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日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生感悟日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生感悟日志

人生感悟日志范文1

班训口号,凝聚班级精神

去年,学校安排我担任高三班主任,高三重新分班,学生还未来校之前,我就给班上每一位学生打了一个电话,来了一个先闻其声,后见其人,电话中除了了解他们的大概情况,介绍我的一些想法之外,特别要求每位学生利用假期认真思考班训、班级口号、班级奋斗目标、班级张贴的标语,且要求报到时用书面的形式交给我,绝大多数同学很认真地做了。开学第一天,收集好所有学生的班训口号后,我邀请部分学生对班训、口号、目标进行初选,选出其中较优秀的,认真进行整理、润色,以作各选。晚上班会课,也是我们班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我们隆重地确定了我们的班训、口号,班级目标。

首先,将我们初选的口号、班训、日标等进行公布,然后,由提供者进行解读演讲,最后,再由全体学生表决确定。

最终,张程同学选定的斤吉尔二战中一次演讲的名言“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当选为我班的班训。他的解读与演讲一年来都让我们津津乐道,他说:“我选这句话是因为我认为高三就像一一场战争,我们就是战场上的战士,湖南省2010届十五万文科考生都是我们的对手,拼搏一天,五百人将成为你的手下败将,拼搏三百天,你将在十五万人中称雄,每天打败五百人是我们的目标,‘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自然是我们最佳的班训。”他的演讲赢得了热烈的掌声,“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以全票当选为我班的班训。他演讲中的那句“每天打败五百人”也成了我们班的口头禅。

“青春飞扬,拼搏自强,0701,共创辉煌。”成了我们班的班级口号。班级目标是“五有”:班级有正气,跑操有激情,卫生有档次,学习有目标,做人有诚信。

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将新鲜出炉的班训、口号等做成条幅挂在了墙上,既装点了单调的教室,又让它们真正成为时刻提醒我们,激发我们前进的精神力量。

班训的产生过程,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让他们受了一次很好的集体主义教育,也让我们班团结、友爱、上进、拼搏的班级精神初步形成,高三一开始,我们班就以全新的面貌,闪亮登场,开始了我们激情、快乐的高三之旅。

名言警句,滋润班级精神

名言警句是我们学校常规检查的一个项目,检查过程中,常有班级没有写,而我们班却非常重视这一阵地,大家人人参与,乐在其中。

我们班的名言警句由宣传组负责,宣传组对名言警句栏有一个非常细致具体的安排与要求。全班57人,每人轮着负责写五天,要求一天写自己的座右铭;两天写对自己影响深远的名人名言,或是自己的人生感悟:为了提高大家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另外两天必须写古代名人名言。展示的名言必须积极向上,让人印象深刻,目的是让名言警句栏成为同学们展示才华、凸显品味、彰显个性、反映内涵的小舞台。为了达到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目的,要求所有同学每天早上进教室第一件事就是摘抄朗诵名言警句栏的名人名言,每月还组织一次印象最深名人名言评比。

家长会前,汪慧芝同学摘抄了:“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有一次年级组误解了我们班,班上可谓群情激愤,冯文彬同学写上一句:“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让大家心气平和了很多。这两条都因及时、有特别意义而获得了月冠军奖。

有时,班主任我也来凑凑热闹,心有感悟的时候,就抢在学生写之前先下手为强。比如:面对同学们口头上总是信誓旦旦,自信满满,行动总是有所欠缺,我就写上:“想到和得到的距离就两个字:做到。”月考后,总有人沮丧,有人骄傲,我就写上:“困扰在一次考试的失利中,是愚蠢的;躺在一次考试的成功上,也是愚蠢的;重整旗鼓或乘胜追击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就这样,名言警句小小阵地成了我们思想教育、自我教育的大舞台。寂寞时,带给我们开心:颓废时,带给我们毅力;骄傲时,带给我们警醒;失望时,带给我们信心。每天一句名人名言就像甘露,滋润着每位同学的心田,滋润着我们的班级精神。

班级日志,传递班级精神

班级日志许多班级都在记,但作用的发挥却大相径庭,有的就是一天天的流水账,没有多大意义;有的成了违纪登记本,反而导致同学之间的勾心斗角,成为班级矛盾的源头;有的甚至干脆就是有始无终,记上几天就没了。但我们班的班级日志却是铸就我们团结、守纪、上进、友爱班级精神最重要的文化阵地,是我们班实实在在的精神接力棒。

日志里,流淌着同学们对集体的热爱。如开学之初有同学写道:“大家都说身在0701班很幸福,其实,我觉得0701班是因为有五十七位优秀的同学和六位可亲可爱的老师,共同组成了我们的快乐。”还有人这样写道:“在这个班,我看到了无限的希望,给了我勇气与力量,因为。我知道,我不是孤军奋战,我相信,在0701班的日子将会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正是这样的一段段充满对班级热爱之情的文字让我们班五十七位同学很快就凝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也流淌着同学们对美好明天的憧憬、流淌着努力奋斗的信念和铮铮誓言。如:“高三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我也知道现在的自己与目标还有相当一段距离,但相信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只有一条路我们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我们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加油!从现在开始努力,青春易逝,年轻无极限,路就在脚下。”这样的句子比比皆是。

更流淌着同学之间的团结与友爱。如:我们班刘蜜同学因患先天性心脏病,身体一直不好,学习认真刻苦而成绩又没有起色,于是她在日志里留下了这样一段话:

“一个太追求完美的人,发现自己不但不完美,甚至连一个正常人都不是,你说她怎么能不产生自卑感呢?明知道这样会使自己的心很痛,但却止不住渴望心里所想要的完美。人不可能十全十美,我知道这个,我也不要十全十美,至少让我做个‘正常’人吧!……”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席话引来众多同学的留言。

“看到你写的,我很有感触,我突然觉得,我们同学之间还缺少很多,比如关爱,我们都生活在自己的朋友圈子里,却吝啬对别人的

关心……刘蜜,自信吧!不管是什么,你都可以战胜,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加油!……一个朋友的真心祝福。”

“其实,我觉得你已经足够优秀了,你的坚强与努力已成为我们班的一个榜样,梦想与现实的距离困扰着很多人,即使是成绩很好的人,并不见得他们就与自己的梦想毫无距离。所以,让我们一起坚持最初的梦想吧!”

“我只想说一句简单的话:上天给予我们苦难、挫折不是惩罚,而是让我们走向成功的阶梯。”

看着一段段留言,就像看到一颗颗水晶般纯洁的心灵,感动的不仅是刘蜜,还有全班。

我们班的班级日志一年下来有四大本,近四十万字,记录着每一位同学对集体的热爱、对同学的友好、对高三生活的感悟等等。为什么班级日志在我们班能长盛不衰,同学们想看、愿写,真正成为了班级文化最重要的一部分呢?

首先是因为我们对班级日志有明确的要求。比如:栏目有固定栏目和不固定栏目,每天日志必须有一天实录、值日感言,不固定栏目有曝光台(指出班级存在的问题)、名师名言(记录当天任课老师讲过的意义深远的话)、优秀的你(记录一位你身边优秀的同学)等等。

其次是全员参与。许多班级记班级日志是班长或班委会的专利,日志也不在班上公开流传,自然得不到其他同学的关注。而我们班是五十七位同学轮流记,日志成了同学们展示才华、凸显品味、彰显个性、反映内涵的小舞台,所以这样的模式让人想写。

当然最关键还是日志内容贴近生活、丰富多彩、真情流露。其中的值日感言最易让人产生共鸣,看后总是让读者或感动、或振奋、或怜惜、或感伤。每当班级日志轮到自己手中,同学们总会用心地将前面同学的日志通通浏览一遍,然后再用心书写新的一天的属于自己的班级日志。这样就形成了写班级日志的良性循环,大家越写越用心,越写越愿写。

班级日志,让我们五十七颗心越来越靠近,让我们班的凝聚力越来越强,让我们班班级精神也越来越积极向上,让我的班主任工作也越来越得心应手。

常规制度,创新班级精神

高三阶段,午休改在教室进行,学生顺便可以看看书,做做题,累了,便可就地休息。实行不久,问题来了,学生多次反映:“中午总有人上厕所,倒水喝,出出进进。人刚睡着,门一响,醒了;又一闭眼,门又一响,又醒了。一个小时响好几次,大伙怎么休息!”我在班上讲了两次要大家注意,虽好了一些,可效果仍不佳。

于是,我再次郑重讲了大家互相体谅,互相尊重的重要,要求大家午休时间不要随意出入。随后特意在教室前后门拉手处贴上一张纸,上面分别写着“自习时间别来烦我!”“休息时间烦我讨厌!”八个大字。贴好后的一段时间效果出奇的好。

一天,我问大家:“为什么一张纸这么管用?”

其中一个回答最为形象贴切:一来大家都对出出进进的弊端感同身受;二来就是想出去,走到门边,一看这八个字,就像五行山上如来佛祖的“嘛呢叭咪畔”帖,就是孙悟空,也不敢开这扇门。

我趁热打铁地说:“人,生而自由平等,这是天赋的人权,但每个人都必须遵守大家的公众意志,否则,个人自由也无从实现,这是几百年前启蒙思想精华之所在。在我们班的集体生活中,大家还有什么最讨厌的行为?请大家写在纸上,我们归纳一下。”

最后将大家意见汇总,有四件事非常突出,班委会结合我们班过去的学习心得,形成了颇具我们班特色的学习生活公约:

一、以良心、道德担保,用行动承诺,遵守下列学习生活公约。

二、调整心态。端正态度。

态度积极:学习、学习、再学习;(高三二期根据实际改为坚持、坚持、再坚持)

心态归零:简单、简单、更简单。

三、努力提高课堂效率,做到三多。

多动笔;

多思考;

多跟着老师读、念、背。(文科学科非常适用)

四、不做少做以下最令人讨厌的四件事。

1.午休、自习下座位、开门关门、出出进进;

2.自习时间讨论问题,讲小话:

3.课间打闹喧哗,高谈阔论;

4.在教室吃气味重的方便面、麻辣食品。

我们把这个学习公约张贴在教室最显眼的地方,后来我们把它简化为:一诺千金,二态端正,三多牢记,四厌不为。这不是中学生守则,也不是上级出台的中学生行为规范,但它实实在在成为我们班的行为准则,成为制约我班学生行为的“吨嘛呢叭咪畔”帖,更成为我们班级精神的一部分。

这件事令我感触颇深:学生不是没有纪律观念,而是需要更多的善意提醒;学生不是喜欢对抗规则,而是规则从来不由他们制定;学生不是缺乏自律精神,而是我们没有给他们机会。这些启示是不是该成为我们老师心中的“喳嘛呢叭咪畔”帖呢!

班级行为,实践班级精神

起初,寝室内务一项我们班总有一些小的方面做不到位而扣班级分。今天这个寝室箱子摆放不齐,明天那个寝室洗漱用品摆放不规范,后天又是另外一个寝室床上放衣架,虽然每次扣分不多,但天天扣分绝对不是好现象。为什么避免不了这种扣分呢?其实就是少了一种落实的精神。于是,我班出台了值日七查。

一、查地面是否洁净。

二、查卫生间有无杂物。

三、查洗手间洗漱用品、热水瓶、水桶等是否摆放整齐。

四、查鞋子、箱子是否摆放整齐。

五、查床上用品折叠是否整齐,床上有无杂物(书、衣物、衣架等)。

六、查寝室外是否晾有衣物、鞋袜。

七、查垃圾是否倒净、带走,锁门离开。

值日七查出台了,落实仍是一个问题,怎样才能让同学们落实下去呢?最好的办法还是赋予七查以精神含义。

当天时政教育课上,我和学生有了这样一段对话:

“大家打扫整理寝室内务一般要花多少时间?”

大家七嘴八舌说:

“大概一二十分钟。”

“打扫完了以后,你会急着干什么?”

“赶回教室读书。”

“可惜啊可惜,真是太可惜了。”我边做遗憾的表情边重复着说。

“为什么?”学生瞪大眼睛望着我。

“本属于你们的快乐、幸福、自豪,你们却没有抓住,难道不可惜吗?大家都希望有付出就要有回报,而回报你的时候,你却把她忽视了,难道不可惜吗?”看着云里雾里的学生我解释道。

我转身在黑板上写下大大的“一分钟”三个字,继续说:“当你尽心尽力,认认真真打扫完卫生、整理完内务离开前,请你给自己一分钟,用心看看因为你的劳动而窗明几净、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寝室。此时此刻,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请用两个字的词语描述。”

满足、欣慰、幸福、快乐、自豪、责任、舒心、骄傲、神圣、完美……学生热情很高,一下子就说出十几个。

我一一将这些词语写在“一分钟”的左边,并特别请提出责任、神圣、完美的几位同学做了一下解释,解释令人感动――

“今天我值日,将内务整理好是我分内的责任,保证不扣分,不给班上抹黑,是我的责任,所以,面对自己劳动后而焕然一新的寝室,我的感受是:我尽责了。”

“我为什么用神圣二字呢,老师您说过:

‘赋予你负责的事情以生命,你就一定能干好。’所以,我总觉得每一次值日都很神圣。”

“我用完美一词的原因是这~分钟,我还可以检查是否有不足,有就及时纠正,再弄弄折叠不齐的毛巾,再摆摆不在一条线上的鞋子,再看,完美了。那种满足是无以言表的。”

我带着大家将以上词语与“一分钟”一一念了一遍,“自豪的一分钟、幸福的一分钟……”念完我问:“大家还会忽视这一分钟吗?”

“不――会!”大家拉长了声音响应。

最后,我神情严肃地提醒大家:

“我希望大家不要忽视这一分钟,不仅仅为了让大家体验劳动后的愉悦,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大家注意了没有,这几天,我们班寝室内务接连扣分,我希望大家把这一分钟都变成完美的一分钟,杜绝因小的疏忽而导致内务扣分。最后,我问大家一句,大家如实回答我,利用完美的一分钟,杜绝内务扣分,大家能不能做到?”

“能!”

人生感悟日志范文2

关键词: “博客” 大学生“博客”文化 原因 影响

一、“博客”的出现及现状

“博客”一词目前在互联网中已非常普及。中文“博客”一词,源于英文单词Blog(指人时对应于Blogger)。Blog 实际上是WebLog的缩写,Log本来的意思是“航海日志”,后来泛指任何类型的流水记录,Web是指互联网,所以说Blog就是“网络日志”,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帖子所构成,Blog的内容可以是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或评论,也可以是自己的日记、照片、诗歌等。

在1997年12月,Jorn Barger运行的“Robot Wisdom Weblog”上第一次使用weblog这个正式的名字。2001年9月11日,美国世贸大楼遭遇恐怖袭击,博客成为信息传递的重要来源。从此,博客正式步入主流社会的视野。2002年是中国博客的“元年”,在这一年,两位中国互联网专家――王俊秀和方兴东建立了“博客中国”网站,使得WebLog的中文名称“博客”开始传播并渐渐为大众所了解。2003年,博客用户爆炸性增长到20万人,引起巨大争议的女性网络“木子美”让“博客”概念走向大众。2004年,近百万博客用户形成一个庞大的博客群,博客用户突破以往“网虫”写日记的界限,开始更迅即、更广泛地传播信息和思想,写博客、看博客成为网民除了BBS、E-MAIL、ICQ(QQ)之外的第四种网上生活方式。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0年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作为用户自创内容的重要应用,博客自诞生以来,注册用户一直保持快速的增长势头,到2010年,中国博客用户已经达到2亿人。博客用户在规模增长的同时,其活跃度也在提高,博客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强。

二、“博客”文化的含义及特征

与个人主页相比,博客是一种方便的、个人化的、即时性很强的网页。一般的个人主页门槛相对较高,而博客则不同,博客是一种“零进入门槛”的网上个人出版形式,即博客满足4个零条件:零编辑、零技术、零成本、零形式。会申请免费邮箱的人,基本上都能够快速掌握博客的使用,[1]几乎可以“零技术知识”、“零成本”地拥有自己的博客空间。

与传统的BBS、E-MAIL和ICQ这三种互联网沟通方式相比,博客是一种公共性和个性相对平衡的沟通工具。BBS处在一种开放的状态而缺乏约束,因此公共性较强;E-MAIL和ICQ则是多用于个人间点对点的通讯,因此个人性较强;而博客则兼具个人性和公共性。博客是个人在网上展示自己的思想、与别人沟通交流的综合工具,同时,博客日志可以经常动态更新、不断积累,它的管理也比BBS简单得多。总之,关于“博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义,但基本的内涵都是一致的。我国最早的博客研究者之一孙坚华认为:“比较完整的博客概念,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其内容主要为个性化表达;二是以日记体方式而且频繁更新;三是充分利用链接,拓展文章内容、知识范围,以及与其他博客的联系。”[2]因此,博客从诞生之日起就体现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我们称之为博客文化,博客文化意味着开始实践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工作方式、新的学习方式和新的交流方式。一个真正的博客人,通常需要具备这样一些特质:具有对知识和信息的渴求、对关注领域的执着、思想与资源共享的开放心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博客不单单是一种网络技术手段,它更是一种网络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大致具有如下特征。

1.思想观点的共享性。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空间,不同于传统的、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写作方式。博客从以信息共享为特征的第一代门户过渡到以思想共享为特征的第二代门户,它把人们带入到一个更加开放和包容的世界,达到一种思想和观点共享的境界。

2.信息传递的即时性。

博客可以即时、记录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更新频繁迅速。内容的不断更新几乎是每个博客每天的例行公事。时常更新,不断积累,是博客文体区别于其他个人文章或著作的关键。信息传递的即时性确保了博客的新鲜度与活力。

3.思想交流的互动性。

在博客世界中,博客作者是博客网站的核心,博客与博客、博客与读者、读者与读者间多重交互的沟通成了维系博客存在和发展的关键。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博客既是“主角”,他主动地提供信息,传播自己的思想与观点,同时又作为“参与者”接收信息,分享他人的信息与知识。

4.表达观点的自由性。

“博客时代”的来临,意味着媒体掌握在每个人手中。[3]博客给普通大众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思想的空间,他们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把自己对社会的思考和理解、对学习对人生的体会和感悟记入博客。

大学生拥有旺盛的精力、张扬的个性、敏锐的思维、表达自我的欲求和对新生事物的巨大热情,大学生对社会热点事件关注度历来极高,大学生的这些特性与博客文化的上述特征正相契合。博客成为大学生积极参与的信息与思想沟通共享平台,大学生成为博客用户中非常活跃的群体。他们渴望通过博客来展示自己、表达观点,他们自由地选择喜欢的背景设计,使用喜欢的字体颜色……总之,这是一个自由的空间,一个能够充分展示大学生个性的平台。[4]

三、大学生“博客”文化流行的原因分析

随着博客的发展,博客行为的动机及博客文化的流行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很多学者对此作了研究,其湾学者黄钮棠、陈群典和林欣怡在2005年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博客行为的5种动机:(1)自我表达。是指人们为了表达自我情绪、满足创作欲望、记录个人情感和生活而进行写作的动机。(2)匿名替代。是指人们为了暂时忘却现实生活,展现现实中不能或无法展现的自己,以及用虚拟的身份畅所欲言而从事写作的动机。(3)信息联系。是指人们为了与友人保持联系、交换信息、寻求他人对自己意见的支持等而进行博客写作的动机。(4)社交活动。是指人们为了结交新的朋友或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而进行博客写作的动机。(5)公开评论。是指人们为了自己的评论和主张,组建公共讨论的场所而进行博客写作的动机。

调查表明,博客群的90%为13―29岁的年轻人,而大学生又是主要群体。大学生进行博客行为主要也是基于以上的动机,其中渴求自由表达自我和情绪宣泄是很多大学生进行博客行为的主要原因。大学生由于学业的压力、生活中的困惑、就业的困难等问题,内心深处集聚了极大的压抑、困惑,而在现实社会很难找到一个畅通的沟通渠道来缓解压力,因此,他们选择了博客这种低技术、强共享、重个性的渠道来表达自我情感,表达自己对社会的感想和看法,并从中获得安慰、宣泄和满足。

1.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博客的“零进入门槛”,为大学生博客的流行提供了条件。

进入到21世纪,计算机和互联网在我国加速发展并越来越普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0年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中国网民继续保持增长态势,网民规模达到4.2亿,互联网普及率进一步提高,攀升至31.8%。

在网络世界,博客不像个人网站或有些网页,需要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如网站申请、网页制作与设计、网页管理等。博客的“零进入门槛”使得大多数学习者都能够快速掌握博客的使用。只要通过网络注册,便可以自由自己的日志,不再需要网民自己制作专门的网页,不存在技术难度。这些都为大学生博客的流行提供了条件。

2.大学生社会交往方式的转变,获取信息和知识途径的变化,为大学生博客的流行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大学生的交往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传统的交往方式占主导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寻求通过现代联系方式来追求建立更加广泛、多样的人际关系,于是网络成为他们的选择,成为他们交往的重要渠道。博客体现的是自由表达、开放宽容、个性张扬和敬业的精神,对大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大学生通过博客结交朋友,发表观点,获取信息,增长知识;通过博客记录生活,整理思想,与素不相识的读者分享和交流思考的收获。

3.个性的展示,表达思想,缓解压力,是大学生博客流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SOHO的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对博客有这样一个形象的定义:“博客是互联网上的精神家园,没有博客之前,互联网就像荒蛮的牧业文明一样,人们到处游荡,居无定所,今天在这儿写一段,明天在那儿写一段。有了博客之后,互联网就像进入了农业文明,人们有了自己的土地,有了自己的家园,可以把财富和文明沉淀下来。”传统媒体如报刊、杂志由于条件所限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倾诉及交流的需求,而互联网的开放性、互动性、平等性给大学生交流思想、抒发感情、展示自我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大学生通过博客可以自由发表言论,充分展示个性,随心所欲地抒感,发泄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排解的不良情绪,缓解因为学业就业带来的竞争压力。

四、大学生“博客”文化流行的影响

博客的出现及其在大学生中的流行,在方便大学生充分展示个性、自由表达思想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人生观、价值观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1.积极的影响。

首先,博客的自由性、开放性,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大学生面临的主要任务不只是获取知识,更是以高度的想象力去创造和运用新知识。博客上的信息极其丰富、更新速度非常快,通过博客去接受信息、处理信息能使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因为博客信息是以立体的多元的形式来构筑和处理的,这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开阔大学生的视野,能使他们更加便利地学习相关社会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其次,博客的共享性、互动性,为大学生认识自己、修正自己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博客除了网络日志的功能,还有评论和留言功能。大学生在自己的博客上记录下每天的所思、所想、所行,阅读者可以通过留言功能对此进行评论,好的方面予以表扬和鼓励,偏颇或不妥的地方也会进行批评和指责。这样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客观地评价和认识自己,不断修正自己的言行。同时有的大学生也习惯在迷茫困惑的时候点击观看别人的博客,在分享别人思想的同时,也分享人生感悟和经验教训。

最后,博客的匿名性、虚拟性,为大学生排解负面情绪提供了很好的渠道。人的情绪是需要宣泄和倾诉的,情绪的长期郁积容易导致心理疾病。一些大学生的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抗挫折能力比较差。现在学业的压力、就业的压力使得部分大学生心理极为脆弱,而在现实社会里,又缺乏通畅的交流渠道来缓解他们内心深处的压力。大学生是感情上的强势群体、利益上的弱势群体,在其求学过程中面临压力和困惑的时候,需要发泄和倾诉,而网络则是现代大学生的首选。[5]博客成为很多大学生发泄负面情绪的重要途径。从博客内容看,在大学生博客中,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呈现出明显的情绪色彩。从传播方式看,由于绝大多数大学生博客采用了匿名的方式,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将自己的情绪和不满发泄出来,能够较好地满足情感体验、情感宣泄的“需求”,有利于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

2.消极的影响。

首先,博客写作的随意性削弱了部分大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养成过于主观的随意性态度。很多大学生博客并没有很好地处理情感交流与理性思考的关系。一些大学生用户这样吐露自己写博客的心声:“只是想创造自己的一片天地,在那儿,自己是主人,随心所欲,体味生活,享受年轻。”在他们看来,博客主要是作为一种满足个人倾诉的电子写字板或“心灵日记本”,无论是从博客的栏目设置还是所发文章、图片影集来看,宣泄个人情绪情感、叙述日常见闻、追逐时尚娱乐都成为主要内容,而关注社会时事、文化思想、学术和所学专业的内容偏少,总体上有题材狭窄、感性过强、理性和深度偏弱的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部分大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形成或增加了学生过于主观的随意性态度,这与大学生严谨求学作风的要求是相悖的。

其次,网络及博客虚拟交往的依赖性,削弱了大学生现实人际交往的能力。网络及博客交往一方面扩大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范围,但另一方面也对部分大学生现实人际交往的能力及心理产生消极影响。有学者指出,网络人际传播缺乏现实人际交往中不能忽视的非言语线索,消除了很多面对面交流中的必要因素,比如面部表情、目光接触、肢体语言、语音语调、两人间距、环境作用等,将对话与交流置于所谓的“社会真空”。[6]在现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他们更愿意享受网络虚拟性、随意性、匿名性等特点带来的交流过程中的诸多好处,会逐渐注重网络虚拟世界的个人交往,而忽视或漠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久而久之,会使得大学生自我封闭,和周围同学的隔阂越来越深,与现实社会中的他人交往和沟通能力减弱,从而削弱了大学生现实人际交往的能力。

最后,网络及博客传播的随意和泛滥,影响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博客精神的实质是共享与协作,但共享的对象应有所规范与约束。现在互联网中存在大量以记录个人生活、展现个人思想为主体的博客,其中不乏宣扬违背传统伦理价值的思想,同时,西方个人主义、自由化思潮及文化渗透等都不同程度地冲击着传统价值观和政治价值观的底线。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在形成过程中,网络及博客传播的随意和泛滥是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念的不确定因素。一些未经筛选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还会毫无阻碍地呈现在大学生面前。面对这样一个纷繁复杂的博客平台,传统权威不复存在,博客上良莠不齐的信息可能会造成大学生信仰的缺失或价值观的多元化,影响到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甚至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在价值观上产生倾斜,国家意识和民族情感弱化,民族认同感减弱。

总之,作为网络世界的一种新生事物,博客已成为互联网时代的重要文化现象,博客的发展对社会,特别是对大学生的成长带来强烈的冲击和重要的影响,在开放参与、即时传播、无限共享的网络时代,任何“防”和“堵”的措施都是徒劳且完全行不通的。大学生教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积极关注、研究、参与博客现象和博客文化,通过博客这一新兴的信息思想沟通平台积极引导,扬长避短,尽量避免负面影响,使大学生博客文化向健康理性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方东兴,王俊秀.博客─e时代的盗火者[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5.

[2]孙坚华.博客论[J].博客中国,2002.12.

[3]牛根生.21世纪是博客的时代[J].青年参考,2006.10.

[4]陈登报.博客文化的现状、特征及健康发展探微[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10.

人生感悟日志范文3

看到这组微博标签,你想到了什么?

一个在晨星(Morning Star)工作的女公司人,应该曾经在美国俄亥俄州和纽约呆过,睡觉前喜欢看会儿美剧,周末经常一个人带着电脑或一本书到星巴克坐一下午,或者去和朋友去打场网球,再去吃顿日本料理看场电影。

还有呢?她很迷恋精英的形象,还很可能是个有上进心的人……Tag“财经资讯”的人可不多,通常只有专业机构人士和媒体。曾在美国生活过的经历对她很重要,至少给了她不少优越感。另外,看到这么长一串tag,大概可以猜测到她是一个喜欢表达、不甘寂寞和低调的人。

有时候无聊起来我们往往会望着身边来来往往的人说,他们脑子里都在想什么呢?事实上,就现在我们生活着的这个世界来说,即便人们原本不知道各自脑子里都在想什么,每个人也可能想方设法让其他人知道―这是一个不吝于表达的世界―tag就是“想方设法”其中的一种。

Tag的网络概念出现在几年前的Web2.0开始的时代,那时tag主要用于信息标示和分类,将相同关键词的资料联系在一起,为信息分享和索引提供了很大便利。

2003年建立的Delicious就是最早运用tag的网站之一,它允许用户分享并tag他们喜欢的网站,从而用户们就可以通过tag来搜索他们想要的网站。这种tag方式很快在图片、博客、视频网站上广泛应用起来。

渐渐的,tag开始区别于传统的分类方法,成为个人主观表达再创作的过程。你可以给日志tag上颜色,表达你写作时的心情,也可以把照片里一只憨厚的大狗tag成男朋友的名字。总而言之,tag不再是冷冰冰的信息,而变成了主人心中看到的世界。

但似乎这还不够,人们居然开始喜欢在微博上tag自己了。说来也奇怪,我们总是很反感别人给自己贴标签,把我们“看死”是某类人,却乐意自己给自己贴标签,告诉别人“我”就是某类人。

唯一能解释得通的理由大概是其实我们喜欢标签,只是别人给我们贴的标签未必是我们想要的。甚至有人在微博上tag“我不标签自己”,其实也许他正是想tag自己是个喜欢不受框架限制的自由人,渴望了解与体验一切,虽然很可能这只是他希望成为的标签。

于是tag这件事就变得更有意思了。从一个人的微博tag,既可以了解这个人的爱好和个人经历,还可以进一步揣测这些tag的用意从而进一步了解这个人。

比如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公司人,揣测了一番后,你会关注她吗?

出于好奇心,也是出于八卦,往往tag多而有趣的人会赢得别人更多的时间和关注。当然,这里说的tag指的并不只有微博,而是任何一种刻意自我表达的形式。也正是这个原因,人们才会在尽可能的一切途径中tag自己,毕竟人的内心时常是孤独而无聊的,我们渴望被关注,无论是被羡慕、被喜欢,还是被同情、被理解。

01

微博Tag

这些tag还以大小不一的形态排列出来,最大的那个当然不是第一个。90后

Tag:外貌协会/甜食党/Disney/狗狗/强迫症/拖延症/OnePiece/Neverland/正太控/温吞水

首先,可以判断她应该是个美女,而且还相当有自信,不然自称“外貌协会”和“正太控”会遭来一片臭骂。喜欢海贼王、迪士尼,还给自己tag彼得・潘的Neverland,看来还是个充满遐想的90后姑娘。

文艺青年

Tag:地理控/拖到世界尽头/宅/废/好青年/古典小乐迷/巴赫/爱小说/黄耀明

“拖到世界尽头”这样的话换成非文艺青年来写差不多应该就是“拖延症”。另外,如果把这些标签排列组合一下可能还能成为一首诗吧。

自闭症儿童的父亲Tag:炸药/硫酸/砒霜/毛鸡蛋/长调/秦腔/人类/雷管

这真是一组令人窒息的tag,将人类与这些危险物并列在一起。这是《爸爸爱喜禾》的作者蔡春猪(本名蔡朝晖)微博签名,他在试图描述自闭症儿子眼中的人类。

完美女神

Tag:日中友好/旅行/美食/中国文化/书法/电影演员/歌手

你很可能已经关注她了,没错,就是苍井空,虽然人们给她的tag在这里可能并没有出现。显然,她的标签让自己更完美了,让大家知道她不但有相貌有身材,而且有文化有内涵。“中国文化”和“书法”的tag无疑让她在广大中国粉丝心中的形象又加分了。

02

签名Tag

这是变化最多的一种tag,相当于向网络上所有看得见你的人群发了消息。

吐槽档

Tag:从办公室出来直接看日出/生病好想死/心情跌到谷底每个人都有需要吐槽的时候,生活的各种压力和不顺总要有个宣泄的地方。喜欢用签名吐槽的人也许是因为身边家人和朋友的关心不够,或者关心他们的人都在网上。他们的签名很可能是在夸张,事实上并没有那么糟,真正糟的或许是寂寞和求安慰的程度。

报到档

Tag:我到北京了/12.1-12.5@UK/@新天地

他们像明星一样,到哪里都会公布自己的行踪,尤其是在有了LBS(Location BasedService)之后,今天去哪儿吃饭都要让全世界知道。另一方面说明他们不会做违法乱纪的事儿。

座右铭

Tag:做人像水,做事像山/No pain no gain/厚德载物

有人就是有令自己骄傲而振奋的座右铭,他们会写在本子的第一页,画在房间的小白板上,当然也会放在签名上。即使无法做到,至少他们有颗虔诚的心。

人生感悟

Tag: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的成功是渺茫的,就跟被雷劈中的概率差不多/忽然发现,我肤浅得很有内涵

瞬间感觉自己的经历和思考激荡出深刻的火花,怎能不分享呢?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哲学家啊。

晒幸福

Tag:50年后告诉你同一句话:下辈子我依然要嫁给你!

有人就是心里什么也藏不了,所有的快乐、愤怒、悲伤都需要表达出来,他们往往是单纯可爱的。

03

Real Life Tag

有人说“我迷失自己了”,没关系,你的这些tag都在。

口音

在《情归阿拉巴马》这部老片子中,女主角从纽约回到南方的家乡时一直不肯放弃纽约口音,直到最后终于接受了自己的家乡才改口。在中国,学台湾腔、北京腔的也大有人在。没办法,只要你一开口,tag就出现了。

食风

在社交网站上,晒食物也很火,因为你吃什么本身也是一种tag。你是否有吃夜宵、喝下午茶、吃甜品的习惯,你出没什么餐厅,还是经常在家自己下厨,这些tag能告诉大家你的生活节奏、品味、消费水平和情趣。

钱包里有什么?

钱包是个充满tag的东西,首先是它的质地,其次,有人喜欢放些外币,把自己tag成国际人士。银行金卡、主题信用卡、健身卡、美容卡、某俱乐部会员卡……还有和家人或情人的照片、护身符、安全套,每个都是一个tag。

04

Wi-Fi Tag

很可惜,因为Wi-Fi只能英文命名,所以国内这么用心的人并不多,但不妨看看在国外人们都用Wi-Fi名字做了些什么。

动物档

Tag:dog house/frogappt/meow meow

他们是宠物爱好者,或者把自己形容成某种动物。如果你的Wi-Fi列表里有这样的邻居,而你也是动物家长,那就为出差时能便捷地找到动物保姆而庆幸吧。

知名人物

Tag:Simpson/StanMarsh/MacAwesome

以卡通、电影、小说人物命名的人很有可能喜欢沉浸在虚拟的幻想世界中,把自己或者朋友比成那些虚拟的人物。他们很可能是宅男宅女、书虫、nerd。

搞笑派

Tag:Dang!I left mynet work open / Will connect for beer

看上去像是一群性格外向的派对控,喜欢搞怪,似乎还想通过无线网络邀请你去party。只是如果真心的话应该在名字后标明房间号码。

Sex Sex Sex

Tag:Use lubew it hcondoms/we can hear you having sex/Free Porn

这是一群无法停止的性幻想者,他们自认为这是幽默,事实上这是性骚扰,最可怕的是你还不知道他/她是谁。

防盗派

Tag:Connect for

Identity theft/Stay off my network

有迫害幻想症的人总觉得别人会来偷网,即使有密码还担心被破解盗用。这样的邻居难免有点倒胃口。你也可以用个对应的名字讽刺他一下。

05

Tee Tag

好处是面积大,并且可以附加上一定的美感,坏处是成本高

你属于这里

母校的tee,家乡城市的tee,喜欢的球队的tee,这些几乎是每个美国人必备的tee。当路上撞衫或者“撞词”时,他们就会亲切的打声招呼,甚至拥抱一下,因为身上的tag告诉彼此他们属于一个地方。

星座

它包含了你的性格、弱点、感情观、甚至命运。尤其在80后和90后中,星座几乎成为一种对人科学分类的方式以及一种自我认知的重要途径。从Prada到Levi’s到Tee7,许多品牌都出过星座系列的tee。

励志

作为各种“奴”的80后常喜欢给自己贴一些半是嘲讽半是认真的励志tag,比如“努力赚钱,保护媳妇”(你媳妇看了应该会挺高兴的)、“真心靠谱”等等。但愿这些tag都会实现吧!

陈向东

人总是会被贴上各种标签,譬如经常很多人会说我很“激情”,说的人多了,身边的同事便会从“激情”出发去记录描述我,当然也包括给我拍照的,结果他们认为拍得很好的照片中的我都是很夸张,近乎“扭曲”的样子,悲催啊。偶尔看到一些照片中的文质彬彬的有内涵的我,还真是会感到一丝安慰啊!

花香

不要给自己贴上任何标签,这样即便那个数字的位数再长,也会显得廉价。其实每个人一开始都不懂爱情,与爱人一起经历一些事情,甚至一起经历一些痛苦,才能变得成熟,才会懂得珍惜。

我叫浩哥

在经历的过程中,每一步都是一个贴标签的过程,你给你贴上了这张,而别人却给你贴上了那张,两者的不一样就让自己产生了动摇,于是最终你选择其一,于是这个就成了你脱不掉的履历。

窦明亮

你的一生会被很多人加很多种标签,但最有价值的你面对镜子里的自己,摸着自己的胸口加的那一个。别人给自己贴的标签都会烟消云散,只有你给自己的会紧紧握在手里伴随你转入下一个轮回。

上一篇不变的是作文

下一篇听力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