐体悟道德的影响力,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逐步提升道德修养水平。2.熏;就是熏陶,实际上就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是润物细无声。这是进行人文教育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那么用什么来熏陶呢?要靠教师的人格以及人文环境两个方面。
因此,学校在教师建设别重视对教师的培养,而在教师的培养过程中,我们重视四个抓:抓最不好抓的地方,抓最重要最不见效的地方,这些地方必须抓,必须长期抓。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学生在学业上的引路人,首先要自己学好,做好。此外,教师的品德要勘为学生的楷模。行为堪为学生的榜样。学识勘为学生的师表。这是我们为人师表的目标。要力求以教师的高尚人格去影响学生。
(3) 除此之外,我们也应该更加着重的为学生建设一种高品位的人文环境,对学生施予有关人文方面的熏陶。我们当前主要吧人文环境分类为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两个方面,在精神环境建设方面,我们着重强调团队意识以及师生间的面貌作风。当做到这些以后,学校中自然而然就会形成很好的氛围,从而营造积极进取、师生关系和谐的人文环境。
3.悟,自悟、感悟、领悟。例如某一个人悟性好,重在表现为这个人在理解一件事或物或学习并运用起来的速度比较快,而快的前提是取决于这个人当前已掌握了相当量的经验知识,并且必须具备触类旁通的思维方式。悟性高的人更易于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融合其中,获得属于自己的东西。
4.化。有了悟的前提和铺设,学生在人文教育方面领悟到的知识就会提升、内化为个人的人文精神和能力,再把人文精神和能力转化为行动,这就达到了化的境界。
当我们把这一个切入点、二个渠道以及运用良好的方式方法一起运用到位,那么学生们的人文素养就会进行一个质的提升,做一个更加完美的自己。
堆雪人的作文范文4
在我家,有一个电脑迷,那就是我,在家里,我常常不听妈妈的话,所以,妈妈说我是个不听话的孩子。
记得有一次,我们学校放暑假,爸爸妈妈有事不在家,我坐在椅子上,正津津有味的玩游戏,忽然,我听见一阵电话的铃声,我跑去一接,原来是爸爸打来的,他说让我快点把他的西服拿来,领导又不知道要搞什么活动,让我快点来,他在校门口等我,我放下电话,拿起爸爸的西服准备走时,我看见自己刚才玩的游戏快输了,我把爸爸的西服扔到一边,有看是坐在那边打游戏,大约过了十分钟后,估计是爸爸等不着了吧,他怒气冲冲的跑回来。说:“你在干什么,我让你给我拿的衣裳呢?”他看了看表,说:“回来在收拾你。”爸爸走后,我看了看电脑,自己打的那场游戏还是输了,如果我当时早点儿把西服拿给爸爸的话,游戏还是输了,至少还能少挨一顿骂:”
我爱玩电脑,有时候有什么不会的问题也会“请教”电脑,电脑虽然好玩,却能害人,所以我要好好学习,改掉爱玩电脑的毛病。长大了,一定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堆雪人的作文范文5
1.语文课教学对学生人生观的影响
(1)语文课教学对学生人生观影响的特点
语文课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都不同于"政治课"。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或者政治说教都不是它的教学主体内容及目标。这样,对学生的人生观影响就不应是显性的,正面的、直白的、说教式的。它应该是隐性的、迂回的、润物无声、渗透式的。教师由于无硬性规定之约束,对学生的人生观教育可以轻松的、"不经意间"进行。学生同样知道,这是语文课,不是向她们硬性灌输政治观点的政治课,则处于放松及无戒备的心理状态,不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不知不觉间就已经接受了健康、科学、向上的人生观。
(2)语文课经典文学名著教学对学生人生观影响的特点
文学作品尤其是文学名著里,总有引人入胜的情节、鲜活的人物、美丽的风景,深刻的生活哲理。可谓有情有景有理,情景交融。所以,作品中的主人公的人生体验、兴衰沉浮、悲欢离合、好恶爱憎总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与认同;作者的是非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会在读者不经意间被悄然接受。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再加以点拨与引导,经典文学名著对学生人生观影响的特点及效果会更加突出和显著。这正是语文课中的经典文学名著教学对生人生观影响特点的真实写照。
2.卫生类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
(1)性别单一卫生类职业学校在校生以女生居多,如某卫生职业学院,女性学生比例占到全体学生的95%以上。
(2)低龄化,由于生源绝大部分来自于初中毕业生,按照6~7岁入学、小学6年、初中3年推算,她们的年龄应在15~16岁之间。
(3)生理特征, 生理发育基本成熟,第二性征表现完全,属于青春中后期阶段。
(4)心理特征 有关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心理发育水平总是滞后于生理发育水平。虽然她们的生理发育已趋于成熟,而心理发育尚在进行之中。进入青春期后,少年儿童时期对成人的依赖和对外界新事物胆怯的天性将逐渐退去,逐渐变得喜欢自作主张,独立处理事情的意愿增强。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自我意识明显增强,越来越密切地注视自己并与他人比较。通过比较肯定自我,更想超越别人,让别人能对自己能刮目相看。通过比较,个体很容易判断出自己在一个群体中的位置是超越还是落后。
如果比较的是学习态度、学习成绩;比较的是积极向上的作为,这显然是极其宝贵、促人奋进的积极进取的一面。但是,如果比较的是衣服是否为名牌,比较吃穿享乐,比较谁的零花钱多,比较谁能早有异性朋友等等。这样的比较肯定是负面、消极的、极其危险的。
青少年容易情绪化,当在吃穿享乐比不过他人时,自卑心理极易产生,这样会促使他们采取不正当的手段、通过不合理甚至违法途径去满足自己的精神及物质上的需求。通过近年来见诸报端、网络上的"妹"、部分初中女生直接变成坐台"小姐"、或者与校外不法人员共同去诱惑、逼迫自己的同学现象,足可看出,这些误入歧途的学生所作所为,其目的无非是通过不劳而获的手段获得金钱,满足自己追逐享乐的目的,显示在群体中优越地位。 这种错位正是人生观自我定位选择上的失误。
(5)教育机会 人生关键的第一步,方向选择的正误往往决定其一生的发展。这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将显著地影响他们今后人格能否进一步的健全发展、能否做到最终正确选择人生道路的方向。
显然,帮扶与引导是必不可少的,帮助他们摆脱追求享乐的思想的侵蚀毒害,走上人生正途。这也是社会、学校对他们进行人生观教育必要性及价值之所在。
卫生类职业学校的学生以低龄初中生为主,决定了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人生目标的选择还处在初、中期阶段,尚未完全定型。在这个时期打好选择人生目标的基础,建立正确的人生理念,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学会正确的选择方法,对于他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他们仍然能够接受外界对他们的影响并发生转变,正处于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教育者应该抓住这最后的关键时期,使她们成人、成才。
堆雪人的作文范文6
第一个学段:1-2年级的写话阶段
课标中要求学生对写话有兴趣,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话的形式,一般是看图写话和自由写话。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这段教学,我理解为“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鼓励学生自由写话,完成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转换,指导学生写完整话。”
学生入学,从“写一句完整的话”到“写一段内容完整的话”,这是一个梯度的进程。在这个进程中,学生由口头的想说、爱说演变成书面语的能说、会说。这个环节的教学策略是:
1.指导学生明白写话的要求。
2.在看图写话写作中,指导学生有序地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
3.按照时间、地点、谁、在干什么、感受(结果)如何,来开展写话活动。
大多数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都能掌握说的要领,将口头语言转变为书面语言。例如:星期天的晚上,晓明在家里帮助妈妈扫地。看着干净的地面,妈妈笑了,爸爸笑了,晓明也笑了。
上面的这段话,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感受,一应俱全。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书写状况,给予等级评价或者口头评价,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在肯定的基础上,适当引导学生,日渐丰盈自己的写话内容。
还是拿上面的那段话为例,稍加润色后如下:
星期天的晚上,月亮顽皮地挂在树梢,露出了半张笑脸。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唱着歌。吃过晚饭,妈妈在收拾厨房,爸爸坐在沙发上看报纸,晓明懂事地拿起扫帚帮妈妈扫地。他先扫妈妈、爸爸的房间,然后打扫自己的房间。不一会儿的功夫,就把地面打扫得干干净净。妈妈看到了,高兴地笑,说小明长大了。爸爸看到了,也高兴地笑,冲着小明竖起了大拇指。小明的心里美美的甜甜的。
后面的写话,多了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在内容上更加丰盈。对于能够达到这样标准的作文,我利用现有的评价方式(拇指评价法、商标奖励法等),赏识地看待学生。如果作文中有学生自己独特感受的语句,我更是极力推崇。这样,为培养学生说真话、写真话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也为培养创造型学生埋下伏笔。
第二学段,3―4年级的习作阶段
这个学段,课标中要求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这学段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这个习作阶段,我理解为“大胆、自由、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的阶段。“小学生的习作,就是一种模仿。”因此,在教学中,我采取如下的措施:
1.以精读课范文,指导学生构文。
2.帮助学生掌握精读课文的表现手法,让学生的习作更生动。
3.引导学生学习精读课文的选材,让学生习作选材更合理。
4.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读中积累好的词语和素材。
在教学中运用好这些措施,学生习作中出现的不知从何下手、没有条理、杂乱无章、不生动、不具体等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小学生的习作,一般包括三部分:开头、中间、结尾。在具体指导学生习作中,我认为先要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框架,也就是“构文”。在小学阶段,文章的结构一般是“总分总”、“总分”的模式。
文章的开头――我们通常称为“龙头”。小学常用的是“开门见山”式。这一部分,要努力抓住读者的眼球,让人有愿意读下去的欲望。在这里,我指导学生借用修辞方式(比喻、排比、设问等)来让自己的习作更具魅力。但这里,也要注意一点,不要占太大的篇幅,一般五六十字即可。
文章的中间――就是俗称“猪肚”的部分。不言而喻,猪肚子里全是宝。这部分,涉及到“细节描写”的问题。
文章的结尾――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虎尾”。它是主题的升华和文章的拔高点。一般来说,紧扣主题,照应文章的开头,在整体结构上,形成首尾呼应的态势。这里,我们可以指导学生采用引用法(引用名人名言,谚语俗语,诗词歌赋等)来给自己的习作增色。这也是我们学生很难做到、做好的地方。
第三学段,5―6年级的习作
这个学段,要求学生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在这个学段,应适当地引入议论的文体,指导学生就某一事物发表自己的观点。小学阶段的文体,一二学段以想象为主,第三学段以记实为主。小学阶段的记叙文,无外乎写人和记事。写人的,注重于把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品质爱好写明白;记事的,侧重于把这件事叙述完整、生动,从这件事上作者感悟到了什么。我们明白了这一点,在指导上就会有所侧重有的放矢指导学生选材、组织材料。
在实际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关注现实,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这样的训练下来,学生就会把写作和中学议论文的学习衔接起来。
课标中第二学段还指出:写作要不拘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