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四年级上册观察日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四年级上册观察日记范文1
特邀撰稿教师:浙江省海宁市实验小学 钱宏杰
快乐导航:
有人说“观察力是智慧之源”,这话很有道理。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细微变化,观察身边人物的言行举止,并能用心分析观察结果,那么,我们的知识水平和习作能力必将提高很快。
写好观察日记,最主要的“秘诀”有四条:一是在确定好观察对象后认真地观察,这是用“眼”;二是真实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这是用“手”;三是观察过程中要将一些问题搞明白,这是用“脑”;四是要写出自己的体会,这就是用“心”。
要求:
最近,你留心观察了什么事物?是怎么观察的?有什么新的发现?在观察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仔细回忆一下,按一定观察顺序,把你最想告诉别人的内容写下来。
你可以抓住观察中的一个新发现,将它写具体、写生动;也可以在自己的观察日记中,选择几篇自己满意的日记,认真修改,以日记的形式写下来。题目自己拟定。
凤仙花观察记
浙江省海宁市实验小学四年级 茹许恩
前言: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每双眼睛里都有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我们要用自己明亮的眼睛,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那么,你每天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体会。
3月14日 星期六 天气阵雨
今天,天气预报说有阵雨,我觉得是播种的好日子。我精心挑选了几颗饱满的、没有破裂痕迹的凤仙花种子,再准备好了花盆和泥土。妈妈建议我在泥土里放些有机肥料。我想也有道理,这样可以让它有充足的养料,让花儿开得更艳。
我按照科学书上的方法,在放满土的花盆里按了几个小洞,再把挑选好的种子放进去,然后用泥土将小洞盖满,再慢慢地洒上水。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我心里别提多高兴,当然我更高兴的是希望这几颗小宝贝早点发芽。
3月19日 星期六 天气阴
惊喜!惊喜!我的凤仙花出土了!
今天帮妈妈收好衣服,我突然发现期待许久的凤仙花破土而出了。凤仙花长出了第一对叶子!我无比开心。妈妈说:“这可不是真叶,是子叶。”我端详一番,发现这一对椭圆形的子叶边缘非常光滑,一点也不扎手。妈妈又说:“接下来长出来的每片叶子都会有小的锯齿。”我看着那0.5毫米长的子叶,仿佛看到了凤仙花长得很高的样子。
4月10日 星期五 天气多云
我每天都给凤仙花浇水并仔细观察着它的生长情况。这几天,我发现凤仙花的子叶开始凋谢,光荣地完成它的使命。而它的那些真叶不断长多、长大,茎也在不断长高。
特别奇怪的是,凤仙花的茎越接近泥土的部分颜色越深红,而往上,茎的颜色就变成浅绿色了。我查了一些资料,原来凤仙花的茎是输送给花瓣色素的,所以茎若是单纯的绿色,那么它会开白花;如果茎底部呈现红色,那么它会开粉色或玫红色的花,茎的底部红得越深,花的颜色也就越红。哈哈!植物还真有趣,没有这次观察,这样的科学知识还真不太容易得到呢!
4月25日 星期六 天气多云
凤仙花是开花植物。
今天中午,我上完兴趣班回来,意外发现摆在阳台上的凤仙花已经有几颗待放的花苞了。这些花苞“点缀”着绿叶,在微风的吹拂下,“红星”点点,它似乎要向世人宣布自己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刻即将到来,又似乎在感谢着我这么多天的辛勤照顾……看着,看着,我的整个小心脏都洋溢着春天般的温暖。
5月10日 星期日 天气多云
时间过得飞快,凤仙花已经开始结籽了。果实非常饱满,一个个挂在茎上,晃晃悠悠的。我用手轻轻地捏了一个,果实里面的籽就向四面八方蹦散,如此调皮的籽,还真吓我一跳。原来凤仙花还有个特别的名字叫“别碰我”。看来,我收藏凤仙花籽时,得小心翼翼,才能“满载而归”。
四年级上册观察日记范文2
关键词:想象力 观察 教材资源 想象作文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在中国科技大学访问时,问起少年班的少年大学生们,是否怀疑过牛顿定律;并说,如果现在不怀疑,以后就再也不会怀疑了。的确,想象,往往孕育着创造的嫩芽,想象力是能动的知识,是创造力和智慧的必要背景。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在不同学段的各个部分都提出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基础。
观察,为儿童认识周围世界打开了一扇扇风光无限、奥妙无穷的窗户,这是想象与语言的源泉。《语文课程标准》在一、二年级“写话”部分提出“观察大自然”,三、四年级“习作”部分提出“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的要求,这是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紧紧相连的。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引导学生观察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日月星辰、周边的人文景观、自己的亲人、伙伴以及常用的物品等,并且启发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观察中想象,在观察中表述。观察过后,学生想到什么就写(说)什么,想写(说)什么就写(说)什么,没有限制与束缚。观察过后的表述是放飞想象,是自由表述、自主表达。
例如,很多老师尝试过让学生写“画写日记”,这种日记方式就是让学生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先画成一幅有趣的画,再围绕着这幅画,写一句或者是写几句话。因为每一个学生在童年的时候,都有信手涂鸦的爱好,正如一位教育家说过的,儿童的智慧,就在他们的指尖上,绘画对他们来说,就像是一种游戏,在游戏过程中,他们可以随意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小学生遇见新奇的事或物,他们观察后得到的信息有很多,会写的字却太少,“画写日记”这种形式,就恰到好处地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记录自己观察的空间,又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自由想象的途径,从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再如,五年级学习《梅花魂》一课,当学生感受到梅花精神的时候,我就让他们写一个熟悉的、没有生命的物体,要求学生先对其进行观察,再写出它内在的精神,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学生写出的内容非常丰富,如:《莲吟》《蜜蜂颂》《北斗星》《蜡烛礼赞》《石子》等等。他们之所以写出了真情实感,写得很精彩,是因为他们通过平时的观察,积累了丰富的表象,为他们的想象打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础,也为他们的思维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其次,挖掘教材资源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
如教材资源中的“课文插图”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内涵,用活插图,可以帮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有些课文的插图较多,而语文文字简洁,课文内容并没有完全地把插图的内容表达出来。这时,教师要紧紧地抓住这一空白,学习课文之后,引导学生对插图进行个性化的想象和创造。
有些课文,作者常因表达的需要留下空白,或省略一些内容,让读者去揣摩,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空白巧妙地激发学生展开想象补白,从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雪孩子》一课,课文中写到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了。那么雪孩子是怎么救出小白兔的呢,课文中没有直接地表达出来,给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空白,启发学生想象练习说话,从而体会出雪孩子的勇敢和善良。
再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自己去吧》一课,写到“过了几天,小鸭学会了游泳。”“过了几天,小鹰学会了飞翔。”在学习过程中,小鸭和小鹰会遇到哪些困难呢?文中并没有进行描述。这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你也学过很多本领,在学习期间,你遇到过什么困难吗?你又是怎么做的呢?来引导学生想像小鸭是怎样学会游泳的和小鹰又是怎么学会飞翔的。
开展延伸课文情节的续写练习,也是教材补白常见的一种方式。即依据原有的课文情节的发展的逻辑,进行合情合理的推断,想象出以后的故事。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中最后写到“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紧紧拥抱在一起。”教师就可以抓住最后一句话让学生去想像“这时,这对父与子还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这样,通过延伸文本的情节,提高了学生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再如,学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教师结课前引导学生:“第二年,书生又种了棵葫芦,书生会怎么样?展开你的想象力,编一个故事。”学生写到:“第二年,那个种葫芦的人又种下了一棵葫芦。他天天给小葫芦浇水、拔草、施肥。过了不久,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又过了几天,叶子上长了一些蚜虫。他想起去年邻居的劝告,就赶紧跑到植物医院,买来制蚜虫的药。赶紧跑回家,给小葫芦喷上药水。到了秋天,那个种葫芦的人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大葫芦一个比一个长得好。”这就是延伸想象的成果。
最后,想像作文,可以帮孩子插上想像的翅膀,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像力的法宝。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想象中的事物”,常常被老师们忽视。可能有的老师认为孩子们的想象是幼稚的,希望尽快成熟起来。其实,幼稚阶段是人生必经的阶段,也是人生不可重复的阶段,应当珍惜,充分享受,而不是跳越,或者拔苗助长。儿童的想象力往往是高于成人的,而且有一种不可重复的纯净之美的。新《课标》强调“写想象中的事物”,正是充分考虑儿童的特点,顺应他们的天性并促其发展。常见小学生想像作文有《未来的 》《假如 》《20年后回故乡》《 的传说》和自编童话、自编寓言故事等。
《创造之秘》这本著作中曾写到“想象力不是生来就有的先天素质,而是后天开拓的结果,它是完全能够培养的一种能力。”以上是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初步探索,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任重道远、义不容辞!
四年级上册观察日记范文3
浙江省温岭市“十二・五”教师专业发展之小学数学教师培训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进修校“专业背景下的课堂观察与诊断技术”的指导下,笔者以被观察者的身份上了一节观摩课“8和9的认识”,其他培训学员8人一小组对课堂进行观察分析。其中一个小组是观察“课堂提问设计的有效性”。观察统计如下表:
课堂观察量表: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从表中可以看出:笔者在课堂中提问频繁(一节课达90多次),且大多是封闭式问题,提问过于简单(大部分学生有反应的占79%),很难见到学生主动发问。试想一下,一堂课只有40分钟,平均每分钟提出两个问题,学生哪有时间进行思考?笔者从事低年级数学教学已有多年,一直认为自己的课堂提问虽称不上凝练,但绝非是“满堂问”中的一员,内心里对这种行为比较鄙视,而如今铁一般的事实摆在眼前,精心准备的一节公开课上,居然不自知地问了这么多问题,遑论日常课啊!这张量表带给笔者极大的震撼,由此,笔者开始关注自己平时上课的提问情况并加以剖析,追寻着学习改进策略。在不断的学习中,笔者逐渐意识到,由于低年级小学生认知能力浅,在思维上显得较被动,需要教师的正确提问引导、启发,促进他们积极地思维,从而达到获取、深化知识的目的。现剖析与反思几则自身的案例,阐述如何改进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一、提问内容宽泛,教学目的不明
【案例回放】
“8和9的认识”教学片断:8和9的书写
师:8谁会写?(指一学生上台试写)小朋友仔细看,他是怎么写的?写得怎么样?
(此生写的笔顺是对的,只是不匀称,不光滑。)
师:请小朋友伸出手指,跟着老师一起写8。会吗?9怎么写?伸出手指跟着老师一起写9。会吗?打开数学书第51页,先描写再自己写8和9。
能正确书写8和9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笔者先指名1人试写8,此学生写的笔顺是正确的,是不是所有学生都知道了8的笔顺?接着通过书空、范写、临摹等环节教学生写8和9,是否所有学生都能写规范、工整?答案是否定的,当学生在独立书写8和9时,我们对全班学生进行观察,发现20%的学生写错笔顺,为何?问题就在于教师提问的目的性不明确,只是依样画葫芦,参考名师怎么提问,自己也学着这样提问。
【改进】精设内容,凸显目的
师:你们会写8和9吗?谁会写?老师请两位小朋友上来写。其它小朋友干什么呢?当当小评委,看看他们是怎么写的?从哪里开始写?听明白了吗?
(1)生示范。
(2)评议:小朋友,他们写得怎样?(请两位)刚才这位小朋友写的时候,大家观察了,笔顺对吗?
(生活动,再次书写)
师提示:8从日字格哪里开始写?(帮着写)
(3)师示范:请小朋友伸出手指,跟随着老师一起写8,再写9。会写吗?拿出作业纸,写一行自己最满意的8和9。
【思考】教师的提问并非无的放矢,随意发问,而应具备明确的目的性。因此,教师在课前要精心预设提问内容,弄清每个问题要解决什么,达到什么目的,而且要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审时度势”。教师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教材,选准问题的切入点,并结合学生的认知实际,精心设计提问,力求使提问具有目的性、针对性。实践证明,只要明确了提问的目的性,就能使提问恰到好处,为教学穿针引线,产生直接的效果。教师有目的地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
二、提问数量庞杂,教学重点模糊
【案例回放】“认识整时”教学片断:钟面结构
1.请小朋友找找钟面上都有些什么?
2.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钟面,看(师画一个圆和刻度),画好了吗?少了什么? 12个数的位置分别在哪里?请你上来指一指。(师写)同意吗?还少了什么?秒针我们以后再研究,(师画时针和分针)这根针叫什么?这根叫什么?时针和分针有什么不同?
3.你们平时看到的时针和分针是静止不动的吗?那它们是如何转动的呢?这样转的方向叫什么方向?
钟面结构的知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笔者课前对学生进行了前测,发现58.1%的学生会画出三根针,一半学生能叫出三根针的名称,钟表上的12个数能按顺时针排列的有82.7%,但只有16.1%的学生画出了“时”的刻度,基本能较均匀地排列在“圆周”上。笔者不顾学生实际,提问设计多而琐碎,忽视了知识的整体性,将课堂提问视为自己的专利,整个环节教师操作学生听。
【改进】精简数量,直击重点
1.组织小组玩钟,要求:边玩边看钟面上有什么?再拨动钟后的按钮,看看钟面上的针是怎样走动的。(学生自主玩钟,小组内进行交流)
2.小组汇报:
(1)刚才小朋友玩了钟,你们发现了什么?(生畅谈发现)
(2)你能指给大家看看吗?(学生展示)
3.小结学生发言,并利用课件再巩固一遍钟面的知识。
【思考】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前,先订立清晰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问题时,要扣紧教学目标,精简提问数量,抓住关键,直入重点,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尽可能设计“大”问题。应当注重课堂提问的密度、节奏,避免问题过于琐碎、直白,以保证每次发问都是有效的,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密度与效度,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的目的。要对问题进行合并、简化,力求问题结构简明、合理,问题合乎逻辑,有针对性。教师初步尝试课堂提问,不妨根据教学目标,限定自己在40分钟的课堂内只提规定数量的问题,如20个问题,从而提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三、问题难度拔高,学习兴趣骤减
【案例回放】三上“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片断
师:这个四边形叫什么名称?它有什么特点?请你动动手像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一样去研究。研究好后,同桌交流交流。
生:我用量一量的方法,发现对边相等。
师:(用两只手比划)上下两条边一直长下去,会不会重合在一起?
生:不会。
师:像这样的两条边数学上叫平行。
(课件演示:)
像这样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
师:为什么叫平行四边形?
(这时,课堂犹如一潭死水,悄然无声,只有极个别的学生举手回答。)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材分两段编写,教学用书上建议:第一学段是在三年级上册,只要求学生能够从具体的实物或图形中识别出哪个是平行四边形,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感悟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以及与其他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初步建立平行四边形的表象即可。第二学段是在四年级上册,要求学生理解:两组对边平行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同一内容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教学要求,笔者没有把握好各阶段的教学目标定位,把四年级上册的教学目标提前了,这样既在三年级时拔高了要求、增加了难度,又造成四年级的重复学习。由于忽略了知识发展的层次性,致使学生的思维热情和信心都受到压制,不能使学生有效建构新知,从而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改进】整体把握,延续热情
教师出示一个长方形框架,动手拉它的一组相对的角,问:这个框架还是长方形吗?为什么?
生:这个图形不是长方形了,因为它的四个角不是直角。
师: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师贴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仔细观察黑板上还有哪些是平行四边形?生活中哪里有平行四边形?
师: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老师又一次演示长方形活动框架)
(它们的相同点:都有四条边且对边相等、它们都有四个角;不同点:长方形的四个角必须是直角)
动手操作:学生利用小棒搭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思考】课堂提问的难度如何才能拿捏有度?问题太易,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他们随声附和的回答不能反映思维的深度,难以形成思维的力度;问题太难,则会使学生丧失信心,无法延续学习热情,提问的有效性就会降低。本案例教师随意拔高提问的难度,可能是想把课上得有深度,与众不同,这本无可厚非,然则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只有准确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让教学设计真正从学生出发,从教材出发,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既有知识的丰盈又有思维能力的提升,更有对学科知识的持久兴趣。有位教育家说过,“跳一跳,摘到桃子。”提问也应如此,只有提问在学生思维和记忆的最近发展区,才可能使他们通过推类、联想等方法来获取答案,这样就会达到中国水墨风景画“平中见奇,错落有致”的和谐效果。
四、提问权力剥夺,学生亦步亦趋
【案例回放】“一下解决问题”教学片断:拓展练习
(1)爸爸买了3袋苹果,每袋8个。一共买了几个苹果?
生1:3+8=11(个)。
师:对吗?为什么不对?你是怎么列算式的?
生2:8+8+8=24(个)。
师:谁能明白这个算式的意思?
(根据学生的解释教师出示课件)
(2)妈妈买了3箱牛奶,每箱20袋。一共买了几袋牛奶?
生1:20+20+20=60(袋)。
生2:20+3=23(袋)。
师生评析(方法同上)。
(3)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吃了小笼包,每人吃了9个。我们一共吃了几个小笼包?
学生作业反馈:
生1:9+9+9=27(个)。
生2:9+9=18(个)。
生3:3+9=12(个)。
师生评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要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这体现了要让学生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理念,而不是一味地解决教师或者教材抛出的问题。笔者每个问题都由自己提出,学生只是被动地回答教师的每个问题。教师提供的素材是学生还没有学习乘法的,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分析题意的能力较弱,这样的题型容易做错。我们何不引导学生自主找出错误原因及时改正,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认真检查作业的良好习惯,并在自我反思中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这道题还能用其他方法解决吗?使学生发现自身问题所在,避免重犯同样的错误,牢固掌握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改进】鼓励提问,学会学习
出示甜甜的数学日记:
昨天,我们一家人去了超市。爸爸买了3袋苹果,每袋8个;买了3箱牛奶,每箱20袋。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吃了小笼包,每人吃了9个。我发现爸爸一共买了24个苹果,一共买了23袋牛奶。
师:读了甜甜的日记,你想说什么?(给学生1分钟思考)
生1:甜甜把苹果的个数算错了。应该一共买了11个苹果。
生2:对的。3 袋苹果,每袋8个,就是8+8+8=24(个),爸爸一共买了24个苹果。
生3:“一共买了23袋牛奶”是错的。买了3箱牛奶,每箱20袋。一共买了60袋牛奶。
生4:算式20+20+20=60(袋)。
师:大家都听懂了吗?(课件出示图片帮助理解)
师:甜甜的数学日记里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
生:“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吃了小笼包,每人吃了9个。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生:我们一共吃了多少个小笼包?
齐读三句话,学生在作业本上列式。
反馈:
生1:9+9+9=27(个)。
生2:9+9=18(个)。
师:比较这两种算式,同桌讨论一下,谁对?为什么?
师:你想说什么?
生1:甜甜是个善于观察的好孩子。
生2:做完题目要检查。
四年级上册观察日记范文4
一、积累
1. 积累词
教材中的词:采用听音辨词、游戏记词、思维导图、听写单词、单词竞赛、单词归类等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和积累单词。例如:学习“fruit”时,引导学生在“apple”的基础上积累了“pineapple”。
阅读材料中的词:学生用“wonderful words”记录本,把阅读中遇到的好词摘抄下来。开展“a word a day”活动,每天一人,在黑板记下该单词,供全班学生记录和学习。例如:学习“bodyparts”时,学生积累了“arm,knee,toe,shoulder,ankle,wrist,stomach”。
生活中的词:学生随身携带一个小册子,便于把生活中发现的英语单词,记录下来。例如,学生写自己在“家乐福”购物的日记时,用了“Carrefour”,并展示自己记单词的方法:car―re―four。
2. 积累句
教材中的句:课堂教学环节,让学生开展句子接龙比赛、限时造句、听句纠错等活动。例如,教师说:“Ben does his homework at 7:00 yesterday morning.”,学生口头纠错:“Ben did his homework at 7:00 yesterday morning.”又快又对者赢。
阅读材料中的句:学生用“wonderful sentences”记录本,把阅读时遇到好句或好段摘抄下来。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如果学生养成了爱阅读并记录好句的习惯,就能为写作积累大量的材料,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
成语、谚语:引导学生收集英语成语和谚语,把阅读中遇到的好句摘抄下来,每天一人,在黑板写下该句,供全班学生记录和学习(此项和“每日一词”同步进行)。例如,学生写作时用到的“No pains, no gains.”:I am so busy. I study hard. I play the violin every day... But I feel happy. My English teacher always says: “No pains, no gains.”
总之,教师应引导学生把书本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积累大量的材料,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随时记录下来。
二、模仿
模仿是一种通过观察榜样进行学习的过程。语言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依靠模仿,指导学生模仿写作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另外,从小学生的心理、年龄段来说,他们具备爱模仿的特点,有利于通过模仿开展作文教学。常见的方法有三种:
改写:学生替换文本中若干单词、句子,或仿照文本、小诗等改写。教材是教学之本,学生根据文本改写,在写之前,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文中的时态、语态和主要句型,有示范、有指导。通过改写,学生既能巩固新知,又能复习旧知,有利于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初级写作能力。例如,Success with English四年级上册Module 2 People Unit 4,一学生这样改写: Michael is my uncle. He is a handsome man. He’s about 40 years old. His hair is blonde. His nose is big. But his eyes are small, and his mouth is small, too. He?looks strong. Look! He’s wearing a white T-shirt and a pair of blue sport shoes. He likes sports. He is running now! 学生不仅用了新知 “ be wearing, blonde, strong” 等;还复习旧知,如“ hair, nose, eye, mouth,a pair of”等 以及“现在进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得到提升。
扩写:要求学生在原文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内容,学生要具备更灵活的思维能力和知识重组能力。教师先对学生写法指导,方法多样:A、文前增加与课文相关场景,如:一小段前言或一小段对话;B、文中拓展角色或内容,如:增加一、两个人物及其对白;C、文后续写,让文本结尾更具色彩。例如,Success with English六年级上册Unit 11 Who’s Calling,学生的续写:
(In the hospital)
Doctor: What’s wrong with you, little girl?
Sally: I have a cold.
Sally’s mother: She had a fever last night.
(Doctor is taking a temperature .)
Doctor: She is better now. Take the medicine three times a day.
四年级上册观察日记范文5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分数有关的应用
(共5题;共25分)
1.
(5分)列式计算:比一个数的
少32的数是8.8,这个数是多少?
(1)
与
的差,乘
与
的和,积是多少?
(2)比一个数的
少32的数是8.8,这个数是多少?
2.
(5分)今年植树节,学校领回600棵树苗,分给了六年级全部树苗的
,余下的
分给了五年级,其余的都分给了四年级,五年级分得了全部树苗的几分之几?四年级分得了多少棵树苗?(先将线段图补充完整,再列式计算)
3.
(5分)哥哥和弟弟今年年龄的和是28岁,6年后,弟弟比哥哥小4岁。今年哥哥和弟弟各是几岁?
4.
(5分)一根铁丝长
米,第一次剪掉它的
,第二次又剪掉
米,两次共剪掉多少米铁丝?
5.
(5分)笑笑读一本书,第一天读了30页,第二天读的页数是第一天的
,两天读了这本书的
,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二、工程问题
(共4题;共20分)
6.
(5分)学校阅览室里有36名学生在看书,其中女生占
,后来又来了几名女生,这时女生人数占总人数的
,求后来又来了几名女生.
7.
(5分)兄弟两人要砍一些柴,合作15天可以完成,如果老大单独砍4天,老二单独砍3天,可以完成全部砍柴任务的
。问:老大单独砍需要多少天完成?
8.
(5分)列算式或列方程解题.
(1)2减去
的
的差,再加上
,和是多少?
(2)2减去
的差的
,再加上
,和是多少?
9.
(5分)有甲乙两项工作,张师傅单独完成甲工作需10天,单独完成乙工作需12天,王师傅单独完成甲工作需4天,乙工作需20天,如果两人合作完成这两项工作,最快需要多少天?
三、比的应用
(共15题;共85分)
10.
(5分)小静有邮票60张,小明有邮票52张,小明给小静一些邮票后,小静与小明的邮票数之比为9:5,这时小静的邮票是多少张?
11.
(5分)王爷爷以每千克0.8元的价格购回800千克苹果,经过挑选,把这批苹果分成了甲、乙两等,甲、乙两等的质量比是3:5,乙等苹果只能以0.7元的价格出售,王爷爷要想获得25%的利润,甲等苹果每千克应卖多少元?
12.
(5分)甲乙两人共存款2500元,如果把甲存款的
给乙,则甲乙两人的存款数比为2:3,甲乙两人原来各存款多少元?
13.
(5分)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底面周长比为2:3,体积比为5:6,求高的比.
14.
(5分)说出下面百分数表示的意义
李师傅做的101个零件,合格率是100%.
15.
(5分)仿照例子写出相关的数量关系式.
例:
×100%
出勤率=
16.
(5分)仿照例子写出相关的数量关系式.
例:
求黄豆的出芽率
17.
(5分)说出下面百分数表示的意义
到邮局汇款的汇率是1%.
18.
(5分)先填空,再把相对应的数量用线连起来.
今年商品房的价格比去年涨20%.
19.
(5分)家乐福连锁店2018年11月份的营业额是42万元,比10月份增加了5万元。11月份营业额比10月份增加了百分之几?
20.
(5分)水果店运来苹果120千克,相当于梨重的80%,运来的秸子比梨重20%.运来的桔子有多少千克?
21.
(10分)如图,在一个正方形内画中、小两个正方形,使三个正方形具有公共顶点,这样大正方形被分割成了正方形区域甲,和L形区域乙和丙。已知三块区域甲、乙、丙的周长之比4:5:7,并且区域丙的面积为48,求大正方形的面积?
22.
(5分)幸福社区在一次植树活动中,一共成活487棵,死了13棵.这次活动中,树的成活率是多少?
23.
(5分)安安在实验课上配制了一杯300g的盐水,含盐率是7%。你能想办法把它改配成含盐率是10%的盐水吗?
我的方法是:
我的计算过程:
24.
(10分)准备50粒黄豆,按照自然课本介绍的方法进行黄豆发芽试验,并在一周后算出发芽率,写出观察日记.
参考答案
一、分数有关的应用
(共5题;共25分)
1-1、
1-2、
2-1、
3-1、
4-1、
5-1、
二、工程问题
(共4题;共20分)
6-1、
7-1、
8-1、
8-2、
9-1、
三、比的应用
(共15题;共85分)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四年级上册观察日记范文6
一、科学的编排体系,更接近新课程改革纲要和《语文课程标准》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采用“主题单元”的编排方式,每个主题单元有2到3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语文天地”包括巩固及扩展的练习、课堂与课外活动、自检、“金钥匙”、“开卷有益”等几项,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学习单位,这种编排方式突破了文选式体例对语文教学的束缚,使语文教学能够向课外延伸,学生的生活、学校的活动、其他课程和社会延伸,突破了按表达方式组合教学单元的模式,有利于学生持续保持学习的兴趣,同时,使生字新词复现率更高,有利于巩固所学生字新词。
二、识字、写字教学遵循汉字构字规律和儿童的认知规律
识字方法多样是这套教材的一大特点。首先,教材紧紧把握汉字独特的构字特点,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渗透一定的汉字构字方法,引导学生感知汉字的构成规律,培养学生自主识字、探究识字的兴趣。其次,教材在识字教学的安排上不单纯围绕课文进行,而是从学生实际出发,把识字面扩展到他们所接触的广阔的生活空间里,这种编排要求教师不能拘泥教材,而要走出教材,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因此我们在实验中,想方设法通过多种途径开展识字教学,取得了显著效果。
三、阅读教学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第一,教材选文精美,而且极富儿童情趣,符合儿童的阅读心理。
基层教师、家长和学生普遍认为,教材课文较好地处理了传统与现代、文质兼美与学习等方面的关系,特别是教材编选的许多新篇目,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第二,注重学法渗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材的“新”突出表现在学习策略的渗透上。如引导学习兴趣的“写字很有用”:“蜜蜂用树叶,写信给蚂蚁,咬了三个洞,表示‘我想你’。蚂蚁接到信,看了半点钟,也咬三个洞,表示‘看不懂’。蚂蚁和蜜蜂,商量大事情:‘赶快学写字,写字很有用。’”(一年级上册P10)。又如阅读习惯引导方面,“我家有个好习惯:晚上,爸爸妈妈常为我念故事书,现在我认识一些字了,自己也跟着读,全家人一起读书的时候,我觉得特别愉快。”(一年级上册P21)。特别是“语文天地”的“日积月累”,把语文学习的方法贯穿在整个教材和课堂中。这么大量的策略如滚雪球般向前推进,学生读书的兴趣和方法便与日俱增。
第三,点拨引领的原则,促进了学生的感悟能力。
教材在课文后设置了大量思考题,引领学生阅读学习。这些思考题既致力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又延伸课外,这样的编写给教师的阅读教学带来很大的启发,课堂上,基本听不见传统的分析讲解,取而代之的是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
第四,大量阅读积累,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要说北师大版和人教版最大的区别,就是内容大幅度地增多,前者1—12册用字220.2万,后者1—12册用字128.1万,接近翻一倍。一是主体课文较长,二是“语文天地”中“拓展阅读”的篇幅多、内容多。这些自读课文和拓展阅读篇目是阅读教学的延伸,弥补了农村学校课外阅读不足的现状,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习作教学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供了广阔空间
第一,多渠道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着力从以下三个渠道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一是与生活结合,自由表达,鼓励学生写日记;二是与阅读结合,读写一体,包括仿写、续写、补写以及自读笔记;三是与活动结合,有感而发,包括各种实用文体、话题作文、想象作文等。
第二,合理安排习作形式。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在低年级着意安排了编故事的活动;中年级主要安排观察习作,如写春天、写秋天、写家乡、写花、写小动物等;高年级习作训练从观察作文转身于有明确表达需要的实用型作文。此外,教材从四年级开始的“笔下生花”栏目一改传统的命题形式,采用话题作文形式,为学生表达提供了具体的情境。
五、科学设置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充分动手
课后练习题主要分四个类型:一是读写类作业,二是演说交际类作业,三是采集编创类作业,四是考察探究类作业。这些将听、说、读、写、演、画等训练形式全面结合起来的练习题,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用,从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六、“丁丁”和“冬冬”的导学意义
北师大版教材借鉴国外母语教材的编写方法,引进了两个非常有趣的人物:丁丁和东东。这两个与孩子们一般大的小伙伴,成为孩子们一年级学习生活中最好的朋友。如第一册扉页上“写给小朋友的话”:“同学们,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学习语文了。……瞧,这是丁丁和东东,他们要和你们一起学习语文呢!”这两个人物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上学——遇到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提出问题……总之,时隐时现,一直到第十二册的告别母校,他们始终是孩子们的学习伙伴,这样的编排增强了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编写者的意图、教师的意图,通过儿童的探究,用儿童的语言显示出来,使教材主要是学生的“学本”,而不仅仅是老师的“教本”。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利用好这两个小伙伴,既可以发挥导学的作用,也可以为孩子们的学习增加莫大的兴趣。如一年级下学期的《丁丁冬冬学识字》,将看图识字和用偏旁部首识字、用基本字识字结合起来,如木字旁、草字头、竹字头,就增加了无限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