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炭花生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竹炭花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竹炭花生范文1

一谈话要注意平等性。

教师在与学生谈话时,各自有着同样的法律地位,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保持与学生人格、地位相平等的心态,这样,师生谈话才容易进行,师生心灵才容易沟通,师生感情才容易融洽。通过谈话,学生可以从中受到启迪,焕发活力或释放潜能,有利于学生品格的健康发展。

学校教育,并非强制教育。任何强制、压制、不平等对待学生的做法,都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师生谈话只有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学生的人格、学生的自尊,才能得到尊重、保护,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才会有更好的空间。

二谈话要讲究艺术性。

教师不仅要讲究与学生谈话的时机、场合、形式和方法,更要透视学生的心理需要、个性差异,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才能取得谈话的良好效果。课堂上老师启发提问,学生思考回答是一种谈话;课堂下学生请教质疑,老师批改辅导,同样也是谈话;校园内外师生的聊天、谈心、老师对学生的表扬、批评,这也是一种谈话。老师无论是口若悬河,还是春雨无声,都应注意掌握原则,把握分寸。因为学生有着年龄、知识、智力、兴趣、爱好、性格、心理需求和心理承受力等多方面的差异,很多学生争强好胜,乐于展示自我,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心理障碍严重,孤僻忧郁,教师与之谈话都应区别对待,让学生说话,就得给其自由,民主,并尊重其意见,这样就会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学生将会克服自身不良性情和习惯,以积极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去。

当然,谈话并非万能,但我们应该坚信,加强师生对话,促进心灵沟通,定能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三谈话形式要多样化。

教师同学生谈话,不要只拘泥于口语对话这一种形式,可采用多种形式和渠道,如作业本上老师留言,问卷调查,设立教师信箱,或文体活动老师以普通身份参加,或节日、生日、联欢及座谈、游戏、劳动等,以平等的角色互换,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和睦相处,引导学生在宽松、愉快和欢乐之中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获得知识。

四谈话要经常化,制度化。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学生谈话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做起,坚持不懈,才能完成"人的发展需要"这个大工程。

教育家赞可夫提出:"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假如我们的中小学教师都能够积极、主动、自觉地和学生进行平等、民主、和谐的谈话,建立起师生之间互相沟通、互相谅解、互相信任、互相激励的良好人际关系,形成一种教学合力,那么,对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对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必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接上页)行之说过:我们奋斗的工具是爱心,不是武力。班主任要做到真诚的关爱学生,就深入学生中去,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对违规的学生,班主任要认真的查清其违规的原因,本着理解、关爱、教育的目的,防止简单粗暴的惩罚,在学生心中留下暗伤。

四、在处理班级事件时要坚持遵循原则性,对任何学生必须做到公平,公正,从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班主任的人文管理。

竹炭花生范文2

关键词:住宅区声环境;优化;建筑设计;一体化

1.引言

过去,人们在住宅区建设前对声环境重视程度不够,专业技术也缺乏,往往是在发现住宅区的环境噪声超标以后,才开始对住宅区环境进行声学处理与改善,如此看来这样治理声污染的效果实在是收效甚微。越早考虑声环境问题,降低噪声成本就越低,反之成本就会越高,声环境优化师应与建设方在建筑规划阶段就对声环境保持足够的重视,通过预测评价及技术手段,对声环境进行优化设计。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促使设计师在建筑设计前期就开始重视住宅区声环境的建设,对不同方面的建设要求做出平衡和综合考虑,在于设计初期针对一些不利因素进行针对性控制,以优化住宅区的居住环境,人人安居乐业。

2.噪声的影响

声环境指的是住宅区室内外的各种噪声源,在一定的住户范围内形成对居住者产生影响的声音环境,是住宅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难会受到噪声的干扰,影响工作学习效率,因而具备一个理想的声环境很重要。

噪声的影响超过一定分贝强度会破坏人的听觉,让人们普遍产生疲劳厌烦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对体弱者更加不利;对心理上的影响,如果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中,人的性情行为会受到消极影响,严重者容易产生心理混乱;而且对睡眠也会有一定的影响;最后是对人认知能力的影响,会影响注意力和记忆力。

3.住宅区声环境设计目标

《住宅建筑规范》规定,“卧室、起居室在关窗状态下的白天允许噪声级为50dB,夜间允许噪声级为40 dB。”从现在的技术水平来看,即使住宅区声环境不达标,在关窗条件下室内噪声达标已不是难事。但室内环境包含多个方面,除了安静,还有换气、通风、舒适等要求,关上窗户,室内噪声即使达标了,却不能达到通风的要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社区噪声指南”,白天以语言交流为主要内容的室内噪声等效A声级不宜超过35 dB,而大量测试表明,开窗条件下室内外噪声差值在10 dB左右。因此,若要满足开窗条件下住宅室内不受噪声干扰,理想居住环境的声环境噪声应以45 dB为设计上限。

4.优化住区声环境的规划控制和建筑布局研究

对城郊小区而言,改善住宅声环境的有效途径是规划控制和建筑布局的调整。对于住宅区而言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边缘地带,其主要作用是把周围环境与核心建筑分隔开;二是住宅区本身,这是由专用住宅和核心建筑组成的。在小区边缘地带,主要的噪声源是道路交通噪声,加大主干道与住宅区之间的间距,以便降低噪声声级,和对噪声敏感度的淡化,优化住宅区用户的心理状态。当不能满足声缓冲区噪声衰减的要求时,才需要选择声屏障等防噪方案。在声屏障与小区建筑减种植树木,在视线上隔断与噪声源的联系,能获得较好的观感。

从防治噪声污染的角度来看,主要从建筑的间距和布局来规划设计小区的核心部分,并结合小区道路规划和朝向,当公路沿南北方向走向时,建筑物不应采用采用垂直公路走向的行列式规划。如果有充足的条件,可以采用混合式规划,如果现实需要采取行列式规划,可以将临路一边的山墙连成一片,形成一道声屏障。

因地势走向逐渐高起,同时小区内部也要相应地结合规划设置各级住宅区的道路,尽量遵循地形和建筑之间的遮挡关系,减少坡度,尽量平缓,此外还可以在住宅区内建立有主题的声屏障。

规划时还要注意吵杂区域与安静区域的划分,那么可以对住宅区内吵杂区噪声的控制。对于有较多公众活动的区域,采用局部防噪和合理分区的办法,如对公众开放娱乐场地、运动场地等采取半包围结构或降低地面标高的方法。对于住宅区消防通道以及主入口等开敞区域是声学薄弱的位置,可参考结合建筑设计的遮挡,需要特别留意。除了合理适当地规划小区内部外,还可以参考国外其它通用成熟的方法进行防噪优化,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坡堤防噪、屏障隔声、阳台底板吸声、门窗隔声、建筑外墙加建鳍型隔声体等。这些方法可以混合使用,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单独使用。

5.建筑规划阶段声环境优化方法

5.1建筑布局中的声屏障

一般上现行阶段降噪声的设计方法不是很多,设计师普遍是在噪声较大的一区采取“堵”的措施,以邻近街边的构筑物作为声屏障,来降低交通噪声,维护后面大片住宅区的安静,在一些城市我们可以看见常见的声屏障是在道路的两侧设置隔声屏障,通常由玻璃、钢结构等制成,但由于声屏障的高度有限及隔声量不足,往往得不到最佳效果,如果条件允许采用建筑物作为声屏障就会得到更理想的效果。因为在声波里特别是低频声波,它具有环绕性,那么担负起声屏障角色的建筑物应有足够的高度和长度,通常采用板式高层住宅来降低噪声,或者是一些对噪声不敏感的建筑物。

5.2基于声学调研的声环境优化

在复杂的环境中进行声环境优化设计,设计师应在进行环境噪声现状调差查的基础上,结合噪声限值来研究规划功能布局,并针对噪声超标区域进行声环境优化方案。用这种方法来对建筑环境进行优化,是从根本上解决住区环境噪声问题的手段之一。声学调研的内容较常规噪声测试更为细致和系统,目的性更加明确,结果也更具可操作性。

5.3计算机模拟下的声环境优化

随着技术发展,现代设计师在建筑规划中对声环境优化研究的重点是通过计算机软件对噪声问题进行仿真模拟,并作出可行性评估预测。它能结合理论方法和实验方法的有利条件,在科学技术中占独特位置。采用计算机的仿真技术,在前期规划设计的方案中,可以调整平面布局和控件组合,对于改善住宅区无论室内还是室外的声环境都起到重要作用。更令设计师所接受的是,它还可以将多个方案进行比较,从中优选最佳方案并付诸实施。目前,我国常用的噪声商业软件有德国的Cadna/A lima、Soundplan,比利时的Raynoise等。

6.建筑布局中的声环境优化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一:英国拜克居住区是由著名的建筑师拉尔夫 厄斯金(Ralph Erskine)设计的,是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建于20世纪70年代。这个住宅区的东面和北面都面临着城市主干道所带来的噪声污染的威胁,为了降低噪声污染,建筑师在建筑设计时特别建造了一条连续的周边式走向的住宅,称为“拜克墙”(The Byker Wall)。“拜克墙”总高度有3层至8层,是住宅区的有效隔声措施。在临靠主干道的一侧,“拜克墙”外墙的图案是由5种颜色的砖组成的,墙上只有红、黄双色的通风装置,还有很小的窗,看起来活跃生动错落有致,显得生动形象。这种设计不但提升城市的特色,又可为住宅区内低层的住宅防止噪声干扰提供有效的屏障。

案例分析二:意大利摩德纳的Torenova居住区建于20世纪80年代,该小区的北侧为城市环路,南侧为通向Nonantolana的城市道路,两条路的交通噪声都很大。在完成小区的初步设计方案后,由声学顾问对其进行声学优化。为避免两条道路的噪声污染,根据声学调研结果,调整原设计方案。在北侧路堤南侧改为两层底层住宅,使该区域住户都处于路堤形成的声影区内,再将北侧路堤建设加高、加长,并在其上设计隔声屏障,最后在交通噪声较大的南侧沿路区域建造商业和公共建筑。

7.结束语

住宅区声环境的好坏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要想营造一个舒适静雅的住宅区,就要求在建筑项目的开始便将声环境设计融入到建筑设计方案中去,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有利的周边环境来最大限度地降低住宅区噪声污染,但同时也需要设计师形成更加全面、综合的知识结构。本文结合规划中的声环境设计目标和建筑设计方法进行了初步论述,希望能够引起我国设计师的重视,积极吸纳声学专业的研究成果,将住宅区声环境优化与建筑设计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竹炭花生范文3

【关键词】工程建设;生态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

在现代建筑工程的建设中,人们对建筑的节能要求不断提高,然而由于建筑行业是一个高耗能行业,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对生态问题引起了高度重视,然而就目前建筑设计的实际情况而言,要实现建筑设计的生态化还任重道远。本文从生态建筑的概念及特点出发,对生态建筑设计和建筑设计生态化的深入分析,然后对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使同行相互探讨共同提高,同时为我国生态建筑的发展添砖加瓦。

一、生态建筑的概念及特点

1、生态建筑的概念

作为一种全新的建筑形式,生态建筑有着许多不同的解释,总体上是将建筑视为一个生态系统,通过组织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使物质、能源实现秩序地循环转化,获得一种无污染、高效及低能的生态平衡系统。

2、生态建筑的特点

从建筑设计的角度看,生态建筑主要表现为:采用多种绿化方式以改善周围小气候,采用大跨度轻型结构以增强空间的适应性。生态建筑的设计,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整体、全面地考虑设计区域内部与外部环境关系;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不可分割;建筑材料尽量使用天然材料,尽量使用天然能源与再生能源;采用节能技术和防治污染措施;宅址选择远离污染源;尊重设计地段内的土地、环境及植被的特点,因地制宜;建筑产品体现出生态文化与艺术的内涵;设计过程中的多学科综合性。

二、生态建筑设计及其基本内容

1、生态建筑设计。

所谓生态建筑设计,即秉承生态学思想和以人为本理念为指导的建筑设计理论,着眼于以自然、建筑、人中心的整体环境,设计出能够体现三要素之间统一、和谐关系的优秀建筑,使其能够与周围环境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同时还能最大限度地为居住者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有效保护周围生态环境。就其本质来看,生态建筑设计实际上是一种回归自然的、与生态和自然环境保持平衡的一种良性设计理念。建筑同样也可视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而生态建筑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建筑内外空间中涵盖的各类物态因素加以合理组织,在建筑系统内部实现物质能源的循环有序利用,从而创造出生态平衡的、少污、少废、高能低耗的优良建筑环境,居住者生活空间由此变得更为舒适和健康。

2、生态建筑设计的基本内容

2.1对再生能源加以充分利用,实现节能效果。

在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为使能源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减少资源消耗,包括水能、风能、海洋能、太阳能以及生物能在内的各类可再生能源得到充分应用,人类既往依赖于非可再生能源的程度得到一定缓解,而蓄热等节能措施的应用则有效控制了能源消耗,实现了减耗、节能的目的。现阶段建筑设计中,风能以及太阳能的应用相对较为普遍。

2.2污染减排。

生态建筑设计对于居住者健康影响因素有充分的考虑,室内与周围环境严禁存在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建筑材料,以免将有害或有毒物质排放到邻近环境中。对于已经存在的有害物质实施无害化处理,通过科学手段加以净化,为建筑物周遭环境和室内环境的宜居、健康性能提供全面保障。

2.3尽可能的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用环保、可循环利用以及可再生类建筑材料,以降低建筑活动产生的各类垃圾。以环保管材的应用为例,现阶段建筑市场上有一种能够取代金属管材的塑料金属复合管,这是一种金属与塑料性能兼具的优秀高科技产品,自身不会生锈,更不会造成污染,较好地满足了生态化设计理念需求。建筑设计师们应大规模运用生态技术和环保材料,设计出符合生态化设计标准的建筑物。同时满足居住者环保低碳的使用要求。

2.4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设计者应对建筑周围环境与建筑本身之间的协调配置予以考虑。例如生活设施以及邻近建筑群等,确保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生态平衡关系,使生态建筑设计理念中的要求得以实现。

2.5生态化建筑设计为居住者提供了舒适、宜人、健康的室内空间环境,其中包括清洁的空气、良好的光照、适宜的温湿度以及开敞灵活的空间。

三、我国建筑设计生态化的发展趋势

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及我国人口增多带来的土地占有面积的扩大及资源的过渡浪费,使得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同时工业废水、废气等的排放也使生态环境受到了严峻的威胁。我们不能一味的以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进行经济建设,而应在保持其原有风貌的同时,科学合理地利用其现有资源的有效提供实现社会与自然的同步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生态建筑概念的提出得到了社会的强烈反响与广泛关注。

1、探究新型的生态建筑设计风格

自然界的优胜劣汰导致了物种的灭绝、繁衍与转变,从而出现了低等生物个体到高等生物的进化。人类既充当着改变大自然的角色,同时又不可否认的作为其承担者出现。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人类以智慧将其思维的运转运用到大自然的生产中,不仅推动了社会工业化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可靠提升,也使大自然产生了人类鲜活的思维,使大自然以生命个体的形象展现出来。因此,在未来的生态建筑发展进程中,我们要探究新型的生态建筑设计风格,赋予建筑以人的生命色彩,真正实现生态环境与建筑物设计的和谐化。同时在传统的建筑设计风格中进行科学的创新与改进。

2、 注重能源技术的开发与利用

能源理念是生态学中的一个及其重要的概念。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即新能源的开发和能源的科学利用。一方面,能源的开发不仅要做到其对环境的长期有效发展的促进,同时也要关注自然界中资源的有限性,从长远的角度出发选择既对生态环境有利同时又可再生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元素作为能源的最终源头。

我们可以开发风能、太阳能为建筑所用的能源,从而实现大自然与建筑施工的平行发展。另一方面,将能源的开发转向节能方面必将成为未来我国生态建筑中的另一重要研究课题。这里我们所说的节能不仅指的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减少能源的使用,而更多的要求的是在能源的利用率方面做出最大的努力,实现资源投入与产出的最大自然优化比。

结束语

建筑是一个能耗高的行业,并且在建筑节能方面一直有所欠缺,而随着可持续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贯彻落实,在现代建筑工程的建设中,人们对建筑设计中生态问题引起了高度重视。通过本文对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的探索分析,相信对其也有较深刻的认识。总而言之,生态建筑是一种非常先进的建筑形式,并且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潜力,为了提高现代建筑的水平和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建筑向生态建筑方向发展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 段国志.试论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3-25

[2] 黄磊.回应地域自然环境的生态建筑设计策略初探[J].重庆大学,2010-05-01

竹炭花生范文4

一、谈话有爱心

在班级管理中,和学生谈话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通过谈话交流思想感情,交换意见看法,达到教育的目的。但经常会有学生不领情,顶撞的现象,似乎不管怎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都没效,一副“我自岿然不动”的样子。事后我换在孩子的角度好好想想,还是自己谈话的方式方法有问题吧。

缺乏爱心,缺乏耐心是问题关键。他们是孩子何必吝啬自己的爱呢。多一份关怀,多一份了理解,多一些引导,温暖一个人的心,也许会是孩子人生道路上一块闪亮的里程碑。曾听过一个故事:某老师随机抽取了一部分名单,告诉校方这是有潜力的学生,并再三叮嘱校方要保密,以便试验的正常进行。他们只是想看看当学校以特殊的期待和赞美的方式来教育这些学生时,他们是否会因此与众不同。一学期过去了,这些学生不但学习成绩突出,而且性格开朗,与老师的感情非常好。原来当这些学生取得一定成绩时,老师就不遗余力的赞美他们鼓励他们;当这些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老师也用鼓励代替批评,可见赞美和期待可以改变学生的表现,使学生在无形中朝着好的方向努力,变得更上进更优秀。可见因为有爱就会有期待有赞美也就有了孩子的变化。

二、谈话要因人而异

自卑的孩子应少点批评多点鼓励,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好强的孩子,应多点批评少点表扬,否则会助长他们的傲气、恶习。蛮横的孩子,就要事先搜集好有关材料,事实,精心设计谈话内容和方式,还要想好万一谈话受挫后的应急措施,力求达到效果。内向的孩子又往往不善于表达,比较闷,在和他们谈话时更要有信心有耐心,只要一次工作做好了就放心了。我曾有这样的经历,一次上课正讲到兴头上,我看到坐在最后的小超低着头正聚精会神地在做小动作,以我的经验判断,他一定是在下面玩什么东西,很有可能是手机。于是,我非常随意地走到他的旁边,他一下就意识到了“危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手机藏进了口袋里,用慌乱的眼神瞥了我一眼,马上又镇定下来。于是,我故意笑着把手伸到他面前不出声,

“我没干什么?”说完,脸涨得通红,我有些生气了,正要上前拉他。但当我转身看到其他孩子正在窃窃私语,并用怪异的眼神看着我时,我马上意识到了自己千万不能生气,恶语相向肯定会伤了他。”于是,我只好微笑着说:“既然你没玩那就姑且相信你,站着听讲吧。”

下课后,我将小超叫到了办公室,对他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谁知,他就是三缄其口,拒不回答。从他的眼神中我读到了他想通过沉默,来将这件事不了了之。面对这种情况,我决定找他身边的朋友做他的工作,待他情绪好转了再和他沟通,最后爽快的答应期末带着成绩来拿回手机。后来的行动也确实证明了自己是说到做到的。

有的学生几乎没有什么长处可言,看起来各方面都有不足,但只要班主任细心观察,仍是可以发现其闪光点的,并且这种闪光点随处可见。班主任与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谈话时,应尽量抓住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充分肯定,大力表扬,使学生认识到老师不光是盯着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能看到自己的长处。待学生情绪稳定后,再指出其缺点和不足,进行批评教育,这样学生就容易接受了。如:有个学生常常与班长大吵大闹,干扰班长工作。在选举班干部时,这个学生仍投了与自己吵过架的班长一票。事后,我便找这个学生谈话,他怀着挨批的戒备心理等待我的训斥,我第一句话就高兴地说道:“我发现你有一大优点!”这个学生开始以为我在挖苦、讽刺他,便把头一扭,表现出不屑一顾的神情。我又很快了解了他的心理,并不急于解释,问道:“你为什么同意班长继续担任班干部?”学生回答:“因为她能热心为同学服务,肯负责,敢于坚持原则。大家也是这么认为的。”“你不是和她吵架了吗?”“那也有我的不对。”我这才指出:“这就是老师发现的你的一大优点,你能认识自己的错误,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同时又能看到同学的长处。看来你的缺点主要是脾气坏了点。”几句话说得学生不好意思地笑了。班主任的一席话成功地降服了这个乖张的学生,主要就在于班主任捕捉住了学生的“闪光点”,把话说得动听而中肯。

三、谈话要有度

俗话说得好:凡事有度,过和不及,都达不到目的。一味的批评,孩子往往不能接受,可能还会激起反感。不仅达不到目的,还影响师生感情;一味的鼓励表扬也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对于蛮横型的,自我型的适当的批评,一定的打击,倒是有效果的。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在听了赞扬之后再听批评,心理上就好受得多。一次在批评小林请人帮他做扫除时,在办公室里小林理直气壮的说:“我拿钱请他做扫除,他也乐意做,我们都愿意呀。”我一楞,心想必须得好好谈谈了,于是平心静气和他聊天,引经据典,含蓄的表达出朋友之间的友谊需要单纯真挚才能长久。到最后我才明确的问他请人做扫除应该吗?他微笑着摇了摇头。这样让孩子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批评,我认为不失为批评的一剂良方。先批后赞还是先赞后批,批多少赞多少需要我们做老师的好好把握了。

四、与家长的谈话

一个孩子学习的动力往往来源于家长的期望,家庭的教育,环境又影响着孩子的学习状态,所以老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与家长的交往也很多。能不能形成合力,就在于老师的良言苦口或者说是“甜言蜜语”。

竹炭花生范文5

关键词:生态建筑;生态建筑设计;生态化

世界人口的剧增和自然资源的骤减造成了生态环境出现了严重失衡的状态,生态环境的破环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着建筑行业的巨大发展,但建筑行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等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各行各业共同的追求目前,因此,对于建筑行业而言,转变建筑设计理念,实现建筑设计的生态化发展是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1、生态建筑的内涵及特征

1.1 生态建筑的内涵

建筑设计生态化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全新的建筑形式。所谓生态建筑设计是指将建筑看做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利用建筑的内外空间对各种不同物态因素进行组织,在生态系统内部实现物质和能源的有序循环和转变,从而实现生态系统的高能效、低污染、高环保。生态建筑的内涵主要表达了两层含义,第一,生态建筑可以为人们提供健康、环保、清洁的居住环境,是人们享受到高质量的生活空间和休闲空间。第二,生态建筑能够有效地降低能源的消耗,实现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尊重,确保人和自然的和谐友好相处。

1.2 生态建筑的特征

生态建筑的主要目的是利用不同的绿化方式改善建筑的内外部环境,选取大跨度、轻型的建筑结构降低能源的消耗,提高建筑的质量水平。生态建筑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重视建筑设计区域的内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二,强调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理念。三,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尽量选取节能环保、低能耗的可再生能源。四,采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建筑环境的污染治理和防护。五,注重建筑项目的生态文化,尊重建筑设计的生态内涵。

2、生态建筑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

2.1 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是衡量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但目前我国的很多城市设计都过于关注建筑规模而忽视了建筑环保的问题。建筑设计师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忽视,往往会造成建筑资源的浪费以及后续建筑项目使用的高成本。如今,城市化的发展逐渐向现代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在建筑设计中加入一定的生态化设计理念和元素,可以大大减少人们生产和生活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整个城市的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2.2 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城市的经济发展是衡量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各个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生态化建筑设计的发展打破了城市原有的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促进了城市建设、经济增长、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同步性发展,可以说生态建筑的发展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因素和必然趋势。

2.3 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

建筑设计生态化可以有效地实现生态、环保、经济、建设的有机统一,从而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要想实现城市环境和能源分布的平衡和稳定,就必须按照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生态化建筑设计。作为一名合格的生态建筑设计师,必须要有足够的责任心和信心,将保护人民的健康放在第一位,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节约,重视城市建设的生态化环境保护,从而促进城市化进程的稳定、持续、健康发展。

3、建筑设计生态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目前,全球都面临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因此,探索建筑设计生态化的发展趋势已经成为了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对建筑生态的研究主要包括原生生态建筑和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建筑生态化发展两个方向。相比而言,原生生态建筑对自然环境更具敏感性,其建筑设计约束更加严格和苛刻。

3.1 能源利用

近些年,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的现象日益严峻,对新能源的利用和开发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建筑行业也不例外,特别是光能源的应用在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的推广。在建筑行业中,采光器、追光器以及反射管等光能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建筑设计和生态设计的完美融合。此外,比较常见的光能技术的应用就是太阳能的利用,如今,太阳能技术的使用已经逐渐在各大城市和农村中实施起来,这些技术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以往建筑设计中存在的热能、光能稀缺的问题。能源的利用不仅对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效地降低了人们的生活成本,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得整个建筑实现了生态化和节能化。

3.2 材料运用

建筑设计生态化中得材料运用主要包括建筑结构材料的运用、水暖等材料的运用、通讯材料的相关运用以及各类建筑装修材料的运用。当然,材料的节约也属于材料运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生态化设计过程中,将材料的节约作为约束条件考虑到设计中,并通过研究和分析,重点把握材料节约的关键环节。对建筑项目进行科学的精简和节约,不仅可以减少建筑成本,同时可以有效地体现建筑设计的生态化发展理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建筑材料的节约主要体现在对结构材料的节约上,具体表现在选用轻型的钢架结构代替传统的砖砌式结构,构造方形的建筑构架,这种建筑结构既能节约成本,又称减轻建筑本身的承重量,从而使整个建筑更加具有稳定性和安全性。

3.3 自我调控

建筑设计的生态化发展趋势主要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自我调控。所谓主动式调控是指利用数字化技术和信息化技术进行建筑设计的应用,这种方式是实现建筑设计生态化的重要成果。数字化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可以将建筑设计师的设计理念用形象的三维立体模型呈现出来,因此进一步带动了建筑设计生态化的技术性变革。通过主动式自我调控,建筑设计师可以将建筑生态化设计进行准确化、精细化和严格化处理,从而实现了建筑设计生态化与数字化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完美融合。

4、结语

生态建筑传承于现代建筑,是一种全新的建筑设计形式,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在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我们不必要太在意生态建筑与现代建筑的区别,从现代建筑向生态建筑的过渡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郑明凤.关于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的思考[J].河南建材,2015,03.

竹炭花生范文6

【关键词】住宅建筑项目;生态社区;规划建设

随着全球环境的污染、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的降低、自然生态恶化等现象的出现。如何建设好自己的家园,使其生态化、环保化、绿色化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住宅建筑项目中的生态社区是一个结构合理、功能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生态系统。以下就住宅建筑项目中生态社区规划建设进行探讨分析。

一、住宅建筑项目中的生态社区的特征

生态社区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旨在寻求自然、建筑、环境和人四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要控制自然资源的使用,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平衡。住宅生态社区项目与传统住宅小区相比有本质的不同,主要有以下特点:生态社区内自然与人共生,人类回归自然,亲近自然,自然融于社区,小区融于自然;同时,能营造满足人类自身发展需求的环境,富有人情味,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生态社区是新型城镇化的主要特征,也是城市新区规划建设的主要定位。住宅社区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在规划建设上真正体现生态宜居,将会提高整个城市的生态宜居水平。

二、住宅建筑项目中的生态社区规划建设方案

1、合理规划住宅生态建设的方案。居住环境是人类最为重要的生存空间,生态社区在开发设计之初就要综合考虑如下因素:严格按照城市规划的要求,对生态住宅区的地址进行正确的安排。选择靠近生态环境好的区域。尊重并保护自然原生态特色环境。尽量使居住者能利用公共交通系统。

2、方案总体设计的空间组合,首先要考虑是否有利于自然通风。室内通风良好是清除一切辐射物质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所以在设计的宏观定位中,从创造生态环境的空间规划布局出发,应分析社区朝向和风向,开辟组织社区风道与生态走廊,保证建筑物室内自然通风,力求每户都有通向住区之外的风道廊道。

3、生态节能方案。社区的生态化首先必须是建筑的生态化,建筑的生态化一般应具备如下的基本特征:第一,能为人类提供“宜人”的室内空间环境。它包括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好的光环境、声环境以及灵活开敞的空间。第二,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上,对环境的索取要小。主要指节约土地,在能源与材料的选择上贯彻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循环使用以及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的原则。第三,对环境的影响要最小,主要指减少排放和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以及减少光污染、声污染。

4、住宅建筑风格与社区空间组合。生态社区的建筑风格应体现地方传统特色和地域文化。如一些小区的风格属于古代民居建筑中融入一些现代的风格,采用中国民居形式,每套宅院均有前庭、天井和后院,将大量的绿化和环境布置融入宅院本身,使每户拥有一片自己的绿化空间,随心所欲、各显其能、各投其好。宅院建筑、围墙、门坊、街景将完全从民居中提取元素,再辅以现代建筑材料画龙点睛,使整个院区既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清晰的历史文脉,又不失现代感和舒适感。

5、选择节能户型。户型设计尽量保证获得较好的自然通风、天然采光与景观效果。自然通风良好的户型在夏季可取代空调的作用。通过调整建筑物的位置与朝向,使建筑物在冬天能得到较多的热量,而在夏天能减少日晒。(1)节能维护结构。节能型住宅就是通过提高建筑维护结构(外墙、屋面、外门窗和楼板)的热性能,同时提高采暖、空调能源利用效率,使住宅的耗能比普通住宅降低50%。节能住宅外墙、屋面作保温系统,外窗采用中空玻璃窗,居住在节能住宅内,冬季会明显感到比普通住宅温暖舒适;在夏季,由于通过外墙进入室内的热量大大减少,屋面上有了隔热、通风措施,窗户使用能反射太阳热量的玻璃或者有外遮阳,使节能住宅的隔热性能大大提高。(2)节能材料与节能施工。严格遵照以“四节(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环保(生态环保住宅)”的理念,更多地采用环保材料、绿色材料,在建造过程中,严格控制能源消耗,建材尽量就地取材,充分减少材料在运输过程中的能耗,让建筑的总能耗降到最低。(3)节约水资源。使用节水器具、倡导日常生活节水,在规划设计中体现节水:建立两套给水系统,一套是饮用水系统,另一套是非饮用水系统,实现水低质低用、高质高用。雨季时存积雨水,供园区浇灌用。通过保护自然系统来恢复土壤和地下水的渗透、净化和储存功能。减少硬质铺装路面,尽量使用渗透性良好的铺装材料,如多孔沥青、多孔混凝土等。日常废水经处理用于冲厕;采用生活污水处理后回用的方式,生活污水经过中水站处理,用于社区内的清洁、绿化、洗车等,从而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4)充分利用再生能源。研制采用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的收集、储存装置和热接收装置,太阳能、风能是绿色能源,充分利用这些能源也是绿色环保的内容。

三、住宅建筑项目中生态社区的规划建设

住宅建筑中生态社区规划建设要遵循低碳节能的原则,充分考虑绿色能源的利用,最大限度地节约用地、节约资源。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强化环境保护,注重区域生态规划和布局,广泛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实现社区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形成良性循环,废弃物的重复利用,最大限度地减轻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要通过生态社区规划建设,建立引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行为规范体系,逐步增强社区居民共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环境价值观,以及构筑和谐社区的责任,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及可持续发展。

生态住宅社区的规划建设应把握好以下几方面:一是按照生态的要求,保证规划结构、布局合理、功能协调,适应所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二是人工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环境质量优良并有完善的处理污染措施。三是采用可持续的能源消费模式,高效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清洁工艺,提高能源利用率和资源重复循环率。四是提供完善的社区服务设施,有利于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五是尊重社区的文化多元化和民族习俗,保护和继承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六是培育社区居民的生态意识和环境道德观,倡导生态文明和道德伦理,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生态社区管理。七是建立政府、社区管理部门和社区居民等多层次的生态监督管理系统,不断提高社区的生态宜居程度。

结束语

住宅建筑项目的生态社区规划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结合社区地形和景观实际,绿地规划可以采用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等绿化平面布置形式。因地制宜结合小水沟、洼地等作为绿化用地。并根据建筑布局、环境特点、居民生活要求,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绿化系统。还要将绿化、景观和居住方式结合起来,运用垂直绿化、屋面、阳台、地面等多层次的绿化方式,丰富社区绿化形态,创造多种公共、半公共与私密的空间环境,为社区居民提供良好的交流休憩的共享空间。

参考文献:

[1]宋清军,浅议我国社区规划建设[J], 中国房地产业 2013(11)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