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荷马史诗读后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荷马史诗读后感范文1
关键词:“大语文”观 阅读 培养习惯
阅读是吸收,是输入,写作则是倾吐,是输出。我一直跟学生说,语文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广泛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这不能仅仅成为一项用数据衡量的标准,而是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兴趣,从而让学习的过程变得主动。
一生活处处有语文
提倡了这么多年气势恢弘磅礴的“大语文”,究竟“大语文”的观念是什么呢?
其实非常简单,所谓的“大”指的就是范围大。大到什么程度了呢?大到了在我们的集体社会中,在我们的个人生活中处处都有体现。大到学术报告大会发言稿,小到请假条短信息各种安全警示标语甚至一个商品名称。“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一字之差可以闹出笑话,也可以酿成大祸。这个“大”还表明了语文的地位高。何出此言?很简单,试想一个读不懂题目要求的学生,如何能把题解出来?理科的思维也需要用文字的表达。数学应用题不也是常玩文字游戏么?
在教育和学习中提倡“大语文”,就是告诉我们,一是要重视语文的学习,二是要重视语文的作用,在生活中用心学习,在学习中感悟生活。因为语文真的是无处不在,哪里有社会生活,哪里就有语文及其应用。而且我们不难发现这种趋势将随着社会的信息化人文化而日益突出。因此“大语文”教育观的核心应该是确认了语文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二阅读时刻在发生
(一)名著阅读。
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
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累积,一种知识的累积,一种智慧的累积,一种感情的累积。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也能丰富人的感情。如,阅读《荷马史诗》,就会拥有荷马的部分思想,通过阅读,人们至少可以拥有如但丁,莎士比亚和许多伟大的思想火花和人生经历。因为一部伟大的书籍就是一份厚礼,能够带我们经历我们不可能经历的人生,游历不可能游历的世界。
一个文明人就是拥有多样人生和多种世界的人。如果对文学一无所知,而想成为有文化修养的现代文明人,那是不可想象的,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慧”的野蛮人。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这已经成为共识。
然而,名著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成为经典来供我们学习,就需要我们花时间来慢慢品味。鉴于中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非常有限并且认知与分析能力有限,因此在选择书目上就需要老师给予合理的引导和推荐。比较好的办法就是在学生熟悉的基础上趁热打铁,例如,初一学了《绿色的蝈蝈》后,可以向学生推荐《昆虫记》,教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以推荐《朝花夕拾》,学了《出师表》,推荐《三国演义》等等。给学生可以简单说说推荐的理由,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了能让学生节省时间,可以教会学生现阶段哪些适合精读,哪些适合略读。
(二)个性阅读。
在“大语文”的观念下,是提倡扩大课外阅读量的。但是,现在的课内外衔接,要么放任自流、不作启蒙,要么横加干涉、强行填充,这着实是对学生个性的伤害。
随着改革的深入,现在语文考试的题目和答案都已越来越趋于开放性,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有问题才能有进步。课堂上,老师应该是由多说向多听转变。问题是产生探究动力的源泉。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才会兴趣盎然,在质疑过程中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前进,有所创新。没有提问就没有回答,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当然,我们应当承认人是有差异的,有的学生能够独自提出问题,而有的就存在一定的难度。当学生读到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时,印象往往是非常深刻的,学习效率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