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商务英语教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商务英语教材范文1
一、商务英语教材活学活用的原因
不容置疑,几乎所有的教材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均需要一定的活学活用,以避免生搬硬套,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老师的教学效果,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基本的教学规律。但是,商务英语,作为从专门用途英语(ESP)的一个分支初步发展起来的交叉科学,因其独特特征和问题等深层原因,教材的活学活用就显得格外重要。具体原因如下:
1.商务英语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商务英语培养目标具有双重性和实用性等独特的特征,它不但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学习和了解商务专业知识和跨文化交际的实际应用能力。这些基本特征本身就要求商务英语教材能够体现学生参与性强、师生互动高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环节。
2.现行教材本身存在的弊端。现行商务英语教材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与普通英语语言学习者完成相同或类似的基础或高级英语教材,如综合英语教材、听说教材等;另一种是引进国外或自编的商务管理类教材,如管理学原理、商业概论、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财务管理、投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组织行为学等教材。但是,这些教材运用在现实商务英语教学中均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弊端。
图1 广外大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对商科教材的期望值调查数据
注释:基于本文作者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整理
3.合适教材的匮乏而混乱。目前,在我国高校,完全适合于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使用的商科教材十分匮乏,现在多数院校采用的教材均是外国原版教材(版权引进或自行复制)。
4.复合型师资力量的局限性。商务英语复合型师资力量不足,是各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一般情况下,从事商务英语商科课程教学的师资自身需要具有英语和商务知识“双强”的能力。否则,单一语言型的教师或单一商务管理专业的师资从事商务管理课程教学均会感到非常吃力。
二、商务英语教材活学活用的途径
由于上述各种原因的存在,目前在我国高校商务英语教材的活学活用可谓至关重要。活学活用商务英语教材的教师见仁见智,途径多种多样,但笔者认为下列方法可能更具实效性和可行性:
1.补充相关辅汉语教材或材料,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活学活用商务英语教材(特别是商务管理类教材)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使用外国原版引进教材的基础上指定或添加一、二本国内相同的辅汉语教材或材料,例如,《管理学原理》原版教材用作主要教材时,规定一本汉语版《管理学原理》作为辅教材;《会计学原理》原版教材用作主要教材时,补充一本汉语版《会计学原理》作为辅教材等。这样可以使学习者在全英学习原版教材的时候,帮助深刻理解相关理论和概念,减少学生对专业课程理论理解的难度,同时,也有利于学习者更全面地提高相关知识水平,提高学生所学知识的实用性,避免出现“知其一而不知其二”的困境,如避免“学生用英语学习了某一商务理论的术语,掌握了英语的含义,却不知其汉语的对应含义”的尴尬局面。同样,根据上述表格一调查结果,即62%的被调查学生认同把外国原版教材与部分国内汉语教材结合起来使用来看,补充相关辅汉语教材或材料确实应被视为活学活用商务英语教材(特别是商务管理类教材)的一个重要途径。
2.添加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中国案例,注重商务英语教学法的多样性。在讲到每一部分教材内容或理论时,如果教师能够做到灵活机动,时时添加一些相关的中国案例,如《国际结算》课程可以增加中国发生的信用证诈骗案例,《市场营销》可以添加中国企业营销成功或失败的案例等,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将学习的书本知识和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特定教材的实用性,也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沟通能力和应用能力。
3.布置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研究题目,增强学生的研究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与增加案例类似,布置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研究题目或作业,也是目前活学活用商务英语教材的一个重要途径。这种方法通常是结合教材的某一内容或理论,老师布置一个或一些研究题目,如根据《当代商业概论》中的外包(Outsourcing)概念,布置一个有关中国外包发展现状和问题的研究题目,让学生(通常是小组)在课后分组对这一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分配任务,实施调查和研究,做成幻灯片或网络课件,在下一次课堂上分组发言,讲述自己的研究成果,各抒己见,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对这一问题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并到达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探索、求知激情,培养学生开动脑筋、自发学习能力,舒畅学生愉快学习商务英语语言的目的。
4.自编高质量的商务英语系列教材,贴近中国学生的实际需求。虽然根据上述图表一的调查结果,没有学生认为单一使用自编教材受欢迎,但是这并非意味自编教材无用,关键在于所编写教材的质量,事实上一些高质量的自编教材实践证明非常实用,深受学生的喜爱。因此,目前,活学活用商务英语教材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组织教师、专家(包括国外专家)和学者共同编写一系列高质量的商务英语英语语言类教材和商务管理类教材,其中,商务英语英语语言类教材,如商务英语综合英语、商务英语听说、商务英语阅读等,应该是在吸取现有国内外普通英语教材所长的基础上,结合商务英语的特点,取长补短而编写的确实具有较高水平的实用性教材;商务管理类教材,如经济学、商业概论、会计学原理、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国际贸易实务等等,也应该是在吸取多家国外原版教材精华,删除不合时宜的冗长内容,添加符合中国学生实际的中国相关理论和案例,并经过一定时间的实际应用和不断改进的基础上精心编写的教材。
5.实施汉语或双语讲解教材内容,增强学生对难点和重点的理解能力。目前,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使用的商务管理类教材,大多数院校均采用全英教学方式。另外,理所当然,各类经济、管理类“全英班”,如国际商务(全英班)、市场营销(全英班)、国际金融(全英班)等,也均采用全英教学方式。但是,全英教学模式本身并非意味着完全使用英语讲解课程。目前,对全英教学概念的看法见仁见智,但多数学者认为只要75%以上的专业课程使用英语讲解即可以称为全英教学。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任课教师的英语水平和学生的理解能力等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区别对待,或完全使用汉语或英、汉双语讲解英语原版教材,或以英语讲解为主并对教材中部分难点和重点辅以汉语解释等,都是对我国商务英语教材活学活用的重要手段。这些对商务英语教材的活学活用途径不仅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克服学生“知其一(如英语)但不知其二(如汉语)”的商务英语学习困境,真正提高商务英语的学习效率。
三、结束语
目前,在我国高校,由于商务英语培养目标具有特殊性、现有原版教材本土适应性差、现有教材层次不适宜、师资力量局限性等深层原因,商务英语教材的活学活用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活学活用商务英语教材的可行途径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一是补充相关辅汉语教材或材料,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二是添加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中国案例,注重商务英语教学法的多样性;三是布置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研究题目,增强学生的研究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四是自编高质量的商务英语系列教材,贴近中国学生的实际需求;五是实施汉语或双语讲解教材内容,增强学生对难点和重点的理解能力。当然,还有其他诸多活学活用商务英语教材的途径,本文论述没有涉及,如商务英语教材电子网络化等,有待于广大学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谷志忠:任务教学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J].山东外语教学, 2006年第3期
[2]陈建平:案例教学法商务英语教学[J].宁波大学学报, 2004年第5期
商务英语教材范文2
目前的高职商务英语课程在设置和教材的选择上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课程设置方面不够合理,二是教材的选择和编撰不适应当前需要。这两个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制约了高职商务英语的教学质量提升。由于当前高职商务英语缺乏权威有效的教材,很多教材都不是在商务英语的背景下编写的,现行的商务英语教材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大纲,每个版本教材之间的差别比较大,导致学生在学习时没有明确的指导,长此以往,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部分高职学校的课程设置不合理,还有部分学校过分的强调基础知识,忽略了对选修课程的安排,学生每周都是几门主课,容易产生厌倦情绪,降低学习的效率。部分学校没有根据学生的需求灵活的调整课程安排,一味的按照传统方法进行课程安排,课程安排死板枯燥,没有一点国际英语的感觉,课程的安排不合理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
2高职商务英语课程与教材的国际化研究具体的操作办法
(1)重视编排公共素质课和选修课内容,增强商务英语学生的综合能力高职商务英语教学除了要将重点放在专业课程的研究上以外,还需要编排公共素质课和选修课,根据市场的需要以及企业反馈的信息,对相关的课程和教材进行优化。通过课程与教材的改革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处理专业问题能力、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可以在专业课的基础上增加电子商务概论、文秘英语、商务礼仪等选修课程。除了本科目设置自选课程以为,高职学校需要综合其他的专业课程开展全校的自选课,让学生根据自身需要和就业需求自主的选择课程和教材。总之,高职商务英语课程与教材国际化研究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教材和课程的改革以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为主题,最终增加学生综合能力,保证学生能够很好的满足企业的需要。
(2)高职商务英语课程和教材的研究要以国际化为目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对课程的国际化曾明确的给出定义——课程的国际化是指课程发展或者变化的过程,在常规的教材中不断地融入国际化特点。作为9种国际化课程中重要的一门,商务英语在专业要注意创新一下几个方面,在教材的编写和课程设置时对国际知识不断地加大比重、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把握外国商务文化,在英语的学习中要摄入商务相关概念和基本的处理方法指导。例如,高职在对含有“国际”等字眼的教材时,要严格遵守相关要求,教学方法要和国际公认的保持一致,在学习这些课程是高校可以聘请外国专家进行授课,确保教学的质量,除了聘请有关的外国专家以外,高职学校需要开展与外国高校之间的合作,定期派送本校的师生前往外国高校进行学习,实现资格证书国际化。这样学生毕业时能够得到外国高校的证书认证加深自身超强的专业知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3)不断地对教材进行创新和改革,保证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更加的国际化在对商务英语特点研究的基础上,选用适合的教材,选取的商务英语教材要包含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国际英语语言,选取的教材既要包括师生互动环节又要包含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高职教师要针对国际语言的大环境帮助学生对所选的教材活学活用。当前,部分的高职学校选取的原版英语教材包含很多地道的英语知识,能够对学生以后的跨文化交流起到很好地帮助作用,但是,由于原版的商务英语不是只针对中国学生,它设计和变现的对象是面对全球的学生,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删除和增加课本内容,在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英语知识。根据商务英语的自身特点,着重的安排听说读写课程,在这些课程上,增设贸易操作交易课程和各种综合技能的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结语
商务英语教材范文3
关键词:“一带一路”;人才;商务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0-0122-02
“一路一带”战略的提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战略,它不仅是商路的延伸,而且也是国家利益、边疆安全的延伸。实施这一战略所产生的当代中国经济产业升级、产业转型,必然带来迫切的人才需求。解决“一带一路”进程中的人才短缺,是未来教育界契合国家战略的重大课题,也是当前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必须承担的责任。
一、“一带一路”战略对商务英语人才需求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受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因素影响,对外开放总体呈现东快西慢、海强陆弱格局。我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将构筑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迈向前沿。从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技术法规标准、双边或多边贸易投资实施情况看,我们对他们的相关投资政策的解读以及专业技术人才和翻译人才都比较缺乏,在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教学、课外实践特别是英语翻译与自身应具备的商务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相去甚远,这直接影响我国政策沟通信息的准确性。因此,“一带一路”的战略推进,不但需要“丝路基金”、“亚投行”这样重要的经济基础,更需要的是大批人才的基础。加大商务英语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对相关专业的设置、调整和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的开发、引进,是形成“一带一路”智力支撑的重要前提。
二、制约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教学短板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需要宽泛的人才布局,因此具有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商务英语专业知识和对外贸易的实际操作,具备综合学科知识,并能熟练地使用现代办公设备的复合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是国家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对高校提出的人才培养标准。而我国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恰恰在“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出现若干块短板,呈现出与国家人才需求的不对称趋势。
(一)使用的教材与教学方式跟不上飞速发展的新形势
目前,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材知识结构都比较单一,与商务英语专业相关的课程开设过少;真正的商务英语专业教材也是凤毛麟角,至于涉及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教学参考资料几乎为零。这些问题制约了商务英语多元文化人才的培养,这样的教学短板不适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人才培养。
(二)偏重语言基本训练,忽视语言能力培养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外语教学过分偏重语言基本功的训练,而忽视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受传统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影响,我们仍然过分强调词汇量的增加以及正确的语法等语言知识的教授,而忽视了学生正确使用语言能力,即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即使学生的词汇量再大,由于缺乏语言能力的培养,一旦到了关键时刻,就会找不到准确的表达方式与准确的词汇应用,往往会由于词不达意而影响翻译的质量,从而制约商务谈判的实质内容。
(三)注重英语本专业,淡化学生综合文化知识和能力训练
多年来高校商务英语紧紧围绕本专业的学习、实训,牢牢抓住词汇、语法、句式基础训练本无可厚非,但是由此而忽视学生对相关综合知识的学习掌握也是得不偿失。我们知道,英语本身只是一种交际工具,它是一切综合知识在语言方面的具体体现,若缺乏综合知识与具体业务的物质内涵,语言本身就是“空壳”。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客观要求我们必须突破种族、语言与文化的限制。因此,商务英语专业在课程设计上,需要考虑甚至安排这类的文化课,毕业生恰恰因为缺少这方面的综合文化知识,他们虽然拥有语言的表达形式,却没有语言的表达内容。
(四)高校商务英语师资队伍薄弱,不适应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商务英语师资队伍的薄弱是高等院校普遍存在的通病,它是导致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综合能力低下的重要原因。目前大多数商务英语教师都是毕业于外语院校和英语师范类专业,所学专业多为语言文学或语言教育,他们的语言基本功扎实,但商务英语专业的相关知识却极其匮乏,大部分教师因欠缺商务背景知识,又缺少商务工作岗位应具备的外语知识,即“双师”素质差,因此很难胜任教学工作的需要,以至有些高校竟然聘请外国留学生做商务英语专业课的兼职教师。很多教师对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理念和采用的教学方法同原有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方法几乎没什么区别,加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欠缺,虽然通晓英语,但缺乏实际工作能力而有悖于“一带一路”的人才需求。
三、“一带一路”人才需求,呼唤商务英语教学改革
大学商务英语专业要顺应“一带一路”人才需求,肩负起为我国对外开放培养具有综合文化素质和较强竞争力的实用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责任。要培养符合“一带一路”需求的商务英语人才,必须加快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具体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一带一路”人才需求作为教学导向
“一带一路”的人才需求与变化对商务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要把以往侧重对商务基础知识的了解转向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翻译能力的培养。把市场需求,尤其是要把拓展“一带一路”的外向型企业人才需求作为教学方向。在市场选人才而不再是人才选市场的今天,教学必须具有国际市场理念,培养的人才才有出路。在教材的选择上,首先应注意语言的交际功能,这样不应该受各种机构评估的束缚而违心地选择某种规划教材,这样不但束缚了教师的手脚,更限制了学生知识结构的丰满。作为商务英语,高等院校的专业英语教材还应该在考虑到其专业特色的基础上,突出其岗位特点。教材的设计上,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需求,可以增加大量的诸如“一带一路”拓展中涉及的一般国际标准的产品简介、操作说明、维修指南等方面的素材,并辅以相应的课堂活动安排。同时,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制定应针对在“一带一路”实践调查基础上,有的放矢地进行。
(二)依据“一带一路”实践特点,改革高校商务英语教学方式
遵循“一带一路”实践过程所凸显的特点,应该从“实用性”、“交际性”出发,在教学中应大力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实践案例为教材,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挖掘其潜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善于合作、讲究效率的能力。在理论教学方法改革同时,加大实践、实训教学力度,建立教学、科研、生产培训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团队意识的培养,把语言学习融入信息处理中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从事各种商务活动能力。因此,商务英语模拟实验室的创建、虚拟公司的创立以及多家实习公司的签订都能大大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加速学生将理论知识向技能转化的过程,进而加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技能操作的熟练程度。
(三)依据“一带一路”外向型需求,推行“产学合科”的培养模式
推行“产学合作”,加大企业参与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方向性和针对性,在较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商务英语专业的实习、实训基地的设置,最好安排在具有进出口权的企业或公司,这样,学生有了亲临实践第一线的机会,就能巩固所学。另外,高校还可与一些外资企业或公司联系,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采取“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的组织管理与教学形式。这不仅为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走出一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创新之路,不但能加强对学生商务技能的培训,而且为“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提供必要的环境与土壤。
(四)保证“一带一路”人才需求,必须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高质量教学效果的保证。首先,商务英语要不断引进既有实践能力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高素质教学人才来充实师资队伍,完善合理师资结构。其次,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要选派教师定期到“一带一路”涉外企业中实习锻炼,熟悉其运作环节,从中获得最新的市场信息。同时,各院校应鼓励英语教师到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做外销员、商务师、导游、翻译等来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适应学校教学要求。
(五)模拟“一带一路”真实条件,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仿真,改善教学环境,培养综合素质的涉外人才
知识经济和网络信息时代,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教学提供了一个绝妙的空间和舞台。教师可以利用从“一带一路”获得的当地风土人情、语言风格、等第一手信息材料,制作课件,使学生可以获得与当地客观实际相吻合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涉外适应能力。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可以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增添内容涉及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中西文化交流、宗教、艺术等学科基础知识的讲座,用以充实除本专业外的其他综合知识。教师要利用网络建立商贸英语学习网站,随时向学生提供所需要的信息和专业知识,尤其是“一带一路”拓展进程中前沿信息和最新知识,以便于学生使用和查找;也可针对随时发生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或进行案例分析等,从中不但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更重要的是弥补了教学中的缺陷。
参考文献:
[1] 李红秋.关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5).
[2] 蒋希蘅,程国强.国内外专家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看法和建议综述[N].中国经济时报,2014-08-21(005).
商务英语教材范文4
关键词:跨境电商;商务英语;人才需求;教学模式;改革
1引言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了跨境电商这种全新的贸易形式。不同国家与地区的交易人,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交换商品信息,完成商品购买与销售。一般来讲,电子商务行为主要通过B2C和C2C这两种从模式完成,企业或者自然人与贸易平台中的终端消费者达成某种交易,完成商品结算。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科学的进步,给各行各业的企业搭建了良好的贸易平台。创新跨境贸易活动的完成,需要商务英语人才的支持。加强高校设备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是给跨境电商发展提供动力的重要举措。业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也是亟需面对的问题。
2跨境电商背景下商务英语人才需求分析解读
与传统的贸易人才、英语人才与电子商务人才相比,跨境电商背景下,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具有综合性。跨境电商企业所需要的商务英语人才,不仅要了解电子商务的专业知识,明白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程序,了解企业运营与管理方法,更要具有电子商务方案策划与问题解决的能力。适合跨境电商企业的商务英语人才,要了解网络营销基础知识,明白国际物流的基本流程,懂得跨境支付以及跨国管理方法,具有超强的外语交流能力。在跨境电商环境下,商务英语人才要了解国内外相关产品的销售情况,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背景。更要全面学习国际贸易实务知识,了解不同国家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以及习惯,消费的思维方式以及法律维权依据。与传统的贸易形式相比,跨境电子商务所涉及到的产品类型更多且更新速度快,互联网上有海量的产品信息,更有不同形式的产品广告。在这个电子商务平台中,企业面对的消费者类型更多,需求极为丰富。在发展过程中,企业需要对市场环境进行在线调研,通过提供个性化服务,吸引更多有消费者。因此说,跨境电商环境下的商务英语人才要具有较强的公关能力,掌握丰富的交流技巧,在工作中做好企业营销的售前、售中与售后工作。在过去的商务英语教学中,教师只关注学生计算机技术以及英语经济管理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开放性思维的培养。学生掌握了英语,却无法在跨境电商实际工作中对其进行应用,极大地影响了跨境电商事业的发展以及商务英语人才自身的发展。
3跨境电商背景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现状的透视
跨境电商业务的发展,受到了商务英语人才的限制。人才的缺乏,让社会开始反思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模式。商务英语课程结构合理性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科学度,都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几点跨境电商背景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现状。
3.1高校商务英语课程设置问题
大多数高校都设有商务英语专业,这一热门专业在英语语言地位提高的过程中受到了许多学生的追捧。商务英语专业,是一个综合性专业,是以英语为基础的商务性专业。但是,许多高校只有到了高年级,才设置经济贸易类的课程,像《国际电子商务》与《外贸英语函电》等课程开设较晚,影响了学生商务意识的形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用中文授课,只顾着讲解课本上的内容,忽视了商务英语专业本身的优势。英语优势不能发挥出来,就无法在课堂中给学生创设真实且具体的情境,不利于学生商务英语实力的发挥。部分学生的商务英语专业基础不足,在高年级才开设商务相关课程,很容易让这些学生吃不消,无法透彻理解课本内容。能够快速接受这些新知识的学生,也会受到背景知识不足的影响,不能建立完善的商务英语知识体系。
3.2高校商务英语教学内容问题
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效有直接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今天,高校的教育工作也具有市场化特点。教育应当以社会的市场需求为导向,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成为具有较强专业知识能力与技能水平的人才,才能让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满足社会的需求。但是,在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仍然重视课本上的知识点,通过练习语言点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显然,这样单一的教学内容,是无法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商务英语专业是一个较为灵活的专业,其学习内容不仅仅局限在商务信函与文书的写作中。在跨境电商背景下,互联网的应用更加普遍。商务英语教学内容需要与互联网应用技术相结合。不更新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内容,会让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课堂所学与社会所需不尽相符。
3.3高校商务英语教学模式问题
在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存在重视理论内容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的问题。受到高校教学条件的影响,商务英语教学活动一般在课堂中完成,很少有学校组织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利用假期实习。因此,在高校学习期间,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没有太多机会与社会接触,在课堂中,学习到的理论也没有应用之地。学生在课堂中掌握了许多有关于世界经济与贸易的知识,却无法将这些知识转化成为自己的能力,应用到实践中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重视课堂教学与社会生产之间的联系,这让高校商务英语教学滞后于社会的发展,不利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满足跨境电商发展形式需求。只有复合型的人才,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才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建设者。
4跨境电商背景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选项
要优化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学校认识到跨境电商环节的形成,并分析跨境电商社会形势的形成对于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工作的影响。做好跨境电商背景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需要做以下几点调整。
4.1加大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投入力度
只有高校重视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加大人力、物力与财力的投入,才能给商务英语专业创造更好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具有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跨境电商环境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不仅要具有英语语言沟通的能力,还要具有计算机操作技能以及销售的应对能力。要应对跨境电商发展需求,高校应当加大投入,积极开发丰富的教学资源。将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与电子商务、信息技术以及国际贸易等诸多领域的教学结合起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与合理分配。首先,高校要加大市场人才需求调查投入。建立一支市场人才需求调研小组,走入社会,了解跨境电商环境下行业与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要求。将市场人才需求与高校的商务英语教学活动结合起来,积极改善教学内容与手段,让商务英语人才在走出校园时,能够为社会所接纳。其次,高校要加大教学设施投入。过去的商务英语教学只需要足够的教室与计算机就可以完成,但是,跨境电商环境下的商务英语教学还需要先进的商务贸易软件支持,更需要丰富的贸易案例。这些资源的引入,都需要得到资金的支持。最后,高校要加强激励制度的建立。重视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习更为丰富的商务英语知识,就要对学生的商务英语专业知识学习积极性进行调动。学校要针对商务英语专业建立专门的奖励资金,设置奖学金,进而促进商务英语人才踊跃竞争。
4.2建设高素质的商务英语教师队伍
专业的师资队伍,是保证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前提。教师的素质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发展空间。高校商务英语教师要在掌握英语专业知识与跨境电子商务知识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跨境电子商务工作经验。学校应当引导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去旁听校内的经济管理课程以及国际商务课程,通过非英语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经济素养。做好英语学院与经济管理学校的互动交流,分享教学资源,互教互帮,让教师在学校资源的支持下快速成长起来。打造双师型队伍,也是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手段。高校要积极从社会中聘请具有丰富跨境商务工作经济的前辈,到学校为学生讲解行业的产品信息,分析市场动态,让学生在学校学习中能够了解行业的变化与发展方向。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促进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根本方法和有效保证。
4.3加强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优化
对传统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进行整合与优化,平衡好商务英语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之间的关系,才能让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更有针对性。加强商务英语专业知识与经济管理知识之间的渗透与交叉,给学生打造更为广阔的学习平台,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扩展。将原来高年级才学的国际贸易与商务电函等学科提前,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理解与应用这些与英语语言相距较远的经济知识,有利于学生商务基础的夯实。在课堂设置中,要坚持由易到难的原则,本着为学生构建完善知识体系的目标,加大各个学科的深度与广度。设计一些选修的科目,让学生在自己的引导下开拓视野,提高管理能力。
4.4优化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与内容
改革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模式与内容,需要教师与企业的合作。跨境电商工作人员的引入,可以将更多的电商工作实例引入到课堂中,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依附的载体。校内的教师也要积极去学习,利用项目分析法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从实践中提取理论,将理论应用到实践,才能培养学生的电子商务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内容,引导他们合理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做好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让企业给学生提供实习的基地,学校为企业提供人才。多组织学生参入实习,走出传统课堂,才能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反思自己的行为,实现商务英语能力的提高。
5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新时代的商务英语人才,能够给社会输送更多符合要求的跨境电商人才。根据社会人才市场的形势变化,建立全新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人才培养的途径,才能让高校的商务英语教学更有针对性。搭建科学合理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引导学生从职业能力提高角度出发提升个人的能力,才能促进在高校商务英语教学改革意义的突显。
作者:李军征 单位:周口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徐艳艳.跨境电商加速发展背景下新型高职外贸人才培养探析[J].对外经贸,2015,(8):143-145.
[2]许晓艳,杨先明,金小普.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调查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11):112-113.
商务英语教材范文5
[关键词]人才需求 行业社会背景 商务英语 教学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使命。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加入WTO后国际国内社会经济形势的重大变化,我国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国际商贸活动异常活跃频繁,需要大批会英语懂业务的人员来充实涉外行业管理队伍。在新的形势下,进行教学改革,确立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就业竞争力和岗位、社会适应能力,办出专业特色,是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寻求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社会及行业背景
1.外经贸人才的巨大需求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为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动力。一方面,新形势下外经贸行业人才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规格,总体上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更高,相当数量的现有从业人员不能适应岗位需要,复合型英语应用人才尤其短缺。近年来,外贸行业经营主体出现多元化趋势,多种性质、不同规模的外贸企业、公司同时并存。总体上,外商投资企业一般规模较大,内部分工较细,需要的人才层次较高,专业化程度要求也高,一般要求从业人员具备本科以上学历,而民营企业大多属中、小规模,需要的人手少,一般来说能自兼数职的复合型、操作型应用人才在这里更受欢迎。在所调查的外经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中,普遍存在从业人员素质不能满足业务发展需要的现状。一是受教育程度不高,专科以上学历所占比例小;二是知识技能单一、老化,多数外贸业务人员没有接受过外贸相关专业的正规教育,要么具备的一定的国际贸易实践经验,英语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却跟不上,要么英语交际能力或计算机应用能力不错,却又不懂外贸业务,不能独立完成工作任务。
随着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跨国公司重新调整全球生产布局,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世界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已有400多家在中国设立了企业,并建立起配套产业群,面向全球进行生产和销售,有力带动了外经贸发展;国家实行宏观调控,保持国民经济平衡较快发展,实行外贸经营权登记制,推行“大通关”等国家和地方鼓励性政策,为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江苏、浙江、上海等地的进出口企业在新外贸法出台后骤增,国际贸易类人才缺额也随之骤增。我们从人才市场、行业部门了解到,具备从事报关、跟单、涉外商务等工作所需素质的专门人才严重不足,制约了外贸行业迅速发展。而这一人才缺口主要靠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来填补。近几年来由于本科院校培养的涉外人才十分走俏,大多留在了大城市的外资、合资企业、高校的高薪岗位,中小型外贸企业难以引进高层次外贸人才,同时还面临低层次人才难以胜任的问题。这种高层次人才难引进,低层次人才难胜任的矛盾局面,在目前情况下很大程度上靠高职院校培养人才来缓解。以为地方经济服务为主要任务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只有加快专业教学改革,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缩短人才培养周期,加快人才培养速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外经贸行业对商务英语专门人才的需要。
2.现有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涉外商务人才需求标准不相适应是推行教学改革的根本动因。中国加入WTO后,我国外经贸行业得到迅速发展,经营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公司越来越多,涉外商务专门人才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不能满足新形势下行业用人需要。而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目的不断兴起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开办商务英语专业的历史都不长,多数院校因循本科学科型人才培养模式,发展之中遇到许多现实难题:课程设置的岗位针对性不强,所学与所用脱节;教学模式不科学,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灌输,轻技能培养;教学内容与复合型英语应用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不符,偏重语言训练,缺乏英语与商务的整合,毕业生知识单一,动手能力不强,难以适应职业岗位需要。为此,学校开展了人才需求与毕业生信息反馈社会调研,到外经贸主管部门、人才市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外贸企业、公司、毕业生就业单位等了解外贸行业发展形势、行业人才需求状况、已从业人员基本素质、用人单位人才标准及毕业生岗位适应情况等,以此作为专业教学改革的依据,力求做到三个符合:专业设置符合人才市场需求,课程设置符合职业岗位能力素质要求,毕业生素质符合用人单位要求。
3.用人单位的人才聘用标准变化对专业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职业教育要求以就业为导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只有以满足用人单位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使毕业生顺利就业。我们发现不同外贸企业在招聘人才时,虽各有侧重,但一般都会重点考察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看应聘者的英语应用能力如何,能否用英语与海外客户直接交流,直接参加商务活动,进行业务洽淡等,有的企业招聘面试时就直接用英语与应聘者交谈,以考察其外语水平;二是看应聘者是否熟悉外贸业务操作规程,主要考察他们对国际贸易惯例、法律、金融的了解程度,以及是否掌握了国际贸易流程各个环节的操作技能,如有的要求应聘者当场撰写英语业务函电或指出信用证上存在的问题等,有实践经验者优先录用;三是看应聘者的人际沟通能力及灵活应变协调能力;四是看计算机操作及信息搜集处理能力;五是看敬业、吃苦精神和诚信品质;六是在同等条件下,看应聘者对小语种:日语、法语、阿拉伯语、韩语等的掌握程度,由于中国与中东、非洲等地区的贸易不断增加,小语种人才很走俏。
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实践
1.以高技能实用型商务英语应用人才培养为目标,形成“德育领先,素质为本,强化能力,工学结合,突出应用”的教学特色。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引导师生牢固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道路”的高等职业教育思想观念;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入手,以DACUM模式进行课程的开发,以涉外商务岗位群职业应用能力为主线,按照“加强英语基础平台,突出商务核心能力,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的原则,调整课程结构,整合课程内容,构建与职业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相对应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突出人才的复合性特征,加强英语与商务的结合,以强化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突破口,培植专业特色;以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重点,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校企合作,依托涉外行业,紧联外贸企业,实践“2+1”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推行“双证书”教育,为外贸行业培养会英语、通商务、懂管理、善沟通的高素质复合型英语应用人才。
2.以涉外商务岗位群外贸业务操作技能和基本素质要求为主线,构建商务英语专门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根据职业教育的要求及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特点,商务英语专业借助加拿大DACUM课程开发模式,专业教师与外贸行业一线业务管理及操作人员一起探讨以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开发与课程内容重组,即:根据外贸业务工作实际,首先确定做好这一工作要完成哪些主要工作任务,然后分析完成每一工作任务所必备的知识、能力与素质,构建外贸行业专门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模块。该专业综合能力由职业基础能力:英语应用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商务运作能力,职业辅助能力:文秘办公能力,职业关键能力:公关协调能力等四大模块组成。
商务英语教材范文6
【关键词】应用型俄语人才;商务俄语课程问题;教学改革
一、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的有机统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业需要大量具有宽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突出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潘懋元先生认为,一般将人才类型分为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学术型人才是指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人才,而应用型人才则是运用客观规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季诚钧认为学术型人才是指从事揭示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自然与社会科学领域中的研究人员;《高等教育法》第16条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基本标准定义为:“合理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比较系统、扎实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必要的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掌握本专业所必要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要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综合前人观点,笔者认为学术型人才是以掌握科学知识、研究客观规律、揭示技术原理为主,人才按学科培养;应用型人才是以掌握技术知识、通过实践活动、为社会谋求直接利益为主,人才按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具有合格的基本素质和具有一定特长,一是按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素质、能力、知识结构要求进行培养,使其具备现代工程师的综合素质;二是不苛求学生成为全才,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及条件,在某一方面形成明显优势,形成特长。所以应用型人才特色是具有本科底蕴,实践能力较强,专业特长突出。
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应用型人才培养有别于学术型人才,应用型本科人才应是相对于科学知识,更注重技术知识;相对于理论研究,更注重应用创新;相对于某学科知识纵向精深,更注重多学科知识综合应用;相对于实践验证理论,更注重理论指导实践;相对于升学深造,更注重就业导向。所以衡量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质量标准应是基本标准与类型标准的有机统一。
二、中俄贸易发展推动应用型俄语人才的培养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确立和巩固和俄罗斯经济的复苏,社会对俄语人才的需要又多起来。2006和2007年,中俄互办“国家年”活动把中俄合作推向(2009,2010年中俄互办语言年)。正如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王铭玉所说的那样,伴随着(中俄)两国经贸、科技往来的逐渐正规化,以及双向需求的旺盛,第三次俄语热潮正在到来。这次俄语热是一次理智的回归,它不会像上个世纪90年代那样几年即逝,而将是长期的、稳定的。与此同时中俄两国确定:“2015年前中俄贸易额提高到1000亿美元,到2020年两国贸易额提升到2000亿美元”的目标的确定意味着双边关系在未来将有一个稳定向上、加深和拓宽的过程,对俄语人才的需求也有了新的要求,培养既通晓俄语又精通经贸业务人才是市场所需。中俄经贸往来的增多,社会对经贸人才的需求也承之加大。但是不同以往的是现在的中俄合作在领域和深度方面都有了变化,中俄合作从农业、林业、纺织业、食品业等领域深人到文化、科技、旅游、会展等各个层面,合作的多领域、深层次对新时期俄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而外贸行业目前是吸纳俄语毕业生最多的。一般毕业生进入公司以后,要兼做业务员、跟单等,除了俄语外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有一定国际贸易方面的知识。
所以从整体上说,俄语的社会需求较好,但是高校俄语毕业生并不能很好地满足需求。首先从数量上说,我们每年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只有五、六千人,加上留学回来的和社会培训机构培养出来的学生,最多也不超过万人。这有点跟不上日渐旺盛的需求。另一方面,俄语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加强,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有些学校由于资金、课程设置等原因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够,以至于学生掌握的是“哑巴俄语”,一到实际场合就表达不好,有些学生虽然上过经贸课程,但却不能在实际贸易环境中很好地运用出来,这样质量的“人才”即便岗位再多,也会面临就业危机。
《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复合专业的选择要充分考虑不同院校培养人才的不同规格,不能采用统一的模式”。从总体上我们至少可以把俄语的复合专业划分几个大方向,比如综合性大学可朝向外交、经贸、法律、新闻等,理工科院校可朝向某一科技专业,外语院校可以朝向俄英双语、语言、文学等。各地区院校还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走出自己的路子。比如,北京外国语大学,以地处政治与文化中心为背景,在复合型专业与方向课程上多以外交、外事管理、高级译员和文化交流为主;上海外国语大学则以上海建成为经济、金融中心城市功能定位,复合型专业和方向课上多以经济、金融、贸易、管理、广告经济法等方向为主;这样我们可以为国家输送各种专业的复合俄语人才,也会减少因俄语办学口径窄引起的人才拥挤现象。
为了满足市场对俄语人才的需要,发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外语和经济学的优势,突出办学特色,我们创办了商务方向的俄语专业,从2009年开始招收俄语专业本科生,专业基本学制为4年,实行弹性学制3-6年。至今现已有135名俄语学生,专职教师5人,俄语外教2人,特聘教师3人。专职教师中有两人是博士学位,硕士三人。副教授职称2人。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上,除了专业基础课外在专业核心课方面我们围绕商务、经贸知识开设了经贸俄语、俄语函电、商务谈判、国际贸易课程。这些经贸俄语类课程,使学生学为所用,学能所用,缩短学与用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市场适应能力和岗位竞争能力。
三、应用型俄语人才的现状
首先,外语专业的毕业生属于哪种类型是由该专业人才培养的观念所决定的。虽然在学校和人才方面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但目前我国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混淆不清。很久以来我国俄语人才培养的主要是语言文学研究型的人才,注重语法和文学教学,这与目前国内国际形势对俄语人才的需求有很大的差距。目前国内的初、高中已基本取消了俄语基础教学,所以俄语专业毕业生到中学担任教学工作的机会几乎为零,有些虽然进到地方中学任教,但基本已改科教其它课程了。所以传统的俄语教学以传授语言知识为目的,这无形中就导致俄语教学按知识类学科的方向发展,这脱离了学生目前就业所需,这也是俄语教学效果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按照课程理论外语为工具学科的分类,我们应把俄语教学界定为以培养俄语运用能力为目的的技能课,侧重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
四、商务俄语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教学改革
目前国内高校“经贸俄语”课程的开设存在以下难点:
1)是无章可循,此课程虽然已经在高校中开设有20年,但至今在全国性的专业俄语教学大纲中并没有设置有关该课程的内容,并且大纲也是多少年前制定的,各校只是按照“地方性法规”行事。
2)缺乏课外实践平台。“经贸俄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是离不开课外的实践活动。而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只有在黑龙江、吉林、新疆、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的俄语学生这种机会相对多一些,其它地区俄语学生的实践机会很少甚至完全没有。学生有种“英雄无用武之地”感觉,不知道课上的内容在何时、何地能用上。
3)“经贸俄语”课程学时偏少甚至致使课程教学任务无法完成。
4)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以及教学方法不能完全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现有的经贸俄语专业的教师可以分为3类,即纯俄语语言类教师、经贸俄语类教师、经济贸易类教师。俄语专业教学在我国有着很久的历史和较扎实的基础,因此,对于经贸俄语专业来说,有充足的师资来完成俄语语言教学。绝大多数的经贸俄语专业教学也都是由从事俄语语言教学的教师来完成的,他们都具备较高的俄语语言知识,但国际贸易知识却相对薄弱,因此造成重俄语轻经贸的现象。这些教师通常只是进修相关的几门经贸课程,并不具备系统的国际贸易知识。他们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普通的俄语教学方法一样,基本上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机械地讲解,以传授语言知识为重点,课堂上仍采用大量讲解、填鸭式灌输的老方法,过分强调单词讲解和语法分析,而忽略了经贸俄语的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接受。
还有有些教师并不清楚学生的未来工作需要什么样的语言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学往往具有盲目性。其结果是使得经贸俄语专业的毕业生俄语的基本功底较好,对国际贸易理论方面也有了解,但在经贸实践方面却很欠缺,毕业后不能够适应工作需要。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学生掌握了不少经贸知识,但是缺乏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的能力。因此,要培养出真正的高级经贸俄语的复合人才,必须引进专业的经贸课程的教师,这样才能拥有一支专业过硬的教师队伍。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应用型本科商务俄语教学改革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1.教学改革目标,要贴近实际、建立校企共建的培养环境;实施学校主导,多方合作的培养方式;突出项目载体,做学结合的教学方法;形成能力导向,多元参与的评价机制。
2.课程体系要涵盖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理论课程应包括基础理论、专业理论、技术方法,实践课程应包括基础实训、专项实训、综合实训。要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理论来指导实践。课程之间要优化整合、避免重复,注重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着重向商务俄语方向发展。
3.在实践条件建设方面广泛利用社会有效教育资源,通过校企合作,校级合作、国际合作来借力发展。设计出“社会实践+校外实践+校内实践”的三类项目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同时在师资方面构建实践教学指导队伍,强化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师资队伍多元化。
4.学习评价多样化:考试考核方法多样;打破以往单一“闭卷笔试”模式,注重学生俄语语言实践应用能力,“口语考试、口语表述”可以在第一学期就进行,可将基础俄语课程考试分为“笔试”和“口试”,平时课堂上也应重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避免“哑巴外语”,避免学生“语法知识”与“口语能力”不同步,避免学生再次走上应试教育的道路,让学生们从注重“考试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转变;应本着考试有法,但无定法,重在得法原则。
【参考文献】
[1]连娟,兰宜生.中俄贸易发展的新问题及贸易政策的调整――中国进入贸易大国行列(2000年)后对中俄贸易的透视[J].西伯利亚研究,2005,32(1).
[2]孙丽珍.中俄联合办学条件下复合型俄语人才的培养思路[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