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医疗保险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医疗保险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医疗保险

农村医疗保险范文1

农村医疗保险缴费采取的是自愿原则,缴费期限是一年一交,交费即可享受医保待遇,不交则不享受,投保人自主选择。

农村医疗保险缴费时间一般是每年的10月到12月月底,缴费后享受来年一整年的医保待遇,缴费途径一般是村上干部统一收取,个人也可以选择网上缴费。

虽然农村医疗保险的保费年年在涨,但是保障也更全面了,有经济条件的家庭最好交。

(来源:文章屋网 )

农村医疗保险范文2

以iPhone11手机、iOS14.2系统、微信7.0.18版本为例。

首先在微信上找到你所在地区的税务服务公众号,以河北地区为例,在公众号打开河北税务,然后点击左下角【办税服务厅】,

接着依次点击【社保缴纳】-【城乡居民社保费】,

农村医疗保险范文3

[摘要]农村地区缺乏社会保障,“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小病挨、大病拖、重病才往医院抬”的情况司空见惯,因病致困返贫的现象非常突出。同时给农村劳动力的战略转移、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产生严重障碍,限制了内需的有效增长。从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看,解决我国农村地区医疗风险问题,建立农村医疗保险体系的思路主要有三,其一是改造旧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建立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由农民每年交一定数额的合作医疗资金,农村集体组织和政府也相应投入一部分资金,共同形成专项农村医疗保险基金,农民就医时可按一定比例报销医疗费。其二是参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相应保障水平的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其三是将农村居民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范围、水平、筹资和管理的完全对接。

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一直未将农村人口纳入思考的范围,但农村人口一直是我国总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广大农村人员享受到医疗保险是我国医疗保险体系建立、乃至经济建设的重要环节。

从国家的层面来看,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一直把建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体系和改革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公费医疗制度作为工作的重点,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对于是否需要建立和如何建立农村医疗保险体系,解决农村地区人口及外来人口等弱势人群的医疗风险问题,至今缺乏统一的认识,更不用说明确的思路和政策。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自80年代以来出现大幅度滑坡,使90%左右的农村人口成为游离在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之外的自费医疗群体。

社会保障权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为农村提供医疗保障是国家职能的基本体现。更为重要的是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实现农民的增收和脱贫,有利于经济建设。农村地区缺乏社会保障,“小病挨、大病拖、重病才往医院抬”的情况司空见惯,因病致困返贫的现象非常突出。同时给农村劳动力的战略转移、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产生严重障碍,限制了内需的有效增长。

既然建立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目前我国是否具备相应的条件呢?从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经验来看,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具有阶段性,最初只覆盖城市的雇员和公务员,随后在社会、政治、经济、人口条件成熟后,才逐步扩展到农村地区。鉴于此,加之我国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失败,从而有部分学者认为目前没有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所需的财力和可依托的组织机构,因此反对在农村地区开展医疗保障。但有关实证研究分析表明: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立即在全国普遍建立起来,但在部分发达地区已经具备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条件。

首先,是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实施积累了实践经验和教训。我国自1986年在全国的大部分省市农村开展了一种新的称为“合作医疗保险”的社区保险项目的试点工作,到1998年末,我国已有712个县建立了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实践证明,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促进了我国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是农民群众通过互助互济、共同抵御疾病风险的方法之一。虽然该制度在具体实践中遇到了费用筹集、保障水平确定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难点问题,从而大部分相继解体,但在苏南、上海地区依然保存,并发展了农村劳保医疗、合作医疗保险、大病统筹、农村医疗救助等多种类型的农村医疗保障,从而在正、反两方面为新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其次,是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经济基础。收缴医疗保险费用难是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致命伤。但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得到长足发展,提高了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对医疗保险费用的承担能力,也提高了各地,尤其是发达地区政府财政对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与实施的支持能力,从而能够部分解决医疗保险费用筹资来源问题,为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由于农民医疗负担能力提高,在合理确定农村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的条件下,发达地区农民群众也能够承担得起相应的费用。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农村医疗保险范文4

关键词:农村职工;医疗保险;改革

进行农村医疗保险改革,建立农村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广大农村职工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是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的重要任务,我国政府已明确提出农村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目标,虽然改革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从目前看仍有相当差距。

一、农村医疗保险取得的成效

1998年,中国开始建立农村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农村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体表现在:医疗服务领域的供给能力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机构的数量有了明显的增长,技术装备水平全面改善,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迅速提高;建立了合理的医疗保险基金筹措机制和医疗费用制约机制,保障了职工的基本医疗;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促进了医疗机构改革;在农村中成功地建立起统筹医疗保险的基本框架,在农村中试行合作医疗模式。此外,通过所有制结构上的变动、管理体制方面的变革以及多层次的竞争,明显地提高了医疗服务机构及有关人员的积极性,内部运转效率有了普遍提高。卫生部在此基础上于2008年进行新医改试点,安徽、云南、江苏等地有望成为首批新医改方案试点地。

各地医疗改革取得的具体成果有:

1.各地市响应卫生部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提出“限制兴建豪华医疗场所”的号召,选择了一部分综合公立医院建立平价医院或济困病房,实行预算式全额管理,收入上缴,支出由政府核拨。自2005年下半年起,全国各地就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平价医院”。2005年12月21日,北京首家“平价”医院——上地医院在海淀区树村西街正式开诊;新疆乌鲁木齐市推出济困医院,乌市计划在现有12家济困医院的基础上,再增加12家,全疆县以上医院设10%的扶贫病房;长沙市第六医院决定在其分院——长沙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推出平价病房。

2.在农村医疗改革中,以农村医疗卫生结构与功能转变为核心,充分挖掘、整合和利用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地改造现有医疗机构,使其为社区卫生服务。以肃州为例,肃州每年由区财政划拨资金10万元用于社区卫生服务,增强了医疗机构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的积极性。在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上,该区按照"控制总量、调整存量、优化增量、提高质量"的总体要求,在重点加强中心卫生院所和边远地区卫生院所建设,提高农村医疗水平,方便农村群众就医的同时,积极引导增量资源和存量资源向预防保健、村组及城市社区卫生薄弱环节转移,使医疗资源得到优化组合。肃州先后制定出台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动态管理办法(试行)》等8个配套文件和社区卫生基本职责、基本工作制度17项,推行了统一标志、统一管理、统一健康档案、统一微机管理的“四统一制度”,有力地促进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有序的发展。目前,该区已建成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居民检查费用较以前降低了30%,药价降低了10%。

3.各地市推出了具有特色的收费机制。以镇江为例,镇江市第二人民医院2007年4月起在全省推出外科系统单病种限价收费,到目前为止限价病种已扩展到外科系统70个常见病、多发病,一年多来已有582名患者受益,共为病人节省费用36万元。单病种限价受惠的不仅仅是患者,医院也从中受益。与去年同期相比,50个单病种的工作同比增长12%,均费同比降低19%,其中一些常见病种的工作量增幅和均费降幅尤其明显,基本实现社会满意、患者实惠、医院得益的三赢局面。

二、农村医疗保险改革仍存在的不足

1.改革中过分重视经济增长,包括医疗卫生事业在内的社会事业发展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改革开放开始以后,传统的医疗卫生体制特别是医疗保障体制在相当长时间内都没有形成明确的体制调整和事业发展思路,而是被动地修修补补、维持局面。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逐步提上议事日程后,在改革的目标设定上存在明显的偏差。更多地是服从于其他体制改革的需要,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视为一种工具性政策,忽视了其服务于保护公众基本健康权利目标的重要性。

2.对医疗卫生事业的特殊性缺乏清醒的认识,简单将医疗服务机构视同于一般企业,政府放弃自己的责任,企图通过鼓励创收来实现医疗服务机构的自负盈亏,这就偏离了医疗卫生服务于社会的大目标。鼓励医疗卫生机构追求经济目标,必然损害社会和患者的利益。在医疗费用筹集与分配方面,忽视疾病风险与个人经济能力之间的矛盾,忽视风险分担与社会共济,也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要求。此外,政府将医药生产流通企业视同一般的生产企业,放弃了必要的监督和规制,也是一个明显的失误。3.自费比例太大。中国人看病的费用大部分要自己支付,看个感冒要花几百元,动个手术要一次性拿出几千元甚至上万元,这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笔很大的支出。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看病,不但穷人叫贵,连生活较为富裕的人也叫贵的主要原因。自费比重太大时,使得医院有条件利用信息不对称和自己的垄断地位来收取高额费用。

三、解决我国农村职工医疗保险问题的对策和方案

1.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不可能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障模式,必须设计多层次多样化的保障模式来适合不同人群多层次的医疗保障需求,这是发展中国医疗保障体系的必然之路。

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包括:第一层次:基本医疗保险。第二层次:补充医疗保险。第三层次:商业医疗保险。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监督和管理要在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在社会保险和政府保险模式下,政府要有一套严格的监管标准,包括保险覆盖人群、保险待遇、基金管理机构的准入、基金操作规范等。对于非强制性保险,政府可以不直接干预保险计划的运行,但必须对其进行引导和监管。政府应主要是通过税收政策、市场准入制度、产品审核等手段对非强制性保险进行引导和监管。

2.建立新机制保证医疗卫生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资金来源多渠道、项目建设市场化,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医疗领域,不但可增加医疗资源供给,更重要的是加快医疗领域竞争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打破公立医疗机构一统天下的垄断格局。

3.恢复医院的公益性。应该调整公立医疗机构投入政策,公立非营利医疗机构是保证群众基本医疗需求的主体,应由政府承担责任,同时,实行医疗机构的收入上缴,其建设发展及运行费用由政府核定拨付,并实行严格的价格管理。建立“公立医院管理制度”,强化公立医院的公共服务职能,纠正片面追求经济收益的倾向,实行“政事分开”和“管办分开”以及“医药分开”。“政事分开”和“管办分开”意在强化政府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医药分开”的实质是改变医院“以药补医”的状况,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政府财政对医院给予相应经费补贴,并实行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切断药品收入与医院的经济联系。

4.加强农村医疗保险的宣传和监督。治理认识偏差,让广大职工从被保护的救济对象转变为积极的社会保障参与者,使“基本保障人人有责、量入为出逐步积累、效益优先维护公平、社会服务公众监督”等医保理念深入人心。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必须动用社会舆论以及行政监察手段进行有效的监督。对于长期抵制医保工作、拒缴医保费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追究其责任、给予必要的行政处分。建立一套科学的医疗保障评价系统,对参保情况、基金的收缴、管理和使用、医疗机构的服务和医药市场公平性、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健康改善与医疗保障的关系确定一套全面科学的评价指标。

笔者通过分析我国农村职工医疗保险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策略。认为必须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使医疗卫生投资主体多元化,恢复医院的公益性,建立全民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医疗保险的宣传和监督,才能积极稳妥地解决我国农村职工医疗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孙宇挺.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深化改革总体框架初确定.中国新闻网,2007.

[2]汪言安.医卫改革拒搬国外模式坚持公益走中国道路[N].第一财经日报,2008.

[3]王俊秀.三大“药方”治医改病症[N].中国青年报,2005-7-28.

农村医疗保险范文5

【关键词】北京市农村 新农合 医疗保险 参合率 农村老年人

为了了解北京市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险的利用究竟发展到什么样的水平,本课题组随机选取了北京市延庆县延庆镇南辛堡村、康庄镇郭家堡村、八达岭镇大浮坨村、张山营镇张山营村等四个村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延庆县老年人4.5万人,占人口比例的16.3%(数据来源:《北京市2010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在调查中,我们在延庆县的这4个行政村分别随机入户访问18至24户农户,并对84户农户(都有老人存在)进行问卷调查,最终得到有效问卷133份,访谈文件24份。这些调查材料充分显示了北京市农村医疗保险的利用取得了显著成绩,也存在一些不能忽视、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

延庆县“新农合”有关调查情况

北京市延庆县自2003年底在县内五个乡镇开始执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4年8月在全县十五个乡镇全面推开。八年来,延庆县农业人口参加“新农合”率逐年上升,参加“新农合”农民受益水平逐年提高,受益面逐渐扩大。截至2011年底,全县合作医疗共计为224022人次报销医药费用36611.2万元;乡镇卫生院共为150.5万人次农民减免医药费1066.11万元。

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统一个人缴费水平。2012年北京市统一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由2011年的520元/人/年,提高到640元/人/年,农民个人缴税100元/人/年。今年北京市统一参合农民个人缴费标准达到100元/人/年,对于延庆县农民而言增幅较大。但是相比其他商业保险和城市居民医疗保险而言仍然较低,而且延庆县自2008年开始,农民个人缴费保持在35元/人/年,四年未增长。四年来,随着延庆县农民经济水平的增长,对每人而言,用100元为自己的健康和幸福生活买一份保障的付出是完全能够接受的负担。

延庆县历年来新农合参合率保持逐年升高的态势。从2005年至2012年延庆县新农合历年参合率示意图:

调整报销政策。2012年,根据北京市卫生局工作要求,结合北京市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提出的首诊在基层,大病、重症到县医院,疑难重症转诊到三级医院,2012年报销政策提高了一级医院门诊、住院报销比例,二级医院、三级医院报销政策也相应作了调整。

门诊报销政策。为了引导参合农民常见病、多发病到一级医疗机构就诊,2012年提高一级医院起付线以上部分门诊费用报销比例至55%。2012年一级医院门诊起付线200元,二、三级医院门诊起付线550元。一、二、三级医院全年累计封顶线1000元。

住院报销政策。2012年住院报销取消分段报销政策,不同级别医院分别扣除起付线,参合农民在同级别医院第二次及以后住院起付线减半。住院及门诊特殊病报销全年累计封顶线为18万元。

对延庆县“新农合”有关情况的调查分析

在延庆县,政府对农民医疗的资金投入不断加大,呈上升趋势。各级医院的报销比例也在不断加大。为了充分了解延庆县医保费用、医疗费用、家庭人数、家庭年收入、文化程度、从事职业、报销的方式等等与新农合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我们做了专门调查。

“新农合”实施效果与现状。延庆县康庄镇郭家堡村2012年参加“新农合”的60岁以上老年人的人数为133人,参合率百分百,占全部村民(637人)的20.88%。我们随机调查了24户人家。调查情况如下:此次调查中遇到的男性占61.11%,女性占38.89%,文盲占33.33%,小学及初中占55.56%;职业主要是农民,占72.22%,没有专业技术或行政管理人员。慢性病史有和无的也各占一半,两周内有患病者的家庭只占22.22%,对于卫生政策,55.56%的人只有一般了解,其余的人则一点或根本不知道;看病贵的占50%,参与合作医疗的占58.33%,看病难的占27.78%,参与其他保险的只占5.56%。

多数人对医疗保险的报销途径不满意,占到了77.78%;报销结果的公布情况不容乐观,公布的只占了16.67%,这使得无法对报销进行有效的监督;多数人对于参加“新农合”还是满意的,占72.23%,这有赖于新农合整体上优秀的成绩,但是,非常满意的只有5.56%,一般的则只有27.78%;大家还是愿意继续参加的,占88.89%;对于缴纳参合费用的方式,多数是自己去交,占66.67%,干部上门去收的只有33.33%,没有统一垫付、代扣的,也没有免费的。

“新农合”实施情况现状分析。“新农合”的筹资环境趋向单一化,只有政府补贴和农民交资,县财政扶持540元/人/年,个人缴纳100元/人/年。在实践调查中发现,被调查者对我国的卫生政策不是很了解,即使是与自己相关的也不是十分清楚,普遍反映出政府基层工作者与农民们的交流不够,对新农合的宣传不够全面具体,将使这项有着长远利益的政策陷入发展的瓶颈。

从调查中发现,农民认为去医院看小病即使能报销,也要比去小诊所或药店买药贵得多,而且报销流程不够方便。我们通过调查延庆县康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当地几家药店的部分常用药品,发现医院的药品费用远远大于药店的费用,有些甚至有三倍之差。这样的费用差距会使农民倾向于去小诊所或药店买药以治疗小病。如果这样的事情常态化,门诊报销制度将形同虚设。

报销的流程复杂,时间线很长,对于老年人来说是个很大的麻烦。至于缴纳费用的方式,多数是自己去相关单位缴纳,这对老年人来说无疑也是一个负担,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应该派遣工作人员上门收取。报销制度对农民来说很麻烦,而且从上报账单到拿到保费的时间周期很长,据调查普遍是三个月到半年。再考虑到农村本身的可支配资金不多,农民们更愿意自己去小诊所或药店看病买药。当然这些情况只限于相对比较平常和较轻的疾病。

建议与对策

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考虑到这群人的特殊情况,需要特殊对待。特别是调查中发现的独居老人。这些人在医疗的花费上往往比其他年龄段的人要高得多,因为他们常患各种老年疾病。政府应当提供医疗补贴或者提高老年人报销的比例。

加强政府基层工作者对老年人的宣传。从调查中可以知道,许多农村的老年人的文化水平不高,加上年纪较大,使得视力和听力水平较差,需要耐心与之交流,不仅如此,与老人的子女之间的交流也必不可少。面对独居老人还应该派医疗工作队上门服务。

简化报销流程,使这件造福于民的事情,真正有益于农民。新农合这样一项益民活动,如果在运作过程中在细节上处理得不好,那么这样一件好事往往会变成一件坏事。造福于民,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中,也要在每一个细节上得到优化。

加强基层领导干部和农民群众特别是老年人之间的沟通。新农合与其说是农民自己筹资,不如说是政府提供了相当大的一部分资金,而且在这些筹集起来的资金如何使用上政府有很大的主动权。从根本上说这项政策是为了使农民更好的生活,因此与农民的沟通必不可少,了解农民的心声也是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

针对门诊报销缺点,要提高报销比例或定期上门服务。第一,提高报销比例,这项方法在短期内可以解决门诊报销问题,但是长期以往必将增加政府对新农合的资金投入,也将不利于向全国范围内推广;第二,定期上门服务,对于老年人来说存在最大的问题是行动不便,疾病患者更甚。因此,有关职能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并定期派遗工作人员上门服务,解决老年人的实际困难。新制度和措施的的实行虽然将给相关人员增加不少麻烦,但是将给参加“新农合”的老年人带来极大的方便。

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是我国正在实施的一项广泛的医疗保险制度。国家为改善农村人民群众医疗环境并降低来自医疗消费的支付压力,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由于其覆盖范围广泛,导致运营成本过高,虽然每年增加资金的投入,但是负担随着参保人数的增加而增加。不恰当的医疗保险会引起医疗的过度利用,这使得农民用于保障健康的支出增多,不利于“新农合”健康有序发展。

农村医疗保险范文6

一、何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现状

首先就拿外沙乡人们政府副乡长袁芳在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现状调查与思考》一文提到的数据开始。文中提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自展开以来,已取得了显着的成绩。截止2009年,外沙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比例已达到90%以上。通过调查,75%以上的农民表示,他们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可以报销看病的费用能够减轻家庭的负担。他还提到,参加医保后,更多人走进了大医院,大医院不再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地方了。

(1)真理解了吗?

文中第一个比较吸引人的数字是90%,那还要的那少于10%的人是怎么回事,虽然相对于九,一显得不值一提,但是如果以一亿为基数,就有近一千万人没参加,这可就不是小事了。但为什么呢?是出于对该制度的不理解吗?当然90%的比率对于发展中的制度已经是不错了,但问题是他们又是否对于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有充分的理解?毕竟,该制度的推出不是为了显示人们对政府制度的支持,而是为了便民,利民,为人民服务。

调查发现不参加的群众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并不真正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他们仅仅从自己短期得失的角度考虑,由于自己身体好,生病住院概率低,没有必要花那个冤枉钱。而参加的群众又普遍反映不满意,甚至抵触情绪。

这首先暴露的就是它宣传上面的问题。

记得有一次同学请我帮忙推销洗发卡,20元一张。她向我诉说了其许多好处,比如:可以免费洗4次头,白送你36元,做头发打六折,时间不限,永不过期。听着是不错,但当我问及洗发质量时,她也不了解;当大家认为那36元以后洗发能用,都挺心动时,我找她确认了一下,她告诉我那36不过是按原来洗4次头的价位能省下来的钱,实际上就是只能洗4次,末了,她还建议我别把事说透,就让人这么误会着,否则卖不了。结果,最后一共卖出一张,我自己买的,全当帮朋友。其他人听了事实,果然不出她所料,散了。

当收到普遍较低的对农村合作医疗的满意度时,我们不难联想到,那么多人的不满意是否就是因为为了有更多人参与,一开始就有意无意的没说清楚,让人产生了不该有的误解,产生了对农村合作医疗的过高期望。若无意那就是失责,有意就是欺骗,是犯罪。

对于失责,除了上文的说多了,还有一种就是说少了:没让人们看到它的长远利益。这直接影响到了那少于10%的人。

(2)真实惠了吗?

90%之后出现的另一个百分比是75%。用同样的方法,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它的对立面,那剩下的25%。不是给补贴了吗,怎么还会不减轻负担呢?

由于新型合作医疗一大病统筹为主,对于小病仍有农民个人负担;对于大病,由于农村内部也存在较大的贫富差距,那些贫穷的家庭一旦得了大病,即使去医院就诊,能够报销一部分,但剩下的一部分他们依然无力偿付,还是看不起病,于是就干脆不看,那样他们还是得不到实惠。

至于那75%,我还得问,是真的事实上减轻了负担呢,还是意识上感觉得到了实惠呢?这儿就有个认为得到实惠反而加重负担的例子:

父亲生病住院,在出院时,由于父亲参加了农村医疗合作保险,故可以报销一部分医疗费。回到家中,儿子给母亲说到农村合作医疗的好处时,遭到了母亲的反对,随之母亲就给儿子算了一笔账。

原来,在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规定中,住院是先提条件,且住院费必须高于200元。这样,像父亲这种可住可不住院的情况就必须住院才可以享受报销。

如果不参保,父亲仅需检查完后住院几天就可以回家休养。这样,费用如下:检查费658元;住院及护理费五天合计225元;生活费,交通费,杂费共合计200元;医疗费约合3000元;总计4008元,不反而比参保省了2545元。

上下一对比不难发现,多出了的,一是住院费,二是药费。前者好理解,这药费又是怎么回事,不是同样的药吗?

原来,同样的药物,在医院的价格是普通药店的几倍,参保者仅可享受药费报销45%,一来一回参保者实际上多消费了,却还以为自己的便宜了,难保这75%中就没有这样的人。

(3)真去大医院了吗?

袁芳副乡长在文中还提到了,医保让更多人走进大医院,得到更好的治疗。但事实上,许多地方的乡镇医院根本够不上那个大字,就比如说前几天,爸爸的老领导在青海旅游时出了车祸,送达那的省院,为了能先看病,还得塞钱给其他病人,让他们等等,因为器材太有限,不这么干还得等十几天,可当时人可就快死了!那的省院可远远及不上这的市院,更何提县院呢?而规定却严格要求如果你想报销,就只可以在当地的乡镇医院看病,而一般乡镇医院医务人员短缺,且整体素质不高,长期得不到培训,技术骨干严重流失,很难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的医疗需求。

(4)真的说不完

其实存在的问题还有许多,就比如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在他们的工作地就无法享受到许多,二在他乡更没人在这方面为他们服务。在我们社区,在8000余入住人口中近三分之二是外来人口,当去社区询问居民参保情况时,工作人员为我一一道来参加各种保种的人数,但我发现,这些人加在一起不过2000多人,这才知道外来人口根本不在关注人口范围内。还比如说受益面狭窄等。

就我今天只围绕了几个城市小范围讲,也可以发现,各城市差距大,上文提到的百分数或多或少还可以增加减少,也就说明着问题可能不我说的还严重。

三、对策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