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顾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色彩顾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色彩顾问

色彩顾问范文1

最先说话的是黄色,她骄傲地说:“我的颜色最鲜艳,我比你们都漂亮!”

红色很生气,说:“我代表着热情和活力,所以,我最美!”

绿色不紧不慢地说:“我是生命的象征,所以,我是最美的!”

蓝色站出来,叉着腰说:“哼,你们没听说过宝石蓝最招人吗?”

紫色晃着脑袋说:“我可没听说过,我只听主人说,紫色最高贵!”

黑色明知道自己很丑,可也不甘示弱,它刚站出来,就招来了红、黄、蓝的哈哈大笑。

只有白色不骄傲,总是那么谦虚,她温和地说:“好了,大家都别吵了,你们都很美。”

色彩顾问范文2

关键词:中国;古代建筑;色彩

“彩色之施用于内外构材之表面为中国建筑传统之法。虽远在春秋之世,藻饰彩画已甚发达,其有逾矩者,诸侯大夫引以为戒,唐宋以来,样式等级已有规定。至于明清之梁栋彩绘,鲜焕者尚夥。其装饰之原则有严格之规定,分划之结构,保留素面,以冷色青绿与纯丹作反衬之用,其结果为异常成功之艺术,非滥用彩色,徒作无度之涂饰者可比也。……盖木髹漆为实际必需,木材表面之纯丹纯黑犹石料之本色;与之相衬之青绿点金,彩绘花纹,则犹石构之雕饰部分。而屋顶之琉璃瓦,亦依保留素面之原则,庄严殿宇,均限于纯色之用。”从梁思成先生在《中国建筑史》中对于中国传统建筑彩色之施用的论述可见中国建筑虽名为多色,但建筑施色却重在有节制的点缀,气象庄严,雍容华贵。“色调以蓝、绿、红三色为主,间以墨、白、黄。凡色之加深或减浅,用叠晕之法。其方法亦自唐至清所通用也。”《营造法式》对于中国建筑彩画制度的阐述不仅揭示了中国古代建筑对于颜色选用的考究,而且精辟地总结了中国古建工匠们精湛的建筑施色技术。中国建筑的色彩艺术以其特有的艺术视觉、艺术形式和美学追求独树一帜,展示了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在世界建筑艺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早期中国建筑中的色彩艺术

中国建筑的萌芽虽然可追溯到原始初民的洞穴,但是直到商周时期中国的建筑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大发展,并且初步形成了如方整规则的庭院,纵轴对称的布局,木梁架的结构体系,由屋顶、屋身、基座组成的单体造型等一些重要的中国建筑艺术特征。春秋战国时期诸候割据,不同的文化形成了不一样的建筑风格:大体可归为以齐、晋为主的中原风格和以楚、吴为主的江淮风格。秦统一全国后建筑风格才趋于统一,建筑室内墙壁出现了以人物、动物、车马、植物、建筑、神怪和各种边饰为内容的壁画,黑、赫、大红、朱红、石青、石绿等的建筑色彩才在建筑上得到体现。尽管两汉时期中国建筑事业极为活跃,建筑组合和结构处理日臻完善,中国建筑体系也已大致形成,但汉武帝时,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思想的提出,儒家思想开始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儒学虽成为中国的主流思想,儒学却由先秦时充满理性、意气风发的思想逐渐蜕变成为一种死气沉沉、埋没人性的哲学,中国人的思维遭到严重的限制,秦朝出现的中国古代建筑色彩艺术并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盛行,统治阶级大量兴建寺、塔、石窟等,寺院经济强大,数量众多的佛教艺术作品,使文学艺术得到了解放。正处大发展技艺阶段的中国建筑,在宗教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建筑装饰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吸收了“希腊佛教式”工艺表现风格,中国古代建筑的形象得到了丰富,但建筑色彩的施用仍然不多见,直到隋朝的结束。

2唐代建筑色彩艺术:等级的象征

回溯早期中国建筑色彩艺术,虽然在秦时已经出现,但可见的作品也只是凤毛麟角,唐代以前中国建筑色彩以体现自然功能、材料本色为主,没有人工堆砌的建筑施色,建筑装饰淳朴而耐人寻味。真正在建筑上大量施用色彩作装饰直到唐代才出现。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建筑发展的鼎盛时期,建筑气势雄大,造型质朴,体态道劲。由于唐代建筑有了统一的规划,建筑归“礼部”所管,因此有了等级制度的划分。依附在建筑上的色彩也就自然成了等级和身份的象征:黄色成为皇室特用的色彩,皇宫寺院采用黄、红色调,红、青、蓝等为王府官宦之色,民舍只能用黑、灰、白等色。唐代盛行直棂窗,窗根上的纹样有龟锦纹及花纹繁密的球纹等。室内壁面上往往会有壁画,天花板形式很简洁。这时候的彩画构图已初步使用“晕”,它对以对晕、退晕为基本原则的宋代彩画有一定的启蒙作用。在使用花纹方面,除莲瓣以外,窄长花边上常用卷草构成带状花纹,或在卷草纹内杂以人物。这些花纹不但构图饱满,线条也流畅挺秀,还常用半团窠及整个团窠相闻排列,以及回纹、连珠纹、流苏纹、火焰纹及飞仙等富丽丰满的装饰图案。可以说,唐代是用色彩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3宋代建筑色彩艺术:主流文化的印证

唐宋建筑一脉相承,宋代建筑是唐代建筑的继承和发展。但宋代建筑比唐代建筑规模小,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阁楼台。受唐代建筑的影响,宋代建筑主要以殿堂、寺塔和墓室建筑为代表,装饰上多用彩绘、雕刻及琉璃砖瓦等,油漆在这一期开始大量使用,建筑构件也开始趋向标准化,装饰与建筑的有机结合是宋代的一大特点。受儒家理性主义和禅宗的哲理作基础的宋代社会思想所致,宋代建筑用色喜用稳重而单纯、清淡高雅的色调。自唐玄奘在佛庙中引入风格开始,至宋代,印度佛教文化开始渗透到中国文化各个角落,宋代建筑寺塔的装饰尺度合理,造型完整而浑厚,苏州的虎丘塔、泉州的仁寿塔便是宋代典经之作,建筑颜色突出为红色,屋顶上或全部覆以琉璃瓦,或用琉璃瓦与青瓦相配合成为剪边式屋顶,彩画和装饰的比例、构图和色彩都取得了一定的艺术效果,因而当时建筑给人以柔和而灿烂的印象。宋代建筑的色彩充分反映了当时的主流文化,并且对后来中国建筑装饰文化的发展有着指导性的意义。

4元代建筑色彩艺术:宗教文化渗透下,风格秀丽而绚烂

元室以蒙古民族入主中土,建立蒙古政权,并迭西征,以展疆土,形成了地跨亚欧的大国。元朝由于民族众多,而各民族又有着不同的宗教和文化,元代传统建筑艺术在各民族宗教和文化的碰撞下增添了许多新的元素。由于蒙古族崛起于北方蒙古高原,因此受以北方工匠为主的外来工匠影响,元代建筑结构大胆而粗犷,艺术风格也狂放不羁。最为突出的是宗教建筑,从到大都建造了很多喇嘛教寺院和塔,带来了一些新的装饰题材与雕塑、壁画的创作手法。陆续兴建的伊斯兰教礼拜寺开始和中国建筑相结合,形成了独立的风格,装饰、色彩也逐步融合起来。与汉族传统风格不同,高浮雕是元代雕刻中的优秀作品。人物姿态、神情十分雄劲,图案生动的气氛热烈,喇嘛教的雕刻题材和手法给予明清建筑艺术不少影响,尤其是对官式建筑影响较大。元大都是元代建筑的点睛之作,《中国建筑史》记载:“此宫壮丽富赡,世人布置之良,诚无逾于此者。顶上之瓦,皆红黄绿蓝及其他诸色,上涂以釉,光泽灿烂,犹如水晶,致使远处亦见此宫光辉,应知其顶坚固可以久存不坏。”可见元代建筑色彩艺术不仅在视觉上有了较大的突破,色彩更为丰富,而且在使用功能上也有了长足的发展,较好地延长了建筑的使用寿命。元代宫室建筑在承袭唐宋建筑风格的传统下,建筑装饰纹样倾向平实、写实的路线,宫殿建筑的色彩和图案更为精湛,风格秀丽且绚烂。

5明代建筑色彩艺术:鼎盛时期的开始,浓重悦目、细致华丽

明朝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明太祖的休养生息政策极大地推进了明代手工业的生产,手工业技术突飞猛进。明初立国南京,建筑主要仰赖江南工匠。永乐移都北京,北京宫苑建设,以南方工匠为主。形成了严谨、工丽、清秀、典雅的明代建筑风格,颇具江南艺术的风范,只是经过皇家贵胄的渲染,明代建筑体量宏巨,色彩浓重。虽更改了江南雅淡之风,但其根系,实与江南建筑相近。砖的生产大量增加,琉璃瓦的数量及质量都超过过去任何朝代。官式建筑已经高度标准化、定型化。房屋的主体部分,亦即经常可以得到日照的部分,一般用暖色,尤其爱用朱红色;格下阴影部分,则用绿蓝相配的冷色。这样,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悦目的对比。

建筑色彩的施用,在中央集权的明代封建君主制下仍然受到等级制度的限制,在一般民用住宅建筑中,多采用青灰色的砖墙瓦顶,梁枋门窗多采用本色木面,也显得十分雅致。

明、清时期,藏族和蒙古族的喇嘛教建筑在元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寺院建筑由于有一些比较完整定性的装饰手法,这就使寺院中许多建筑的外形有着共同的艺术特点。墙很厚,收分很大,窗很小,因而建筑显得雄壮结实,檐口和墙身上大量的横向饰带,给人以多层的感觉。这些特点在艺术上增大了建筑的尺度感。在色彩和装饰上则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教义规定:经堂和塔刷白色,佛寺刷红色,白墙面上用黑色窗框,红色木门廊及棕色饰带、红墙面上则主要用白色及棕色饰带,屋顶部分及饰带上重点点缀镏金装饰,或用镏金屋顶。这些装饰和色彩上的强烈对比,有助于突出宗教建筑的重要性。

明、清时期的伊斯兰教建筑以维吾尔族的礼拜寺和玛扎为代表。这类建筑窗户棂条的组合使用了各种精巧的几何纹样。维吾尔族建筑装饰的种类很多,而最出色的是拼砖、石膏花饰、彩画和窗户棂条的组合,多种装饰往往综合使用,形成华丽细致的艺术气氛。

6清代建筑色彩艺术:建筑色彩的颠峰时期,油漆彩画盛行,施色走向复杂化

清朝统治者入关后,封建君主制进一步加强,皇权更为巩固。手工业生产水平比明朝有较大提高,规模更加扩大。在此背景下的清代建筑色彩的施用越来越复杂,其色彩功能突出装饰性,这一时期最突出的就是“油漆彩画”。围绕彩画形成了一系列与建筑文化相关的内容,彩画的功能演化成装饰。清代后期,等级制度使建筑颜色两极分化,艺术表现寓于内容要求。清代官式建筑以金龙合玺为最荣贵,雄黄玉最贱。宫殿地位最重要,色彩也最强烈;依次为坛庙、陵墓、庙宇,色彩的强烈程度也递减而下:民居最普通,色彩最简单,其建筑一般不施彩画,即使有的也只在梁枋交界处画“箍头”。清代台基一般为砖石本色,重要建筑用白色大理石。如北京紫禁城的颜色是红黄色的,与紫禁城相联的周围一些重要建筑都是红色,屋项则呈现绿色,而其他的北京建筑颜色大多是灰色。清代琉璃瓦的使用极为普遍,黄色最尊,用于皇宫及孔庙;绿色次之,用于王府及寺观;蓝色象天,用于天坛;其它红、紫、黑等杂色用于离官别馆。

明清建筑装饰,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最后一个高峰。许多规模宏大的宫苑、陵寝,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很出色。建筑装饰风格沉雄深远,映射出了明清全盛时期皇权的声威。直到清代中叶以后,建筑的装饰图案或彩画生气才开始低落,唐宋装饰的风采已经踪影皆无,由于过分追求细腻而导致了琐碎和缺乏生气的局面。

7近现代建筑色彩艺术:西方设计理念的影响下,复古风行

时期,受西方的影响,建筑系统变了,色彩关系也变了。中国一些地方出现了租界,在西方设计理念的影响下,建筑重新突出材料的本质色彩,建筑颜色衬托了建筑载体的功能。

近现代的中国建筑在欧美国家取消建筑装饰的影响下,开始步入了重现代技术和新材料的运用,不重装饰的阶段:装饰性的花纹图案已不多见,建筑装饰除功能和施工技术的要求外只能在符合功能、技术的门、窗及实墙之中寻找理想的格局

建国后,“”卷袭全国,与中国其他领域所受到的破坏一样,建筑创作也受到了极大摧残,灾难性的政治运动使得中国建筑被极不恰当地要求必须体现某种被歪曲或吹胀了的“政治”概念,于是全国各地所谓的“万岁馆”如雨后春笋、城市中心广场或其他标志性城市建筑中也出现了称之为政治具象象征主义或抽象象征主义的建筑作品,无原则的模仿北京国庆十大建筑的“创作方法”盛极一时,在混乱的政治格局中,中国建筑色彩一改往日丰富绚烂的特点,成为了单一而枯燥的东西。在这样的文化浩劫中,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色彩所赋予中国建筑深刻的人文精神和美学意义荡然无存!

8结语

色彩顾问范文3

关键词:中国古诗歌;色彩词;语言文字

色彩原本在绘画中只能通过视觉来判断,作为诗歌的语言,却能够通过色彩词的运用是读者在想象中产生色彩感受,从而再造一个色彩空间。以语言为媒介的中国古典诗歌要具体描摹对色彩的感知时,经常会使用一些语言手段来激活色彩词语感性经验的联系,生成栩栩如生的语言文字美,让人充满艺术的回味。许多诗人会去搜索一些富有色彩的词语,用多彩多姿的画面来抒发内心情感,揭示生活的哲理。

本文主要侧重于列述色彩词运用的几种情况以及色彩词运用的各种意义。

一.色彩词运用的情状

语言的色彩美主要指语言文字对万物色泽的描绘和情感色彩,而情感色彩又是附着在语言文字描绘的色彩美上。如地理环境不同,色调也不同,塞内常是绿水青山、红花碧草;塞外则是云黄草白,黑山白水。不同的季节各有不同的色彩,春天多用有生气的词语:鹅黄、嫣红;秋天则变为凝碧、衰红、暗绿等。不同的色彩词,各有不同的表达效果,白色象征着纯洁、高雅,黑色则显得庄严、肃穆等等。本文讲色彩词的运用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冷色的运用

冷色通常指亮度比较低的颜色,比如:黑、青、紫等,给人一种暗淡、低沉、朴素、含蓄、清雅的感觉。

杜甫诗歌中常用冷色词。“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峰烟白人骨”(《悲青坂》),用青色、白色将惨绝人寰的场面勾画出来,营造了一种暗淡、抑郁的氛围。在这些悲歌中,用暗冷的色调来写,总给人以沉郁凄楚的悲感。

一句诗中出现几种冷色同为冷色,也可形成强烈的对比。如“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青”与“白”就形成对比,早上乌黑的头发,傍晚就成了白色,夸张写出时间之快,流露出诗人感叹人生短暂,应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

2.暖色的运用

暖色通常是指亮度较高的颜色,比如红、黄、橙等,给人一种活泼、兴奋、喜悦、欢快的感受。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停下前进的脚步,看满山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还要红,一个“红”字,把秋天写得比春天还要可爱,扫去悲秋之感,表现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游园不值》),跃出墙的一枝红杏,道尽了无限的春光,清新的笔调中透露出诗人的情态志趣。

但色彩的运用不能一概而定。人们对色彩的运用往往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其象征意义并不固定。比如,同样是红色,并不只是积极、欢快之感。“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千秋岁》),无限愁绪随着春的离去而不断漫延;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物是人非的苦痛之感没至周身。“飞红”、“寂寞红”、“乱红”,哪有喜悦?哪有欢快?都是悲和愁。

3.冷暖的相衬

在许多诗歌中,没有全用冷色或全用暖色,而是冷暖相衬。因为冷色与暖色的使用,没有绝对的界限。全用冷色往往给人以深沉、冷静之感,全用暖色往往给人以热烈、华美之感,而冷暖相衬,则取长补短,对比鲜明。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的词《忆江南》),红与绿,一暖一冷,形成对比,色彩鲜明,描绘出了江南春景如诗如画。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白、红、青、绿交织在一起,颜色鲜丽,景色显得柔和宁静,但又不失春天的生机和活力,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闲适与飘逸。

诸如此类的冷暖对比,在古诗词中屡见不鲜,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嗽黄鹏”(王维《积雨辆川庄作》),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曲》),这些冷暖色彩的搭配运用,丰富了形象,感染力强。

二.色彩词运用的魅力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色彩词与诗人的情感紧密联系。通过诗歌,我们也可以看到色彩在诗人的笔下变幻出神奇的魅力。

1.绘画性的美感

揣摩诗人笔下的色彩词,我们看到得不仅仅是诗歌的图画美,还要深入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去探访那隐藏着的情绪。“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在他的《绝句二首》中写出了一幅清丽的风景画:在碧波荡漾的江面上,显露白翎的水鸟,飞掠江面,令人神怡;满山的青翠,夺夺鲜花红艳无比,绮丽灿烂。四景:江、鸟、山、花,分别附碧绿、洁白、青葱、火红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以江之碧衬鸟之白,以山之青衬山之红,交相辉映,互为竞丽。

捕捉色彩鲜明的形象,能激发读者丰富的色彩美感,从而唤起欣赏着潜在的审美意识。色彩在诗歌中呈现的图画美不是消极孤立的,它能够充实诗歌的内容美。

2.象征性的寓意

色彩本身没有思想感想,因为诗人的情感融入,使得色彩词明显带上了感情因素,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古人写诗常借色生情,借色言志,形成一个独特新颖的色彩世界。“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戴黄金甲”(黄巢《》),“黄”字带有双重意思。表面指士兵的盔甲,实际指“皇”,以此自喻,决心唐皇朝,充满了豪情。抽象的思想转化为具体的可以被视觉感受到的色彩。

由于色彩词在诗歌中的不断运用,它对于艺术形象的象征意义在人们心灵深处长期积淀,使得人们对它有一种共同的感悟。出现一种颜色词,便会体会出它象征着什么。比如李商隐在《风雨》中写“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通过写风雨飘摇中的黄叶,按时自己不幸的遭遇,“黄”象征着衰败、没落。

色彩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诗人运用色彩词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抒感,具有打动人心的审美效果。美学中提到,“人不仅在思维中,而且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中国古典诗歌以丰富鲜明的色彩来塑造形象,并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给人印象深刻。恰当地运用色彩词,恰恰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独特的语言文字美。

参考文献:

色彩顾问范文4

如今,彩妆不再是部分人的专利,而成为女性随身必备品。女同胞们谁不想用彩妆来装扮自己,用色彩来表达心情,在不同场合用不同的妆容来秀一把?因此,近年彩妆产品在国内的增长率已远远超过护肤品和洗涤类产品,进入日化精品店寻找彩妆的顾客也越来越多。

找个好牌子有多难

但日化精品店老板们却很难选到一个称心如意的彩妆品牌:

选那些流通起家的品牌吧,看起来利润高、搭送高,但产品只是批发市场的质量,回头客很少。而且,厂家一无培训二无市场辅导,进货后全靠自己;

选择名牌吧,利润薄、条件苛刻,也很难享受到应有的技能培训;

选择实力小的品牌吧,抗风险能力太弱,一有风吹草动,可能厂家都倒了,好不容易做点名堂,全都付之流水了;

更可怕的是那些伪终端品牌,有一定的形象,市场也有一定的辅导和指引,但背地里却是圈钱的勾当。市场有一定规模后,他们就开始频繁更换商、换门店;新上项目的首批进货额远大于后期补货;经常推出市场定位和风格都一样的新牌子,大肆圈钱,门店辛苦赚来的血汗钱,全变成了这些品牌的社会库存。

原因何在?这些伪终端品牌的资金实力太弱,急需从市场圈钱来发展。圈钱成功还可苟延残喘一旦失败,门店老板和商就血本无归了。加上这些品牌根本就没有做终端品牌的经验,经营思路、市场政策、资源配合都无法保证日化精品店的长远发展。

我国彩妆业起步较晚,店老板普遍缺乏辨认彩妆质量的专业知识,难以判断优劣,专业的色彩顾问也不好找。再加上彩妆流行性极强,流行色彩每年、每个季度都在变,妆容也会随之变化,很容易形成库存。3年前风行一时的粉彩口红、不沾杯口红、眼线液现在几乎绝迹,5年前没人用的绿色眼影现在却站在潮流浪尖,成为流行主打色。

因此,选择彩妆品牌必须要问自己三方面的问题:

1.产品品质是否可靠?质量是品牌的基础,国内消费者虽然暂时欠缺彩妆知识,但随着彩妆普及,消费者必定趋于清晰和理性,投机取巧者终将被抛弃。当然,产品专业知识得请教内行及专家。

2.厂家的实力和经营能力强不强?彩妆项目操作难度较大,厂家在判断流行色彩、引领流行妆容、新品研发上是否站得高看得远?彩妆品种多,每个品种的色号更多,厂家的品项管理能否具体到每个品种的每个色号上?

做彩妆,厂家在库存准备上要投入大量资金,做长线品牌的厂家还要允许门店调换货,需要承担大量过时的烂尾产品;门店需要投入大量的培训和辅导,每个产品要投入试用妆,门店要投入展柜、陈列盒、试妆架,设计多种多样的促销,还要抵抗竞品挤兑……没有实力和经营能力的厂家,是无法做好以上工作的。

3.终端经验是否丰富?产品体系是否完善?厂家必须是专业做日化精品店的,产晶体系最好包括护肤品。这样的厂家有成熟的终端品牌管理经验,成功率较大;即使其彩妆出了问题,还有护肤晶牌做后盾,起码门店不会有太大损失。而且,店员推荐时,同一公司的产品,顾客接受程度要高一些。另外,这些厂家一般都有成熟的市场辅导体系,能进行大量的各层次的专业培训,解决日化精品店遇见的专业难题。

怎样卖好彩妆

一、怎样利用彩妆提升门店形象,扩大客流?

与护肤品和洗涤品不同,彩妆厂家一般会提供专业的专柜、有机产品陈列盒、试用架等。一定要利用好这些终端物料,提升门店形象。一些彩妆品牌请明星做品牌代言,那么明星形象就要大量出现在灯箱片、店招、海报、宣传单页、产品和其他物料上,增强门店的亲和力和号召力。

彩妆是时尚产品,要将彩妆专柜放在顾客一眼就能看到的地方。如把彩妆试妆架放在店门口吸引顾客试妆,或索性在靠街橱窗玻璃后面设计化妆区,把顾客试妆的场景直接展示给过往的行人。让他们看着彩妆是怎么把一个个普通的女性,妆扮得时尚美丽、青春动人的,从而聚集人气,吸引试妆和购买。30岁以下的年轻女性是彩妆的重度消费群体,只要做好店面形象和彩妆展示,她们自然不请自来,带来更多的销售机会。

另外,要让门店的色彩顾问、美容顾问以及营业员,养成化妆上岗的好习惯。这对提升专业形象、给顾客留下好印象也大有裨益。

二、怎样运用顾问型销售方式销妆?

患者一般是不会和医生讨价还价的,也很少对医生推荐的药品有疑义,这就是专家顾问型销售的威力(正是这种威力,使得带金销售在医药行业大行其道,此处按下不表)。

形成专家顾问型销售需要几个条件:A.缺陷――患者身体不舒服;B.权威――医生比患者更了解专业知识;C.不容置疑的建议――医生能准确诊断出病因并开出药方,还可以做一些必要的解释,使患者信服。

彩妆的顾问型销售也是如此:A;缺陷――女性追求美丽没有止境,都希望通过彩妆修饰面部缺陷;B.权威――彩妆在国内普及时间不长,消费者对彩妆的品质、化妆手法和色彩运用都不熟悉。色彩顾问熟练掌握面部结构、产品知识、化妆技能,准确分析顾客存在的缺陷,顾客便会信任并依赖你,C.不容置疑的建议――色彩顾问要善于根据顾客的年龄、工作环境、身份,熟练使用化妆技术,针对顾客面部结构弱点,对症下药,化出一个令顾客满意的妆容。

一瓶护肤品要知道功效,最少2周以上;而彩妆只需要色彩顾问5分钟的化妆示范,就能看到效果。所以,只要产品过硬,技术专业,熟练运用好顾问型销售方法,彩妆销售的成交率会非常高。

三、怎样运用连带销售,扩大客单量?

店主们要明白,仅靠销妆获取利差,并没有充分发挥彩妆应有的潜力。如户外促销活动,形式上要创新很难;而有了彩妆产品后,加入现场化妆、色彩走秀等内容,能很快聚集人气,然后利用妆容套餐和皮肤护理套餐,组合销售、连带推荐,满足顾客的多样化需求,能大大提高成交率和客单量。

同时,色彩顾问与顾客面对面交流时,不但可以推荐彩妆,还可以针对顾客的皮肤性质推荐护肤保养品。如在做底妆时,发现顾客面部皮肤干燥,可以推荐保湿类的护肤品;皮肤发黄发黑,可以推荐美白类的护肤品;做眼部化妆时,发现顾客有黑眼圈、眼袋、细纹,就可以推荐眼部保养品。顾客信任了色彩顾问的专业技术,自然会消费关联产品,大大提高客单量。

四、怎样利用彩妆服务维系顾客忠诚,提高回头率?

色彩顾问范文5

论文摘要: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反思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体系建构菲薄女性作家的缺憾。加大其改革力度,丰富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激活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彰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特色。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学校建设中最基础的重要内容,不仅直接关系着学校教学改革能否深入进行,更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质量。学校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学质量的好坏,学生专业素质培养的优劣,直接依赖于课程的建设。学生知识的获得与视野的开拓,通常是由课程这一主要途径而在脑海中留下印迹,并由此激活个人的兴趣,生发出“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的追求。 

精品课程既是教育部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而推出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课程建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地方经济社会对人才迫切需求的系统改造与创新升华。精品课程建设既是一个载体。又是一个平台。作为载体,鲜明地显现出学校教改方向所倡导的教育理念:作为平台,形象地体现出教学内容与知识点。平台与载体的互相作用,使学生能在精品课程所涉及的领域内夯实“重基础、宽口径”终身学习的知识基础,迈出个性人生追求的第一步。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体系的改革,鲜明地显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特色 

 

一、活跃的学术动态发展显现出教材与教学内容的滞后 

 

精品课程建设是以“一流教材”、“一流教学内容”为标识的,一流就是不能落后于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教学内容是由教材来载述,通过教材的文字表达、概念定义、图表符号等显现知识的系统性、信息的科学性、视野的开阔性、学术的前瞻性与思想的先进性。凝聚着教师心血与学者成果的教材,由于出版周期与纸质版本的限定,教材滞后着课程内容的不断充实与学术动态的快速发展成为不争的事实,就课程体系而言,传统的教学内容需要增添鲜活的新知识,这在古代文学的课程教学上显得尤为突出。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是中华民族在艰难而漫长的历史演进程中逐渐积淀而形成的“国粹学”。不仅以大智慧、大气派的进取态势对中华民族产生过并且正在产生着不同程度的不同层次面的积极影响,而且以“学科优势”、“文学情怀”、“人文精神”的力量,撑起课程一片天。中国文学史与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相融为一体的古代文学课程,其史显现着文学发展的“脉”。其作品凸现着文学内核的“魂”,并融两者,体现着文学鲜活多元的“态”,显现出文学史发展的无限魅力与代相传承的生命力。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郑振铎先生的《插图本文学史》问世,给古老的封闭的“国粹学”研究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古代文学课程成为五四“文学革命”后高等学府文科类的修业课。刘大杰主编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游国恩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相继问世。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古代文学课的设置层次面更宽泛,各个高校所用的古代文学教材可谓“百花齐放”。然而,不同版本标志性成果的古代文学教材的课程体系建构模式。均以男性创作为主。菲薄着女性与女性作品。这丢掉了文学发展的一脉,失去文学抒写情怀的一魂,破坏了文学史发生“现场”的“原生态”,不仅限定了古代文学课程体系深层底蕴的研究,而且不利于和谐社会的营造。 

古代文学内在精神所显现的是人类思想与民族文化的智慧结晶,展现其丰富深厚的创造性,是古代文学课程体系建构培养人才宗旨所在。性别把人分为男性与女性。女性在文学创作上是否有自己的创造性?唐代诗人王建在《寄蜀中薛涛校书》诗中日:“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唐才子传》载:薛涛字洪度,为成都乐妓,居地浣花里,性辩慧,娴翰墨,通史书,工小诗。元稹使蜀,遂相知相识。元稹返京登翰林,作《寄赠薛涛》诗:“锦江滑腻峨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纷纷词客皆停笔。个个公侯欲梦刀。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其诗赞颂薛涛杰出的文才和口才。待到武元衡人相,奏授秘书郎,有了“女校书”之名。女性名“校书”,始于薛涛。男性,才子。女性,只能谑称为扫眉才子。 

扫眉才子不逊色于才子,为何古代文学课程体系菲薄女性?传统观念起着不良影响。《诗经·小雅·斯干》诗日:“大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周礼》有太卜之官,掌占梦。太卜占梦有熊罴之象。是生男的吉兆。有虺蛇之象,是生女的兆头。生了男孩睡在床上,穿着华美的衣裳,带着精工细做的玉璋,声音肃然洪亮,红色的蔽膝耀眼辉煌,成人后将是一家之长,邦国之王。生了女孩就让她睡在铺席的地上,穿的衣裳由包婴儿的被子改做的,身上佩物是陶制的纺锤,只能讲些酿酒做饭的家务事。从着装服饰的现实待遇到人生未来的安排,男性女性有着天壤之别,从离开母体的那一刻起,性别锁定男女的社会地位。

   中国是农业大国,自然经济的思维定势鲜明地印着男尊女卑的传统,男性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里垄断着人类文明的各个方面。今天虽然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主张“男女平等”,但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不能随着旧制度的灭亡而完全走进坟墓,古代文学课程体系以男性为主体也在情理之中,如果说上个世纪女性作家与作品难能跻身古代文学课程体系情有可原,那么新世纪没有大变化,便是人为的遮蔽与历史的误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渗透,女性研究逐渐成为全球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中国女性文学研究也浮出地表。不仅走向,而且形成富于特色的学术领域。面对文学类的学术研究的前沿动态,古代文学精品课程如果仍然重复着叙述视角为男性的教学内容,必将重蹈覆辙,精品课程势必与一般课程没有什么区别,使用教材所表述的教学内容必然滞后。 

 

二、古代文学课程体系改革显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特色 

 

改革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使教学有着时代气息,适宜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仅有紧迫感是不够的,必须结合学校的办学层次与办学定位,结合学生的实际,通过课程教学的实践来实施。而课程设置不是随心所欲安排的,课程是依据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目的与专业所在的学科门类及其结构开设的。有学期的顺序与课时的分配。任何一门课程的培养目标必须依靠每一堂课、每一次亲手操刀等教学环节所构成的教学过程的实施得以实现。换言之,精品课的建设也必须通过章节的教学,为学生提供由章节构成的知识体系与教学内容,通过现代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灵活多校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受到最好的教育。从而显现出人才培养的教学特色。 

何谓“应用型”人才?对其内涵的理解,学术界各有各有看法,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各有的理解。比较认同的看法:应用型人才就是高校培养出的人才能够应用客观规律, 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或日社会效益。换言之,高校根据社会实际需要。培养面向实际,掌握一定理论,具有多面适应才能,将所学知识进行相应的成果转化,可以解决实际问题。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课程应以有利于学生成长与个性发展为出发点,改变课程内容陈旧、分割过细与简单拼凑的状况。沟通精品课程的“一流”标准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对地方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来说,都是必须面对的问题。12i从古代文学课程性质而言,改革课程体系更谓势在必行。 

古代文学课程是2003年立项的校级、省级精品课的,在课程教学中,注重采用“历史追溯法”,教师系统地讲授古代文学的经典作家与作品,让学生回到过去,以作家、作品为线索,设身处地地感受与思考:如何我们处在当时会怎么做?特别是“男尊女卑”封建制度下,女性如何“突围”呢?世人了解的古代女性作家常举的是与秦观、黄庭坚齐名的李清照,李清照仅因身在重病中所依非人而离婚事,便有秽言而不能进入正史。与李清照并称“隽才”的朱淑真,作《自责》诗曰:“女子弄文诚可罪,哪堪咏月更吟风。磨穿铁砚非吾事。绣折金针却有功。”在客观遭遇北宋灭亡与主观遭遇婚姻不幸、爱情追求不幸的社会苦难和人生苦难中,反其义而用之,将男性磨穿铁砚的文学功名视为自己主体意识的觉醒。奔涌的诗情倾泄而出。“春暖长江水正清,洋洋得意漾渡生。非无欲透龙门志。只侍新雷震一声。”(《春日亭上观鱼》)刚直的个性、横溢的才华,迫使她的追求与“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理学意识形成尖锐的矛盾冲突,缈小的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被强大的传统势力挤压到绝路上,她只有投水而死。胡文楷先生的《历代妇女著作考》,列出中国古代女性作家有4000余位,其中不逊色于李清照、朱淑真的闺秀何止百计。古代“才女”的不幸遭际与今天女大学生所遇的挫折相论。何足道哉? 

省级精品课程的古代文学课程体系改革,打破“男权中心”的话语对文学话语权力的垄断,确立古代文学课程体系观念的多元化与叙述视角的多样化。古代文学课程不再是单调的男性心灵抒写,女性悲怨的吟唱。课程内容的充实、活脱,激发学生的极大兴趣,而且对人的素质教育、营造和谐起着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建设中的省级精品课。古代文学课程体系改革的教学内容既在课堂教学上有着生动的体现,也在网站建设上有着精彩设置与凸现。古代文学网站不仅有蕴含课程知识体系的140个多媒体教学课件,有与课程教学相匹配的几千张生动人物画像图片或考古实物的网络资源,而且开设“区域文化”、“学生习作”、“文学天地”栏目,上传着载学生各类文章近几百篇(首),其中近半数是以女性为写作对象的。从课程内容体系到教学实践,显现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特色。 

 

参考文献: 

色彩顾问范文6

请试着在心里模拟这样的情景:某个清晨,出门前看着落地镜,觉得自己今天显得特别美丽。这一天你听到的是:“你真漂亮!”“你看起来气色很好!”还有,你最想听到的“你好像又瘦了!”一天下来,你感觉精神振奋,充满信心!

当天夜里,你9:00就上床,很快进入梦乡。第二天起床后,你觉得心情依然愉快。可穿衣化妆后,照照镜子,感觉似乎不像昨天那么好?出门见到的第一个同事问:“你昨晚熬夜了?”“今天精神不大好,不舒服吗?”已不再是昨日的赞美。一天下来,你的心情变得糟透了!

事实也许令你困惑,但大多数人对你状态的判断都是通过外表,而不是你今天真正的心情!当我们看见一个人时,最初的印象来自于她服饰的色调。每个色彩都有它自己的调子和感觉,但只单纯地掌握颜色冷暖明暗是不够的,因为色彩虽引人注目,但作为形象拼图中的一块,服饰的色彩与你的肤色结合在一起后的感觉,才是你真正留在别人心目中的个人色彩印象。

知道了皮肤与服饰色彩之间的关系,再从无数杂乱的拼块中找出自己需要的一部分就简单多了:

第一步:确定自己肤色的冷、暖色调,究竟是适合穿鲜艳明媚表现活泼的春季型、柔雅浅淡的夏季型、浓郁稳重的秋季型,还是冷艳纯正的冬季型?确定了自己的肤色季节,就等于色彩搭配的范围缩小了!

第二步:将适合自己的若干种色彩分为基本色、艳色、点缀色三类,平时慢慢尝试基本色+基本色、基本色+艳色、艳色+艳色等不同组合方式,循序渐进地进行搭配练习,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公式。

专业色彩顾问的色彩基调手册搜罗了每种季节型人适宜的基本色、艳色与点缀色之间的搭配法则,对配色还有些疑问的美眉,不妨参考色彩顾问给出的不同季型服饰色彩拼图示范:

春季型人拼图示范

基本色与基本色之间

浅驼色上衣外套+象牙白毛衣+棕色长裤+咖啡色包脚中跟皮鞋+象牙白手提包

浅驼色与象牙白色是和谐的同色系搭配,塑造出的是一位举止得体、气质优雅的office美人。

基本色与艳色之间

暖灰色外套风衣+杏色毛衣(针织衫)+浅驼色长靴+象牙色小手袋

暖灰色是理性的色彩,而杏色是柔和的女性色,外出办公事时,这样的色彩搭配既不失职业化的干练,又强化了女性的细腻。

艳色与艳色之间

浅绿松石蓝连衣短裙+奶黄色小外套+象牙白小皮鞋

蓝色与奶黄色的对比强化了随意性,工作一周后,面对休闲时光,这一身搭配轻松又愉快!

点缀色搭配

亮紫罗兰套装+奶黄色衬衫+暖灰色小皮鞋

亮紫罗兰色可以为明媚感觉的春季型人增添神秘感,很适合希望表现自己气质别一面的场合,如赴约会或参加比较特别的聚会。

夏季型人拼图示范

基本色与基本色之间

深蓝灰色风衣+粉哔叽色针织衫+浅蓝灰色长裤+灰色皮鞋

蓝色是理性的色彩,灰色是柔雅的色彩,中和之后会呈现出一种智慧与率真揉和的风格。

基本色与艳色之间

乳白色罩衫+天蓝色连衣裙+乳白色凉拖

蓝白相间清爽宜人,是夏季型人的“招牌配色”,适合各种场合。

艳色与艳色之间

柔紫色短裙+中紫色毛衣+乳白色短靴

温柔又不失活泼,加上适合的短靴,平添了几分英气!

点缀色搭配

苹果绿毛衣+水粉色丝巾+浅灰色中裙

水粉色提亮随意的休闲时光,令心情为之振奋。

秋季型人拼图示范

基本色与基本色之间

牡蛎白外套+棕色衬衫+浅驼色短裙+棕色皮鞋

知性又不失暖意的基本色搭配出秋季型人特有的职业时尚感。

基础色与艳色之间

墨绿色风衣+南瓜色毛衣+咖啡色长裤

深浅错落的中性色与休闲的潇洒装扮适合秋季型人外出穿着。

艳色与艳色之间

湖蓝色套装+杏色针织衫+金橙色丝巾

有点出人意料的色彩搭配,但仍贴合秋季肤色的特质,时尚气息扑面而来。

点缀色搭配

苔绿色鸡心领毛衣+南瓜色衬衫+苔绿色长休闲裤+翻毛皮休闲鞋

苔绿色与南瓜色这样的“生态色”搭配给人的感觉非常自然淳厚。

冬季型人拼图示范

基本色与基本色之间

黑色西装+银白色针织衫+黑色漆皮鞋

鲜明的对比是冬季型人的配色要诀,黑与白永久不变的搭配主题最简便也最有效。

基础色与艳色之间

藏蓝色外套+玫瑰红毛衫+黑色风衣

藏蓝色与玫瑰色要选择得宜,二者间关系应该是非常和谐的过度,整体感觉才会舒服自然。

艳色与艳色之间

冰蓝色开襟毛衫+湖蓝色毛衣短连衣裙+黑色长筒靴

冷冷的冰山美人使人感到别样的美丽,冬季型人利用色彩扮演此形象正是得天独厚。

点缀色搭配

紫色绒衣+柠檬黄T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