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系统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供热系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供热系统

供热系统范文1

关键词:供热系统;节能;能量消耗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城镇集中供热的系统是当前社会供热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热力用户、热网和热源是该系统的三大要素。这三者既是相互制约,同时也是相互联系的。由于目前我国的能源资源逐渐紧缺,能源的利用和节约受到了国家的重视。集中供热系统主要就是针对于我国的北方地区,这主要和地理的特点相关。供暖对能源的消耗巨大,使用的能源类型有煤炭、天然气、电能、水蒸气等等。随着供热的集中化方式,水能成为了供热来源。热水或者温水经由管道流经千家万户又重新回到供热源头,这就是具体的供热流程。如何不断改进供暖设备的设计和工艺,合理利用热源,减少热量的损耗,提高热量的利用率,减少对于环境的污染,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集中供热系统的能量供给消耗

1.1、节能的循环水泵

供热的媒介试水,首先必须要先加热,水源带着加热的热能通过管道的源头,也就是循环水泵的原理,在进入到居民住宅区内的保暖设备中,从而散发了热量,而后同样是循环水在水泵的动力作用之下,按照相同的路径最后回到锅炉房中,等待再次被加热。循环水泵的使用不仅仅节约了能源,同时还充分使用了水资源,这种方法是一种高效节水最好的方法。循环水泵有很多种,存在着容量大小、数量、功率等方面的不同。每个集中供热系统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判断应该选择的循环水泵种类。还要定期检验循环水泵的损耗情况,即使做出维护。

1.2、容易失衡的供热系统水力

供热系统的水利关系很容易失调,这和热力供应网的结构相关,热力供应网在室外是水平放置的,当供热的水源从总的路线中运送的过程中,很可能没有灌注到偏于主线路较远的支流就流送了过去,这样就会使得不同位置的住户家里的供热的温度不相同。当前,水力失调是供热的一大问题,常常会造成冷热不均的现象。这种住房位置的差别待遇会给市民生活和城市的治安稳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相关机构单位对此做出了一系列措施进行调整,可惜大多效果不佳,水力失衡的问题依然存在。

1.3、保持温度的管网

热力供应管网作为供热的运输工具,在整个供热系统个职工是暴露在外界的,这个区域的保温问题是整个节能阶段最重要的方式,如果热量在运输的过程中被消耗,那么就会直接造成能源的浪费,同时还会增加投资的成本,热力供应管网的保暖是一定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现在的管道线路处于保护和方便的原因,一般采用填埋、高架的方式,这样的方式又会对管道外壁造成一定的损耗,但是与热量流失的损耗相比,这要好得多。供热管网的保温措施有待相关技术人员的继续研究。

2.热源的节能

热源是供热的直接供应点,目前我国的热源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常使用的热电厂之外,还有大型的集中供热的锅炉房,还有一些零散的使用风能、太阳能和潮汐能等热源形式。热源的选择应该尽量因地制宜,在考察当地的供热的需求和能源资料的基础之上在进行选择。目前来说,热电联产是国家当前最支持的节能项目,将发点和制热相互连接在一起,不仅仅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解决了环境污染的问题,符合当前发展绿色经济的发展主题。虽然我国总的煤炭资源丰富,但是人均占有量却非常少。因此开展对于以煤炭为资源的热源供热上,应该在取得相关部门的批准之后,对于一些容量较大,状况较好的大型设备进行保留,作为用热高峰的备用装置,其余中小型燃煤发热厂房和设备一律给予取缔,大力发展热电联产的大型产热企业,以来可以节约能耗,二来加大了对于环境的保护。

3.热网的节能措施

3.1、热介质的选择

目前来说,我国常用的供热介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热水,还有一种就是蒸汽。热水的热能的消耗在运输的过程中要比蒸汽的热量消耗的要少很多,因此,目前国内在大力推广以热水为热介质的集中供热的紫铜。但是由于针对的热用户不相同,目前依然有部分工业用热需要以蒸汽为介质。但随着供热技术的不断提高,这方面的问题正在不断改变。在针对居民用热方面,应该充分考虑到高层建筑的结构对于供热的能量损耗。

3.2、设计上的节能

随着供热系统的不断改进,如何才能对供热的网线进行优化和改造,成为了供热设计部门最主要的工作。目前来说,供热在设计上的节能措施主要可以从供热管网热量负荷的确定和热网系统形式的设计、热网循环泵的设置上进行整改。

(1)供热管网热负荷确定

热管网热负荷的确定需要对供热的全年的需求做出预测,这个实在设计供热管网的时候的设计根据。尤其是在考虑热源和供热管道的路线和用量上,都需要根据对供热地区的全年气温曲线图进行详细的分析,一般而言,全年气温中温度较低的月份持续时间较长,那么需要供热的总量就会越大,这些都是需要在设计的进行管道供热量的总体安排,引起设计人员的足够重视。

(2)热网系统型式设计

热网系统的型式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关键点就是确保系统在满负荷的运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其次考虑的才是经济效益。环装的管网是目前我国内使用比较普遍的供热系统,尤其是多联的环状管网系统,其有着安全性高和能源节约等诸多优点,唯一的不足是在建设的初期的投人较大。因此适合在官网节能改造中作为一种备选的方案进行预备。

(3)热网循环泵的设置

热网循环泵的主要作用就是热网系统在供热运作的过程中,根据供热的需求来调节热流的流量,从而满足供热的需求。目前在节能的各个方面采取的是变速的热网循环泵,其自身有着灵活便利的优点,在进行整体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循环泵的调整留有足够大的运作位置,这样便可以大为降低工作中的能量损耗,有利于能源的节约。

4.换热站的节能措施

换热站安装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实时调节和控制供给给热用户的热量。根据实际的情况确定换热站内部的采暖系统、空调系统和生活热水系统等的控制水平。当一次网、二次网系统采用水质调节时,可根据二次网系统的供水温度、回水温度来控制一次网系统的供水,可以通过手动调节阀、自力式流量调节阀或配有电动执行器的阀门来控制。采取气候补偿的技术,在供热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室外环境空气的温度和设计的温度都会存在着一定的偏差,需要及时根据室外空气温度变化的情况来调整换热站的供热的能力,否则就会造成换热站的供热量和热用户的需求不相符合从而导致了用户温度达不到要求或者是造成能源的浪费。气候补偿器内部设有不同的温度条件中之下的调节曲线,可以根据室外环境空气温度的变化来自动调节一次网的供水流量,以此来达到控制二次网供水的温度和节能的目的。采用二次网混水技术。即在二次网系统的建筑物热力入口处加装混水泵及相应的控制装置。该方法可在满足热用户室内温度达标的前提下,大幅度降低换热站的运行电量,还可以有效解决建筑物内垂直水力失调的问题,提高热力利用率。

5.热用户的节能措施

按照建筑节能设计的标准进行对新建建筑设计或者对现有的建筑节能进行改造,全面提高其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的能力,加强墙体的保温,提高门窗气密性,加强屋顶的保温技术,有效的利用太阳的敷设。推荐供热的计算,全面推进城镇供热的体系改革,在保证供热质量的情况下,实现高效节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热用户对用热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实施供热计量可以满足热用户根据自身要求,利用室内温度控制装置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自主调节所需室温,节能降耗。公建建筑采用热力入口前安装超声波或机械式热量表分用户、分系统的方式进行热计量;居住建筑则采用以楼栋为对象设置热量表进行计量、各用户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热量分摊。目前国内供热计量主要方式有热分配计法、户用热量表法、流量温度法、通断时间面积法和温度面积等。

结束语

总的来说,对于系统性供热的能源节约是从多个方面进行的。每一个地区都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务必不能完全不够热网的实际情况进行整改,因为一旦系统性的热网关节出现了问题,那么就会对整个供暖的系统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城镇集中供热系统的节能分析应该以实际情况依据,从而为热网的节能减排,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阳.城镇集中供热系统节能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4,01:337.

[2]张瑞娟.浅谈集中供热系统节能技术[J].区域供热,2013,02:68-70.

供热系统范文2

关键词:集中供热;系统;平衡;调节

目前我国大型集中供热系统中的平衡调节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技术问题,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需要工程技术人员根据供暖系统的具体实际情况去分析、去解决。加强环保意识、节约能源、降低基建和运行费用。发挥科技优势,使用合理的水力平衡元、器材(件),对推动我国集中供热事业的发展,必然会产生深远意义的影响。

1 大型集中供暖系统的平衡供热调节技术

应用“自立式平衡阀”,在采暖系统中进行调节,应从“质调节”和“量调节”两个方面进行。这虽然不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但是运行后需要耐心和细致和反复多次的调节。

1.1 供热系统低温运行的水力调试阶段――量调节

利用采暖期开始前的低温试运期,根据每个单元的供热面积确定设计流量,调整该单元回水立管平衡阀的开度,使其实际流量与设计流量相符,控制系统的水力平衡工况。这是关键的第一步。

1.2 供热系统的热力调试阶段――质调节

因为有了水量的初调节作为基础,“供热”简化成了“调温”。运行期间,中心站工人只需简单操作“供热运行曲线表”即可达到质调节的目标了。对于操作工人的培训目标只是严格执行运行表,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了。这项措施在“热源”实行集中控制。

1.3 “温度调节法”确认平衡供热效果

集中质调节和分单元量调节的效果在用户的室内温度上体现出来。各用户热力均匀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对室内散热器的平均温度和回水温度的判断来实现。“温度调节法”就是通过对流量的调节,使各热用户的供、回水平均温度或回水温度达到一致,从而实现各热用户室内温度的均匀一致。在实际操作中,调试人员利用远红外测温仪,直接测试热用户的散热器表面温度和单元共用立管的回水温度。经过反复细调平衡阀,使得远近用户、高低层用户的回水温度、散热器表面平均温度达到均匀一致,同时与中心热源温度相一致。

供暖回水温度的确定是用常规的计算方法,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由于散热量的变化对回水温度影响很小,因此供暖回水温度在一个采暖期内,并非恒定。一般情况下,需要根据室外温度的变化规律分成几个阶段,至少亦应按初寒期,严寒期和末寒期来划分,进行3-4次的调整,供暖系统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我们控制的回水温度的办法是用当天室外最低来温度控制锅炉回水的温度。使其更加科学合理,从而减少了许多无用的消耗。

2 平衡调节工具的性能及适用范围

在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95标准中规定:“设计中应对采暖供热系统进行水力平衡计算,确定各环路的水量符合设计要求。在室外各环路及建筑物入口处采暖供水管(或回水管)路上应安装平衡阀或其它水力平衡元件,并进行水力调试。”因此,在热水采暖系统中应用的水力平衡元件-静态或动态的平衡调节工具性能的优劣,是确保供暖系统水力平衡和水力稳定的关键。

2.1 静态平衡调节工具的性能及适用范围

2.1.1 孔板。孔板一般是用4-8mm的不锈钢板制作的,形状为:中间带孔的阻力圈,孔板的孔径按下面的公式进行计算:d=k・G /h

其中,d: 孔板直径,mm;

k:孔板系数,一般k值取3.57;

h:剩余压头(孔板前后压差)Pa;

G:流量,升/小时。

由于热用户内部供暖系统的剩余压头无法用阀门来消耗,采用孔板克服剩余的压头,从而使供暖系统中的热用户按设计流量进行分配。由于孔板在运行期间更换起来太麻烦,近几年来在供暖系统上已经不采用这种元件。

2.1.2 调节阀。改变调节阀的阀芯与阀座之间的节流面积,便可调节流量,而且开度与流量成线性关系。因此,调节阀的水力特性也遵循P=K・G原理。但是实际上有多种因素影响调节效果,在节流面积变化的同时,还会发生阀前阀后压差的变化,而压差的变化也会引起流量的变化。所以在供暖系统管网范围不是很大的情况下,由有经验的工人或技术人员进行多次调节也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此项工作的操作是非常困难的,根本无法调节到最佳的状态。

2.1.3 自立式平衡阀。自立式平衡阀与普通阀门的不同之处在于阀体上有开度指示、 开度锁定装置及两个测压小阀。在做供暖管网平衡调试时,将专用智能仪表与被调试平衡阀的测压小阀连接后, 智能仪表能用数字显示出流经阀门的流量及压降值。向仪表输入该平衡阀处所需求的流量值后,智能仪表经过计算和分析,可显示出管路系统达到水力平衡时该阀门的开度值。调试比较复杂,而且当系统负荷发生变化以后,还需全系统的重新调试。

2.2 动态平衡调节工具的性能及适用范围

2.2.1 温度控制阀。温度控制阀一般是安装在散热器的入口处,它是安装在并联连接管路的采暖系统中,我们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使用过。其性能是给温度控制阀设定数值,当室温超过设定的数值后,装在感温元件内的液体蒸发,使温包内的压力增高,压缩波纹管使阀门关小,减少进入散热器的流量,从而达到降低室内温度的目地。

2.2.2 自力式流量调节阀。流量调节阀是一个多孔板组合的连动装置,它是由一个流量设定调节阀,即手动的可调孔板(相当于一个静态平衡元件)和由二个阀瓣及弹簧、膜片组成的动态调节装置,即自动的可调孔板(相当于一个动态平衡元件)来组成。手动可调孔板是用户根椐设计负荷的循环流量值,使用专用工具旋转流量设定调节阀,调至所需流量值对准流量刻度线(指标值)即可。流量一经设定,其值是永恒的,不受供热系统的压差、负荷等因素变化的影响。

2.2.3 差压控制器。差压控制器是一种当管道内差压升高时可自动闭合的自力式差压控制器。差压控制器可以根据需要提供不同的差压。我们也应当选用差压控制器,来调整系统内的阻力。

结束语

我国现阶段的供热行业从计划经济时代延续而来,消费者“热量是商品”的概念还有待强化,还带有明显的福利色彩,属于微利行业,需要综合的、精细化管理才能在保证居民供热效果和企业可持续发展上找到一个平衡点。而就目前我国该行业的一线从业人员水平还处在低水准,极有必要在设计、安装和调试方面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同时加强培训运行人员,实现量化管理,降低运行成本,减少供热建设投资,节约能源,以更快地推动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西亚庚.热水采暖用户系统的水力平衡和初调整问题[J].建筑技术通讯(暖通空调),2011,(5).

[2]齐爽.热水采暖系统的平衡调节技术[J].节能技术,2011,(3).

供热系统范文3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近年来,从北向南许多供热企业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城市集中供热事业的同时,以供热中心工作为基础,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建立数字化供热系统,用来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供热生产、收费、调度等工作各种信息,实现信息的全面整合和共享,逐步满足热用户的数量剧增、热网调度、供热质量和监控复杂性的日益需求,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和员工工作效率,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1. 数字供热信息系统开发背景和概述

供热行业是社会的窗口行业,供热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冷暖,关系到百姓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安定。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的扩大,供热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热用户对缴费的方便、快捷、准确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是供热行业特有的季节性集中供热,老百姓一般只在采暖季节来临之前,集中缴纳热费,缴费集中,收费压力大,信息量越来越大,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复杂,因此,供热企业必须要彻底摒弃手工管理模式,堵塞收费和管理中的诸多漏洞,建立一套成熟、稳定、专业的信息系统。

什么是数字供热信息系统?

城市供热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是以供热企业中收费管理相关业务功能为核心,以规范业务流程、数字化管理基础信息、提高工作效率为目标,采用最新软件技术实现的业务管理平台。它不仅包含用热客户信息管理、用热费用收取、欠费管理、开关阀门管理等核心功能,还包括供热数据综合查询、统计分析、客服投诉等功能,实现供热企业收费部、财务部、计划部、客服部、调度、检修、管网、生产站点等部门职能有机整合,是一个完整先进的供热企业管理系统。

2. 系统功能和模块

2.1 基础信息模块

该模块是供热数字化信息系统的最基本的模块,它的详尽与否,直接决定了各功能的稳定和供热行业客户需求比较多的特性。按照中国城市住户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分层模式,采用类GIS开发技术,以城市居民住户信息为基础,设计直观图标式楼图平台,从热力企业的分公司、子公司、换热站、小区、大楼、住户等六层管理模式,分层信息实现了逐层点入,访windows资源管理器的模式,用鼠标逐层点击即可使用,使热用户信息清晰直观,一目了然。同时利用多种智能检索模式,包括树形点击检索、图标分层检索、汉子字头字尾包含检索、模糊检索、拼音检索、数字卡号检索、用热地址快速检索等七种搜索技术,把热用户按照单位户、个人户等用户性质分类查找,精确到户、门牌地址、住户信息、住户面积、欠费、开停阀门等信息,从根本上把用户各种信息管理起来。

2.2 热费收缴管理模块

该模块用于供热企业收费部门,可实现热用户缴费业务办理,历年陈欠热费收缴清算,过户信息修改,银行网银、自助缴费发票换取,采暖费、基础热价费、以及单位收费、清账、热计量收费等二十余项功能,同时可以批量收取整楼、热用户工作单位、小区物业代收、多楼多户等缴费主体的批量收取功能。各类信息提供多种查询方式及各类数据的综合分析统计,实现了与供热调度、生产开停热阀门、热用户地理信息及客服信息的实时链接。员工可以通过该系统及时、快捷的查询到用户的地理信息、用热情况及缴费情况等信息,并可以打印收费、退费、预收、冲账等各种情况报表和单据。热用户也可以通过工作人员查询相关基础信息。

2.3 入网处理模块

该模块主要针对新用户入网和新发展用户设计。主要实现入网标准设定,单位入网协议签订、录入、打印,入网协议的扫描件存储、调用、查看、维护,入网费用的收取,入网费用的日查询及日汇总等功能,同时为企业领导提供年度入网情况决策分析。

2.4 供热调度生产模块

该模块可以和供热调度和热费收缴信息实现无缝链接,实时传递用户缴费信息,供热子公司和站点根据调度指令和用户缴费情况进行开停阀门处理。

(1)开停处理。主要功能有:单户开栓,按照时段单价为每户做开栓处理,并打印开栓处理单据传递给执行部门。对停栓、断网、拆迁户进行业务处理,并打印停栓单据传递给执行部门。停栓实现了用户欠费减少,并同时生成个别地区的基础热价费,方便前台收取。任意查询选定用户,并对所选定户批量开栓处理,批量停栓处理,同时还具有恢复开栓功能。

(2)开停执行。该功能用于供热调度下达调度指令,供热生产单位开停处理执行及反馈工作。调度通过该功能下达单户及批量开栓、停栓下达指令,生产单位按照指令去执行,执行完毕通过系统及时反馈,系统将及时统计到供热综合信息,为公司提供详尽的供热信息。同时,调度和生产单位可以通过该功能对已停栓户,进行复查处理,复查反馈,已复查用户的信息查询等工作。

此外,该模块还包括供热监察、业务审核、分户改造及合同管理等多种辅助功能。

2.5用户报修客服中心模块

数字化供热信息系统中的用户报修客服中心模块主要解决供热期热用户报修业务繁重,改变了原有的用户报修咨询和公司派单业务传统的人工记录和电话联系的模式。它集成先进的呼叫中心技术,利用网络平台和手机短信联系维修人员的信息系统,大幅度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报修业务的及时率、满意率和办结率,同时强大的统计分析功能可以帮助供热企业从不同角度对报修工作和生产管理及服务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分析。用户报修中心的电脑可以同时接听多个用户来电,并且有排队功能。通过网络和数据连接,各生产运行单位也实时提供24小时维修服务。

主要流程为:1、用户拨打热线电话到报修中心。2、坐席在挂电话前把工单分派下去。3、反馈。维修人员完成工作任务后反馈信息到用户报修中心。4、回访。报修客服中心工作人员对已结束的工单要进行100%比例的回访,及时了解用户的满意度,没有彻底解决的任务可以二次派单维修,直到问题彻底解决,用户满意为止。

2.6 供热地理信息功能模块

由于热力管网的管理与地理位置有关,该模块能代替传统的管网资料管理方法,能最大程度上满足热力管网的资料维护、信息查询、报警抢险等日常事务。除了将供热管理过程中的热源、管网、换热站、设备等 信息资料全部录入外,并对供热管网及设备根据用途、直径等进行分类。同时,提供辅助绘图工具,在规划设计完成后自动保存到系统中。供热企业利用系统提供的处理工具方便、快捷的了解整个管网供热状态,供热设施、供热设备运行情况。在遇到管网发生突发事故时,通过对整个管网的连通性分析,根据需要开关阀门,自动搜索有关阀门、入户井、建筑物、管网的地点,给出关闸方案,并根据计算机快速定位到发生事故的位置,查看事故地点、管线、设备资料,关闭相关阀门。同时该模块与其他模块实时链接,通过查询功能可以查询到用户测温记录、是否欠费等状况,对故障发生的辅助判断和用户报修的检修监督起到一定作用。

3. 系统投运后的效果

城市供热数字化信息系统几乎涵盖了供热企业所要求的基本功能,强化了管理,提高了效率,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强的平台。

3.1 系统可以使经营收费管理变得简洁、高效,使热费实时、准确的反映出来。收费数据的录入、统计、查询、报表等操作完全实现了网络化,同时该系统通过银企联网,实现了收费营业厅、银行网点、网上银行、POS机等多种缴费方式,极大地方便了广大热用户缴纳热费。

3.2 系统投运后,不仅在网上数据的传输、上报、反馈使工作方便、快捷,同时,节省了各项费用,包括以往报表纸张,报表所需车辆、人工使用费,以及电话报参数的电话费等各项费用。

3.3 系统编制和打印的各种报表,有利于生产的调度和指挥,极大地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及时性。

供热系统范文4

关键词 供热系统;工艺安全管理;工艺危害分析;操作规程;运行管理

中图分类号:TU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5-0152-01

1 开发区供热系统现状

开发区供热系统由1座百吨燃气蒸汽锅炉房、5座换热站组成,担负着开发区80万平方米的供热任务,是东方物探矿区保障生产、服务生活、构建和谐的重要窗口。

开发区供热系统具有供热任务重,高风险设备多,技术含量高等特点。为实现供热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我们探索出一套有效控制燃气锅炉风险和供热成本的方法、途径,指导供热系统的管理和运行。

2 引进先进方法,确保锅炉安全运行

锅炉房由燃煤改造为燃气后,工艺技术及安全风险发生了很大变化。2011年我们开展工艺安全管理,夯实“三基工作”、强化风险管理。工艺安全管理是有组织地应用系统的方法,辨识、评估和控制工艺危害,避免事故的发生。工艺安全管理的核心是工艺、设备和人员,由工艺安全信息包、工艺危害分析和操作规程等14个要素组成。

2.1 建立锅炉房工艺安全信息包,规范资料管理

我们编写锅炉房工艺安全信息清单,收集天然气MSDS、锅炉燃烧化学原理、锅炉标准操作条件和偏离后果等资料,并按物料的危害性、工艺设计基础、设备设计基础三个方面进行归档,建立了锅炉工艺安全信息包,用于有效指导操作人员按标准操作、检查和保养设备,提升了锅炉房资料规范化管理水平。

2.2 开展工艺危害分析,制定整改建议措施

锅炉房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方法,将燃气风烟系统和水汽系统分为6个节点进行工艺危害分析,识别、评估并制定措施来控制工艺过程中可能造成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人员伤亡的危害。我们从控制系统 、管理体系、操作规程、培训、任务设计和组织和人体工程学六个方面讨论,人员与设备、系统及资料信息的交互关系;讨论设备布置情况,评估锅炉房是否为操作维修人员或安置其中的功能设施提供了应有的保护,共提出改进建议措施67条。

2.3 修订操作规程,优化操作步骤

我们收集原有锅炉、水泵、水处理设备等多项操作规程,针对工艺危害分析中提出的建议措施,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工作循环分析,修订完成了《KDZS20-1.25-Q型锅炉安全操作与维护规程》。新版操作规程主要内容包括总体工艺技术或设备描述、安全健康和环境控制、操作步骤、标准操作条件、安全系统、安全控制系统、维护准备和过程流程图等。新操作规程更加注重工艺过程,突出标准操作条件,明确了纠偏处理措施和方法,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明显增强。

3 加强技术攻关,提升节能降耗效果

节能降耗是供热管理的关键,突出抓住影响供热系统经济运行的关键问题,加大技术攻关和改造力度,推进实现了供热设备运行高效率、冷凝水“零排放”。

3.1 运行高效率是我们始终的追求

经过几年的有效实践,我们探索出了两条提高供热运行效率的途径。一是优化锅炉燃烧自控程序,提高锅炉热效率。我们修订锅炉燃烧自控流程和风气配比,实现了烟气含氧量参与燃烧控制和最佳风气配比,确保烟气含氧量监测值始终控制在4以内,燃气完全燃烧。二是科学优化热站供热参数与供热负荷的配比关系,提高热站运行效率。通过检测室外温度,自动调节热站蒸汽调节阀的开度,实现了热站出力与供热负荷的自动寻优;同时,通过时间控制方式,根据供暖不同时段及天气状况,自控系统在供暖曲线的基础上对设计的出水温度进行修正,实现分时段调整负荷,进一步保证供暖的经济性。

3.2 冷凝水“零排放”是我们首要的目标

开发区供热系统冷凝水日均产量50吨以上,回收率不足70%。为此我们成立科技攻关小组,分两步实施。1)改造疏水阀排水管,回收蒸汽管道疏水;2)热站冷凝水箱增加降温水管。

4 创新运行机制,实现精细化管理

我们在发挥供热设备和技术优势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细管理,更加注重创新实践,着力在运行管理、成本管理、科技管理等方面强基础,提标准,上水平。

4.1 规范运行管理

适应自身特点,配套完善了《供暖外网平衡调节流程》、《供热系统报修流程》和《冷凝水化验管理制度》等制度和流程,明确化验指标,将锅炉水碱度控制在20~24 mmol/L范围内,提高冷凝水pH值,缓解冷凝水的氧腐蚀和酸性腐蚀,降低锅炉排污量,为推进供热系统平稳运行奠定基础。

4.2 优化成本管理

供热成本所占的比重大,挖潜空间也大。实践中,我们始终将“精细”贯彻始终,完善能耗统计,每日统计锅炉房和热站的水、电、气、汽及室外温度等数据,及时分析掌握供热系统能耗变化情况,进行锅炉机组、换热器、热站的横纵向对标,做到日计量、周分析、月总结,逐步找出了供热系统成本控制的基础点、关键点和挖潜点。

4.3 升级科技管理

立足“数字”供热,我们依托生产指挥系统信息化平台,实现了锅炉房、热站自动化运行和重点生产要害部位视频监控功能。一是应用DCS控制系统,实现锅炉中控室和调度中心在线监控锅炉、换热器、机泵所有运行参数,以及供热负荷、机泵启停的自动控制,真正实现数字实时监控。二是实现供热系统关键参数超限报警功能。DCS控制系统运行报警后,客服系统同步弹出报警工单,通知值班人员进行报警处理,保证供热设备的安全运行。三是重点生产要害部位应用监控系统。通过烟感、温感、监控摄像机,对锅炉房和换热站的生产服务行为进行过程监督管理。

5 取得效果和体会

1)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通过开展工艺安全管理,解决了影响锅炉房安全的薄弱环节,降低了燃气锅炉风险等级,初步实现了“预安全管理”模式,提升了锅炉安全管理水平。

2)节能降耗效果明显。通过锅炉燃烧曲线修订、热站自控等新工艺、新方法的应用,提高了锅炉热效率,单吨蒸汽耗天然气量由83.9立方下降到72.3立方,三年共计节约燃气成本178万元。

3)员工素质得到优化。通过实施工业自控和重点部位监控等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手段,部分岗位实现了无人值守,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

总之,通过新工艺、新方法在锅炉运行管理中的应用,提升了供热管理水平,提高了员工素质,实现了供热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带动了服务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促进了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赵旭东,史兆宪.能源与节能管理基础[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供热系统范文5

关键词:供热系统;热用户;冷热不均;控制策略

1 概述

很多供热公司的供热系统都采用了分布式供热系统。在分布式供热系统中,将供热系统中热媒热水的驱动力由不同层次的循环泵承担,共同完成输送热媒传输热量的任务。分布式二级混水泵系统在热源处设置热源循环泵,提供热源内部驱动热媒的循环动力。在热用户处设置混水泵,提供热用户内的资用压力,驱动热媒的循环,实现混水功能。

通过混水技术和变频调速技术,每个热用户可以按需要从热网中取用热能,而热网可以实现大温差、小流量的经济运行供热模式。这样一来,不但能提高热网资源利用效果,降低输送能耗,还能满足不同用户的舒适性要求。但是分布式混水系统的调节控制比较复杂,热网越大,热负荷调节的滞后性影响越明显。如果不解决好供热系统的热源、首站、分站之间的运行调节策略,各分站之间或热用户之间将会出现供热不平衡问题,冷热不均问题严重。本文就某热网在实际供热中,分析建立热用户冷热不均问题的理论模型,探讨现有问题产生的一些原因,为进一步研究分布式混水系统的调节控制工作奠定基础。

2 供热系统基本供热能力分析

某热力公司分布式热网供热系统示意如图1所示。热网主要由锅炉房、首站、热用户混水供热分站等部分组成。采用枝状管网分布式二级混水泵系统供热,热用户大多数为厂房和办公楼散热器采暖用热,热用户与锅炉方之间的地势比较平坦。首站为水-水换热站变频泵循环供热,分站采用混水供热机组供热。

锅炉房设计安装了一台70MW的高温热水锅炉,额定出水温度为130℃,额定进水温度为70℃。锅炉在额定工况运行时,使用2台的循环热水泵变频运行,为热源部分的热水热媒提供循环动力。 一般工业厂房建筑热用户的建筑面积热指标取140W/m2,如果这台锅炉在额定工况下运行时,可以为50万m2的工业厂房建筑热用户提供热量。现有供热面积约为24万m2,锅炉在供暖期间内采用间歇式供热,间歇供热时段为05:00~7:30,10:00~11:30,13:00~16:00,20:30~23:30。

首站是热网的第一个换热站,采用一台固定管板换热器,设计温度管程为100℃。二次网采用两台(一用一备)变频热水循环泵为供热管网提供循环动力。循环泵的功率为250kW,流量为1500m3/h,转速为1485r/min。在图1中,首站与热用户之间共设有3条供热外网干线,按经济流速2.7 m/s考虑,其输送热量能力约为160MW和供热外网干线与热源。

首站与热用户之间的二次热网络若按110/70℃的供热曲线运行供热,三条主干线传输热量的额定能力完全可以满足系统供热能力的需求。

3 分站冷热不均现象分析

在本文的供热系统中,所有的分站均采用混水泵变频系统调节供热。但在实际运行中,有的分站采用变频运行,有的分站采用定频运行。根据热用户反映,厂房冷热不均问题严重。

根据供热理论,供热量Q1和用热量Q2计算式为

Q1=G×cp×t/3600(1)

Q2= q・A(2)

式中,Q1――供热量(kW);

G――热水的循环流量(kg/h);

cp――水的比热容(kJ/ kg・℃);

t――供回水温差(℃);

Q2――采暖用热量(kW);

q――采暖用热指标(W/m2)。

本文中的采暖用热指标是根据首站的供热量和供热面积,考虑线路损耗实时换算得出,取46.6 W/m2。

根据供热与用热平衡理论,首站供出的总热量由各分站取用后分配给1~7号热用户,并由此确定出各个热用户的用热量。根据现场多次采集数据,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分析各分站供热情况如表1所示。

由现场采集分站运行时的流量、供回水温度等参数,经测算出供热量,并与用热量比较,热用户冷热不均现象严重,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4 探讨供热系统现有问题产生的原因

首站的供热量是根据室外气温变化,按110/70℃供热曲线运行间歇供热。针对7个热用户冷热不均问题,通过实际走访调研,探讨分析供热系统现有问题产生的原因,可能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各个供热分站的控制策略不明确。通过采集供回水温差参数显示,各分站供回水温差过小,在1. 4~6.6℃之间,各分站取用热能的效果并不理想。现有分站与热用户之间的二次热网的调节控制中,出现的调节流量和调节温度同时存在的现象,这无疑增加了调节控制难度,造成个分站的质调目标无法有效实现。

②若首站和分站之间的热网温差过小,并得不到有效控制,管网的供热能力将会受到严重限制,系统投资及资源将会浪费严重。

③供热分站混水机组为典型的一次侧量调转换为二次侧质调的供热系统。但目前分站混水机组前加装流量平衡阀并参与调控,与一次侧需要量调控的原理相抵触,将会严重干扰混水供热调空机组的运行及控制。

在供热系统中,热源、首站、分站和用户之间的调控策略不协调,系统资源的能力将无法有效发挥,会造成资源利用不合理,供热不协调,系统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对目前供热和未来的发展及扩容等方面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供热分站缺少完整的协调的供热优化控制平台和模型,导致供热资源浪费,供热目标无法实现。

5 结论

由于供热系统中的控制策略不统一,致使供热系统出现大量难以解决的调节控制问题,造成系统资源大量浪费,分布式混水泵系统变频调速运行的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供热不均和供热指标难以达到等现象的出现将难以避免。

现有供热系统的控制模型、测控手段和调控控制平台不够协调统一,是造成供热外网资源利用不佳、调控不协调、供热均衡性差、供热目标无法实现等问题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安大伟.暖通空调系统自动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供热系统范文6

关键词:热网监控;供热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B819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生产生活的快速发展,城市对能源的需求也大幅增加。特别是部分城市冬季气温较低,居民生活对热能的需求非常迫切。为此人们建设了大量的热电站及相关的热力供应系统来满足这种需求。但是对于大规模供热系统的管理一直是一个难题。由于气温变化复杂,用户的用热需求也在发生变化。为了最大程度提高热网供热效率,降低能量损失,需要供热系统时刻调节热源供热量和用户需热量之间关系,使其能够协调并相互适应。为了达到这种目的,需要调控系统能够时刻对热源、热网的工作运行状态及用户的用热情况进行监测分析,从而做出适当的调节动作,对热网系统的状态参数进行控制。由此可见,传统人工调控的方式由于效率低下、反应迟钝、失误较多,显然无法满足对日益庞大的供热网络的调控要求。因此热网监控系统就应运而生,它通过采集、存储、统计和分析热网系统的运行参数,对供热设备进行实时的监控,并能根据要求对其工作参数进行有效调节,从而实现热源供热与用户用热之间的协调适应。下面,本文将结合热网监控系统的结构及功能,对其在供热管理应用中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

一、热网监控系统概述

热网监控系统主要就是指以建立的供热系统为基础,结合供热管理工作需求,利用计算机或其他智能控制设备对供热系统的进行监控和管理的系统。热网监控系统主要包括:热网远程监控系统软件、计算机、监控中心、GPRS无线数据传输设备、流量计算仪、通信网络、一次表等组成。热网监控系统具有测量精准度高、可靠性强、稳定性好、操作方便、能够远程调控的优点。在供热管理中应用热网监控系统,能够有效解决热网运行失调情况,不仅保持了供热系统运行的平衡,还进一步提高了供热效果。建立热网监控系统,能够实现全天候在线运行,数据实时同步,最大程度避免了盗热、漏热情况的出现,做到了及时发现问题,立即发现并备案,避免了更多损失、更大危险的发生。

热网监控系统管理软件功能模块结构图

二、集中供热系统自动化控制在供热系统中的应用

(1)、自动传输热网供热系统数据控制多平台融合流程

现代化的热力调度与控制必须建立在现代化的通讯平台和信息平台上,只有完善的通讯网络才能保证热网自动控制监查的安全运行,达到提高供热质量、降低热能消耗的目的,国内供热比较早的热力公司,目前已经实现通讯平台集成无线数传、CDMA、ADSL等多种公共通讯网络,并实现了多平台的融合与共享。

(2)、自动控制系统远程监控供热

远程自动监控方式具有节约大量电缆、节省安装费用、节约材料、可靠性高、组态灵活等优点。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普遍应用于热网自动化控制系统中,智能化电气设备也有了较快的发展,这些都为网络控制系统应用于热网自控运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场总线监控方式使系统设计更加有针对性,对于不同的间隔可以有不同的功能,这样可以根据间隔的情况进行设计。采用这种监控方式除了具有远程监控方式的全部优点外,还可以减少大量的隔离设备。

城市供热管网无线远程监控系统由前端部分来完成对监测因子含量的监测与汇总、转换、传输等工作,监测因子包括温度、压力、流量等,这些监测因子由测控终端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获得一个非常准确的测量数据,此结果通过数据处理转换后经由GPRS网络向监控中心传输数据,监控中心来实现数据的接收、过滤、存储、处理、统计分析并提供实时数据查询等任务,当温度或压力超过设定值时,自动开启或关闭指定设备。整个系统可达到安全、可靠、准确、实时、全面、快速、高效地将真实的城市供热管网信息展现在管理人员面前。

(3)、集中供热系统自动控制在供热系统中对热量策略的实际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室外温度实际值是一个关键参量,因而室外温度设置点的选取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热网供热控制属于大滞后,大惯性、多变量、差异性系统。如果控制参数设置不当,可能无法实现控制目标,调节过慢使响应时间过长,达不到系统要求,过快又易引起超调,甚至产生震荡。针对供热系统的控制特点,如何提高控制系统各项性能指标,将传统手动控制方法改到自动控制调节效果并明显提高了。尽管传统PID校正控制以其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工作可靠、调整方便等优点在控制中被广泛采用,但是PID控制参数一般都是人工整定,有其局限性,不能在线统PID控制技术相结合,通过模糊控制在线的自动调整PID的各个控制参数,大大改善了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性能和稳态性能。

四、热网监控系统在供热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1)、保证供热系统安全运行

与传统供热管理方式相比,热网监控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个主要效果就是明显提高了城市供热系统工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由于采用统一调度管理的方式,热网监控系统能够将城市各分散区域的供热系统整合到一个统一的监测控制网络中来。因此,这显著提高的供热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同时,由于热网监测系统能够实时对热量传输的各个过程、热量流经的各个部位的状态参数进行监控。因此一旦这些参数出现异常,监控中心能够马上得知,并通过远程调控方式对相关设备装置进行操作控制。特别是当热网系统中某一部位发生故障时,监控系统能够立刻采取措施对故障进行排查或隔离,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故障对全网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提高了供热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改善供热效果、经济运行

热网监控系统的在实际应用中还具有改善供热效果、提高热能利用率的作用。由于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的对用户用热情况进行监控。因此,它可以根据用户的实时用热量自动调节热力站的供热量,使两者达到协调平衡的状态。这既可以避免热力站的过多供热造成的浪费,同时又能够消除热力站供热不足给用户生活造成的影响。此外,热网监控系统还能够根据室内外的温度变化,自动调节供热的温度,提高热量的利用率。

(3)、降低劳动强度、减员增效

热网监控系统与传统供热管理方式相比的一大优势就是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人员数量,提高了管理效率。由于大量采用自动化传感控制设备,热网监控系统能够快速高效的完成许多复杂状态参数的收集和分析工作。同时,远程监控和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能够极大的缓解系统检测和设备维修人员的工作压力。在热网监控系统的帮助下,工作人员只需要对系统的监测结果进行判断,并根据要求发送控制指令就能完成传统几倍的工作量。因此相对而言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管理效率。

(4)、社会效益明显

热网监控系统在供热管理中给社会带来的效益也是明显的。由于采用了自动化、人性化的监测控制手段,因此不仅能够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降低了人工管理的工作量。同时,在这个节能、环保越来越重要的时代,热网监控系统也很好的切合了这一理念,降低了能耗、减少了污染,适应了社会的发展要求。因此,其不仅将推动供热企业的转型和发展,同时也将促使人们探索更加节能、环保的能源管理利用方式。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生产生活的快速发展,城市对能源的需求也进一步增加,在供热管理中应用热网监控系统,不仅明显提高了城市供热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也改善了供热效果、提高了热能利用率,实现热网平衡运行,提高了供热效果,更有助于促进我国供热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燕青,裴明哲.热网监控系统在供热管理的应用[J].煤气与热力,2012(05)

[2]冯慧明.热力站供热系统自控策略的探究[J].区域供热,2010(02):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