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化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专业化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专业化建设

专业化建设范文1

新建本科院校;高校教师;专业化

【基金课题】此课题系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化的发展问题研究》研究成果。

对新建本科院校而言,师资队伍建设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原有的教师一直从事着专科学校的教学工作,不知道如何给本科生上课,依照延续专科生的授课模式;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方法、科研意识能力等诸方面与本科院校的要求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新引进的绝大多数教师来自非师范院校,他们或者是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和丰富专业实践能力的专业人员,或者是刚毕业就走上教学工作岗位大学毕业生,缺少教学实践经验,教师队伍年轻化、高学历化、高职称化、非师范化、实践技能弱化倾向十分普遍。建设一支理念创新、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新建本科院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1.教师专业化的含义

教师专业化是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从宏观角度理解,教师专业化是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指教师群体专业化的发展和得到社会承认的过程,是把教师职业发展成为一种专业职业及获得专业地位的过程。其强调的是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从微观角度理解,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教师个体成为一名专业人员,是教师个体的、内在专业化提高。因此,“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和教师群体的专业水平提高以及教师专业地位的确立和提升的过程”。这种表述把教师专业化划分为三个层次,也即三个过程,一是指教师个体的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二是指教师群体的专业化水平提高的过程;三是指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的确立和提升的过程。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包括学校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完善机制、加强师资队伍管理、完善师资队伍的数量、结构、层次、规模,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影响等。另一方面教师个体专业素质提高。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学科知识的专业化,能够担任相应学科知识的教学任务,要求教师学历水平的高层化;二是教育科学素养的专业化,要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科学知识、教育技术来武装教师的头脑;三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专业化,要求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与其从事的职业相适应,使教师不仅能够传授知识,而且能够合格地担负起培养人、教育人、发展人的任务。

2.新建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化途径

转变观念,提高对教师专业化重要性的认识。教师专业化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师个体、教师群体及社会各个方面的合作配合,有全面长远的发展目标和组织规划。教师专业化是促进新建本科院校教师职业和教师教育发展的关键。首先要促进学校、教师教育观念转变,使他们树立起体现时代精神的现代教师教育观念。新升本科院校应针对特定的历史阶段,抓住转型时期广大教师思想认识的特点,在教师队伍建设中通过广泛地开展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大讨论,从培养高素质的本科人才角度出发,让广大教师对本科教育有全面、准确的认识、理解和把握,从而使教师提升认识、转变观念,促进教学水平、学术水平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其次,学校必须建立有利于教师教学、科研的良好氛围,制定教师发展规划,建立各种激励机制,以经常性、多渠道、多手段加快师资培训的发展,使教师专业发展成为一种制度、长效性工作。再次,以专业化为目标,树立良好职业道德意识,确立教师专业工作者的职业理想和形象。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角色的全面转换。既是学科知识领域的专家,也是教育教学领域的专家;既是授业者,也是学习者;既要博学多才,也要深刻敏锐。21世纪的教师不仅是优秀的教学人员,也是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者和反思者。最后,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灵魂的优秀引路人和塑造者。

民主管理,为教师发展创造适合的优环境。受高校体制因素影响,一些新建本科院校在管理上还存在认为管理人员是“管人的人”的观念,忽视教师的主体地位和价值,淡化教师个人需要和个性的倾向。教学科研行政化倾向还依然存在,学校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侧重于行政管理,导致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有着行政化倾向。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必须营造开放、宽松、支持性的成长氛围,建立政策宽松、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民主治校、人际和谐的“软环境”,全力构建学校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和行为文化,积极培育淳厚向上的大学精神,完善可行的制度规范,和谐幽雅的生态环境,积极健康的行为方式。做到行政权力适当向专业权利让渡,给予教师专业方面的自,激发教师的自我发展潜能,为教师教学科研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优化机制,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保障。新建本科院校应建立教师发展常效机制,以经常性的投入加快师资培训组织机构的发展,使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一种制度,形成良好机制。

加强制度规范建设。教师专业化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要想变为现实,必须建立完善的制度作为保证。一是要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评价体系细则等,以获得教师专业化水平的质量保证。二是需要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保证,保证管理规范科学。三是健全完善教师专业化与教师素质的培训和提高制度。

制定人才培养政策。引进人才是新升本科院校在一定时期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和有效举措。师资引进要有明确的导向性和目的性,通过有计划的引进,扩充和加强学科专业的师资,实行积极的人才引进政策,努力建设一支数量相当、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基础雄厚、充满活力、适应学校发展的优良教师队伍,满足本科教学、学科、专业需求的教师队伍。

加大支持和投入。学校对教师教育培养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资金和政策保障。设立教师培训专项资金,教学科研奖励专项资金,教学科研项目经费支持,学科、专业带头人及教学科研团队的投入经费支持,创造条件为教师科研教学能力提高提高平台。

拓宽渠道,提高实现教师专业化效率。新建本科院校通过多形式、分层次的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和水平。包括教师个体终身学习养成和学校群体计划培训结合,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结合,在职培训中校本培训和校外培训结合。首先,学校要制定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和引导教师个人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和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其次,学校通过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活动方式来培训教师。教学活动中的“教学示范课”,“教学竞赛”,“以老带新”,参与教学科研、学科、专业建设,组建学科、专业研究团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学术讲座、学术沙龙和学术报告会等对老教师和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有极大促进作用。再次,学校通过派送教师到国内外高校进修访学,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专业技术培训,深入与自己专业相关行业实习实践,鼓励在职研修研究生课程、学位等,原来专科阶段老教师能够提高学历、掌握本科教学的方法、能力,新引进的青年教师掌握教学科研方法,获得专业实践技能。

科学评价,建立教师专业化发展评价制度。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确定一个相应的评价体系,对多种发展举措的实施效果进行评

下转第092页

上接第093页

价,这种评价会对教师个体或群体的专业化行为发挥引导和激励功能。大学应建立起学校评价、学生评价、专家评价和教师自评相结合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评价体系,并建立相应的评价制度、评价指标体系和具体措施。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刘 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专业化建设范文2

关键词:刑侦专业化;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D9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53(2012)02-0042-05

2009年底,厦门市公安局按照整体化防控、精细化管理、精确化打击、规范化建设和健全完善维稳工作长效机制(“四化一机制”)的总体思路,启动刑侦专业化机制改革,有力地推进了警务机制改革,促进了打防结合,提升了破案打击成效,策应了社会管理创新。

一、刑侦专业化建设实践回顾

刑侦专业化机制于2009年底正式启动,2010年,厦门全市破案绝对数、年内破案数双双增多,破案绝对数16026起,同比增加1372起,比升9.4%;年内破案数14385起,同比增加1355起,比升10.4%。全市打掉犯罪团伙501个,抓获犯罪成员1975人,破案3858起,同比分别上升18.4%、23.8%和38.8%。2011年上半年,全市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6433起,同比增长7.7%;其中破获八类案件735起,破案数同比上升7.1%,破案率同比上升9.8%。

(一)构建专业队伍

刑侦专业化建设中,分局刑侦大队普遍按照“3科7队”的基本要求,设置综合科、技术科、案审科,情报信息中队、重案中队、有组织犯罪侦查中队、盗窃犯罪侦查中队、“两抢”犯罪侦查中队、诈骗犯罪侦查中队、街面犯罪侦查中队。全局抽调派出所部分驻所中队警力185人并录用分配新警27人补充专业队,使刑侦民警占总警力的22%至26%不等。

(二)建立专业运作机制

市局按照“统一受理、分流办理、分类侦查、集中案审”和“专业化建设、等级化管理、实战化体制、机制化运作”的要求,指导相关分局建立包括打击路面涉车“两抢”、追逃等在内的16项专业运作模式。总结推广思明分局开展刑侦专业化的成效与做法,实现侦查、技术同步出警、同步做笔录,信息、侦查互动,推行主办侦查员制和搭档制,以“必到、必查、必做、必访”为核心加强侦查监督,以落实“主勘”、“三清”制度为重点强化刑事技术工作,将盗窃犯罪侦查队作为接警高峰期现场勘查的机动力量,案审民警与办案单位挂钩等,明确了基本的专业运作模式,促进了刑侦专业化建设。

(三)培育现代侦查理念

市局领导带队深入基层,精心调研,科学论证,大力宣传刑侦专业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各级领导为重点统一思想认识,同时提出了加强“110”接警案件侦破,进一步提升破案打击质量等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要求全市公安机关从实战出发,坚持“既要破大案、又要管小案”,积极树立命案必破、黑恶必除、盗抢必打,逃犯必追的信念,并以贯彻落实网上追逃、指纹比对、命案侦破、跨区域办案协作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实战机制为重点,不断破解侦查破案实战中的难题,不断拓展打击犯罪工作思路,努力提高破案打击水平。

(四)转变侦查破案模式

刑侦支队在全市积极倡导基础工作信息化、情报信息专业化,信息研判与基础工作互动,各专业队通过涉案物品信息、刑嫌人员信息、串并案信息、现场勘查信息开展侦查破案,侦查破案能力大幅度提升。如湖里分局通过组织开展刑侦基础工作会战,各专业中队根据各自专业特点,分别建立了本专业高危人群信息库;加强尖子特情培养,组织全局“321”专管员培训,把刑侦基础工作建设列入年度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同时将特情、工作关系、阵控点的物建数量与作用率也列入考核,做到质量并重。全局通过基础工作与信息研判互动破案1000多起,利用特情、工作关系完成全年指标任务的1.68倍,阵控点发挥作用率达100%。

(五)转变办案方式

各专业队积极加强“证据为先、先证后侦、先证后审”意识培养,强化证据意识和诉讼意识,全面加强证据收集,促进侦查破案从“由供到证”为主向“由证到供”为主的转变。思明分局刑侦大队针对盗抢机动车案件几乎没有现场痕迹物证、报警滞后的特点,制定了严格的“四必查、六必做”制度;湖里刑侦大队“两抢”犯罪侦查中队对在侦、在逃的犯罪嫌疑人资料统一进行分类建档,及时掌握犯罪嫌疑人作案规律及关系人;同安分局以视频资料为重点加强犯罪证据收集,积极探索“先证后审”。通过以上方法,成功破获一批重特大刑事案件。

(六)加强信息和科技手段应用

各专业队认真贯彻推进精确化打击工作的决定,加强刑侦、技侦、网侦、视频四大技术手段及GPS、电子地图等技术应用,提升了侦查破案科技含量。集美刑侦大队引进并构建了“刑事情报分析系统”等一系列高科技信息研判平台,极大地提高了侦查工作效率。湖里分局刑侦大队综合应用“四大技术”成功侦破案值达40余万元的“周六福”珠宝店被盗案,并根据此类高危人员作案的时间、手段等特点,深入分析研究犯罪嫌疑人的通话记录以及身份籍贯等信息,针对不同犯罪嫌疑人的通讯记录进行不断地、细致地分析碰撞,先后抓获了一批入室盗窃嫌疑人。利用全国公安机关DNA数据库比对信息,在河南清丰县抓获犯罪嫌疑人史某,成功侦破发生在2007年的故意杀人积案。

(七)培养专业能力

“用专门的人做专门的事,以专业队伍打击专业犯罪”。刑侦支队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组织开展优秀人才评选活动,各分局按民警专长配置警力,并为专业人才成长搭建了舞台,创造了发展环境。一是优化队伍内部组合。精简淘汰一批不愿干、不会干、不适合刑侦工作的民警,针对每位民警特点和优势因材施策进行内部岗位调整,实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二是落实培训计划。各单位积极组织民警参加信息研判、网上作战、行动技术、网侦技术、视频技术、刑事案件现场保护、刑事案件定性以及涉黑涉恶、电信诈骗、盗抢机动车、团伙案件等各类案件侦查技巧方面的培训,适应刑侦专业化建设的需要,全面提升刑侦专业技能应用水平。三是建立主办侦查员责任制。采取以老带新、以强带弱、要案评析等方法,在实战中提升民警的专业技能,锻造出了一批侦查行家、破案能手和业务骨干。

二、刑侦专业化建设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由于警力不足等原因,全市尚有两个分局没有开展刑侦专业化建设。在已开展刑侦专业化建设的分局中,在侦查破案能力、运行效率、工作规范程度、人员素质等方面发展不平衡,粗放型经营、低能低质运行等问题还比较普遍,其主要问题表现如下:

(一)工作机制不完善、不落实

开展刑侦专业化建设以来,市局、分局制定了一批工作机制,有些工作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抓好落实。如各单位均建立了打击街面犯罪中队,但有的单位反扒工作仍然没人负责,有的中队民警、协警“被挪用”,没有真正从事反扒工作,反扒工作机制、派出所反扒联络员、扒窃犯罪刑嫌人员档案均未建立,群众抓获扭送扒窃犯罪嫌疑人后不认真审讯深挖,就案办案。在打击路面涉车“两抢”犯罪和盗抢汽车犯罪工作机制中,要求各基层办案单位掌握了破案信息后,经由刑侦支队一、四大队进行全市范围的研判串并,交由行动技术支队侦控,以达到整合信息资源,发挥“合成战”优势,提升破案打击效益的目的。然而有些基层单位从狭隘的完成指标观念出发,不按规范要求操作,直接交控,屡屡发生“线索撞车”问题,浪费了不少的警力、装备和信息资源。又如侦破盗抢汽车案件联合办案工作机制要求对每一起盗抢汽车案件信息必须及时、准确、全面地采集录入,进行全面交流研判,对每一名盗抢汽车犯罪嫌疑人信息进行全面收集,对每一起盗抢汽车案件进行检查指导督办,及时将抓获的每一起现行盗抢汽车案件犯罪嫌疑人及侦破的每一起盗抢汽车案件情况汇总上报。但有的办案单位上述工作不落实,严重影响办案质量。

(二)专业能力参差不齐

刑侦专业队伍的成立有利于刑侦民警在实战中转变侦查思路,提升侦查破案能力,但由于接触案件情况、工作责任心以及学习能力的不同,造成侦查人员实际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专业化水平的有效发挥。从实际效果看,街面犯罪打击质量还不高;侦破网络诈骗案件的数量虽然大幅度增加,但打到要害,抓获犯罪团伙主谋,彻底铲除“打电话、取款、网络推广服务公司”整条利益链的不多;电信诈骗案件边打边冒,不断有案值巨大、社会名流被骗等“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案件”发生。全市情报信息系统建设形成一定的规模,破案效益呈上升趋势,但尚未达到“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的高度,专业人才严重紧缺,特别缺乏既懂侦查又能熟练掌握网络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日常信息研判工作缺乏“大刑侦”的视野和“大研判”的思路,没有创造出简便有效、具有本地特色、有影响力的技战法,因而在多发性案件侦查中的作用发挥有限,对全局工作和拉动破案总量增长成效不够明显。有影响、有专长的侦查人才不多,基层警力不足、破案压力大的现状造成了大部分民警“什么案件都会办,什么案件都办不精”,也导致了一些民警在主办某类型案件上并无主攻和专业可言。有相当数量的民警还摆脱不了“打现行深挖”的思维定势,离不开现场勘查、调查访问、审讯突破“三板斧”,对公安部8大信息资源库、省厅和市局的各类信息系统以及刑侦、技侦、网侦、视频“四大技术”的功能了解掌握十分有限,网上作战技战法单一,信息综合应用效率低。

(三)基础支撑不力

一是没有将“321”、阵地控制和刑嫌调控“三项基础”作为转变侦查破案模式的重要抓手来对待。“321”发挥作用率低,通过行业管理破获的刑事案件屈指可数。对通过基础工作打击犯罪,特别是对打击流窜犯罪、智能型犯罪、利用科技手段犯罪(如电信诈骗、异地作案)能否发挥作用缺乏信心。“从人到案”、“从物到案”、“信息到案”难以落实,转变侦查破案模式没有抓手,成为空喊的口号。二是基础建设缺乏有力的监督和保障,管用脱节问题突出。特别是视频监控市局与分局、派出所、社区监控中心的“四级监控”互联共享工作进展不快,视频监控设制不合理,图像不清晰、管理维护不到位等问题比较突出。多次发生在众多视频探头监控情况下,从现场提取不到有价值的案件视频图像的现象。

(四)部分民警工作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

长期以来,刑侦民警面临指标压力大,工作强度大,与其他部门民警相比反差大。刑侦部门民警数量较其他科所队人员较多,晋级、晋升难度大,对刑侦队伍产生负面影响。有的刑侦民警工作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缺乏应有的工作激情和创新精神。

三、围绕“四战两提高”目标,大力加强刑侦专业化建设

要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刑侦座谈会“四战两提高”精神,按照市局《推进刑侦专业化建设总体方案》要求,完善配套机制,创新实战方法,加强专业技能培训,以全面及时收集证据为核心,提高攻坚克难和串并侦查水平为重点,进一步提升侦查破案专业能力。

(一)侦查破案模式多元化

继续加快侦破模式转变,实现从单一的“从案到人”向“从人到案”、“从案到案”、“从物到案”、“从信息到案”相结合的侦查模式的转变。一要消除认识误区。克服“三项基础工作过时论”,明确在信息时代,“三项基础”工作不仅是侦查破案的重要手段,而且是侦破模式转变的前提条件。在刑侦专业化建设中,各专业队要有自身的专业基础,没有基础就没有专业,要通过掌握研判大量的涉案物品、刑嫌人员、串并案、现场勘查、空中信号等信息,实现侦查破案模式转变。二要密切协作。加强各破案打击部门与治安、派出所之间的协作,解决好管理控制与破案打击工作脱节问题。在加强高危人员调查摸底的同时,主动加强与派出所、治安部门的交流沟通,使日常办案、人口、行业管理等工作形成互补,推进基础工作。三要加强规划。重点在旅店业、金银首饰加工业、废旧物品回收业、出租车、典当业、电脑、手机、机动车维修交易及汽车租赁业加强特情、刑嫌和阵地控制工作。四要加快基础工作信息化。依靠各类情报信息系统,将信息研判工作与“三项基础”工作紧密结合,用好情报信息和基础工作两个网络,双向互动,通过情报信息网,对基础工作提供的案件、人员、赃物信息加以查证,提高信息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利用网络,强化秘密力量管理,开展高危人群分析,开展刑嫌调查控制、阵地控制等工作,提高基础工作效率。

(二)侦查破案手段多样化

根据全国刑侦座谈会提出的打好“合成战”的要求,市局制定了《厦门市公安局关于建立侦破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案件合成作战工作机制的意见》,为“四大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政策保障。一要促进刑事技术建设再上新台阶。狠抓现场勘查、技术串并和DNA比中串并“三项机制”落实。组织开展实验室和基层技术室盲测,技术材料制作的专项检查和质量评比,基层技术室建设情况复查,现场痕迹物证提取、鉴定、现场照片卷宗标准化制作、部勘信息系统录入等各类培训,探索试行案件现场专业分类勘查负责制,赶超全省勘查率一流地市。年度刑事技术考核综合排名要进全省前三名,在全省要率先实现基层技术室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二要加强行动技术应用。加强空中信息采集,案件线索梳理,电信查询手段应用,对办案骨干加强电信查询手段应用知识培训,达到“五会”:会利用通讯信息分析犯罪嫌疑人活动区域,锁定犯罪嫌疑人,验证犯罪嫌疑人供述,分析犯罪嫌疑人的关系人,查证团伙系列流窜性案件。三要加强网侦技术应用。建立完善刑侦与网安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和案件信息定期交流制度,共同开展侦查工作。加强“网吧”上网人员信息采集,多途径了解掌握涉案人员及刑嫌人员上网信息,了解掌握网上专门技术手段功能作用,对虚假身份和轨迹数据开展研判、比对,有效利用网侦技术开展侦查破案和追捕逃犯。四要加强图侦技术应用。利用市局警情分析会等机会,对利用图侦技术开展侦查破案工作成效及问题进行反馈,以公安信息网开通视频信息综合利用平台为契机,建立完善视频信息研判工作机制,提高图像分析软件应用和信息研判水平。加强以高清视频技术和车牌识别技术等为核心的城市断面监控系统应用,提高利用图侦技术发现、识别、引导抓捕犯罪嫌疑人的能力。推广视频应用“实战六法”,提高视频信息实战应用效益。五要建立健全“四大技术”应用推广机制。借力于市局设立社会管理创新奖机制,积极创造条件,创造良好的研究应用环境。鼓励民警立足本职岗位,开展技术革新,大胆应用新技术,开展新项目,充分发挥技术装备和各类应用系统的效能,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执法水平。

(三)信息导侦实战化

以打好“信息战”为要求,不断提高信息研判应用绩效。一要继续深化“情报大会战”。加强“三类人员”信息(各类多发性刑事高危人员信息、未到案的涉案嫌疑人信息及涉案嫌疑人社会关系信息)采集,并将高危人员信息采集活动常态化和制度化。严格落实“谁办案、谁采集、谁录入”的信息采集录入终身责任制,建立常态化的信息质量监控审查制度,确定专人定期抽查、倒查办案单位采集的案件信息和人员信息,促进刑侦信息采集质量的快速提高。加强对“有广泛社会影响案件”的预警、研判工作。及时对多发性、流窜性及新型犯罪进行预警,及时对媒体上重点报道、社会反映强烈、各级领导关心的案件追踪上报。积极探索实践刑事高危人员信息的综合应用,在“以案找人”、“从人到案”、“从车到案”、“高危调控”等方面形成技战法。二要探索建立类案研判分析机制。总结归纳热点侵财案件研判破案技战法,探索建立类案研判分析机制,促进侦查破案从个案侦查向类案侦查拓展。结合类案研判,组织网上作战技战法交流、研讨、推广活动,培养多层次、多类案别的研判专业人才。三要建好、用好“标准化人员信息采集应用系统”建设和“通讯录信息采集分析系统”。分期分批在一线办案单位建立“标准化人员信息采集应用系统”,指导应用该系统采集指纹、足迹、DNA等信息,并利用网上资源开展分析研判和串并侦查,真正将“抓大案、管小案”工作落到实处。引进“通讯录信息采集分析系统”,并根据本地化需求进行改造,推进涉案嫌疑人通讯录信息的采集。借鉴集美分局经验,研究制定企事业人员通讯录的采集途径和责任分解办法,实现采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加强通讯录信息应用技能的考察学习,与先进地区建立信息共享关系。

(四)刑事执法规范化

加速实现侦查破案方式从“由供到证”为主到“由证到供”为主的转变,进一步提升刑事执法质量、判5年重刑所占比例和打击处理率。首先,学习落实“两个规定”,将以证据为中心的办案理念贯彻于侦查办案全过程。学习贯彻政法五部门联合的《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并落实到执法办案具体工作之中。办案单位尤其是指挥员要完善证据观念,不仅要收集定罪的证据,还要收集量刑的证据;不仅要提取到痕迹物证,而且要反映痕迹物证与案件的关联性和来源的真实性;不仅要获得犯罪嫌疑人真实的口供,还要收集证明口供真实性的证据;不仅要收集到能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而且这些证据证明的结论还必须是唯一的。严格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证据、保管证据,确保每个案件都诉得出、判得了。特别要及时全面地收集命案和黑恶案件的证据,确保命案和黑恶案件一起也不能错。其次,组织开展专项检查、评比活动,力争在全省取得好名次。以开展命案和“八类案件”卷宗评比、部分侵财类案件卷宗评查以及全省刑侦部门清理积案、命案评查和精品案件评比工作为抓手,结合讯问场所、涉案车辆检查等专项工作,强化执法检查监督和指导。强力推行命案全程录音录像工作,利用案审处网站,开展命案卷宗评比讲评,贯彻落实《刑侦部门刑事案件质量问责制》,对执法检查、评查、评比中发现问题的责任人进行通报、培训,力争全市落实“办案公开制度”和开展命案卷宗评比工作在全省保持领先地位。最后,落实执法办案责任制。要进一步落实《刑事侦查工作细则》、《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执法过错纪律责任追究联席会议制度》、民警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案件倒查、刑事案件审核审批工作规范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将执法责任直接与民警切身利益挂钩。同时,在刑侦部门层层设立法制员,坚持案件合议制度,切实加强案审监督,从点滴做起,规范执法行为。

专业化建设范文3

关键词:民族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7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5-0346-02

民族院校辅导员是民族院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是民族院校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培养造就少数民族优秀人才,服务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民族院校肩负的光荣使命。新形势下,积极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打造素质过硬、水平高超、质量可靠的辅导员队伍,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力量,理应成为当前民族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

一、民族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现实诉求

(一)正视民族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的理性思考

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水平和程度,还不足以满足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辅导员工作处于离散型的非专业、非职业化状态,不同程度存在专业知识匮乏,专业技能欠佳,专业意识淡薄,队伍稳定性较弱,科研能力欠缺,职业认同感、归属感、成就感较低,工作执行力、胜任力不佳等问题,这些问题在民族院校也普遍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民族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培养少数民族优秀人才、促进民族团结和谐为己任,更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种种不足之处,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研究与建设,不断提升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破解辅导员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难题,更好满足少数民族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

(二)提升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

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的本职工作和首要任务,从某种程度上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与质量跟辅导员队伍的素质能力、整体建设状况密切相关。复杂多变的社会成长环境和民族院校学生在语言文字、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思想观念、性格心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与特殊性,给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诸多挑战。民族院校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继承和发扬思想政治教育宝贵经验和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应对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存在的问题,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深入研究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切实提高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将“立德树人”作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根本任务,不断提升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二、民族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专业化是社会分工的结果,是专业动态的发展过程。“辅导员的专业化是指经过专门的教育和培训的人员走上辅导员岗位,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可见,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就是辅导员队伍在发展过程中获得较强的专业素质,掌握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具备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制定鲜明的专业标准,拥有稳定的专业地位,不断提升辅导员队伍的工作能力和社会地位。

(一)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

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是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坚实基础。民族院校辅导员工作的对象是具有较高文化素养,思维活跃,知识面广,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民族成分较多,个体差异明显的各族大学生,这一特点决定了辅导员的工作不能低层次、低水平运行,要求辅导员必须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就专业知识而言,首先,民族院校辅导员必须掌握扎实的基本理论特别是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是辅导员工作顺利开展的学科支撑和理论武器,有助于辅导员更科学地把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特别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形成发展规律,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其次,民族院校辅导员必须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学科的知识,比如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人才学和现代管理科学知识,专业的知识储备和宽广的学科视野可以帮助辅导员更加全面的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提升辅导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此外,辅导员还应该掌握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最后,作为民族院校的辅导员,必须努力掌握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民俗民风,把握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和差异性,使工作方式方法更加贴合少数民族大学生生活、学习实际。

就专业技能而言,辅导员队伍应该掌握的专业技能主要包括思想引导技能、学习辅导技能、生活指导技能、心理疏导技能和就业指导技能,应对突发事件技能。民族院校辅导员只有充分掌握上述技能,才能更好地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在生活、学习、心理、工作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为少数民大学生的成长、成熟、成才答疑解惑、出谋划策、保驾护航。

专业化建设范文4

>>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与实践 推进专业化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政工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湖北中职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调查研究 中职学校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与思考 浅析中职学校的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管理 关于中职学校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探析 社区教育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 大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 基于专业化与职业化导向的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 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新实践、新经验 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探讨 高校管理队伍的专业化研究 专业化:社区教育专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 关于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发展的研究综述 基于专业化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研究 新常态下高校教学秘书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研究 论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困惑与出路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中职德育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中职德育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在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德育队伍在其中占据核心地位和关键性的意义。中职学校德育队伍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整个队伍的素质对于学校的发展与学生的成长具有直接的影响与作用。因此,创建专业化的中职德育队伍是极其必要的。本文主要依据中职学校德育队伍的特性,提出系统的建设专业化的中职德育队伍,提高德育队伍的综合素质,进而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与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职学校 德育队伍 专业化建设

1 引言

中职学校德育队伍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整个对于的素质对于学校的发展与学生的成长具有直接的影响与作用。尤其是近年来,在国家相关部门的管理下,中职学校在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在教育教学规模管理、办学手段、教学质量等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突破,在社会中呈现处积极的一面。但是,一些客观因素的存在给德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当前社会发展中,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任务和新挑战。例如,当前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90后,他们的共同个性是,在知情意行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与多样性,这些个性品质的存在,给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在管理过程中带来了新的问题。因此,建设专业化的中职德育队伍,全面提高德育队伍的综合素质和综合性能力能够有效地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与学生健康的成长。

2 中职学校德育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综合方面研究

2.1 校领导将德育工作引入到学科教学与学校管理中

近年来,教育行政部门已经提出了关于落实教育部相关的文件精神,各个管理部门的领导要共同管理本部门的相关工作任务,共同创建良好的氛围。在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德育队伍在其中占据核心地位和关键性的意义。对于中职学校德育队伍的专业化建设,需要全社会相关部门积极地参与到其中,进一步为中职学校德育队伍建设创建提供优质化的服务。进行中职学校德育作用的过程中,需要突出相关行政人员与专业领域的学术性,全面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进一步促进学生在德育方面的综合性培养。其中,建设专业化中职学校德育队伍,需要中职学校的校长在德育方面给予高度的重视,需要将建设专业化的德育队伍全面引入到学校管理与教师综合性技能水平培养等整个过程中,良好地安排与规划德育工作与学校教育中其他部门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将德育与学科工作安排相结合,从领导方面着手,抓好德育队伍的专业化管理,进而促进学校的发展与学生的成长。

2.2 行政主导和专家指导相结合的建设专业化的德育队伍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加快职业教育在教育领域中的发展步伐,全国各地市的大多数区县进行了职业培训基地的建设。但是,该基地的建设主要的核心作用是;促进学校教师的专业化技能,在行动方面缺乏一定的定律,严重制约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管理。因此,建设专业化的中职德育队伍,全面提高德育队伍的综合素质和综合性能力能够有效地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与学生健康的成。对于上述情况的分析,早建设专业化的德育队伍时,需要相关的行政人员与领导专家共同努力,不断提高专业化德育队伍的综合素质,主要应做到下述两大方面,即:

其一,全面注重学校行政的主导性作用。主要需要将德育工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相关部门的领导有机结合;

其二,进行中职学校德育作用的过程中,需要突出相关行政人员与专业领域的学术性,全面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进一步促进学生在德育方面的综合性培养。由此可见,中职学校德育队伍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2.3 创建专业化的中职学校德育培养体系

创建专业化的中职学校德育培养体系,首先需要做好学校各个教育者的综合性能力培训工作,这项任务是提升学校教育者专业技能和综合性管理水平的前提基础与重要保障,是强化中职学校对于队伍专业化的重要策略。学校教育者专业技能和综合性管理水平的日益提高,意味着建设德育队伍专业化发展一斤即将实现。除此之外,中职学校辅导员的综合性素养与德育队伍的建立具有之间的影响与作用,辅导员的专业知识、技能、文化、素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专业化的知识理论体系与综合性的素养,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学校的管理,以及学校德育队伍的建设。

3 中职学校德育队伍专业化建设中的实践安排

在进行中职学校对于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具体安排过程中,需要相关的教育部门依据相关的规定与管理体系,进一步促进中职学校德育队伍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其中,需要对德育工作者进行专业化的培养,尤其是在德育意识中,不断地更新与实际发展相协调的理念,在具体工作安排过程中需要进行德育管理。在实践中不断地提升综合性的技能与素养,进而有效地促进中职学校德育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对于中职学校德育队伍的专业化建设,需要全社会相关部门积极地参与到其中,进一步为中职学校德育队伍建设创建提供优质化的服务。在进行中职学校德育作用的过程中,需要突出相关行政人员与专业领域的学术性全面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进一步促进学生在德育方面的综合性培养。除此之外,在具体的工作安排中,要全面培养德育队伍的综合性能力,如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反思与总结能力、实践能力等等,要学会从以往的德育案例与相关的信息资源中不断地进行分析研究。其中,建设专业化中职学校德育队伍,需要中职学校的校长在德育方面给予高度的重视,需要将建设专业化的德育队伍全面引入到学校管理与教师综合性技能水平培养等整个过程中,良好地安排与规划德育工作与学校教育中其他部门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将德育与学科工作安排相结合,从领导方面着手,抓好德育队伍的专业化管理,进而促进学校的发展与学生的成长。

4 结束语

中职学校德育队伍在学校管理和学生道德意识行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整个学校的发展与学生成长。当前,在我国教育行政部门的严格管理下,中职学校在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尤其是在教育规模、办学质量等方面取得了而明显的突破,而一些客观因素依然对德育工作的进行带来负面影响。例如政治经济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给当前的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需要进行全面的规划与安排,加强专业化的德育队伍建设。因此,整个队伍的德育素养对于学校的发展与学生的成长具有直接的影响与作用,也就是说,学校管理过程中,进行专业化的德育队伍建设是极其必要的。

参考文献:

专业化建设范文5

关键词:商业银行;专业化建设;专业化能力;因子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72(2011)03-0026-06

一、问题的提出

商业银行是现代社会中比较特殊的一类经济组织。这种组织区别于其他企业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因媒介信用与货币而具有的专业性。当前商业银行发展的外部市场环境和商业银行自身组织功能与过去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商业银行转型发展需要专业化建设的有力支撑。

首先,需要对“商业银行”予以重新认识。

商业银行起源于14-15世纪欧洲地中海沿岸的货币兑换业,但其概念是由commercial bank音译而来。比较普遍的定义是“以经营存款、贷款、汇款为主要业务,以盈利为目的的货币经营企业”。按照我国《商业银行法》的界定,商业银行是指“依据《商业银行法》和《公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的业务的企业法人”。商业银行区别于其他企业组织的主要特征是因媒介货币与信用而具有的专业性。本文认为,商业银行发展至今,其组织功能、经营范畴及发展模式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现代商业银行、尤其是大型商业银行已经不能简单以“企业’’来论定。作为经济社会中主要的受授信用机构,商业银行的中介与平台功能得到大大延伸和增强。这种中介和平台以信用为基础,以资金、信息、客户、风险控制、创新等为内容、以各类物理机构和电子渠道为载体,以综合收益和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商业银行中介和平台的功能强化了其服务的本质,这种服务的本质进而需要强化商业银行的专业精神与专业价值。

其次,需要对商业银行“专业化建设”予以界定。

一般意义上的专业银行是指有特定经营范围和提供专门性金融服务的银行。在西方国家,包括储蓄银行、投资银行、抵押银行和贴现银行等。在我国,过去的“专业银行”一般指向工、农、中、建等四大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前的性质,具有计划经济条件下银行业务分工的含义。

从制度和银行经营的角度论及商业银行的专业化,则往往对应着综合化或全能化。唐旭(1995)认为,商业银行专业化经营是3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经营准则,但随着技术与竞争的发展,专业化经营使银行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综合化经营的呼声越来越高。肖建(1996)对比分析了专业化银行制度与全能银行制度,得出结论是,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应采取不同的银行制度,我国从长远看逐步放宽商业银行经营范围限制是大的趋势。苏华(2007)把专业化定义为“以客户为中心,按照客户的类型分别为不同的客户提供综合服务的专业化经营”,他强调,专业化是以客户为中心的专业化和经营模式的专业化。田惠宇(2010)指出,基于客户分类分层和需求多元化,差异化服务是银行业战略转型的不二选择,专业化经营是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有效途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要在综合化经营的基础上探索差异化、专业化经营的发展道路。

本文所指的商业银行“专业化建设”是指商业银行通过战略引领和综合努力,以创新为手段,在系统、产品、风险管理和人力开发等方面提升价值,满足市场和客户多元化、综合化或差异化服务需求,实现商业银行持续发展的过程。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商业银行专业化建设:第一,它主要是一个商业银行内部提高和强化的过程,但目标取向却是对外的。即,从外部客户比如政府、工商企业和个人角度,你是经营货币与信用的专业组织,所以你的产品和服务应该体现出你的专业性;第二,专业化建设可以体现为突出于某一方面的差异化、专业化经营,也可以体现为多元化和综合化的金融服务,关键在于不同客户、不同时期、不同的金融服务需求;第三,商业银行专业化建设应强调以专业精神为基础,以专业价值为重点;第四,专业化建设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业同质化竞争特征依然明显,而客户对商业银行专业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谁能在经营模式转型和专业化建设方面先人一步,谁就将在新一轮银行业竞争中占据主动。

所以,本文所指商业银行“专业化建设”和“专业银行”及商业银行“专业化经营”是不同的概念,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加广义的外延。

二、商业银行专业化建设的需求分析

首先,金融市场发展和客户需求变化迫切需要商业银行加强专业化建设。

从金融市场发展看。一方面,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金融日益接轨国际。即使中国资本项目并未完全开放,但信息、价格、资金等金融要素的国际间传导机制已经初步形成。当前,各国货币汇率波动频率和幅度明显增加,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风险定价、跨境清算、避险保值、头寸管理等多重能力亟待重构。为规避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必须在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方面进行有效的产品创新。比如,针对越来越多的外向型企业,必须充分利用以远期、掉期、期权为代表的衍生金融工具,为客户提供新型金融服务和一揽子服务解决方案,切实为客户降低风险,提高资金效率与安全性。另一方面,在市场化条件下,随着各类金融机构的快速发展,国内银行业市场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同业市场竞争的加剧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服务水平和市场绩效,但同时暴露和反映的同质化经营特征也令人印象深刻。

从客户需求变化看。“金融脱媒”不仅表现为大公司客户的多元化选择,还越来越延伸到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不仅在企业融资需求方面体现,而且也在存款等银行负债项目上越来越明显体现。从企业融资结构看,尽管目前我国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还远不够充分,但随着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贷款的替代竞争在加强。据统计,2010年我国直接融资比重已经达到25%,比上一年提高了7%。可见,这一进程正在明显加快。

其次,商业银行过度依赖存、贷款规模扩张和存、贷款利差盈利的发展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为继,必须加快经营模式和业务发展方式的转型。

2005年以来我国GDP一直处于一个快速稳定增长的态势,基本维持在9%~12%的增长速度;相比而言,我国广义货币M2一直在15%~20%高位增长,2009年增长率冲高达27%以上;2007年以前,商业银行存贷款增长率基本与GDP增长同步较快增长,但2008年以后向上拉高快速增长,在2009年达到高点;流通货币的快速增长和极度的信贷扩张与2008年以后我国政府“反危机”政策密切相关,但由此产生的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与流动性泡沫等一系列问题可能需要花费巨大的时间和经济成本来消化。商业银行超快的存贷款增长也难保持续(见图1)。

在市场化和全球化加剧背景下,商业银行传统的依靠存、贷款利差发展的路子不可长久。我国正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从我国实际看,目前金融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中小银行的扩张欲望强烈,

行业集中度逐年下降(见图2)。

上图可见,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一直享受着稳定的高利差带来的政策红利,商业银行只要保有一定的存、贷款规模即可坐享较为稳定的利差收入。中国虽然不是世界上利差最大的国家,但却属于存在较稳定利差的国家。这其实正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模式转型滞后和专业创新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从经济人的角度,简单规模扩张即为增加收益的经济手段,商业银行必然将主要精力放在机构扩张和存、贷款业务竞争上,比速度拼规模,客观上造成“追大”、“垒大”现象,这也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三、我国商业银行专业化建设分析评价

(一)评价商业银行专业能力的方法:SPRP+CSCM因子分析法

1.SPRP核心因子:∑(S,P,R,P)。包括系统化(systematization)、产品开发(Product Develop-ment)、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和专业人才(Professional)。具体如下:

(1)系统化:渠道、信息与运营系统。银行渠道主要包括物理网点、ATM机、电话银行、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等,各渠道相互依赖、相互补充,共同构成完善的渠道体系;完善的信息与运营系统作为渠道高效运行的基础越来越被各家银行所重视,特别是在电子银行普及的现代社会,系统支持的功能已经不再限于后台而成为参与竞争的锐器。

(2)产品开发:产品研发、推广与运用。产品竞争将成为银行业竞争的核心。产品研发是产品创新的基础。建立一套科学的产品研发机制,可以提高产品创新的效率。银行产品推广与运用是由市场与客户开发、系统与组织资源调度等专业能力决定的。

(3)风险管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与操作风险等的识别与控制体系。商业银行通过分析、识别和控制等方法,经营和管理各类风险。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两个基本目标:一是收益一定条件下的风险最小化;二是风险一定条件下的收益最大化。这与其经营属性是一致的。严格缜密的风险管理体系是商业银行与其它社会组织区别开来的一个核心内容。

(4)专业人才:上述三个因子相关专业人员的集合。银行专业人才是指在系统开发维护、产品研发推广及风险管理控制方面有所专长的人员。创新思想来源于人才,产品创新来源于人才,风险管理来源于人才。一家银行建立起来的专业人才可持续发展平台,是其参与现代银行竞争的关键。

2.CSCM综合因子:∑(C,S,C,M)。包括信用(creditableness)、战略与机制(strategy&Mech-anism)、客户(client&Correspondent)和市场优势(Market Advantage)。具体如下:

(1)信用。银行是以货币为基础经营信用的商业机构。银行的信用由多种因素构成,包括而不限于资金实力、经营历史、市场认知、品牌价值等。

(2)战略与机制。战略定位、战略目标及与此配套的经营管理机制对于一家商业银行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决策、竞争和可持续发展上。

(3)客户。包括客户群体的数量与质量、客户分级、客户认知度、满意度和忠诚度等。一家银行的客户基础不是短期就能建立起来的,需要长期的开发和积累。

(4)市场优势。一家银行在市场上的地位与优势是市场竞争和客户选择的综合结果。这种优势可能是综合的,也可能是某一专业领域的。

(二)商业银行专业化建设的因子分析评价

因子分析法是从研究变量内部相关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诸多具有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因子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将参考的变量进行分类,将相关性较高,即联系比较紧密的分在同一类中,并对影响资产估值较大的因子代入较大系数,影响小的因子则赋予较小系数,综合评定后进行比较。

我们可以假设把各家银行列为风险资产,而核心因子(SPRP)和综合因子(CSCM)作为可观测的变量。根据对商业银行专业化建设的重要性及作用机制,核心因子分别赋予系数1.5,而综合因子分别赋予系数l。按照不同银行在市场上所处地位(绝对领先、相对优势、无优势、劣势)给予相应的分数,并将各家银行相关的数据代入进行综合积分,即可对我国主要上市银行的专业化建设状况进行初步分析(如表2所示)。

量化评分标准:绝对领先-10 相对优势-8

无优势-6 劣势-4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各项核心因子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招商银行相对占优;在各项综合因子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招商银行相对占优。工商银行在“系统化”、“风险管理”、“信用”、“战略机制”、“客户”和“市场优势”等多个指标中占优,专业化建设综合评分居国内各商业银行之首;招商银行在“系统化”、“产品开发”、“专业人才”、“战略机制”和“市场优势”方面表现突出,居各行专业化建设评价前列和股份制银行之首;总体看,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在专业化建设评价中仍然优于其他股份制银行,主要得益于人才库储备较为充足,银行交易渠道广、风险体系监控较为完善,而其他股份制银行由于受制于市场份额及专业渠道的劣势排名不甚理想。

四、加快我国商业银行专业化建设的路径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专业化建设是一个重大课题,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建议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加快调整和转型步伐,提升专业价值,以顺应发展并应对竞争:

一是以转变理念为基础实施战略转型。传统商业银行的发展,某种意义上过度开发了商业银行对存款、贷款等业务经营的职能。而其作为现代社会主要信用中介和平台的功能所决定的服务的本质并未得到应有重视,我国商业银行需要强化专业精神与专业价值。这种专业精神和专业价值的培育和体现是一个综合、长期的过程,必须摒弃短期化、功利性的经营取向。在此基础上,各商业银行有必要对本行既定的发展战略进行全面反思和调整。不论是强调综合化、多元化发展,还是突出差异化、专业化经营,提高专业价值都应得到战略体现和支持。商业银行必须尽快从过度追求规模和速度、过度依赖存、贷款增长和过度偏重大客户、大项目的发展模式走出来,更加注重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及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更加注重资产负债结构的优化以及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要加快客户、业务和收益结构调整步伐。对于收益结构调整,主要应大力发展各类中间业务,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对此目前已有共识。对于客户结构调整,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扶持企业“走出去”,适应个人客户多元化发展的需求,等等。对于业务结构调整,目前有不同的一些观点。有的认为应大力发展资产管理和投行业务;有的理解应重点发展零售银行业务,大力开发理财、个人投资、银行卡、私人银行等业务;有的强调适应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和汇率、利率市场变动,深化境内外业务联动,加快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还有的提出应加快电子银行建设,推广网上交易。笔者的理解是,商业银行调整与转型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关键要看所处的市场环境及对自身资源配置等方面差异性的判断,关键要达到打造核心业务优势、增强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专业化建设范文6

一、积极培养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的专业精神

关于“教育专业精神”,国内探讨的人很少。大多数人在文章中提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都有些含糊的感觉。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在教师专业化过程中,发挥教师的教育专业精神是十分必要的。那什么是教育的专业精神呢?目前,专业精神一词没有公认的定义。在英文中与专业精神意义相似的是professional-ism、career、morale等词。Professionalism指从事专门职业者的职业特性、职业作风、地位或方法,含有专业精神和专业的意义。Moral一词含有士气之意,指高昂和谐的工作精神,也包含有一种道德、道义的意义。教师专业从其本质的内容结构上看,应当包含哪些方面呢?我认为,应当包括专业知能、专业道德(伦理)和专业精神三个方面。专业知能是教师应当具备的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专业道德是对教师言行的道德规范和伦理要求;专业精神则是教师基于自我期许而表现出的充分信念、高度热情和不懈追求的风范与活力。

(一)兼职教师专业精神的内在结构和外在表现

笔者认为,教育专业精神的内在结构具体包含五部分:一是服务性。乐于从事某项工作,不计较物质待遇,而重视对他人及团体的贡献。二是专门性。从事一项工作应具备专业知能,不是仅靠个人体力和普通常识即可应付工作需要的劳工或低层工作人员。三是长期性。有终身从事这项工作的意愿。不见异思迁,且与所属之机构团体有休戚与共的情感。四是创造性。有革新创造的精神,不墨守成规,并有高度使命感。五是自律性。责己严,待人宽,以身作则,爱护团体荣誉。

外在表现有:专业尊严感、敬业乐业、勤学进取、开拓创新、教育爱心。

(二)兼职教师专业精神的培养方式

教育专业精神作为教师专业素质的核心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自明,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培养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一是提高兼职教师的社会地位:二是充分发扬尊师重教的传统文化;三是完善教师教育模式;四是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五是提高兼职教师的教育效能感;六是加强兼职教师的自我修养。

二、加强高职院校兼职教师专业知能的建设

(一)高职院校兼职教师学科水平的建设

作为职业院校,兼职教师的专业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教师专业知能的提高。加大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研究和探索,不断掌握本专业的发展动态,为本学科的授课和科研提供保障。密切同其他兄弟院校、科研单位、企事业同行的联系,及时沟通,做到所传授的知识是最前沿和最实用的理论知识。注重理论知识讲授工作的教学反馈,根据学生听课的状态和效果,及时增加和删减所要讲授的专业知识。要同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部门保持紧密联系,在教学中有关知识传授需要的教材、辅导教材、课件等教学用书籍,需要教学管理部门及时提供。以免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

(二)高职院校兼职教师学科技能的建设

职业院校聘任兼职教师的初衷,很大程度是由于缺少实践技能的教师,所以兼职教师要想加快专业化的进程,必须加大实践技能的提高步伐。兼职教师、实训教师来自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第一线,接触到的都是比较前沿和实际的操作技能。兼职教师要想给学生上好实践技能课,必须要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实践和磨炼自己的实践水平,积累大量实践操作经验,并将它们传授给学生。另外兼职教师应该不断革新,创造更多、更实用的实践操作方法,搞好自己的学科技能建设,丰富自己,完善自己的优势,为上好课、教好学创造更好的条件,为国家培养高水平的实践技能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抓好职业院校兼职教师教学基础理论的学习

在推进兼职教师专业化的过程中,我们不但强调对于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的学习和提高,更要重视高职院校的兼职教师的弱项,就是在以前没有经过专业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培养和学习,尽管兼职教师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比较高超,但缺乏这一项培训。为了保障兼职教师能够及时准确地将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高职院校的学生们,建议院校对于没有受过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训练的兼职教师进行上岗前培训,经过培训丰富了教育教学理论的兼职教师一定能够更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教学实践技能的掌握

对于兼职教师来说,对教育教学理论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掌握高职教学的教学规律,了解高职学生的特点,实事求是,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授课和教学,一定会事半功倍。我相信教学实践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对于兼职教师能够较顺利地将知识和实践技能传授给学生是十分必要的。高职院校不但要聘请从事教育的专家和学者对兼职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讲授,兼职教师自己也要摸索和研究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这样的话,对于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的专业化进程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提高兼职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兼职教师专业化的提议,是源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对高职教育的发展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与国家政策的支持密切相关。提高职业院校兼职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是加快专业化进程的重要因素,政府在其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提高兼职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是教师专业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尽管兼职教师的地位提高不一定表明兼职教师的专业素质有所改进,但至少可以说,没有兼职教师地位和待遇的提高,兼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德国的职业教育为什么发展得那么快而且平稳,主要是源自政府对兼职实践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的保障,使得德国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的专业化建设进程得以稳步前进,同时也保障了德国经济的快速、平稳地发展。

(二)衡量兼职教师社会地位的具体因素

衡量兼职教师的地位高低主要有以下因素:经济待遇。它包括兼职教师的工资报酬及从职业中获得的某种物质利益;社会利益,指从业者所具有的社会权力和利益;职业威望。是指广大群众和舆论对职业和从教者的综合评价;还有兼职教师的职业稳定性、发展前景、自身提升的机会。

(三)社会地位对兼职教师专业化的影响

一是职业的吸引力较低,不能吸引社会中的优秀人才和技术专家进入这一领域,结果不能全面提高高职院校的兼职教师队伍。二是由于行业的入门标准较低,使一些不具备兼职教师的人混入兼职教师的队伍,影响了兼职教师群体的专业化进程。三是由于兼职教师队伍分散的职业特点,造成兼职教师行业凝聚力和合作精神的下降。四是兼职教师由于社会地位和待遇低下

的原因,使他们缺乏对专业精神和素质的高要求。

四、制定合理的兼职教师资格制度和任用体制

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是当今世界教师任用制度的重要一环,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基本措施。教师资格制度是一种法定的许可制度,它的出现是社会发展和分工的结果,在1782年,美国的弗蒙特州最早对教师资格做出了规定。  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基本功能在于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教师的任职资格,并确立了教师职业的法律地位;同时教师资格制度还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教师资格制度表现为由专门机构控制行业的准入制度,使具有专业素质的人进入,将不具备资格的人排出在外。

兼职教师的任用是兼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日前这些任用机制还不健全。兼职教师的聘用基本上都是短期行为,这对于兼职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十分不利的。有关兼职教师聘用的期限还没有通过有关法律和文件的形式加以确定。对兼职教师的骋用实行动态的长期聘用制度、建立比较固定的合作关系,不但有利于兼职教师队伍的稳定性,还便于管理。更主要的是长期的合作可以保证兼职教师的专业素质的提高,推动教师队伍专业化的进程。

五、完善科学的兼职教师评价机制

兼职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与教师评价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有密切联系的,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实现教师专业化就必须完善教师评价制度。教师的评价对于教师专业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的评价走向应为:一是建立以学校本位为主的兼职教师评价体系。二是充分认识到兼职教师的个体发展价值在兼职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作用。三是建立和完善兼职教师的评价体系。由于兼职教师的工作相对复杂,制定比较准确、客观的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是―个紧迫的问题。四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使兼职教师的评价公开化,这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来解决。五是通过教师的评价,使参与评价的各方在事后都能进行反思,为兼职教师专业素质的完善和提高提出宝贵意见,加快兼职教师的专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