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中的孩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战争中的孩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战争中的孩子

战争中的孩子范文1

不要伤心;

战争中的孩子

不要哭泣;

给你一把扇子,

扇去伤心;

给你一阵轻风,

吹走伤心;

给你一双翅膀,

带你远离战争;

别担心,

以后,

战争中的孩子范文2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妈妈抱着三岁的小明,和爸爸走在上海火车南站的站台上,准备接小明的姥姥。天很蓝,能看见天上飞过的小鸟,偶尔还能听到zidan声。

姥姥乘坐的火车终于到站了,爸爸妈妈让小明坐在长椅上,他们去接小明的姥姥。突然,一声巨响如春雷般震耳,原来是日本侵略者在向下投zhadan。小明还没明白怎么回事,长椅已经被气浪掀翻,小明摔倒在地上,急忙往前走找爸爸妈妈。可是,小明眼前的景象完全变了样:原本繁华的火车站变成了一堆废墟,茫茫人海不见了踪影,有的被zhadan炸死了;有的受了伤;还有的匆匆离开火车站。地上血流成河。小明惊恐地看着眼前的一切,顿时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空气中到处弥漫着硝烟,没人搭理小明,小明拼命喊:“爸爸——妈妈——”可爸爸妈妈再也不能答应他了……

可恶的战争让多少人的家庭支离破碎;让多少人无家可归;让多少孩子像小明一样可怜。希望和平之神永驻人间,停止战争,让世界成为和平之神的家吧!

战争中的孩子范文3

1937年7月7日,爆发,日军开始了大举进攻中国。从此,中国人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张照片上体现的是1937年8月26日,日本侵略者准备炸掉上海火车站。大家都在逃难中,一位父亲和母亲带着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准备搭车去一个安全的地方。但这时,一个炸弹突然从空中落了下来,炸弹炸死了小男孩的父亲和母亲。幸运的是,小男孩没有死!他坐在地上哇哇大哭,但是人们都在各自逃命,有谁会注意到这个哇哇大哭的男孩子?

炸弹所到之处,浓烟滚滚,车站顷刻之间成为了废墟,人们四散逃命。有很多的人被炸死了,血肉模糊的躺在那里,车展也几乎被夷为平地。那个小男孩仍然坐在那里哭着。这个可怜的孩子,他小小年纪就失去了自己的父母,在那个缺吃少穿战争不断的年代里,我不知他是否活了下来?我真的希望它能够活着。

我们生活在一个新的时代,我们的父母把我们捧在手里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我们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幸福生活,比起那些战争年代里的孩子,我们是多么的幸运啊!希望我们这一代能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时光!

战争中的孩子范文4

共享春天

春天,是美好的。可战争中的孩子却无法享受这美好的一刻。

在图片中,我看到上海火车南站已被日本侵略者炸成废墟,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一个小孩因失去父母而无助哭泣,他孤立无援,内心笼罩着巨大的悲痛;还有的孩子因为战争被夺去宝贵的生命;有些孩子虽然幸免了,但永远失去了亲人,孤零零地度过童年。他们永远不能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对伊拉克发动了“先发制人”的进攻,发射了数十万枚贫铀弹,导致楼房坍塌,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在伊拉克战争中,有多少无辜的生命被卷进战争风暴中;又有多少孩子因为战争丧失了一生的幸福……

我希望,我祈盼:战争中的孩子能快乐到度过童年,和我们一起迎接美好的明天!和我们共享美丽的春天!

战争中的孩子范文5

和平

一直以来,有许多人都在呼吁和平,可有些国家却一意孤行,在战争中,自己国家的士兵伤亡惨重,对此,他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今天,我就向大家说说,我对世界充满和平的期望。

这几个月,我每日都收听、收看新闻。不管是新闻、旧闻,关于战争的事情倒是不少,比如;美国攻打阿富汗、俄罗斯地铁站被炸、泰国的红衫军和恐怖袭击……这使我想到一个问题,那里的小朋友是否能够上学?是否需要我们的帮助?

战争何时能够停止、消失?我们无从得到答案!战争给弱小的孩子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只要有发生战争,记者们就会随时发来报道,那一条条触目惊心的数据,每一次都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

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全人类应该一致行动起来,制止战争,维护和平!

让那遥远的22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战争中的孩子范文6

关键词:战争;人类认知;扭曲行为

引言:俄罗斯的历史是一部战争史,俄罗斯的人民是在战争的洗礼中,血与肉的拼搏中成长起来的。因此,战争,一方面,为俄罗斯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使俄罗斯人民陷入长期的水深火热之中。另一方面,长久艰难地战争生活又造就了俄罗斯人民勇敢、坚韧不拔的优秀民族品格。这种特殊的战争环境也毫无疑问的进入俄罗斯一大批优秀作家的作品之中,他们创造出一系列一流的战争题材小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帕斯杰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等。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都是描写了俄罗斯人民在战争年代的成长与蜕变,本文主要以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为例,以麦烈霍夫一家为典型来分析战争对人类社会的改变。

《静静的顿河》是肖洛霍夫的代表作,他生动的描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国内战争结束这个动荡历史年代,顿河哥萨克人民的生活和斗争。同时更着重揭示了战争中人性美、丑、善、恶的真实变化。

一、战争的实质

战争没有正义、非正义之分,只不过是敌对双方各自打着冠冕堂皇的旗号,为实现自身利益所进行的一场危害人类和平生活的行动。

《静静的顿河》中米海伊尔、伊万·阿列克塞耶维奇和格里高里原本是亲密无间的乡亲,好友,但由于战争的爆发,各自立场不同,反目成仇。

米海伊尔、伊万·阿列克塞耶维奇是哥萨克中贫农的代表者,布尔什维克“平等、自由、土地均分”的口号毫无疑问的吸引了他们,与其说他们二人靠拢布尔什维克,倒不如说他们是靠拢了自己的利益团队。格里高里则是中农的代表者,他不缺少土地,不缺少财富,他最渴望的是原有平淡,幸福的和平生活。布尔什维克的煽动给他带来的只能是战争和灾难,给他的生活造成的也只能是毁灭性的破坏。因此,从自身利益考虑,他拒绝拥护布尔什维克。

综上分析,米海伊尔、伊万·阿列克塞耶维奇和格里高里站在各自立场出发,进行利益分组、政治站队,都是无可厚非的。

二、战争中被扭曲的现实

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莱尚认为,人们在战时对于现实环境的诠释属于虚幻法。在“虚幻现实”中我们从不质疑邪恶的存在,因为那是最简单不过的事实,就像灰姑娘的继母是坏人,而灰姑娘是好人的道理是一样的。总之,敌人就是敌人,不需要过多的解释和证明。既然不需要解释敌人为什么是坏人,而我们不是,因此,即使我们饿死他们,杀死他们也不需要任何的理由。这种心理就导致了战争中敌我双方报复式的烧、杀、抢、掠,互相虐待。

《静静的顿河中》俄军与敌军的厮杀,与白军的对峙,妲丽亚对害死彼得罗的伊万·阿列克塞耶维奇报复性的枪杀,敌对双方竞赛似的烧杀抢掠就是这种心理的最好证明。

三、战争中被扭曲的人类行为

“战争”二字永远是令人不寒而栗的,因为它始终与烧、杀、抢、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战争中,和平时期的一切文明和人们展现的高素质将被暴力无情的淹没。“成者王,败者寇”的法则在战争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武力成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因为在战争双方的眼中,敌人永远是邪恶的,不值得同情的,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这就使得人性中的善退居幕后,恶大行其道。在恶的统领下,即使和平时期最善良的人,最终也能轻而易举的操起血染之刀,杀人如麻,烧抢无情。杀人之初的胆怯和懊恼终将会随着战争的继续转变为狂野和无情。

《静静的顿河》主人公格里高里本性放荡,却不失善良。突如其来的战争弄得这个风华正茂的小伙子手足无措,无法应对。起初,战场上的第一次杀人经历使他长久地陷入内心的煎熬之中,就像文中描绘的:“他松了马缰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走到那个被他砍死的奥地利兵跟前去……格里高里看了看军官的落满尘土的白色帽徽,一溜歪斜地往马跟前走去。他的脚步又乱又沉,就像肩上扛着一种不能胜任的重负似的;憎恶和疑惑的心情揉碎了他的灵魂。他把马镫抓在手里,半天也抬不起那只沉重的脚。”

但是,这种对杀人的懊悔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战争的残酷决不允许这种情绪的持续。很快,格里高里就像其他人一样,将杀人视为家常便饭,并且练就了一身杀敌绝技。以出色的表现,卓越的战绩,屡屡升职。

战争是生命的终点站,孤魂野鬼的制造厂,战场上每一个英勇就义的战士都意味着一个家庭的毁灭。妻子失去了丈夫,母亲失去了儿子,孩子失去了父亲。因此,战争的恐怖绝不仅仅体现在将男人推向疯狂的暴力巅峰,更体现在毫不留情的将女人扔进生活的死胡同。男人的离去,使女人顿时陷入了孤苦无依的绝望境地,尤其深处战争的非常时期,是否能活命都是个未知数的危难关头,生活充满了难以预知的困难和挑战。面对困难和挑战,有的女人选择了迎难而上,但是有的却选择了“放纵堕落”。《静静的顿河》中娜塔莉亚和妲丽亚就是这两种女人的最佳代言人。

娜塔莉亚:

娜塔莉亚是鞑靼村的首富珂尔舒诺夫家的大女儿,吃苦耐劳、诚实忠贞的优秀品格在她身上得到了绝佳的体现。面对丈夫的抛弃,他选择了痴痴等待;面对战争的苦难,他选择了恪守本分,任劳任怨。对上孝敬公婆,对下照料儿女,洗衣做饭,劳作耕田。可以说,娜塔莉亚就是俄罗斯优秀妇女的典型。

妲丽亚:

妲丽亚是彼得罗的妻子,在公婆丈夫眼中,她懒散放荡,有背妇道,不守本分,是一个十足的坏女人。的确,从俄罗斯传统伦理道德的角度来看,妲丽亚确实是一个人见人厌、败坏风气的坏女人,但如果跳出这个圈子,站在人性的高度上审视她,她只不过是一个渴望自由、渴望随性生活的可怜弱女子。她是对俄罗斯男权社会的反抗,是在战争中仍竭力追求独立、快乐的稀有女子。与其说她懒散堕落,倒不如说她大胆勇敢。妲丽亚不受传统观念所束缚,不受闲言碎语所累的少有气度是值得称赞,值得钦佩的。战争中看似的堕落,实则是她骨子里对自由的追求。而战争环境只不过是促使她毫无顾忌,大胆追求自由的催化剂。

四、战争改变人类认知

战争发生前后人们存在一个对现实世界概念的转变,这个转变就是从我们习惯中生活的世界结构转向虚幻的世界结构的过程,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生活的本质,生活的规则,指导我们行为的道德标准在和平时代和战争时代都有很大差异,战争有颠倒是非黑白,促使人类道德滑坡,改变人类认知的绝对实力。许多在和平时期为法律所不容,为道德所不耻的行为,经过战争的包装却成了绝对的正义之举。

即使纯朴的哥萨克也没有打破这个战争的魔咒,他们在咒骂敌人烧杀抢掠的无德行为之时,同样,也以“复仇”为借口,奔走于烧杀抢掠之中。战争不仅席卷走了人的生命,更带走了人间的理智,改变了人类认知,让世界重新陷入混沌之中。

结束语

战争,永远是罪恶的、可怕的。它给人带来的是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伤害。人类会因战争而崩毁,社会会因战争而瓦解。只有更好地了解战争时期被扭曲的社会乱象,更好地认识战争的危害,才能有效的避免战争,回避战争,从而推动人类社会和谐发展。(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