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有关桃花的诗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有关桃花的诗句范文1
就在一个初春的午后,我为玻璃窗外桃花明艳、落英纷飞的景色所迷住,拿本书便下了楼,来到木亭中,斜靠在木亭的座椅上,伴着身边簌簌的落花,伴着和煦的春风,看书中的故事。许是太过舒适惬意,我慢慢阖上眼,不经意间,入了眠,身上落了零星几片桃花瓣。恍恍惚惚间,竟入了梦。
梦红楼,花解语,不知身是客。
看着不远处,竟有个女子,似我这般光景,卧于一处石凳上,已然香梦沉酣,四面飞溅的非桃花而是芍药,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周边一群蜂蝶嬉闹着围绕着她,她在睡梦中呓语。我心中一惊,这好似是大观园中的湘云,眼前之景像极了刚刚翻过的《红楼梦》中第六十二回的内容:憨湘云醉眠芍药茵。一副绝美的、充满诗意的《巾帼醉卧图》竟展现在我眼前。
眼前沉睡的女子渐渐清晰,闪动的睫毛,嘴角的呢喃都被我看在眼里。就在此时,忽然传来一众人的嬉笑声,应是平儿、探春等人发现了睡得正酣的湘云,她们叫醒她,她还睡眼惺忪,害羞不已,一行人笑着哄散去,一切又回归寂静,徒留我一人怅然,我倒真不知是真是梦了!
红楼中的花景花事契合我身处这漫天桃花之境,才有了这梦吧!《红楼梦》中花的描述颇多。红楼女子曾抽花签,每个人都代表一种花,黛玉是清雅的芙蓉,宝钗是雍容的牡丹,湘云是清秀的海棠,袭人是妖娆的桃花……而花的意向的表达恰恰预示了她们的结局与命运。除此之外,《红楼梦》中提及的许多食物、药材、化妆品也是花做的,而结社咏海棠、妙玉折梅、薛宝琴踏雪寻梅等许多情景也无一不与花有关。
又入梦,谁人诵诗?赞花吟,唤春日,万物苏。
耳边有蜂蝶嗡嗡的声音,拿手摆弄几下,我慢慢睁开惺忪睡眼,桃花瓣还在漫天飘落,仙境一般,挣扎几下仍旧没能清醒,又沉沉地睡去,似梦非醒间,仿佛又看到了另一番光景。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是何人在吟诵诗句?将这春日之景、桃花之姿描绘地如此让人怦然心动?春日微雨湿润青草,青草新绿,绿的仿佛染过一般。水上桃花灿然明艳,艳红艳红,红的仿佛燃烧一般,一切都是生命刚刚萌发的样子,春意盎然。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好像还有瓷杯碰撞的声音,清脆如珠落玉盘,不时也传来畅怀大笑的声音。也许是诗人正快意作诗,把酒言欢。
"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又有人吟诵着另一首弥漫春日气息的诗。春光竟与日光斗艳争妍,春光烂漫,杏花初绽,斜斜的小路净是杏花香,万物初生,方兴未艾。"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桃花、杏花、迎春花,好一场花的盛事;对酒、赞花、唤春,好一场雅致的诗会。朦胧中看到几名着古代装束的男子,置身于一座花园中,围坐一石桌旁,桌上有一壶美酒,几盏莹白瓷杯,他们正对诗行酒,园内一株株红杏早已探出墙头,满园春色关不住,到处都是诗情画意,还有万物复苏的生命力。
有关桃花的诗句范文2
突出主题。做深“桃文化”内涵
桃是美丽、福寿的象征。“桃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内涵深厚,描写桃花的诗句千古流传。桃花源盛产乌桃,乌桃又称黑姑娘、黑桃皇后,是桃中珍品,营养丰富,属“黑色食品”。有资料表明,新桥乡桃花源是乌桃的原产地和主产地,桃花源里流传着许多关于乌桃的美丽传说。因此,桃花源农家乐要充分挖掘“桃文化”内涵,将“探访桃花源,品味桃文化”作为旅游主题口号,建立以“桃文化”为主题的农家乐,提高农家乐旅游文化内涵。要充分搜集整理能给人们以美的享受的有关“桃”的诗文词赋、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等典故,用适当的形式予以展示,让游客品赏、回味。印象深刻。我们设想规划一片桃花林,再扩大规模种植乌桃树,建设“十里桃花长廊”和“百桃园”,使桃花源成为名副其实的“桃花村”和“乌桃之乡”。成为游客向往的陶渊明“世外桃源”式的农家乐园。
充分展示。做浓“桃文化”氛围
要把“桃文化”融入农家乐,研究制定“桃文化实施规划”,在旅游6要素的吃、住、行、游、购、娱当中体现“桃文化”,把“桃文化”形象化、具体化,使游客品味、体验“桃文化”。餐饮上要制作“桃文化”食谱,推出“桃花茶”、“桃花酒”、“乌桃羹”等系列饮品食品,使“食文化”与“桃文化”相互融合:农居室内布置要以“桃文化”为主要内容,悬挂有关桃的字画、器具,营造桃文化气息;以乌桃的花、果、树为内容,设立“桃文化”展示厅,建设“桃文化”百米画廊。桃花源两条溪中乌石密布、形态各异,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要利用“十里乌石走廊”,把名家的题字、感言通过“石文化走廊”石刻展示出来,使乌桃和乌石的“两乌”文化相互交融,相互映衬,桃石共赏。通过乌石展示“桃文化”,同时加深桃花源乌石的文化含量,与我县打造“柚都石城”文化形象品牌相呼应。重建“桃花寺”,规划芙蓉湖码头至桃花源沿途设立以“桃文化”为核心内容的宣传标志。桃花源农家乐的房屋装饰及命名、竹亭和木桥建造等室外布置要体现“桃文化”含量。收集、播放中外桃花歌曲、古诗词和典故,通过唱桃花歌。咏桃花诗等形式,让游客参与“桃文化”相关活动,把源远流长的“桃文化”以耳闻目睹、现场体会的方式表现出来,让游客一到桃花源就沐浴在浓郁的“桃文化”氛围之中。
搭建平台,扩大“桃文化”影响
设计、搭建文化平台,开展文化活动,弘扬“桃文化”,不断扩大桃花源农家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一是适时举办节会。桃花源以“桃花源里百桃园,三月桃花遍地开”的美丽景致。我们考虑每年春天举办“桃花节”,夏日召开“蟠桃会”。通过举办“桃花节”,以花为媒,招揽八方客来桃源观花,让游客徜徉在花的海洋里,感受春天的气息:通过召开“蟠桃会”,推出乌桃采摘游,让游客聚会桃林,自摘自尝。文人墨客循香而至,共话桃文化渊源,以桃花启发灵感,挥毫泼墨,各显风采。二是评选“桃花仙子”。通过开展“桃花仙子”评选活动,推出桃花源农家乐旅游形象代言人,扩大桃花源的影响力,提高桃花源的美誉度。三是开展主题活动。根据不同时节、不同传统节日,创新载体,吸纳不同类型的游客。桃花盛开的季节,开展“桃缘浪漫周”活动,推出“桃源风情游”,让游客尽领桃源风情,享受快乐生活。在黄金周假日、中秋、重阳等节日前夕,开展“劳模聚农家”、“团圆桃花源”、“老人游桃源”等活动,大展桃源特色。打造“魅力桃源”。
有关桃花的诗句范文3
关键词:生物教学;诗词;课堂教学;课外延伸
在生物课教学中,有小诗词辅助,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使课堂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课堂中的应用
1.情境创设与新课导入
几年来,笔者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不违背科学性的前提下,开展了借鉴诗句等其他学科的知识,创设情境教学的尝试,借鉴这一类形象、鲜明、生动的诗歌,利用学生好奇、好问、好知的心理,引发学生注意力,能够更加容易地导入新课[1]。运用诗歌等形式导入新课这是个非常好的新课导入方式,其不但能够在新课的一开始就引发学生思维,抓紧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够良好地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发出来。例如,笔者在教学“生物与环境”这节课时,运用“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耳熟能详的诗歌来导入新课,取得了比较好的导入效果。
2.增强兴趣和提高记忆力
记忆能力是伴随人一生的基本技能,对于学生来说,是决定学生成绩的直接因素和关键因素。记忆能力主要靠培养。诗歌可以培养或加强学生课堂上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当然,有浓厚的兴趣,才有记忆的主动,诗歌可以解决这个难点。例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似盛开”这是一首学生都比较熟悉的诗歌,我们可以将这句诗歌引入到影响生物生长的非生物因素这堂课中来,这句诗词非常直观地表明了桃花的盛放与季节之间的关系,假若经过我们进一步的引导,就能够将这句诗词的另外一层知识生动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深刻地掌握植物的生长规律与环境温度之间的关系。
3.理论形象化,具体到位
生物学的抽象理论知识可以借用形象化的小诗来解说,有利于解除学生的困惑。比如,在讲授有关传播疾病危害人类的健康知识时,由于学生缺乏传染性疾病对社会危害的程度到底有多大的这种感性认识,这时,我们巧妙地运用《死鼠行》:“东死鼠,西死鼠,人见死鼠如见虎。鼠死不几日,人死如拆堵。昼死人,莫问数,日色惨淡愁云雾。三人行,未十步,忽见两人横截路……”等。这首诗非常形象地呈现出鼠疫流行时的悲惨景象,学生通过这首诗歌的学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鼠疫的了解,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传染病的危害有了具体的认识。
二、课堂外的应用
1.教育启发
借用诗歌,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素质教育。学生往往可以从诗人们在诗中发出的议论中得到有益的启发。例如,我们可以将朱庆余的《啄木鸟》中的诗句“叮叮向晚急还稀,啄遍庭槐未音归。终日与君除蠹害,无嗔无事不平飞。”借用到“鸟类”相关章节内容的讲述中来。这些诗句表明了啄木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叮叮向晚,锲而不舍,啄遍庭槐,是为了替人们扫除危害树木的蛀虫。能够给学生这样的启示:啄木鸟可贵的精神品质能够给学生带来有益的教育和启发。
2.课后反馈
在讲授“遗传和变异”这一章有关遗传病的内容时,课末留下了老诗人艾青的一首小诗《海水和泪》:“海水是咸的,泪也是咸的。是海水变成泪?是泪流成海水?亿万年的泪,汇聚成海水。终有一天,海水和泪都是甜的。”这里试图让学生从遗传和优生的角度,对这首小诗进行特殊的理解和阐述。有的把“海水”理解为人类的生活环境(自然的和社会的),有的把“泪”理解为人类自身的特征(基因型和表现型)。是环境决定人?还是人决定环境?二者关系如何?学生在课后的思考,或者教师通过布置这种类型的作业,可以反馈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创造与探究
随着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多种媒体都可以参与到诗句教学中来。学生可以从屏幕上了解“飞流直下三千尺”,也可以在音响中感受“处处闻啼鸟”。不管用什么方法,目的都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探索,去发现。在一堂生物课上,借用一至二首诗即可,万万不可泛滥使用,以免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而且要选择的诗歌是易诵易懂易记的,并具有较强的科学性、趣味性和韵味性。另外,小诗如果能与挂图、模型、标本等直观教具配合起来使用,则教学效果会更好。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而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2]。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想使你的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个最重要的工具。”“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的不同,其效果可能相差20倍。”(玛链柯语)足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华激文.借用法在生物情境教学中的运用[DB].科学教育,2002(3).
有关桃花的诗句范文4
关键词:古典文学 桃花 爱情
千年以来,桃花作为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被讽诵不衰,在由桃花建构的诸多纯美的艺术境界中,尤能带给我们独特美感体验的,则是桃花掩映下的爱情世界。
一.名花倾国两相看
占尽春光的簇簇桃花第一次被纳入文学殿堂是《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世家。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诗歌用妖娆绚烂的朵朵桃花起兴,引出所咏对象――即将出阁的新娘。那美丽的女子憧憬着在桃花漫天的灼灼粉色中和爱人牵着手,倾盖如故,白发如新。那春日里粉红柔白的漫山桃花,盛放在细雨微风的深处,满溢着幸福、喜悦和对未来的无限希望。
二.人面桃花相映红
清代姚际恒在《诗经通论》中说:“桃花色最艳,故以取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桃花美人,相得益彰。唐宋时期以桃花比喻美人的诗非常多。如:李白《长干行》“自怜十五余,颜色桃李红”、王建《春来曲》“青帝少女染桃花,露妆初出红犹湿”、韦庄《女冠子》“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李中《春闺辞二首》“尘昏菱鉴懒修容,双脸桃花落尽红”等诗句都写出了女子们容颜娇嫩,脸色红晕,展现女子们健康、美丽、快乐的形象。当艳如桃花般的女子遇到梦中的少年,一段千古传唱的凄美爱情就此展开,那就是----人面桃花的故事。据记载,故事初现于中唐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诗中描写了诗人寻春遇艳的惊喜和重寻不遇的惆怅。城南庄桃花盛开,春色满园,妙龄女子艳若桃李,笑迎春风;诗人惊艳于“人面桃花”的无限春光,不禁神驰情迷,难以忘怀。但当来年春花烂漫时,诗人故地重游,却只见桃花依然如昔,而花下的“人面”却不见踪迹。中晚唐孟綮的《本事诗》则将这个故事演绎成一个完整的爱情传奇:大唐中和年间,博陵崔护,姿质甚美,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寂若无人,叩门求饮,一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伫,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馀妍。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崔亦卷盼而归,嗣後绝不复至。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门墙如故,而已锁扃之。题
三.花红易衰似郎意
桃花作为一个永恒的文学意象,不仅以妩媚多姿、生命力旺盛令人向往和羡慕,同时也因其青春易逝、花叶凋零的命运而令人感叹和惋惜。李渔在《闲情偶记》里写到:“色之极媚者莫过于桃,而寿之极短者亦莫过于桃,红颜薄命之说,单为此种。”在有关桃花的文学作品中,也通过桃花花期短暂,易凋残的特点诉说着爱情的爱情悲欢离合的苦恼与无奈。例如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二:“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诗以蜀地常见的景物桃花作为喻体,来比喻曾经热烈、美好却转瞬即逝的“郎”的感情。漫山遍野红红火火的山桃花,转瞬间便会红凋香残,正如男子见异思迁之爱心,最后留下的只有女子江长水深的忧愁与痛苦。全诗以桃花开落,抒写爱情的悲欢离合,十分恰切而鲜明。唐代女诗人薛涛的爱情恰恰验证了这一点。
作为一代才女,薛涛诗名远播,曾与元稹、白居易、刘禹锡、牛僧儒等名流多来往唱和,其中和元稹的姐弟恋热烈而无奈。那年元稹以御史身份出使蜀地,他久闻薛涛的艳名和诗名,自是倾慕已久;见到比自己小十岁的元稹之后,薛涛也感到了爱情的强烈震撼。当晚,他们就同居一室,那样的热恋缠绵。三个月里他们“积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但元稹最终还是离开蜀地,重新踏上了他的宦游之旅。据说薛涛的《谒巫山庙》一诗,就是写于她返江陵的途中:“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薛涛是怎样的心痛,又是怎样的隐忍呢?“红颜薄命”,薛涛一生没有婚嫁,没有子女。
四.桃花坞里桃花庵
和梅、兰、竹、菊等花中君子相比,灼灼娇艳,争粲一时的桃花,因其艳俗和娇媚被与青楼女子相联系,宋人程荣于《柳轩杂识》评花时说,“余尝评花,以为梅有山林之风,杏有闺门之态,桃如倚门市,李如东郭贫女。”名士与青楼女子结缘,虽然大多是逢场作戏,风流自赏,但才子风流,名妓情深时,也会在漫天桃花中演绎出一场旷世爱情,最有代表的当属明代明代才子唐寅。
唐寅对桃花情有独钟。他本来就旷达,不拘小节,素与青楼女子往来颇多,因为科场遇挫,看淡功名,和青楼女子患难见真情,有一段爱情佳话。
据记载,唐寅的原配是徐氏,亡故后曾续弦。唐寅因科场案牵连下狱,出狱后“夫妻反目”,续弦离去。穷困潦倒的唐寅,“于勾栏之中结识了官妓沈九娘”,“九娘对他十分体贴、敬重,被称为‘红粉知己”。沈九娘经常在经济以及精神上援济他。唐寅在这位青楼女子这里得到了久违的温暖,他决心为沈九娘买一个园子,和她一起过平静的隐居生活。于是,唐寅买下苏州桃花坞一座闲置的宅子,取名“桃花庵”别业,自号“桃花庵主”,自称“桃花仙人”,写出了著名的《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问,不愿鞠躬车马前……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摈弃世俗牵绊的唐寅,与患难见真情的青楼女子沈氏,在这个奇特的桃花环绕之地相依相伴,平日以种花为娱,赏花为趣,对花饮酒,醉卧花丛,万丈红尘之中阅尽人间春色:“镜里形骸春共老,灯前夫妇月同圆。万场快乐千场醉。世上闲人地上仙。”(《感怀》),并且他们育有一女,叫作桃笙。
五.青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
早在唐代,诗人杜牧就赋《题桃花夫人庙》一诗:“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这首诗是咏春秋时的息夫人,息夫人美貌无比,面若桃花,在民间传说里是掌管桃花的花神,称桃花夫人。息夫人虽然身存楚宫,心却早随亡夫而去。国破家亡夫死的巨大悲痛和屈辱折磨着她,即便青春还在,容颜未改,她始终不发一言,且如诗中所言“脉脉无言几度春”。她悲不欲生,却因为某些原因“弗能死”,只能采取“无言”的方式消极抵抗。沾露新桃次第开放,鲜妍活跃,无疑是和心灰意冷、无言悲痛的息夫人形成鲜明对比。将桃花与女人的结合,跳出了个人爱情、命运哀叹的圈子,而是思考个人命运与政治、国家命运之联系,开启了这一题材新的发展前景,亦赋予桃花女人新颖独特的内涵。
清孔尚任的传奇《桃花扇》继承并完善了这种写法,以男女间的悲欢离合写家国兴亡,演绎了这一题材壮美与凄美并行的意蕴,塑造了悲壮刚强的“桃花红颜”,透视出对历史深刻的思考。
《桃花扇》中秦淮名妓李香君和复社名士侯方域的爱情最终用桃花做了个凄绝的见证。李香君,有“东风桃李花”之姿,虽弱质女流,却侠义、正直、刚强,有胆识,有理想。刚十六岁时,见到侯方域就一见倾心,定情之夕,香衾软枕,一帘幽情,侯方域缱绻地在白绢团扇上题下了这首诗,盛赞香君,“青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但衣香鬓影,神仙美眷,终归是飘入了刀光剑影,香君为着她的爱情理想、政治立场、道义原则,不惜以死反抗恶势力,把面容碰了个稀烂,血溅宫扇,翌日,杨龙友见扇面上血迹斑斑,犹如桃花,便笔蘸树叶汁液,添上枝干。这就成了名动三四百年、无数人苦苦追寻而终究不得的桃花扇。她的刚强侠义比“辛夷树”更让人敬佩。最难得的是国破家亡后,她不留恋男女之乐,毅然放弃已经不值得爱的恋人和没有意义的恋情,勇于面对理想幻灭后的悲凉与痛楚,红颜薄命,刚强抗争,志气长存,“儿女浓情一笔消,桃花扇低送南朝。”
有关桃花的诗句范文5
今晨五点多,雨刚停,天还黑着,我便悄悄起了床,一人、一书、一相机,穿过凉凉淡淡的幽暗,出刘庄,入花港,不一会儿,便欣然融入苏堤的轻烟薄雾之中了。
晨雾中的苏堤,恰如甜甜静静的西子,还浸润在清洁浅浅的梦里。微风轻拂,细浪漫摇,我似乎感觉到了她那细细匀匀的律动,还有弥漫在空气中诱人的气息。薄薄的雾给她搭起了一层轻柔的帷帐,将高处的天、远处的山和外面的楼阁都罩开了,就连不远处的湖心亭也变成了洁白宣纸上润出的一片湿湿的墨痕,朦朦胧胧的,看不真切。看真切的是她樱雪的肌肤,桃花的面庞,春波的眸子,海棠的朱唇,翠柳的腰身。悄悄地走近她,有如闯进了一个绝世离尘的仙境,感觉有些不忍,有些畏怯,甚至有些愧疚。我小心翼翼地,尽量把脚步放得轻些,再轻些,把目光变得含蓄些,再含蓄些,生怕因自己的冒失惊扰了她,破损了她的梦,我的境。
雨后的苏堤,又如一幅古雅清新的水墨长卷,融融的,润润的,仿佛刚刚画完一般。画卷随着我轻盈的行走和流盼的目光徐徐展开,一步一画,一眸一景,帧帧撩人心扉。柳条吐芽,点点鹅黄;海棠浴露,颗颗红玉;桃花满树,朵朵云霞。樱花则一边开,一边落,向着似有似无的风儿,飘洒着片片幽婉的情思。黄莺儿在花枝上一边跳,一边叫,像是在寻找着什么,又像是发现了什么,不断地把新的消息告诉我。鱼儿绕着刚刚出水的几根芦草,款款游动,时隐时现,偶尔也轻盈地跳出水来,荡出一圈淡淡的涟漪。燕子低低地掠过湖面,清越地鸣叫着,激起了人心底一丝丝清凉的喜悦。几只野鸭子结着伴儿悄悄地从水雾中钻出来,在刚刚拂到水面的柳条下穿来穿去。这一幅幅图画让人沉浸,也让人激起创作的冲动。于是,在这三月清晨的雨后时节,我便以思想为墨,情感为色,生活为水,用心灵之笔将它们皴擦点染在苏堤这张素雅的底稿上,描绘着一幅永远珍藏心底的苏堤读书图。
心灵映照下的苏堤,的确更像一卷耐读的诗书。踏着湿湿软软的小径,缓缓前行,边走边读。读手中之书,也读苏堤这本书。读苏堤要用心灵的眼睛和精神的想象。小桥边,柳荫下,芦苇丛,花枝上,不知凝结着多少作家绵延千年的文学意象;一丝清风,一道水痕,一片云雾,一声鸟鸣,不知传送着多少英杰超越时空的精神气韵。这意象,这气韵,不单弥漫凝结在苏堤上,也一缕缕充盈涌动在我的心田里。她们牵着我的脚步,牵着我的目光,牵着我的遐思,进入愈来愈幽深美妙的境地。读苏堤这本书,还可以用相机。在镜头里,你能摒弃外界的侵扰和心头的杂念,一心一意地凝视她,屏住呼吸观察她,能捕捉到流俗的目光发现不了的个性和美丽。透过镜头,你能静静地找到心灵与苏堤的美的契合点。在那个瞬间闪现的时空里,你的思想、你的理想和你的冲动充分地涌流出来,与凝聚在苏堤上的自然神韵和自由气质融合在一起。镜头里的苏堤也更加善解人意,温情似水。她循着人的心思,主动把最动人、最精彩的一面展现出来。她似乎也很渴望啊!渴望能够遇到发现她的美的知己,渴望将自己瞬间的美转化为永恒的艺术品。
就这样,我如偶然闯入仙境的樵夫,迷路于桃花源的渔人,更像山水长卷中点景的人物,被一个个新的意境轻柔地围了起来,随着如烟如梦的感觉一会儿停在这里,一会儿飘向那里,风流行走,无拘无束。不知不觉过了堤中间,旭日东升,云雾渐散,游人也三三两两地多了起来。苏堤,这沉睡的西子似乎醒来了,一番梳妆打扮之后,从帷帐里大大方方地走了出来,开始向游人展露她那更加撩人的妩媚。而我则找了一个僻静的地方坐了下来,退到内心深处和周围一片狭小的世界中,静心地读手中的书,细细品悟着苏堤带给我的另一番精神意味。读几段书中的文字,春风满纸,花香盈卷;看一眼堤下的波浪,心无所依,散淡闲适。其实,手中之书,亦读亦不读;眼前之景,亦看亦不看;堤外之事,亦想亦不想。最让人凝神的惟有苏堤所诱发的心灵波动和精神遐想。书中的那些人,和苏堤有关的或无关的,宛宛如故交,跨过了流动的时空,飘然来到我的面前,把心事告诉我,娓娓道来,亲切自然。我也把藏在心底的事告诉他们,与他们谈论过去,谈论现在,也谈论一些永恒的话题,融融乐乐,幽思绵绵。环视四周,花丛拥绕,绿柳如帘,春波荡漾,天青云白。
这儿的一切似乎很熟悉,仿佛在过去的梦中,在前人的作品中,在精神的想象中,相知相遇过。我想,身边这棵绿叶扶疏的老梅,在那么一个雪霁花开的月夜,一定深深地拨动了金冬心的灵感吧!要不然他怎么会画出那样气韵生动、风神满纸的白梅图呢?怎么会吟出这样冷隽幽雅、清丽绝尘的诗句呢?“老梅愈老愈精神,水店山楼若有人。清到十分寒满把,始知明月是前身”。这树满地如雪的樱花,也一定深深触动过苏曼殊的幽怨情怀吧!要不然怎么到了日本,还在脑海里深藏着这样凄清哀婉的诗思呢?“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堤下的水清清浅浅,小径弯弯缓缓,还有一块伸到水里的石头正好做踏脚。说不定,张岱当年就是在这里上船到湖心亭看雪的吧!闭目凝思,时光回溯,眼前的桃红柳绿变成了冬日的雾凇沆砀,我的思绪也飘进西湖雪境之中了:“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渐渐地,渐渐地,太阳升高了。风烟俱净,游人如蚁,遍布苏堤。我周围的小世界也失去了宁静,心频频躁动起来。不时有人从身边吵吵嚷嚷地走过,异样的目光在我身上扫来扫去,我感觉继续在这里读书已不合时宜了。这时,一个园丁扫洒来到近前,停住手中长长的扫帚,伸过头瞥了一眼,笑吟吟地问道,“看的什么书啊?那么认真?”我点头笑笑,算是应答,便掩卷起身,唤过船娘,登舟离岸,往素约恬淡的湖山深处驶去……
(选自《当代文萃》2011年第3期)
有关桃花的诗句范文6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巧妙地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动手中思考,在亲身参与中探究,把学生深深地吸引到生物课堂中来,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途径。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我深深感受到“情境化教学”的恰当使用,是打造充满活力的生物课堂,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教学方式。知识需要融入一定的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将教学目标外化为一个学生容易接受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厚的情绪氛围可以感受。以“形”为手段,以“趣”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保证,使教与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和自我需求的实践活动,从而打造一个充满活力和智慧的生物课堂。
一、情境教学的含义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以教科书为基本内容,借助各种直观教学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有利于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新知识、新观点,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手段。
二、情境教学的作用
1.情境教学能创设亲、助、乐的人际情境,缩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距离。
2.情境教学能创设美、趣、智的教学情境,缩短教学内容和学习者之间的距离。
3.情境教学能强化学习者的主体意识。学生一旦成为学习的主人,就会主动地去接纳知识,主动思考与探究,主动操作与实践。
4.情境教学可让学生在已创设的特定情境中担当角色,顺应青少年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规律,在意识的驱动下,完全投入,全面活动起来,由“扮演角色”到“进入角色”。
5.情境教学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以最大的热情参与教学过程,从而获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情境教学的实施
情境教学的主线是情境创设。根据教学内容、知识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各种优质课程资源,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活泼、生动的氛围,让学生有机地融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从而引领学生达成教学目标,使生物课成为深受学生喜欢的学科。下面结合几个课案,我简要谈谈情境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1.利用图片画面创设情境
心理学认为,图像可唤起和组织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中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确定所学文字的意义,进行语言和形象的双重联系,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文章的定义。以多媒体手段参与教学,能更直观生动,能刺激学生的感官,诱发思维,使学生有话可讲,有理可辨。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利用图片创设不同的情境。
比如对于《开花和结果》这节课的情景创设,我选择了多张色彩艳丽、赏心悦目的照片或图片,让学生在欣赏千姿万态的花的世界中,进入《开花和结果》一课的学习。
“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绚丽多彩的鲜花美化着我们的环境,装点着我们生活。自古以来,美丽的鲜花,寄托着人们的无限情怀,激发着诗人的创作灵感,使他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
接着一边展示图片,一边和学生一起吟诵与花有关的诗句:
桃花:“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杏花:“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随着师生同声吟诵着熟悉的诗句,学生便不知不觉就融入到课堂的学习氛围中了。教师可以紧接着问:“这些美丽的花朵究竟为什么而开放?人们常说春华秋实,那么这些花是怎样成为果实的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开花和结果》
2.利用音乐语言创设情境
音乐是能启发人们想象力的特殊语言艺术。欣赏音乐,不仅是一种审美活动,而且在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时,能激起人们的某些联想和想象,产生心灵的震撼,使人们与音乐产生共鸣。对初中学生来说,他们的理解、概括等思维能力还很有限,有意、专注的时间还很短。如果适时将音乐引入课堂,通过音乐的旋律给学生强烈的刺激,借助形象记忆,能使学生更快、更轻松地进入到新课学习的心理状态。
3.利用人物故事创设情境
九年义务教育生物学教科书中有众多科学家及其他们的故事,教师可通过介绍,让学生了解在每一段知识的背后,都有科学家孜孜不倦、甘于寂寞的追求与奉献,用“科学、人文”的氛围感染和激励学生,使其珍惜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更加努力地投入学习。
例如,在讲到孟德尔研究相对性状的遗传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利用多媒体展示出孟德尔的图片,打出字幕“七年耕耘源于对科学的痴迷,一畦畦豌豆蕴藏遗传的秘密。实验设计开辟了研究的新路,数学统计揭示出遗传的规律。”“孟德尔花七年的时间进行豌豆的杂交实验,他究竟发现了什么规律呢?”从而激发学生怀着对科学家崇敬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