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提高学习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提高学习的方法范文1
大家好!今天,借这个机会,我想向大家一起谈一谈我在学习中的一些心得体会,欢迎大家与我交流。我讲话的题目是《讲究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每每见到一些同学,学习很认真,很刻苦,但学习成绩却不佳。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可能会有很多,但很重要的一点,怕就是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下面让我们共同探讨一些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以便帮助那些尚未掌握方法、不善于学习的同学走出误区。
首先,最重要的是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培养兴趣呢?大多数同学对某学科不感兴趣,其原因综合起来看可能有:与老师缺乏沟通,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方式;课前没有预习,听课不善抓住要领,对该学科似懂非懂;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学科成绩老提不上来,有些灰心丧气,学习信心不足等等。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要主动和授课老师沟通,悉心请教问题,解决学习上的疑惑,努力培养对于学科浓厚的兴趣,使学习效率得到提高。课前多做预习,上课做到有针对性地听讲。要始终对自己充满信心。
其次,我们要持之以恒。学习贵在有持久的毅力,坚韧不拔的精神,勇于攻克难关的决心。三分钟热度式的学习热情是要不得的,不是有一副名联吗?“苟有恒,何必半夜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于一日曝十日寒。”
第三,勤学多问。勤学的同时,一定要多问,千万不要把不明白的东西抛在脑后。否则,不会的东西就会越积越多,并令人逐步丧失学习的信心。所以,一定要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经常提问,习以为常,成绩自然会稳步提升。
第四,勤做笔记。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人总会在不知不觉中忘掉一些东西,做笔记的目的是为了减少遗忘,以取得良好成绩。正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千万要注意,在课堂上,不要因为做笔记而忽视了听课,听课为主,笔记为辅,在课堂上领会所学内容至关重要,否则就是本末倒置。挤出课外时间整理笔记是重要的环节,这样,既复习了当天的内容,又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另外,所做的笔记,要经常翻阅,切不可一做了之,不管不问。
第五,注重积累。知识在于积累,学习离不开背诵。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例如,语文中的重点词语、精彩段落、文学常识;数理化中的概念、公式、定理、定律;英语中的单词、句型、时态的构成、重要的对话和课文等等。这些都要作为重点加以记忆,熟记成诵,牢固掌握,才能够谈得上灵活运用。
第六,经常复习。重复是学习之母,复习可以加深印象减少甚至避免遗忘。要经常进行单元复习、阶段复习;重点章节复习、难点复习等。
学习的方法多种多样,也会因人而异,但一定要有自己的方法,不断地探索新的更有效的方法,珍惜时间,持之以恒,在艰辛探索之后,你会发现学习原来是一件特别开心、也很容易的事情。祝每一位同学都能取得成功!
提高学习的方法范文2
一、新课引入艺术化
“新课引入”是每节课的重要环节。艺术性地引入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
二、课堂教学体现趣味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满堂灌。在教学过程中,传道者头头是道,受业者却索然无味,昏昏欲睡。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引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让学生成为乐知者呢?在此我探索了一些有效的方法,罗列如下,以求抛砖引玉。
(一)抽签提问
课堂提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但如何提问,则要讲究艺术性。抽签提问法,打破传统课堂提问模式,使学生感到新意,增加了学习的兴趣。而且抽签提问有一个好处,就是使人人都感觉到自己有可能被抽中,因此会认真看书,积极动脑思考,不敢懈怠。
具体做法可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提出问题,制造悬念;第二步,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和思考;第三步,抽签提问,让学生列出不同意见;第四步,讨论分析问题并自由发言;第五步,老师归纳总结。
(二)穿插趣闻
生物和生活联系较紧密。因此,在生物教学中,适时地穿插趣闻或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看相关的视频,会提高学生兴趣。比如 “信息激素”的教学,就可以穿插一段视频——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1904年做的有趣试验: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把一头雌蛾装进纱布袋,再将这个纱布袋放在丛林黑屋的桌子上。第二天,竟有40多头雄蛾闯进房来围着雌蛾转(据测定,雌蛾所分泌的性外激素能引诱11公里以内的雄蛾前来交尾)。
然后就此让学生发挥想象,是否可以利用昆虫的性外激素或人工合成昆虫激素类似物作为性引诱剂来防治害虫以及这种做法的意义。这些趣闻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三)跟社会“热点”相结合
生物是自然科学的前沿学科,也是一门新兴学科。当今自然科学的许多重大发现许多都是关于生物学方面的。在课堂上多给学生补充一些“热点”问题,能极大地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
例如:克隆技术,试管婴儿,环境污染等问题。尤其是环境污染,离生活很近,只要有生命存在的地方,就有污染。例如,每年长江两岸所排放的污水达到63亿吨。目前,两极地带也面临着极大的压力。据调查,科学家们在许多极地动物体内甚至在爱斯基摩人乳中发现了有害物质以及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酸雨问题和温室效应。科学家认为,今后50年内全球气温将升高2—8度。假如真是如此,恒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等几大三角洲将淹没在海洋之中,太平洋和印度洋岛国将不复存,荷兰将从地球上消失。并且,人类的经济生活和健康状况将受到严重威胁,生态物种也将大量灭绝。所有这些,都是人类自己造成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从自身做起改善环境污染呢?这样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了。
(四)列举数字
高中生物课本中有许多问题只用了“高”“大”“多”等词,不够形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透彻。如果能尽可能地对一些单位问题用数字进行补充说明,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如在“绪论”中介绍生物学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规律:就微观方面说,不仅有放大十余倍的光学显微镜,还有放大几十万倍的电子显微镜,能看到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但是到底能观察得多么细微,学生并没有真正感性的认识。这时就可以列数字。例如:我国生产的放大80万倍的电子显微镜,分辨率高达0.144 M,相当于头发丝的五百万分之一,可以分辨单个的分子和原子。这样列举数字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高学习的方法范文3
关键词:学习方法 提高学生能力 重视
在《新教学论》中教育家赞可夫提出,要把教师教学的重点,从过去单纯研究如何教转向研究学习的主体――学生如何学。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中外教育名家的论述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十分重视学生如何学。
1.端正教学思想
1.1端正正确的教学观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似乎一提到“教学”,往往就被片面地理解为单纯的教师“授课”,出现重教轻学的思想,这是对教学的误解。应该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把学法指导提到应有的高度。
1.2学法指导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与主体两方面的有力协调体
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要实现“为迁移而教”,不仅要重视陈述性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迁移,更应重视策略性知识的学习和迁移。心理学家加涅认为认知策略包括学习的策略和思考的策略。而学习策略主要由学习方法、学习的调控和元认知构成。心理学家布朗认为,认知策略和元认知是可教的。“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那么怎样才能使主导与主体统一于教与学的活动中呢?这就需要通过学法指导去完成。
1.3树立教法服务于学法的观念
比如在初中生物学习中,一部分学生虽然学习很努力,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生物就是学不好,进而对学习产生畏惧,失去学习化学的信心。由于他们主观上搞好学习的良好愿望与客观上获得的学习效果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反差,这样对他们心理的打击特别大,容易造成一种恶性循环,甚至怀疑自己,所以要对学生加强好的学习方法的教导。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是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他们自觉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去掌握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学生,使教师的教学能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学。
2.生物教学中应让学生掌握几种基本的学习方法
2.1类比法
生物概念之间通常有一种比较突出的联系,即不是意义相近,就是意义相反。在学习生物概念时,注意分组、结对,进行归类对比,就容易搞清各对概念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
2.2从实验中认识问题的方法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编九年义务教育生物第一、二册教材很明显地体现出了由实验得结论的认识方式,应引导学生掌握这种认知方式,并贯彻到学习中去,培养学生勤动手、勤思考的能力。
2.3阅读自学的基本方法
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都要求学生要进行阅读自学。阅读自学要有目的性、要带着问题去阅读,阅读之后应归纳知识要点,提出感到疑惑的问题从而引发学生思考。阅读自学可以激发求知欲,思维积极活跃,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4知识归纳法
生物知识既有各自的独立性,又存在着内部联系,学生在学习过一段知识之后,应及时进行归纳、总结,以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为线索,构制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常见的归纳方法有图示法、提纲法和列表法。图示法一般用于归纳几个知识点间的联系。提纲法适用于单元总结,而列表法则更适用于期中或期末复习。学生掌握并实际应用这些方法就可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增强学习效果。
2.5科学记忆法
生物概念和用语等记不住是造成某些学生学习被动、学习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让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2.5.1采取先密后疏的记忆方法。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是先快后慢的。因此,记忆就应该先密后疏。
2.5.2编制记忆口诀。一次记住,长时
不忘。
2.5.3联想记忆法,即引导学生把记忆材料与其相互联系的材料结合起来。
2.5.4形象记忆法:生动形象,便于记忆。
2.5.5利用“凝固理论”进行记忆。根据大脑在接受外来信息时会发生信息间干扰的心理学知识,让学生在接受信息后及时休息,就会使信息在大脑中“凝固下来”。
2.6掌握五段学习法
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五段学习法是将学习过程分为预习、上课、复习、作业、总结等五个阶段。目前许多学生只重视上课和作业而忽视了其他环节,形成不预习就上课、不复习就作业、练习的不良习惯,结果是上课听课效果差、练习难以顺利完成,使得学习被动,成绩难以提高。只有按上述程序进行学习,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并使知识及时得到巩固。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往往只重视教师教学的科学性,而容易忽略对学生如何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指导,甚至有时还错误地抱怨学生脑子笨,接受能力差,学习态度不好等等。其实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减轻教师的负担。
参考文献:
[1]桑青松,王守恒.教学监控能力培养: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年04期.
[2]陈雷,但海剑.浅析迁移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J].咸宁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3]向祖强.元认知训练对民族地区初一学生智力发展与学业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年03期.
[4]房成飞.化学学习情境的创设与实施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提高学习的方法范文4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学习方法 学习效率
数学这门自然科学的学习已成为广大学生和家长最头疼的问题,他们认为数学很难学,学不会。初中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有哪些?下面我结合自己从教十余年的经历谈谈自己浅薄的认识。
一、熟练掌握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
数学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数学教材结构的最基本因素,是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载体,所以要学好数学必须熟练掌握数学概念。在人们的记忆里往往认为学好数学只要多做题就可以了,常常忽视对数学概念的正确理解、记忆和应用,他们常常错误地认为数学没有可记忆的,学习概念、掌握概念的目的在于应用。每一个概念就是一个信息源,它闪烁着问题的“条件”和“结论”,是思维的启发器,是解题中不可缺少的链条。有些问题在题设中蕴涵着某些因素,需要某一个概念去发掘、去开拓。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与分析,灵活运用概念,促使问题迎刃而解,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故讲解例题时,所用到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必须有意地渗透于概念讲解中,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此外,概念教学常常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深化完成。总之,教学中涉及概念的地方一定要高度重视,由浅入深、“步步为营”,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牢固掌握概念的实质及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概念的脉络与体系,有目的地创设问题情境,深化概念教学,使学生顺利地掌握好概念,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是教好数学的重要策略
新课程力求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同趣味形式及学生熟悉的生活融为一体,使学生对数学有亲切感,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数学不再是一门单纯的学科,不再是学生额外的被迫学习的负担,而是帮助学生生活的一根“拐杖”,进而发展成为学生的一种追求、一种爱好。所以,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数学。传统数学教育中,人们最直接最感性的认识是“数学题目”和解题,这种片面性造成一种数学远离生活、远离大众的错觉。真正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它有实实在在、生动活泼的生动背景。所以,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多从生活中“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身临其境”地学数学,学生不会有一种突兀的陌生感,反之具备一种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如初二学生要出去春游,联系车子的情况是这样的:每辆面包车可乘20人,车费200元;每辆大客车可乘30人,车费240元,共有170人,问怎样乘车经济实惠?这就是生活中的数学。数学从生活中来,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才能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现实问题数学化,不仅使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而且提高学生用数学的观点看实际问题的能力,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是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推动力,用贴近生活的具体实例引发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让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经验数学化,这样可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探得更精确,使生活经验成为智慧体验,从而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三、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提高学习的方法范文5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习兴趣;方法
新课标教学中,教师由枯燥地讲解知识,转变为实时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因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关键,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和同仁分享。
一、重视第一节课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初三学生对第一节化学课特别的期待,他们非常好奇,教师正好利用学生这样心理做好文章,从衣、食、住、行讲起,让学生感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以及利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一些问题所带来的成就感、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第一课的内容虽然理论性知识不强,它却是学生认识化学的开始,地位相当重要,不容忽视。在第一课上采取风趣幽默的语言、生动活泼的生活实例、以及少量的趣味实验,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学习态度的转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重视化学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操作既可以获得直观的学习效果,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硬水、软水区别时我准备了肥皂水,给学生提供几种不同的水源进行实验,实验现象非常明显,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先让学生猜测烧杯内支架上哪层蜡烛先灭?“上层。”学生一致回答。我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内和学生猜测的相反,“下层”蜡烛先灭了,学生的印象非常深刻,求知欲望空前高涨。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实验室的铁丝太粗不易燃烧,怎么办呢?我就问有没有废弃的圆珠笔?将里面的弹簧取出来做实验,学生很主动地取出几个弹簧交给我实验,现象非常明显,弹簧在噼噼啪啪的火花中消失了,讲桌下留下一片惊讶声。讲课时还要注意利用家庭小实验以及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进一步深化巩固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理论联系实际记忆,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理论部分的学习是枯燥、乏味的,记忆的知识相当多,教师要尽量将难理解、难记忆的知识趣味化,避免死记硬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时将电子轨道比作体育场的跑到,电子相当于运动员,他们在同一水平起跑线上起跑,外圈的运动员要比里圈运动员快(外圈路程比里圈长),否则被淘汰,学生也就理解了离核近能量低、离核远能量高的道理了。再有讲酸碱指示剂时我总结石蕊“酸红碱蓝”,酚酞“酸无碱红”。讲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二者体积比为1∶2,我总结为“挣养父亲,养一亲哎”(正氧负氢,氧一氢二)。讲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时,最外层电子数多少决定原子是否得失电子,我就打了个比喻,最外层电子数比作坐席吃喜酒的人,8人一张桌,一桌多于四个人的等人就可以了,不用动地方,一桌少于四个人的那就得到超过4个人的桌子上凑人数直到这个桌子满8人。讲完后学生立刻就理解了。讲解化合价时给学生总结了化合价歌,一价钾钠氢氯银,二价氧镁钙钡锌,三铝四硅五氮磷,变价铁是二三,记住以上算过关。经常进行这样的总结既便于记忆,又提高了学习兴趣。
四、注重情感教育,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平时要注意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这样才能得到学生尊重,学生才会“听其言,仿其行”,带着浓浓师恩传递的知识学生更易于接受、理解、记忆和运用。让爱在教与学中“播撒,浇灌”,才可医治“懒、厌、逃”之病,才能使学生变成“勤奋好学,学而不厌”的人。例如,在批改作业时,附着一条简单的鼓励性评语,在布置作业时分必做题和选做题,给学生留有余地,另外,在课间辅导时多鼓励、多引导,让学生自己享受成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喜欢上化学。
五、巧制课件,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的方法范文6
在教学工作中,常听见学生说生物难学,生物成绩差。究其根源,主要是存在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努力程度和钻研不够,学习生物和听课不得法等。听课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中心环节,预习、复习、作业和应考都是围绕听课这一环节而展开的,所以提高四十五分钟生物课的学习效率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本文结合教学实际,谈点生物课中提高学习效率的体会,希望能给师生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听课中的不良学习习惯和方法:
观察学生在生物课堂中的学习活动,有一部分同学确实存在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和方法,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一)课前无准备,一无知识上的准备,没有预习习惯;二无物质上的准备,连教材、资料等都没有提前摆好;三无思想上的准备,思维的兴奋点没有转向课堂学习。(二)课上不专心,一心二用,学习活动与教学活动没有互动,甚至背道而驰;机械记录,被动接受,教师写什么就抄什么,思维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听评书型,上生物课没有动手的习惯。只有彻底改掉这些不良习惯和方法,才能具备改进学习方法的前提保证。
二、提高生物课学习效率的方法与策略:
从生物的学科特点和生物规律出发,在生物课中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应把握以下几点:
1、预习后再听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好课前预习是上好生物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前提条件,在教师围绕“四精”开展教研教学活动的要求下,预习显现出了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此,学生课前应根据教师安排的预习提纲和问题,认真预习。预习的重点对象是教材,做到预习后思考及课后练习,做到预习有笔记,带着预习疑问去听课。
2、学习活动与教学活动同步
在生物课中,学习活动是围绕教学活动的开展来进行的,学习方法体现在教法的设计中,而教法的实施又促进了学法的转变。因此,教学活动中,学生应在教师组织引导下,充分发挥主体意识,调动自己的一切积极因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自己的学习活动与整个班级教学活动保持同步。做学习的主人,不做局外人和旁观者,从而达到师生互动、和谐共鸣的效果。
3、学会听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十万个为什么?”,“问题是学习生物的心脏”。解决问题是生物学习的首要任务,通过解题巩固和检查了所学知识,一定程度上说,解题能力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学生生物能力高低的标准。学会生物解题,提高解题能力一般都要经历从简单模仿到反复练习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长期过程。从解题能力形成发展过程分析,在新课、作业和测试讲评课中,学生应主动与教师配合,积极参与解题思路探索,积极完成课堂练习。学生要注意理解教师对例题中已知条件与设问间内在必然联系的分析,重视教师对解题思路和步骤的归纳,重视在讲解典型例题中对各种解题模式的归纳,就相当于增长了思考的时间,也就等于提高了学习的效率,重视养成解题的自觉领悟和自觉分析习惯,不搞“题海战术”,从而形成解题先易后难、“先死后活”。在解题学习活动中应区分例题的“分析过程”和“解题过程”的不同,既要学习怎样解题、更要理解教师为什么这样解题。不但要学习教师对例题解法的分析,而且要领悟教师对概念、定律的理解,实际应用过程中知识发生、发展、形成中所蕴含的生物思想方法。
4、主动暴露自己的思维活动,提升思维品质
“教学是思维的体操”。生物教学的本质就是生物思维活动的教学,思维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可见思维能力培养应是课堂教学的重点。生物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三种思维活动:生物学家的思维活动(体现在教材中)、生物教师的思维活动和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通过对教材的再创造,在生物活动中揭示和暴露生物家的思维活动使生物学家的思维活动复苏,然后指导、调节、控制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实现师生思维活动的同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生在学习中起着主体作用,而教师则具有主导作用。学生学习生物并非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主动的建构的过程。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在教师多角度、多层次的启发、诱导、提问下主动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主动暴露自己的思维活动,这样教师才能通过对信息的反馈把握住思维方向的调控,培养收敛思维能力。同时应敢于猜想和善于质疑,遇到与自己的不同见解,可举手提问,培养直觉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提升自己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5、重视小结,优化认知结构
按照教学环节,每节课结束前几分钟教师都会对整节课进行简明扼要的小结,通过小结使整节课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强调知识间的关系,使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全面深刻。此时,同学们可不能因快下课而放松注意力,反而应认真听讲,并逐步养成自己独立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6、笔记少而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