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科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科技

生物科技范文1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

住址: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______

法人代表: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

开户银行:______________

账号: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

住址: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______

法人代表: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

双方同意按下列条款,由甲方为乙方:__________________提供下述产品和服务:(未说明货币种类,则为RMB)

一、服务描述

服务(产品)名称

数量

单价

总价

费用总计

二、服务内容及目标

1.服务内容: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

2.预期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合同总金额:________元(大写):________佰________拾________万________仟________佰________拾________元整

四、付款期限

1.乙方须将合同总金额的20%(人民币_________元)作为定金,于乙方确认发票收到之日起8个工作日内汇入甲方指定银行账户并同时通知甲方。

2.乙方在确认甲方提供的实验结果报告后,甲方提供剩余应付款项的发票,乙方于收到甲方发票起8个工作日内汇入甲方指定银行账户。若有异议,须在其接收到甲方实验报告之日起5日内书面提出(签字的函件或传真)。(超时则视为乙方无异议)。

五、权利义务

1.乙方应提供待分析数据及样品,并配合甲方完成分析任务。

2.乙方提供待分析数据及样品时,需通知甲方并按后续实验要求进行样品及数据的准备。

3.乙方应对实验设计及工作路线有必要的认识;若由于乙方的疏忽等原因造成的实验方案失误导致实验无法正常继续,甲方不承担责任。

4.甲方确认乙方付款到达指定帐户后,开始接收乙方样品进行实验。

5.甲方因质检而引起的对乙方样品的合理使用,不承担赔偿责任。

6.由于实验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甲方不能保证乙方实验100%的成功率,双方愿意达成下述共识。若样品质检合格,实验意外失败(未达到甲方对实验结果的质控标准),甲方为乙方继续进行重复试验,不另计费用,但需要乙方继续提供样品。若重复实验成功,乙方应将剩余应付款汇入甲方指定帐户;若乙方不能继续提供样品,则乙方可以选择要求甲方退款,或将已付款项转入下一次服务。

六、保密条款

1.甲方有义务为乙方的原始数据、实验设计及分析结果保密,未经乙方同意,甲方不得对任何第三方公布上述信息。

2.同时乙方有义务对甲方的分析思路和操作步骤进行保密。未经双方同意,甲乙双方不得对任何第三方公布上述信息。

七、履行时间

1.若乙方所有样品一次质检合格,甲方一般将在样品质检合格之日起_________个工作日内完成结果报告,并送达乙方。

2.若有重复实验,则合同所定期限以新提交样品质检合格时间起算_________个工作日内。

八、履行地点

本合同的履行地为_________________。

九、结果报告

实验和分析全部结束后,甲方向乙方提供的完整规范的结果报告,内容包括:____________。

十、知识产权

1.甲方所进行的生物信息分析以及数据处理的方法及技术均为自主开发,原则上不进行成果转让。如果需要学习掌握或者获取与翔公司自主研发软件的源代码,则需另行商榷。

2.所取得成果的全部知识产权归乙方所有,甲方主要工作人员不参与文章作者分配及申请课题标书,不参与该研究成果所产生的奖金分配。乙方需要在相关发表文章的“致谢”部分注明:“感谢‘__________________公司’协助进行数据分析”。

十一、违约责任

1.本合同从签署之日起开始生效。合同生效后,如果甲方由于自身问题未完成所承担的分析任务,或者出现其它违约行为,则由甲方支付双倍定金给乙方;如果乙方单方面中途毁约,或者出现其它违约行为,定金不予退回。如果出现第三方不可抗拒的原因导致合同不能延续,由双方共同商定解决。

2.同时,违约方应向对方支付的违约金以每逾期1天以合同总价的1‰计。逾期超过30日,未违约方有权解除合同,并保留向违约方索赔的权利。

十二、补充与附件

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合同未尽事宜,经甲、乙双方协商决定需要补充或修改的,书写《合同修改意见书》一式两份(经甲、乙盖章签字,各存一份),做为本合同的补充件。本合同的附件和补充合同均为本合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与本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十三、争议的处理

1.本合同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管辖并按其进行解释。

2.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也可由有关部门调解;协商或调解不成的,按下列第___种方式解决

(1)提交__________________仲裁委员会仲裁;

(2)依法向人民法院。

甲方(盖章):_________ 乙方(盖章):_________

生物科技范文2

一、运用“五有”策略进行有效科学课堂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学会劳动是廉价的最有现实意义的智力开发方式。科学课《课程标准》指出: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育是强调以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这些活动应当是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兴趣的、精心选择和设计的、并具有典型科学教育意义。通过这些活动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一次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就让二小老师找到了科学课教育目前真正存在的问题:内容与实施途径,而且必须注入活动与技术的元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提出了“五有”课堂教学策略(有正确的科技教育思想;有可见的科学探究元素;有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机会;有表达自己科技作品的载体;有可行的科技实验实践的“小活动”)以提高科学课的科技含量。于是,由教导处牵头,组织了一部分教师开发了科普类课程、实践类课程和创造类课程。同时创新小学科技教育的途径。

二、结合学校实际构建三类课程

1.科普类课程

科普类课程的核心价值就是通过师生在课堂内外习得科普常识、形成科学思想、技术思想、社会思想。科普就是把人类研究开发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以及融化于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进行转播,使之为大众所了解。学校按照科普类课程的基本教学模式:围绕问题收集信息――围绕问题交流信息――围绕问题建构知识――围绕问题提出新问题――问题解决建议对学生引导、科普读物推荐、教师传播、学生阅读、家长协助、参与社会;还通过科学手抄报、在教室内开辟科普知识专栏、举行科普知识竞赛、在课堂教学和活动中渗透等途径实施科普课程。以学生自主地收集科普信息,阅读科普读物,观看科普影视,参观科技馆,丰富科普常识,具有科学精神等为参照进行评价。

2.实践类课程

我们认为,没有实践类课程是残缺的课程。是改变不了“君子动口不动手”的传统思维和学校科技教育现状的。时间类课程就是要让学生亲历科技活动的过程,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体验“做”的乐趣和成功感。我校根据:确定选题――查阅文献――设计程序――实践操作――成果表达与交流这一基本教学模式,对全校学生进行了调查和筛选后,把实践类课程的内容界定为:喂养小动物(蚯蚓、观赏鱼、彩色兔 、鸽子、毛毛虫、春蚕);栽种小植物(草莓、葫芦、南瓜、火棘果、浮萍、水葫芦、香薷草、黄、番茄树、菌灵芝、紫甜菜、洋姜、富贵球和睡莲);小制作;傩戏等工艺品制作;动植物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建设符合小学生需要的科技活动基地,是保证小学生在实践中学科学、做科学、创科学的基本条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2004年初,学校在校外租赁200平方土地,进行了向日葵、香薷草、宝葫芦的种植活动。由五年级的一个班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平地、拌肥、播种、分苗等过程。然后将3500株向日葵苗分到全校每一位学生手中种植。因此,2004年4月学校举办了第一届以“种植向日葵”为主题的科技节活动。由于科技实践基地离校较远,不利于学生经常性的参与观察等活动,浪费了大量时间。于是在2005年初,我们创造性的提出“利用闲置的教学楼顶建设生物科技园”。我们将生物科技园分为种植、养殖两大区域。种植区域栽种草莓、宝葫芦、各种南瓜、甜紫菜、洋姜、向日葵、辣椒、彩色茄子、番茄树等。养殖区喂养有鸽子、观赏鱼、彩色兔等。并将整个科技园交与学生管理。低段:在科技老师以及各班班主任、辅导员指导下进行广场鸽、珍珠兔的喂养,并作绘画日记。中段:三年级(1―4班)种植草莓,(5―8班)种植向日葵;四年级(1―4班)种植观赏南瓜,(5―6班)种植菌灵芝,(7―8班)种植葫芦。活动全部分包到班,各班学生利用课外活动及闲暇时间到楼顶生物科技园进行种植、管理,根据培育植物经验的体会,写观察日记,收集相关资料、信息,在科技老师和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解决疑难问题。高段:分班种植、养殖。五年级1班学生种植太空南瓜;2班学生种植番茄树;3、4班学生种植盆栽蔬菜;5、6班学生种植盆栽火棘果;7、8班学生养蚕。六年级1、2班学生进行循环养殖(芽叶―蚯蚓―鳝鱼―池泥―种菜)、(菜叶―蚯蚓―喂鸽子―鸽粪―种菜)。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观察、记录、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感受到了收获的喜悦;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增强了科学精神提高了科学素养。

3.创造类课程

生物科技范文3

[关键词]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导入流程图质疑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10112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在介绍选修模块“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时指出:本专题介绍了现代生物科学技术一些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以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科技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科学类专业奠定基础。对于教师来说,这些话语,起着教学定位的作用。而在实际教学中,本模块的知识涉及很多新的生物科技概念、原理、专业术语和技术流程,大大降低了本课程的趣味性,也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如何变难为易,让学生兴致盎然地学习本模块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习本模块的情感,有效地端正了学生对本模块的学习态度。

一、优化导入,激发兴趣

生动、新颖的导入可以使学生自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形成对新的学习内容的“兴奋中心”,把学生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学习任务中,为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做好心理准备。“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每个小专题都有导语,如基因工程的导语中提到将生产药物蛋白的基因导入烟草,使烟草变成人类健康的“保护神”;细胞工程的导语中提到大量生产抗病疫苗,快速繁殖动植物优良品种等。这些导语虽然明确了学习内容,但毕竟对农村学生来说,或多或少会感到陌生而遥远,有些望而生畏。因此,贴切学生生活的例子更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时效的、趣味的、简洁的导入是学生的最爱。现代生物科技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或人类的需求而设计的科学技术,所以,适时地了解学生的愿望并渗入到导入方式中,效果最好。如脚踩高跷,缓缓步入教室,能瞬时吸引学生的眼球。随着学生的好奇提问,爆出自己此时身高为2.26米(姚身高,多少篮球爱好者的梦想)。但踩高跷太累,也打不了篮球,能不能真正拥有姚身高基因而到达此身高呢?学生带着好奇,带着问题进入“基因工程”专题的新课学习,学习兴趣大增。另外,音乐以其优美的旋律和动听的曲词活跃和丰富听者的思维和想象力,学生在音乐声波的刺激下思维活动处于敏捷和活跃状态。如一首学生熟悉的《隐形的翅膀》,带学生飞过绝望、带来希望、留下愿望。“如果我也有一双翅膀……”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进入了“动物细胞融合”的学习。导入方式多种多样,变化无穷,但都异曲同工,其目的只有一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心智,使学生重塑自信,减少焦虑,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联系必修,温故知新

本模块的其中一个重要教学原则是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提升。如果违背渐进性,将易使学生认为本模块难学而产生“危乎高哉”的想法,进而望而却步。必修部分的概念和原理是理解选修部分技术流程的关键,运用必修部分的知识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现代生物科技的理解和把握。基因的结构、细胞的全能性、减数分裂、生态系统等知识在必修内容中已经重点学习,为本模块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来说,加强必修和选修内容的融合,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重视流程,加强理解

本模块具有既新又专的特点,而农村学校各种教学资源有限,学生不能亲历所有实验与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尽可能地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简述工程技术的原理、过程是本模块的学习能力要求之一。教材中相关的实际操作多以流程图的形式展现,简约而清晰,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亲自参与到流程图的制作及评价中,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不仅能巩固基础知识,又能加深对基础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1.小组展示流程图,凝聚小组力量

由于有了导学案的预习指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并能自己写出。在展示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准确说出基因工程的“四部曲”,并能关注到每一步的细节,这就需要学生讨论有道才能细说其中之理。通过学生的讨论与展示,实际上需要掌握的流程已经在学生的脑海中多次呈现,避免了教师反复讲解的枯燥,更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在学生展示的那一刻,小组的力量也得到了升华。

2.比较各技术间的流程图,深化理解

在植物细胞工程的学习基础上,学生学习动物细胞工程时能很快进入学习情境,但由于两者有相同之处,所以也容易混淆其中的步骤。课堂中教师可组织小组讨论比较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单克隆抗体制备和植物体细胞杂交。学生有了之前的流程图学习的习惯,很快就能将两个技术的流程图呈现出来并比较。组员间的积极讨论,取长补短,短时间内就能将比较项目的异同找出,深化了理解,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3.模拟技术流程图,触类旁通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变换角色,如让学生当“设计师”,设计工艺流程,对此学生兴趣倍增。教材课后的“思考与探究”给了学生大展身手的机会。如探究之一:“如果将克隆高产奶牛卢辛达的任务交给你,你将如何对它进行克隆?”小组讨论结果,有的组展示文字流程,有的组展示图形流程,组员间智慧的撞击,迸发的必定是最闪亮的火花。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主动、乐学,学习目标的达成近在咫尺。

四、大胆质疑,增强自信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在课堂学习了基础知识后,可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在本节课中的疑惑,每组提出一个代表性问题,并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在黑板上,全班同学一同解决疑惑。小组讨论过程中,先是每位组员提出自己的疑惑,组内讨论并尽可能解决,最后6个组员都不能解决或仍有困惑的问题,才作为本组的展现问题提出。如在学习单克隆抗体内容后,小组讨论展现10个疑惑问题,经过各小组长间的协调,删去相同或相似问题以后,最终形成了以下几个疑惑:(1)融合细胞用骨髓瘤细胞,是取其无限增殖能力,为什么不用癌细胞?(2)为什么用多个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3)为什么不直接用效应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4)融合后的两次筛选顺序能不能互换?(5)筛选杂交瘤细胞的培养基是怎样的?(6)什么是“专一抗体检验阳性”?(7)最后培养杂交瘤细胞获取单克隆抗体时,体外培养和体内培养,哪种方法比较好?作为师者,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的质量如何,都应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让学生明白,提问是一种更为积极的学习,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从这些问题中不难看出,组内各成员学习能力虽有差别,但问题提出后,组员间各取所长,相互解答,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掌握,思维已经深入到了更专业的技术操作中。这7个问题的解答,或通过学生个体,或通过小组,或通过教师来进行。表达有序、倾听认真、解疑积极,小组的合作精神得以充分发挥,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提升了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同时也增强了自信心。

五、活用资源,树立责任

为了使学习的成果能及时巩固,并有所发展和提高,本模块的教材中强化了总结性的活动,在专题或分专题后设置了“思考与探究”“拓展视野”“进展追踪”“实践活动”等栏目,紧密结合社会生活、生产和发展的现实需求来引导学生学习,这不仅能较好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以及对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应用中正负两方面影响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校地处农村,自然资源丰富,根据教材中以上栏目的要求,我精心安排和组织学生进行校外参观、调查、收集资料等活动,时间可安排在学期中或假期。如组织学生参观转基因水稻或转基因玉米的实验田,并联系农户或专家了解实验过程和结果;参观本地香蕉基地,香蕉基地内设有种苗生产车间,可让学生了解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情况;课余时间到学校的景观区水池边观察蛙的受精卵发育情况;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到各超市进行调查转基因产品的标注、销售情况及售后反馈。而水葫芦泛滥、速生桉林对本地饮用水的影响、农村沼气池工程等,这些丰富的生态资源,为学生学习“生态工程”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实践活动的同时,练习撰写综述报告也是本模块的重要学习活动之一。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对综述报告给予及时的、切实的评价,并通过学术报告会、墙报展示等形式与同学及老师交流。将这些实践活动纳入到教学设计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开拓了学生视野,也促进了学生快乐地学习,更促成了学生将今日的学习和让祖国繁荣富强的责任感紧密结合在一起。

总之,在“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教学中,教师只有根据每个分专题内容,了解学生实际能力,联系必修内容,结合本地资源,准确把握教学方式,学生才会心驰神往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生物科技范文4

国家医药管理总局、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等也分别在这一时期成立了伦理评审委员会或伦理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加强药品临床试验方面的伦理监管,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有关部门颁布了一系列文件,对生物医疗技术的研究开发和临床应用进行规范。1998年,卫生部颁布《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试行),提出“伦理委员会与知情同意书是保障受试者权益的主要措施”。卫生部还颁布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人类库伦理原则》(2001)年、《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暂行规定》(2006年)、《人体器官移植条例》(2007年)、《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009年)等文件。2007年,卫生部颁发《涉及人的生物医学伦理审查办法》(试行)明确要求开展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和相关技术应用活动的机构包括医疗卫生机构、科研院所、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机构等,设立机构伦理委员会,对本机构或所属机构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和相关技术应用项目进行伦理审查和监督。近年来,卫生部进一步加强了医疗伦理管理,出台了《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版)》和《伦理委员会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工作指导原则》(2010年),要求医院建立伦理委员会等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并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了机构伦理委员会及其伦理审查的程序。卫生部所属的研究机构和医院依据国家规定,纷纷组建了各种形式的研究伦理委员会或医院伦理委员会。此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颁布了一些文件,如《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2003)、《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规定》(2003年)等。为适应生物医学研究和创新发展的需要,中国科技部与卫生部近年来加强了联合,在生物技术应用的规制建设方面作了许多有意义的探索。如2001年,科技部、卫生部等多个部门颁发了《实验动物许可管理条例》、2003年科技部、卫生部联合颁布了《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指导原则》。近年来,国家“973”、“863”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课题申请,如果涉及人体、医疗问题,都已要求所在单位先进行伦理审查。可以说,中国已初步建立起生物医学研究的伦理规制和相关技术规范,正与发达国家逐步接轨。

1.1中国生命伦理学的研究、实践和科学家参与决策活动不断深入

我国生命伦理学研究于20世纪80年代起步。1987年3月上海市医学伦理学会成立,该学会是全国最早成立的医学伦理学学术团体;1987年9月,东南大学与南京铁道医学院联合成立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1988年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成立,此后各省市纷纷成立医学伦理学分会。20世纪90年代以来,适应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迅猛发展的需要,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和自然科学基金等都对生物医药研究加大了资助力度,有关部门加快了制定技术标准和管理法规的步伐,生命伦理学受到了医学家、生物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法学家、立法者、决策者和社会公众等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日益深入,研究机构和学会组织蓬勃发展。21世纪以来,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如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年)、华中科技大学(2002年)、武汉大学(2003年)等纷纷成立了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也成立了生命伦理学专业委员会(筹),并从2007年到2010年组织召开了四届全国生命伦理学学术会议。2010年,中国首个受试者保护工作体系在北京大学成立,通过为研究者提供培训、对研究方案进行伦理审查、对研究过程进行伦理监督、对未来临床和科研领导者进行能力培养、维护科研的诚信等措施,对受试者提供全方位的保护[1]。香山科学会议也多次把生命科学伦理问题作为会议主题进行讨论。1999年8月,第120次会议以“21世纪生命伦理学难题”为主题,围绕人类基因组计划对生命伦理学的挑战、辅助生殖中的伦理道德和法律问题、“克隆”中的伦理问题等三个中心议题展开了研讨[2]。2002年4月,又召开了以“我国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为主题的第180次会议,围绕“中国与世界:生命科学究竟带来哪些伦理和法律问题”、“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与科学家的社会责任”、“制定与生命科学相关的政策法规中的若干伦理问题”三个中心议题进行了讨论。近年来,香山科学会议对再生医学、合成生物学、纳米药物、干细胞、克隆等技术的发展及其伦理问题都进行过探讨。不少生命伦理学方面的学者通过多种方式参与了科技部、卫生部等国家层面生物技术应用研究规制设置的伦理咨询和政策制定。2001年,中国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伦理委员会向卫生部等机构提交了《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准则(建议稿)》,获得有关部门的采纳和接受。生命伦理学家与医学和公共卫生、社会学和法学专家一起给相关部门起草了艾滋病政策和法律改革的建议,促进了21世纪后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显著进展[3]。

1.2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生物科技伦理制度建设,并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中国生物伦理学研究和实践从80年代的起步阶段就直接得益于对国外相关研究和伦理实践的介绍和引进,并在不断学习、借鉴和发展过程中积极参与国际生物科技伦理的交流、合作研究以及伦理准则形成和推广过程,努力发出自己的声音。中国是国际生命伦理学协会的创始国,并在2006年成功在北京举办了第8届世界生命伦理学大会。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交流活动,多次组织召开了国际交流会议,如中英纳米技术伦理学会议(2009)、中荷动物生物技术伦理学会议(2009)、中日韩东亚国家危重病人决策研究(2009)、中美临床试验伦理问题会议(2009)、中欧生殖医学和干细胞研究合作伦理管治项目(2007年~2009年)、中法医院伦理学会议(2001),等等。有多名中国科学家在国际生命伦理学组织中担任职务。在一些国际性的重大生命伦理问题上,中国明确表达了自己的立场。2000年12月2日,中国人类基因组社会、伦理和法律委员会通过声明,表示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基因组和人类权利的普遍宣言》和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HUGO)的原则。2001年7月22日,科技部副部长程津在以《生物伦理:国际挑战》为题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技部长圆桌会议上说,我们赞成以治疗和预防为目的的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但是坚决反对克隆人,不支持任何生殖性克隆实验。在2010年第10届世界生命伦理学大会上,中国学者提出,应以“和而不同”的观点来正确处理国际伦理准则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4]。中国关于生命伦理学的研究、表达和制度建设正引起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

1.2中国生物科技伦理宏观管理制度建设总体上不容乐观

目前中国生物科技伦理制度建设的关键问题是,中国还没有国家生物伦理学委员会的类似机构,来从国家战略层面对生物技术发展引发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深度探讨,也缺乏相关研究议题进入政府决策议程的适当机制。这种机制缺失,在相当程度上造成中国在生物技术应用研究领域的失范和混乱,并给国家生物技术创新计划的实施带来不良影响。在实际中,各级政府对一些生命科学研究和医疗技术的宣传、推广行为缺乏必要、严格的伦理评估程序和法律约束机制。许多跨国公司和机构借科研合作之名在中国境内从事违规的药物人体试验和动物实验或非法获取生物遗传资源,严重影响了中国科学界的国际形象,侵害了中国的战略利益。某些科研机构和决策部门基于自身利益考虑,对研究失范行为视而不见;或片面依靠某些科学家的意见进行决策,实施重大生物技术商业化项目或创新计划,引起社会广泛质疑。这不仅使科学界的诚信度和政府公信力受到伤害,而且使一些创新项目的推进面临巨大的社会压力。此外,还存在着伦理研究资源欠缺、伦理决策和管理经验不足、相应规制设置不完善、已有规范得不到有效执行等突出问题,制约着我国生命伦理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2国外生物科技伦理制度建设的进展及经验

(1)重视技术风险评估和技术的社会科学研究,预防高新技术的非预期后果。早在20世纪70年代,为适应公众对日益涌现的新技术可能引发的潜在健康风险和环境风险的高度关注,美国国会颁布了《技术评估法案》(1972)。该法案强调对技术变化的广泛社会影响进行预先评价的必要性,并授权创建了技术评估办公室(OTA),以全面理解新技术的潜在社会影响。这类“意在对现存技术或新技术可能产生的非预期结果进行分析的政策研究活动”[5],被认为有助于改进技术决策的质量,有效化解各种治理危机。21世纪以来,随着对新技术评估的复杂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欧美各国逐步从经典式技术评估走向参与式技术评估、论辩式技术评估和建构性技术评估,其总体取向是不断扩展公众参与的空间和深度,增加新技术评估中伦理的、法律的和社会的内容,以逐步消解单向度的技术精英决策体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增进社会公众对科学界和决策层的信任度。

(2)通过国家立法设立国家生命伦理委员会,对重大生物科技可能引发的风险和伦理问题进行前瞻性评估和咨询。20世纪70年代初期,当重组DNA技术即将问世之际,斯坦福大学分子生物学家保尔•伯格领导的一群美国科学家就倡议,在这一技术应用的相关规制和规范出台之前应暂停与之相关的实验研究活动。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健康卫生研究院等迅速回应科学家的意见,建立了重组DNA特别委员会、重组DNA技术委员会等,对重组DNA技术应用的潜在危险以及相关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进行研究。1974年,美国政府依据“国家研究法案”,设立了“生物医学和行为科学研究的人类受试者保护委员会”。该委员会是由议会设置的第一个美国国家研究伦理学委员会,其提出的著名的“Belmont报告”,明确了涉及人类受试者的研究活动的基本原则,为联邦政府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规制的设置奠定了基础。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几乎每届美国政府都设有国家生物伦理委员会,探讨新的科学、医学和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克林顿时代的生物伦理委员对克隆、人类干细胞研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布什时代的生物伦理委员会则主要讨论了干细胞研究、基因增强和生殖技术等引发的伦理问题。2009年11月,奥巴马上任后不久就宣布设立新的生物伦理顾问委员会,研究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研究引发的“知识产权问题、科研中的利益冲突和权利尊重问题”等,以便通过新技术的社会评估,将相关的伦理辩论作为政府决策和治理的重要基础。

(3)国际组织积极推进国际生物科技伦理准则体系建设和实践,形成了一系列指导性原则与伦理规范。20世纪70年代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等国际机构开始重视生命科学中的伦理问题,并在其工作计划中对科技伦理学给予了优先地位。UNESCO曾在20世纪90年代先后建立了国际生命伦理委员会(IBC,1993)、世界科学知识与技术伦理委员会(COMEST,1998),政府间生物伦理委员会(IG-BC)、联合国机构间生物伦理委员会等伦理组织。这些组织积极推动国际社会形成伦理共识,为成员国加强伦理管理组织体系建设提供工具和技术支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员国大会先后通过了《世界人类基因组与人权宣言》(1997年)、《人类基因数据国际宣言》(2003年)和《世界生命伦理及人权宣言》(2005年),为各国提供了有关生命伦理原则、标准和框架。UNESCO还进行了相应配套工作,促进伦理教育的推广,伦理委员会的建立和经验交流。在WHO、国际医学科学组织理事会(CIOMS)、世界医学协会(WMA)等国际组织的推动下,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国际社会已形成了一系列共同的伦理原则与规范。WMA的《赫尔辛基宣言———人体医学研究的伦理准则》、CIOMS的《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国际伦理准则》等文件,对生物医学研究中涉及人体实验的伦理行为进行了明确规范,已成为成员国普遍遵守的国际伦理准则。2000年,WHO还制定了《评审生物医学研究的伦理委员会工作指南》,提出,“国家、单位和社区应该努力建立伦理委员会和伦理审查系统……如果适当的话,政府应该促进在国家、单位和地方建立独立的、多学科的、多部门的和多元的伦理委员会。伦理委员会需要行政上和财政上的支持”[6]。根据WHO的要求,各成员国都逐步在医疗机构建立起了伦理委员会,推行伦理审查制度。

3加强我国生物科技伦理制度建设的政策建议

国际经验表明,要推进负责任的科学技术创新战略,必须通过引入科学技术的社会评价以及设立国家伦理委员会等机制,在重大科技决策过程中引入伦理、法律和社会维度的考量,反映和表达公众的普遍利益诉求,实现科学技术和创新的包容性发展。基于我国的现状,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生物科技伦理制度建设。

(1)从战略高度重视科技风险管理与科技伦理制度建设。科技伦理制度的建设旨在强化科学家、决策者以及社会公众的社会责任意识,它是面向未来的战略思考,展现的是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意志。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加强科技风险管理与科技伦理制度建设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的战略部署,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与社会和谐,有关部门亟须站在国家战略高度,以一种负责任的姿态,高度重视科技风险管理与科技伦理制度建设,为科技的长远发展创建有利的社会伦理环境和制度体系。

(2)建立重大项目的伦理审查与风险研究评估机制。加强生物科技创新的伦理研究和社会评估是完善生物科技伦理制度的重要环节。鉴于我国生物技术快速发展的态势,亟须加强相关伦理研究和社会评估工作。特别是对于重大科技项目,尤其需要建立伦理审查与风险评估机制,对其后果进行多方面的价值评估———不仅要看其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更应看其对环境生态、对人的生命健康以及社会福利、社会公正的影响。因此,建议尽快研究制定有关规则,在重大项目的立项、评审与答辩中引入伦理和风险评估指标,把规避安全风险作为项目评审和验收的重要标准之一,并建立安全举证机制。为实现真正的伦理规制,需要在答辩委员会、评价专家组等组织中吸收伦理学家、社会学家等加入,重视他们的参与和意见表达;对于某些重大高新技术计划项目如转基因作物、纳米科技、合成生物学研究等,应配套设立专门的伦理研究议题,进行技术风险的前瞻性研究和风险跟踪考察。

(3)设置国家级生物技术伦理委员会,组织开展相关评估、预测和决策咨询工作。建议尽快成立国家生物技术伦理委员会。其主要职责可界定为针对生物技术前沿领域发展决策的需要,组织开展相关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的系统研究和民意调查,为各主管部门提供咨询和决策支持。为配合国家生物技术伦理委员会的建设,建议先行设置科技部生物技术伦理委员会,并将科技风险与伦理评价纳入国家科技计划和科研项目的评估以及科技前沿预测和决策议程之中。科技部生物技术伦理委员会的具体运行可依托科技部诚信办公室或科技战略研究院,其工作重点包括:就重大生命科技伦理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供决策咨询,代表政府与公众沟通,对重大科技政策进行伦理审查,等等。

生物科技范文5

1选好题材

生物世界是一个绚丽多彩、奥妙无穷的世界。生活在这样美好的世界里,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选择好题材开展科技活动呢?学生们经常无从着手,教师要帮助学生首先选择好题材。选好题材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1题材难易适当、大小适宜,具有可行性

引导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题材,选题时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选择难易适当的,学生能胜任的题材,同时要考虑到与题材相关的实验材料、仪器设备、时间、产地等可行性条件,切忌脱离实际。当然,小论文题目不宜太大,范围要适当,这样才能有利于搜集资料,进行观察、调查和研究,也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题目太大太广,学生无从着手,容易半途而废且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如“洛阳市七年级学生的饮食习惯与营养状况调查”题目范围太大,在教师张颖的指导下改为“洛阳五中七年级学生的饮食习惯与营养状况调查”后,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又如“洛龙区用水情况调查报告”题目范围也太大,在教师张会娟的指导下改为“洛龙区李楼地区用水情况调查报告”后,15名学生经过分工,历时两周,对不同地理位置的20个自然村、30个家庭、4家乡镇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项目涉及生活用水情况、农业用水情况、乡镇企业用水情况。学生们通过调查,呼吁全社会要保护水资源,提醒身边的人要节约用水,同时提出了保护水资源及节约用水的相关建议和措施。其中《洛龙区李楼地区用水情况调查报告》一文获2008年河南省初中生物优秀科技小论文评选一等奖(以下简称省一等奖)。

1.2题材要新,要有创意

创新是科技小论文选取题材的重要特点,也是选题过程中值得努力和追求的地方。学生选题中提出的事实资料,对既往的理论有所补充甚至发展,或是对同一问题已有过资料,但还需要结合当地当前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和统计,仍然是新的、有创意的。

如王金菊老师辅导的学生焦梦迪所写的《鱼的再生》一文,发现小金鱼可以再生出尾来,并配有彩色照片,这补充了再生动物的种类。又如从2008年1月30日开始,50年难遇的大雪席卷中华大地。学生通过新闻知道了政府在道路上撒盐除雪,便于人们出行,但学生不清楚撒盐除雪的道理,于是便询问教师,几个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搞清楚了撒盐除雪的科学道理。但教师并没有就此打住,追问学生“撒盐除雪”有没有危害呢?几名学生带着教师的问题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写出了《撒盐除雪后的思考》一文,获2008年省一等奖。

2资料收集

小论文资料收集的过程就是学生开展科技活动、进行科学活动的过程,它为小论文的写作准备了素材。如相关的调查资料、实验数据、观察结果等。根据选题特点,选择收集资料的方法一般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一般来说,针对不同的题材,应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来收集资料。收集资料力求准确、实际,结合课题特点。

2.1观察类科技小论文的资料收集

观察是科学研究方法的第一步,要求以客观的态度,在自然常态下进行。观察法是教育科研中的基本方法,是由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

如《鱼的再生》一文中,小作者观察了小金鱼的尾巴被大鱼咬断后再生出新尾的过程,并配有不同阶段的彩色照片,使人明白了小金鱼的尾可以再生的事实。

观察的一般要求:①养成观察习惯,形成观察的灵敏性;集中精力勤奋、全面、多角度进行;观察与思考相结合。②制定好观察提纲。观察提纲因只供观察者使用,应力求简便,只需列出观察内容、起止时间、观察地点和观察对象即可,为使用方便还可以制成观察表或卡片。③按计划(提纲)实行观察,作好详细记录,最后整理、分析、概括观察结果,作出结论。

2.2实验类科技小论文的资料收集

实验是获取生物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实验是指在人为控制条件下,研究对象的变化,以其结果论证科学结论的一种方法。根据实验目的不同,可将实验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

2.2.1验证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是指实验者针对已知的实验结果而进行的以验证实验结果、巩固和加强有关知识内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为目的的重复性实验。

如洛阳市第二外国语学校的马妍娇同学在学习了“茎的疏导功能”后,利用一枝白色玫瑰在蓝墨水里放了十二天后,变成了价格不菲的“蓝色妖姬”作为妈妈的生日礼物,既验证了课堂上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节俭的习惯和孝敬父母的品质。崔凤娥老师辅导的《“蓝色妖姬”,智慧的爱》一文获2008年省一等奖。

2.2.2探究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是指实验者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知活动。

通过实验得出科学结论的过程中应注意:①分清实验组和对照组。②分析实验设计中的单一变量。③注意实验操作步骤的前后顺序要有逻辑性(前因后果),环环相扣,各步骤要严密、完整。④注意实验用具与试剂及需要控制的实验条件。⑤观测指标的确定:观测指标对自然科学来说是一种标志,即在实验观察中用来指示研究对象中某些特征可被研究者或仪器感知的一种现象标志,通过它可以推测某些特定的事实,并从中得出特定结论。好的观测指标的要求是有用性、合理性、客观性和灵敏性,对人还需是无害的,简言之,观测指标要求可观察或可测量,最后都要达到可记录。⑥在确定好观测指标的前提下,注意实验结果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最后对结果作出科学的解释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如洛阳市第三十中学李静老师辅导的学生廉晓云在《自己动手发豆芽》一文中做了4组对照实验,以探究化肥、无根剂对黄豆芽根长、茎长、子叶大小、茎的粗细、根形与根毛数量、湿重、口感等方面的差异。通过实验对比发现:4号盘——加复合肥和无根剂(6-苄基腺嘌呤)的豆芽最粗,最好看,产量最高,这就是不法商贩用化肥、无根剂等发黄豆芽牟取暴利的原因,从而提出了“我们应该自己动手发豆芽,才能吃得放心,吃出健康”的倡议。《自己动手发豆芽》一文获2008年省一等奖。

2.3调查报告类科技小论文的资料收集

调查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一般由调查者通过问卷、访谈、考察测量等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有关资料,并对收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形成关于某一问题的科学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

运用调查法进行研究,一般分为四个阶段:确定调查课题,制定调查计划;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总结,撰写调查报告。其中,收集资料是调查的重要环节。

2.3.1问卷调查法

调查者运用事先设计好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书面了解情况并征询意见。如洛阳五中张颖教师辅导的学生张亦舒等所撰写的《学生饮食习惯与营养摄入调查》一文使用了问卷调查法。调查前编写了调查问卷,对该校七年级160余名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后分别用了4幅柱形图和1幅饼状图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建议“有良好饮食习惯的同学继续保持;饮食习惯欠佳的同学从小处着手改正;营养过剩的同学加强锻炼,调整饮食结构;营养不良的同学多补充营养。希望大家合理膳食,吃出健康。”《学生饮食习惯与营养摄入调查》一文获2009年洛阳市一等奖。

2.3.2访问调查法

访问者通过上门访问研究对象或利用电话直接与研究对象交谈,获取所需要的资料。如本文前面提到的洛龙区第三初级中学张会娟教师辅导的学生张茜等所撰写的《洛龙区李楼地区用水情况调查报告》一文,使用了访问调查法,在此不再赘述。

2.3.3考察测量法

研究者以测验量表进行实地考察测量,获得第一手相关资料。如洛阳市26中学王运来老师指导的学生王嘉吴等所撰写的《超薄塑料袋的调查报告》一文,是在2008年6月1日起国家“限塑令”开始执行后,学生看到菜市场和有的商场仍使用超薄塑料袋,又看到环卫工人在清理垃圾时清理出来大量的超薄塑料袋,由此,学生们选取洛阳市解放路23号院第3栋楼住户进行实地考察测量,统计分析后为“限塑令”的进一步落实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并发出“拒绝超薄塑料袋,从我做起”的倡议。

运用调查法收集资料时应注意:①根据研究课题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确定好调查对象和调查地点。②拟定好调查计划。包括确定所采用的调查方法、调查项目和调查进程。③选择和编制好调查工具。包括制定调查表格、观察记录表、问卷、访谈提纲等。在编制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技术要求,以保证调查工具的科学性和实用性。④实施调查后对收集的调查材料要进行统计、整理、分析,得出结论性的意见并撰写调查报告,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解释,并提出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初中生生物科技小论文在资料收集方面,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文献研究法、采用网络在线投票调查等,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不再详述。

洛阳市初中生在近两年的河南省中学生生物科技小论文评选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有8篇小论文获省一等奖,15篇获省二等奖。科技小论文是科技实践活动的结晶,帮助初中生选好题材和学会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有利于学生写出具有初步的科学性、逻辑性和有效性的小论文,便于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提高生物学素养,教师任重而道远,愿我们共同努力。

生物科技范文6

生物科技活动素质教育作用素质教育就是遵循教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和身体心理素质进行培养。生物科技活动是指在课堂以外开展的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行为。开展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青少年热爱祖国、热爱生物科学、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从小关心农业和生态环境,保护这些人类共同关心的重大课题,启发青少年认识科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为发现、培养生物后备人才奠定基础。课外科技活动以其较强的实践性和极大的灵活性,对素质教育的贯彻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开展生物科技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外生物科技活动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符合中小学生活泼、好动、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

选择生物科技活动的课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力争做到课题具有新颖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例如,针对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环境问题,组织学生调查学校附近的环境保护情况,在调查过程中,同学们根据当地的情况收集了当地关于空气质量的报道,以及有关治理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的报道;调查了农田或菜园中施用农药和化肥的情况,重点了解施用农药的种类和毒性;了解了当地汽车尾气超标情况及为治理尾气超标所采取的措施;走访了学校附近的工厂和餐馆,了解了这些单位产生的废气、污水和固体废弃物及其处理措施。调查完成后,对调查情况做出调查报告,在班级内报告调查结果和提出建议,经过讨论汇总,对当地的环境质量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评价,并提出改进当地环境保护工作的书面建议。这项活动对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我们还结合初中生物课的教学,开展课外采集动植物标本的活动,同学们兴趣高涨,积极参与。使他们对科学文化知识、生物科技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乐于探索自然界的无穷奥秘。

二、开展生物科技活动,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养

生物科技活动是需要动脑、动眼、动手的活动。通过生物科技活动可使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提高多种能力,受到了科学方法、科学思维训练,使学生从小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锤炼坚韧不拔的科学精神。

在校园周围的田野林地有很多生物资源,我们在每年六月份组织学生到校外去采集植物标本。捕捉昆虫标本,同学们兴趣盎然,路边、田野的小草、林地的树木,草丛中的昆虫、蜘蛛等小动物,都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他们细心的观察各种植物的生长环境,认真研究植物各个器官的形态结构,认真观察各种小动物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等特点,并与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对照加深理解。将采集到的植物、昆虫经过整形、压干、上台纸等一系列过程制成腊叶标本和昆虫标本。切实掌握了植物腊叶标本的制作技术和昆虫标本的制作技术。提高了动手能力。生物科技小组制作的标本,作为直观教具在课堂上运用,也促进了课堂教学。生物科技小组的同学还饲养了蜗牛、蚯蚓、河蚌、金鱼等,以观察软体内动物、环节动物、鱼类的形态结构特征。同学们还观察到了蜗牛的生殖。通过查找资料同学们还知道了蜗牛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通过观察知道了蜗牛的生殖过程。蜗牛是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的动物。蜗牛的生殖器官位于头部触角的稍后处。生殖季节,蜗牛的生殖器官向外突起,在寂静的黎明或黄昏时间,两只蜗牛的长触角互相摩擦,身体前端互相交叉,完成异体受精。蜗牛的受精卵大小如红豆,外包有卵膜、白色。若将完好的受精卵放入装有沙土的塑料袋或罐头瓶内,卵上盖以湿纱布,并保持纱布湿润。容器口盖一块玻璃板,在室内温度适宜的情况下,约经7d-14d卵即孵化成小蜗牛。同学们通过饲养和观察了解了蜗牛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生殖,并写了观察日记。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如针对“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观察效果不好的问题,组织学生对此实验进行了改进,同学们自行设计,分成小组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对比试验。在实验过程中,有的小组学生提出对固定方法进行改进,把教材中的“捆式”改为“夹式”。将两根铁丝互相拧在一起,在不同位置预留三个较大的孔用来夹种子,这样改进易固定种子,可反复利用。有的小组提出增加对照试验,把两组实验增加为四组,第一、二两组使用完好的种子,第三组使用煮熟的种子,第四组使用不完整的种子。然后将第一、三、四组放在温暖的地方,第二组放在寒冷的地方让其萌发。然后将萌况作对比,最后分析、讨论、总结,得出种子萌发条件。通过这些活动,使同学们受到了科学方法的训练,学会了观察、分析、对比、综合等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也培养了他们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以及不怕挫折、勇于战胜困难的科学精神。

三、开展生物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

课外生物科技活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通过野外实习和参加生产劳动,学习一些实践技术,使学生在实习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接受义务教育后的农村青少年,大多数将直接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因此要非常重视对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培养,使他们毕业后能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在课余时间,组织科技兴趣小组到大棚去学棚蔬菜栽培技术;到食用菌栽培专业户学习食用菌栽培技术;到果园学习果树嫁接技术等。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获得了一定的劳动技能,有了一技之长,而且也使他们看到生物科技在农业、林业生产上大有用武之地,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他们从自己的劳动成果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感到劳动的光荣,受到了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的教育;进而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感情,以及改变家乡面貌的强烈责任感。

四、开展生物科技活动,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课外科技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教育的契机,教师若能及时点拨,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