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短篇故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英语短篇故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英语短篇故事

英语短篇故事范文1

>> 利用网络环境进行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 浅谈利用网络进行小学英语教学的优势 利用网络进行英语教学的几点心得 合理利用歌曲进行英语教学 利用生活元素,进行英语教学 利用合作学习模式 进行初中英语教学 怎样利用英语儿歌进行英语教学 利用优秀英语电影欣赏进行英语教学 如何利用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 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英语教学 利用多媒体进行初中英语教学 利用人脑遗忘规律进行高效英语教学 如何更好地利用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 如何利用跨文化交际进行英语教学 利用交互互动法进行英语教学 巧妙利用学生错误进行英语教学 充分利用儿童青少年的认知特点进行英语教学 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多彩的英语教学 利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高职行业英语教学 关于利用现代多媒体及网络技术进行英语教学的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布鲁梅给年轻的读者提供了她新书的信息与学生们可能想读的其它书的目录。她经常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提供她自己的信息与照片。在她的“写作指导”这章里,她谈到了“从内部”开始写作:记笔记、寻找自己的风格、重写作文。朱迪强调教师对学生创造性写作尝试支持的重要性。在弗吉尼亚・汉弥尔顿的主页(/)上,这位著名的儿童文学家提供了许多包括她自传背景信息的有趣的特辑。人们很容易读到她的《她的故事》,其中包括民间传说。

神话故事、非洲裔美籍女人的真实故事;也能看到亚马逊网站对汉密尔顿做的简短访问;也有她1996年对南非进行访问的网页,此网页信息丰富。汉弥尔顿鼓励年青读者给她发电子邮件。

6 研究其它时代或其它地方的故事

这个模式是通过英特网与其它国家的网站连接,让学生了解其它时代或其它地方的故事并通过讲故事来对世界不同的文化进行比较。题为“神奇传说”世界民间传说与神奇故事”(darsie.ncdavis.edu/tales/)的网站包括来自中国、英国、印度。日本、俄罗斯等国的大量有趣的故事。所有年龄的学生都可以享受对各地故事主题与人物特征进行比较带来的乐趣。他们也能知道各国内部的不同之处,如:有些印度故事源于泰米尔文化、旁遮普文化。克什米尔文化与孟加拉文化。为了使学生更容易了解这些故事,教师可以让他们在网上学习这些不同文化的专辑。这些文学作品的选择都考虑了学生们的利益,且质量非常高,以便学生有机会在网上互动并理解多元文化,如:拉丁美洲文学的连接之一提供了九个非常详细的关于拉丁美洲的现代短篇故事的章节安排。这些章节谈论的作家有盖布利尔・格雷西亚・马克和乔治・路易・伯格。有些主题包括“墨西哥历史与文化”、“拉丁美洲短篇故事:一种传统”和“波多黎各:国家、历史、文化与文学。” 进行娱乐和多媒体节目制作。语言知识教学中使用英特网的这种模式,在网上观看与聆听多媒体节目并制作自己的视听材料让全世界的人来分享,教师和学生从中能够得到极大 的乐趣。俄勒冈大学的 Media literacyonline Project 网站(interact.uoregon.edu/MediaLit/ Homepage)是一个有价值的多媒体学习课程项目。这些主题有广告、评论技巧、新闻报道、图片与视觉艺术、无线电制作、网页设计与剧本写作等。通过儿童无线电音频媒体的连接,Media Literacy Online Project所连接的网站之一是华纳兄弟的疯狂乐曲卡拉OK。在这里学生们可以和DaffyDuck合唱“Be kind to Y0ur Web-Footed Friends”(“善待你扎根网上的朋友”)或与Elmer Fudd合唱“A-Hunting WeWill GO”(“我们打猎去”)来取乐。或者,通过访问题为“怎样制作你自己的节目”的网站,学生们能够学会怎样制作自己的无线电节目,并与其他学校的学生一起把它们作为听力材料来分享。学生们也可以连接到CBC4kidS网站。在这里,他们可以看由四年级学生编写并表演的节目。他们可以制作自己的节目呈给CBC,或者可以网上游历多伦多的CBC音效工作室去看无线电工程师是怎样制作火车声音、风、行军声音与监狱门等等的。

在教学中使用这些模式,通过网上合作的读、写、说、听、看活动,学生们能够在了解世界与他们自己的过程中成长。教师在每个模式中起辅助作用和指导作用。在这些项目里,教室的墙壁解体了,国家之间的距离不复存在,学生们主要是互相学习或从他们在英特网上找到的材料获取知识。而教师在使用英特网进行教学时,也得重新考虑自己的作用与地位。

参考文献:

英语短篇故事范文2

一、阅读中积累写作词汇

坡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指出了积累的重要性。一砖一瓦方能垒成高楼大厦,写作也同理。英语的词汇、语法就像高楼大厦的砖和瓦,词汇的积累是写作的基础。死记硬背地记忆单词对大多数同学来说是件头疼的事,初中的单词又多如牛毛,同学们往往记住了拼写而忘了词意,当时记住了过后又忘了的事是屡见不鲜的。而阅读文章能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单词,因为老师挑选的英语阅读文章大多是富有故事性的,学生们很容易产生兴趣,会全身心融入到故事的情节中去。在阅读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意,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学了短语“at the beginning”(开始,起初)后,为了帮助学生记住并理解词意,我精心选取了几个短篇文章打印出来,分发给学生阅读。同学们认真阅读着,不时在上面圈圈点点的,有好几个同学分别把几个短篇中的词汇作了重点标记,有“at the beginning”“in the beginning”“at first”“later”“finally”。询问原因,原来他们发现这些都是同义词,这正是我让他们阅读想达到的真正目的。同学们不负所望,在理解词意的同时,还积累了这么多相似意义的词汇,在写作时可以灵活地运用,避免文章用词的单调。还有的同学发现,“at the beginning”一般用在句尾,而“in the beginning”则用在句首。阅读让他们掌握了语法运用的规律性,为学生在写作时正确运用词汇与语法打好了基础。

老师根据教材内容有目的地搜集文章让学生阅读,可以巩固和理解他们所学的英语基础知识,对不明白的地方再进行讲解疏导,更能让学生牢牢地记忆。另外,学生也可以通过阅读开阔眼界,多积累一些名言警句,这在学生作文中也可以很好地运用,增加作文亮点,这是一种一举两得的教学模式。

二、阅读中汲取写作语感

英语写作和中文写作一样,也是讲究文章神韵的。英语最重要的就是语感,语感是受语言环境影响的。常读古文的人,平常与人交谈,也会时不时地冒出之乎者也。学生们在英语写作时常会受到母语的影响,出现中式英语作文的现象。我们要把学生放在英语的环境中,让学生用英语的思维学习,阅读英语文章是学生接触英式思维的首选方法。阅读能让学生对英语有种自然的直觉,汲取真实的英语语感,避免写作时犯一些低级的语感错误。

例如,针对同学们作文中常见的中式英文,如“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drink tea”(喝茶)等等,我特意找了篇相关内容的文章让学生阅读。文章中有Tom和Jon的对话,Tom:It’s a long time haven’t see you,Jon.(乔恩,好久不见了。)Jon:Yes,Tom.Nice to meet you.Please drink.(是啊,汤姆。很高兴遇见你,请喝茶。)同学们边阅读边对照自己平时写作英语的语言习惯,发现太不符合英文的语法和语感,受中文的影响,该复杂的简单了,该简单的反而画蛇添足了。阅读让学生明白了英文和中文的区别,从而在以后的写作中纠正思维,写出符合英文语感的文章来。

中学生的接受能力是很强的,只要学生们多多阅读英语文章,这些贻笑大方的错误很快会被正确的英文语感所代替。因此,在英语写作教学中要注重培养英语阅读语感,让学生的思维跳出传统的中式思维,培养学生对于英语语言的直觉感,避免在英语写作中受到汉语干扰。

三、阅读中构建写作框架

布局是英语写作的关键,有了千军万马,没有合理的布阵也会乱了套的。构建写作框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文章有个整体把控,做到层次分明,内涵丰富,立意鲜明。阅读能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文章的写作形式,借鉴和创新自己的写作模式。

例如,在议论性的文章中,作者往往是采用“提出问题,客观讨论,抒发己见”的三步骤形式。学生在写类似的作文时,就可以采用这个三段论形式,使得作文的层次与思路更加清晰。譬如在写关于“Celebrities as the Products’Spokesmen”的作文时,给出的提示便是“①明星代言现象很普遍,②明星代言广告存在一些问题,③我的看法”,非常明确的三段论形式。此时,就可以结合曾经阅读中提取的框架进行写作。

因此,阅读是培养学生把握写作整体感与构建框架能力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学生写作的逻辑性与层次感有很大的帮助。阅读别人的文章,学习别人的谋篇布局,心中构建自己写作的构架,为以后的写作制定方向。

英语短篇故事范文3

海明威迷惘简介虚无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美国记者和作家,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海明威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的奥克帕克,晚年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自杀身亡。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错综复杂,先后结过四次婚,是美国“迷失的一代”(Lost Gene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的主旋律是彷徨。

无论如何解读海明威的作品,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迷惘、空虚和幻灭是海明威作品中最常见的主题。而对这个主题比较集中的体现就是在他早期的一部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A Clean, Well-Lighted Place)中。在这个故事里,所有的人物都被作者隐去了姓名,用以代表人物的是他们的年龄和对生活的不同态度。他们分别代表青年、中年和老年三代人,而这三代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可以用幻想、破灭和绝望来概括。这种生活态度既是不同年代的人面对生活所发出的感叹,也是一个个体在生命的流逝过程中从青年到暮年对待生活态度的转变。借人物之口,海明威发出对生活无奈的叹息:“在一个混沌、虚无的世界上连一个干净、明亮,得以暂时安身的地方也是靠不住的。”

全文不过寥寥的三千余字,对话也是典型的海明威式的“电报”语言,小说的文体风格简洁明了,用字甚至达到了惜墨如金的程度,但是一场关于生命的对话和思考在这三千余字中得以充分的展示。故事发表于1993年,故事背景是战后的马德里。深夜,一位年近八旬的孤独老人在一个露天小餐馆里喝酒买醉,两个侍者倚门而坐,既是观望,又随时准备应老人之召为他换盏添酒。但是年轻的侍者有些不耐烦,因为现在已经是凌晨两点半了,早已过了打烊时间,他想回家睡觉。他说:“我从来没有在三点前睡过觉。”而年长一些的侍者并不着急,他问年轻的侍者:“你干嘛不让他呆在这里喝酒?还不到两点半呢。”中年侍者是故事的核心人物,通过他,靠醉酒打发余生的耳聋老人和对生活世俗般迷恋的年轻侍者联系在了一起。这两个人在人生的两端:一个对生活已经失去了所有的热度,之所以生命还在继续是因为一次失败的自杀:他侄女把他从上吊的绳子中救了下来。生活不得不缓缓向前流动,但是生命的惊魂已经飘散,不能自主地选择死,只好无奈地活,所以老人每晚在小餐馆逗留到月影西斜,晨光乍现,才摇摇晃晃地离去。

很多读者从这篇故事中读到了海明威一如既往的“尊严”的主题,而这种“尊严”是故事中的中年侍者十分重视的品质。在他眼里,“这老头挺干净。他喝酒从不乱酒。甚至现在醉了也不洒”。而这种对男人的“尊严”超乎寻常地强调一直贯穿着海明威的作品直至他在《老人与海》中直接将勇气定义为“重压下的优雅风度”。而该故事中的老人“年纪太大了,走起路来摇摇晃晃,但不失尊严”。

然而,这种用尊严表现出来的优雅风度却充满了灰色和消沉的底色。老人曾经追逐过死亡,但死亡就像虚幻的远景,可望而不可及;他企图放弃生活,但生活就像孤独,和他如影随形。故事并没有明确交代老人曾经自杀的原因是什么,但通过两个侍者的对话得知,其实老人并没有明确的自杀理由,非但如此,他还有很多钱,自杀仅仅是因为毫无理由的绝望,而对生活的绝望来自“虚无”。中年侍者从老人身上看到了自己将来的影子:衰老,孤独,寂寞,绝望,所以他对老人的理解出自于和将来老年的自己的惺惺相惜。在这两个人眼中,这个小餐馆是唯一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除此之外,放眼望去都是虚无。“一切都是虚无,人也是一样……有些人生活在其中并无感觉,可他知道万事皆飘渺、虚无,虚无复虚无。我们的虚无之处于飘渺之中,虚无就是你的名字,你的王国;虚无,你的向往落空,有如虚无在飘渺之中。”这绕口令一般一个接着一个的“虚无”也许会让读者惶惑:生活是令人不堪忍受的虚无吗?那着急慌忙地要投入到生活的怀抱中的年轻侍者是怎么回事?比较煞有其事地念叨着“虚无”的中年侍者,年轻侍者急于投身生活的态度显得非常真实,非常可贵。这个年轻人就像斜照入窗口里阳光的浮尘,热热闹闹地把两个满心觉得生活就像是虚无的人赖以寄托灵魂的小餐馆点缀的不再冷清,虽然世俗,但却真实、可亲,正如他坦率地承认的那样:“他寂寞,我可不寂寞,我老婆在床上等我呢。”

这篇小说充满着虚无主义的情调。故事中的老人和中年侍者无疑是痛苦的,可他们的痛苦却看似无所依托;现实生活在他们眼中是阴郁的,所以故事读来令人觉得沮丧。幸而年轻的侍者给读者带来一团亮色,他是这篇故事的光明。虽然海明威意在通过该小说传达一种对生命感到迷惘的痛苦情绪,可他也在用年轻侍者这一任务给读者留下对生活的热情幻想和热烈追逐。年轻的侍者急于在结束一天的工作后回到家里,回到生活中去,经过充分睡眠的洗礼,让生命的活力重回到身上,所以他那么急于表白自己要赶紧下班回家睡觉的热切愿望。生活在他眼中是具体实在的,是工作,是休息,生活就是踏实地活着。在中年侍者眼中,这个年轻人也是幸福的,因为他“年轻,有把握,有职业,样样齐备”,而他自己除了工作什么都没有,而且一向对什么都没把握。可是他的解释似乎并不能让读者对他的痛苦和虚无情绪多一些理解,而且他的痛苦也并没有落在实处,因为他只是“觉得”生活很痛苦所以才痛苦。这听上去有点似是而非,可是夜夜辗转反侧,痛苦地思考生活的意义,让自己在失眠中等待曙光照临,这无异于把生命丢弃在沙漠中,让焦灼的阳光一点一点榨干它的水分,直至停止最后的悸动。源于此,故事中的年轻侍者才更真实可爱,可亲可敬。

对于海明威的写作风格,格楚特斯坦在《爱丽丝・B・托克勒斯的自传》(The Autobiography of Alice B. Toklas)指出“海明威的写作风格是学自格楚特斯坦自己及舍伍德・安德森”。旅美学者夏志清亦有评论过海明威的写作风格,他认为海明威的文章具记者风格,“一清如水,多读没有余味”。

海明威已经去世55年了,然而,他的很多作品至今仍极具权威,他对于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力。海明威简洁、直接的写作风格亦是影响后世作者最大的地方,他很少用装饰性的字眼,而是以简明的句子讲诉一些人在生活上所表现出的勇气、力量和尊严的故事。我们英语教学工作者,了解海明威,介绍海明威,通过对海明威作品的教学,激励年轻人奋发学习,同样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钱兆明.二十世纪英美短篇小说选.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7.

[2]布鲁克斯・沃伦.小说鉴赏.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

英语短篇故事范文4

摘要: 毛姆许多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均体现出作者对女性轻视和的贬低的趋向。本文选取毛姆短篇小说代表作《无所不知先生》,试以文体学的角度,从词汇运用及句式分布两方面对作品中“南塞太太”这一唯一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探究作者的女性观,并结合其翻译及翻译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毛姆;《无所不知先生》;女性形象;文体学

Abstract: The female images in many of W. S. Maugham’s works could show his underestimation and depreciation of women. This paper, based on Mr Know-All, his masterpiece in his short story creation, tries to probe into Maugham’s viewpoints on wome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Mrs. Ramsay from the aspect of vocabulary and sentence styles, and it also aims to analyze briefly its Chinese translation and the translation methods in this respect.

Key words: Maugham; Mr Know-All; female image; stylistics

一、引言

毛姆是英国二十世纪一位多产的小说家和戏剧家,成名于戏剧创作,但能代表其成就的是他的短篇小说。他一生创作了150多篇短篇小说,短篇小说集有:《叶的震颤》(1921)、《卡苏里纳树》(1926)与《阿金》(1933)等。毛姆主张客观冷静地描写,他的小说题材广泛,形象鲜明,风格朴实,文笔简洁,情节曲折,很受读者的欢迎。在创作风格上他遵循自己制定的三条原则:清晰(lucidity),简练(simplicity),和声(euphony)。[1]短篇小说创作为他赢得了“英国莫泊桑”和“短篇小说大师”等声誉

《无所不知先生》是毛姆短篇小说的代表作,故事发生在一艘由旧金山开往横滨的豪华游轮上。一开始,叙事者就明确地表示他不喜欢与他同舱的开拉达先生。在他眼中,开拉达先生有点自以为是、夸夸其谈,虽见多识广,被称为“无所不知先生”,但凡事喜欢争个高下。后来开拉达与同船的南塞先生打赌,坚持南塞太太带的珍珠项链是真的。但南塞先生则认为是假的,因为他太太告诉他这条项链是用十八美元买的仿制品。当南塞太太表现出不安,开拉达发现其中必有隐情时,他为了保留南塞太太的面子,承认项链是假的,并把一百美元赌金给了南塞先生。隔天早晨,一封署名给开拉达的信件由叙事者转交给他,里面是一百美元。读者会发现,这一定是南塞太太的补偿。小说最后是开拉达一句发人深省的话:“我要有一个漂亮老婆,我决不会自己待在神户,让她一个人在纽约待上一年。” [2](P199)

小说以第一人称的视角,通过叙事者态度的转变,先抑后扬,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开拉达先生这个人物。但读者也不要忘了毛姆对另一个人物―南塞太太的描绘。其方法与对开拉达的描述正好相反,先扬后抑,体现了毛姆在其作品中对女性轻视的一贯态度。本论文试运用文体学相关知识,从词汇和句式两方面对毛姆在此短篇小说中对女性形象的描绘进行分析,并结合收录于郑克鲁编选的《20世纪外国文学作品选》中黄雨石的译文进行讨论。

二、词汇分析

毛姆在描写南塞太太时运用了大量简单的描述性词汇,简洁、明了,先扬后抑,层层递进,对小说中的唯一女性进行了否定,体现了其对女性形象的贬低和轻视。南塞太太第一次出现时,作者写道:

Mrs. Ramsay was a very pretty little thing, with pleasant manners and a sense of humor. [3](P197)

译文:南塞太太是一个身材矮小的女人,态度和蔼,讲话很幽默。[2](P17)

这里,作者用了“very pretty little thing”这四个简单、常用的词。特别是“thing”,一般用于描述事物,而非人物。作者没有选用“woman”或者“lady”这样的词来描写第一次出场的一位优雅、美丽的夫人,而转向没有生命的“thing”。读者可以推断出,作者可能对这个人物不具有正面的评价。杜娟曾指出:“毛姆惯于把女性看成是自在的物,这物没有灵性,不具备主体性,缺乏精神。” [4]译文中的“身材矮小的女人”从语义方面讲只再现了“little”这一个词,而省略了“pretty”并加“thing”具体化,无法体现作者对这一人物的态度。另外,“身材矮小”这个表达方式难于让人联想到南塞太太的美丽,与“pretty”不相符,不利于下面故事情节的展开。

当开拉达先生说南塞太太的项链价值不菲时,作者描述:

Mrs. Ramsay in her modest way flushed a little and slipped the chain inside her dress. [3](P198)

译文:天性谦虚的南塞太太不免脸一红,顺手把那项链塞进衣服里去。[2](P17)

此处,作者运用了简单的“modest”、“slipped”和“flushed a little”,让读者感受到南塞太太似乎想要隐藏些什么,但仍不失其女性的优雅。她已经告诉丈夫那只是她用十八美元买来的仿制品。通过这些词汇,作者似乎在告诉读者:对一个孤单的女人来说,一年的时间里可以发生很多事情。我们从中也可以发现作者对女性的不信任。译文中的“谦虚的”、“脸一红”等词语较好地再现了原文的意图及作者的态度。

当开拉达决定与南塞打赌时,南塞太太表现为:

She had a little smile on her lips and her tone was gently deprecating. [3](P198)

译文:她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微笑,话音虽然很温柔,但显然十分不愿意他那样干。[2](P18)

从“smile”以及“gently”这两个单词我们可以看出,南塞太太还想继续保持她的优雅,又不想他们真的打赌,表现了她的矛盾及虚伪。译文采用直译(“淡淡的微笑”、“温柔”)及具体化(“显然十分不愿意他那样干”)的翻译方法,恰到好处地传达的原作的意图。

当南塞先生要他太太解下项链时:

Mrs. Ramsay hesitated a moment. She put her hands to the clasp. [3](P198)

译文:南塞太太犹豫了一会儿。她把她的双手放在项链的卡子上。[2](P18)

当开拉达检查完项链并对自己的决定信心十足时他发现:

Suddenly he caught sight of Mrs. Ramsay’s face. It was so white that she looked as though she were about to faint. She was staring at him with wide and terrified eyes. They held a desperate appeal. [3](P198)

译文:忽然间他看到了南塞太太的脸。那脸色一片铁青,她似乎马上就要昏倒了。她圆睁着一双恐惧的大眼睛望着他,完全是一副苦苦哀求的神态。[2](P18)

这两处同样采用了简洁的语言,包括“hesitated”、“white”、“faint”、“terrified”、“desperate”等。这些词汇与前面对南塞太太的赞美之辞完全相反,带上了一层贬义色彩,明了地告诉读者南塞太太无法继续保持她的优雅,希望她表情上的大转变能够改变开拉达的决定,让她在大庭广众及她丈夫面前保留颜面。从这些词汇我们也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一女性角色的不喜欢,虽然他没有明确地表达自己的厌恶。而译文也通过直译的方法,以简洁的词汇,包括:“铁青、昏倒、圆睁着一双恐惧的大眼睛、苦苦哀求的神态”等,较好地再现了南塞太太的转变,使故事更引人入胜。

从以上的举例和译文分析可以看出,作者通过简单的描述性词汇,层层推进,巧妙却又残酷地将南塞太太的虚伪与不忠展现在读者面前,体现了作者对女性的不信任与轻视。所选译文在词汇的选择和翻译上虽然还存在一些可以商榷的地方,基本上能够符合原文的文体特征,较忠实地再现了原意及作者的观点。

三、句式分析

Leech和Short曾提到:The simplicity observed in the lexis is reinforced by a degree of naive simplicity in syntax. [5](P80)整个短篇小说的句式并不复杂。作者采用个性化的对话描写对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刻画。同时他还运用大量的短句以达到简洁、明晰的表达效果。这亦沿袭了毛姆“清晰、简练”的创作风格。故事中作者对南塞太太的描写基本上运用了简单句,如上文提到的对南塞太太的第一次描绘:

“Mrs. Ramsay was a very pretty little thing, with pleasant manners and a sense of humour. The Consular Service is ill-paid, and she was dressed always very simply; but she knew how to wear her clothes.” [3](P197)

译文:南塞太太是一个身材矮小的女人,态度和蔼,讲话很幽默。使馆工作工资不多,她的衣服总穿得非常简单;但她很知道怎样打扮自己。[2](P17)

原文中作者频繁使用短句,并通过and及 but进行衔接,充分、有力地将一位朴素但又不失优雅气质的女性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在翻译此处时,译者亦采用简短的句式,基本与原文保持一致。

在整个打赌的过程中,作者对南塞太太及其对话的描写亦是如此:

例一:“Oh, Elmer, you can’t bet on a certainty.” Said Mrs. Ramsay. She had a little smile on her lips and her tone was gently deprecating. …

“But how can it be proved?’ she continued. ‘It’s only my word against Mr. Kelada’s.” [3](P198)

译文:“噢,艾尔默,你不能拿一件十拿九稳的事去跟人打赌啊!”南塞太太说。 她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微笑,话音虽然很温柔,但显然十分不愿意他那样干。

“可这又怎么去证明呢?”她接着说,“总不能光听我的,或光听开拉达先生的。” [2](P18)

例二:Mrs. Ramsay hesitated a moment. She put her hands to the clasp.

“I can’t undo it,” she said. “Mr. Kelada will just have to take my word for it.” [3](P198)

译文:南塞太太犹豫了一会儿。她把她的双手放在项链的卡子上。

“我打不开这卡子,”她说。“开拉达先生完全应该相信我说的话。” [2](P18)

在打赌过程中,南塞太太最初的美好形象被作者无情地解构了。随着情节的发展,读者慢慢地了解到她的虚伪与不忠。直到故事最后,作者却用了一个复合句进行总结:

If I had a pretty little wife I shouldn’t let her spend a year in New York while I stayed at Kobe. [3](P199)

译文:“我要有一个漂亮老婆,我决不会自己待在神户,让她一个人在纽约待上一年,”。[2](P199)

此处译文在句式上基本保持原文简洁明了的风格,让读者对南塞太太这一女性形象有了鲜明而深刻的认识,也让读者对作者巧妙地构思和写作技巧大为赞叹。

四、结语

本论文从文体学的词汇及句式角度出发,对《无所不知先生》中南塞太太这一女性形象及翻译进行分析后发现,毛姆对作品中唯一的女性持否定和轻视的态度,这也秉承了他在其他作品中对女性的一贯立场。而《20世纪外国文学作品选》中收录的译文基本上保持了原文明晰、简练的风格特点,但在个别措辞上略显罗嗦,尚有提高的空间。此外,毛姆的短篇小说在我国还没有全译本,只翻译出版了60篇左右,一些代表作品也主要集中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被译介到中国。[6]虽然最近几年在一些合集中可散见他的短篇小说译文,但对他的译介力度显然还不够。

参考文献:

[1] 戚伟燕. 毛姆《午餐》修辞格翻译对比[J]. 中国电力教育,2010

[2] 郑克鲁编选. 20世纪外国文学作品选[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英语短篇故事范文5

童话、故事是孩子成长的沃土,这片沃土不仅会给他们带来阅读的快乐,更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他们的素养、净化他们的心灵、塑造他们的性格。

《金麦田少儿国际获奖丛书

(第二辑)》

分册:《谁来当王妃》;《积木城堡里的爸爸》;《波丽安娜的幸福游戏》;《幽灵狗》;《我的第一次》;《淘气阿柑的信》;《153天的寒冬》。

作者:梅子涵主编

出版: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金麦田少儿国际获奖丛书(第二辑)》精选于获得过世界著名儿童文学大奖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第二辑推出的7册,来自英、美、法等儿童文学创作繁荣的强国,广受世界各地读者的好评。这些作品主题深刻,具有很强的启迪性,其中有些已经成为与格林、安徒生童话齐名的经典。

找个好朋友

暑假:孩子最开心的事就是能和小伙伴一起玩,这可是引导和培养孩子正确交友的好机会,如果你不知如何去做,把《我喜欢你》、《“好忙的飞儿”》等书交给孩子,它们会让孩子明白友谊的真谛是什么。

《我喜欢你 》

作者:[美]桑德尔·斯托达德·沃伯格翻译:周晶

出版:南海出版公司

《我喜欢你》是图文书,它用诗一样优美的语言,讲述了“喜欢”这种非常纯美、自然又珍贵的情感。书中的插图稚拙、朴实,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的情态,具有朴素之美。书中黑白插图加上简洁真挚的文字,完美地阐释了友谊的真谛。

《“好忙的飞儿”》系列

分册:《小叶子请别走》;《春天飘雪花》;《圣诞老人会迷路》

作者:[英]朱莉娅·罗林森;翻译:马达琮琮

出版:海豚出版社

狐狸飞儿总是忙忙碌碌的,小溪边、大树下、果园中,都有他蹦蹦跳跳的身影。春天,他因漫天飞舞的花瓣而惊奇;秋天,他为凋零的大树而难过;到了冬天,他又为让兔子们顺利得到圣诞礼物而到处奔走。三个小小的故事,展现在孩子面前的,是一个温柔善良、敏感又聪明的飞儿。穿行于大自然之中,它不仅会让孩子感受四季,还会让孩子更深地体验友谊、生命,感悟成长。

快乐成长

玩与幻想永远是孩子成长中的主题,也许他们的愿望、兴趣、爱好在成年人看来是荒诞不经的,但千万别小看它们,正是他们“无畏”的对世界的想象与探索,可能就成就了未来的发明家、农业学家、动物学家……

《想要一棵好大的树》

作者:(日)佐藤晓著;(日)村上勉图;彭懿译出版:新星出版社:

在一个大晴天里,男孩小薰对着狭小的院子想象出一棵属于自己的好大、好大的树。这棵树很粗,得爸爸、妈妈,再加上妹妹帮忙才好不容易抱过来。这棵树还很高,能看得见远处的山和小镇。树上还有一所专属于小薰的小木屋,松鸦、山雀和松鼠是他的邻居……

拥有那样一棵大大的树,可能是所有孩子的心愿吧。小薰想象中的大树和树屋,体现了孩子与生俱来的对大自然的亲近感,也体现了孩子对专属自己的秘密小天地的渴望。

《阅读123系列(第1辑)》(全10册)

分册:

《我家有个乌龟园》作者:童嘉

《我家有个花·果·菜·园》作者:童嘉

《我家有个游乐园》作者:童嘉

《企鹅热气球》作者:林世仁

《换换书》作者:林世仁

《屁屁超人》作者:林哲璋

《屁屁超人与飞天马桶》作者:林哲璋

《屁屁超人与直升机神犬》作者:林哲璋

《真假小珍珠》作者:方素珍

《小小哭霸王》作者:方素珍

出版:贵州人民出版社

《阅读123系列(第1辑)》(全10册)有这样几个特点:1.为孩子搭起图画书与文字书的桥梁。它们兼具“好看”和“易读”的特点。2.它们符合中低、中高年级小学生的认字阶段,参考了各年龄段的认读字单来使用文字。从五千字一本的短篇开始,延伸至上万字的读本,让孩子循序渐进地体会“读完一本书”的成就感。3.故事类型多元:初级读本以最贴近儿童的生活故事、幽默故事与童话为主;进阶读本则发展出寓言、推理与奇幻故事;知识读本融合故事与知识,带领孩子探索世界。4.它们是邀请儿童文学界优秀文图创作者共同创作完成的,结合了童书的文学性和进阶阅读的功能性,辅以具现代感与创意的画面,以提升小读者阅读的欲望,打好学习的基础。

假期,也是让孩子学习提升的一个好机会,想让孩子提升英语成绩的家长,不妨让孩子偿试一下下面的英语学习方法,也许孩子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快捷英语 小学英语阅读周周练》

分册包括:三、四、五、六年级共四

个年级段。

作者:郭 玮

出版:中国电力出版社

英语短篇故事范文6

伊根何许人也?她的小说为什么会受到如此好评?

美国当代女作家詹妮弗・伊根,1962年9月出生于芝加哥,先后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现居纽约。她曾因发表《隐形的马戏团》、《风雨红颜》和《塔楼》等作品,而在美国文坛崭露头角。

《恶棍来访》应该说这是一部关于时间的叙事作品。时间的幽灵始终出没游荡在整部作品之中,虽隐而不见,但无时不在。时间成为小说中无所不在的隐形主角,无疑也构成小说所欲探寻的主题。“时间是一个恶棍”(Time is a goon),这句话在小说中多次出现,所有这些都由一个神秘的,难以拼贴的形状联系在一起。翻阅小说,读者看到时间这条“恶棍”依次造访故事里的主人公,青春逐渐消逝,梦想消耗殆尽,在时间的拼图上收拾逝去的遗憾,感受一种从爱的残骸与光阴无情吞噬下慢慢淤积的时光岁月的悔恨。詹妮弗・伊根试图在化解时间无声的谋杀,或是要找到并记录被岁月消磨过程中丢失的什么。

传统文本结构的完整性来自于时间的线性,《恶棍来访》的文本结构是断裂和弥散的,而这种断裂和弥散无疑来自于作者对时间的另类感受和理解。因时间的断裂和弥散,故事应该从哪里开始,又应该从哪里结束,所有的一切都因时间的变异而模糊不清。全书共有13章,每章又被分成A、B两部分。每个章节读起来其实更像独立的短篇小说,事实上其中几章曾作为短篇小说单独发表过。每一章讲述一个不同的故事,主人公不同,叙事的视角也不同。而这些故事并不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一个发生在当代的故事后面往往跟着一个发生在30年前的故事,再看下一章,可能又回到了现实。很多人物在不同章节多次出现,但某一章的主人公往往在其他章节只是几笔匆匆带过的背景人物,甚至不再出现。作者伊根相信而且肯定,历史和时间也是循环往复的关系,这些人物的相互影响不是偶然形成的,而是互相交替产生的结果。小说叙事方式有第一人称叙事、第三人称叙事,还有不太常见的第二人称叙事。最为奇特的叙事方式是在第十二章,这一章由70多张幻灯片(Powe rPoint)组成――中间充满了痴迷于摇滚乐的停顿、犹豫。这些间断就像是幻灯片之间的停歇,更像是一种比喻,或者代表我们所说和真实意图之间的差距。在写作风格方面,书中有几个章节,主要是以女性视角叙事或以女性为主人公叙述。文字敏感,心理描写细腻,故事动人。在其他章节,作者又能轻松地转换成完全不同的笔调,展现其幽默、奇巧的一面。在小说第十一章,可以读出一些出自波拉尼奥之手的流浪故事的味道。小说第九章在形式上则是对八卦杂志访谈文章的戏仿;而在文风上,拗口的长句和频繁出现的注脚,明显可以看出是对大卫・福斯特・华莱士(DayidFo ster wallace)的戏仿;小说最后一章描绘了未来21世纪2 O年代的纽约,充满科技术语和网络语言,读起来近似科幻小说。小说第六章由一位落魄的中年男人讲述了一个略带黑色幽默色彩的故事,场景颇为荒诞好笑,那种带有强烈男人味儿的文字风格很难让人相信竟然出自一位女作家之手。

显然,伊根的时间是在后现代背景中展开的,她的小说写作也具有鲜明的后现代风格。小说题目中出现的“恶棍”并不是“黑道家族”中的人物,实际上在小说中根本没有恶棍这类人物。恶棍只是一个“时间”的隐喻。“时间就是一个恶棍,难道不是吗?你总是被时间耍得团团转。”书中的每一个人都被时间和环境所控制,就像任由他深爱的人摆布。作者伊根用她独特另类的笔调涂抹出入物复杂的、马赛克式的生活样态。在小说中,每一章节中人物的退场,也就是下一章节中人物的出场。她时常戏剧性地变换故事的时间和地点,70年代旧金山追随“朋克”风格的青年人,突然变成90年代居住在纽约市郊的幻灭者。他们想象着未来的孩子,居住在加州的沙漠中,或在2020年的某个时间段在世贸中心双子塔纪念遗址上参加演唱会。小说描述了科技对人类的生活和对我们的文化产生的影响,即从数字变革对音乐的影响再到语言发生的变化。伊根在奥威尔式的最后章节中,想象了未来的英语可能被解析成极端的文本信息。贯穿全书的是这样一种感受――人类文化以如此扭曲的速度变化,以至于记忆必须做出调整以期与其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