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评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理风险评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理风险评估

护理风险评估范文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于在2016年11月至2017年7月我院接收治疗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患者16例作为案例进行分析,这些患者中年龄最大的35岁,最小的23岁,按照研究方案,将这些患者分成两组,为了保证研究的严谨性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没有较大的差别(P>0.05),可以进行护理分析。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一般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护理管理,具体措施如下。1.2.1病情观察与护理。(1)加强患者病情观察:护理人员要注重患者的入院感受,观察患者的尿量,如果患者发生腹胀腹痛等情况,尿量减少,做好相关的防范措施,避免发生休克等危险状况[3];(2)观察患者腹围以及体重的变化情况,每天定时测量患者的腹围和体重,了解腹水发展的趋势,并尽早采取处理措施,避免发生严重后果;(3)准确记录24h出入量;(4)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吸氧护理。1.2.2饮食干预。腹水会影响到患者的食欲,但是机体消耗会比较大,容易发生营养不良的状况,要加强营养,支持,满足机体消耗,多食用蛋白质热量高的食物,补充维生素,控制盐的摄入量,不要食用油腻的食物。利尿剂,使用过程中很可能会发生低钾的症状,所以要增加钾的摄入。1.2.3和皮肤护理。由于胸腔内有大量积液,患者不能采取平卧位,所以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采取半坐卧位或者头高足低位,并适当调整,提高舒适度,改善呼吸困难的症状。由于患者全身水肿比较严重,皮肤弹性比较差,所以要注意观察皮肤,保持皮肤完整。加强会阴处的护理,避免发生感染。1.2.4静脉输液的护理。静脉输液过程中要做好输液速度的控制工作,避免使用或者谨慎使用利尿剂。1.2.5出院指导风险告知。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住院期间的表现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嘱咐患者在出院后要注意休息,适当运动,多食用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控制食盐的摄入量,可以多食用纤维素含量较高的食物,保持排便通畅。

1.3观察指标

调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评价,统计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临床治愈率。

1.4统计学方法

下面表格中的数据通过软件SPSS 10.0整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c2检验。

2结果

我们对下面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方法应用效果比较好,风险评估护理管理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患者对于护理的评价较高,和对照组的区别比较大(P<0.05),详见表1。

3讨论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属于医源性疾病的一种,近年来人们对于疾病的认知程度也越来越高,更加意识到加强防范的重要意义,在临床治疗中通过以下几种措施进行治疗:(1)针对患者的情况进行个性化用药治疗;(2)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要调整药物的使用方法和用量;(3)提前对患者进行卵泡穿刺抽吸,虽然这种方法不能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但是医生在取卵的过程中,对所有的刺激卵泡进行抽吸,抑制E2的分泌;(4)预防性输液扩容;(5)胚胎冷冻,将胚胎进行冷冻保存,在患者疾病痊愈后移植。临床上采取预见性护理,促排卵药物使用过程中应观察患者的情况,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感受,一旦发生早期症状要及时处理[4]。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患者进行了风险评估护理管理,效果非常好,与对照组的区别非常大,非常直观的凸显出风险评估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淑平 单位: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庄广伦.体外授精与胚胎移植研究进展[J].中山医科大学学报,2016,18(1):1.

[2]陈秋菊,孙晓溪,程利南.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生殖医学杂志,2015,15(5):348-352.

护理风险评估范文2

关键词:慢性伤口;安全目标;风险管理

伤口护理中存在各种难以避免的临床风险,如伤口清创、敷料选择、预后判断等环节都存在风险[1]。近年来,随着伤口愈合理论的演变,特别是促进慢性伤口愈合一些新的治疗技术及材料的广泛应用,以及患者法律意识的增强,使伤口护理的风险增加。我院伤口造口门诊主要负责门诊患者的慢性伤口的护理及全院疑难伤口的会诊和处理,其中多数为慢性难愈合伤口,由于护理难度大,持续时间长,患者要求高,缺乏统一的护理标准等原因,存在较大的护理风险。为了有效规避护理风险,保障伤口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我科从2013年7月开始在对相关风险予以充分评估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7月~2014年6月慢性伤口患120例,男68例,女52例,平均年龄48岁;伤口大小(3.1cm*2.8cm)~(5.8cm*6.2cm);伤口部位:四肢70例,躯干32例,其他部位18例;伤口持续时间3~15个月,各种外伤性溃疡32例,各种原因导致下肢静脉性溃疡18例,糖尿病性溃疡(小腿及足部溃疡为主)16例术后未愈伤口13例,压疮12例,烧烫伤溃疡11例,放射性溃疡9例,其他慢性伤口9例。

1.2慢性伤口风险评估 首次处理伤口时询问病史,观察伤口,诊断性检查评估与伤口愈合相关的局部和全身情况,分析患者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包括如下几方面。

1.2.1护士方面 ①伤口评估。评估慢性伤口时注重对局部的评估,忽略对患者全面的评估,特别是影响伤口愈合的全身性因素如年龄、肝肾功能、糖尿病、凝血功能、用药情况等。②伤口清洗、清创。习惯性选择消毒液清洁伤口,如碘伏溶液、过氧化氢溶液等。现已证实,所有表面消毒剂都具有细胞毒性作用,仅生理盐水是唯一伤口清洗最安全的溶液[2]。另外,机械性清创操作不熟练也可发生出血、肌腱、神经损伤等意外风险。③对敷料的性能认识不当。湿性愈合敷料在促进伤口愈合中起重要作用,但使用不当会产生过敏、加重感染等风险。护士在选择新型敷料时对敷料的性能、伤口的性质认识不足,不能根据伤口的情况动态调整敷料。护士在处理伤口过程中,细菌可通过空气、护士的手、伤口处理的器械和溶液带来污染风险。④缺乏沟通技巧。不能针对伤口做适当的健康教育,或医护人员对伤口处理的意见不统一等引起的纠纷风险

1.2.2患者方面 ①全身状态差导致伤口难以愈合。如蛋白质缺乏可减慢新微血管形成纤维蛋白增殖和胶原合成,伤口不易愈合。糖类是白细胞的能量来源!糖类缺乏时,可影响白细胞的消炎和吞噬活性。②伤口局部使用抗生素产生耐药,伤口有坏死组织存在,伤口供血不良,导致伤口不易愈合。③慢性伤口长期未愈,伤情复杂,存在全身性疾病对预后的影响以及患者期望值高,对既往治疗不满意容易引起医疗纠纷等风险。④患者因行动不便、空腹、贫血、疼痛等因素出现摔倒、晕厥、低血糖反应等意外风险。此外,心理紧张可导致人体抗感染能力及免疫功能的降低,也可导致伤口愈合延迟[3]。⑤由于对伤口处理存在认识误区以及缺乏湿性愈合的知识、过度依赖抗生素等,容易产生对伤口治疗的依从性降低等抵触治疗风险。

1.3护理干预措施

1.3.1在操作前进行全面评估 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包括患者的年龄、营养和免疫功能状态、凝血功能、用药情况等。同时评估患者的局部情况,如伤口的位置、伤口是否存在感染、异物及潜行、特殊伤口的分期、伤口的渗液情况、伤口周围皮肤是否肿胀、伤口局部的血液循环以及伤口的疼痛评分,建立患者伤口评估单及作好伤口处理的护理记录,每周评估伤口情况并拍照,前后对比观察疗效。

1.3.2 建立护患告知、签字制度,强化护患共同承担风险的意识 针对患者疾病本身存在的风险对伤口愈合的影响、伤口处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湿性敷料使用可能存在过敏或感染的风险、湿性敷料较昂贵的费用等让患者知情同意,同时并建立告知签名制,让患者清楚地知道在接医疗服务时有可能存在的损害风险,取得其理解与配合。同时告知患者慢性伤口的治疗时间较长以及治疗费用较高,以减少纠纷的风险。

1.3.3 完善各项操作流程与制度,提高护士伤口护理水平 ①加强换药室各项制度管理,加强环境的管理。如卫生洗手制度、空气消毒制度、无菌物品管理制度、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等,定期检测换药室的空气含菌数。②完善伤口评估流程。正确的伤口评估包括患者既往病史、社会支持和经济条件及伤口局部的情况。首次处理伤口时由接诊护士通过询问病史、诊断性检查及伤口观察,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伤口的局部情况,判断伤口的严重程度和治疗难度,以便采取正确的伤口处理方法。伤口护理过程中随时进行动态评估并记录详细情况,摄取照片以作治疗结局的对照比较。③完善伤口清创与清洗流程。清创前,向患者说明选择的伤口处理方法以及循证理由, 采用自溶性清创与机械清创相结合的方法[4]分次清除坏死组织,避免传统机械清创产生疼痛、出血、损伤等缺点。根据伤口特点和敷料特性结合患者的主观愿望和经济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敷料,使用中观察患者反应和伤口变化,随时进行动态调整。④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原发病及相应的并发症。经常与医生沟通,对疑难复杂伤口组织全院病例讨论,分析治疗难点,找出促进伤口愈合的关键点。⑤在治疗过程中随时向患者及家属反馈伤口治疗的进展,正确与患者交流沟通,多使用解释性语言,避免评价性语言,以取得其理解与积极配合。⑥加强安全管理和健康教育。对高龄和行动不便的患者由接诊护士负责其安全,制定突发意外应急预案及抢救措施,以备紧急情况时使用,将人文关怀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确保患者的治疗安全;向患者介绍伤口愈合的相关知识,针对个体特征制定和实施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取得其饮食及心理等全面配合,以促进伤口愈合。

1.4评定标准及方法 将两组的差错缺陷数、患者的满意度及伤口愈合率作为评定风险管理方法是否有效的指标。评定标准:参照卫生部《医疗护理常规》对差错缺陷的定义[5]评定伤口处理中的差错缺陷数。计算方法为:差错缺陷数/伤口处理总次数*100%。满意度测评方法:每月随机对患者或家属发放调查表,当场收回;伤口愈合:伤口上皮完全覆盖,经3%过氧化氢检测局部无氧化反应为伤口愈合。

2 结果

120例患者慢性伤口愈合117例(97.5%),120例患者总计伤口处理3000次,出现差错缺陷4次,护理差错缺陷率0.13%,较实施风险管理前2012年7月~2013年6月统计的护理差错缺陷率0.9%明显降低;患者对治疗效果,护士操作、服务态度、治疗环境的满意率分别为98.1%、97.9%、97.5%、93.6%,均较实施风险管理前满意率分别为(92.3%、91.3%、95.2%、76.8%)明显提高。

3 讨论

护理风险管理强调的是告知患者操作中存在的风险,取得其的理解和配合。分析风险环节,建立护理风险预告制度是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6]。护士在伤口处理操作前,分析各个环节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如初诊时通过询问(受伤原因、伤口持续时间、患者对伤口的认识、社会支持等)、观察伤口(颜色、大小、渗液等)及诊断性检查来评估每例患者存在的风险,评估护士对患者实施的伤口处理所隐含的操作风险、感染风险,分析环境可能产生的风险等,并告知患者,使他们明白各项操作均存在已知或未知的风险因素,让护患双方共同承担风险。

护士的技术操作是否规范、对问题的分析判断是否准确、解释是否合理到位、对结果评价是否客观等都会带来潜在风险。规范流程,强化过程管理,是风险管理的关键措施。因此,我们规范了各项操作流程供护士遵循,如伤口评估、清洗、清创流程等,做到统一认识,统一操作方法,统一使用解释性语言,避免评价性语言;正确应对伤口处理过程中的每个细节,强化过程管理,如单独就诊的老弱病残者由护士代其挂号和缴费等;对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有效规避了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

良好的治疗效果是规避风险的重要保障,本研究从治疗难点入手,以提高治疗效果为首要目标,分析其治疗难点,找出促进愈合的关键点即清除坏死组织、控制感染和保持湿性平衡,使伤口治愈率显著提高,有效规避了治疗难度带来的纠纷风险。说明良好的治疗结果是慢性伤口处理有效风险管理的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Elster M.Grothier L Developing a clinical Risk Management Strategy[J]. J wound care ,2004,13(10):430.

[2] 王丽姿,李亚洁,张洪涛.自来水冲洗火器伤口的实验研究[J].护理杂志,2003,20(8):16-18.

[3] Gilmartim M.A holistic approach to wound care [J].Nurs Times,2003,99(5):64.

[4] 郭春兰、付向阳、田玉凤等,慢性伤口的风险评估及护理干预[J].护理学杂志,2010,13(2):83-85.

护理风险评估范文3

【关键词】

实习护士;护理;风险评估

作者单位:477150河南省郸城县第二人民医院

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风险[1]。并且,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及对医疗护理要求的增高,导致护患纠纷事件呈逐年增多的状态。护理工作中一旦出现差错,必定给患者以及其家属带来痛苦,甚至严重的不良后果,同时,相应地操作人员也会产生负面的心理阴影,影响其以后的工作或发展。实习护士是刚刚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大多数是经验欠缺,缺少娴熟的操作技能,很可能会导致护理风险的发生[2]。因此,对于实习护士,实施护理风险评估制度,是非常有必要,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护理风险评估制度,是对实习护士常规执行的护理操作中,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或者不期望事件的发生概率,实施程度评估,并且管理干预其评估结果,以达到减少护理风险的目的[3]。有报道称,加强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认识,以及增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护理风险。本研究中,2010年07月至2011年07月期间,对我院30名实习护生进行护理风险评估,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汇报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对我院30名实习护生进行护理风险评估。30名实习护士中,24名女实习护士,6名男实习护士。随机分到我院各个临床科室进行实习。

1.2 风险评估方法:

1.2.1 对实习护士实施风险评估的必要性 目前临床中,带教护师对实习护士的能力评估不足,这个问题普遍存在[4]。很多时候带教护师单纯根据实习护士的学历,或者其实习期间的个性和工作态度,来对实习护士进行评估,这样往往导致错误判断或者判断出现偏差,给护理工作带来被动,甚至出现医疗事故[5]。此外,如果对实习护士护生不进行合理的排班,再加上实习期间更换科室较为频繁,使其对实习科室的管床患者的病情、床位、药品等情况的不熟悉,很容易发生不必要的临床医疗事故[6]。因此,制定《实习护士护理操作风险评估制度》,对实习护士实施风险评估,是非常有必要的[7]。在护理操作前,各个科室必须对每位实习护士进行客观、正确的评估,随后并制定《实习护士护理操作风险评估表》。

1.2.2 提高护士衡量与评价护生操作风险的准确程度 对实习护士实施护理操作风险评估后,制定《实习护士护理操作风险评估表》。当实习护士护理操作中出现护理风险后,对其进行描述和定性分析:给药方式(静脉、皮下、肌内注射、鼻饲)、抽血,风险因素为:患者错误、药物错误、部位错误;带教护师评估实习护士能够熟练完成3次以上该操作后,由带教护师确认后,实习护士独立操作,风险等级为4级;操作内容:导尿,高风险因素:错误地进入阴道、尿道(女性患者);评估要点:该操作必须在带教护师指导下完成,即时独立操作,也要带教护师在旁督察,风险等级:5级;吸痰,操作时间过长,损伤黏膜;插胃管,错误地进入气管;引流管护理,脱管导致感染;更换敷贴、留置针封管,穿刺部位消毒不到位、穿刺留置血管出现气泡、血凝,带教护师评估实习护士能够熟练完成3次以上该操作后,实习护士独立操作,风险等级为4级;接挂盐水、发放口服药物,患者错误、药物错误,带教护师队实习护士进行评估后,可以独立完成,风险等级为3级。

2 结果

实习护士操作风险评估后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实习科室:内科,满意100.0%,不满意0.0%;外科,满意99.8%,不满意0.2%;妇产科,满意99.7%,不满意0.3%;儿科,满意99.5%,不满意0.5%。

3 讨论

通过对实习护士实施操作风险评估制度,30名实习护士全部圆满完成并掌握临床护理的基本技术操作,增强实习护士的责任心和自律性,使其护理行为都得到规范,并认识到护理操作的风险性,也可以预见可能出现的护理安全隐患,同时相应地提升带教护师的应对能力和风险意识,使我院整体的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得到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在此期间的护理工作满意度得到了明显提高。总之,对实习护士实施护理风险评估,有助于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郑建萍.加强护理风险管理促进护理质量提升.护理实践与研究,2006,4(8):2728.

[2] 李亚洁.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2007,39(12):918920.

[3] 陈梅芳.全面认识临床护理风险原因以增强医疗安全.现代护理,2006,12(19):17811782.

[4] 袁岚.护理临床教学中护理差错的常见原因及防范措施.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7(1):3940.

[5] 刘雅莉.新西兰医疗风险防范及监管机制现状的循证评价.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6,6(9):673680.

护理风险评估范文4

关键词:住院患者;意外跌倒;风险评估;有效预防

跌倒是住院患者最严重的不良事件之一[1],本文自2010年3月~2016年3月观察120例住院跌倒患者,对跌倒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一系列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3月~2016年3月观察120例住院跌倒患者,其中,男69例,女51例,年龄27~90岁,平均72岁,其中60岁以上者93例;患心脑血管疾病54例,外科术后及放化疗者39例,肾病、贫血病15例,其它12例;跌倒地点:病床旁51例,卫生间48例,走廊21例;跌倒后损伤:无损伤45例,骨折12例,不同程度挫裂伤63例。

1.2跌倒原因

1.2.1老龄因素 以上资料显示,60岁以上患者主要是由于老年人身体生理机能老化,重心不稳,碰到障碍物后应变不力而致容易跌倒。一些老年患者自理意识较强,如洗漱、沐浴、如厕等喜欢独立完成,不便拖累别人,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

1.2.2疾病因素 跌倒的患者中患有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心脑血管疾病占45%,这些疾病可引起短暂的脑供血不足,出现脑缺血、缺氧等功能失调而易跌倒。某些疾病如癫痫、癌症晚期、术后放化疗患者,由于机体疾病消耗,体质虚弱也是诱发跌倒因素之一。

1.2.3药物因素 部分患者长期口服镇静剂、抗高血压药物、降糖药、利尿剂等,药物副作用可导致机体出现各种不适、行动迟缓、重心不稳而致跌倒。

1.2.4环境因素 由于对住院环境的陌生,病床高度、地面平滑程度、室内光线程度、着装或穿鞋不合适等也易造成跌倒。

1.3方法 防跌倒护理干预前和干预后分阶段观察住院患者中发生跌倒病例。

1.3.1护理干预措施

1.3.1.1个性化宣教 人类是个体化最强、最复杂的生物,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思想和意识,从而主导其不同的行为,尤其是老年人由于年龄、家庭环境、周围关系以及疾病本身的影响,其思维、行为个性化非常强,因此,我们强调"个性化宣教",针对不同个体、不同年龄、不同病情、不同环境,针对性进行相应的住院指导和护理,对于高龄、行动不便的患者,强调责任化护理[1]。

1.3.1.2准确评估患者 通过对风险因素的分析,意外跌倒的@著危险性因素主要有:高龄、疾病(意识障碍、平衡障碍、感觉退化、听觉退化、自主活动受限、有跌倒史及频繁如厕者等),药物因素(服用镇静药、降糖药、降压药等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者易跌倒),如有上述高危险性因素者,即属于高危人群。科学评估跌倒的高位因素是预防跌倒的有效措施。因此,我们对住院后的患者应首先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患者年龄、精神状态、患者的感知觉、生活能力等。对具有高危因素者均填写《患者跌倒风险评估表》,上报护理部质控组,在床旁设置相应的警示性黄色标志牌,注明患者年龄、相关疾病、服用药物、自理能力、有无专人护理等,提示护理人员给予更多的关心照顾。

1.3.1.3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认识 强化每一位护士"安全意识、预防为主"的工作理念,自觉建立和增强安全意识,为患者创造安全环境,保证患者安全。鼓励每一位护理人员不断学习,提高专业护理能力、准确地判断及预见能力。强化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强调当班护理的病房巡视制度和严格交接班制度。

1.3.1.4建立跌倒报告与处理流程[2] 科室要建立"跌倒意外登记",患者跌倒后,首先由当班医护人员检查伤情、及时救助和观察,准确登记记录患者姓名、年龄、疾病、跌到时间、地点、伤情及救治措施和结果,并及时向科室领导和护理管理部门汇报。

1.3.1.5建立集束化护理制度,加强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与监督,组织成立防跌倒护理小组,指定专人负责科室防跌倒措施的制定、监督、学习、登记检查和上报工作,护理部质控组根据上报情况,每月对科室防范跌倒措施实施状况进行检查,定期考察检验护理人员对风险因素的评估和预防风险的能力,及时找出护理缺陷,制定并不断完善护理措施。

1.3.2针对风险因素所采取的护理措施

1.3.2.1针对年龄因素 对高龄患者要允许家属陪伴,入院时对患者和家属做好入院宣教,及时向高危人群及家属讲解跌倒后产生的不良后果以及预防跌倒的措施,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避免由于患者及家属的不理解而造成的不必要的纠纷。

1.3.2.2针对药物因素 给与正确合理的用药指导,防范患者跌倒。对服用可能增加跌倒的危险药物的患者如扩血管药、降压药、利尿剂、降糖药物等患者,护士要进行药物副反应的宣教,用药过程中应严密观察药物的各种副反应,如出现头晕、步态不稳时应及时嘱患者卧床休息,症状缓解后在下床活动,并指导患者缓慢坐起。对长期服用镇静催眠药物的患者嘱其在未完全清醒前不要下床活动。

1.3.2.3针对疾病因素 指导患有心脑血管病的患者改变时应缓慢,防止发生性低血压,睡醒后不应马上离床,应先静躺30 s,在床上坐30 s后两腿下垂等30 s在离床活动等。对于术后、放化疗等体质较弱患者,根据患者体质,指导患者床上活动,起床、如厕时注意安全防止跌倒。

1.3.2.4针对环境因素 首先应向患者做好详尽的入院环境介绍,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带领患者熟悉病区环境,特殊区域给与特别提醒,并在这些地方标有明显标志物。为每一位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教会患者正确使用呼叫器,病床高度调整合适,便于下床活动,将患者经常需要物品放淤随手可得的位置。此外还应保持病室内光线充足,地面平坦并保持地面清洁无水渍,走廊过道安装扶手无障碍物,患者的衣着合体,并嘱患者穿防滑鞋等一切从预防患者跌倒来考虑。

2 结果

2010年3月~2013年3月统计住院患者1560例,跌倒发生64例(4.1%),2013年4月~2016年3月统计住院患者2240例,跌倒发生56例(2.5%),P

3 讨论

住院患者跌倒是常见的住院意外事件之一[3],但也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累积效应[4],既包括生理、病理因素,也包括环境因素等,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加而增加。住院跌倒不仅造成患者本身的健康风险,也易增加护理纠纷。因此,对干预预防住院跌倒意外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从患者住院开始的护理介绍开始,就要将预防意外跌倒列入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之一,建立规范的预防、救治跌倒意外的相关制度,采取集束化、综合化、制度化的防跌倒规范护理。有人主张除对住院患者进行有效的防跌倒护理干预外,还要采取延续性护理干预,即对出院患者的随访性护理指导,具有护理持续性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水梅,林月双,卢琼芳,等.125例住院患者跌倒的Vincent系统回顾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5(5):724-726.

[2]曾会群,毕燕君,邱宁.风险评估在预防住院老年患者跌倒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26):125-127.

护理风险评估范文5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5-167-01

近年来,随着《母婴保健法》的颁布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母婴保健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我院妇产科护士经常暴露于各种职业危险中,是发生职业危害的高风险科室,为保证妇产科护士能安全有效地完成护理工作,根据护理职业风险评估工具的5个维度,即事故性危害、物理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生物性危害、工作环境性危害,提出以下防护对策。

1 职业伤害因素

1.1 工作环境危害

1.1.1 产科护士具有较强的心理压力 因为产科具有急诊的特点,产程进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时有可能发生难产、急产、产后出血、羊水栓塞、新生儿窒息等,稍有不慎,则会发生意外,引起纠纷。

1.1.2 随着“降消项目”及“新农合”补偿制度的实施,病员增多,医院对护理队伍的配备不完善,护理人员工作量大,加之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工作不能满足病人需要导致护患冲突,加重护士的心理压力,易出现焦虑、易怒。

1.2 事故性危害

1.2.1 操作时被针刺伤、刀片划伤,以及可能的利器伤害,有可能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

1.2.2 家属不忍看到产妇宫缩时的疼痛,误认为护士不作为有辱骂、殴打护士的可能。

1.3 物理性伤害

1.3.1 紫外线和臭氧的危害 在消毒灭菌工作中,消毒因子大多对人体有害的,使用不当可引起眼炎或皮炎,而高浓度臭氧吸入可引起胸闷、气急,甚至肺水肿。

1.3.2 噪音影响 产妇在宫缩时往往会大喊大叫,家属听到喊叫往往会抑制不情绪,会催促护士,这样会扰乱护士工作的正常运行,长期影响会导致心情烦躁,心率加快,血压上升,也增加了医疗纠纷的可能

1.4 化学性危害 妇产科护士经常接触到消洗灵、戊二醛,以及各种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等,这些通过皮肤吸收、吸入而引起眼睛、皮肤、黏膜和上呼吸道及神经系统的损伤易引起白细胞减少、脱发、高耐药性,血小、红细胞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或出现过敏反应,从而危害健康。

1.5 生物危害 产妇分娩时的各种排泄物,如血液、羊水、大小便、唾液等,一些常见的血液传染病,如乙肝、梅毒、艾滋病等,以及阴道分泌物中的霉菌、滴虫、淋球菌都有可能传染给护士。

2 防护措施

2.1 加强健康教育 对产妇及家属进行产前健康宣教,积极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取得产妇家属的配合,并与医生配合默契,各种记录做到准确、及时、完整,避免医疗纠纷。

2.2 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2.2.1 加强职业防护知识培训 科学洗手、戴手套、穿隔离衣,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操作规程。

2.2 2 建立护士安全应急保障机制,健全针刺伤的登记、处理及跟踪检查、上报制度。

2.3 对物理性伤害的防护

2.3.1 对紫外线的防护 在消毒隔离过程中,不能直视或近距离接触紫外线灯光,必要时用眼罩保护双眼。

2.3.2 保持病室安静,减少噪音,创造和保持良好环境,减轻护士压力。

2.4 对化学性危害的防护 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接触并使用消毒剂时应戴手套,对易挥发的消毒剂应密闭保存,防止外泄,接触抗肿瘤药物时应戴口罩,手套和眼罩

护理风险评估范文6

【关键词】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 手术室 护理 风险评估 对策

我院手术室护士术前对高危BPH患者在心理、基础疾病、、前列腺大小、灌注相关性低体温、经尿道切除前列腺综合征(TURS)、膀胱爆裂等一系列潜在护理风险做好评估,对症实施预见性护理,有效降低了手术风险,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泌尿外科行TURP手术582例,其中高危BPH患者231例,年龄75~94岁,平均80±2岁。伴发原发性高血压者173例,心脏病46例,慢性支气管炎32例,糖尿病87例,帕金森1例,脑梗死3例。体质量指数16.8~19.4,平均18.32。B超下前列腺大小32~140.94g,平均65.84g。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进行性排尿困难史。手术时间28~140min,平均63min。灌注液用量7500~69500ml,平均22500ml,即45瓶500ml 5%葡萄糖溶液。超过22500ml112例,占48.5%。

2 护理风险评估及对策

2.1 焦虑 表现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烦躁、疑惑不安和手心发汗等。术前术中的音乐干预会减少患者焦虑[1]。因此,我们的护理对策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复耐心解释手术、麻醉相关知识与配合要点。进入手术间后与患者进行生活话题交流,转移其注意力,播放一些舒缓、宁静的背景音乐;术中经常拍拍肩膀、握握手给予关心,使其减轻紧张心情。对于严重焦虑患者建议给予镇静药缓解。

2.2 体质量指数(BMI)及基础疾病 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全身皮肤情况、是否安装有医学装置以及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慢性支气管炎等基础疾病。体质量指数 (BMI)18.5~22.9为正常;

本组病果与其相一致。由于高危BPH患者BMI值整体偏低,皮肤质量差,故在摆放时注意皮肤的保护,皮屑多者要确保负极板接触完好。对糖尿病患者或者空腹血糖高者及时准备20%甘露醇以及灭菌蒸馏水,按1∶4的比例配制成浓度为4%的灌注液。对糖尿病患者需准备2个灌肠袋,1个用来灌注,1个用来配置甘露醇稀释液。甘露醇稀释液在配置过程中易产生气泡,应不断敲击灌肠袋,避免气体进入膀胱。

2.3 TURP需要摆放膀胱截石位。在摆放截石位时注意保护膝关节处皮肤。固定时应将约束带展开增大接触面积,减小对皮肤的压力。对于有关节置换史患者,负极板应粘贴在健侧下肢。在放置腿架时,应使小腿呈水平或稍向下倾,也可将床升高到易操作位置再呈头高脚低位。双腿进行保护性约束时要确保固定稳妥。手术结束时,先放平一侧下肢,10~15秒后再放平另外一侧,使心脏逐渐适应由带来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转贴于

2.4 前列腺腺体大小 根据B超单所报前列腺三条径线的长度,计算出前列腺体积的大小,根据前列腺的大小来评估本次手术时间、灌注液的用量以及术中出血量。本组结果显示前列腺大小与灌注量显著相关。

2.5 灌注相关性低体温 低体温会导致凝血功能紊乱,使出血量明显增加。应将室间温度设定值维持在24~25℃。采用恒温水箱对灌注液进行温度为37℃的水浴加热。低体质量患者皮下脂肪少,热量丢失快,除了灌注液加温之外,还可采用加盖棉被、使用暖水袋等保温措施。

2.6 经尿道切除前列腺综合征(TURS) 这是TURP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心率血压都急剧下降。因此,灌注液悬挂高度应在距离心脏平面40~60cm处,保持低压灌注。密切关注电切镜回流孔是否通畅,触摸患者下腹部确定膀胱是否过度充盈。必要时行耻骨上膀胱造瘘。尽量控制电切时间在1小时之内。超过1小时后要提醒主刀医生,并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一旦发生TURS,全力配合麻醉师进行抢救。

2.7 膀胱爆裂 这与电切时产生或混入易燃易爆气体有关。故术前告知慢性支气管炎或者肺气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切勿咳嗽,若想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立即告知主刀医生,主刀医生会停止电切操作,以免增加腹压损伤膀胱。在倒灌注液时尽量贴着灌肠袋的壁防止激起大量气泡进入膀胱。一旦发生膀胱爆裂立即行开腹膀胱修补术,并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3 小结

高危BPH患者手术风大,手术室护士应进行充分的手术护理风险评估,做好应急准备工作。从简单的认为“TURP手术时巡回护士仅仅是倒灌注液”这种认识中转变过来,主动评估风险,有效保障手术患者平安渡过手术期。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