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程颢的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程颢的诗范文1
【关键词】市政工程;管理;问题;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 TU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现在全国各地都在进行着城市建设,其中的市政工程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市政工程造价,在市政建设项目中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控制的主要目标之一。市政工程相对来说建设规模小、零乱分散、施工期短,并且质量要求高、存在资金不到位等因素,同时还受到政府的指令要求,诸多因素制约着市政工程的投资,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工程成本。
一、市政工程成本控制内容
市政工程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具体来说,市政工程施工项目成本还可以分为预防成本、内部损失成本、鉴定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要有效的控制市政工程的成本,就得进行成本管理,成本管理的内容包括合同方面、质量、材料和机械、技术和安全、行政管理和财务等。施工企业根据施工合同和设计图纸,编制有效的施工组织设计;做好详细的策划,科学布置施工工序;对需要进场的材料进行核算;减少行政管理机构的开支;加强安全部署,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加强财务的审核制度;在企业和项目管理体系中建立成本管理责任制和激励机制。确保各项开支在有控的范围内,争取获得最大的利润空间。
二、市政工程在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1.市政工程在设计中存在问题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设计阶段影响工程成本的可能性为40% ~70%,施工阶段影响工程成本的可能性为5%~25% ,合理的工程项目设计能减少工程成本的20%左右,足见合理的设计对工程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但是我国在市政工程项目的设计上往往没有足够的投入,有时甚至因为要赶进度,直接使用过往其他项目的施工图稍作调整便进行施工,这就造成了一些因施工条件差异等因素而给工程质量留下的隐患,同时增加了工程变更的可能性。甚至出现因设计的不足致使施工部位拆了又建、建了又拆的情况,浪费了人力和物力,加大了工程的成本。
2.市政工程管理方面缺乏正确的成本控制和成本控制意识
这个问题同时出现在市政工程管理方和施工方,由于市政工程多由政府拨款投入资金,对于管理方,首要任务是根据上级指令完成建设任务,项目前期工作投入较少,对市政工程的成本控制和管理也只是简单的分为工程概预算、变更审核以及最后的工程竣工结算。因此工程前期成本控制的不足,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造成了成本的额外增加,而在工程的细节和具体实施上也缺乏全方位的动态管理。一些市政建设项目,工艺要求高,工期紧张,项目前期工作开展时间短,估算、设计、概算编制仓促,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较多因前期工程重点分析的遗漏而产生的工程设计变更,以致工程费用有一定的增加,不利于项目投入的合理控制。
3.市政工程成本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工程建设过程中,管理单位和施工单位未能制定完善的工程成本管理制度,施工单位为达到最高的经济效益,没有对工程成本形成足够的重视,甚少制定科学、系统的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体系,导致如材料供应商的选择、施工机械设备使用的选择等关于成本控制管理的内容都未能很好的落实。加上管理单位的监督作用发挥有限,造成一些使用材料的价格超过了预算的价格,一些根本没有使用的机械设备却标明了进场等情况,从而造成工程成本不合理的超出预算,造成了经济上的浪费。
4.市政工程现场监督管理方面的疏漏
目前我国的市政工程监督管理模式依然是采用建立和评价分开的方法,所以负责成本核算工作的工作人员极少亲自去施工现场进行监督管理,而是根据施工图和报账单进行签证,这就给一些不法人员有机可乘,在一些细小的环节上偷工减料,做假账、假单据等。例如,在施工过程并没有使用大型起重机,但是却有起重机进出场的签证和单据,造成了施工和结算的矛盾,而又因为核算审核人员对施工进度和施工内容掌握不足,致使这种弄虚作假的行为增加了工程的成本。
三、市政工程成本控制的有效方法
1.市政工程要严格控制工程变更
设计变更是实施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又一个重要因素,设计变更应尽量提前,变更发生得越早则损失越小。因此施工前,要组织施工人员到现场踏勘,并对图纸进行会审和技术交底,避免施工中出现不应有的返工;对于通过设计变更扩大建设规模和提高建设标准的情况,看是否有原审批部门的批准;尽量减少合同外费用,对不符合程序的口头变更的工程量应不予认可。
2.严格控制人员、材料和质量,降低市政工程成本
首先是人工费的控制。在人工费控制方面,第一:根据劳动定额计算出定额用工量,并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零星用工按一次比例包给领工员或班组,进行包干控制。第二:通过现场讲解及培训来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和施工班组的施工管理水平,合理安排每天的工作计划,减少和避免无效劳动,提高劳动效率。
再次是材料费的控制。材料的成本包括用量控制和价格控制两个方面。材料用量控制:认真审核图纸,提前计算出工程量,各施工班组只能在规定限额内分批领用: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材料消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认真计量验收,坚持余料回收,降低材料消耗水平: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搬运,降低损耗。材料价格控制:通过市场行情的调查,在保质量的前提下,考虑资金权衡,控制运费,货比三家,择优选购。
最后注意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把质量关,项目小组的人员要把自检工作贯彻到施工的整个过程中,建筑企业还应该定期对工程项目进行质量检测,做到工作一次合格,杜绝返工现象的发生,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费。
3.加强对市政工程成本控制的监督力度
作为进驻施工现场的监理人员,在熟练掌握现场施工和管理的同时,应熟悉工程造价知识,对由施工单位填写的签证,一定要认真核实后方能签字盖章,对不应该签证的项目不应盲目签证,对施工单位在签证上巧立名目,弄虚作假,以少报多,蒙哄欺骗,遇到问题不及时办理签证,结算时搞突击,互相扯皮的现象应严格审查。市政工程项目的建设,地下隐蔽工程较多,一个不符合现场实际的签证往往对工程造价造成重大的损失。如果监理人员不及时做好现场监督工作,项目完工后实际结算时工程量则难以复查,只能按定额规定进行结算,从而造成成本大大提升,因此,现场监督工作十分重要。
四、总结
随着城市建设不断发展,更多的市政工程提上日程,因此在保证市政工程的质量的同时,加大对市政工程成本的控制是十分必要的,因此目管理人员应注重项目实施前和实施中成本控制容易出现的问题,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避免出现成本控制管理问题。
参考文献:
程颢的诗范文2
经理打电话叫来了商的售后服务人员,一来怕破坏机器,二来怕被售后服务人员宰,所以经理一直跟着他。售后人员检查了半天,终于停了下来。
在一边的经理问他:“能修好吗?需要多少钱?”
售后服务人员说:“能修好,费用是500元。”
“这么贵!”经理职业性地问道,“可不可以便宜一点?”
“可以,”售后服务人员非常爽快地答道,“其实没什么大问题,只要按照使用手册将机器清洁一遍就行了,你们自己动手,我们不收钱。”
经理立即开始动手清洁摄像机,果然摄像机经过清理后运转正常,经理非常感动。
一段时间后,机器又出现了故障,这次经理特意点名请上次的那名售后服务人员来修理。售后服务人员检查完机器后回答:“1000元,需要更换零件。”
经理有了上次的经验,跟售后服务人员商量:“如果我们自己购买零件,按照手册自己更换……”
“100元,”售后服务人员非常诚实:“我们只收成本费。”
更换零件后摄像机正常运转,经理忍不住问道:“如果你的老板知道你这样维修机器会不会炒你鱿鱼?”
“不会,”售后服务人员笑道,“老板就是要求我们这样维修的。”
“你老板真是这样说的?”经理感到不可思议。
“是的。”售后服务人员回答得非常肯定。
售后服务人员完成工作就走了,可是经理心中的疑惑更深了。一家公司这样做图的是什么,难道他们不想赚钱?一连串的疑问涌上了经理的心头,他思考了好久,依然没有想出为什么,他决定去拜访这家商。
第二天,按照售后服务人员留下的名片,经理找到了这家商。让经理没有想到的是这家商店铺装潢得非常大气,而且顾客可以说是络绎不绝。为了搞清楚这家商是不是只对自己的公司这样,经理特地在大厅里找了3个顾客了解了一下,结果如他所遇到的一样,他们遇到的售后服务人员也很诚实。
经理更加奇怪了,决定一探究竟,于是,他找到了这家商的老总。老总很热情地接待了他,经理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老总笑了笑说:“你是我接待的第20个前来咨询这个问题的人了。”
老总接着问道:“诚实不好吗?”经理说:“好是好,可是说实话你们让我感觉太诚实了,难道你们没有想过其实有些客户对摄像机并不太懂,你们完全可以收取高额的修理费呀?”
程颢的诗范文3
冬日的暖阳尽情的漫洒在午后,绽放着强烈的光芒。给人一种惬意的感觉。春节的脚步在不声不响中临近,街道上菜市场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嘈杂刺耳的车水马龙,真不愧是年前景象,热闹非凡啊!
我慵懒的漫无目的的走在菜市场上,目光横扫着那些水果摊、蔬菜摊和来来往往的车辆、行人。啥也懒得买,算了,好不容易出来一趟,好歹也不能空手回去吧?那就买点蔬菜和面食得了吧!?
我来到街上第一家蔬菜摊,这个摊位什么都有,大到蔬菜小到面食,这个老板是个女人,长的不怎么的起眼,但是却遮掩不了满脸的微笑,真诚热情,诚实守信。在这里口碑一直响当当。她的顾客多是慕名而来,络绎不绝,所以我也习惯了买她的东西,一来二往的就成了她的老顾客,慢慢的就熟悉了起来。我买好蔬菜和面食,匆匆付了帐,转身离开的一霎那,她又叫住了我,热情的说;“来,多套几个袋,小心半路破了,东西撒了……”我转过身,只见她在那里笑盈盈的等着我过去,我也对她还以微笑,道了声谢,而后就拎着沉甸甸的东西不紧不慢的往家走。
我走到半路,才突然想起忘了给孩子买水果,随即又折了回去,到一个水果摊前买水果。放眼望去,一个小小的三轮车上摆满了各种水果,有橘红的桔子、乳白的生姜、暗红的大枣、还有熟透的香蕉……心想:儿子爱吃香蕉,别的水果都不怎么吃,那就买香蕉得了吧!只听得大喇叭叫唤道:又香又甜的香蕉,十元五斤了啊……人们纷纷拥挤在哪里。我不慌不忙的拿了一束,那个商贩麻利的称了下,刚刚十块钱的,我点头应允,付钱之后就往家里走。
提着那么多东西很是吃力,气喘吁吁地回到家里,已经是满头大汗,我也没有多想,就把那些东西扔到一边,忙着做晚饭。不一会孩子从外面回来了。
“妈妈,这买的什么香蕉啊?根本不能吃,你尝尝,好硬好难吃,而且味道都没有,就是生的,你遇到骗子了……”我拿起他手里的吃了一口,还真是,这样的东西也能给人吃?这不是坑人吗?心里一阵窝火,心里暗道:“这个不是钱不钱的问题,是原则问题啊!再说了我若不去还不知道会有多少人上当受骗呢?”注意打定,我便穿了羽绒服拿着那袋香蕉去找那个小商贩,当时,天都黑下来了,路又滑,等我到那个商贩时,只见满车香蕉只剩寥寥几束,还有人正在哪里轮抢着呢!我看到这些画面,愤怒就一不留神从脑袋里面迸发出来,上前几步说:“这个香蕉不能吃,又生又硬?怎么可以卖给别人呢?”那个商贩红着脸故作镇定的怒目道:“怎么不能吃?”他随后从我袋子里拿出一根,用手瓣了几节说:“这不是好好的吗?怎么生硬了?挺软的呀!没事不要来这影响我的生意。”我当时很生气的说:“如果你的东西没有问题,我会大黑天的跑这么远的路来找你?如果连手都瓣不动,怎么能用牙齿咬,能用嘴巴吃呢?给,自己尝尝吧!”我拿了一根递给他,他看了看那几个买香蕉的人,没动声色,也没去吃,旁边那几个买水果的顾客的看到此景,都放下手中刚刚捡好的水果,一溜烟走了!那个商贩怕临近的人发现这一事实,他也只能无言以对,自知理亏的给我退了钱。
「诚信是最好的名片
退了钱之后回到家里,看了看表,哎呀!快七点了!不行,我的赶紧做饭。半个小时就做好了,看着天色渐晚,心里想着妈妈。这么晚了不知道妈妈回来没呢?路又滑,回来还要自己做饭,我放下饭碗,取了手电,打开冰箱拿了下午买的面食,就给妈妈送了去。
到了妈妈家门口,看到里面橘黄的灯光折射而来,透过门窗向里望去洞悉到妈妈消瘦的背影。当我开门进去时,只见妈妈一个人坐在椅子上叹气,忙问怎么了,妈妈才说:“哎!给人打工炒面皮,辛苦了大半年,面皮每天都那么多,都要一张张切,一碗碗的炒,调料还要一袋袋的装好。多的时候每天就要炒几百份,当初是朋友介绍我去的,因为熟人关系,因为对朋友的信任,所以很自然的信任那个老板,也没考虑那么多。当初朋友和老板说的一个月工资最少八百,老板也很爽快答应了的,今天放假了,给我发工资……可她每个月按着七百五给我的……”妈妈眉头紧锁,无奈的摇着头。后来妈妈问老板:“当时说好的八百啊!怎么现在又变卦了?你说的干完今年,结算工资,怎么可以出尔反尔?”老板口中振振有词的说:“那会是和你闲聊,开玩笑的,我可没有答应你啊!再说了我也没有和我老公商量……”当老板说完这些,妈妈就明白怎么回事了,徒留一阵叹息。听完妈妈一番诉说,当时我听了,心里酸酸的不是滋味,感觉到眼睛里有湿湿东西快要涌出来,我努力地眨了几下眼睛,仰着头,最终还是咬着牙把它流到了心里。我心里对这些奸商一直以来都是深恶痛觉,为了钱为了利,可以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要不是当初妈妈拦着我,想找她理论去。这样的人真是可恨之极。又一次让我的情绪随着这些事情波澜起伏,久久不能平静……
想想每天起早贪黑的妈妈,那么卖力地为老板尽职尽责的奔忙,最后却落得如此下场。想想妈妈为了守信于对朋友承诺,将多少好的工作拒之门外,甘愿为其在这里打工?曾经很多人劝妈妈不要给那个老板打工了,说那个老板换了很多人,每次都是好景不长,新人多则两个月,少则几天就不干了。因为人品太差,一天尽是鸡蛋里面挑骨头,没事找事。再加上刁钻,苛刻,不近人情,不讲信誉,工资不按时发,要么就是少发。还有谁愿意给她打工啊?!
其实,这样的事情其实屡见不鲜,不胜枚举。那些为了利益生产地沟油,祸害百姓的厂商不可否认其用心歹毒,丧失人性,杀人于无形中啊!还有那些颠肺流离,背井离乡漂泊在外的游子,为了家庭,为了亲人可以享受更温馨的生活,为了孩子能接受最好的教育,如果孩子有实力考上最好的大学,那么他们必定会付出一切努力去为孩子奋斗拼搏,创造经济条件。只希望孩子们的能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所以他们只能忍痛离开那个心灵的避风港,离家在外,辛勤劳作,抛洒血汗与泪水,背后的艰辛和痛楚,背后隐忍的一切苦衷,这些打工者的心酸又有几人能体会和懂得呢?他们没有过多的奢求,只希望用勤劳的双手换去相应的经济财富。而不是非人的生活和虐待或者嘲讽的目光。每次开始打工,老板说尽甜言蜜语,说好了一个人每月多少多少工资,试想一个生活窘迫,经济实力极差的打工者又有几个可以抗拒这个诱惑呢?他们凭的是自己脚踏实地的努力,无怨无悔的付出啊!某些老板到头来却是一年不给发放工资,找着借口拖欠,要么就是恐吓,要么就是逃避,打工者几次上门索要却遭到老板手下爪牙的一阵毒打,身心遭受摧残,最终无功而返。试问谁可为其讨回公道?
如果一个商人可以做到良心第一,那么他(她)的生意不想走火都很难,因为没有人会拒绝一个用良心做买卖的人吧?只会生意红火,蒸蒸日上,顾客的脚步踏破门槛,低销多卖,财源必会滚滚来,这样多么心安踏实。
程颢的诗范文4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
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勇敢地说话,倾听教师的讲话,倾听同学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才能积极地、有意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的进行。教师要努力使语文课堂有趣味,使学生由被动听课转化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听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广泛地听,不仅听教师的,也听同学、家长的;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教师应指导学生听时要有尊重对方的态度,姿势要正确,听的过程中要有点头、微笑、关注之类的眼神、表情及简短的语言表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话。一年级学生刚踏入小学的校门,可用游戏的方法对他们进行说话的训练,如玩传话游戏,就要求学生听得认真,传话要清楚,并让他们进行小组比赛,哪组传得又快又对,就给予奖励,句子也由简单的逐步加大难度。
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语文新课标指出:低年级学生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写字是学生最基本的素质之一,如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后,不但写字好,还能使人细心、集中注意力,同时能实实在在地磨练人的意志、恒心。因此,写字教学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好的写字习惯的养成将伴随人的一生。小学生写字姿势不正确,危害不小。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低年级学生,一定要注意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一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写字,可塑性大,教师要加以指导,运用教师示范作用。此外,平时可在班上开展作业展览活动,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学会欣赏,学会评价。展览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学生写字兴趣的形成。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书籍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能培养孩子养成喜欢阅读的习惯,这就会成为孩子享用一生的财富。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小、阅读水平低,教师对孩子的阅读要加以指导,循序渐进,孩子尚未认字之时,不妨先讲给他们听,内容可以是童话、故事,也可以是儿歌短诗。从看图到学文、从短文到长文、从听到说,从说到写,以说写促阅读。同时训练学生边读边想,要求学生阅读时要做到口到、心到、手到,要教学生在书上画记号,在书的天头和地角写批注和心得,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学生爱读、会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才算真正的形成。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低年级要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感受。一、二年级的学生是最富有想象力、最具有童趣的,在他们眼里大部分事物是活的。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根据儿童的整体认知规律和儿童语言发展规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从一年级起,我们就要培养学生的写话练习,为以后作文打下扎实的基础。写话练习的方法和途径很多,如看图写话,可利用课文上丰富多彩的插图,指导学生观察想象,然后写几句话。生活中无处不是课堂,写作活动无处不在。教师可带领孩子们观察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山川、田野、鸟兽虫鱼等,让学生从中获取更多的素材,活动后进行作文时,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写作,言之由衷,充分表现学生个性。
冰冻三日,非一日之寒。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往往需要反复训练。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要检查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方法,做到精心、耐心、有恒心,只有持之以恒,有意识地逐步训练,才能得以形成和体现,不能急于求成,否则,欲速则不达。
2.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领悟到,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多是受教师行为习惯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形成,特别是低年级,由于学生年龄小,各种感官很不成熟,所以自主学生能力差,作为教师,就要不厌其烦、循循善诱地多引导、多扶持、多示范。教师板书一定要规范整洁,不潦草,日久天长,学生模仿教师也就形成书写、计算方面的良好习惯。
程颢的诗范文5
【关键词】七号课程;教育哲学;课程目标;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45-0053-09
【作者简介】奚亚英,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江苏常州,213000)校长,高级教师。
一、课程设计:一份基于儿童立场的结构梳理
课程内容是课程运行的内动力,是课程实施的主方向。“七号课程”以尊重每一个儿童的学习方式与思维模式为前提,给予儿童更多自主学习、自觉参与、自然创造的空间。我们珍视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学习状态与成长姿态,通过创设更多“发现自己”“成为自己”“突破自己”的舞台,让每一个儿童享受成长的美妙旅程。
(一)绘制课程图谱
一个课程概念:为了进一步明确课程的主体性、完整性、科学性原则,我们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进行有效统整,确立一个课程概念,即:学校课程。
三条设计路径:根据儿童的成长需求、学习兴趣、活动方式、价值观念以及儿童群体共有的精神生活,依托“学校课程”的总体规划,形成“我与自身”“我与自然”“我与社会”三条设计路径,确立课程实施方向。
七大课程领域:由于儿童学习的差异性、独特性和创造性,我们全面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内容,具体形成与“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对应的“七大课程领域”,即:人格与品德(赤)、艺术与熏陶(橙)、科学与研究(黄)、体育与健身(绿)、学科与拓展(青)、社会与实践(蓝)、成长与创造(紫)。
围绕“一个课程概念”“三条设计路径”和“七大课程领域”,我们又重新制定课程纲要,重新建立年段标准,重新设置学科指南,试图挖掘适合每一个儿童潜能发挥的个性课程。
1.课程纲要。
课程就是用“课”的方式规范、科学引导儿童学的“进程”。我们以“清英教育新常态”的特征探讨为契机,以“清英3.0版本核心素养”的课改探索为依据,以江苏省中小学课程基地建设和中外国际理解办学为抓手,梳理出以“和善”文化为核心主导、“儿童”素养为价值追求的课程脉络,形成“总体目标(小学)―学段目标(低、中、高)―阶段目标(年段)―学科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的目标链,从而明确“为什么教”。确立儿童与自己、与社会、与自然之间的三环路径,开发“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所对应的“七大课程领域”,从而明晰“教什么”。归纳出“引学+导学(独学、对学、组学、群学)+拓学”的一般课堂教学模式,和“探索、实践、创造”的个性化实施范式,从而明了“怎么教”。设立“大数据”“通行证”“递进式”和“过程性”多元评价体系,从而明白“教的怎么样”和“W的效果如何”。
2.年段标准。
基于“七号课程”的全面推进,以课程纲领为统筹,按照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其对于知识技能的接受规律,制订出“清英外国语学校儿童成长素养测试标准”,根据“我和自身、我和社会、我和自然”三个维度,依循“聆听与表达、积累与运用、观察与质疑、设计与体验、合作与探究、想象和创造”等不同经度制定各年段儿童习惯思维、知识技能、过程方法、运用创造的标准体系。同时围绕学科与学科之间联系,儿童与儿童之间的差异,我们着重强调对于“标准”的基础性指标落实,做到“人人有标准,个个是标准,项项达标准”。与此同时,在“标准”的基础上,主张每一个儿童的个性化发展,通过跟踪儿童的“兴趣爱好、特长特专、敏感方向”,为每一个儿童制定“超标”计划和指导方案,形成具有清英独特风格的儿童成长档案,促使每一个儿童“标准”下的“超标”体验。
3.学科指南。
课程的落脚点最终还是回归于学科的有序性教学。根据学科特征和年段特点,我们分门别类,制定每一门学科在每一个学期的学科指南。如:我们从单元整体的角度重组语文学科,在“遵循整体原则、多种版本融合、单元主题统整”的背景下形成语文学科指南。我们从体系迁移的角度重构数学学科,以“促进经验正迁移,尝试学科内统整”的理念建构形成数学学科指南。我们从实践运用的角度重建英语学科,通过“两种版本相融合,话题建构成体系”的教材整合,开发形成主题式系列教学,如“family系列”“club系列”“holiday系列”“travel系列”等。通过确立学科指南,从而使各学科在各学年、各学期、各阶段、各单元具有详细的教学实施参考,对学科教学的准备与设计、组织与实施、测试与评价、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等等有了具体的实施策略和依据,为儿童的“学有所得、学有所识、学有所用、学有所创”提供保障。
(二)建立课程群落
在实践的过程中,“用自己的课程教与学”这一学校课程观不断地明晰,我们向着“自己”出发,不断地发现自己、建构自己、颠覆自己、融合自己,这个“自己”从学校课程建设群体,逐步走向以生命发展为主线的教师、学生个体,让课程真正意义地打破“教与学”“师和生”“你和我”的现实格局,以“自然发生”的姿态赋予课程独特而精彩的意义。根据现有实施对象与范围的不同,我们将学校课程分为三大类:普适性课程、专设性课程、角落课程。
1.普适性课程。
普适性课程,即为每一个儿童提供一生必须的基本知识与基础技能,培养儿童地球村公民的基本素养的课程。主要由“基础学科课程”“学科联合课程”“节庆典礼课程”三大部分组成,通过课程内容的联合、课程时间的联合、中外教师的联合,实现学科教学的统整,从而形成与“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相对应的“七大课程领域”。
――围绕“人格与品德”目标,打造“赤色”主旋律课程体系。
以“和善”作为精神主导,依托“节、坛、会”三大载体,着力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民族情怀、本土意识、公民道德和主人翁意识。
(1)以“节”为载体:充分利用“中国文化节”和“外国文化节”,在系列化的课程设计与实施中,提升每一位儿童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以及对于世界文化的融合理解。同时,挖掘清明、端午、中秋、感恩节、圣诞节等重大传统节日和纪念日,与本土文化相结合、与国际理解相结合、与选树典型相结合,寓主题教育于实践活动中,开阔学生国际视野,培养学生民族情怀,树立学生本土意识。
(2)以“坛”为载体:搭建“全球论坛”“清英讲坛”和“社区访坛”,分别邀请国际友人、儿童专家、和善家长、杰出校友来校讲学或做专场报告,从不同的层次和视角,剖析全球热点、讲述社会公德、诠释公民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3)以“会”为载体:通过举办“成长报告会”“英才访谈会”“专题研讨会”和“舆论导向会”,集中展示儿童地球村优秀村民的成长历程,分享“英才计划”培养对象的成功案例,研究学校各项制度规章和实施策略的成套脉络,探讨学校发展中各阶段的成功因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主人翁意识。
――围绕“艺术与熏陶”目标,打造“橙色”审美课程体系。
以“和美”作为艺术追求,通过“一个理念”“两大结合”“三大赛事”提升学生审美意趣,在艺术的熏陶中,培养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质。
(1)围绕“一个”理念:在艺术的熏陶中,提升学生审美意趣,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凝聚学生人文精神。
(2)注重“两大”结合:选修课与必修课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通过开设《艺术与审美》必修课和《泥塑彩陶》《剪纸刻画》《李渤素墨》等多门选修课程,充实第一课堂;通过邀请艺术团、民间艺人来校演出、授课,使高雅艺术进校园,丰富第二课堂;通过开展艺术类年度群展、部落汇展、社区普展、个人艺站,开拓第三课堂。
(3)依托“三大”赛事:播音主持人大赛、清英好声音大赛和童话城戏剧大赛,积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艺术表现能力和创意设计能力,赛事中,不断地涌现出具有艺术天赋的学生,我们也为这些学生提供了更多更高的平台,如电视台节目录制、各级各类文艺汇演等等,在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同时,也形成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围绕“科学与研究”目标,打造“黄色”探究课程体系。
以“一班一植”“一部一动”“一校一园”为抓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动手实践、跟踪研究、记录总结”,促进学生的探究能力。
(1)“一班一植”:每学年,每班在校园内承包一块土地,进行自由种植,从种子购买到下地播种,从翻土施肥到日常管理,由学生自行参与,同时对植物的生长以探头追踪、皮尺丈量、图纸绘测等多种方式进行跟踪,形成研究报告。
(2)“一部一动”:每学期,每个部落分别承担一个区域动物的管理,学校现有孔雀园、白兔窝、彩鱼池、飞鸟林、金龟岛、桑蚕坊和蚯蚓区七大动物栖息地,通过设置前性课程(了解即将饲养的动物的各种习性)、实践性课程(参与动物日常生活的料理)和总结性课程(回顾总结一学期游锏谋浠),培养学生探微能力。
(3)“一校一园”:依托学校中草药园(中草药课程研究实践基地),联合“阿福童”体验课程,开展争当“小小李时珍”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植药草、识药名、明药性、录名片”。同时,跟随“阿福童医院”退休老中医,根据日常身体状况,开展“开药方、煮中药、解药理”等活动,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
――围绕“体育与健身”目标,打造“绿色”健康课程体系。
以“阳光健康”为义理,通过“里应外合、亦动亦静、瞻前顾后”三步套路,致力于儿童成长的身心合一,追求体魄强健的身体状态。
(1)“里应外合”:“里”指“室内课”,“应”指“理论运用”。室内课主要对学生进行应用类体育常识和健身方法以及相关户外活动的规则和标准进行教授;“外”指“户外课”,“合”指各种活动整合。户外课除了常规的课前准备、课中活动、课后缓冲,还对每节课进行主题性活动整合,通过“里应外合”,对室内与室外活动进行相互促进,让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中获得双重体验。
(2)亦“动”亦“静”:养生学讲究动静结合,依托这一认识,我们主张体育运动张弛有度,亦静亦动。如阳光大课间:慢跑进场为“动”,肃立调息为“静”,京腔武术操(节奏缓和)为“静”,社区自由活动为“动”……无论是音乐的音律节奏,还是学生的运动频率都讲究“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真正实现“健康”目标。
(3)瞻“前”顾“后”:所谓“前”指上午,“后”指傍晚。阳光大课间属于上午的运动,从中医视角考察,恰时阳气升腾,最适合通过运动补充能量,保证一天的精神活力。而往往我们忽视了傍晚时分这个时间节点,由于学校属于寄宿性质,所以我们充分挖掘晚饭前半小时的空白时间,鼓励学生操场散步游戏,在夕阳中修复一天的疲劳。
――围绕“学科与拓展”目标,打造“青色”基础课程体系。
以实施“333”工程为依托,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夯实基础课程学习的过程之外,不断拓宽学习面,提升个人知识素养。所谓“333”是指:
(1)营造“三层”学习平台:我们着力提升社区(班级)育人功能,将空间区域进行有效划分,主体分为三层平台:基础知识工作坊(学习+交流+展示),能力拓展训练营(阅读+网络+探秘),成果转换演示厅(养殖+实验+荣誉)。根据学生学习进度,自由选择学习空间,真正让教室成为萌生学习意识、培养学习兴趣、启迪学习智慧、鼓励学习参与、促进学习转换的学习发生地。
(2)实施“三级”训练计划:以“学科综合素养训练”为依托,形成“我可以”“需尝试”“有难度”三级系数配套训练体系。“我可以”是基于学情和教法之下,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点的训练巩固;“需尝试”则是在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上,对于知识链的延伸与拓展,引导学生依此类推、举一反三;“有难度”则是侧重学生对知识的迁移与运用,需要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加以探索,形成解决问题的实际策略。
(3)形成“三段”管理模式:在新学导向阶段,坚持习惯的养成,确立整个学期的规章制度及学习目标定位,从“开端”上引起重视;在过程跟踪阶段,坚持细节管理,形成系统配套的管理评价机制,对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设立专项记录;在期末总结阶段,除了学业素养综合考察之外,设立“挑战杯”和“英雄帖”,鼓励支持每一个学生“向自己挑战”“向学友挑战”“向学长挑战”“向老师挑战”,充分展示自己一学期的学习成果。
――围绕“社会与实践”目标,打造“蓝色”公民课程体系。
以“独立式、联合式和嵌入式”三种模式,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唤醒学生“自主、公心、悦纳、正义、责任、合作、友爱、奉献、互进”等公民风尚,从小具备公共心、责任心、同理心。
(1)“独立式”是指:依托“阿福童课程”,形成以“小镇”为原型的社会体验中心,通过设立邮局、超市、医院、农场、银行、机场等虚拟场合,引导学生在自主体验的过程中,享受成长乐趣,学会分享合作。
(2)“联合式”是指:依托武进国家高新区区政府的支持与引导,联合周边企业、机构、部门,辐射园区内的社会体验模式。通过考察学习、参观体验、交流互动等活动方式,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共同进步。
(3)“嵌入式”是指:由教育部门主导,通过资源引进,邀请专家学者走进校园,与学生面对面开展“公民课程”,通过案例分析、情景再现、团辅活动,宣传社会服务、志愿公益、道德素养等热议话题,激发学生励志成为合格的小公民。
――围绕“成长与创造”目标,打造“紫色”梦想课程体系。
以“英才计划”的实施为课程航标,选取学生六年在校生活的三个重要时期,开展三大儿童成长仪式――“书包节、换牙节、单车节”,旨在培养学生励志向上,拥抱梦想,和善人生,创造未来。
(1)书包节开启小学旅程:书包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智慧的背囊,更承载着师长的期待、成长的梦想与童年的幸福。背上书包,装上满满的祝福,开启学习的旅程,插上梦想的翅膀。在每一个书包里,放上“一个惊喜、一项期待、一份祝福”,让每一个儿童带着甜蜜、乘着目标、盈着信心跨出小学学习生活的第一步。
(2)换牙节寓意成长旅程:换牙是乳牙脱落,恒牙长出的过程。通过借助成长过程中的这一典型事件,通过画一画换牙节的标识、写一写换牙的经历、编一编牙齿的童话、听一听护牙的讲座等活动,让每个学生感受自己的成长,珍视自身的健康。
(3)单车节寄语未来旅程:毕业课程以“单车节”的开启寓意全体毕业班的学生将开启新的学习征程。“单车节”顾名思义三层含义:一是意味着每一个毕业班的学生都已到国家法定骑单车年龄;二是毕业意味着将站上新的人生起点向新的学习环境进军;三是饱含了所有师长的祝福期待,希望每一个学生勇敢自信地踏入新的旅程。我们期待他们从这里远航,向幸福出发,向着成功前进。
2.专设性课程。
专设性课程分两大类别,其一是专题性学习课程:形式有每周选修课程和每日选修课程。每周选修课程为全员必选课程,周五下午两节课时间作为全校走班选修课程时段。每日选修课程包含专设课程与社团课程。其中专设课程以专题性学习开展。学生来源为各班学生。具体程序为:学生根据每日专设课程安排,自我选择心仪课程,然后自学班级普适课程该课时的学科内容,并自主邀请学科教师考核,合格后申请参加专设课程学习。
其二为岗位性体验课程:儿童地球村设有管理中心、服务中心、传媒中心、学习中心、社区中心。通过“阿福童银行”、邮局、超市、机场、农场、医院等不同岗位的职业体验,感受全课程、全体验与全教育。通过建构系列化的课程,模拟社会化的管理,指导职业化的选择,推动个性化的成长,促进创造性的提升,实现特色化的发展。
3.角落课程。
角落,是每一个儿童最期待的地方。在学校的边边角角,每一个儿童总能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落,就在这些角落中,必然会发生属于儿童自己的故事,所以“角落课程”的概念孕育而生。它是ζ帐市钥纬毯妥ㄉ栊钥纬痰牟钩洌它是真正属于儿童自己的课程。成尚荣先生认为:课程,是从儿童的经历和体验中“长”出来的。我们鼓励每一个儿童寻找自己的兴趣点、开发自己的生长点、形成自己的发展点。所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是儿童学习创造、秘密研究的基地,在这里他们创造快乐,创造自信,创造合作,创造生长。毛毛虫角落、小蚯蚓角落、蜗牛角落、枫树角落、蚂蚁角落……一系列常见普通的事物都可以成为儿童课程探索的样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每一个学生有自己最喜欢的学科、最喜欢的活动”,在我们看来,这些一定和某一个“角落”有关,这也真正体现了我们对于课程开发者、课程实践者、课程领导者的定位,那就是“儿童”。
(三)创设课程联盟
本着“立足第一课堂教学常态,形成第二课堂教研形态,拓展第三课堂教育姿态”的课堂愿景,我们通过“校区联合、园区共建、社区协同”三方平台携手,建立以“优化资源、挖潜增效、贴近实际、协调发展”为目标的办学联盟效益共享,促进校内课改有方向,形成校外互动有提升,增进校企同创有思路,真正实现“用自己的课程教与学”的新突破。
1.校区联合。
校区,即:立足于清英外国语学校内部自身建设,联合周边成员学校、区域友好学校,跨区盟员学校,以项目共建为统筹,教学科研为依托,特色活动为载体,实现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1)依托“奚亚英名校长工作室”,建立“成员学校”发展联盟。由于工作室成员主要来自于城区内优质学校校长和副校长,我们因人制宜,以清英外国语学校为课程主导,星河小学、花园小学、刘海粟小学、武进区第二实验小学、湖塘桥中心小学、周家巷小学为课程促进的七校联盟,通过“主题论坛、专题研讨、主题沙龙、名师对话、教学联动”等形式,不断地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彰显特色办学品位。
(2)依托“江苏省课程基地建设”,建立“友好学校”合作联盟。以省、市课程基地建设项目为契机,我们因地制宜,联合武进区机关幼儿园、常州市解放路小学、常州市实验小学、武进区前黄高级中学等项目入围学校,在课程基地建设过程中,互为参照,取长补短。由于该项合作联盟跨越“幼教、小教、中教”三个阶段,因而为课程建设中的“幼小衔接”“中小递进”等问题提供了建设性的参考,为真正适合儿童的教育提供了保障。
(3)依托“江苏省汉推学校工程”,建立“盟员学校”结对联盟。作为省属23所学校与台湾15所学校结对办学之一,我们因时而宜,牵手台湾嘉义沟国民小学,全力打造跨区域教育联盟。与此同时,我们还与澳大利亚、丹麦、英国、印度、美国等多个国家的中小学建立教育合作关系,通过师生跨境交流,中外合作办学,着力推进国际化、现代化教育进程,开阔师生教育眼界,实现“学校在世界里,世界在学校中”的教育格局。
2.园区共建。
园区,即武进国家高新区。学校地处园区中心部位,作为江苏省首家省级高新区,2012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园区坚持走“高科技、外向型、可持续”的开发之路,集聚高新产业,汇聚科技人才。学校因地制宜,通过武进国家高新区政府搭线,分别与“低碳环保产业、创新创意产业、智慧科技产业”确立校企共建单位,并成功签约园区“N立方创意工作坊”项目。
(1)在“借鉴”中提升。本着“大教育”“大课程”的理念,通过贯彻落实“中间分离,多端延伸”的课程研发原则,不断拓宽课程实施渠道,我们向园区内的高新企业、上市公司、品牌集团学习项目研发议程,参考梯队建设要义,借鉴后勤管理模式,真正做到“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课程做课程”。
(2)在“研学”中成长。以“企业资源共享”作为学校课程发展新动力,建立“校企合作”模式,通过牵手瑞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顺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国茂减速机集团等知名企业,形成校内专职教师与企业高级工程师研学结对,把企业中经典项目以课程的方式引入校园,形成“光电探秘”“形声魅影”“齿轮世界”“动力能源”等科学探秘课程。
(3)在“共育”中创生。以“项目化驱动”为依托,尝试“校中企”工程模式,将“企业”搬进校园,把产品原型、样品模型、机件塑型,以及生产流水线按比例缩放安置其中,全面打造清英校园“智造工坊”,结合“阿福童”体验课程,引导学生在尝试、构思、体验、创造中感受企业文化、培植探索精神。
3.社区协同。
社区,即社会。积极赢得政府支持,教育部门认同,社会群体协助,引领学校课程建设无边界,学习资源多畅通。通过立足第一课堂建设,拓展第二课堂思路,延生第三课堂渠道,建立“三维一体”课堂新模式,为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多元化、实践型奠定基础。
(1)从“虚拟”到“现实”,建立社会课程基地。通过政府支持,领导牵线,我们考察并结合“阿福童”课程体验课程中邮局、超市、医院、农场、银行、机场等虚拟场合,在现实社会中找到相应的实体站点,设立社会课程实践基地,一方面引导学生“走出去”,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引进来”,促进“阿福童”课程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2)从“实践”到“理论”,实现知行无痕对接。通过聘请教育专家、学科名师、专业人员作为课程向导,在学校设立“名人汇展室”“名师工作室”“名家领航室”。通过“向导蹲点”,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论证课程实施的儿童性、可行性、科学性和发展性,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馈理论,真正形成“知行合一”。
(3)从“隐性”到“显性”,形成完整人格过渡。我们坚信:总有一种隐性的力量在推动课程的融合,总有一种显性的实践在为儿童完整人格的生成奠基。从学校到社会,从社会回到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让儿童接受一种无形的心智成长,在显性的课程中这叫“标准”,在隐性的锤炼中这叫“素养”。
二、课程实施:一种源于多元渠道的资源整合
以和善为核心,以普适性课程、专设性课程、角落课程为三大支撑,“七号课程”以整体构建为目标,将七彩课程体系的实施与社会课程的实践进行有效整合,促进清英儿童学习成长素养的完整建构。通过推进“课程建设单”设计,科学制定单项课程的培养目标、内容序列、实施方式、课程时间及成效u价等,组建课程研发小组,探索落实以“大数据”为渠道,“通行证”为载体的递进式全程课程监控,通过“课时”“空间”“学法”三大维度的立体建构,全力打造幸福完整的“七号教室”。
(一)在“课时”上打磨,形成三种课堂样态
根据儿童学习需求、课堂教学需要、知识生长需用,以课堂“时长”为节点,开设时间跨度不同的三类课型,即:微课、基础课和联课。
1.微课:时长10分钟。我们始终把“阅读”放在课程建设的核心地位,以“领‘秀’演讲”为微课实施依托,通过推荐“每周一书”,引导学生分享“共读”情节、提出“互读”质疑、形成“自读”感悟,让阅读真正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发生,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养料。
2.基础课:时长40分钟。主要针对单学科、单项目教学,围绕教学常态要求,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以问题引领、情景再现、方法解构、结论规整、合作展示等多种方式,让课堂教学清简灵动、厚实平易。
3.联课:时长60分钟。打破常规课时设置,既体现学科本身的需求,又彰显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要求。既有单学科的联合,如音乐、美术的两节课联课;也有科学与信息技术多学科的联合、语文与写字教学的联课;既有不同学科教师的联合,也有中教与外教的联手。从学生立场与学科角度出发,建构起不同学科、不同年段的联课教学组织模型。
(二)在“空间”上架构,建立多维体验平台
通过对“空间”的合理架构,我们形成了以“基地”为实践孵化的体验区域,为学校课程的发展,创新内涵的建设、创新育人的方式、创新质量的提升提供改革路径和有效措施。依托“以创设新型学习环境为特征,以改进课程内容实施方式为重点,以增强实践认知和学习能力为主线,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场景打造,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学习效能,发掘潜能特长。围绕七彩课程体系,我们分别在校内和校外建立体验基地。
通过建立校内外“七彩课程基地”,整合各类校内场所和校外基地的资源,利用体验性实践活动的组件,更好地发挥其主题式教育功能。同时,校内外课程基地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为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民族精神、本土意识、社会责任、科学发展建立平台,真正成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推进人格素养教育的重要阵地。
(三)在“方法”上突破,实现多元智能发展
课堂是课程真正实现落地生根的所在,教师要根据实际,灵活地对课程内容进行增删调整,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与教材、教师进行平等对话的主角。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选择灵活的教学方式,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即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兴趣的培养。为此,根据儿童接受新事物的规律,我们探索形成了“3+4”学习模式,即:引学+导学(自学+对学+组学+群学)+拓学,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习成为一种“自我牵引”。
1.引学:把学习带入情境。
引学,即“引入教学”,它是正式教学的开场。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认为:“提供一种既能令人愉悦又有用的东西,让学生的思想经过这样的准备之后,他们就会以极大的注意力去学习。”我们强调每一堂课教学的情境艺术,如何拉开“序幕”,如何渲染氛围,如何唤醒注意,如何酝酿情绪……成为了课堂五分钟引学的关注热点。经过实践总结,我们形成了激趣式(巧设悬念、故事再现、热门话题)、启发式(温故知新、类比求异、课题分析、游戏竞赛)、情境式(实境描摹、诗意铺排、图示影音)三类引入方式,从而让课堂教学先入为主,激发兴趣,拨动思弦,为教学的正式开始做好铺垫。
2.导学:让学习自然发生。
所谓“导学”即“师导生学”,通过“自学”“对学”“组学”“群学”四种学习模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出困惑、合作探究、形成策略、学会质疑。
(1)自学,就是自己单独学。易语文讲究平实简易,遵循“学生会的不教”原则,通过自学的方式,学生独立自主完成相关问题的梳理和解答,形成独立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2)对学,就是同桌相互学习。有了自学的基础,同桌之间的相互讨论进一步促进自学成果的检测,同时,同桌之间通过比一比、赛一赛等学习方式,让学习更有兴致。
(3)组学,就是多人小组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又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带来了思维碰撞。
(4)群学,就是全班共同学习。群学更侧重的是交流与分享,通过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激发他人的思考,这份思考或许形成共鸣,或许存在质疑,但是它对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3.拓学:使学习认知深入。
拓学,即“拓展学习”,它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延伸。通过围绕教学目标,联系生活经验,尊重学生个性,在立足于现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突破“教材”的限制,对“内容”进行有效拓展与超越。通过将课外资源引入课堂,课堂学习引向课外,让学生的“学”实现文本的突破,实现教材的突破,实现自我的突破。所谓:“教”有余地,而“学”无止境。拓宽的不仅仅是知识面,更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造的能力。
三、课程评价:一段关乎生命发展的跟踪关注
“七号课程”如同三棱镜下太阳光显现出来的七种美丽可见的光芒,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拥有语言、音乐、空间、逻辑数学、身体动觉、自然探索、内省和交往等7个领域的能力,就像七彩光一样,在每个人的身上以综合的方式散发出独特的光芒。基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实践,我们期待通过课程的实践,真正实现儿童个性和能力的多元发展,创造与寻找适合儿童个性和能力的教育,建设适合儿童个性和能力发展的课程。当然,太阳的七种颜色糅合在一起,最后呈现的却是无色的光明,从“有色”到“无色”,从“有课程”到“无课程”,正如心理学家和教育家B.F.Skinner所说的:“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这就是“七号课程”的本质,这就是“七号教室”的本质,这就是“清英教育”的本质。
(一)评价主体的界定
我们始终以“儿童站在课程的正中央”为价值导向,在进行课程评价的过程中,转变观念,变原有的教师单一评价模式为“学生自主评、生生相互评、家校共同评价、基地参考评价”相结合的多维评价方式,强调评价主体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参与,鼓励评价主体和被评价者之间展开相应的互动与合作,真正让评价成为一种有温度、有情感、有质量、有效能的自我价值认同和彼此价值实现。这样的评价方式是客观的、是公正的、是科学的、是可持续发展的。学生由被动受试者变成评价的主动参与者;教师由评价的权威者变成评价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家长由评价的旁观者变成评价的促进者;基地人员由评价的无关者变成评价的监督者……这样的一种评价真正达成一种双向的共识和共同提升。
(二)评价内容的筛选
在确立评价内容的过程中,我们首先罗列了评价对象所需达成的必备素养和选择性素养,结合其所在年段的基础性要求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情况,在考察其对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中,一方面具有量化的标准,另一方面更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意能力和创造精神等诸多复合因素进行评价,尤其侧重对其兴趣态度、学习习惯、学习策略、自主能力、合作精神等指标的衡量。让评价内容真实反映学生成长个性,体现学生学习状态,彰显学生发展趋势。
(三)评价方式的推进
结合评价主体的儿童性,评价内容的综合性,我们试图通过有效的评价方式真正让课程的推进落地生根,真正让素养的呈现真实科学。依托“大数据”“通行证”“递进式”“过程性”这类评价方法,让评价的过程可视化,评价的数据客观化,评价的导向科学化。
1.积极推行“大数据评价法”。
结合互联网技术,积极研发学习跟踪芯片,每一个学生都将有属于自己的“芯片”,通过全网覆盖,可以记录下学生每天的学习情况,如:发言次数,阅读时间、运动时间、关注领域……通过大数据分析,评定学生兴趣发展趋势和能力培养方案,为其人生发展做出客观的指引。
2.尝试研发“通行证评价法”。
从文化意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与情感态度五个维度形成课程评价细则。在课程基地创建过程中准确把握各学段学生各门学科的具体目标和要求,逐步形成各年级的儿童地球村通行证评价方案。
3.校本实施“递进式评价法”。
校本化制定“各学科等级标准”,形成清英学科考级系列活动,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提升。如:借鉴剑桥考标准制定清英“英语考级标准”,分别从听说读写等各方面制订符合清英学生实际的量化标准,形成清英英语考级周系列方案,人人参与、级级攀升,毕业时达到初中二年级同等水平;制订中英文写作升级与阅读银行评价方案,帮助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上自定目标、自我挑战、自我提升。
4.逐步完善“过程性评价法”。
程颢的诗范文6
最乐善好施的城市
香港富豪们对慈善事业的热衷,与这座城市的大环境一脉相承。或者更加准确地说,他们的这种积极态度,很大程度上正是受到香港民众普遍乐善好施态度的影响。
周末时走在香港最热闹的商业区,总能看见一群群不同年龄的义工,拿着钱袋和大量小贴纸向途人筹款。当路人投放金钱于钱袋后,这些义工便会将一张小贴纸贴在捐款者的衣服上以兹识别。这种街头的筹款方式,因而被香港人俗称为“卖旗”。
相关调查显示,香港慈善机构要求捐款的信,平均每一封可以得到460港元的捐赠,这比起美国只有10美元和英国5美元的捐款都要高出甚多。另外,根据香港青年协会若干年前发表的报告,在2000多名15岁以上的受访香港市民中,93.7%的人曾在年内捐款,包括直接将金钱捐给有需要的人士,或通过团体、组织等间接帮助有需要的人。
最新的例子则是,2008年四川发生大地震后,仅3天内香港各界的捐款总额就已高达8亿港元。在今年8月台湾遭受莫拉克台风灾害之后,至8月18日香港的捐款总额也有1.5亿港元之多。
香港民众这种热心公益的态度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香港,慈善捐款可获得相关的税收减免。根据香港税务局数据显示,获当局批准扣除计算的认可慈善捐款数额,在过去几年有增无减,由1997至1998年度的16.6亿港元,大幅增至2005至2006年度的51.9亿港元。短短9年间,扣税额增加了35亿港元。与此同时,香港的慈善基金会也由1997年的580个,增加到2007年的1200个,增幅逾1倍。
李超人最爱的三儿子
香港人都知道,有“超人”之称的首富李嘉诚膝下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李泽钜,现任长江实业集团的董事总经理,并身兼长江集团系内多家上市公司的重要职位。小儿子叫李泽楷,是电讯盈科的总裁。不过,李嘉诚却常说自己有三个儿子,这第三个儿子,便是李嘉诚基金会,也是他最疼爱的儿子。
李嘉诚这样形容自己的“三儿子”:“有一个晚上,我无端地想起来我这个基金会,因而睡不着。世事难料,坐飞机也可以出意外,骤然之间有个疾病,也可以离开这个世界。所以,我就整晚睡不着。天快亮的时候,我问自己,‘傻瓜,为什么要这么艰难?’你有这么多不同的投资,你将这个投资的哪一部分给基金会,就当自己有第三个孩子,因为如果我多生一个孩子,无论男的女的,我都会分一部分给他。那么我就当基金会是我的第三个孩子就行了。”
李嘉诚说,“有的人虽然非常长寿,但是人家没有得他的益处,所以他这一生是有一点浪费了。如果有的人虽然年纪非常轻就去世,但是他对我们这个社会有非常好的贡献,那么他虽死犹生。”
他相信,人总有一天要离开这个世界,当那天来到时,如果自己能够回想起,这一生除了人家为自己服务很多,自己也为人家服务不少,那么他才会真正感到快乐。“我觉得最要紧的是内心的富贵。一个人有了衣食住行这个条件之后,应该对社会多一点关怀,或者说义务,或者说责任。”
1980年,李超人的“三儿子”李嘉诚基金会正式诞生。基金会的两大目标包括推动建立“奉献文化”,以及培养创意、承担和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基金会主要捐款予教育、医疗、文化及其他公益事业,到目前为止,捐出及承诺的款项已经达到约110亿港元。2006年,李嘉诚又宣布将自己1/3的财产归入李嘉诚基金会名下,这笔财产总价值超过100亿美元,使其成为仅次于盖茨基金的第二大基金。
逸夫教学楼遍布中国
曾亲手打造邵氏“东方好莱坞”和无线帝国的邵逸夫,也是香港富豪中的超级慈善家。早在1973年,他就设立邵氏基金会,致力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
邵逸夫在内地的慈善义举同样出名。1985年,他向中国保护敦煌画展工程和浙江大学分别捐资1000万元。自此之后,邵逸夫平均每年都拿出1亿多元用于支持内地的各项社会公益事业。
邵逸夫视教育为立国之本,多年来为此尽心尽责,不遗余力。据不完全统计,邵逸夫捐助内地科教文卫事业的资金已经高达25亿元,捐助项目超过3000个,其中80%以上为教育项目。如今以“逸夫”两字命名的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及其他文化艺术、医疗设施遍布全国各地。
全港捐款霍氏居冠
已经过世的霍英东,在世期间捐出的款项超过150亿港元,因此被称为是香港捐款最多的慈善家。香港和内地无数的教育机构、运输基建、地方团体都接受过霍英东的财政资助,他曾先后两次向香港科技大学捐款,2003年先捐赠3000万元,两年后又向科大捐出一笔总值8亿元的巨款,创下该校十多年来接获捐款的最高额纪录,在香港一时传为美谈。
有人认为,霍氏这样大手笔的慈善之举,源于20多年前经历的淋巴腺癌。他的癌症始发于1983年,困顿于病榻上的那段时间,让他终于可以摆脱商事繁忙,静下心来思量人生长短。于是,霍英东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巨大转变,仿佛突然间大彻大悟起来,而其中最大的启迪便是,“人活着,就要回馈社会”。
霍英东为中国体育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常常为人所乐道。早在1990年北京第11届亚运会上,他就捐款修建了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英东游泳馆和中国体育博物馆。霍英东当时还承诺,有朝一日中国举办奥运会,他还会继续做出贡献。结果,当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以后,霍英东马上向北京奥组委捐款2亿人民币,用于修建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
股神培训内地农民工
有“股神”之称的李兆基,也是一位经常捐赠善款的企业家。在他所参与的慈善项目中,有一项相当与众不同,即是为百万农民工提供培训机会。这项旨在为百万农民及万名乡村医生提供培训的“温暖工程计划”,于2006年12月开始启动,范围涵盖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仅第一期项目,李兆基的捐款就高达3.3亿元人民币。截至2007年底,该项目已经完成培训100万农民,帮助近94万人就业,同时还有1.1万名乡村医生受训,这批符合资格的乡村医生在收到国家卫生局颁发的农村医生执照之后,有望实现“一人培训,全村健康”的目标。
李兆基表示,在完成第一期百万农民培训之后,他希望还能再做一次,为第二期项目再捐善款3亿元人民币,让受训农民工的人数翻一番达到200万名。假如按照一人工作全家受益来计算,届时将可令700万人受惠,相当于整个香港的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