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美术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美术教育

美术教育范文1

众所周知, 美术这门学科, 有它的两重性。即美和术两个方面,这两者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一个统一整体。美, 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即美育,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社会生活和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情操。术,主要是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想象和绘画思维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只有术没有美, 那就会把美术教育当成简单的理论知识和技法、技巧的传授, 学生只是单纯地掌握一些作画技法, 学生必然缺乏按美的规律塑造形体的能力,最终也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光有美而无 术,审美教育也会落空。因为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必须是在发 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让他们通过系统的、具体的美术欣赏和绘画造型活动,逐步形成个性的全面发展。由此看来,美术本身蕴涵着审美,美术教育与美育并存,离开美育偏重技巧练就手头上的功夫,其结果是摆脱不了个“僵、板、死气”,而真正的艺术表现力的充实是要靠“整体美感”之磨炼,这才是视觉艺术。

以前 , 我校在教育目标上 , 立足“应试”教育,重在高考分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校美术教育如果一切为了高考,就会出现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材内容、训练形式等。近二年来,随着“应 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从校长到教师,不断改变教育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必须本着全面发展学生的艺术素质,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审美创造力的发挥为教育思想,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和创设美的情境,根据学校特色的培养目标,做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因此,学校进一步明确提出“面向全体学生,深化特色教育”的办学思路,实现第二次跨越。教学中,我们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上好美术课,优化教学过程,探索新的教法;坚持开展各项美术教研活动,研究探索美术教育中如何加强美育;坚持开展群众性的艺术活动,参观各类展览,举办一年一度的艺术节,搞好课外兴趣小组,组织各类书画比赛,赴外省写生;坚持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素质教育和美育。

一、充分发挥美术课的主渠道作用, 实施美育

课堂美术教学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必须寓美育于课堂教学之中。纵观以前学校的美术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审美教育常常被一些教师所忽视,美术鉴赏课有时随意删减或调换,为了确保美术教育的正常实施,我们采取有效措施,从根本上加以克服。首先做到“五有”即:有良好素质的美术教师队伍,现有专业教20名中,高级职称占75% 以上;有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对原来的教学大纲重新修订,以适合培养目标和素质教育要求;有丰富较完整的教案,定期检查评比:有实施美育的训练课题与作业;有教学主管部门和校长室的常规听课检查记录;有充分的时间上好美术课,不管是美术班特色还是普通班,都保证教学课时。另外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还要注意审美教育的横向发展,融美育于其它各育之中,将其它各育渗入美术教育之中。还要适当编写和使用自编教材,把美术教育更好地结合并服务于本地区的经济建 设和社会实际,更好地培养具有美术知识技能,又具有审美能力的基础人材,为高等艺术学校输送具有一定艺术素质、全面发展的新生。此外,在美术课教学中还要选择最佳教学方法,实行“诱导、激发、创设”三步教学法,使学生对美术课产生浓厚的兴趣,真正领悟到教学内容之美、教师讲授之美、学习过程之美、绘画作品之美。达到乐学、会学、主动学,心灵手巧,在美的教学环境中去思考、探索和创 造美。

二、充分挖掘美术各教程教材的美育因素 , 实施美育

我们克服以前重三门 ( 素描、水粉、图案)教学内容的不足, 充实了丰富的教学内容, 教学形式多变, 既有基础训练课又有欣赏课, 既有课堂教学又有课外延伸的兴趣小组,既有纯美术理论技法又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培养。它们都蕴涵着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美。这样就符合了美术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如讲到节奏韵律美时是借助于音乐来说明问题,美的比例要联系到数列,基础图案又涉及到生物、地理、风土人情等知识,在主体创作时又联系到文学、历史和德育等 方面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利用广泛的美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去发现美、鉴赏美和感受美、 创造美。

三、开展各种形式的艺术活动,实施美育

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开展各种适合学生的心理特征的艺术活动。进行美的教育不单纯局限于课堂教育之中,还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进行审美教育,通过活动可以有机地、潜移默化地渗透美育。如利用室内外橱窗经常举办小型习作展,利用现代化教育工具进 行主题讲座赏析作品,辅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美术绘画比赛,摄影比赛,插花比赛等。定期举办湖滨艺术节、参加社会艺术实践, 美术假日新视野等活动,让学生在各类活动中去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 利用艺术形式去表现美。

四、借用风光美景这个大课堂 , 实施美育

大自然美景极具特色,为美育提供了天然而丰富的素材,是我们引导学生去感受大自然五光十色的景物和多姿多彩的变化,用心灵去感受和描绘最美好的景物,更有利于审美教育。我们定期让学生走出课堂,深入到大自然之中,领略自然风光美景,用心去体验它、用笔去描绘它、用艺术的眼光去欣赏它,同时还结合本地与外地自然景观 和名胜古迹的不同,每年一次组织学生赴安徽等地写生,要求学生在 描绘景物时,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人文史地等,在通过构思构图展示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直观形象,培养学生欣赏美和描绘美的能力。在教师指导学生描绘本地风景时,让他们了解家乡的风貌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从城市到乡村、从学校到家园越变越美好。特别是广阔的农村,那里有肥沃的田野,春夏绿油泊的禾苗,秋天金灿灿丰收的果实。让学生通过写生画、记忆画、创作画展示家乡的巨变,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美的感受力和创造美的追求。

五、创设优美的环境,结合日常生活实施美育

优美、舒适、整洁,充满艺术气氛的校园环境是审美教育的基础,我们根据现有条件为美术特色教育投入财力,设计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先后改造了校内花园、教育楼,建起了功能齐全的美术楼、美术教室、画室、橱窗画廊、陈列室和展览室,还着手建造教育综合实验 大楼,增添了大量的艺术图书和美术教学资料。写生用具、教学设备齐全,为学生提供了优美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条件。通过整洁、艺术气氛浓厚的教学环境,文明向上的班级,对陶冶学生审美情操有很大作用。教师一方面要经常教育学生自己动手去美化学校环境,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用美的心灵去净化周围人际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美育功能。在日常校园生活中对学生进行言行美的教育,在平时的言行、仪表等习惯中, 要引入美的因素。“以美引善 , 以形悦目, 以情感人气”让学生的心灵在美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得到“净化”和“升华”,逐渐养成具有审美素质的人。

综上所述,学生在美术教育中重视了审美教育,使学生培养了四个能力,即美的感受力,美的鉴赏力,美的表现力,美的创造力。实 践告诉我们,抓住美术教育这个主阵地进行美育,有助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和发挥特长,有助于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品德、意识、情趣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艺术人生的发展,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创造才能的培养。

作者简介:

美术教育范文2

    1.学生的基本素质参差不齐据调查,一部分学生报考美术专业是在对高考失去了信心的情况下“无奈的选择”。由于近两年来各高校不断扩招,招生的标准发生变化,不少艺术类考生只是奔着学历而来,这直接造成了学生的基础美术素养参差不齐。而在艺术类考生中,报考美术专业的人数占80%左右。其中,怀着对美术的热爱及自身具备技能与天

    赋的学生不到二分之一。学生的基础技能层次不一,这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以致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更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2.教育理念存在问题美术教育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但教育理念没有跟上其前进的脚步。目前部分高校存在强调技术为主、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等理念性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对中小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的培养造成了误导,影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一些高校一味顺应扩招的趋势,在学生的基础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没有更好地根据学生自身特点进行调整分类,造成了教育教学的不利局面。

    3.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是丰富学生知识的源泉,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不但要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还要有足够的教学经验。但随着学生的扩招,对美术教师人数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培养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的速度远远不及学生人数的增长速度。而现任美术教师中也有些对美术专业技能一知半解的人员,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

    4.就业率不高人们普遍认为上大学的目的是为了给未来铺路,这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据专家调查分析,艺术类学生毕业后能够就职于对口专业的很少,很多毕业生选择转行。美术专业的学生一小部分选择在中小学任教美术课,还有一小部分进行创业(如组队开画廊)。创业的艰苦是毋庸置疑的。

    二、解决策略

    招生方面——高校在遵循整体发展规律的同时,不能无休止、无计划地进行扩招,应注重对学生的选拔和全面素质的考查,以免适得其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加师资的储备,扩充师资力量——各高校及教育部门应注重对美术教师的培养,应适当地给予任课教师进修的机会,使其可以充实技能、拓展视野,以便更好地服务美术教育。除此之外,美术教师应注重与国外美术教育家的交流,以便及时掌握世界上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论,进行高层次美术研究与创作,为美术教育更深层次的发展奠定基础。扩大就业率——扩大就业率是解决美术专业学生后顾之忧的重要途径之一,不仅可以保证在校学生专心学习,还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专业知识的欲望,促进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

    三、、美术教育的价值

    美术可以使人精神文化得到充实,给人以高层次美的享受,它是人类追求理想美的手段,也是人类满足自身需求的途径。美术教育水平不仅是教育整体水平的体现,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体现。美术教育以自身的独特功能带动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

美术教育范文3

关键词:民间美术;美术教育;学生

一、民间美术应用于现代美术教育中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商业化、功利化、人文精神匮乏等现象普遍存在。在这种环境之中,我们呼吁艺术教育要回归人文科学化。民间美术的传承是时展留下的产物,其创作者是我国勤劳朴实的劳动人民。在民间美术作品中,没有商业与功利的影子,有的只是普通老百姓对于美好生活的意愿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与态度。这种精神正是我们现代社会所缺少的,也是现代美术教育中所不足的。与此同时,民间美术作为一种地方性风俗人情的表现,具有独特的乡土气息,在现代美术教育中结合民间美术进行教学,对挖掘与发扬民间美术艺术特色,丰富民间美术内容,实现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也同样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民间美术在学校教育中的现状

在我国现代美术教育中,民间美术的引入时间还不长,在引入与教学指导等方面都存在许多不足,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民间美术教学未受到重视。在我国学校教育体系中,民间美术教育处于体系边缘位置,与学校的升学率没有直接联系,在现代美术课程教学中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许多学校对美术课程的安排量逐渐减少,或将美术课程调换成其它基础学科,在这种形势下,现代美术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民间美术更无法得到重视。其次,现代美术教育中,教师对民间美术也知之甚少。当前在我国美术教育体系中,绝大多数美术教师本身受到的都是西方绘画以及教学理论的教学指导,对民间美术既缺少了解,也缺少实践的经验。即使在课堂教学中结合了民间美术内容开展美术教学,但因对其内涵了解不深刻,授课内容局限于表现,无法向学生传达民间美术的内在意蕴。民间美术是各民族、各地区劳动人员的智慧与结晶。优秀的美术教师需要探究民间美术的深厚底蕴,如此才能带领学生真正触达民间美术的灵魂。再次,观念上对民间美术有失偏颇。当前在一些社会群众的观念里,民间美术是社会底层人民或者民间艺人的一种谋生手段,而和艺术并没有关联性。更甚者会认为民间美术是一种低级的趣味,无法跟上时展节奏,将被社会所淘汰。在这种意识下,对民间美术教育的开展也产生了极大的阻力。长期以往,学校与学生、家长方面对民间美术的看法也都出现偏差。因此,现代美术教育里的民间美术教育需要打破这种局限,为学生熏陶具有深厚意义的民间艺术。

三、民间美术引入现代美术教育教学中的措施

1、转变教学观念

当前,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领域下的繁荣、长远发展,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下我国人民精神领域的一大重要支柱。在现代美术教育中,促进民间美术的发展与传承,是时展的需要,也是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认知度的良好契机。作为教育教学者,只有抱着突破陈旧思想的观念,才能真正探索出一条改革与创新的教育发展道路。针对现代美术教育大肆追捧的时尚、现代、阳春白雪现象,作为教育者要向学生阐明,作为中国的优秀青少年,在肩负民族重任的情况下,必须继承与发展中华民族传承文化,民间美术教学不仅是由自己喜爱与否决定的,而是要基于对民族艺术的尊重与延续,要全面深入的了解民间艺术。通过对根植于五千年中华文化中的民间传统艺术国画、剪纸、篆刻等进行传承与创新,在继承中求发展,才是符合时展的优秀人才。

2、优化与创新教学模式

现代美术教育追求艺术与生活的融合,通过在生活中的运用与滋养,才能使美术焕发出崭新的生机。针对现代美术教育者对民间美术教育能力缺失现象,做为教育者,要意识到民间美术的历史特性,主动探究民间美术的艺术特性,引导学生更深入的发现民间美术的奥秘。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优化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形式,通过在现代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拓宽其视野,提高其审美水平,使学生成长成为学习的主人,立志成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继承者。为了实现民间美术与现代美术教育的整合,可以通过创建具有民间美术特色的社团,如剪纸、陶艺等民间美术制作组织,开展多样的集体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其次还可以邀请一些民间美术传承人走入课堂,向学生展示民间美术作品的制作,如吹糖人、捏泥塑、扎染、蜡染等。还可借此机会向学生讲述一些民间美术的传承现状,鼓励学生对已面临失传的民间美术进行发展与弘扬,也提升其自觉继续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通过民间美术与现代美术的相辅相承,激发学生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度。

3、加强群众对民间美术的关注

加强群众对民间美术的关注度,就需要在社会生活环境中加大民间美术的传播力度。常见的如春节晚会等节目中,对剪纸、国画等民间美术作品的生动呈现,在公益广告中如京剧、脸谱、皮影戏的出现,包括在一些公交站广告站牌上,在一些历史悠久的小巷内,都能寻找到怀抱锦鲤的胖娃娃形象,写意的诗句,粉刷在墙上的“二十四孝图”等。这些浓烈民间美术所呈现出来的艺术气息,将逐渐影响到人们的行为方式,通过将传统民间美术元素与现代生活的结合,使人们意识到民间美术的艺术魅力,对于现代美术教育也大有裨益。

四、结语

在现代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重视,不仅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历史、深厚民族文化的重要过程。通过学生的学习与创作,提高其精神境界,同时也促进民族整合与民族团结。总而言之,在现代美术教育中进行民间美术教育,是民族传统文化弘扬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宏伟蓝图。

作者:张国丰 单位:河南南阳经济贸易学校

参考文献

[1].谭宏.构建民间美术的教育传承体系——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视角.[J].民族艺术研究.2011,24(3).

美术教育范文4

对美术教育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是当下美术教育学科不断建构与完善过程中的重要任务,更是当下美术教育的现实需要。将“美术教育实践”的概念置于“美术教育哲学”中的思考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进行的。

一、“美术教育实践”概念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美术教育实践”是美术教育学科体系中的重要学理概念,也是我们进行美术教育研究的重要切入点。但是我们对它的认识与理解还存在着以下的现象:第一、业界对美术教育实践的概念缺乏明确的界说。第二、美术教育实践常常被人们模糊性趋同于“美术教学实践”,二者互用了,即把美术教育实践等同于了美术教学实践,欠缺明确的美术教育学理概念辨析的意识与行为。第三、多数人以一种绝对二元互为补充的观点看待美术教育实践与美术教育理论的关系,以美术教育理论脱离美术教育实践或者美术教育实践欠缺美术教育理论依据对二者进行抨击,将二者简单地看成指导与被指导、理性与感性、逻辑与非逻辑、学理与事实的关系。这主要反映在美术教育工作者简单地将自身划分为研究者或实践者的二分对立角色中。比如:从事中小学美术教学工作的老师对自己实践者身份的笃定,以及对理论者身份的艳羡。再比如:高校美术教师对自己的高校美术教育者身份的排斥与不屑,简单地将他们从事的美术教育实践看成是繁杂、有诸多细节、容易的事情,更有甚者对其采取无足轻重的态度,将美术教育实践看成是他们进行专业学术研究的负担与障碍。我们都知道高校教师承担着学术研究的重任,但与研究者身份同时并存的还有教育者、社会知识分子的社会身份。所以,可以说,对美术教育实践与美术教育理论采取对立的立场是导致这些人对两种身份持不同态度与倾向的直接原因。

面临这些已成共识的误区事实现象,以及建构完善美术教育学科的重任,适时对其提出反思、质疑是必须的。笔者认为,对美术教育实践的认知与理解,与美术教育实践作为美术教育重要学理身份之间的偏差是导致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具体来说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问题的探讨:第一、究竟什么是美术教育实践?第二、美术教育实践的范畴、边界到底在哪?第三、美术教育实践与一些相近的概念如“美术教学实践”、“美术教育理论”有何区别与联系?第四、人们对于美术教育实践的理解受到哪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等等。基于上述的认识和判断,笔者尝试从美术教育哲学的视角出发,重新解读“美术教育实践”的概念,以及与其相关的一些问题,希望能引起大家对“美术教育哲学”学科、对“美术教育实践”理解的关注。

二、“美术教育实践”的概念辨析

美术教育实践作为美术教育的重要学理概念,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从广义的概念上讲,美术教育实践就是对美术教育的实践,它将美术教育主体作为实践的对象与目的整体对待。如:关于美术教育现实、美术教育理想、美术教育历史、美术教育教学实践,关于宏观美术教育、中观美术教育、微观美术教育、中国美术教育、外国美术教育的美术教育实践等等。而狭义的美术教育实践通常仅仅指称学校美术教育实践,而学校美术教学实践是学校美术教育实践的主要方式。可是,美术教育实践仅仅指学校美术教育实践吗?学校美术教育实践能涵盖美术教育实践的全部内涵吗?我们知道,自“终身教育”在196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以来,我们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对教育的获取方式、对学习方式的宽容再次成为教育本身的精神支撑。因此,需正确认识学校美术教育实践在人一生所接受美术教育中的阶段性特征,进而在学校美术教育实践阶段确立“美术教育的长远观念”[1]15,保证学生所受美术文化教育在一生中的浸润。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美术教育实践是与美术教育理论对立的一切美术教育活动。这三种观点并不是完全孤立、没有联系的,它们之间既存在着集合关系也存在着重合与交叉的部分,如广义的美术教育实践包含着狭义的美术教育实践;狭义的学校美术教学实践中的技术路线,如教学的构成、上课的流程、教案的规格、教学评价的目标与要求则与第三种美术教育实践的观点完全重合。虽然这三种不同立场、不同观点、不同层面的解读对我们了解美术教育实践有一些实质性的帮助,但这些分析研究,都是将美术教育实践的某一部分、类型作为分析对象,对美术教育实践的本体概念即美术教育实践到底是什么,还是没有进行充分的解读。

对美术教育学科的概念及其相关问题的澄清是美术教育哲学的基本功能。我们只有确定了美术教育实践到底为何物,才能进一步思考与美术教育实践密切相关的其他问题。但是,当面对美术教育学科还没有成长起来、美术教育实践还没有得到充分界定的时候,借鉴其它成熟学科,尤其是普通教育学科中对教育实践的充分探讨,或许是一条促进美术教育学科成长的路径。从普通教育学科丰富的研究成果中来看,对教育实践概念的探讨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顾明远教授主编的《教育大辞典》把教育实践定义为“人类有意识地培养人的活动”。[2]773郭元祥教授认为“教育实践是人们以一定的教育观念为基础展开的以人的培养为核心的各种行为和活动方式”。[3]39石中英教授认为“教育实践是有教育意图的实践行为,或者行为人以教育的名义开展的实践行为”。[4]2叶澜教授认为“教育实践,是对人类所进行的教育活动的总称”。[5]在这些基础上,笔者将美术教育实践定义为“有美术教育意图的各种行为方式”。

具体来说,美术教育实践有以下几个质的规定性:第一、美术教育实践是在美术教育意图的基础上进行的。美术教育意图是指导致行为人主观自觉引发美术教育行为的原因。它既不是在历史中形成的无意识思维,也不是明确的意识,而是一种内在的、直接的美术教育思维模式。第二、美术教育实践是按照美术教育内在的逻辑关系展开的。强调美术教育实践与其他学科教育实践之间的内在区分度,即美术教育实践是以有美术教育意味来与其他学科相区分的。第三、美术教育实践作为美术教育的重要学理组成部分,其核心诉求与美术教育诉求的目标是一致的,即人类美术文化。第四、美术教育实践是自成系统的。这是说美术教育实践既不能是单一的美术教育实践要素,也不能是单向的美术教育实践活动,而是由自身丰富的逻辑结构体系构成的整体系统。如美术教育实践中的美术教学实践,必定是师生双边围绕着美术文化进行的教学。缺少任何教学环节中的任一部分都不能称之为美术教学。因此,尽管学校美术教育实践从概念关系上隶属于美术教育实践,但是它并不简单等同于全部的美术教育实践,只是部分的美术教育实践,而不能代表所有的美术教育实践。这种对于美术教育实践与学校美术教育实践之间的矛盾与隔阂,是实用化教学盛行的重要原因,更是曲解美术教育实践,导致目前出现诸多美术教育问题的关键。

美术教育范文5

根据现代心理学的研究,3――6岁的幼儿常常是凭借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和动作来进行思维的,他们对自己的感觉器官能接触到的各种物质材料充满了好奇心。美术具有丰富多彩的色彩、形状、结构和材料,幼儿通过美术活动可以随心所欲的运用多种多样的材料来充分表现他们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认识。因此,幼儿美术教育不仅是幼儿发展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除了其特有的知识技能目标外,在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创造力、想像力和独立健全的人格等素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幼儿进行美的教育应从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目标出发,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智力和创造才能,并且教会幼儿简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

一、绘画教学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让幼儿对绘画感兴趣。

1、用灵活的方法导趣

幼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绘画特点,涂鸦期幼儿有明确的绘画目的,给他们一张纸、一只笔,就会涂涂画画,这是孩子的天性,对孩子的乱涂乱画,教师不但不能随便责怪,还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多给予鼓励和表扬。幼儿听到赞扬后越画越带劲儿,真的按照妈妈绕线团的样子画起来,这样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教师只有按照幼儿年龄,绘画特点施教,才能使幼儿的绘画技能得到提高。

2、用生动的语言兴趣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用生动灵活的语言更能激起幼儿的绘画兴趣,比如:大雨下了一夜。天亮了,鸡妈妈要送孩子们上幼儿园,开门一看,周围都是水,它的家变成了小岛。孩子们出不了门,鸡妈妈急得直打转。乌龟妈妈知道了,赶紧爬回家。不一会儿,水面上冒出了一排圆圆的“石头”,一直排到对岸。“多奇怪的桥呀!”鸡妈妈高兴得叫起来。鸡妈妈和孩子们一个跟着一个小心地过了“桥”。等它们回头看的时候,“桥”不见了,一只只乌龟正从水中伸出头来向它们招手呢!老师边讲边画,最后老师说:“小朋友想不想也画出一座奇怪的桥呀?”小朋友们齐声说:“想。”说完都赶快拿起画笔专心的画起来,不一会儿,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面在我的眼前,不少幼儿都帮助小鸡们画了桥。在绘画课上教师多运用生动的语言,不但能激起幼儿的绘画兴趣,还能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达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

3、用鼓励的方法引趣

幼儿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不管画的好坏,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评讲孩子的作品时,对不满意的作品绝不能简单粗暴地说:“你画的是什么?撕掉重画。”如果这样批评孩子,孩子对绘画不但没了兴趣,还会失去信心,相反,如果换个方法,说不定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实践使我认识到,指导幼儿画画,关键在于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多种手段对幼儿进行导趣,激趣,引导幼儿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幼儿只有对某一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自愿地去探讨,去学习,在他们自愿求知时,方可传授知识,方法及在学习活动中提高各种能力。

二、幼儿时期是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萌芽期,美术活动是培养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1、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创造的欲望。

创造激情来源于兴趣和好奇心,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动力。幼儿的好奇心重,对有趣的物体,有意思的事物,出于好奇常引发兴趣,好奇心驱使他们喜欢寻找奇异的、有刺激的事物,引起探索兴趣,激发创造的激情,促进创造思维活动。因此,教师要巧妙地抓住儿童纯洁稚拙的童心和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的特点,依据兴趣和绘画技巧特点进行有计划、有成效的挖掘和培养他们的创造欲望。绘画活动对他们来说,这一种感兴趣的快乐的游戏,一切教育的概念都应立足于这个现实基础之上。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当儿童感到需要时,教给他们一些美术的知识和技能,这将会有助于儿童更好地进行创造活动。

2、 调动幼儿的感性认识,培养幼儿创造的潜力

人的创造活动是从观察开始的,观察是创造活动的源泉。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为幼儿创造用感官去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鼓励他们多听、多看、多触摸、多尝试,从而达到发展幼儿感官、开阔眼界、丰富想象的目的。教育家蒙台梭利主张:“应让儿童自由地表现自己的自我,自己的思想,让孩子学会驾驭自己的才能。”儿童美术教育理论家罗恩、菲尔德认为:“美术教育并不是教人画画,其作用是通过造型训练,促进人健康成长”皮亚杰说:“儿童不能像成年人那样有效地满足他个人情感上的,甚至智慧上的平衡。他具有一个可以利用的活动领域,在这领域中他的动机并非为了适应现实,恰恰相反,去使现实被他同化。这里没有强制,也没有处分,这样的活动领域便是游戏。幼儿进行的游戏很多,绘画也是这种游戏的一种方式。”

3、 动手动脑,激发幼儿创作的灵感

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离不开幼儿的手脑并用。当幼儿产生了创造意识后,就会迫不及待地通过自己的双手去验证自己的想法,在验证过程中,他们会一次次地改进自己原有的思路,通过再思考再动手,最终达到完美的结果。教师启发幼儿进行创意设计。每个幼儿都积极思维,

这一过程,训练了幼儿的横向思维,创造精神得以体现。

4、保护幼儿个性发展,开发创造潜能

“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 在传统的绘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喜欢用同一的绘画工具,同一的绘画方法来要求幼儿完成任务,其结果是幼儿很想去尝试一些与众不同的绘画作品,但最终必将导致幼儿的从众性。因此,当幼儿掌握了一定的绘画方法后,进一步促进幼儿的创造力的发展。大大开发了孩子的创造潜能。充分发挥了幼儿独创的想象力。

美术教育范文6

人的本质属性就是主体性,现代人素质的重要特征也是主体性。中学生正处在旺盛的生长阶段,对于新生事物接受的比较快,人的创新能力在这一阶段已经形成,中学生已经有了自觉探索的愿望。创新意识在这一阶段一般还表现为潜在的萌芽状态,需要对创新意识进行不断地挖掘,才能够促进它的生长[1]。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加以重视,要对学生所具有的独特个性加以保护,要想尽一切办法将学生的原动力激活,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民间美术,并给学生比较充足的发挥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进行探索性学习。

目前,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或者是以教师为中心依然是中学美术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中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及创新意识都在慢慢的消失。科学的教学艺术是在于对学生的激励以及唤醒,而不是在于对新本领的传授。民间的美术课堂与传统的美术教学课堂相比较而言,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学环境比较平等、自由、和谐以及温馨,生命的活力充斥在整个课堂之中,学生能够在民间传统的手工工艺中体会到温情,它让学生的精神状态永远都是生机勃勃的,学生只有在内心深处产生了创新的要求与欲望,才会在现实活动中进行一些创新活动。

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以及勤于思考等都是中学生的优点,他们拥有追求独特以及与众不同的心理意识。因此,教师应该改变原来以灌输知识技能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而是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对学生加以启发和诱导。

二、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创新的学习环境

不管是在学校美术教室的空间设计方面还是教学用品的摆设方面或者是教具的布置方面,都应该创设出有利于学生进行民间美术学习的环境。可以把大量的中原民间美术精品放置在学生的画室中,比如朱仙镇的年画以及淮阳的小泥塑等这一类民间美术精品,学生会对这种中原的民间产物形成认同感和亲切感,有助于将学生置于艺术氛围之中,这种比较形象的艺术语言能够有效的将学生导入一定的欣赏情境之中,从而可以将学生创新的冲动激发出来[2]。同时也可以有效的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可以成为促进艺术情感的载体,能够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最终能够激发出学生对于民间美术的若干联想及灵感。比如,在教授民间美术欣赏课的活动中,就可以有效的对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进行利用,通过清晰的画面展示以及专业精彩的讲述,还可以配上当地的民间乐曲创设出完美情境,再现出美术作品的线条、色彩、形象、空间以及肌理等。这种情境的创设能让学生在学习民间美术时有一种新鲜的感觉,学生一般能够对这种学习效果形成强烈的认同感。学生也会因为这个原因而在民间美术课堂中表现得极为活跃,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加的热爱民间艺术。最重要的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重新审视周围的事物,并将自己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敏感逐步的培养起来。

三、加强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