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堂观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堂观察范文1
关键词:观察力;探究;培养;指向;课堂结构
观察是探求的开始,观察是最基本的智力品质之一。同时,观察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因此,我们在进行化学教学时,要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提供丰富的素材,扩大观察的范围;培养观察方法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力是指大脑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如通过观察发现新奇的事物等,在观察过程中对声音、气味、温度等有一个新的认识。观察力的敏锐程度决定了从一个人或事物身上得到的信息的多寡。也就是说,只有敏锐的观察力才能尽可能多地将一个初次见面的人或者事物的信息更好地把握住。良好的观察力引导人们的猜测与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给学生留下一个较大的观察和思考的空间。具有审美直觉的问题情境是开发学生观察力的良好契机。在课堂上,不要交给学生现成的结论,准确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复杂的问题需要设计观察程序。
以下谈谈我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对课堂观察研究方面的一点认识和做法。
一、摈弃传统注入式的满堂灌,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日常教学中,部分教师已经习惯了对课堂教学进行填鸭式、注入式的教学模式。但是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都应该逐步且快速的摈弃传统注入式的满堂灌,把课堂还给学生。尽快顺应新课改的要求,在进行教学时多探求、多引导、多互动,让课堂真正属于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理解,得出科学的结论。
比如:在学习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模型时,教师尽可能的引导学生自己想象各种情况下价层电子对相互排斥时,在空间最稳定的分布是哪种构型。教师再利用气球等教具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总结。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自己思考得出正确结论。这样的教学,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的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分析、想象能力,并对各种观察、感悟做出总结。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顺应了新课改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而且也增强了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课程的内容理解掌握的更加全面牢固。像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高,学生的观察力也得到强有力的培养。教师仅作为课堂的主导,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二、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良好的观察习惯是观察成功的基础,是观察能力形成的保证。良好的观察习惯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目的性明确,观察时细致,能够在观察时发现问题。中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是中学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课堂上大致从以下三点去做:
(一)切忌教给学生现成的结论
在中学化学的教学中,化学知识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元素化合物知识,另一部分是化学理论知识。在化学教学中实验很多,教学内容很生动、很有趣味性。当老师并不急于把结论教给学生的时候,学生便有了更多的机会去观察、思考与感受。切忌教给学生现成的结论。比如:学习氨气的性质时,引导学生观察氨气的状态,闻气味,观察喷泉实验等演示实验来总结出氨气的物理性子,通过氨水中滴酚酞变红,氯化铵受热分解等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总结出氨气的化学性质。教师通过对每节课的设计,在每节课都尽可能的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汇总,最后得出结论。这样的学习课堂,不仅学生兴趣高,而且效率也高,学生记忆的会更加牢固持久。切忌刚上课先板书个结论或者图表,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已经知道了答案。
(二)明确问题的指向
课堂上的时间十分宝贵,我们教师的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一把把小钥匙,我们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必须十分重视提问的设计,在设计问题时,问题的指向性十分重要。
曾经有这样的经历:教师讲钠的物理性质时,拿着一块钠问学生你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的兴趣瞬间下降,不知应如何回答。
这样的观察就是缺乏明确的指向。
学生不知道要从中看出点儿什么,已熟悉的是一目了然,不熟悉的仍看不出来。 明确的指向引导了学生的观察目的:金属钠的状态、颜色、硬度等。这样可以准确的引导学生发现现象及规律。
(三)复杂的情境要设计观察的程序
如果在课程内容讲授时遇到化学现象不鲜明或者概念方法理论联系比较曲折隐蔽的时候,学生容易对此类问题产生畏惧,从而更加难以理解。这个时候需要设计观察的程序,让整个知识的学习层次分明,难度递进,更有利于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观察钠与水的反应时(浮、游、熔、响、红),教师事先设计好观察的程序,让学生在观察时按照设计好的问题来逐个进行观察和讨论。这样一个复杂的实验,在教师的设计下变得富有层次,复杂的现象变得清晰。学生的观察力在这个过程中将得到很大的展现和提升。在学生把各自的结论汇总后,把钠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做出总结。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对看到的现象及所产生疑问也有了思考的方向,从而使学习过程显得轻松愉快。
三、优化课堂结构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发现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疑问式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及暗示法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欲望与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同时,积极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尤其是电脑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通过声音、图片等多种表现形式,不仅能增大课堂教学容量,优化教学结构,实现资源共享,还能增强学生兴趣,激发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观察能力,在中学化学教学能力培养的目标中,也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观察力是思维能力的前奏,是实验能力的基石,观察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其他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不断掌握并探索培养观察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崔晓敏 《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第4期 《浅谈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课堂观察范文2
【关键词】 课题观察 高中英语 课堂交流
英语课堂教学观察是师生共同构建的双向活动,教师和学生相互影响。即教师的“教”影响学生的“学”,学生的“学”影响教师的“教”。课堂观察是一种工作流程,它包含课前会诊、课中观察和课后分析三个环节,通过查看对课堂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把握课堂教学事件,分清教学实践关键性问题,进而促进教学的实效。
一、课堂观察流程在课堂交流中的有效运用
1.1课前会诊
课前会诊是指对整堂课内容的知识结构及学生认知情况的种种预设。在会诊前,教师要充分准备章节知识内容的活动材料,全面设想有可能在课堂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以及期望锻炼学生在情境生成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兴趣及探究和表达交流能力。在会诊过程中,教师之前的预设得以体现,在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内容后密切关注学生行为与反应,观察学生在预习后对内容知识点的对话与交流,并能自主有意识地对知识点各个环节进行质疑,此时,教师可以课前预设知识结构为框架指导活动材料,激活学生思维,指出学生逻辑上的问题,揭示矛盾,从而激起学生认知冲突。
1.2课中观察
一是真实性的提问。在环节一导入中,以School life in the UK 为例。学生感同身受地回答了P老师提出的几个和日常生活有关问题,例如:Do you know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lives of Chinese and British high school students?学生异口同声回答“yes”,学生参与度很高,导入环节很成功有效。主要原因是这一环节课堂活动贴近学生真实生活。
1.3课后分析
根据观察,这堂课学生的参与总的来说是比较积极的,学生表现出对活动具有浓厚兴趣和高昂热情,自始至终体现参与积极性;不过在语言点解释这个环节因为有相当难度,所以,学生参与度有很大程度减少,没有集体回答,是被动一种应答,但这种安排也符合语言教学,在课文深层处理上运用讨论后回答,而语言点处理上需要独立思考而后个别回答,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有效参与和谐统一仍然有一定难度。学生能根据老师英语解释回答出相关单词,而且学生个人和集体回答次数多,且表现很积极。事后又能把呈现出来的单词归类,提高学生对单词认知水平。因此,学生能根据语境编写句子,而且又能适当运用所学知识,体现复习课特点,最终达到预先设置目标。例如:What kind of school activities do you enjoy? What is your dream school life?老师都设置的很不错,罗列课文中学到的知识点,并要求学生回答问题和填空题,符合听力要求,特别是填空题属于精听模式,有利于学生听懂文章,并从中学习语言知识。
二、通过课堂观察提高课堂交流有效性的效果
2.1促进生生之间沟通
学生相互之间(对小组和全班)通过讲述自我听到或获取的新闻、趣闻等对方不知道的事情,运用学生中自然形成的信息实行组织交流活动。学生之间还能够通过分头阅读教师事先准备的写有不同信息的字条,然后沟通信息。学生相互之间能够分别阅读不同的段落,形成一定的讯息,然后实行沟通。在这当中,学生相互之间的分段阅读特别适合处理篇幅长、信息量大的课文,还可以用于进行大规模上课。
2.2促进师生之间交流
教师要努力寻找他们闪光点加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还要经常让他们有表现机会,哪怕是点滴进步都要加以表扬,学生并不是单纯追求表扬,他们会把老师表扬看成是对自己关注和重视,从而激发继续向上动力。师生间融洽关系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表现出愿意配合老师教学,使教与学活动得到良好开展,从而创建有效性学习氛围。
2.3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要着眼于培育学生语言能力,开发学生创新潜质。在教学进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如情景对话、小表演、互问互答、口头作文等。课后练习同样需要多样化,比如:让学生互评作文、互改听写和小测验、相互找错、相互出题等。这不但避免了课堂教学的单调乏味,并且刺激了学生的竞争意志,除此之外,也让学生再次参与到知识复习的过程当中,巩固了所学知识。
课堂观察范文3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观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2-064-001
“课堂观察”这个名词对我而言,既陌生又熟悉。熟悉的是常常会听到看到这个词组,也曾参加过学校组织的课堂观察记录,关注1-2个老师、学生在某一节课堂上的具体表现,从而做好相应的记录。陌生的是这真是一个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研究的课题,需要我们付出很多,推敲良久。不过,在摸索与实践中我似乎有点了解课堂观察了。
首先,课堂观察是一种合作行动。教师在实践中参与课堂观察要经历课前准备、课中观察与课后交流三个环节,才能构成一次完整的课堂观察活动。从教师所要经历的活动可以看出,课堂观察不是一个教师所能完成的,或者说仅凭一个教师的力量是难以确保课堂观察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的,它需要教师间的合作,既要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例如我们教研组在对李老师汇报课《第一次抱母亲》的课堂观察任务进行了分工、安排:(1)学生发言座位;(2)教师理答;(3)问题数;(4)学生静思默想的时间;(5)师生互动等。
其次,课堂观察让我们将视野从以往听课中仅仅关注的教学环节,转移到了对教学过程中的种种细节。在听课时将细节放大,细细地品味。将它们记录下来,课后反复琢磨和推敲,并进行科学地分析,提出改进建议,或从而领会到其中的教学奥秘。
案例一
师:你觉得自己在第一遍的朗读中做到了什么?
生:我觉得自己在第一遍中读得有感情,很流利。
师:看来你预习很到位。
生:我读得很通顺。
师:看来你把生字都认熟了。
生:读生词“嚼嚼”。
师:你的轻声读得很好。
案例二:这是二年级的一节识字课,教师不管问题的难易程度的不同,只要学生回答对了,教师就统一做出如下评价:“你真聪明!”“太棒了!”“棒,棒,棒,你真棒!”学生对此评价感到很迷惑,不知道哪个学生回答得更好。有的学生只是读对一个词语或是复述组词,老师也给予非常高的评价,让人觉得很夸张。
在关于课堂评价的课堂观察中,案例一中的老师摒弃了过去曾经非常流行的“嘿嘿,你真棒!”之类模糊不清的评价语,有对学生认读生字的评价,有对学生体验文本的评价,有对学生品读课文的评价。评价都不是笼而统之,而是有的放矢,很有针对性。而案例二的老师评价千人一面,缺少针对性。
第三,课堂观察让我们从关注他人到反省自身。课堂观察,观察的是他人的教学现状,反思的却是自己的教学行为。从他人的成功或失误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当看到课堂教学中的相关情景,自然会联想到自己平时的教学情形,并及时生发基于自身教学理解和实践的教学假设:如果我来教,可以这样设计……这种假设其实是对自身教学行为的一种改进。这本身就是课堂观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案例三:课堂上,我发现身边的一位男生举手积极性很高,可好多次,老师都忽略了他,以致他不得不泄气地放下了手,后来整堂课都没有举手发言。这不禁让我想到自己平时在课堂也存在这样的提问习惯,有些孩子经常被叫到,有些孩子容易被忽视。像这样对别人的课堂进行仔细观察,也会不自觉地运用到自己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这个问题问的好不好,还有谁没有被我叫到,哪些小朋友在开小差,哪些小朋友上课特别投入,是什么原因呢……习惯于观察别人的课堂,也会不自觉地回顾自己的课堂,从而进行反思,研究,真正地让自己快速成长起来。
第四,以往听课,我们更多的是关注老师的教学情况,如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情况、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等,而课堂观察让我们把视角更多地投向学生。当我们把视线转向学生时,可以更好地了解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好的或者坏的,以后在自己的课堂上可以就这方面做一些调整或者采取一些特别的措施。
案例四:在《三打白骨精》的课堂观察活动中,我的观察对象是学生,分配到2名学生作为观察对象,同时拿到一张观察记录表,这张表包括了学生课堂表现的很多方面,诸如学生课堂上的发言积极性、小组合作能力、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创新能力等,我从没有这么认真地观察课堂上的学生,学生的每个小动作都在我的眼里,突然想到自己在平时的课堂上漏掉了多少细节啊,不少学生看着似乎没做小动作,却不知“神游何方”。以后的课堂应该更多地注重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尽可能地让每位学生得到发展。
最后课堂观察让老师进行了角色的转化。在课堂观察中,观察者既站在教师的位置上,也需要以学生的眼光及感受来自主参与活动。成为教师角色时,要明确观察的目的,在观察活动开始前要了解被观察者的教学内容,先熟悉一下教材,并想一下如果让自己上本节课,会怎样去设计教学。成为学生角色时,观察者要设身处地的从学生角度,按学生水平,使自己处于“学”的情境里。一边听课,一边想,如果自己是学生,能听懂吗,如果不会,将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如果会了,将怎样深入挖掘和探究。从而了解到教师这样教学是否符合学生实情,是否契合学生的认知规则。
案例五:课堂中,老师提问语言表达还不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出现了问下去,学生不知所以的情况。《卧薪尝胆》一课的最后,老师问了这么一个问题:“通过对卧薪尝胆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没有一只手举起来,虽然老师及时调整了提问:“你想对勾践说什么?”好一会,才举起一两只手,但回答依然是流于表面的“你真了不起”,“我要向你学习”一类的。
课堂观察范文4
今天我使用的是《教师课堂提问观察表》对吴老师的提问类型进行观察。课堂提问类型有很多,我们根据英语教学的特点,重点观察老师在课堂中展示性、参考性、生成性问题各有多少。展示性问题指老师本人知道答案,学生能在课文中找到现成固定的答案;参考性问题指老师不知道答案的提问;生成性问题指老师在学生回答后的追问。
我们发现,吴老师这节课中,一共提了16个问题,其中13个展示性问题,2个参考性问题,1个生成性问题。在阅读前,提了3个展示性问题:What animals live in the farm?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farm? Is it a happy talk? 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兴趣,把学生带入故事情境。在阅读中教师以展示性问题为主。用: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What can the dog/horse do? What can the dog do in the daytime/ in the evening? Do you know “proud”? 引导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理解故事内容,进行语言操练。阅读后,提了1个参考性问题和1个生成性问题:Which one do you like? Why?着眼于学生语言输出,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通过上面的记录和数据来分析,在四年级的故事教学中,吴老师能有意识地用参考性提问和生成性问题,如:If you are the horse, What will you say? Which one do you like? Why? 来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文本,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并组织语言来传递信息,说明老师注重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老师能根据教学实际,根据文本,精心设计提问,诱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充分发挥了提问的教学功能,最终达成了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发展。还需要提两点建议:1.可适当增加参考性、生成性问题比例,以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运用,进行实际的语言交际。2.老师还要注意提问技巧,要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课堂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提问,使得问题更加完善。南京赤壁路小学英语课堂观察表(二):课堂提问观察表
学科:班级:授课教师:观察人:时间:
教学环节序号提问内容理答方式个人集体效果
课堂提问统计
提问类型参考性展示性生成性数量百分比第3卷 第12期
2014年4月教育观察
课堂观察范文5
记号体系分析法,就是对同一类型的问题要量化统计分析,比如可以统计一个老师上一堂课中口头语的个数等。
本堂课是教学《三角形外角》初中知识。聚焦研究了提问和回答方式。
1.教师提问的类型:如是何问题,为什么的问题,如何解决的问题,若何问题。
2.挑选回答的方式:全体回答,个别提问,鼓励学生主动起立自述等。
3.学生回答方式:齐声回答,个别回答,和举手表决等。
4.教师对回答的问题回应方式:肯定答案,进一步提出疑问,鼓励、表扬、评价语言等。
为此提出的个人策略:
1.教师对问题的设置要根据课堂内容的需要,对于高中生少设置是什么的问题,多设置为什么的问题,如何解决等问题。不要设置太多的问题,要注意问题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尤其是各个问题之间的联系,注意层次性和系统性。我个人认为,一个总问题为主线,其他问题围绕它展开,这样学生的思维有逻辑性,同时要启发学生自己在上一个问题解决的基础上能够自己提出问题,只有设置的总问题能够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然后其他问题是对此问题的分解和细化,学生在听课和回答问题过程中就熟悉了本节课的设置方式,从而能够主动思考并提出新的问题。
2.齐声回答,对于简单问题可以,这种问题只是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听课注意力而已,但是也会有滥竽充数,或者一部分人的的回答以偏概全,蒙蔽了老师,教师认为所有学生都知道了,只是个别学生被忽视,所以对于高中生少用这种回答方式。最好的方式是鼓励学生主动回答,提问式有强迫性,而且不一定得到学生真实得想法,只有鼓励学生主动回答,即培养学生自信心又可以得到学生真实得想法。
3.对于学生的回答要及时给予评价和鼓励,即对学生进行智力评价和非智力性鼓励,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对学生的回答可以实行质疑式,从而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通过学习,教学理论不是口头的争论,而是实实在在的要指导实践教学的。对于教学的理论的学习一定要细致化和系统化,关键是实践,做对“知行合一”。
课堂观察范文6
课堂观察是每个教师在教学生涯中的“必修课”,我们既在教研活动中观察别人的课堂,同时,我们的课堂也常被别的教师观察,但是,课堂观察的“技术问题”却未能引起老师们的足够重视。由于职业和岗位的原因,有机会到不同层次的学校,接触不同风格的教师,观察不同类型的课堂。平常我们谈论得多的,是对别人课堂的种种议论、评价和建议,却鲜有对我们自身(即课堂观察者)的观察行为作思考。而将“观察行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解剖、分析,不仅可以发现我们观察行为中的一些“惯性”,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比、反思,还有望提高我们的课堂观察能力和观察水平。2012年,我在成都师范学院参加四川省教学名师培训期间,便计划将观察课堂作为研究对象,期望通过对课堂观察诸方面的问题进行考察、剖析,写出《课堂观察笔记》的系列文章,本文重点分析课堂观察者的“观察行为”。
二、两个关键词:课堂,观察
(一)课堂。简单说,课堂即教学活动的场所,它一般由教师、学生以及教学设施和教学环境组成。课堂是学生学习书本知识、教师达成教学意图的主要场所,是师生共同成长进步的重要阵地。课堂在物理上是有界的,在思想上是无限的!
(二)观察。观即是看,动用的感官是眼睛;观察,即“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是通过眼睛感知到的事物在我们大脑中引起的反应和注意。观察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看”,是一种积极的旁观。
三、课堂观察的关注点
一般而言,观察什么是和观察的目的相关的。通常情况下,课堂观察往往围绕下面一些“点”来进行:
(一)观察课堂的原生态。原生态的课又称常态课,它是师生在没有外界干预的情况下自然而然进行的课,是一种真实的课。由于一个班级大量的课都属常态课,可以说,常态课的质量对一个班级课堂教学质量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观察课堂的原生态,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二)观察课堂中师生的行为。课堂是师生活动的舞台,师生的行为是课堂中最为鲜活和丰富的元素。正常情况的课堂中,师生的行为应是围绕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来展开的。这里使用“围绕”二字而没有使用“紧扣”一词,其目的是尽可能淡化教育的功利性,寄托着对教学活动生动灵活而不呆板的希冀。
(三)观察课堂的绩效。课堂活动是一种形式,通过一定形式的课堂活动会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标。“绩”是对这目标“达成度”的衡量,而“效”则是对取得的“业绩”与付出的“代价”的一种综合考量,它可以是“业绩”与“投入”的一个比值。我们在教学实践和管理实践中经常会发现:将一个普通教师与一个优秀教师作比较,取得相近的业绩,后者的课堂“投入”比前者少得多,学生的负担也轻得多。其实,应该反过来说,课堂绩效的高低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优秀的一条重要标准!优秀教师那些“以一当十”的精彩课堂与那些靠“大运动量”死整、蛮干的课堂有天渊之别。
四、课堂观察的基本要求
在进行课堂观察时,既然我们希望观察到课堂原生态、师生活动的真实行为以及课堂绩效等,作为“课堂第三者”的我们,以下做法应尽可能做到:
(一)做课堂观察的“不速之客”。要观察到不作伪、不作秀的原生态课,这点很重要。
(二)悄悄地来,静静地走,低调观察,尽可能不对“课堂生态”造成影响。观察者之于课堂,应像检验电荷之于电场,小磁针之于磁场,其对课堂的干扰越小,观察到的东西越接近真实,其观察也就越有价值。那种隆重推介、热烈欢迎的场面是不容易观察到真实课堂的。
(三)观察者的位置和朝向其实也有讲究。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东西不同;取不同视角的观察,反映了观察者不同的课堂价值取向。一般听课教师都喜欢“谦虚地”坐到最后一排,这样的位置和视角适宜观察老师的“教”但不容易观察到学生的“学”。要兼顾这二者的观察,首选教室前面斜向45°方向;教室中间的过道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四)观察一堂课一定要完整。课堂教学从开始的组织教学、课题引入直到最后的作业布置与练习指导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我们在教研实践中经常会发现:上课老师“讲”完课在布置学生作业后,听课的老师往往就“躁动”起来,甚至三三两两陆续离开了。这折射出观课老师的课堂观、学生观有问题――他偏重的是教师的“教”而非学生的“学”,在他的心目中,“讲”是课堂中最重要的事,只要“讲”完了,这堂课似乎也就应该结束了,他观课的任务也就完结了。殊不知,同样一堂课,大家“讲”得都差不多,但学生的成绩却会有较大差异,这往往与“讲”完后接下来的“功夫”有很大的关系――
别人给学生布置了几个课堂练习题?
别人选用了什么样的练习题目?
别人在这堂课中为什么要让学生练习这样的题目?
别人希望通过这几个练习题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能达到吗?
别人布置完练习题后在干什么?我们自己在这个环节是如何处理的?
别人的学生状态如何?完成课堂练习的速度怎样?正确率高吗?别人是怎么指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