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鱼钩课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金色的鱼钩课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金色的鱼钩课件

金色的鱼钩课件范文1

关键词:新课改 多媒体技术 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9(c)-0166-02

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图、文、音、像、影并茂的特点,能把教学中抽象、深奥,靠老师讲解、挂图、板书,讲不清道不明的难点、生点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声音,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金色的( )”,指明填写合适的词。

预设:阳光 沙滩 草地 果园 麦浪

(2)教师在括号内填写“鱼钩”,强调“钩”和“钓”两字的字形区别。

(3)读课题。这个鱼钩记录着一段感人的故事,为了更好地学习故事,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中的“过草地”。

(4)课件介绍背景:经过的草地是松潘草地,位于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B接段,海拔在3 500 m以上,是一片大沼泽,水草盘根错节覆盖其上,行军时,稍不小心,就会陷入泥潭,遭受灭顶之灾。

在引题时利用课件出示课题资源,进行形近字区别、词语搭配等训练,积累了语言。同时针对课文内容离学生生活较远的情况,课件补充资料,向学生介绍故事的背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 整合资源,拓展视野

分角色读课文后,(课件出示)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课件出示)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对照古文,(课件出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来自于成语( ),“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来自于成语( ),“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来自于成语( )。

3 注重实效,科学使用

A品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童年夏夜的美妙。

课件出示句子: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

(1)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童年的夏夜美妙在哪儿?用笔画一画,并在感触最深的词语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交流。

第一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品读,感悟景色美。)

第二处:(结合课文插图)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

①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儿子和母亲的心情美。

②体会“搂”字的妙处。

(3)配乐读好课文第一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歌谣,感受歌谣的“美妙”。

②课件出示:那时,我们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

教师:为什么日子会过得如此清苦呢?(生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注重实效,科学使用课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 解疑化难,提升能力

教学中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通过直观、形象的感官刺激,就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获得丰富生动的感性知识,克服思维障碍,突破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如,在教学《晏子使楚》时,笔者是这样用媒体突破重点和难点的。

(1)概括主要内容。

①秦王三次侮辱晏子,用简洁的话语说清楚经过及结果,完成下面的表格。(课件出示)

②细读文章的开头,(课件出示)我知道了秦王侮辱晏子的原因是: ,再读文章的结尾,(课件出示)我知道了秦王侮辱晏子的最终结果是: 。

③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讲给同桌听,评一评谁讲得清楚、简洁。

(2)分角色读课文。

①文中有很多人物对话,我们以4人1组的方式分角色朗读课文,角色有:晏子、秦王、其他、旁白。

②朗读对话,要准确把握人物说话的语气,我们分3次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一次对话:

(课件出示)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思考。(课件出示)联系上文“齐王派大夫晏子去访问楚国”,我知道晏子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还代表的是 ;联系“狗洞”,我能体会到晏子现在的心情是 。我认为晏子此时说话应该是 的语气。

学法总结。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人物语言的方法来把握人物说话的语气,我们要用这样的方法读好后两次对话。

第二次对话:

组内交流。运用刚刚学到的方法,结合一处语言说说读后的感受。

(课件出示)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课件出示)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我认为楚王此时说话应该是 的语气;晏子“严肃”,我认为晏子此时说话应该是 的语气。

学法总结。借助动作、表情、提示语来把握人物说话的语气,这是新学到的方法。

第三次对话:

组内交流。运用前两次学到的方法,结合一处语言说说读后的感受。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我们要不断探索和挖掘现代教育技术的潜力,使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胡俊卿.试论媒体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J]. 亚太教育,2015(14):110.

金色的鱼钩课件范文2

朗读;智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9―0081―01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景象:有些教师无视教材中的生成因素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生成状态,死抱教案,控制课堂,不敢或不愿直面学生的“节外生枝”,让学生按既定“路线”被动学习;或对价值判断不分主次、疲于应付;或听之任之、无所作为。这些现象都是与新课改精神不相符的。时代呼唤新的语文课堂,学生需要新的语文课堂,为此,笔者将多年探究动态生成性课堂的四方面策略与大家分享,企望共勉共进。

一、自读自悟促生成

在一次上《金色的鱼钩》的公开课时,笔者尝试“抓住核心问题”长文短讲。开课伊始,给学生观看了几个过草地的影视片断,让学生“尽情读四次吃鱼汤的文段,感悟老班长的所做所为”。十几分钟后,笔者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和学生交流,没想到学生不仅找出了感人的句子,还读出了涌动的情感,交流中,更是对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赞叹不已。这堂课让笔者受益匪浅,其实教师可以抛却一切束缚让学生自读自悟,给学生自主表达的空间,使课堂呈现出自由陈述的浓浓氛围,听到耳目一新的独特见解。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课堂展现生命的色彩,这难道不是我们追求的理想课堂吗?

二、驰骋思维促生成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解读过程,只要我们在课文问题设计上摒弃 “答案惟一性”,多设置一些多向思维、个性思考的开放性问题,学生自然可以依据自己的“阅读期待”,对课文产生认同、共鸣,或进行质疑、批判。如,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设计:“从落花生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这个富有弹性的、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学生根据自身的认识和体验,可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作出阐述。有的认为,应该像落花生那样做个埋头苦干、默默无闻的人;有的却提出:现在是市场经济,一个人要善于展示自己,推销自己,如果都像落花生那样默默无闻,就没有个性,适应不了社会的发展。因此,该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时候,就要踏实工作,不炫耀,不张扬,像落花生一样;该要表现自我、展示才华的时候,就得有苹果、桃子、石榴那样的勇气。这里,学生之所以能萌发如此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和浓厚的个性色彩、答案迥异的见解,完全是因为开放性问题情境的设置。它犹如一方强劲的催化剂,有力地催生着个性的种子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三、朗读体验促生成

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生活(学习)经验和亲身经历来感受语言文字,在真切的感受活动中获取信息,受到启迪。

1.有声朗读体验。对于一些情感性和美感性很强的课文,笔者常借助情境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走入情境,走进文本,从而获得真切的体验。如,在教学《荷花》一文中描写荷花姿态的一段时,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引领学生赏图听文――配音范读――配音朗读――朗读评比――赏图品读,在这样一个激情朗读的过程之后,学生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2.角色朗读体验。对于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与其重复繁讲,不如改变学生的阅读角色,让学生以文中主人公的身份,进入到角色所在的精神世界中去,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真切体验。

四、智慧引领促生成

金色的鱼钩课件范文3

关键词:语文教学 朱自清 语文能力

朱自清不仅是文学家,同时也是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他在语文的教育教学方面的思想值得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学习、借鉴!通过这些年的教育实践经验,我发现学习朱自清老先生的这些教育思想,对于我们如何教好语文,怎样教好语文有非常有用。

一、要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从根本上重视语文,发自内心地去热爱语文

朱自清强调语文要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语文不仅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同时它也是传承了我们国家几千年历史文化以及民族文化,成为民族精神的载体。因此,它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个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也离不开语文学科的学习。语文也是衡量一个人才知识和素质的标准之一。语文的教学实质是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主要手段。利用语文课本引进的文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是一个非常英明的举措,只有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思想意识,让其认识到语文在生活、学习中的作用,才能强化语文意识。

朱自清提倡高等趣味代替低等趣味,养成优良的习惯,使不良的动机不容易滋生。由于一些学生的生长、生活环境不同,受家长及社会的影响,容易出现盲目的跟风现象,容易产生追逐低级趣味,并以此为时尚,这时教师的思想教育就要紧随其上,用高等趣味占据学生们低等趣味的心灵:有的同学比谁家钱多,比穿名牌,这时就需要引导学生最应该比较的是自身具备的东西,如学习,自己通过努力能争取的东西才有可比性,而家庭条件是父母创造的,和你本身没有关系,比家庭是可耻的,告诉学生们每个年龄段应该有什么样的追求。渐渐地让高尚的趣味取代低级趣味。让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语文素养,从内心去爱语文,学语文,让自己成为真正的有文化、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具有高尚的情操

朱自清提倡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伴随其一生,还认为作为学生应该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具有高尚的情操品质。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就应该抓住课本中的反映主人公高尚情操的文章详细讲解,让学生深刻体会并感受到主人公的精神所在,尤其是主人公的精神品质要渗透到学生们的骨子里,让学生们做事的时候就立刻想到那些人会如何去选择,去做!比如,《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通过教师充满情感的教学,让老班长为了革命事业舍生忘死的崇高品质留在学生心中,震撼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牢固树立一个坚定的革命信念,为了革命的成功,为了人民的胜利,我们任何人都应该向老班长一样抛头颅、洒热血,献出自己的一切。让学生心里有继承革命先辈遗志的信念。

再如,《 挑山工》,作者赞美了挑山工那种肩挑重物、坚持不懈地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向前走的毅力和不达目标不罢休的精神。学生心中也会留下这样的印痕:做人就该如此!让学生能踏踏实实地学习,从而树立自己今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一丝不苟,踏实认真,勤学苦干,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苏武牧羊》中写道:“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写出了苏武在极寒冷的胡地忍辱负重19年,在极度艰苦的环境中仍然不肯屈服,表现出了坚强不屈的英勇气节。我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逐步讲解,关键处让学生们结合课件中的场景想象一下此时此刻的苏武会怎样?他是怎样做的?又是如何想的?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塞外的艰苦条件和苏武受苦受难的场景深深地震撼了同学们的心,让大家知道一个深刻的道理,无论什么样的条件和打击都不能剥夺自己心中的信念,都不能浇灭自己心中的正确的追求。就如圣地亚哥曾经说过的那句话:“人可以被毁灭,但是不能被打败。”让同学们心中都树立一个坚定的信念,一个永恒的追求,然后为之努力,为之奋斗。经过几年的学习,我觉得我的学生都很坚强,很少为难题而流泪或者放弃,也很少对自己的行为推卸责任,放弃不顾,大多数成了铮铮铁骨的有志气的优秀的人才。而我们的国家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人才。

三、重视学生的言语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朱自清一直提倡重视学生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写字要一笔不错,一笔不乱。作文要能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实情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除了传授学生科学知识之外,要是一名雕刻家,在教学过程中重塑学生的人格,让学生都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做事不要只考虑自己,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从大局着眼,胸襟开阔。同时,还要做一名教学艺术家,教书育人双管齐下,两者兼顾,素质与技能必须齐头并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语文是语言的教育,在生活中、学习上都离不开语言,都需要言语的表述让别人清楚你的目的。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运用言语的能力。

金色的鱼钩课件范文4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略读教学 教学方法

长久以来,略读在语文教学中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它是课文的组成部分,不教不行,另一方面正因为是“略读”,所以往往被大多数教师忽略,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轻描淡写,一读而过,对课文也不能留下深刻印象。长此以往,限制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对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略读课文教学,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使略读课文教学实现预期目标。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略读课文教学过程中的方法,以便共同探讨。

一、紧扣提示,把握重点

略读课文一般只有一课时,在这短短的一课时中,教师要快速有效地抓准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使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形成教学合力,更好地达到训练阅读的效果。如何抓?从哪里抓?其实每篇略读课文前的导语已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如五年级下册《打电话》的提示语是这样写的:

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浏览下面这个相声,想想说的是件什么事,故事里的那个人说话有什么特点;再说说这个相声对自己有什么启发。如果有兴趣,可以和同学试着说一说,或者再找几个相声听一听。

这段提示语简洁明了,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延续了本组课文的主题,又明确提出了对这篇课文的阅读要求。我们可以把这段提示语概括为三个方面:

其一,读相声想想说的是什么事,故事里的那个人说话有什么特点。这是要求我们在教学初始就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相声中介绍的主要内容和语言特点,让学生感受幽默风趣的语言是能丰富我们的生活的。

其二,说说这段相声对自己有什么启发。这点则要求我们在学完课文的同时,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说话办事都得言简意赅,提高办事效率。

其三,如果有兴趣,可以和学生试着说一说,或者再找几段相声听一听。学生终归是学生,尽管对课文有所理解,但如何表达还是受到学生本身知识和阅历的限制,往往难以实现预期的目标,于是我让孩子们直接观看《班班通》课件里的相声表演,帮助他们区别相声与课文朗读,之后再让他们演一演,虽然不可能有演员的水平,但至少对学生有所启发。

这样对提示语进行三次解读,既有助于教师找准重点,又能及时有效地开展略读教学。

二、注重预习,培养自主

在略读课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放到学生的预习中。“预习”顾名思义就是“预先学习”。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略读课文就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在充分预习课文的基础上,采用抓重点句段的方法,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分析,再通过课堂的讨论,以取长补短。比如在教学《学会看病》这篇课文时,我就让学生充分预习文章的第二部分内容(面对生病的孩子,母亲的行为、神情、心理等),通过自主阅读让每个学生独立完成相关的练习。这样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而且能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得到升华,明白“爱”的表达方式是不同的。在这些互动交流之后再读重点句:“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想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让学生再一次地自读自悟母亲的肺腑之言。

这样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创新学习就会水到渠成,自学能力也会增强,久而久之将大大缩减课堂读文时间,对于略读课的教学来说是一种良策。

三、教师引导,简化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略读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巧妙组织课堂教学,简化教学过程,真正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大多略读课文内容浅显,适宜学生合作学习,笔者认为在略读课中,有效而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自学为主,这样既能简化教学,又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如五年级上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文以访谈形式出现,语言浅显易懂,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读感悟。可采取“反复自读,了解大意――分角色读,把握基调――展开讨论,交流感受”的顺序自学,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他人交流,不仅了解人物特点,逐步加强与他人的沟通,还获得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又如六年级下册《手指》一文,可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再读课文,感悟写法――品读课文,迁移运用”的步骤进行,重点可放在“感悟写法”上,也可组织学生自学。在组织学生自学时,可分以下几个步骤:个体自学;小组合作交流;组织全班质疑问答,各抒己见;提出疑难,全班解决。这样自主学习不但能加深学生对全文的把握,感悟文章篇章结构及写法,而且能使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可谓一举多得。

四、略中显精,学习写法

新课标指出: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可见略读只是一种与精读和浏览并列的阅读方法。略读课文作为课文的一种形式呈现在师生面前时,只是一个例子,一个提供教师教与学生学习略读的载体。略读课文并不排斥精读,笔者认为略读课文中可以略中显精,使学生掌握一些学习课文的方法。

(一)比较法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因此,运用比较法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学习略读课文。四年级上册《母鸡》一课,笔者通过文中第一次对比提问:“母鸡前后有什么不一样吗?”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文章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欺软怕硬,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接着笔者通过引导学生找出第二次“作者感情的对比”,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经过这两次对比学习,学生体会到母爱的伟大,也实现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质疑法

学贵有疑。质疑法既是教法,又是学法,师生通过质疑、思疑、辨疑的方法,拓展思路,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略读课中值得一用。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果园机器人》一文,笔者首先出示课题,然后让学生对这个课题提出疑问。学生对机器人本身就充满了好奇心理,看到课题马上就产生质疑:果园机器人长什么样?有什么特点?果园机器人能干什么?这是本文的重点,而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自主地展开阅读,相信这节课很快就能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学得轻松,教师也教得轻松。

(三)交流法

阅读的过程,就是鉴赏评价的过程,教师在略读教学中通过讨论、交流等活动形式让学生畅谈感受,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唤起他们的心理体验,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例如四年级上册《乌塔》一课,笔者让学生先概括文章内容,然后针对“乌塔这样做好不好”这个话题,再次展开阅读,交流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培养学生有自己的阅读见解,而且要有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四)迁移法

1.学科知识的迁移。在教学《小桥流水人家》一文后,笔者要求有兴趣的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内容、插图和对课文的理解画一幅山水画。学生纷纷提起画,低头构思起来,不一会儿一幅幅美丽的江南山水画跃然纸上。虽然大同小异,但都能看出是江南水乡图,而且很有创意。

2.写作方法的巩固迁移。读为写服务,读能促进写,所以略读教学应挖掘其自身的语言特色,为习作打下扎实的基础。比如人教版四(下)《麦哨》一课的第3小节关于夏季农作物颜色、形态的描写颇具特色:选用典型的夏季农作物,运用大量的比喻、拟人、排比方法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这种写法和这些语言是值得学生巩固和迁移的。又如四(下)第七单元中略读课文《全神贯注》和《父亲的菜园》在刻画人物性格时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非常细致,学生以读学写,在进行单元习作《我最敬佩的一个人》时就能达到巩固和掌握写作方法的目的。

五、内外结合,拓展延伸

叶圣陶说:“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熟习了例子,占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先读相关文章。”这种书籍,这种文章,主要是指课外读物,换句话说,课外书该作为一种教材,一种略读教材,因此,我们在教学略读课文时,可趁热打铁,内外结合,进行阅读的拓展延伸。

(一)阅读拓展

在每篇略读课文学完之后,教师可结合单元重点,向学生推荐阅读课外读物,如教学三年级下册年级的“神话故事”单元后,笔者推荐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让其了解到更多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年级“快乐的童年生活”一组课文后,笔者推荐学生阅读《城南旧事》《呼兰河传》等名家名篇;在教学第五组课文“名著之旅”后,笔者建议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像这样结合略读课文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既能帮助学生构筑厚实的语文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二)积累拓展

大部分略读课文语言优美,其中不乏名家之作,如果学生积累起来,用于写作是很好的。如写的《金色的鱼钩》这课的开头:“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于是笔者顺势点拨:这个开头有什么特点?学生说:“开门见山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笔者及时点评:“对,这是写事的文章常用的一种写法。”学生经笔者这么一说,纷纷在写作时争相模仿。另外,从三年级起,笔者就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本“好词佳句”,组织学生每周摘录课外读物中的好词佳句,并经常检查、督促学生,以促使学生养成好习惯,让略读课上练就的本领能够持久地帮助学生汲取多方面的营养。

(三)实践延伸

学完了课文,积累了语言后,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自行设计一些小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如教学《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后,笔者就让学生学着就某个问题采访周围的同学,比如《改变班级的卫生状况,你有什么好点子?》,以采访稿的形式记录下来;教学《难忘的一课》后,让学生写写自己平时学习生活中难忘的一课,把人物的活动和内心都细细描述下来,促进读与写的有效迁移。另外,如《半截蜡烛》《打电话》等特殊的语言表现形式,笔者就组织学生演一演;教学《彩色的非洲》则让学生搜集当地的旅游资料进行介绍(江山镇是一个风景名胜区),当一回小导游;教学《用心灵去倾听》后,则组织学生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真情故事。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享受略读课带来的乐趣,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略读教学亦如此,万变不离其宗的是:略读教学方式应更开放,更多地体现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自由选择方式,迁移运用各种阅读技巧和方法,落实新课标中“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的要求,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逐步提高,更好地享受语文学习带来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54-263.

[2]宋燕晖,万新,张增甫.小学中高年级略读课文教学模式研究[J].小学语文教学,2004(03).

[3]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9.

上一篇权益法

下一篇早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