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营养防治原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血压营养防治原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血压营养防治原则

高血压营养防治原则范文1

大家都知道,血压的高低是我们身体健康的一项重要指针,它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生活的质量。现时代,三高人群日益增多,尤其是高血压,全球患病率已达31.3%。这个数字,足以让每一个人提高警惕了!

当我们的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到异常时,就会发生血压增高的现象,如果这种现象持续出现,那就是患了高血压病了。

高血压对人体的危害很大,血压过高会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造成伤害,并由此引发相关器官的病变,会对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不说,还常常伴随着一定的生命危险。

无论是中西医,对高血压的治疗方法都很多。治疗效果我们暂且不论,但是药三分毒,更何况未必所有的药物都适合您。因此,如果能用对身体全然无害的饮食方式控制血压,何乐而不为呢?

对于高血压与饮食的关系,中医、西医的认识均出奇地一致,即不良的饮食习惯是高血压的高危因素,一定要给予特别的关注。

那么,高血压患者该如何饮食才能有效地控制血压呢?不急,听我们――道来。

高血压患者饮食基本原则

对于高血压患者,该吃啥不该吃啥,说法很多。但无论怎样说,以下几条都是您一定要注意的。

(1)节制饮食,控制体重

高血压病患者应节制饮食,避免进餐过饱,减少甜食,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

俗话说,饮食常留三分饥,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应根据本人工作和生活情况按标准算出应摄入的热能,然后再减少15%-20%:

(2)避免进食“三高”食物

避免进食高热能、高脂肪、高胆固醇的“三高”食物,适量限制饮食中蛋白质的摄入量,每天每千克体重蛋白质的摄入量应在1g以内,可常吃豆腐及豆制品、瘦肉、鱼、鸡等,高血压病患者不伴发高脂血症的,则每日可食1个鸡蛋;

(3)忌食荤油及油脂类食品

餐饮中的食用油宜选择植物油,如豆油、菜籽油、玉米油等。这些植物油对预防高血压及脑血管的硬化及破裂有定好处:

(4)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高血压病患者应多吃维生素含量丰富及纤维素多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平时饮茶宜清淡,忌饮浓茶、浓咖啡,少吃辛辣的调味品:

(5)严格控制饮酒

高血压病患者平时要严格控制饮酒,其饮酒量每日必须限制在50ml以内,切忌一次饮完,并绝对禁止酗酒;

(6)降低摄盐量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钠的过多摄人对老年人的心血管系统和血液黏度尤为不利,对高血压更是个致病因子、对般患者来说,每日摄盐量应限制在6g以内,不要超过此限值。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每日摄盐量应限制在4g左右,这对降低和稳定血压大有裨益,对有些患者来说,摄盐量还可以再低些;

(7)增加高钙饮食

补充机体可吸收的钙,高钙饮食是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措施之一。钙有“除钠”作用,可使血压保持稳定:

(8)多吃粗粮、杂粮

主食宜多吃粗粮、杂粮,如糙米、玉米,少制的米和面,烹饪中宜多用红糖、蜜糖,少用或不用绵白糖、白砂糖;

(9)适当喝茶

茶叶中的茶多酚含有种黄酮类化合物,而这种化合物能够对人体血管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从而增强血管弹性和通透性,进而亦可起到定的降血压、防止血压升高的作用。同时,茶多酚中还含有  种特殊的成分――儿茶素,这是一种能够明显起到长效降压作用的物质,对于高血压的防治有较大帮助。

不仅如此,茶叶中还含有多种矿物质成分,如钾、铁、镁、锌、钙等,这些矿物质成分亦可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此外茶还具有降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的作用,并且可以通过促进纤维蛋白溶解而起到抑制血小板凝集的作用,这对于高血压及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防治均有帮助。

对于高血压病患者来说,可以将山楂、五味子、、杜仲、莲子心等与绿茶同泡,则能起到更为有利的降压之效。

茶叶虽然对人体有很大益处,但饮用起来也要适度,尽量不要饮用浓茶,更不要养成嗜饮浓茶的习惯。这是因为,茶叶中含有的咖啡因能够加快心脏跳动、促进神经兴奋,过多摄入反而会造成血压上升。因此,高血压病患者喝茶要喝淡茶,且最好以含咖啡因较少的绿茶为主。

对主食的正确选择

许多人会片面地认为,主食类食物对人体没有什么益处,吃了之后反而会造成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发生。其实不然,主食类食物所富含的糖类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没有了糖类体格再健康的人也会垮掉。只是在选择主食类食物的时候是有一定技巧的,选择糖类含量相对较少而膳食纤维含量相对较多的主食类食物则更有助于高血压的防治 比如:

(1)小米

小米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膳食纤维、钙、铁、磷等多种营养成分,能够起到抑制血管收缩、防治动脉硬化、降低血压等作用不仅如此,小米还能够改善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小便不利等症,对于久病体虚的高血压病患者比较适宜;

(2)薏米

薏米的营养价值很高,被誉为“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薏米富含蛋白质、糖类、氨基酸、维生素、膳食纤维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较好的利水燥湿、健脾养胃、清热润肺等功效,对于痰湿内阻造成的脾胃虚弱型高血压病患者非常适宜;

(3)荞麦

荞麦富含蛋白质、糖类、膳食纤维、烟酸、铁、钙、磷等多种营养成分。荞麦中的膳食纤维含量非常丰富,对于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均有理想的食疗效果。但荠麦属寒性食物,而且不宜消化,所以不可多吃;

(4)大豆

大豆富含植物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卵磷脂、维生素、膳食纤维、铁、钙、磷等多种营养成分。大豆不仅能减少人体血清中的胆固醇等脂类物质,且还具有抑制血管收缩等作用,对于高血压防治有一定帮助;

(5)红薯

红薯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赖氨酸、膳食纤维、胡萝卜素、钾、钙、铁、钠、磷等多种营养成分。红薯能够维持血管弹性、预防血管中的脂类物质沉积、降低交感神经兴奋及血管收缩,从而可有效起到保持血压稳定之效。

副食的作用不容忽视

在我们每个人的日常膳食中,副食类食物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而选择有助于健康的蔬果等食物对于疾病的防治有重大的意义。而对于高血压来说,选择具有降低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病变及肥胖等症的副食类食物则更有利于高血压的防治。、下面我们说的几种食物你都可以去试一试,看看它是否有效果?放心,保证没有副作用!

(1)生芹菜

许多人都知道芹菜具有降血压作用,但一般都是炒熟食用,效果并不明显。最

近,国外心血管专家研究指出,芹菜确有降血压作用,但必须生吃。新鲜芹菜洗净,便可连叶带茎起嚼食,每日2次,每次20g。如此持续服一周,可有明显降压作用,并对各类型高血压均有效,生嚼芹菜不仅没有降血压药物的副作用,还可解除中老年便秘,消除脂肪,缓解腹胀感。

记住,一定是生芹菜:

(2)山楂

山楂富含蛋白质、糖类、胡萝卜素、膳食纤维、苹果酸、山楂酸、柠檬酸、钙、铁、磷等多种营养成分,其不仅具有健脾开胃、消食导滞等作用,且还能够增强心血管功能,预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症;

(3)胡萝卜

胡萝卜富含蛋白质、糖、胡萝卜素、木质素、钙、铁、磷等多种营养成分,能够起到增强免疫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预防动脉硬化等作用;

(4)西红柿

西红柿富含蛋白质、糖、胡萝卜素、膳食纤维、番茄碱、番茄素、有机酸、钙、铁、磷等多种营养成分,能够改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表现,亦能起到降低血压、防止动脉硬化、促进钙质吸收、预防肥胖等作用;

(5)芦笋

芦笋富含蛋白质、氨基酸、胡萝卜素、膳食纤维、钙、磷、铁、锌、铜等多种营养成分,既能预防高血压,又能防止高血压合并肝硬化、肝炎、神经痛、动脉硬化等病症;

(6)蘑菇

蘑菇富含蛋白质、维生素B1、烟酸、维生素B2、钙、磷、铁、锰等多种营养成分,可有效起到预防动脉硬化、抑制血管收缩、降低交感神经兴奋度等作用,从而对防治高血压有一定帮助:

(7)海带

海带富含蛋白质、脂肪、氨基酸、胡萝h素、膳食纤维、牛磺酸、维生素B2、烟酸、铁、钙、磷等多种营养成分,海带不仅可预防高血压,还可用于防治恶性肿瘤、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病症:

(8)香菇

高血压营养防治原则范文2

【关键词】高血压;危险性;评估;软件

高血压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十大疾病之一,我国高血压患者高达1.6亿,血压控制率仅有6.1%[1],与美国JNC-Ⅶ(2003)报道的34%比较,我国的高血压治疗水平相差甚远。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和研制国产高血压危险性评估的计算机软件,用于规范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诊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为了解临床高血压诊治中存在的问题,课题组随机抽取2003年以来的300份住院高血压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发现临床高血压患者的部分检测项目严重缺乏,临床评估率和评估合格率都极为低下,影响治疗决策和效果。患者的调查结果显示,临床高血压的诊治过程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检测项目不全,尤其是高血压患者的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腹型肥胖、眼底检查和微量蛋白尿等重要危险因素的检测率不足10%;二是危险性分层评估不足,临床评估率只有51%;三是由于评估缺陷造成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缺乏必要的合理性。现确需予以规范。

1.2 设计与制作 研究人员参阅分析了美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3(JNC-Ⅶ)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ESH/ISH2)和国际高血压防治指南2004(WHO ISH)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4(实用本)》以下几方面的标准:①高血压分级标准;②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并存心血管疾病的量化判断标准;③高血压危险性分层的判断标准;④高血压患者近十年内心血管危险事件发生率及其与危险性分层各组间的对应关系;⑤高血压患者按危险性分层治疗的策略、治疗的目的和治疗原则,按规定要求设计编制了《高血压危险性评估软件》,程序采用Power Builder 6.5做后台,SQI Anywhere 5.0数据库,中文Windows XP或Windows 2000)系统做前端运行环境。基本要求如下:①检测项目的判断标准和评估结论,与《中国高血压血压防治指南2004(实用本)》标准绝对保持一致。在软件引导下,临床医师可以顺利地完成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的全面检测,准确评估和合理治疗。与人工检测、评估和治疗相比较应具有检测不漏项、评估准确性高、治疗合理化、省时省力、明显提高诊治工作效率等优越性;②对患者的检测数据、评估报告和个体化治疗方案等信息,能随时进行储存、打印和多因素查询,利用该软件可对社区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微机化管理,并可为高血压的防治研究提供统计分析资料;③配置586以上微机和普通打印机各1台,软件安装后即可开展工作。操作界面简明扼要,操作方便,设有管理系统,详细介绍软件功能、操作方法及其注意事项,便于广大基层医师掌握。

1.3 《高血压危险性评估软件》的主要内容由三个部分组成:①检测项目列表:为高血压患者危险性评估前必须采集的相关项目。将《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4(实用本)》规定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并存心血管疾病量化标准,经科学整理为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14项内容,供接诊医师按列表内容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测,以免遗漏;②评估报告:将临床实测数据输入上述项目列表后,计算机即可按照设计好的程序自动完成该患者的血压等级、危险性分层和十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三部分内容的评估,并自动生成评估报告;③治疗建议:本软件治疗建议分为三个内容:a.自动生成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策略;b.自动生成该患者的降压目标;c.有接诊医师依据患者的检测、评估状况确定该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建议。

2 结果

自我院2005年查体中心资料库中随机调取499例高血压患者的检测信息,分别按人工评估和软件评估两种方法进行心血管危险性的评估。

2.1 临床试用证明,软件运行良好,性能稳定,结果判断快而准确,完全能够满足临床评估的需要。499例高血压患者危险性分层人工评估和软件评估结果见表1。

2.2 82例患者危险性分层评估错误原因分析见表2。比较两种方法对499例高血压患者的危险性分层评估结果,经χ2检验,P

3 讨论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高血压防治基层实施规范》强调,一旦确诊为高血压,必须首先进行临床评估,因为并不是所有高血压患者发生相关疾病和死亡的危险都相同,按危险分层决定治疗方案的思想是高血压治疗的最新观点和核心思想之一。高血压的临床评估就是要为确定高血压的病因、潜在危险的大小及适宜的治疗措施等采集资料,并做出决定。但在临床实践中,医师需要记忆和掌握众多的数据和标准,难免会出现评估错误。

高血压的检测、评估和规范治疗是世界各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基本观点和要求,也是国内外高血压专家们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临床诊治中存在众多不规范现象,迫切需求理想的解决对策。本软件的成功研制并经临床实践证明,可有效防止人工评估存在的常规缺陷,为基层医师普及应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可在心血管内科及高血压相关专业科室中广泛应用。

本软件适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检测、评估和治疗,评估前应先排除有无继发性高血压的存在。许多外在因素亦会影响到高血压患者的规范诊治,例如软件所列14个项目检测不全,检测质量低下,数据输入有误等,都会影响软件的评估质量;另外,接诊医师变更频繁,医师之间存在的技术水平、临床经验或学术观点方面的差异,也或多或少的影响到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质量和实施效果。所以,软件虽可引导临床医师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诊治,但规范化诊治的全面实施,还应全面抓好与评估相关的各项工作,尤其是提高临床医师的专业水平至关重要。

本软件中的血压值一律采用三次不同日诊所测量平均值。虽然《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4(实用本)》规定,动态血压检测(ABPM)白昼BP均值≥17.96/10.64 kPa;或夜间BP值≥16.63/9.98 kPa;或24 h BP均值≥17.79/10.64 kPa时均可以诊为高血压,但尚未见到应用ABPM测量之进行血压分级的标准,故本软件不予采用。患者以往有高血压病史,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物,虽然血压

随着循证医学的应用和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对高血压的认识将不断提高,世界各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平均每4~5年就会有一次较大的调整。软件在临床应用中,当我国高血压指南有了新的调整,或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应及时对软件进行修订、变更或者升级,以适应高血压临床诊治需求。

参考文献

高血压营养防治原则范文3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以某市某区A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辖的B社区的居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根据街道户口登记簿进行社区居民的登记,初步建立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社区共有居住人口982人,其中高血压病患者194例,占社区人口的19.8%。高血压病患者的年龄在32~93岁,平均(51.8±4.3)岁;其中男101例,女93例。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确定高血压的诊断标准[2],个体在没有服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进行至少3次不同日的血压测量,如有2次或以上血压值在以下范围: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则认为该个体是高血压病患者。

1.2 研究分组将社区居民根据高血压病患病情况分层随机分组,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均为高血压病患者97例,非高血压病患者394例。两组被调查人群的性别、年龄、血压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干预组采取高血压的防治干预措施,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

1.3 干预措施

1.3.1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社区人群高血压的有效手段。(1)宣传:社区全科医生可以开展社区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宣传,通过在社区办专栏、广播、画廊、播放录像、板报等形式定期张贴和更换健康教育材料。(2)访视:社区全科医师每月到高血压病患者家庭及居委会进行访视,测量患者的血压,给予面对面的咨询指导,教会患者控制盐、糖等的摄入,戒除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建议患者遵循低脂、低盐、低热量的饮食原则,并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压值等为患者制订个性化的运动量。

1.3.2 服药干预 针对我国高血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不高的特点,针对性的进行患者的服药干预。社区全科医生应让患者认识到坚持服药的重要性,讲解持续服药对其身心造成的不良影响,叮嘱患者定期监测血压,并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1.4 观察指标 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的血压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高血压病患者的比较

干预组:干预前收缩压为(131.4±19.6),舒张压为(87.81±5.62);干预后收缩压为(125.30±17.90),舒张压为(80.13±5.36)。对照组:干预前收缩压为(132.1±20.4),舒张压为(86.49±5.11);干预后收缩压为(131.9±17.8),舒张压为(85.15±6.23)。干预组干预前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4,P

2.2 两组的高血压防治效果比较

干预组没有一例高血压病患者发生,且原高血压病患者中有11例血压正常;对照组发生3例高血压病患者,原高血压病患者中有2例血压正常。两组血压控制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P

3 讨论

据2002年卫生部组织的全国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18岁以上居民(成人)高血压病患病率为18.8%,全国高血压病患者约1.6亿,比1991年的高血压病患者数上升31%,并且有逐年增长的趋势。我国高血压病有“三高”(患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高)、“三低”(知晓率、服药率和控制率低)和“三不”(不规律服药、不难受不吃药及不爱用药)的三大特点,这是高血压的防治不能真正起到明显效果的主要原因。

高血压的发病大多与超重、肥胖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通过社区综合干预,能够发挥基层医疗优势,通过宣传、教育、指导等方式,达到社区全科医生与高血压病患者的社区人群的互动,从而达到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高血压病患者干预后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而且干预后干预组没有新发高血压病例,表明干预效果是有效的。以上研究充分表明,对高血压采取社区全科医生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对预防和治疗高血压有显著的效果,值得推广。

参 考 文 献

高血压营养防治原则范文4

误区一、瘦人不易得高血压

很多人认为,胖人才会患高血压,而瘦人比较安全,不易患上高血压,而事实并非如此。

虽然相对来说,肥胖者比瘦人更容易患高血压,但并不意味着瘦人与高血压无缘。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其中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饮食因素等多种因素,从发病类型来说,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所以肥胖并非是唯一的决定性发病因素,不是只有胖子才会患高血压病,尤其是在继发性高血压患者中,体型消瘦者也并不少见。

另外,据美国一项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如果瘦人得了高血压,病情发展可能比患高血压的胖人更严重。在同样患高血压的情况下,瘦人比胖人更容易出现心脏病发作和脑中风。瘦人平时觉得自己很安全,因此常会忽视血压测量,甚至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时也不会想到去测量一下血压。往往在他们知道自己患高血压病时,病情发展已进入了高血压病的第二期甚至第三期,可能已经发生了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从这个意义上说,瘦人患高血压有时反而更危险。因此,体型偏瘦的人不要忽视对自身血压的定期监测。

误区二、高血压患者不宜多饮水

有人认为,高血压患者往往肾脏受损,多饮水会增加肾脏负担,所以高血压病人最好少喝水。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

的确,长期缓慢进展的高血压会引起肾脏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又会进一步加重高血压,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但实际上,积极稳妥地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才是避免高血压肾损害的关键,而并不是一味的限制饮水。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邹云增指出,在正常情况下,人体每日排尿量在500~2000毫升,这说明肾脏在调节水的平衡上有很大潜力。在肾功能良好的情况下单纯饮水增多不会引起血容量变化,也不会影响血压。所以,在严格限制钠盐摄入的基础上,高血压患者的饮水量和普通人应该是一样的,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每次不超过250毫升。另外,高血压患者要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避免等到口渴时再去喝水,并避免暴饮,以防突然增加循环负担。

误区三、高血压患者吃蔬菜多多益善

高血压营养防治原则范文5

据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目前我省有高血压患者1000多万人,成年人患病率达30%,远远超过了全国18.8%的平均水平,我省高血压患病率呈现出知晓率低和年轻化的趋势,高盐饮食和肥胖则是高血压患病高发的主要原因。

高血压患者日趋年轻化

据了解,一个人每天摄取6g盐就能满足生理所需,而我省人均日摄盐量则高达18g,另外,由于人们的户外运动减少,肥胖人群的数量也在大幅增加,这是导致高血压高发并日趋年轻化的主要原因。

防治高血压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不要吃得过咸;减少高脂食品,每日食用新鲜蔬菜水果500g以上;不喝烈性酒;限酒、戒烟并适量运动,提高心血管系统性能,使血管的舒缩运动趋向正常化,并降低血糖和血脂浓度,起到预防高血压的作用。

近年来高血压患者不断年轻化,中年人甚至儿童都可能患上高血压,除了自身遗传和体质问题外,外界环境和饮食习惯也是主要问题。肥胖、过多进食盐和过量饮酒都容易导致高血压,高血压患者的每天食盐摄入量要控制在6g以内,少食或禁食腌制品,我省饮食以鲁菜著称,而鲁菜又以咸鲜为特色,据调查,我省人平均每天摄盐量18g,远远高出控制量,因此我省人中的高血压患者尤其要注意,饮食一定要清淡,少摄取钠盐,多摄取钙和钾,每天多吃新鲜蔬菜。

防治高血压,保持低钠高钾健康科学饮食

通过低盐、低脂、高纤维、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等健康膳食,可预防高血压。现代研究表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与高盐饮食密切相关;长期饮酒与高血压的患病和血脂异常的患病风险相关。营养不平衡和不良生活方式都与高血压等慢性病密切相关。

多年来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通过研究发现在于他们的生活习惯不同。①北方人饮食偏咸,食盐过多;②北方人超体重的、肥胖的远多于南方人;③北方人由于历史的原因形成生性豪爽,喝起酒来宁伤身体也不伤感情,暴饮不节制。而高脂肪、高盐和厚味食物及烟酒是公认的高血压危险因素。据调查,人类每日最低限度盐的需求量1g,而我国人平均摄入量9~25g/日,严重超过身体需要量。

此外,由于生活改变,家庭许多食品在准备、制作、加工中增加了食盐量,同时损失了大量的钾。专家说,在高血压的人群防治中,保持低钠高钾饮食是十分重要的预防措施。

做好餐桌功课,食疗降血压

高血压是可以预防的,这首先就建立在合理膳食的基础上。①以清淡,易消化含水份多的蔬菜、水果为宜。避免生气、情绪激动、大喜大悲。②不要参加剧烈运动,不要洗桑拿,不要在高温环境呆太久,不要熬夜,合理安排起居。③生活有规律,多喝茶,茶叶中的茶多酚,特别是儿茶素有很强的降脂和保护毛细血管的作用。

专家强调说:“除了注意饮食,保持平和的心态,平常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每次30~60分钟左右的适量运动,都是非常重要的”。

防治高血压,就要“管住嘴”

戒烟戒酒为原则:①高血压患者饮食需要适时定量,不饥不饱,不暴饮暴食。②食盐摄取每天应该限制在3g以下。浮肿明显时,更应该严格控制食盐。但长期低盐或者缺盐,可导致食欲不振,全身乏力等现象,所以不能无盐。③高血压患者要多吃些含钾丰富的食物。如油菜、菠菜、小白菜及西红柿等。吃含钾的食物不仅能保护心肌细胞,还能缓解吃钠太多引起的不良后果。但高血压并发肾功能不全时,则不宜吃含钾多的食物,否则会因少尿而引起体内钾积蓄过多,导致心律紊乱以致心脏骤停。

总之,高血压患者的饮食以清淡为主,宁素勿荤,宁淡勿浓,宁饥勿饱,生活上做到调情志,益肾精,慎饮食。戒烟、戒酒:烟、酒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嗜烟、酒有增加高血压并发心、脑血管病的可能,酒还会降低患者对降压药的反应。

经常饮酒者在饮酒期间,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会增加,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并加重心脏负担;长期大量饮酒可以引起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升高,从而引起水盐潴留,血容量增多,也导致血压升高。

把合理膳食当作每天必做的“功课”,高血压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悄悄远离你。

多食用防治高血压的食物

高血压营养防治原则范文6

【关键词】 高血压;循证医学;性低血压;晨峰高血压;肾功能衰竭;动脉硬化;继发性高血压;心力衰竭;糖尿病

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是心血管领域内重要的课题,也是当今的社会问题。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老年高血压患病率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有上升的趋势。目前,中国老年高血压患者已超过8000万以上,数量占世界各国首位,其防治问题是当前医学界研究的首要问题之一。

老年高血压有其特点,如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高,舒张压水平偏低,脉压增大,波动性大,晨峰高血压现象显著,合并症多等。因此,老年高血压治疗较青年高血压更复杂,也更困难。近年来,随着医学迅速发展,老年高血压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不断深入,诊断和治疗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药物不断涌现,大量循证医学证据及资深专家临床经验的指导,使老年高血压患者得到了良好的医治,达标率升高,合并症的发生率下降,降低了反复住院率和病死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使老年高血压患者受益匪浅,获得良好转归,充分反映出我国老年高血压诊断与治疗的发展现状。但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由于地域、经济、临床资历、临床经验等差异,医学界对老年高血压治疗问题仍存在分歧。为进一步提高老年高血压的诊治水平,目前的形势发展需要就治疗上的有关问题的难点,提出切实可行的共识性治疗新策略。

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医学委员会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与中国高血压联盟共同倡导撰写中国老年高血压治疗专家共识。共识专家组参考了1999年以来发表的高血压指南及有关老年高血压论述的部分内容,包括ACC/AHA(1999)、WHO/ISH(1999)、JNC 7(2003)、ESC/ESH(2003)、日本高血压防治指南(200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和ESC/ESH(2007)等。根据近年来有关的循证医学证据及老年高血压防治进展情况,综合共识专家的丰富临床经验撰写而成。本共识包括前言、中国老年人群高血压流行特征、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老年高血压的诊断及危险评估、老年高血压的治疗及随访与管理,力图反映近年来老年高血压治疗的新进展、新技术以及专家们在临床实践中的共识性新经验。旨在为心血管专科医师、老年科医师和全科医师对老年高血压治疗做出临床决策时提供参考依据。目标是提高医疗质量,使老年高血压患者获得最大裨益。

1 中国老年人群高血压的流行特征

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群中,年龄≥60岁的高血压患病率为49.1%。据此患病率和2005年我国人口数推算,目前我国老年高血压患者已达8346万,约每2个老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高血压。而且,老年高血压患病人数呈持续增加的趋势。其增加的主要原因有:(1)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根据2000年国家卫生部公布的数据,年龄≥60岁的人群占总人口的10.45%,2003年为11.96%,2005年为13.00%。(2)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增加。1991年全国高血压调查结果显示,年龄≥60岁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为40.4%,到2002年增加8.7%,增幅为21.5%。另有研究显示,部分城市老年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60%。

高血压是中国人群心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对老年人群的健康影响尤为突出。我国队列研究显示,在相同血压水平时,伴随糖尿病、肥胖、血脂异常等其他危险因素数目的增加,总心血管病发病危险也增加;在老年高血压病例中60%~85%的患者均伴有任意1项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在调整高血压和其他危险因素后,与35~39岁年龄组相比,≥60岁人群的总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增加5.5倍。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资料显示,老年人群中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2.2%和7.6%,虽然高于全国人群的平均水平,但与发达国家比较仍处于低水平,存在很大差距。因此,有效地防治老年高血压是减少老年心血管病危害的最主要措施之一。建立和逐步完善对老年高血压的诊治方案,采取有效的高血压防治措施,减少总心血管病危害,努力提高广大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是当今心血管病研究领域的重要目标。

2 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

2.1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高和脉压大:流行病学研究揭示了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随年龄变化的趋势,显现出收缩压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而舒张压多于50~60岁之后开始下降,脉压逐渐增大。

2.2 血压波动大:老年高血压患者在24h之内常见血压不稳定、波动大。要求医生不能以1次血压测量结果来判定血压是否正常,每天至少常规测量2次血压。如果发现患者有不适感,应随时监测血压。

2.3 易发生性低血压:测量患者平卧10min血压和站立3min后血压,站立后血压值低于平卧位,收缩压相差>20m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张压相差>10mmHg,诊断为性低血压。性低血压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站立不稳,视力模糊,软弱无力等,严重时会发生大小便失禁、出汗甚至晕厥。老年人性低血压发生率较高,并随年龄、神经功能障碍、代谢紊乱的增加而增多。1/3老年高血压患者可能发生性低血压。多见于突然发生变化以后,血压突然下降。此外,老年人对血容量不足的耐受性较差,任何导致失水过多的急性病、口服液体不足以及长期卧床的患者,都容易引起性低血压。

药物引起性低血压较常见,应高度重视。容易引起性低血压的药物包括4类:(1)抗高血压药物:可使血管紧张度降低,血管扩张和血压下降。尤其在联合用药时,如钙通道阻滞剂(CCB)+利尿剂等。(2)镇静药物:以氯丙嗪多见。氯丙嗪除具有镇静作用外,还有抗肾上腺素作用,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另外还能使小静脉扩张,回心血量减少。(3)抗肾上腺素药物:如妥拉苏林、酚妥拉明等,作用在血管的α_肾上腺素受体上,阻断去甲肾上腺素收缩血管作用。(4)血管扩张药物:如硝酸甘油等,能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

2.4 晨峰高血压现象:老年晨峰高血压是指血压从深夜的低谷水平逐渐上升,在凌晨清醒后的一段时间内迅速达到较高水平,这一现象称为晨峰高血压或血压晨浪(blood pressure morning surge)。老年高血压患者,特别是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晨峰高血压现象比较常见。晨峰高血压幅度计算方法各异,常用的方法为06:00~10:00血压最高值和夜间血压均值之差,若收缩压晨峰值≥55mmHg,即为异常升高,有的患者可达70~80mmHg。

2.5 并发症多:老年高血压并发症多且严重,包括动脉硬化、脑卒中、冠心病、心肌肥厚、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长期持久血压升高可致肾小球入球动脉硬化,肾小球纤维化、萎缩,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此外,对老年白大衣高血压和假性高血压现象目前尚无一致意见,但应当给予关注。

3 老年高血压的诊断及危险评估

3.1 老年高血压的诊断

3.1.1 诊断标准:老年高血压是指在年龄>60岁的老年人群中,血压持续或三次非同日血压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若收缩压≥140mmHg及舒张压

3.1.2 注意事项

(1)应结合家庭自测血压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进行诊断:家庭自测血压对于常规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评估是有益的,24h ABPM对老年人群中的假性高血压、晨峰高血压及血压波动性等的评估是必需的、有效的。与诊室血压相比,家庭血压或24h ABPM对预测老年高血压的预后方面意义较大。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中推荐,家庭自测血压正常上限参考值为135/85mmHg,动态血压的正常值为24h平均值<130/80mmHg,昼间平均值<135/85mmHg,夜间平均值<125/75mmHg。

(2)继发性高血压的鉴别:老年患者中内分泌性高血压,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Cushing综合征或甲亢性高血压等,应进行鉴别。对于突发、波动性血压增高的老年患者,应考虑是否可能患有嗜铬细胞瘤,可通过血、尿儿茶酚胺检测及腹部超声或CT检查明确诊断。老年患者中肾实质性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导致的肾血管性高血压较多,应进行以下检查除外这些疾病:怀疑为肾实质性高血压时,应在初诊时对所有高血压患者进行尿常规检查;疑有多囊肾时,同时做腹部超声检查;测尿蛋白、红细胞和白细胞及血肌酐浓度等,了解肾小球及肾小管功能;疑为肾血管性高血压时,进行腹部血管杂音听诊;检测血浆肾素活性及肾功能;测定肾脏体积;肾动脉超声检查、增强螺旋CT、磁共振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检查也有助于诊断。

3.2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因素和靶器官损害及临床疾病:高龄本身就是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之一,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多属高危及极高危患者。同时,在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合并的临床疾病方面,老年高血压患者具有与中青年患者不同的特点。

3.2.1 危险因素:老年人收缩压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而舒张压在>60岁后则缓慢下降,脉压增大;Framingham研究已表明,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与严重的靶器官损害显著相关。同时,老年患者中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高(最高可达30~40%),而高血压与高胆固醇血症同时存在时动脉粥样硬化更易发生和发展。

3.2.2 亚临床靶器官损害及并存的临床疾病

(1)心脏

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常见到舒张性心力衰竭,大多数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88%)患有高血压,血压控制不良是诱发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最常见因素,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心律失常的出现也加重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同时,心房颤动在老年患者中较常见,我国学者研究显示,年龄>80岁的人群心房颤动患病率达7.5%。高血压导致的左心室肥厚和左心房增大都是心房颤动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2)血管

血管的损害以大动脉僵硬度增加为主要表现,与增高的脉压相关。老年患者的动脉硬化常表现为多支血管动脉硬化并存(颈动脉、股动脉、肾动脉I内膜中层厚度增加或有斑块),在中国,年龄>50岁的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下肢动脉疾病发病率为25.4%。目前,颈动脉超声技术常用于检测血管损伤及更准确地危险分层,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12m/s已被用于评估中年高血压患者的主动脉功能异常,踝臂指数<0.9也提示周围血管损害。

(3)肾脏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肾血流、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肾小管功能随着年龄增加而降低,早期血肌酐可能相对正常,但eGFR或肌酐清除率有下降趋势。微量白蛋白尿异常较为常见。中晚期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且大于年轻人。

(4)脑

脑卒中常见于血压控制不佳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通过CT及MRI检查发现腔隙性脑梗死以及脑血管异常的患者>65%,此人群中左心房增大及心房颤动多见。头颅CT、MRI检查是诊断脑卒中的标准方法,通过MRI进行的无创脑血管显像可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分层。MRI检测出的小的无症状脑梗死、微小出血及脑白质损伤的患病率随着增龄及高血压值增加而增加,并与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痴呆风险的增加相关。老年认知功能障碍至少部分与高血压有关,故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可进行认知评估。

3.3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危险评估

3.1.1 危险评估流程(图1)老年高血压患者

除外继发性高血压

确定危险因素

确定靶器官损害及相关临床疾病

危险分层

图1 老年高血压患者危险评估流程3.1.2 危险分层,见表1。表1 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分层《中国高血压指南(2005)》注:SBP=收缩压,DBP=舒张压;危险因素:SBP和DBP水平(1~3级);年龄:男>55岁,女>65岁;吸烟;血脂异常;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肥胖;缺乏体力活动;C反应蛋白升高

4 老年高血压的治疗

4.1 老年高血压治疗原则和目标

老年高血压的治疗应考虑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合并心血管或非心血管疾病等综合因素,积极而平稳地进行降压治疗,通过降压控制危险因素及逆转靶器官损害,最大程度地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总危险。老年高血压的目标值,JNC7和ESC/ESH 2007指南指出,所有年龄患者的血压目标值都<140/90mmHg;ESC/ESH 2007指南还指出,如果患者能耐受,还可以降得更低。糖尿病、高危/极高危以及脑卒中、冠心病、肾损害等血压应<130/80mmHg。

大量随机临床试验表明,对年龄>60岁高血压患者(无论是收缩/舒张期高血压或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降压治疗均能显著降低心、脑血管发病率和病死率,使老年患者获益。据SHEP、Syst_Eur、Syst_China等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临床试验的综合分析,降压治疗可使脑卒中事件下降33%,冠心病事件下降23%。一项荟萃分析表明,治疗年龄>80岁高血压患者,可以降低致死和非致死脑卒中以及心血管事件,但全因死亡率无下降。而近年来的HYVET研究年龄≥80岁、160mmHg≤收缩压<200mmHg、舒张压≤110mmHg的老年患者通过有效的治疗,使血压控制在150/80mmHg以内,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比较,主要终点-致死、非致死性脑卒中及各种原因死亡均降低具有显著意义。在SHEP试验中,血压降至<150mmHg时对脑卒中的预防效果是最强的。Framingham研究中,对>65岁有心血管并发症的老年人进行了18年的随访研究,发现收缩压在140~150mmHg的患者组心血管风险最小,提示可能是老年人的合适血压水平。

老年患者舒张压应降到什么水平尚不清楚。SHEP研究认为舒张压<60mmHg时,预后不良风险增加;Framingham研究观察到J形曲线;INVEST研究同样显示了高血压冠心病患者降压治疗有J形曲线,舒张压≤60mmHg,则心血管事件增加,这是因为舒张压降得过低,会影响冠状动脉血流灌注。但Syst_Eur研究未能证实舒张压降至55mmHg有害,故究竟舒张压降至什么程度为好还需进一步研究。2007年ESC/ESH指南指出,舒张压不应低于60mmHg。

日本2004年版的高血压治疗指南中指出,考虑到生理功能的变化和并发症发生率,老年人可分为低龄老年(年龄≥65岁)、中龄老年(年龄≥75岁)和高龄老年(年龄≥85岁)。对高龄老年患者,需要充分考虑降压治疗对心血管并发症和心脑肾血流灌注的影响,设定的初始降压治疗目标可略高,但最终目标血压应<140/90mmHg。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中老年人高血压治疗目标为收缩压<150mmHg,如能耐受还可以进一步降低。主要由于老年人血压降低的难度大,特别是考虑到了老年患者的主要器官灌注需要,因此要采用逐渐达标治疗的步骤。

老年人降压治疗应当遵循个体化原则,平稳、缓慢,药物的起始剂量要小,逐渐增加剂量,需考虑到老年人易出现的不良反应,特别是性低血压,故需监测不同血压,尤其是立位血压,同时需观察有无其他的不良反应。

4.2 老年高血压治疗的选择及流程

在药物治疗前或药物治疗同时均需进行非药物治疗,包括戒烟、限制饮酒(酒精<20~30g/d),肥胖者需减轻体重,限制盐的摄入(<6g/d),减少饱和脂肪酸及总脂肪的摄入,多食水果、蔬菜,有规律的有氧体力活动(步行、慢跑),每次30~40min,每周3次以上。改变生活方式的治疗有利于降压及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

降压治疗获益主要来自血压的控制,因此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是非常重要的。老年高血压的治疗原则应当遵循高血压防治指南,但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的选择应该考虑到老年患者的特点、高血压分级和有无并发症,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需了解既往用药有利和不利的反应、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糖尿病或其他共存的疾病对降压药物疗效和耐受性的影响。药物应当选择作用持续24h的长效制剂,每日一次服药,依从性较好。

已有大量临床试验显示利尿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降压治疗的效果和益处。利尿剂可与CCB、ACEI、ARB联合应用以增强效果,但利尿剂要从小剂量开始,并且需考虑到对血钾、钠等电解质的影响,以及对糖代谢、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的不利影响。噻嗪类利尿剂可用于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

α受体阻滞剂易引起性低血压,特别是老年患者发生率更高。故不宜作为老年高血压治疗的一线用药。但老年高血压合并前列腺肥大者仍可考虑应用,如特拉唑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