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古诗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古诗草范文1
没过多久,家中的小空地,沿路的小花坛,小院里的大操场上,都有了他们的身影。他们一个个钻出来,向世界宣告他们的到来。伴着微风的吹拂,他们左左右右的扭来扭去,难道是在给风宝宝伴舞吗?
夏姑娘悄悄地来到了,绿树越长越茂盛,花儿忙着穿上自己的花衣裳,和其他姐妹们争奇斗艳。小草依偎在大树的身下,他还是那么小,那么不起眼,任娇艳的花朵和挺拔的大树嘲弄。但他只是笑笑,仍然坚强的成长。大风来了,挺拔的大树经不起狂风的肆意拖拽,被连根拔起;大雨来了,花儿受不了大雨的猛烈击打,花瓣凋落了一地。而他们,那些顽强的小草,不畏风雨,即使弯了腰,也绝不放弃。最终,小草打败了风雨,那时的他们,格外鲜亮,格外嫩绿。
随着落叶的飘落,秋姑娘的脚步近了,小草耐不住季节的摆弄,渐渐枯黄,但并非是她想要的。
当树叶掉光了,小草也该休息了,他们慢慢化成碎叶。我知道,他们并未离开,它们只是在那里,变成了滋养大地的一部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待到明年春天,他们也许又会是第一位报春者。
......
古诗草范文2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穷人的孩子叫阿里阿玛。
有一天,阿里阿玛去上学,感到眼睛又酸又胀,他就眨了眨眼睛,用手左按一下右按一下,竟消除了眼睛的疲劳,于是他创造了从古到今保护眼睛的方法______眼保操。
过了几年,阿里阿玛长大了,他想让全世界的人都学会眼保健操,于是到处宣传。有一天,阿里阿玛来到糊涂山庄,这个糊涂山庄住着糊涂人,他们把鸡当猪养,把米当肥料用。看他们多糊涂啊!要问他们为什么这么糊涂,那是因为他们不善于保护眼睛,看什么东西都是模模糊糊的,也就做了糊涂事,成了糊涂人。阿里阿玛想和他们交朋友都不成,他们把阿里阿玛当怪物赶出了山庄。但是阿里阿玛不想放弃,想尽了办法。只到有一次他遇到山庄里的一位老太太掉进了水坑里,并救起了老太太,将老太太送回了山庄,事实证明他不是坏人也不是怪物,他才跟山庄里的人搞好了关系。后来他就将眼保健操的方法传授给了山庄里的人。从这以后,糊涂山庄的人有了明亮的眼睛,再也没有将鸡当猪养,将米当肥料用了。他们把糊涂山庄的名字也改为了“快乐山庄”。至今快乐山庄还流传着几首儿歌:
小学生,护眼睛,
长大后,事业成。
东按按,西按按,
眼不花,头不昏。
呀呀呀,呀呀呀,
你的眼睛疲劳啦。
红着鼻子红嘴巴,
丢了面子不好啦。
眼保健操一二一,
带着我们去学习。
保护眼睛好视力,
提高成绩拿第一。
古诗草范文3
我和小草的故事
有一天在公园里,我看见了各种各样的小草,可爱极了。我?窳?0株小草移植到我家门前的空地。
第二天中午,我就发现小草不见了,原来是被修路的工人用铲子铲死了,我那时候非常伤心。我在心里说:“小草就像我们的好朋友一样,要爱护它珍惜它。你一旦伤了它一根须子,它就会死,所以求求你们不要伤害小草!”
现在我又到公园里移植了10株小草,还在小草的前面放了3株最大的大草来保护小草,我希望工人们不要再伤害小草。
古诗草范文4
他看到她时,她正在垃圾桶边费力地捞一块硬邦邦的馒头。他走过去,拉起她脏乎乎的手,说:“孩子,你怎么不回家呢?”
她斜着眼睛看了他一眼,没好气地说:“要你管啊!”
他松开她的手,自己走去。
第二次碰到她是在步行街上,她瘦弱的身躯飞快的从他身旁掠过,身后是几个男人疯狂地在追赶。
他知道她遇到麻烦了,迅速抄近道,把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的她拽进了一家商店藏了起来。
不幸的是,他们还是被追来的人找到了,那几个大汉把他俩像揪小鸡一样揪到了街上,一边走一边喊:“大家伙儿都看看哈,这家大人纵容孩子偷东西,真不是东西……”他迎着人们鄙夷的目光,不由自主地随着大汉向前走。那几个大汉说她偷了他们顾客的手表,要么照价赔偿,要么去坐牢。他看看她,对那几个人说她不会偷人家东西的。几个大汉搜遍了她的全身,什么也没搜到。又搜他的,只有几十块钱,便恼羞成怒,一顿拳脚相加,打得他口鼻出血才罢手,然后恶狠狠地说:“小子,别再让我碰到你们。”
他帮她逃过了一劫。她扶着他送他回家。
她洗了澡,换上他的衣服,显得衣服那么宽大。他望着她:“今年几岁了?”
“十三。”她的目光望向窗外,轻轻地说。
“你会做饭吗?”他问。
“会。会一点。”她双手来回搓着。
“你要是会做饭,就在我这儿住下来吧。我不会要你做很多事的,帮我做饭就行。”她点了点头。
她跟着他来到一间带阳台的卧室,卧室里有一个书橱,一张床,一盏精致的小台灯。
“我睡沙发,你睡床。明天早点起,别误了我的早饭。”他走出了房间。
她躺在床上,真舒服,她好久都没睡过床了呢。躺了一会儿,她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盒子,里面是一块精致的手表,这是今天她从一个小女孩手里偷来的。她把表戴在手腕上,左看右看,觉得漂亮极了。
[2]
她虽然年纪不大,却早已经是一个偷窃高手了。她的父母在一次车祸中双亡时,她才四岁。她被寄养在婶婶家,婶婶是个脾气很暴躁的人,对她非打既骂。八岁那年,她再也受不了婶婶的折磨,鼓足勇气离家出走。
离开婶婶家后,她才知道外面的世界一点也不比婶婶家温暖。婶婶家至少还能有口饭吃,虽不合口味,但是温热的。
露宿街头,为了一张公园的座椅,她被人打过;为了不受饥饿之苦,她曾和一条流浪狗分享过半碗残羹……
那一次,她有好几天没吃饭了,看到一家包子铺的热包子在笼屉里白白胖胖,散发着不可抗拒的香味,她再也忍不住了,当时是饭点,买包子的人很多,她夹在人群里,趁老板给人找钱的空儿,她飞速拿起两个包子,溜出了人群,居然没有人发现她偷了包子。这让她又惊又喜。惊的是自己竟然可以在众目睽睽下“拿”(她觉得自己不是偷)包子成功,喜的是以后自己不用挨饿了。
可是并不是每次偷都能得手,有好几次被餐点的老板逮到,拿着明晃晃的菜刀说要剁掉她的脏手时,她大声的哭喊着:“我再也不敢了!饶了我吧!”她的眼泪和哭喊,还有真心的悔过,每次都让她逢凶化吉。
人在江湖漂久了,她有了几分圆滑。她学会了用微笑讨好别人,用好话去恭维别人。这样做的效果不错,几乎都能讨到一顿不错的饭菜。
后来,她不再满足于讨要饭菜,她想要更多。比如好看的衣服、漂亮的鞋子,她开始钻研偷的技术,居然有几次顺利得手。
她最想要的是一块带有日历的手表,因为这样她就能在爸爸妈妈的祭日那天,给爸妈磕几个头了。手表不好偷,偷了几次都被逮到,有的顾念她是个孩子放了她,有的扇她几个巴掌就算了,最严重的一次她被送进了派出所,关了一个星期后才被放出来。就是他遇到她的前一天。
可是她做梦都想得到那款手表。树发芽了,梨花开了,爸妈的祭日就快到了,这是奶奶临死前告诉她的。
机会终于来了,那天一个小女孩买了那款手表,她的妈妈忙着付钱,小女孩拿着表自己走到了马路边,她迅速走过去,一把抢了表,飞快跑。店里的伙计听到女孩的哭喊声,拼命的追她。她把表塞进提前准备好的纸盒,扔进了路边的花池里。
趁他躺在地上不能动的空,她跑到花池找到了那个盒子,看到表还在,才折回头扶他回家。
[3]
他每天都会给她五十块钱让她去市场买菜,她每天都会从中留下几块钱存起来。有时候她的报账明显和实物对不起来,他也不细究,似乎明知道她“贪污”菜款,却一点也不计较。
一天晚上,他回家时带回来很多钱,他说是刚发的工资,有3000多块呢。他把钱随便用纸包了包,塞进了沙发垫底下。
他给她配了房门钥匙,说这样可以来去自由,省的他不在的时候或者下班晚了,她还要在门外等。她拿着钥匙,心里升腾起一股暖流。
躺在床上,她怎么也睡不着了,还有三天就是爸妈的祭日了,她多想亲自到父母的坟前去倾诉一番啊。可是,她连买车票的钱都没有。
忽然,她有了主意。她悄悄的起床,来到客厅里。他已经睡着了,发出轻微的鼾声。一束月光透过东墙上的窗玻璃照在他的脸上,使他的脸看上去更加平和安详。
她轻轻掀动沙发垫,借着月光,她一眼看到了那个纸包,本想打开拿够坐车的钱就好,但是他刚巧动了一下身体,吓得她赶紧拿着纸包跑进了卧室。验证他还在睡着,她换好衣服,带着钱,悄悄打开门,轻轻关上,跑向火车站。
火车就要发车了,她却犹豫了。她担心她拿走了所有的钱,他拿什么去买饭吃呢?要是他有急事急等着用钱该怎么办呢……最终,她放弃了回家给父母上坟的念头。
火车开走了,她一个人站在空旷的站台上,第一次没因遗憾而失落。已是凌晨了,她快步向那个她才住了不到一个星期的“家”走去。
[4]
他已经起床了,看到她回来,问:“你这么早就去买早餐啊?以后不用起这么早的。”
她不看他的眼睛,放下油条,进了卧室。
“你可以出来一下吗?我有事对你说。”他说。
她的心一紧,是不是他发现我偷了他的钱了呢?她一边想着一边向外走。
“其实也没什么,我是想说,你如果想买什么东西或者想学什么技能,都可以跟我说说,我看看能不能帮到你。”他望着她的眼睛。
“我什么都想学,可是我不认识字。”她说。
“哦,这样啊,那你要是愿意学的话,我每天教你认识五个字,然后我再看看能不能找到学校接收你。”
“嗯。我做梦都想上学呢。不过,我,我想回家给父母上坟,快到他们的祭日了,我想告诉他们我遇到好人了,让他们在天堂里安心。”她说。这是她第一次与一个陌生人说这么多话。
“你真是个孝顺的孩子。行,那你回去吧,坐火车还是汽车?大约要用多少钱呢?”他停了一下,继续说:“看我,罗嗦的像个大妈,这样吧,钱你知道我放在哪儿了,你自己随便拿,好,就这样,我去上班了。”
他走后,她把纸包拿出来,想放回到沙发垫下,却感到无比紧张起来,原来,把偷来的东西神不知鬼不觉的放回原处,竟比偷东西还难。
她确定他是知道她偷拿了他的钱的,但从话语和眼神中一点都不让她看出来,他是为了给她自尊。
她拿了600块钱,这是她来回的路费,一分也没有多拿。
他站在钟表店的街角,看到她把表送到了店里,欣慰地笑了。
[5]
那一年,他刚刚拿了驾照不久。年轻气盛的小伙子,把车开得飞快,不知道开出去了多远。在一段乡间公路,他摁了几声车喇叭,没想到惊到了路边正在吃草的牛。牛惊了,在路上乱窜。他慌乱的摁喇叭,牛慌乱的来回乱窜,他只顾躲牛,没看到路前面的转弯很急,结果,连人带车掉进了沟里。
好在,沟不深,他没受重伤,但是被车压住了一条腿,挣脱不出来。
他大声喊救命,听不到任何声音,就在他快要绝望的时候,他发觉压着的腿能松动了,接着,几个人把他抬着走,然后他就不知道了。
醒来后,第一眼看到是个老人,满脸皱纹,满头白发。
“你醒了啊?”老人的眼神很慈祥,像他过世的爷爷。
“我还活着吗?”他有些恍惚。
“孩子,你没事的,只是左腿需要养一段时间,没事,医生已经帮你固定好了。你吃点东西吧。”说着递给他一块烙饼。
是家很小的医务室,老人说这是方圆几十里唯一一家有骨科的医务室。
半个月过去,他的腿才能下地踮着脚慢慢走。每天,都是老人照顾他,直到一个月后,他出院。
他临走的那天,老人说:“你去镇上坐车吧,你的那辆车是我儿子的,他已经开走了。”他听后,扑通一声瘫在了地上,那辆车确实是他偷来的。他准备偷了车,然后去抢劫,然后躲起来过富足的生活,这是他早就计划好了的。
“我,我知道错了,您不要告我好吗?我不想去坐牢,爷爷,您一定不要让警察知道好吗?”他给老人磕头。
“你还是个孩子,我怎么忍心让你去坐牢呢?但你要答应我,从今以后再也不要干坏事了。”老人把他扶起来,用粗糙的手摸索着他的脸。
“我儿子在城里开了个公司,我已经跟他说好了,你回去后就去他那里上班。放心,他不会把你偷车的事说出去的。你是个善良的孩子,要不然,你也不会去躲牛的。牛是我们庄稼人的好帮手呢。好了,你走吧,这是我儿子公司的地址,你一定要去那里上班,听到没?”
含着泪水告别了老人,他真的去了那个公司上班,尽心尽力,同事们都很喜欢这个勤奋肯干的小伙子。
他常常想起老人的话:给别人的手里放一根稻草,很容易。而在他心里,这根稻草,有千钧之重。
[6]
她回来了。
还带回来一只流浪猫。
她说:哥,我可以这样叫你吗?
他笑了,说可以。
她又说:谢谢你挽救了我,我向你坦白,我曾经是个小偷,是你让我知道:偷是那样容易,就像被抓住一样简单。我今后一定像您一样,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他说:你和我回老家看看爷爷吧。
路上,他给她讲“一根稻草”的故事,故事讲完,两个人的脸上早已满是泪水。
古诗草范文5
何草不黄
诗经小雅
何草不黄?何日不行?
何人不将?经营四方。
何草不玄?何人不矜?
哀我征夫,独为匪民。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哀我征夫,朝夕不暇。
有芃者狐,率彼幽草。
有栈之车,行彼周道。
中国人对于野草的关注,至迟,在春秋时期就有表现,有《诗经》为证。上古时代,不论是中原大地上的商人、周人这些农耕民族,还是塞北的戎人、西部的狄人这些游牧民族,对于野草都相当熟悉。对于农耕民族而言,很多农作物就是从野草驯化而来;对于游牧民族而言,野草就是食物链的金字塔塔基,没有野草,何来牛羊;没有牛羊,何来游牧?
秋冬季节来临,野草泛黄,黄绿相间的草色覆盖整片原野。当五谷收割完毕,当草叶完全转黄、沾满霜露,人们心里知道,人们嘴上不说--征战的季节到了。在没有颗粒归仓之前,打仗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当粮食收集到高大的谷仓内,运送到厚重的城墙里,敌人的侵扰将失去对象,征战的后勤粮草也有了保障--是时候了。还有一层原因,大家也不肯说出口,秋冬季节,战死的人马不会立即腐烂、不会传播瘟疫,不论被掩埋的还是来不及掩埋的,他们都会慢慢被禽兽、野草、大雪和大地吞噬。
家家户户出兵丁,父亲送儿子、哥哥送弟弟,独子家庭也不一定能够幸免。出身贵族的将军,坐在四匹战马拉曳的战车上,车轮吱吱呀呀地响。绝大多数的兵丁,都是最古老的兵种--步兵,他们在战车的前方、后方、侧方,肩抗长戈,顶风前行。风向,已经从夏天的东南风变成北风。大地上的野草,像矛尖一样的叶子齐整整地向南面倒伏。它们像小兽露出软腹部一样,露出叶面上的细密的棱纹。像矛尖一样的野草,就被叫做“茅草”。
何草不黄?有什么草不会变黄呢?何人不行?有哪个人可以不出征呢?其实,大家也就像秋后枯黄颜色的蚂蚱,被绑在一根枯黄的野草茎上。大将军已经动员过了,我们要“经营四方”,我们的目标高大上,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我们在旷野上行军,践踏着无边无际的野草。如果从空中鸟瞰,这一支大军,不过是一条细细的黑线。人们口中呼出的气,凝成白雾,像一列蒸汽火车。没有人说话。并肩而行的人,昨天还一起在田里割粟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你的眼神里,不仅有坚毅,还有一丝悲伤。“哀我征夫,独为匪民”,我们这样的征夫,活得哪有个人样?“匪兕匪虎,率彼旷野”,我们不是野牛,不是老虎,不是野兽,却像野兽一样在旷野暮色中露宿。
“有芃者狐,率彼幽草”,一只尾巴蓬松的狐狸,从野草丛中蹿出,它刚刚换了长绒毛,毛色跟野草几乎一致。眼尖的人刚刚看到,它已经跑到十丈远的地方,在草丛中只露出一颗脑袋。湿润的、明亮的、有生气的眼睛盯着这一群人看,而且侧歪着头,仿佛并不是很怕人。这样的小兽,也有自己温暖的草窝哩!
是不是太沉重了?我们换个话题。秋天的野草是征夫的泪,春天的野草却是爱情男女的道具。
静女
诗经 邶风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心上的好姑娘,她的名字叫静静,约我在城墙根下老地方见面哩。我都来了一个时辰,不见人影,什么情况?抓耳挠腮,徘徊踯躅。有人问我,我就“嘿嘿”一笑,“等人,等人”。
静静终于来了,“贻我彤管”,送我一根“彤管”--红色的小茅尖。茅尖,也叫茅针,是白茅草的嫩芽,从尖到根,颜色从嫩绿渐变为绛红,再变为嫩白。谁小时候没有在野地上拔过茅尖?剥开卷卷的茅草叶儿,里面是一根白絮状的条儿,放到嘴里,清甜、滋润。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荑”就是白茅草。静静告诉我,这根茅尖,是她到野外专门采回来的呢。难道她是让我回忆,我们年少无猜、在野外玩到暮色降临的旧日时光?哎呀,这彤管、这荑草,美得不一般,美得不寻常!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小草呀小草,不要自作多情,不是你美,是因为赠送你的人美!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别告诉我你没读过这首诗。不过,也许有人会说,前四句闭着眼都能背出来,后四句好像有点儿陌生哎。这不怪你,这要怪当年编小学课本的那些人,他们低估了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明明是一首律诗,呈现在亿万学生眼前的,却是一首“绝句”。大诗兄始终觉得,我们需要教给我们孩子原汁原味、全须全尾的东西,不要断章取义,不要自作主张。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离离,一望无际、漫山遍野的感觉。野草,看上去似乎是“一年生”的植物,实际上,大多数的禾本科植物,包括茅草、蒹葭(芦苇)、水稻、小麦、竹子,都是多年生植物。它们露在地面上部分,确实会在秋冬季节枯萎、死去,但那是在积蓄来年更加迸发的生命力。
人类常见的禾本科野草,大致有白茅属、剪股颖属、结缕草属这么几种。这么细致的分类,基本属于植物学家的事情。
结缕草
剪股颖草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看到这一句,大诗兄就来劲。你晓得我们小时候在乡下,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还不是春天去拔茅针、吃白茅,而是秋冬天去“放火”!你没看错,是放火。那时候的小男孩,上学时会在兜里揣一盒“虎头牌”火柴。放学铃响,大家奔向田野,点燃枯黄的茅草,哔哔剥剥的声音响起来。什么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早就见识过。我们并不晓得放火可能要坐牢,或者放火会带来雾霾。我们唯一的顾虑是:据说,放火会尿床……
但是,我们还听到过一种说法:大火烧过的野地,来年草会长得更茂盛。也许,这种说法就是从白居易的诗句来的。
后来,当我读到鲁迅先生的《野草》,我就更加坦然。他说:“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你看,这样的野草,你不烧,地火一旦喷涌出来,也会把它们烧得干净。我严重怀疑,鲁迅先生小时候也玩过“放火”的把戏,只是没有在《朝花夕拾》或者《野草》里面明说。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在我们眼中无比矮小的野草,经年累月侵蚀了秦始皇修筑的驰道,爬满曾经固若金汤的城池,见过人世的重逢和离别,它们其实比这些东西更长久。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这首诗原本的题目。我们的教材编写者们,随随便便把题目缩写成了《草》。这真的好么?没有古原,没有送别,一首诗还能有多少味道?
秋冬时节,当我们登上曾经的高台,满目荒草,我们自然而然就会想到燕昭王高筑黄金台拜将,想到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暮秋时节,傍晚时分,当我们登上古原,目送夕阳落入草莽,何草不黄,这样的荒草更加染上一层血色,我们自然而然就会想起李商隐的《登乐游原》:
古诗草范文6
作为这波澜壮阔景象的第一峰,曹操无疑是这个诗歌时代的开启者。作为当时最具影响力的人物,曹操对当时文学风格的形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其文学活动、文学创作对于建安风骨的形成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鉴于曹操在当时作家群中地位的代表性和特殊性,本文笔者将从以下几点浅谈曹操诗歌与建安风骨的形成。
一、曹操与建安文坛
唐初诗人陈子昂在《与东方左使虬修竹篇序》中说:“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间观齐梁间诗,彩丽竟繁而兴寄都绝,每以咏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中国文学批评史》)这里所说的风骨,即所谓“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建安风骨。
谈起建安文学,尤其是建安诗歌的艺术特色,人们往往以“风骨”来概括。可以说,“风骨”是建安文学最具时代特色和概括力的词汇。然而,人们对于“风骨”一语的理解却见仁见智。“风骨”一词,既反映文学的内容,与情、气相联系,又代表着言辞的外在形式风格。
建安风骨作为一种时代性的文学气象,形成于汉末乱世。当时政治上的主宰曹操对于建安风骨的形成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自献帝播迁,文学蓬转,建安之末,区宇方辑。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心雕龙·时序篇》)。因为曹氏父子对于文学的爱好,在其周围迅速集结了一大批著名文人,“一时彬彬之盛”(《中国古代文学史》),成为建安诗人的主体,构成了汉末动荡的社会中非常奇特的壮阔文学景象。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他们形成了相对一致的文学风格,“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 。
曹操是这个时期文坛上的领军人物。建安文学,可视为两汉文学的结束,魏晋文学之发轫。它是文学史上最早的文学流派,而无疑的,此期是以曹魏为中心。多数作家都归附了曹操。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讲,没有曹操就没有邺下文人集团,就没有建安文学的全面繁荣。可以想象,如果没有曹操及邺下集团文人活动,建安文学很可能是几个各不相干的个别作家的存在。
除组织文学活动外,曹操对建安文风更直接的影响来自于他自己的文学创作实践。
二、曹操诗歌的内容与思想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一生投身于政治军事斗争中。这种现实的经历使他能够更清晰地感受到乱世的痛苦,并将此在其作品中明确地表露出来。
深刻的社会现实给曹操诗歌深刻的影响是忧郁低沉,悲凉哀伤的气氛。观建安文人诗歌尤其是曹诗,“悲”字出现的格外频繁。如“悲从中来,不可断绝”“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悲彼东山诗,念之断人肠”等文中都有出现。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曹操诗歌的特点,“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锺嵘《诗品下》,《魏晋六朝文学参考资料》)悲凉、激忧的情绪是大部分曹诗气氛的基点。
时光流逝,世事艰辛,社会现实中各种灾难使诗人悲痛不已;生命短促,盛年不再使诗人忧郁哀思,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而颓废,相反的,在其悲歌中常常融合着积极向上的壮怀激情,从而使诗歌在悲凉的氛围中得以继续发展,在内涵上上升到另一种更高的层次。正如《短歌行》中最后一节“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暗用“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管子·形势解》)之意,自喻心胸广阔如高山大海,能如周公“一饭三吐哺”般礼贤下士,并期待着人才的投奔。诗的末尾,笔意一转从矛盾,悲苦中解脱出来,在困难挫折前用顽强的意志来追求建功立业的盛名。他超越了根植于现实的内心苦闷之情,转而代之以对政治理想的追求。从悲凉中升腾出一股积极向上的激情,使整首诗更具浪漫主义的气质。因此,在曹操诗歌中,对乱世的不满,对生命苦短的感怀,往往转化为“不戚年往,忧世不治”(《秋湖行》)进而成为对其所憧憬的“太平时,吏不呼门,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的太平治世的政治理想的追求。
这些特征使曹诗无论在外在表现形式上,还是在意象,氛围上,都极大地有别于前代诗歌,曹操以其独有的风格成为建安文学的旗帜,并对此后建安诗歌风格——“建安风骨”的形成影响巨大。
参考文献:
[1]李景华.建安文学评述.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
[2]林庚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中华书局,1962.
[3]张可礼.建安文学史论稿.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
[4]胡国瑞.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湖北人民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