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列子说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列子说范文1
关键词:火电企业 信息化 物资管理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1.172
随着国家电力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快,对火电企业节能环保、升级改造的要求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压力越来越大,火电企业降本节约、创新发展已成为维持企业盈利和增效的必然道路。物资是企业成本控制中重要的一环,关乎企业生产经营、资金流动和成本节约,也关乎企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就火电企业物资信息化管理模式及优势(以本企业为例)进行了几点思考供大家参考和讨论。
1 火电企业物资信息化管理模式及优势(以本企业为例)
从前端及采购看,依靠信息化模式提报计划、审批、实施、采购审批、采购方式选择都是线上进行的,基本实现了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统一,降低了很多采购风险;此外系统公开询比价等采购方式,规避了采购人员线下接触供应商的风险,节约了依靠电话、传真或实地勘察等手段的操作时间;严控审批环节并加强审批也防控了诸多风险。
中间供货环节不在企业管控范围,可以跟踪和催货,但供货是否信息化模式取决于供应商是否具备信息化条件及是否愿意协助企业投入信息化建设等。供货的供应商队伍参差不齐,信息化程度不一,如果都要纳入信息化管理对于企业而言也很困难。
从后端仓储看,借助信息化模式管理库房并实现数据线上化是必要的。从检验环节,通过二维码扫描或订单号输入,验收环节通过验收人员共同参与并操作是对物资进库质量的把关,入库和出库经必要审批,存储数据主要依据系统实现;还可实现保质期跟踪等功能;最便捷的就是盘点,所以物资管理的仓储环节依靠信息系统管理是一种必然手段,还要不断革新和根据工作需要进行升级改造,以求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
2 火电企业物资管理信息化的问题及成因
火电企业物资管理不同于普通的生产制造型企业,采购、仓储与实际“成品”电能是间接关系,所以火电企业物资管理投入很大成本,故一般还是采用人工作业与信息系统相结合的半自动化信息管理,很大程度上已经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人工差错并规避了诸多风险,但也存在一些无可避免的问题。
2.1 存在的问题
(1)虽然采购前端需求计划提报与审批都在系统进行,但需求计划审批物资部门可能并不参与或由领导参与审批,所以对准确性和及时性不能很好管控,不会人工核对提报的物料是否有库存;实施采购前对物料是否有必要采购并没有严格把关,也就是信息系统操作及管理并不能实现对物料是否有必要采购的把关。
(2)采购实施过程中推行公开透明的阳光采购,并结合最低价中标,虽然节约了大量成本,但是也需要人为把关质量和全生命周期使用时间是否满足,如果仅仅单纯选用最低价中标的机制也存在风险。
(3)仓储作业尽管依靠PDA等扫描终端可以实现入出移盘等工作的便捷性,但是信息系统毕竟不如人工灵活。所以仓储很多信息系统管理工作的前提是借助于人工管理和基础数据完善,实现全信息系统管理是不现实的,系统的升级仍要借助于人工需求的合理性。
(4)存储作业依靠信息系统也是半人工作业方式,信息系统只是一个辅助工具,可以在时效性、准确性上满足管理精细化进一步需求,但还需要不断开发和优化。所以信息系统仍是一个设计者,控制差错的还在人工。优化信息系统的同时提高作业人员素质和工作能力仍是物资管理的课题。
2.2 弊端成因分析
(1)火电企业生产与物资管理是两个分离环节,领导及管理流程、管理目标不同,生产要求备件到货快、仓储多,而物资管理要求备件交货期合理、成本低、仓储结构合理,仓储结构看似由物资管理控制,实质却是计划准确性合理性的结果,如采购到货后不领用势必造成仓储物资积压等结果。
(2)采购实施最低价中标完全是法律法规和制度的不健全造成,因为陪标等现象可能只是造成相对的最低价,但是人为让非最低价中标会有审计风险,所以还需人为把关和综合考量最低价中标者的供货质量及供货能力。。
(3)仓储作业信息化管理和人工结合的方式是无法改变的现实,投入巨大资金进行仓储设施现代化建设和系统优化改造对火电类企业不是优质性价比选择。
3 火电企业物资信息化模式的几点思考
火电企业物资管理信息化模式是当今发展的必然需要,信息化不仅要依靠完善的硬件设施,还要依靠合理的人工操作,管理的实质还是人员管理,信息化只是一个手段和工具。
(1)把所有的线下流程更改为线上流程更为透明,但是依靠信息化的前提还是把流程设计得更为完善,通过流程而不是人工进行控制。
(2)目前受到保密性和网络安全的影响,仓储管理的手机移动终端软件并没有实施开发,其实通过完善手机移动终端功能,实现真正的远程办公。
(3)如何把生产和物资存在的矛盾解决好是火电企业物资管理需要思考的问题,所有信息化实施依靠的是基础数据的完善,应该更优化系统结构,准确性依靠系统物料相似度匹配达到平衡利库,提报时间和交货时间要有一个合理的时间差设计。
(4)为了节约成本,与资质优良、合作良好的供应商建立战略联盟关系,通过长约或框架方式进行通用类备件采购,保证质量,完善合同尽量规避最低价中标造成的风险。
(5)建立健全管人机制,物资管理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培训机制完善,加强人工管理,才能更好地利用优化信息系统。
4 结语
列子说范文2
“喂,您好,我是苏可心,请问您找谁?”苏可心接的电话,礼貌的让我有点不安,“哦,我是林心怡,我找一下你姐姐,苏可妍。”人家不失礼节,我也不能太粗俗啊!“我姐姐?”她的声音中有点惊异,“她不是,在你们家吗?”苏可心的话让我愣了愣,但我马上反应过来,来不及跟她解释,立刻挂上电话,用几乎疯狂的速度翻着电话薄,找到了,苏可妍的手机,令我长舒了一口气。
“喂,心怡啊!我有事跟你说,是很重要的事情,你现在赶紧来你们家楼底下的书店门口,我在那里等你。”说完,听到的就是挂机的声音了。我又一几乎接近疯狂的速度奔向楼下,书店,哦,在那里!看到了,“苏可妍!”我边跑边冲她叫道,苏可妍去没有吭声,用锐利的目光盯着我,仿佛在验证我说的话的真伪。
我拍了她一下,勉强挤出一个笑脸,说:“干嘛这么严肃啊?约我来看书吗?”她依然沉默,“心怡,如果让你做一个选择,咱们两个的其中一人将会成为幸福的女孩,另一个则是悲惨的下场,你会把幸福的位置让给我吗?”苏可妍终于开口了,只是声音有点哀愁。“嗯,只是不可能的,因为咱们永远都会幸福!”我满面春风地回答着她这个令人难以决策的问题。“可是,现在这一切,都变成真的了……”苏可妍没有看我,只是惆怅的望着蔚蓝的天空,心事重重的样子。“我……”我一时有些语塞,不知道她的本意。
“我要走了。”“什么?!”我急了,苏可妍怎么可以把这么重要的一句话这么轻描淡写地说出来。“因为,咱们两个,是姐妹,亲姐妹,你懂了吗?也就是说,现在,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不是你过幸福的生活,就是我去坠落的天堂!”我惊了,倒吸了一口冷气,我宁愿相信这不是真的,“那你打算,怎么办?”我小心翼翼地试探她。“我走,你不用劝我,我意已决!”我从没见过这个样子的苏可妍,她从我身边像一朵云一般飘过,走了。“对了,告诉你一声,后天下午5点,我家门口,你可以见我最后一面。”苏可妍忽然转过身,补充了一句。
“那,那可心呢?”我想到了可怜的苏可心,她即将没有姐姐。“可心啊,我会留给她一封信,交代清楚的,你不用担心!”苏可妍不厌其烦地告诉我。现在,我没有可以挽留她的理由了,只能望着背影,默默祝福。
两天的时间过得很快,五点,马上就到了,我骑上自行车,带着我们以前的照片,奔向苏可妍家的门口。“送,送你的!”我上气不接下气地对她说,那个照片,我特意做了一个相当精美的相框,以此来祝愿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谢谢!”苏可妍甜甜地说道,丝毫没有伤心的表情,而我却一句话也不说,我怕刚刚把嘴张开,就会号啕大哭。
“心怡!我走喽,后会有期!”苏可妍跟我说这句话的时候依然是笑着的。“走了,走了吗?”我低声地喃喃自语,“你错了,姐姐没有走,她会永远在咱们的心中,用期待的眼神望着咱们。”一个珠圆玉润的声音从我的耳边传来,苏可心,“你姐姐走了,你不伤心吗”我有些好奇,“我不是都说过了吗,姐姐没有走,在我们的心里!”
列子说范文3
青少年户外活动的集中地点里准备出发了,可是更奇怪的是名单上根本没有晴晴的名字,大概是妈妈报名的时候出了点小意外吧。这样一来,妈妈以为晴晴去了参加户外活动,而组织青少年户外活动的主任却不知道。
原来,晴晴在路途中看到了一只七彩的蝴蝶,多美呀,晴晴追了上去,没料到一不小心就陷入了一个小洞里,突然,晴晴感觉眼前一片漆黑,晴晴害怕得昏过去了。
“小姑娘,小姑娘,醒醒啊!”晴晴被一个声音叫唤醒了,她立刻站起来,说:“啊,迟到了!”“什么迟到了?嘿嘿,小姑娘你好漂亮!”维伟小松鼠说道。晴晴说:“啊,见鬼了,小松鼠会说话!”维伟说:“怎么啦?小松鼠会说话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对不起,我要走了,我还要参加青少年户外活动!”晴晴边走边说,“哎?怎么回事?这里是森林啊,啊,我迷路了!怎么办?”晴晴急得快哭了。维伟说:“别哭别哭,我最怕别人哭了,我刚刚路?这里看到你躺在树洞旁,所以就把你叫醒了,就是这样。”晴晴说:“难道我是发梦?”说着就打了打自己,“啊,我不是在发梦,怎么回事,我不能回家了,妈妈呀!”“好了好了,别吵了,我带你去找出口吧!”维伟说。一只老鹰飞过来了,站在树枝上,说:“你应该是那个救命的小姑娘吧?今天凤凰与麒麟兄弟告诉我们:要是不想森林和动物们灭亡,就要找到一位救命的姑娘,而那位姑娘将会在今天来临。”维伟说:“啊!救世主!”晴晴说:“嗯?救命的姑娘?怎么回事?”老鹰说:“您要带着几个动物去寻找一颗带有七彩颜色的宝石,寻找之后把它交给凤凰和麒麟,一来就可以救我们,一来您又可以回到你的世界里了。请您一定要救救我们!”“哦,原来如此,好吧!看起来还挺新鲜的,为了要找到出口,我一定要找到宝石!”维伟说:“我有几个好朋友,我们一起去吧!这样会安全点!笨笨,蝶蝶,来吧!”一只小兔与一只蝴蝶来了,她们说:“维伟哥哥,小姐姐,我们愿意一起寻找宝石!”晴晴说:“嗯,我们出发!”
列子说范文4
“贝姬!你来回答这个问题!”“啊!!好吧!这个问题是……是……”“你呀你!总是不能集中注意力,放学后来我办公室。”“唉!”“下课!”贝姬只得无奈的收拾好东西,准备去办公室,“看看看看,我们的探案公主要去挨训了!!”派克和雷斯吹着口哨叫道,贝姬可不服气了,“这有什么,不就是语文不太好嘛!到时候看你们的数学又怎么样呢?”两个男生不吭声了。那是因为贝姬的数学可真没有话说,于是他们赶快转移话题:“对了,贝姬,我又买了一套侦探小说,我们等你,放学后一起去卧龙店!”卧龙店是恐怖俱乐部据点,是在一座废旧的别墅的地下室里,在晚上这座别墅竟然会发光!恐怖俱乐部的成员们当然不怕,而且这个特色也成了一道屏障,为了让这个据点成为秘密
第二章 求助信
放学后,三个人骑着自行车交叉着骑来骑去。突然,雷斯轻轻地把两位同伴给拉了一下,派克差点儿就摔了,他大声愤怒的说:“雷斯,你……”不一会儿,三人就都发现了不寻常的事情,他们警觉的绕到隐蔽的小道,望着那辆昂贵的汽车。在这种偏僻的地方,能知道这个这栋别墅都已经很不错了,竟然还知道怎么进入,难不成这辆车的主人是别墅的主人?三人这样想道。天渐渐的黑了,像一道黑色的幕布慢慢遮住了一望无际的天空。不一会儿,一个诡异的人影从门缝中探出头来,他似乎觉得没人,便大摇大摆的穿过杂草丛生的荆棘,走进了奔驰车里,奔驰车悄悄地开走了,三人才偷偷地从小道里溜出来,贝姬责备地说:都怪老师,把我留了这么长时间,这下让我们怎么查呀!”“哎哟!我的腰可受不了了,好酸呀!先别管了,赶快进去吧!我得休息休息!”派克不停的揉着腰,像是被杂草刺着了似的,“同意!”三只雪豹腰酸背痛的进了别墅,他们小心翼翼的踏着每一步,因为这里机关四伏,随时都有可能受伤,并且触动了机关之后,所有通道就会自动关闭,他们也就出不去了。通过了重重机关后,他们打开灯,显示出的是一个微型集合室:微型健身房、微型图书馆、微型照相馆等等,这时,他们发现了一封形状怪异的信,这封信是三角形的,上面有着许多形状扭曲的字体,三只雪豹只得大致的辨认出来,好像写着:
亲爱的三只雪豹:
你们好!
我们大概是第一次合作,但你们的大名我早已有所耳闻,这一次,希望你们不要推辞。
我的女儿名叫水容,姓陈,是我的独生女儿。在一周前,她受朋友的邀请,去参加朋友的聚会,可再也没有回去过,第二天就收到了绑匪的信,在信上说,他以前也受到过这样的丧女之痛,是因为我而造成的。现在,他终于有了机会,他也要我尝尝丧女之痛,可我已经完全不记得了,现在,他给了我两个月时间,让我捉到他,如果做不到,就等着给女儿收尸,可我并不想这样,在这一周里,我请了几乎所有有名的侦探,可都一无所获,在最后,我想到了很有名的你们,希望你们能帮助我,找到水容,我将不胜感激。
附:
如有事要找我,请到“白色星球”总店来。
铁面人
“天哪!我们虽然有破案才能,可好像也没到这种水平吧!”雷斯惊讶的说,“现在也没有别的办法了,毕竟人命关天!”“嘿!我们好像名声大噪嘛!”派克高兴地吹了一声口哨,他们决定先回据点,然后再作商议。结果在到达据点时,据点被翻得一团糟,他们生气地骂了几句,贝姬却竖起了手指,示意男孩们别出声,贝姬找出纸和笔,在上面写着:
男孩们,难道你们没有发现?我们的据点至少有十个微型窃听器和监视器吗?
这时,雪豹们的任务变成了寻找监视器、窃听器,这一下,他们找出了十五个窃听器和八个监视器,“看来这个铁面人不太相信我们嘛!”派克一边摧毁窃听器,一边笑嘻嘻地说,“别说了,现在已经很晚了,刚好,明天是周六,今天晚上爸妈都出去了,我们可以到这里度过这个晚上!”贝姬高兴地说,“可我已经很困了!表姐!”雷斯懒散的打了个哈欠,还没等他们回答,雷斯就穿上了睡衣,躺在床上,打起了呼噜,贝姬只得和派克一起研究信上的东西,他们把它放在显微镜下,结果发现在信上有许许多多的蛋筒屑,“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蛋筒屑呢?”贝姬疑惑地说,“你们难道不知道吗?”雷斯蹭的一声从床上蹦了起来,“所谓的‘白色星球’就是一家营销点分布每个大州的食品店,他们什么都做,但以做各国风味的冰淇淋为主,所以叫做‘白色星球’呀!”雷斯滔滔不绝的讲道,“你没睡?”他们俩惊奇的地问,“当然没睡!”对了,现在已经1点了,你们快睡吧!”雷斯催促道。灯熄了,雪豹们并不知道,他们迎接的是一件难以捉摸的案件。
第三章 白色星球
在他们醒来的时候,已经早上10点多了,他们不得不赶快胡乱穿好衣服,赶到“白色星球” 总店。结果他们发现外面很冷,竟然还下着小雨!而他们却只穿了一件T恤加一条运动短裤,所以他们只能冷得发抖得迅速跑向目的地。到了目的地后,他们亮出自己的名片,保安们群涌而至,刚开始他们还以为自己被追杀呢,结果保安们来时,一个个指指点点,原来只是一群看热闹的呀!终于松了一口气。“喂,你们看什么?一点儿都没有礼貌!”贝姬大声嚷道,保安立刻道了歉,一个老一点的保安说道:“对不起,我们只是稀奇而已,因为董事长一直很崇拜这个俱乐部,我们一直以为这个俱乐部都是名侦探呢,原来只是三个高中生呀!”“高中生怎么啦,名侦探没当过高中生吗?”派克气愤地大声嚷嚷。不一会儿,他们便被带到董事长办公室,一位瘦瘦高高的中年人从高大的办公桌上起身,对他们说:“你们好,请问你们找谁?是找我吗?”他本不宽的脸上有着明显的泪痕,慌忙抹了抹眼睛,带上了一副精致的方框眼镜,“眼镜很漂亮。”贝姬微微的点了点头,露出一个令人微微寒栗的笑容。
“我们是侦探俱乐部的成员,这是我们的名片。”派克把名片恭敬地递过去,那位老总也恭敬地接过去。在仔细地看过之后,那位老总急忙把门、窗户关上,手机也关上了,电脑也关了。然后请三只雪豹坐下。小声地对他们说,他请的所有侦探在接受到他的邀请后,都不知为什么在调查了三天之后,都向他把这件事给推掉了,据说是受到了绑匪的要挟,“那你岂不是太可怜了!”贝姬带有讽刺意味地嘀咕,“对不起,你在说什么?哦不,不是我可怜,是水容太可怜了,也不知道她现在是死是活。”“你的确很爱你的女儿,只不过你在她遇到危险的时候也太不镇静了吧,你看,你的办公室都快成窃听器和监视器的老家了!”比如你鼻梁上架的那副眼镜,可能被人换过了,那几颗宝石就是监听器,赶快毁掉吧,派克、雷斯,帮忙找一下,还有很多呢!”于是,他们摧毁了许多高科技的窃听器,但也保留了许多,他们想通过这些东西找到它们的主人。
第四章 危险无处不在
列子说范文5
清虚无为 顺乎自然
列子的思想属道教范畴,道教思想的鼻祖是老子,“清虚无为”是由老子提出而列子有所发挥的。“清虚无为”的核心是“无为”,列子认为,“无为”的作用是无穷无尽的,它“能阴能阳,能柔能刚,能短能长,能园能方,能生能死,能暑能凉,能浮能沉,能宫能商,能出能没,能玄能黄,能膻能香”(《天瑞》)。《黄帝》篇围绕“无为”讲述了19个故事,虽然这些故事不相连属,但总的内容是讲身心修养和怎样掌握这个规律的。
列子在《力命》篇中指出,人的生命是“天福”、“天罚”、“生生死死,非物非我,皆命也”。这里所说的“天”与“命”,乃指自然界不可抗拒的运动规律。顺应这种规律,就可以长生。《天瑞》篇说:“常生常化者,无时不生,无时不化,阴阳耳,四时耳”。这种顺乎自然的思想在《黄帝内经》里阐述的更精辟、更具体,《素闻・四气调神大论》就是讲人与四时怎样协调统一的,这种“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养生理念,已被许多人所接受并在实践着。
涵养元气 乐而忘忧
元气在《列子》中称为“道”、“太易”、“机”。“道”即是“气”,即是“机”,即 是“太易”。“机”是讲运动形态,“太易”是讲原始状态。元气在人身的运动形态是不易觉察的。《黄帝》篇有一则列子问关尹的故事,列子问:“道德最高的人不会窒息,入火不会烧伤,腾空行走而不恐惧,他们依靠的是什么?”关尹道:“是纯气之守也,非智巧果敢之列。”就是说,他们依靠的是纯化本性,涵养元气,保持品德,而不是执意取巧的伎俩,所以能够通向自然。
《仲尼》篇记述了孔子的一段话:修养身心,不管处境是穷困或是显达,都要抑制心中的忧乱,这就是“乐天知命故不忧”。忧,本身就是致病因素,它能伤害人元气,派生许多疾病,而“乐而忘忧”就能涵养元气,不生疾病。《周穆王》篇记述古代宋国一个叫阳里华子的人,中年患健忘症,占卜不灵,祈祷不验,用药无效,后来鲁国有个儒生用感化心灵的方法治好了他的病,这可以说是心理治疗学的最早实例。《黄帝内经》中有九气致病的专述,还有以情胜“忧”的治疗方法,可以看出,《黄帝内经》情志致病的理论与治法,与道家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
尚柔主静 贵在专一
“以柔胜刚,以弱胜强”是《列子》养生理论的基本理念。《黄帝》篇曰:“天下有常胜之道,有不常胜之道,常胜之道曰柔,不常胜之道曰强。”气功就是以柔弱胜刚强的健身之法。这种方法在老子《道德经》中就有阐述,曰:“虚其心,实其腹”。“虚其心”就是神向下,“实其腹”就是精向上。
列子说范文6
关键词:道 气 阴阳 五行
《老子·四十章》说:“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老子·四十二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前者是世界从何处来的逆时向阐释,后者是世界是怎么来的顺时向描述。这就是老子的世界生成说。
1.道生一,气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论说,孔令宏把它叫做宇宙发生论。[1]我认为中国古人对宇宙的看法是:宇宙无起始;宇宙与道是无限的统一,“自古以固存”。因此,把老子的这一假说,叫做世界生成说。老子的这一假说,前贤多在列子阐释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研究和讨论,不断补充和丰富它的内容。
《庄子》中也论说了一、二、三。前贤多爱以庄解老,为什么却多不采用庄子的一、二、三之说解释老子的一、二、三呢?《庄子·齐物论》说:“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狂其凡乎?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无适焉,因是已。”张远山《庄子复原本注译》解释了庄子的一、二、三,并评析了《庄子》的这段论说。张远山说:“一与言为‘二’:一,实体一;言,名相‘一’。实体一+名相‘一’=‘二’。 ‘二’与一为‘三’:‘二’( 实体一+名相‘一’)+一(实体一)=‘三’。”辩析如下:“庄子区分实体一、名相‘一’。理由有三:其一,实体一不与天地万物对待,也不与名相‘一’对待;名相‘一’既与实体一对待,又与他人之名相‘一’对待。其二,实体一有真无伪;名相‘一’有真有伪。其三,人难尽知天道,唯有永远超越名相‘一’,方能不断增进对于实体一的认知。《齐物论》‘既已谓之一矣······一与言为二, 二与一为三’,似为戏仿隐斥公孙龙《通辩论》‘谓鸡足一,数足二,二而一故三。’两者之义虽异,均属演绎《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王弼《老子注》:‘已谓之一,岂得无言乎?有言有一,非二如何?有一有二,遂生乎三。’《老子》并未及‘言’,王弼以庄注老,不合老义,颇合庄义。”[2]张远山的评析非常透彻,指出了《庄子》论说的一、二、三,不是对《老子》一、二、三的注释,而是庄子自己对道的看法。王弼在这里以庄注老,是对错了号。《庄子》没有详释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列子,名御寇。是老子弟子关尹的弟子。因此,列子对老子的世界生成说的解释,应是第一权威的解释。《列子·天瑞》说:“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混沦。混沦者,言万物相混沦而未离也。”列子把老子“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的论说,直接解释为“有形者生于无形。”即老子的有、无指有形和无形之物,是以人的经验感知为判断的两大类物质存在形式。这是对老子的“有”、“无”皆是物质的肯定。列子是深刻理解了《老子》原文的本义,肯定了老子没有把他作为本原的道,说成既是物质性的又是非物质性的。王洪图主编《内经》(以下简称王编《内经》)说:“老子说:‘道之为物’,‘有物混成’,道是物质本原的物质世界存在自身。又说:‘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道生之,德畜之······是谓玄德。’道又是非物质的精神本原和存在,并具有人格伦理的属性。”[3]老子说他的道是混成之物。是什么混成的呢?没有人深究。于是把道说成“物”又说成“无”。显然,这是没有弄清原文本义的评说。《列子》把“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阐释为道生万物前事物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很明显,太易、太初、太始、太素不单是表时间的概念,而是以气、形、质“出现”为参照的时、空、物三元合一的概念。由此可知,老子的一、二、三既是指事物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同时也代指具体的事物。“太易者,未见气也。”太易时是“无”、“有”混成之物充盈的空间,混成之物就人的感觉而言是“恍惚”。“有”也不能感知。因此,“有”不叫气这一名称。这就是“未见气也”的含义。当道一分为二,“有”从与“无”“混成”的状态中分出,这是气可见的开始。气的命名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这就是“太初者,气之始也”的含义。气是“有”,也就是人的感觉经验可以感知的物。它就必然是有形、有质的。《庄子·徐无鬼》说:“以阳召阳,以阴召阴。”《淮南子·览冥训》说:“阴阳同气相动也。”《吕氏春秋·应同》说:“类固(同)相召,气同相合,声比相应。”气在运动中因“同类相应”而由无序走向有序。在体“形”上相同的气不断集聚,即从元气中分出。这就是“太始者,形之始也” 的含义。以体“形”相同集聚的气,在进一步的发展中,以体“质”的不同又分开重新集聚。这就是“太素者,质之始也”的含义。“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混沦。混沦者,言万物相混沦而未离也。”道生一,气。一生二,形。二生三,质。道生一、二、三的过程结束后,生成和构成万物的材料、条件初始具备,混在一起,但还没有分别生成(构成)具体的万物。因此,空间中是一片混沦的状态。混沦,自然是人能够感知的混沌状态;与感觉“恍惚”的状态有别。《老子》中作为特殊的专有概念的“有”,经列子阐释为气后概念清晰,就是指气物质。
列子把“道生一”的“一”解释为气,这在后世几乎没见有异议。《庄子·知北游》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故万物一也。······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张远山认为,这段文字中的“故万物一也”的“一”,应解为齐一。即万物皆因气聚而生,因气散而亡。而“通天下一气耳”的“一”,是老子“道生一”的“一”。[4]我完全认同张氏的这一解释。“通天下一气耳”的句读应是:通天下“一”,气耳。因为按照古人的语法习惯,如果要表达的意思是仅此一个气,它的正确表述就应该是“通天下,气耳”。庄子在这段话中,明确表达了“一”气是生成、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的观点。《庄子》肯定了列子对“道生一”的阐释。后世把“道生一”的这个“一”气,叫做元气。
2. 一生二,阴阳二气 “道生一”即道生气。无论是列子的阐释,庄子的阐释,以及后世的诸多学者的阐释皆对此作出了肯定。那么,“一生二”的“二”,具体又是指什么呢?
历代皆把这个“二”解释为两仪或阴阳,几乎没见有异议。《吕氏春秋·大乐》中说:“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两仪,相匹配的两个对立面,亦称两端,亦代指阴阳。但这里的两仪、阴体所指亦有两说。一说两仪即阴阳,指阴阳二气。一说两仪指天地,阴阳指阴阳二气。《庄子·田子方》说:“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于地,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庄子这里的阴阳是指气毫无疑问。但阴阳二气“出乎天”、“发于地”之说,可以理解为天地早于阴阳二气出现;以庄解老的可据此把“二”释为天地。隋·杨上善说:“道生一,谓之朴也。一分为二,谓天地也” (《黄帝内经》卷19《太素·知针石篇》) [5]。朴:未经加工的木材。《老子·二十八章》说:“朴散则为器。”老子的“朴”,意为构成万物的材料。可理解为气的别称。杨上善对“道生一”的理解与列子没有什么不同。但却把“二”也是释为天地的。老子的“二”指天地还是阴阳二气,因此而变得扑朔迷离,至今未有统一说法。其实,按照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解释来看,一、二、三为“有”,是同一事物发生发展的三个阶段,因此,把“二”释为天地绝对不是老子的本意。“一”是气,“二”也只能是气。但这明显的错误为什么未遭到非议,反而作为一说被后世引用呢?“二”是指天地还是指阴阳二气的争议,牵涉到关于世界生成顺序的解释。宋·朱熹欲图调和二说的矛盾,在论说他猜想的天地生成机理中,就这一问题给出了如下解答。朱熹说:“天地间,一气而已,分而为二,则为阴阳。”(《易学启蒙》)[6]天地开辟之前是 “浑沦未判,阴阳之气混合幽暗。及其既分,中间放得宽阔光明,而两仪始立。”[7]混沌的宇宙在气分阴阳之后开始有了光亮。阴阳二气区分的同时,也生成了天地。这里的两仪,意为天地。“天地初间,只是阴阳之气。只一个气运行,磨来磨去,磨得急了,便拶许多渣滓,里面无处出,便结成个地在中央。气之清者便为天,为日月,为星辰,只在外常周环运转,地便在中央不动,不是在下。清刚者为天,重浊者为地。天运不息,昼夜辗转,故地榷在中间。使天有一息之停,则地须陷下。惟天运转之急,故凝结得许多渣滓在中间。地者,气之渣滓也,所以道‘清轻者为天,重浊者为地。’”[8]朱熹的表述是清楚的:阴阳二气和天地是“一个气”在运动中同时产生的两个结果。把“二”释为天地未遭到非议的原因是:就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时间顺序作出描述的本源论而言,天地排在“一”后不为重大错误。我认为,理论要求严谨,阐释不能违背原著本义。朱熹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天下万物”固然是在天地生成后始生,但天地本身亦属于可见的万物,同样是由阴阳二气生成。何谓“气之渣滓”?“渣滓”如果是可见之物,同样是由阴阳二气交变生成。因此,“二”只能是指阴阳二气。《列子》“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混沦。混沦者,言万物相混沦而未离也。”“二生三”结束后是“混沦”,天地尚未生出。列子认为,“三生万物”的万物中是包括了天地的。“二”指天地的说法,只会造成对老子世界生成说理解上的混乱。王编《内经》说:“老子把道作为天地万物的本原,其生化的顺序是道生天地,天地生气,气生万物。黄老之学则相反,以气为天地万物的本原,其逻辑顺序是气(道)生天地,天地生万物。”[9]王编《内经》此说,就是采用了把“二”释为天地的说法,来解释“道生一”的。老子的世界生成顺序是道生气,气生天地万物。这应该没有疑义。列子论说的形、质指气的形、质,也应该是没有疑义。
对“一”和“二”之间的关系,宋·张载说:“二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二之用息。”“不有二则无一。”(《正蒙·太和》)二之用,即阴阳生化万物的作用。朱熹说:“一不能化,惟两而后能化。且如一阴一阳,始能化生万物。”(《朱子语类》卷98)[10]将世界万物运动变化的泉源归结为阴阳的对立统一、相互作用,是中国古代哲人的一个深刻见解。恩格斯曾经说过:“我们不能追溯到比对这个相互作用的认识更远的地方,因为正是在它背后没有什么要认识的了。”[11]既然肯定了“道生一”的“一”是气,肯定了“不有二则无一”,肯定了“一不能化,惟两而后能化”,肯定了世界万物运动变化的泉源是阴阳的对立统一、相互作用,那么,“一生二”的“二”,就只能是指的阴阳二气。
3.“二生三”,五行之气 “二生三”的“三”,在老子那里究竟具体指什么,可说是一个千古之谜。如果说,把“一”释为气,“二”释为阴阳二气,在《老子》中有紧接“三生万物”句后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论说提供消息,从而据此推论出“有”实际上是气,因而“一”指气,“二”指阴阳二气的话;那么,“三”具体指什么气,则完全是后世在肯定了“一”、“二”的基础上作出的进一步推论与猜测。对“三”的解释,《列子》说:“太素者,质之始也。”明确了“三“是指气在“质”上作出的区分。朱熹是怎么解释“三”的呢?他说:“数只有二,只有《易》是。老氏言‘三’,亦是二。共生三,‘三’其子也。‘三生万物’,则自此无穷矣。”[12]仅凭这段文字,不能知道朱熹认为“三”指什么。但把他的相关论说联系起来分析,就明白了他对“三”的见解。朱熹说:“太极只是一个气,迤逦分做两个气,里面动底(的)是阳,静底(的)是阴,又分做五气(五行),又散为万物。”[13]朱熹实际上确认,“二”指阴阳二气,“三”指五行之气。五行与阴阳的区别是什么呢?朱熹说:“阴阳是气(形),五行是质。有这质,所以作得物事出来。”(《朱子语类》卷1)[14]“阴阳五行为太极(气)之体······此体字是体质。”(《朱子语类》卷36)[15]朱熹认为,阴阳是气的形,同时也是气的质。阴阳属性和五行属性是气的体质的两个方面。这无疑是根据列子的形、质说,解释阴阳与五行的。朱熹这里所说的“阴阳是气”的“气”字,很可能是“形”字之误。以朱熹这样的大儒来说,不可能在论说阴阳与五行的区别时犯这样低级的错误,极有可能是转抄或者刊印之误。把以上说法合看,就不难明白朱熹的见解了。原来,朱熹是用两分法分析老子的一、二、三。所以他说,《周易》里只有“二”这个数,即阴阳二爻。只有《周易》正确。用两分法分析老子的一、二、三。道分出了气,此一分为二;气分出了阴阳,此又“一分为二”; 阴阳分出了五行,此也是一分为二。因此说“老氏言三,亦是二”。三次一分为二,“二生三”分出的“三”是谁之子呢?五行是气,因此这个“三”仍然是道之子。这就是“共生三,‘三’其子也”表达的意思。朱熹的理解是对的,但他没有认识到一分为二本来就是老子的观点,而把它看成是《易传》才有了的认识。朱熹之所以未能认识到,老子正是通过本原说和生成说来表达合二为一和一分为二的哲学思想,是因为他没有深究“有物混成”的道,是由什么物“混成”。朱熹“五行是质”的肯定,应该说是明确了五行的元素概念。即金、木、水、火、土五行,也就是五气,分别指五种不同的元素。
在中国古代的世界生成说中,五行指五种不同元素的气,是直接构成万物的材料,应该说是非常明确的。《国语·郑语》说:“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之,以成百物。”这里的金、木、水、火、土所指,很明显并非指具有固定形态的物,而是朦胧的元素概念。这是见之文字,时间最早的五行构成万物说。王编《内经》说:这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企图以具体的东西说明世界万物的构成和本原。·····然而以具有固定形态的东西解释世界万物的本原,在理论上存在着难以越逾的鸿沟。”[16]笔者认为这是明显的误解。从人的思维来讲,具体的具有固定形态的东西怎么能够“杂”以成百物?古代哲人也应该有这样的认识。王编《内经》说:“无论是用五种事物还是二种‘元素’作为世界的本原都有局限性,很难说明有限的东西如何能够成为万物的本原。”[17]这是没有认识到五行是指五种不同元素的气的评说。《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这里的太虚化元,是“道生一”的简释。五运,也就是五行。五行的出现是“万物资始”。即构成万物的资料出现的开始。金、木、水、火、土五行指构成万物的五种不同元素的气,这还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吗?
4. 三才与阴阳五行 唐·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说:“道本包于元气,元气分为二仪,二仪分为三才,三才分为五行,五行化生万物”[18]杜光庭是道教人物。他的这段话应看成是对“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阐释。“道本包于元气”一说,这是把道中的“有”直接阐释为气。按照杜光庭解说的次序,“元气分为二仪”也就是“道生一”了。“二仪分为三才”也就是“一生二”了。“三才分为五行”,自然是“二生三”。 这与列子的阐释大相径庭。杜光庭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阐释呢?
杜光庭的阐释也是有来历的。
《庄子·大宗师》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庄子认为:道是真实可信的。未有天地之前,自古以来就存在。但它无影无形,可以心传而又不能实授,可以领悟而又不能看见。那么,对这个“无为无形”的道,怎么才能认识它呢?《庄子·缮性》说:“道,理也。”《庄子·秋水》说:“知道者必达于理。”庄子认为,道的实体,人不可能尽知。人所讨论的,只是它的名相。名相不是实体,人所讨论的名相,只是一个“理”。为此,庄子提出了,从事物发生发展的“理”,去研究和认识道。《易·系辞》的作者根据老子对道、器关系的论说和庄子“道,理也”的看法,作出了道、器观念的哲理抽象:“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上是道,也就是理。因为它是不能感知认识的,是理性的推理和逻辑去研究的东西和得到的认识。形下是器,是可以感知的有形的具体事物。形上和形下的关系是抽象和具体的关系。形上形下是以列子的道、气、形、质的“形”作划分的。形上的气属于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说法也就成立了。阴阳作为万事万物的普遍属性,作为事物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作为万事万物的普遍规律也因此而得以确立。阴阳辩证法的出现,克服了无、有不能代表万事万物两个方面的缺陷。《内经》肯定了《易·系辞》“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说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杜光庭的“道本包于元气”一说,就是根据《易·系辞》的形上形下论说而来的。
杜光庭解释了形而上、形而下。他说:形而上者道之本,······形而下者道之用,······显道之用以形于物,物秉有质,故谓之器。器者,有形之类也。······形虽处道、器两畔之际,形在器上,不在道也。”[19]杜光庭依据“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之说,作出了“道本包含元气”的论说。形而上、形而下这对范畴主要用于本体论。杜光庭把它用于本源论,在这里就明显出了错。“道本包含元气,元气分为二仪”说,省略了道一分为二,“有”分出后叫气这一程序。一、二、三所指具体之物,也就与列子的阐释大相径庭了。
杜光庭的阐释中出现了一个三才。“三才”指什么呢?有人说三才指天、地、人。《幼学故事》开首就说到了“天地与人,谓之三才”。查《辞海》亦说三才指天、地、人。但杜光庭这里说的三才,肯定不是指天、地、人。从杜光庭论说的三才与五行的关系来看,可以确定三才指气。《辞海》有“才,通材”之释。三才的“才”,意为材料。《后汉书·马融传》“五才之用,‘无’或可废。”李贤注:“五才,金、木、水、火、土也。”五行之气又叫五才。五才和三才,就是《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说到的“其生五,其气三”。这个“三”前贤解释得非常清楚,指阴阳之气各分为三,即三阴三阳六气。阴阳衍化为三之说是从《易·系辞》中脱落出来的。《易·系辞》比《老子》晚出。《易》学是独立于儒、道之外的一个学术体系。儒、道都从《易》学中吸取营养以丰富自己。道家、道教的《老》学与《易》学结合的本源论,使“三才”必须在《老子》的一、二、三中有一个归宿。于是就有了杜光庭的阐释。三才、五才之称,说明二者皆是直接构成万物的材料。因此,杜光庭的“三才分为五行”的说法是错误的。但如果据阴阳衍化为三的理论,而把三才解释为老子“二生三”的“三”,则没有什么不对。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要明白三才与五才这二者之间的关系。
《内经》中有三阴三阳和五行的匹配:一阴(厥阴)配木,二阴(少阴)配君火,三阴(太阴)配土;一阳(少阳)配相火,二阳(阳明)配金,三阳(太阳)配水。由于三阴三阳是六数,所以五行的火有了君火相火之区分。原来,《素问·生气通天论》说的“其生五,其气三”,是二者为同一事物的解释。其意思是说,阴阳二气生成了五行,这五行就是三阴三阳之气。三阴三阳和五行就同一个气而言,各是指气的哪一方面呢?朱熹对阴阳和五行的解释是:“阴阳五行为太极(气)之体······这体字是体质。”三阴三阳和五行皆指气的体质。因此,三阴三阳可以理解为,由于构成气的精在比重上有所不同,因而有了气在阴阳属性上轻、中、重程度不同的区分。五行可以理解为,由于构成气的精在数量上有所不同,因而有了气在元素属性上具体特征不同的区分。由此可见,三阴三阳与五行是质的两个方面。二者合看,气的“质”就有了圆满的说明。
《老子》中没有说到三阴三阳。给事物作出人为规定——一分为三、一分为五——以此作为反映客观事物的依据,是中国古人的创造。根据老子生成说的三段式,很容易导出阴阳衍化为三的理论。因此,把三阴三阳和五行都看成“三”,也许是最好的阐释。
5.具体事物与发展阶段论的统一 把“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阐释为道由无、有混成之物,发展到具备生成万物的条件这一过程的三个阶段,这是不是《老子》原文的本义?从《庄子·天运》记载孔子向老子请教阴阳数度的事迹一事看,老子对阴阳数度是深有研究的。何谓数度之学?王夫子《庄子解》卷三十三王敔增注引方以智曰:“盖‘数’自有‘度’,因而制之,秩序变化,尽于河图、洛书矣。故曰‘数’为藏本末之端几,而‘数’中之‘度’,乃统本末之适节也,道之度也”,[20]从上述这段话中,我理解所谓数度之学,就是研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数量与规模程度的关系、量变和质变关系的一门学说。老子作为一个深谙阴阳数度的哲学大师来说,在本源论中采用数度之学的表述方法是顺理成章的事。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表述的应该是:道由“无”、“有”混成之物,发展到具备生成万物的条件(规模程度)这一过程的三个阶段。一、二、三“数”中含“度”,“度”是事物发生变化的转折点。那么,把一、二、三具体所指之物阐释为气、阴阳二气、五行之气,这是否符合原文的本义呢?我的看法是,这一阐释,极有可能就是老子所表达的意思;或者说,这样的阐释,至少不悖《老子》原文的本义。
气和阴阳的概念,是早于道的两个概念。周朝史官伯阳父说:“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周语·国语上》)这里的阴阳,明确了是指阴气和阳气。老子在“三生万物”后是论说到气和阴阳的。《国语·郑语》说:“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之,以成百物。”这里的故先王,当是指周文王。这说明五种元素构成万物说也早于老子。《老子·十二章》中提到了五色、五音、五味的概念,难道老子就没有对气一分为五的观点?换句话说,在老子时代,气、阴气阳气、五行之气,极有可能已经成为人们熟知的概念;阴阳二气交变,五行生成、构成万物只是一个常识问题。《列子》“气之始也······形之始也······质之始也”论说的气、形、质,明显是指气的分类。因此,气、阴阳、五行作为三个阶段转折点“度”的标识,极有可能就是老子的本意。这一认识,前贤本来是论说了的。但因为《老子》中没有对一、二、三的解释和说明,即没有直接证据,因此未能引起现、当代人的注意。从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冯友兰认为:“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里说的有三种气:冲气、阴气、阳气。我认为所谓冲气就是一,阴阳是二,三在先秦是多数的意思。二生三就是说,有了阴阳,很多的东西就生出来了。那么冲气究竟是哪一种气呢?照后来《淮南子》所讲的宇宙发生的顺序说,在还没有天地的时候,有一种混沌未分的气,后来这种气起了分化,轻轻的气上浮为天,重浊的气下沉为地,这就是天地之始。轻轻的气就是阳气,重浊的气就是阴气。在阴阳二气开始分化而还没有完全分化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中的气就叫做冲气。‘冲’是道的一种性质,‘道冲而用之或不盈’(第四章)。这种尚未完全分化的气,与道差不多,所以叫冲气。也叫做一。”(《老子哲学讨论集》)[21]我认为冯老的说法有误。1:冲气是“一”,是“尚未完全分化的气”。这与万物生成后,“冲气以为和”的论说相抵牾。2:阴阳是二,三释为“多”,“二生三就是说,有了阴阳,很多的东西就生出来了”。这也就是说,万物是“三”。这与“三生万物”的论说相抵牾。
老子的“一”指气,“二”指阴阳二气,在现、当代很多学者的研究中,是得出了这一结论的。但对于老子的“三”,却少见有学者把它理解为指五行,并且把五行与万物构成说相联系。换句话说,没有认识到五行同时指具体的五种不同元素的气,而只是从抽象的角度去认识它、研究它。这是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的一个忽略。在中国古代的世界生成说中,阴阳和五行皆指气是明确的。从人的思维来讲,五行若非指气,金、木、水、火、土怎么能“行”?未能认识到阴阳、五行在古代世界生成说中皆指气,这是难以解释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何以能够水融的原因。王编《内经》说:“战国末的邹衍将阴阳和五行完全融合起来,······邹衍怎样把阴阳和五行两个不同派别的哲学思想结合起来?它们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因为没有著作流传下来,一直是一个谜。”[22]这谜底,难道不就是邹衍把阴阳和五行都看成是气吗? 近人刘长林认识到了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都以气的理论为基础。他认为:“五行是在阴阳的基础上衍化而来的。宇宙的本源是气,由气分化为阴气和阳气,阴气和阳气的交替作用形成世界万物及其五行规律。”[23]可惜的是,刘长林未有进一步揭开罩在五行头上的面纱,看清五行与阴阳一样,也是指气。而仅仅把五行看成是规律。因不明五行同时指气,王编《内经》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的内容涉及阴阳和五行两个方面,为什么却以“阴阳应象”名篇的解释,也就只能从规律上着眼。王编《内经》说:“在说明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时,阴有普遍性,而五行具有特殊性;阴阳可以概括五行,而五行通过反馈机制显现阴阳的相互作用。这就是把研究阴阳五行的学派称为阴阳家,把《内经》讨论阴阳五行的篇章冠以‘阴阳应象’的理由。”[24]我认为,未能从阴阳五行的本义上进行的阐释,不是《内经》作者的本意。前贤是以古代世界生成说中阴阳五行的本义来解释“阴阳应象”篇名的。如马莳的解释是:“自太极分而为阴阳,阴阳分而为五行,故五行——阴阳,阴阳——太极。则是阴阳者,所以代太极而总五行者也。”(《素问注证发微·卷一》)太极就是气,一个“分”字,把阴阳五行皆为气说的明明白白。“阴阳者,气之大者也”(《庄子·则阳》),阴阳是气的大的分类,五行包含于阴阳之中,所以由阴阳“代太极而总五行”。这才是《素问》作者以“阴阳应象”名篇,论说内容涉及阴阳五行两个方面的理由。而阴阳应象的理论,也显然是继承邹衍的阴阳消息之说而来的。《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木火土金水,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在天,叫三阴三阳;在地,叫木火土金水五行。三阴三阳和五行为同一事物的两个称谓。三阴三阳之气在自然界的运动,产生了四季气候和寒暑燥湿风火的变化。五行之气在物体内的交变,产生了生命自然的生、长、化、收、藏(生、长、壮、老、死)的规律。作为自然规律的阴阳和五行,是以物质性的气的运动而产生的。抛开阴阳五行作为物质性的气的概念,阴阳规律和五行规律就失去了产生它的根基。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论说,是具体事物与发展阶段论的统一。老子通过世界生成顺序假说,阐述了一分为二和事物发展阶段论。
6.小结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论说,是对世界生成顺序的一个假说。这段话具体怎么解释,历来众说纷纭。我把作为本原的“道”解释为“无”、“有”混成之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生”字解释为分;“一”、“二”、“三”具体所指,分别解释为气、阴阳二气、五行之气。道分出气,气分出阴阳、阴阳分出五行,这是道由混成之物向产生万物发展的三个阶段。即这段话是具体事物与发展阶段论的统一。老子用这一假说,阐述了一分为二和事物发展阶段论。
《老子》中的这段文字,是研究老子学说需要弄清其本义的一段十分重要的文字。我希望拙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注:
[1]见孔令宏,宋学与道家、道教。中华书局2006.8。
[2]张远山,庄子复原本注译。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年8月第一版。P: 79。
[3]王洪图主编《内经》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251页。
[4]张远山,庄子复原本注译。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年8月第一版。P: 389。
[5]转引自孔令宏,宋学与道家、道教。中华书局2006.8. P:510
[6]转引自孔令宏,宋学与道家、道教。中华书局2006.8. P:521
[7]转引自孔令宏,宋学与道家、道教。中华书局2006.8. P:542
[8]转引自孔令宏,宋学与道家、道教。中华书局2006.8. P:511-512
[9]王洪图主编《内经》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254页。
[10]转引自孔令宏,宋学与道家、道教。中华书局2006.8. P:511-512
[1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第1版P:209。
[12]转引自孔令宏,宋学与道家、道教。中华书局2006.8. P:-512
[13]转引自孔令宏,宋学与道家、道教。中华书局2006.8. P:-522
[14]转引自孔令宏,宋学与道家、道教。中华书局2006.8. P:-522
[15]转引自孔令宏,宋学与道家、道教。中华书局2006.8. P:-523
[16]王编《内经》说:“中国古代哲学家曾经‘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之,以成百物’(《国语·郑语》),而古希腊哲学家认为是水、火或空气构成万物,他们都企图以具体的东西说明世界万物的构成和本原。······然而以具有固定形态的东西解释世界万物的本原,在理论上存在着难以越逾的鸿沟。”见王洪图主编:《内经》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 P:296
[17]王洪图主编:《内经》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P:251。
[18]转引自孔令宏,宋学与道家、道教。中华书局2006.8. P:456注:
[19]转引自孔令宏.宋学与道家、道教。中华书局2006.8. P:524-525
[20]转引自王洪图主编:《内经》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P:257。
[21]转引自王小梅 李芳芳《道德经》一读就懂。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7月第一版,P:106
[22]见王洪图主编:《内经》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P: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