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范文1

[关键词]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临床特点;诊治分析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7(b)-0068-02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是妊娠晚期一种严重并发症,表现为肝细胞短时间大量及快速发生脂肪变性,患者主要表现为黄疸、凝血功能障碍及肝功能衰竭等,且多伴肾、胰等多脏器损害。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起病急,病情凶险,母婴死亡率可达18%~23%,是一种严重威胁母婴生命安全的疾病。本组研究中,通过对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临床症状及处理方法进行观察,探讨有效防治工作,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择该院自2012年7月-2015年1月收治的96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25~35岁,平均年龄(27.1±4.8)岁;发病时孕周24~40周,平均孕周(35.8±3.7)周;全部患者均为单胎妊娠。

1.2 排除病例标准

既往有肝病史、肝炎接触史、肝炎标准物检查阳性。

1.3 方法

全部患者均给予B超、CT等检查,结合实验室检查与病理活检确诊。确诊后,全部患者均给予积极的内科综合治疗,包括调整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给予应用补充白蛋白及能量合剂,应用药物进行保肝治疗,如天晴甘美、阿拓莫兰等。有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给予输入血浆、血小板、凝血酶原复合物等,给予应用利尿剂,给予抗感染治疗等。同时,及时终止妊娠。

给予患者使用连续血液净化,血流量150~2000 mL/min,滤过时间12~16 h/d。血液滤过采用低分子肝素钠抗凝,肝功能指导有胆红素值恢复时,停止血液净化。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处理,P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B超检查结果

该组患者发病前一周,均有全身不适、疲倦等类似感冒症状,晚期出现无诱因的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等症状。全部患者有进行性黄疸加重情况。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数量增加、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异常等症状。患者总胆红素平均值为(136.4+70.4)umol/L,白蛋白平均值为(23.4+5.1 )g/L。白细胞计数平均值为(20.3+8.7)×109/L,血红蛋白平均值为(86.1+13.4)g/L。但患者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标志检查,均为阴性,经肝组织学检杏确诊为严重脂肪变性。给予患者B超检查可见,患者肝脏内可见分布不均的密集光点,肝区弥漫性回声增强,雪花状,其中36例患者呈普通脂肪肝特点,肝实质回声不均,弥漫点状高回声;CT可见肝实质均匀一致密度减低。

2.2 妊娠结局

该组患者均给予积极的对症治疗,并于24 h内给予终止妊娠,患者发病至终止妊娠的平均时间为(7.4±1.8)d,其中4例患者死亡,其发病时间到妊娠时间大于2周。患者中76例患者剖宫产终止妊娠,其中20例出现产后出血,阴道自然分娩16例,8例患者发生产后出血,给予积极的处理后,均痊愈,两种分娩方式患者发生产后出血率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7,P>0.05)。

2.3 围产儿情况

该组患者共娩出胎儿92个,其中男活婴60例,女活婴28例,4例男死婴,为死胎引产,围产儿死亡率4.2%。新生儿体重2000~4000 g,平均体重(2848.1+614.7)g。新生儿轻度窒息72例,重度窒息16例。

3 讨论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是一种严重的产科急症,近几年,随着医学的进步,对该病认识水平的提高,其早期发现率呈上升的趋势。一般来说,患者发病为妊娠晚期,多在32周~38周,但该组有一例患者发病于孕22周,应给予注意。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分析认为可能与孕期体内激素异常、基因缺陷、病毒感染、药物、中毒、妊娠期高血压等因素有关,也有学者指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发生与胎儿缺乏长链脂酰羟基辅酶A脱氢酶,导致胎儿或胎盘产生长链酰基CoA酯规程,其以长链酰基肉毒碱的形式再次进入母体循环,引起母体肝细胞操作,脂肪发生变性。临床指出,初产妇、男胎、双胎、妊娠期高血压是其发病的高危因素,但该组未见双胎,分析与病例选择有一定关系。临床研究还指出,子痫前期可能是诱发患者发生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重要原因。

早期诊断并给予早期治疗十预,终止妊娠等有利于降低患者死亡率。该组患者发病前1周均有不明原因的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该组研究中,患者均出现有进行性黄疸加重情况。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数量增加、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异常等症状。人院后给予B超及CT检查,从B超检测可见,患者肝脏可见有密集光点,但分布不均,肝区弥漫性回声增强,雪花状,需要注意的是,36例患者肝B超检测显示为普通脂肪肝特点,肝实质回声不均,弥漫点状高回声;给予患者CT检查,可见肝实质均匀一致密度减低。在诊断时应注意,以提高早期确诊率。在诊断时可结合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症状特点、病理活检确诊。及时给予终止妊娠、对症的内科处理及血液净化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预后,提高母婴存活率。该组患者给予对症处理后,4例发生死亡,分析原因为其发病到人院时间超过2周,人院时病情较重,延误治疗最佳时间引起。此病例提醒,产科医生在行产检时,对孕晚期患者应详细询问是否有不适症状,不能忽视任何不适症状及肝功能的异常情况,提高疾病的早期诊断率。

临床研究指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还应与妊娠期合并急性重度肝炎、妊娠期胆汁瘀积症、溶血肝酶升高及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相区别,重症肝炎患者肝功能异常明显,但肾衰出现相对较晚,无脂肪病变,且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呈阳性;妊娠期胆汁淤积症患者表现为瘙痒,黄疸较重,但黄疸会在患者分娩后消失,较少发生消化道症状,无精神症状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问题;溶血、肝酶升高和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以溶血、肝酶升高及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多有蛋白尿、血压增高等情况。该组患者中,肝炎病毒性标志物检测全部为阴性,与文献结论基本一致。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范文2

中图分类号:R575.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320-02

1 资本资料

病例:女、30岁,农民、孕2产1。患者于孕35周时出现纳差、尿黄、腹胀、约10天后经阴道分娩一女婴,术前查肝功能示:胆红素78umol/L,ALT149.0 AST211.2IU/L,术后因阴道持续出血行子宫全切,术后放置两侧腹腔引流管,术后患者腹胀、纳差、乏力及尿黄进一步加重,尿少、伴咳嗽、咯痰,痰中带血,伴胸闷、活动后明显,低热,于当地医院术后第一天复查肝功能示胆红素升至169.7 umol/L,胸部正为片示肺部感染,右侧胸水,为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查体:T37.8℃,P120次/分,R30次/分,BP105/60mmHg,神志清、嗜睡状,计算能力下降,皮肤黏膜轻度黄染,颈软无抵抗,呼吸急促、左下肺可闻及湿性音,右侧呼吸音低,心率100次/分、律齐,肝脾未触及,腹部膨隆,下腹部压痛、反跳痛可疑,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3次/分,双下肢及全身低垂部位重度水肿,扑翼样征阳性。患者既往体健,无肝炎病史,月经正常。1年余前顺产一健康男婴。入院诊断:1.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2.肾功能不全 3.阴道分娩、子宫全切术后 4.肺部感染。入院后给予保肝、纠正低蛋白血症、利尿、营养支持等对症处理,尿量逐渐增多,但纳差、尿黄等症状无明显缓解,胆红素进行性升高、酶学指标下降,出现胆酶分离现象,入院后上腹部CT检查示肝脏体积大小可,密度明显减低,入院后第3天肝功能示ALT、AST基本降至正常,胆红素升至456U/L,行人工肝治疗,人工肝术后约10小时后发现腹腔引流管血性液体增加,12小时内持续引流出血性液体共约1000毫升左右,患者出现低血压休克表现,给予输注悬浮红细胞、血浆、冷沉淀、血小板等输注及抗纤溶药物应用,凝血功能逐渐改善、腹腔出血逐渐停止。后继续给予保肝、退黄、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处理、患者一般情况逐渐好转,肝功能恢复,住院31天后痊愈出院。

2 讨论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是比较少见的妊娠期特发性疾病之一,多发于孕晚期、28-40周左右,双胎和男胎较易出现,其起病急剧,临床酷似重症肝炎,短期内可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母婴病死率较高,早期诊断有一定困难。其病因目前研究主要与胎儿脂肪酸代谢有关,即长链3-羟酰CoA脱氢酶(LCHAD)缺乏导致胎儿线粒体脂肪酸氧化功能障碍(MFAOD)、激素变化,感染等因素有关[1],且常伴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出现,需要与HELLP综合症鉴别。其主要病理特点是肝细胞脂肪微粒浸润,肝细胞在短时间内大量快速脂肪变性。早期诊断,尽快终止妊娠对AFLP预后意义重大。从前述病例的诊疗过程中,结合文献报道得到以下经验教训:

2.1 本病具有以下临床特点:妊娠晚期起病,出现纳差、尿黄、腹胀等消化道症状,随病程的进展出现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短期内患者症状及肝功能进行性恶化,并出现少尿、肾功能不全、伴有明显的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纤维蛋白原下降,白细胞增多、血胆红素升高、尿胆红素血胆红素升高、尿胆红素阴性,上腹部CT提示肝脏密度明显减低,肝炎病毒标志物均阴性,排除如HELLP综合症,妊娠期重症肝炎等其他妊娠期晚期可引起肝功能明显异常的疾病后,做出了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诊断。

2.2 终止妊娠是目前公认的治疗AFLP的关键性措施,对母婴预后至关重要。至于分娩方式的选择,多数学者认为如果短期内不能经阴道分娩,首选剖宫产终止妊娠,当有出血倾向或DIC未及患者生命史,应果断行子宫切除,术中放置腹腔或腹壁引流管观察出血。有凝血功能异常者在终止妊娠前应初步纠正凝血功能[2]。但是这一观点仍然存在争论,部分学者认为若患者宫颈利于引产,且没有胎儿受累表现,可尝试阴道分娩。本例在阴道分娩后出现了难以控制的产后出血,失血进一步加重了肝脏负担、且婴儿在出生后出现了呼吸、心跳骤停。多数AFLP患者在产前均伴有程度不等的凝血功能障碍,无论选择阴道分娩还是剖宫产手术,均应先给予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或纤维蛋白原输注、改善凝血功能,以防治产中或产后出血。

2.3 目前我们普遍使用的人工肝是借助体外机械装置,暂时替代或部分替代肝脏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近年来广泛的应用于急、慢性肝衰竭的患者中,也为重症AFLP患者赢得抢救的时间,人工肝虽然相对安全、但在治疗过程中仍有一定的问题需要注意。在本例当中入院后第三天行人工肝治疗,胆红素有一定程度下降,但术后腹腔出血量明显增加,考虑与人工肝过程中使用肝素抗凝有一定关系。在人工肝治疗重症肝炎的过程中,关于抗凝药物的应用问题,目前的观点是人工肝治疗的患者往往凝血功能差,一般均采用限量应用方案,对于出血危险性很高的患者可采用局部肝素化,对有高度出血危险的患者,如治疗前凝血时间已超过30min,可采用无肝素治疗法[3]。本病例中,应用人工肝治疗前凝血酶原时间为27s,采用限量肝素化方法,但仍对患者凝血机制造成了较明显的影响(如表2所示),并引起了腹腔大量的渗血,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肝脏的损伤,延长了住院时间。因此在人工肝支持治疗重症AFLP,尤其对于行腹部手术者的过程中,尽量采取无肝素治疗是相对稳妥的,但其操作过程相对复杂,对操作技术的要求较高。

参考文献

[1]严莉.脂肪酸氧化代谢障碍研究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6,20(4):239-241.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范文3

【关键词】 早期诊断;及时终止妊娠;内科综合治疗

1 病例资料

产妇28岁, 职员, 因停经38周, 见红2 h入院。产妇近1周自觉烧心, 时有恶心, 未吐, 未予处置无明显好转, 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体温:36.0℃, 脉搏:84次/min, 呼吸:17次/min, 血压:124/75 mm Hg(1 mm Hg=0.133 kPa), 体重:75 kg。一般状态好, 神志清晰, 查体合作, 自主, 全身皮肤无黄染, 双侧巩膜略黄染, 双肺听诊呼吸音清, 未闻及干湿音。腹部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肝脾肋下触诊不满意, 肾区无叩击痛。产科检查:儿头下方, 儿背左侧, 儿心音150次/min, 宫底高34 cm, 腹围101 cm, 内诊:外阴发育正常, 阴道通畅伸展性良好, 宫颈消退80%, 宫口容1指, 胎先露S=3, 胎膜未破, 分泌物血性粘性少许。骨盆内、外测量无异常。产科超声:胎儿双顶径(BPD)8.95 cm, 胎心147次/min, 胎盘底后壁, Ⅲ级, 胎儿脐动脉S/D 2.5。胎心监护:宫缩应激试验(CST)反应性。入院后急检:血常规、血型、凝血四项、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离子、乙肝两对半、输血三项、心电图。暂待产。各项化验结果回报: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17.800s, 凝血酶原活动度47.300%, 国际标准化比值1.66,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5.70s, 纤维蛋白原1.400g/L, 凝血酶时间21.70s, PT比值1.70。尿常规:隐血3cell/ μl, 蛋白g/L。血常规:白细胞16.101012/L, 血红蛋白152.00g/L, 血小板169 .0 μmol/L。肾功能、肝功能:尿素氮6.7mmol/L、肌酐190.10μ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20.60mmol/L、葡萄糖4.31 mmol/L、白蛋白26.70g/L、肌酸激酶同工酶30.20U/L、谷丙转氨酶69.9U/L、谷草转氨酶81.20U/L、乳酸脱氢酶964.00U/L、谷氨酰转肽酶298.00U/L、总胆红素135.10μmol/L、胆碱酯酶2665.00U/L、淀粉酶60.0 U/L、脂肪酶253.00 U/L。患者凝血机制障碍, 肝肾功异常, 考虑不除外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给予急检血氨46.2μmol/L。泌尿系, 肝胆彩超未见异常。立即请消化、血液、肾内科会诊。会诊意见:治疗原发病、进一步完善检查:查D-二聚体、监测血象、监测肝、肾功能、离子、出凝血时间、给与降酶保肝、输注血浆改善凝血机制、禁用肾毒性药物、记录24 h出入量、支持对症治疗。根据产妇情况、宫颈条件, 不能在短时间内结束分娩, 决定立即手术结束分娩, 新生儿体重2950 g、生后即刻及5 min评分均为10分, 断脐后给予头孢替唑钠20 g静脉滴注预防感染。静脉滴注中加入缩宫素10单位, 胎盘、胎膜部分与子宫后壁粘连, 卵圆钳剥离胎盘粘连面, 创面可吸收线“8”字缝扎止血, 胎盘剖离后子宫收缩佳。术中麻醉效果佳, 出血约600 ml, 输病毒灭活血浆400 ml、冷沉淀20 U、输液1300 ml, 尿量300 ml, 深黄色。术毕安返病房。D-二聚体1283ng/ml, 术后再次复查肝功能、肾功能、离子、出凝血、血糖、血氨等提示病情有恶化趋势, 术后1 h转综合ICU进一步治疗。经ICU积极抢救和治疗 10 d, 病情稳定返回病房, 15 d痊愈出院。

2 讨论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是一种发生于妊娠后期或产褥早期的致命性少见疾病, 多发生于妊娠28~40周, 主要发生在36周左右, 但也有发生于22周或产褥早期的报道[1]。常引起严重并发症, 对母胎影响大, 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及时诊断、及时治疗。该病起病急骤, 早期首发症状为突发恶心、呕吐(57.7%~75.0%), 乏力(46.2%)、食欲减退、不适等症状。11.5% ~60.0%右上腹痛, 其中70.0%同时有黄疸[2]。1~2周后病情很快恶化, 肾功能出现异常、凝血功能障碍、低血糖、意识障碍、精神症状及肝性脑病、尿少、无尿和肾功能衰竭。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病情凶险, 可危及产妇及胎儿生命。造成母亲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出血、肝性脑病、脑水肿及肾功能衰竭。及早诊断、及时终止妊娠是改善AFLP预后的关键。阴道分娩可一定程度减少出血风险, 但待产时间长对胎儿和产妇不利, 孕妇情况稳定和血制品准备充分、宫颈条件允许, 估计在短时间内能分娩的情况下, 可考虑阴道分娩。剖宫产可迅速终止妊娠, 但出血风险加大。根据产妇具体情况权衡利弊, 迅速终止妊娠后, 多学科的协作治疗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曹缵孙, 苟文丽.现代围产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261-265.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范文4

要讲清楚这个病凶险的原因,先得了解怀孕期间肝脏的特有变化。怀孕后母亲机体保证胎盘优势供血,且孕期营养消耗大,血液稀释,肝脏营养相对缺乏;母亲和胎儿的代谢产物解毒及排泄都要依靠母体肝脏完成,肝脏负荷明显加重;孕期激素水平影响使肝糖原的合成与储备降低。总而言之,孕期的肝脏工作辛苦又比较脆弱,即使没有任何诱因,有时也会出现肝功能常;一旦风吹草动,“一根稻草压断骆驼背”,就可能发生严重的病变。科学家发现,患此病的孕妇或胎儿细胞内负责代谢脂肪酸的线粒体酶有功能缺陷,无法代谢的脂肪酸逐渐堆积在母体肝细胞内导致脂肪变性,至孕晚期达到某一触发点时导致发病。孕晚期激素水平变化、感染、药物等因素,均可能随时放上这根“稻草”,促发疾病。肝脏细胞变性丧失功能,合成凝血因子的功能受损―――凝血功能受损、全身出血不凝;代谢胆红素能力受损―――胆红素升高、皮肤黏膜变黄;代谢血氨功能受损―――血氨增高、肝性脑病、昏迷;肾功能也受到明显损伤。如治疗过晚或无效,常因产后大出血或多器官功能衰竭致死。20世纪90年代前患此病的母儿死亡率曾高达75%和85%,可谓“九死一生”。近年来随着对此病认识的加深和医疗水平的进步,母儿死亡率已经分别下降至18%和23%。

什么样的人会成为这不幸的一份子呢?研究发现,决定结局的重要因素是发病到分娩的时间:起病1周以内分娩,100%存活;起病2周以上分娩,1/3于分娩当天或次日死亡。所以,早发现、早诊断、早分娩是“虎口余生”的关键。非常可惜的是,急性脂肪肝的起病症状太不典型了,常常仅有恶心、呕吐、乏力、右上腹不舒服或轻微疼痛,持续1~2周后才会有皮肤、眼白变黄的黄疸表现。曾经有多少患者起病之初被当成胃肠炎、消化不良而延误了病情?出现黄疸时再想到急性脂肪肝,晚了。后续化验检查有助于确定诊断,除了上述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指标异常外,超声还可能发现肝脏区域呈雪花状增强,称“亮肝”。

急性脂肪肝游离于产科和内科之间,从产科医生角度,治疗此病第一要务是一经诊断,不论任何孕周,尽快终止妊娠。然而分娩并不意味着好转,此病常常在产后2~3天内呈急进性恶化,故产后需要住在重症监护室,联合多个科室进行护肝、输血甚至换血治疗,病情危重,花费巨大,对家庭而言是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除了孕期尽量避免使用对肝功能有害的药物外,此病几乎无从预防,唯一能做的就是对于初产妇、多胎、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高危人群严密监测,一旦在孕晚期出现消化道症状,一定要排查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这个不轻易出招却杀伤力十足的“冷血杀手”。

孕期肝事多,我们文题中的“淤胆”代表的是另外一种妊娠期特有肝脏疾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胆汁淤积症发病率为0.8%~12%,具有明显的种族和地域差异,我国长江流域的四川、重庆和长江三角洲是高发地区。与急性脂肪肝不同,胆汁淤积症对孕妇是一种良性疾病,对胎儿却有不可预测的严重影响,导致医源性早产、胎儿缺氧、死胎、新生儿窒息,危害一样不容小觑。怀胎不易,谁也不想孩子临盆在即却发生这样的事情。有一些人群就应特别当心,包括有慢性肝胆疾病如丙型肝炎、肝硬化、胆结石或胆囊炎的人;有胆汁淤积症家族史的人;上一次怀孕患过此病的人;多胎妊娠;人工授精怀孕的人。

怎么个当心法呢?好在此病的首发症状比较有特征性―――皮肤瘙痒,从手心、脚心、肚皮开始痒,大多数患者都存在此症状。所以,如果准妈妈因为瘙痒去看产科大夫,她让你抽血化验甚至做肝胆B超检查时,千万不要跳起来。抽血验的是总胆汁酸,只要这个指标正常,一般就不会是胆汁淤积症。要知道,绝大部分的孕期瘙痒还是因为妊娠特异性皮炎、妊娠期痒疹或湿疹所致,排除了胆汁淤积症,就可以安心去看皮肤科了。

万一确诊患了胆汁淤积症也不要慌了手脚,它与急性脂肪肝不同。如果病情不是特别严重,孕周又小的话,不需要马上分娩,积极治疗即可。病情轻的可以只口服熊去氧胆酸,减轻瘙痒,门诊复查。但是由于此病容易引起不可预测的胎儿死亡,所以孕晚期要特别特别小心,注意胎动,一旦胎动增多或减少,要立即去医院就诊,适时终止妊娠。其他的检查手段包括胎心监护、B超等,都没有办法预测胎儿安危,唯一可靠的目前只有这个孕妇本人能做到的―――自计胎动。常常有准妈妈问,这个胎动怎么个计法?多少又算是正常?我们说正常胎动12小时内一般会超过20次。“难道我得12小时啥也不干,就躺那儿数胎动?”当然不是,孕妇只需要早中晚各数1个小时,3次结果相加乘以4,就估算出了12小时的胎动。一般建议在三餐后各休息侧卧1小时数胎动,12小时少于10次为不正常,要赶紧去医院就诊。

病情重的孕妇需要住院治疗,除了和轻型患者一样口服熊去氧胆酸外,静脉使用S腺苷蛋氨酸联合降胆,肝功能不正常的接受护肝治疗;此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是促胎肺成熟,因为医生很可能会做出终止妊娠决定以策宝宝安全。何故?前面说到,此病容易引起不可预测的胎儿死亡,所以病情轻的患者在38~39周间分娩可尽量减少死胎风险,千万不要以为可以和普通孕妇一样等到预产期自己发作再生,是顺产还是剖宫产要看孕妇自身产道条件和胎儿方位、大小;病情重的患者根据化验结果、治疗效果、宝宝情况、是否多胎或有其他合并疾病于34~37周间剖宫产分娩。分娩后瘙痒症状和增高的胆汁酸会迅速恢复正常,结局良好。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范文5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7(c)-132-02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是妊娠期特发性疾病,多发生于年轻初产妇及妊高征、双胎、男胎的孕妇,是妊娠期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常伴有肝、肾等器官的衰竭,母婴死亡率可达85%[1]。初起病时仅有恶心、呕吐、头痛、倦怠等症状,常伴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1~2周后病情骤然加剧,出现黄疸、肝功能衰竭、尿少、肾功能损害,常发生低血糖、凝血功能障碍等。早期诊断、及时合理的产科处理和多学科综合治疗可改善其预后,降低母婴死亡率。 本文通过观察我院2001年12月~2007年1月收治的6例AFLP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以探讨有效的诊断、治疗方法,从而改善其预后,降低母婴死亡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1年12月~2007年1月,我院住院分娩孕妇2 718例,确诊为AFLP 6例,占住院孕妇的0.22%。其中,经产妇2例,初产妇4例,年龄25~34岁, 单胎4例,双胎2例,孕34~38周发病。

1.2 临床表现

6例患者的首发症状均为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厌食,时间4 d~2个月,其中有黄染4例,病程3~10 d,1例有淤血斑。6例患者中5例产后病情进行性加重,各脏器出现功能损害甚至衰竭的表现。

1.3 临床处理

6例患者除第2例外,其余入院后均予以保肝治疗,终止妊娠,对症处理,适时使用纤维蛋白原、清蛋白、冷沉淀、抗生素、利尿剂等。第2例患者入院时未认识到是本病,术后切口出血不止,病情迅速恶化,经多科会诊才确诊,由于病情严重,经多科综合治疗也未能控制疾病发展,治疗无效死亡。第4例入院时虽已确诊,按上述治疗方案,但病情严重,产后迅速出现DIC、肝肾功能衰竭,术后2 d死亡。

2 护理

2.1 预防产后大出血

护士应严密观察术后切口渗血及阴道出血情况,认真估计出血量,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建立双静脉通道,备血,做好血交叉试验,专人护理,同时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根据中心静脉压调整输液速度,预防心衰,氧气持续吸入,防止DIC发生。

2.2及早发现肝性脑病的前驱症状

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观察有无冷漠、精神失常、答非所问等症状,密切观察有无意识、血压、瞳孔、呼吸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术后禁用镇痛泵,以免诱发或掩盖肝昏迷。如有精神烦躁,应加床档,做好安全护理,正确记录24 h出入水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2.3 预防感染

AFLP患者病情危重,抵抗力下降,护理过程中应设单人房间,严格陪护管理,做好室内空气消毒,做好外阴消毒,严格按照药物半衰期使用抗生素,提高抗生素疗效,同时给予营养支持,让患者进低脂肪、低蛋白、高维生素、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合并腹腔积液时低钠饮食,保肝治疗的同时可同时输注清蛋白、血浆或新鲜血,提高机体抵抗力。

2.4随时了解各脏器功能状态,为医生提供必要的信息

AFLP病情变化急骤,易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因此必须严密观察尿量、尿色,随时了解肾脏功能,如已出现肾衰,应严格控制饮水量及输液量,严格记录出入水量,监测血压,计录体重变化,动态观察电解质变化,及时报告医生。

2.5心理护理

由于AFLP是妊娠期特发的、罕见的、严重的疾病,多数患者及家属不能理解其病情变化,因此医护人员必须重视在治疗与抢救的过程中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与交流,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与治疗,做到态度亲切,语言温和,注意保护性医疗,积极鼓励患者,为患者提供温馨、安静、安全的治疗环境,取得信任与支持 ,既能保证治疗顺利进行,又可减少医疗纠纷,这对产科工作者来讲,是非常必要的。

3 讨论

3.1 AFLP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目前病因尚不明确,AFLP是妊娠期特发的疾病,尚无产前治愈的报道,故目前多主张早期诊断、对症处理、尽早结束妊娠。 但由于肝功能严重受损,凝血因子Ⅱ、Ⅴ、Ⅶ、Ⅸ、Ⅹ等合成不足,尚可继发DIC,引起凝血功能障碍,出现皮肤、黏膜多部位出血,特别是产后大出血[2]。本组病例有4例发生产后大出血,发生率为66.7%,产后出血加重凝血因子的消耗,形成恶性循环,出血导致再灌注损伤、加上手术刺激及麻醉的应用导致各脏器功能损害在产后进行性加重,个别致命性出血会使重要脏器迅速衰竭,病情恶化,甚至死亡。 6例AFLP的病情变化过程显示,终止妊娠后能否有效控制产后出血,是本病能否治愈重要转折点。

3.2 AFLP的特征性表现

AFLP的特征性表现为急性肝脏功能衰竭,从本组病例看,产前以肝脏功能受损为主,产后出现急性肝脏功能衰竭,主要表现为黄疸继续加重,出现肝性脑病,头痛、意识不清,烦躁不安,嗜睡或昏迷,各项实验室指标异常加重,本组病例产后5例有精神症状,其中4例出现肝性脑病,表1、2 提示以产前缓慢加重, 产后迅速恶化为特征,可能由于产后出血、手术刺激与肝脏受损互为因果有关。尤其2例双胎患者产前症状及生化指标并未较另4例患者严重,但产后病情迅速加重,大量失血,肝脏衰竭同时出现肾衰,以致多脏器衰竭死亡,提示双胎、男婴的孕妇本病的死亡风险明显增大。

3.3腹水与感染

除第6例外,5例患者分别于产后1~5 d开始出现腹水,腹水的多少与肝脏功能损害程度有关,大量腹水产生后自切口不断渗出,同时由于多脏器衰竭,机体抵抗力下降,手术切口愈合不良是AFLP恢复期的重要并发症,本组存活的4例患者中2例全层裂开,另1例延期愈合。

[参考文献]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499.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范文6

长期酗酒者酗酒是最常见的脂肪肝病因。脂肪肝患者的饮酒量和持续时间与发生脂肪肝有直接关系,与酒的种类则关系不大。如果每天饮酒的纯酒精含量小于80克,一般不会引起脂肪肝;如果每天饮80~160克,则发生脂肪肝的几率增加5~25倍;如果每天饮300克,8天后就可以出现脂肪肝。

营养不良的人蛋白质缺乏可使肝内氨基酸减少,影响载脂蛋白的合成,是引起脂肪肝的另一重要原因,也是一些“减肥爱好者”得脂肪肝的常见原因。

肥胖的人50%的肥胖者肝有脂肪变性,而且脂肪肝程度与体重超重情况成正比。

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更易并发脂肪肝。

肝炎患者由于肝功受损会使脂蛋白合成减少或游离脂肪酸动员增加而致脂肪肝。

妊娠妇女一些妇女在妊娠期可发生原发性妊娠急性脂肪肝。

2.脂肪肝患者还能不能吃肉,他们在饮食上应该注意什么?

患脂肪肝后饮食调理的基本原则是:控制总热量,限制脂肪,减轻体重,促使机体动用体内积存的脂肪。

脂肪肝患者每日摄取的热量应按每千克体重20~25千卡计算。食物中的蛋白质要充足,以每日每千克体重1.2~1.5克为宜,其中动物蛋白与豆类蛋白各占50%左右。摄入脂肪宜低,每日每千克体重0.5~0.8克即可,且最好吃植物油。碳水化合物每日只需250~300克(相当于米、面、杂粮等300~350克)。在控制饮食的过程中,患者可能经常有饥饿感,故应尽量选用体积大、热量低、蛋白质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的食品,如蔬菜、鸡肉、牛肉、兔肉、鱼虾及大豆制品。例如体重在65~70千克之间的人,每天可吃进下列食物:脱脂牛奶250克,鸡蛋50克,瘦肉或鱼虾100克,豆制品150~200克,新鲜蔬菜500~600克,植物油10克,食盐4~5克。经计算,上述食物含蛋白质80克、脂肪37克、糖220克,总热量为1530千卡。此外,要严格限制油炸、油煎及各类甜食,宜采用蒸、煮、烩、炖、熬等烹调方法,尽量减少脂肪的摄入量,以利控制体重,保护肝脏。还有就是要坚决戒酒,规律地参加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