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华罗庚事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华罗庚事迹范文1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 直接舆情 间接舆情
【中图分类号】G202 【文献标识码】A
现如今,大数据浪潮已汹涌来袭:40亿部手机、10亿台电脑,随时随地向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服务器发送数据,近6亿手机网民随时上传和交流数据信息。与互联网的发明一样,这绝不仅仅是信息技术领域的革命,更是在全球范围启动政府管理改革、加速企业创新、引领社会变革的利器。作为政府管理的一个重要信息通道——舆情监测,也在大数据时代面临巨大的考验,需要推动从间接舆情搜集管理的模式,迈向间接舆情搜集管理和直接舆情搜集管理相结合的新阶段,推动舆情监测和社会管理更加科学化。
一、形势描述:大数据时代的含义及其对社会各领域的科学化冲击
美国IBM公司把大数据概括成三个V,即大量化(Volume)、多样化(Variety)和快速化(Velocity)。这三个特点也反映了大数据所潜藏的价值(Value),我们可以认为,这四个V就是大数据的最基本特征。《纽约时报》网站2012年3月21日刊载文章称,“大数据时代”已经降临,在这一领域拥有专长的人士正面临更多机会。文章指出,“大数据”正在对每个领域造成影响。举例来说,在商业、经济及其他领域中,决策行为将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而做出,而并非基于经验和直觉;IBM数据顾问的职责就是帮助企业弄明白数据爆炸背后的意义——网络流量和社交网络评论,以及监控出货量、供应商和客户的软件和传感器等——用来指导决策、削减成本和提高销售额。在科学和体育、广告和公共卫生等其他许多领域中也有着类似的情况,正朝着数据驱动型的发现和决策的方向发生转变。哈佛大学量化社会科学学院(Institute for Quantitative Social Science)院长加里·金(Gary King)称:“这是一种革命,我们确实正在进行这场革命,庞大的新数据来源所带来的量化转变将在学术界、企业界和政界中迅速蔓延开来。没有哪个领域不会受到影响。”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经济学教授埃里克·布吕诺尔夫松(Erik Brynjolfsson)提出,如果想要理解“大数据”的潜在影响力,可以看看显微镜的例子。显微镜是在四个世纪以前发明的,能让人们看到以前从来都无法看到的事物并对其进行测量——在细胞的层面上。显微镜是测量领域的一场革命。布吕诺尔夫松进一步解释称,数据测量就相当于是现代版的显微镜。举个例子,谷歌搜索、Facebook(脸书)帖子和Twitter消息使对人们行为和情绪的细节化测量成为可能。2012年2月于瑞士达沃斯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上,大数据是讨论的主题之一。这个论坛上的一份题为《大数据,大影响》(Big Data, Big Impact)的报告宣称,数据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经济资产类别,就像货币或黄金一样。以纽约市为首的警方部门也正在使用计算机化的地图以及对历史性逮捕模式、发薪日、体育项目、降雨天气和假日等变量进行分析,从而试图对最可能发生罪案的“热点”地区做出预测,并预先在这些地区部署警力。
二、现实分析:大数据时代的技术、政治、文化意义理论分析
综合来看,大数据是一个包含文化基因、政治态势、经济走向、营销理念的金矿。这个金矿有这样几个特点:
1.后台化。诸如腾讯、百度这样的网络公司有能力借助大型高速计算机存储和管理散布在论坛、聊天、社区、微博、手机等传播终端的海量信息,这些信息从前端来看,是由用户各自加密码自我保护的,但在后台还有一个技术出口,端口是由这些网络数据公司依法把控的。
2.可控制。在大数据技术角度来看,借助高速计算机技术,互联网就是一个饭店的大堂,各个栏目、社区、群、组甚至是私密的聊天,在管理者来说,就像饭店大堂里用帘子隔开的所谓“包间”,都是可以通过技术“中控”看得一清二楚的。
3.精准化。“一叶知秋”的文化寓言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可能成为现实,原因是这样的判断基于海量信息的科学化分析。比如,社会或社交网络上的微弱联系以及独立、偶然的信息呈现,在传统的统计技术下,就像地下贫铁矿,对开采技术要求高,开采价值也不大。但现在,高速计算机系统可以将这样的微弱联系进行历时空的对比交叉分析,从而可以探测或预测更多信息,原来近乎神话的“蝴蝶效应理论”变成现实——突然爆发在现实中的一个事件,可以借助大数据分析最终追踪到网上一个帖子甚至一句话、一个短信、一个人。从理论上来说,后台的这些数据是一个闪闪发光的信息金矿,如果能够加以合理、合法的利用,新型传媒终端给传统社会管理带来的机遇远大于挑战——研究的内容开始涉及如何采集庞大的数字化数据集合,用来科学预测和阐释网络上的集体化行为。
三、问题概括:大数据时代对舆情监测和管理的影响
以往的舆情收集一般是由专业研究人士、智库机构和内参部门等通过社会调查、访谈、统计和定性的方法,针对媒体报道、论坛BBS、社会上出版流通的出版物、聊天工具等进行概约化的统计、分析和判断,得出一些社会现象和事件描述性特征以及趋势预测。一言以蔽之,既往的舆情研究是对“已经”物理呈现在研究者“眼前”的文本进行统计和分析,其对研究者的社会、政治、文化素养以及资料来源广度和信息覆盖程度要求很高。但是,在大数据时代所有文本都已经数字化呈现和流动的前提下,一方面是呈现在研究者面前的物理文本相对数量呈下降趋势,更多的文本以电子的形式分布在不同的传播终端;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催生的传播形式的多元化,使有关各个方面情况描述、叙说和分析的文本绝对数量呈急剧上升趋势。举例来说,腾讯QQ一个月积累下来的文字量即可以达到7200万字,这是一个海量的信息流通。
如此,就给舆情的监测、统计和管理带来相当大的难题。一方面,海量的数字信息使既往的研究者运用传统的研究方法搜集舆情信息已经呈现出愈发捉襟见肘的状态;另一方面,海量的数字信息及其高度的分散程度(包括手机、BBS、论坛、QQ、各种聊天工具、甚至是商务通信工具、博客、微博以及日新月异的传播终端等)给研究者搜集信息带来相当大的难度。这样的直接结果就是囿于信息数量以及信息搜集难度的极度扩张和研究手段的相对萎缩,使研究者得出的结论愈发带有主观臆断、片面性、临时性、阶段性、闪烁性,从而使舆情分析的质量呈现相对下降的趋势。借助这样的舆情分析造成形势误判的风险呈现不断加大趋势。这样的一种状态,作为国家的管理者不可不察。
四、对策建议:把握大数据时代机遇,推动舆情监测和管理更加科学化
大数据时代给政府管理带来的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数据流越来越大,管理难度加大;但另一方面,相对于以往纸质文本的呈现形式和传播形式,电子文本的传播形式更容易通过高速计算机和搜索工具进行检索和监控。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数字技术推动政府的管理之手不断地后退,真正地朝向“看不见的手”的管理模式进步。数字技术给中国提升管理水平提供了一个物理性的机遇和条件。
为把握大数据时代的机遇,提升舆情监测管理以及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建议如下:
1.尽快完善数据管理立法,确保一些大型门户网站和网络数据公司合法使用后台数据。但是要注意不能因为单纯的商业利益将这些后台数据出售给境外的分析机构,否则会直接危及国家信息和文化的安全。
2.确立直接舆情搜集管理和间接舆情搜集管理相结合的方针。从理论角度来看,大数据时代的统计分析,通过后台数据监测、统计以及精准化的分析和定位,提供量化的科学数据,即所谓直接的舆情搜集管理。而以往的间接舆情报告就相当于传播学研究的“焦点访谈”,又再一次通过专业人士的眼光对数据进行分析,更能有效地印证舆情质量。二者相互配合,将极大地提升舆情分析科学化水平和舆情报告的精准性、对策的针对性。
3.整合以往的舆情监测统计分析单位,或归口依法管理,或在宣传部下设立大数据舆情监测管理部门,对口采集广电、报纸等传统媒体信息,通过门户网站、商业网络和数据公司,开发数据洪流,呈现真实舆情。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经济形势面前,把握数据的时效性,是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而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运用前沿技术,则可以有效地把握大数据时代给中国提供的提升社会管理水平的历史性机遇。
华罗庚事迹范文2
吕水庚,江苏省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先后被评为常州市劳动模范、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教科研先进个人,全国华杯赛金牌教练、奥数优秀辅导员。近年来,他始终坚持推行以“自识、自适、自省、自悟”为核心的“自觉教育”,开创了“促进式教学”理念,形成了“双赢课堂”范式。
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初中部)是华罗庚先生的母校。华老传奇的一生和他“精勤不倦,自强不息,立志事业,献身祖国”的精神一直在影响着华校的每一位师生。我所倡导的“自觉教育”,也正是从华罗庚先生“精勤不倦,自强不息”的精神出发,结合我校当前师生结构及特点而生发的教育理念。
基础教育最重要的价值追求,就是唤醒人性的自觉,让学生在具体的课堂情境及多样的德育活动中懂得自律、自珍、自控、自爱,并学会自识、自适、自省、自悟,进而凝成完善人格,成为高智商高素质的文明人。恩格斯说:“人类的特征是自由自觉活动。”只有人的这种本性自觉能力的提高才能使人成长、才能使人生存,才能使人有创新,当然这种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知识的积累而自然提高。
自觉教育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心”的教育,就是遵循教育规律、合乎办学实际、以人的健康成长和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为目标的师生共同的人生价值追求,就是师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主动建构、主动创造,是学校教育中师生主体的一种积极的能动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状态。遵循“自觉教育”的理念,我们一直在理论和操作层面进行探索,在沉淀多年的办学理念和经验的基础上,始终以“弘扬华罗庚精神”作为核心理念和文化标签,尊重个体差异,为师生个性发展提供自主选择的舞台,让“自觉”成为师生的共同愿景和价值取向。
从“单一”走向“综合”。我校的办学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但目前学校仅仅在课堂上对全体学生进行“素质、特长”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都是自然状态下的“个体式”培养。下阶段,我们将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社团”活动,期望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舞台,尽情地锻炼自己、展示自己、体验成功,真正实现“全面发展,个性特长”的教育目标。
从“务实”走向“双赢”。几年来,我们针对我校生源、教师素质相对较高这一实际,开展了“双赢课堂”研究,学科课堂逐步实现“务实、朴实、扎实”。但随着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推进,我校生源慢慢地将不再占有优势,这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下阶段,我们将结合校情,积极开展基于学生需求的促进式教学、分层教学和师本、班本课程的研究,力求形成适宜学生自悟情趣、自觉发展的双赢课堂范式。
从“均衡”走向“特色”。以往在课程建设中,我们强调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将“减负增效”真正落到实处,适应学生素质的均衡化发展要求。下阶段,我们将对目前学校已有的校本课程进行统整,以“华罗庚精神”为文化符号,寻找发展的关键节点,选择适合学校实际的项目,进行突破,以形成各个条块的特色项目或课程。并利用课前五分钟、晨读或午间时间,开展如美文分享时段、经典诗词诵读时段、名著天天读等,以特色时段拓宽学生的视野,厚实文化积淀,孕育良好的自我监控的习惯。
从“专业”走向“多元”。如何能让各层次的教师都能得到发展,全盘式的培训肯定是行不通的,我们已创新了校本培训方式,以“教师梯队培养”为载体,实施分梯队分层次培养的措施。下阶段,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梯队教师培养机制,由注重“专业”转向“多元”并行,尝试用师德讲堂、教师工作室、学习共同体、草根团队,尤其是教师自我激励等形式,促进优秀教师互助双赢,共同成长。
华罗庚事迹范文3
一、宣讲我国数学家的贡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开学初集中讲。学生刚入中学,对什么都有新鲜感。教师要抓住第一堂数学课的机会,生动、具体、真实地介绍我国古今数学成就,为学生学习数学营造良好的氛围。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数学成就显著。计算圆周率,自西汉刘备、东汉张衡,三国时刘徽、直到南北朝祖冲之等多位数学家,为之进行艰苦探索,得出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准确的圆周率。南宋数学家秦九韶1247年就编著《数学九章》,同代数学家杨辉揭示了二项式展开式系数的规律,比法国数学家早四百多年。
祖冲之的儿子祖恒对求几何体积有独特创见,比意大利数学家早一千多年。比刘,近代的徐光启、李善兰及当代的华罗庚、陈景润,在他们所研究的领域中都对数学做出了独特的贡献。通过宣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2、组织讲座专门讲。对初一学生还可借助“华罗庚金杯赛”的机会,进行题为《如何自学成才》的专题讲座,介绍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生平事迹。华罗庚学历是“初中毕业”,可他深钻细研,成为当代国内外闻名的伟大数学家。通过讲座,使学生懂得学习好坏关键在于本人的学习态度和努力,明白“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哲学道理。进而发奋学习,将来为国家做贡献。
二、结合传授数学知识,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1、实践的观点。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科学,教学中要揭示数学本身的物质基矗如讲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时,教师要说明早在公元一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在多次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勾广三,股修四、经偶五”的规律(即勾三、股四、弦五),并且借助图形对该定理进行了两种巧妙的证明。让学生明确,任何一个定理、公式的形成均来自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人类掌握自然规律的正确途径。从而培养学生善于从客观事物中发现、规律、掌握规律的能力。
2、辩证的观点。恩格期指出“数学是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连初等数学也充满着矛盾。”数学概念正数与负数、常量与变量等,都表现对立的形式,又各以它的对立而存在。在数学中要揭示这一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当直线与圆心的距离小于圆半径时,直线与圆的位置处于两个交点状态(相交);当距离与半径相等时,发生质变,直线与圆只有一个交点(相切);当距离大于半径时,再次发生质变,直线与圆没有交点(距离)。讲这一关系时,要启发学生认识到“事物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数学中充满着辩证法,教师应不失时机地予以启示,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同时为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打好基矗3、发展的观点。世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它是在不断地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数学也是这样,整数到分数,有理数到无理数,实数到负数,有限到无限等,都遵循着这一规律。在这个数学过程中,要使学生认识到一切事物都不是断发展变化的,培养学生超越旧事物,创造新颖,独特新事物的能力。
三、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作风
华罗庚事迹范文4
一、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联系相应的知识,提出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猜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好奇心.体验式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在提出问题时,需要教师去关联学过的知识以及将要学习的知识,给予学生一个知识的过渡的体验,而在没有给出答案、引导学生猜想时,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勇于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问题的设置中,教师应当联系学生对于知识的熟悉程度以及初中学生的思想认知特点进行提问.教师也应当注意知识的递进性.问题既要与所学知识有所关联,又要体现新的知识的有趣性,提高问题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同时,要保证所提问题符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储量,保证大部分学生体验成功,提高学生对于自主学习的成就感.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例如,在讲“等边三角形”时,教师可以提问: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哪一个最大?然后让学生进行等边三角形的绘制,并用测量工具测量出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大小.在学生回答出问题后,教师再提出问题:等边三角形的每角的度数是多少?联系了前面学过的三角形角度之和为180°的知识点.可以看出,对于问题的设置,教师不但可以联系新的知识点,也可以回顾学过的知识点,温故而知新,保证学生对于知识体验的完整性.同时,学生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二、利用数学故事,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
数学学科的发展都是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和时间的沉淀.在数学的发展史中,存在数不清的艰辛过程,也包括许多有趣的奇闻异事.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一般讲解公式、定理等数学理论,或是在黑板上进行推导和演练,很少涉及数学历史以及数学故事.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觉得数学枯燥无味,远离生活,增加了学生对于数学的排斥感.初中学生处于好奇心理较强的阶段.教师对于数学历史、学习数学和探索数学过程中发生的小故事的讲述,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过程,而且能够让学生明白数学的有趣性,排除数学高深的神秘感,拉近了数学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促使学生亲近数学,喜欢数学,学习数学.
例如,教师可以讲述华罗庚的事迹:华罗庚读书时成绩不好,一次一位教员讲了一道题,只有华罗庚回答了问题,并得到这位教员的欣赏和表扬.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华罗庚因家境贫困辍学了,但他从未放弃对于数学的学习,潜心专研,后来初中一年级就没有继续学业的华罗庚被特聘为清华大学的教师.这样的故事,既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亲近感,又能够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品格.
三、开展数学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开展数学实验,将数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进行演示和操作,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具体的实验结果,有利于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也有利于学生尽快投入数学学习的氛围中,还有利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在人们的印象中,数学知识有许多的推导和证明,但是数学也可以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将数学的理论和自身的操作相结合,将理论运用在实际中,通过学生的思想和操作相结合,将“听”和“做”结合在一起,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亲近数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华罗庚事迹范文5
读了有关吴邵萍老师的事迹后,不得不让我想起我的老师。我的老师他不像华罗庚那么有成就,也不像季羡林那么有名气,他和世界上千千万万的老师一样,他很普通,他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高中老师。他,就是我的化学老师。
我的化学老师,他不仅只是化学老师,还是三班的班主任,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职务,那就是年级主任。记得当初分配班主任的时候,好几个班主任都不愿意担任三班的班主任,因为三班是“调皮班”,没有老师敢管,更没有老师想管,化学老师作为年级主任又不想让其他的班主任“遭罪”,只好“勇”字当头,承担起作为年级主任的责任,自告奋勇的当起三班的班主任。说起当三班的班主任“遭罪”一点也不为过。学生的职责是什么?学习。三班的学生几乎个个不学习,成天“混”字当头,不仅如此,老师的话也是不听。作为学生,我们每天都得完成老师布置给我们的清洁任务,我们应当不打折扣的完成,可是三班的学生不仅不完成,连做个样子也懒得做。一天早上,我骑着自行车从路边走过,看见化学老师一个人拿着大扫帚在清扫他们班的清洁区,我以为他只是一次两次的代扫,没想到是长期以往的如此,有时,我真的好想停下来帮帮他,真的好想为他打抱不平,替他不值。
曾经我问过老师,为什么要这么辛苦,这样的委屈自己。他笑了笑告诉我说,他不觉得辛苦,也不觉得有什么委屈。他说,这是他的责任,作为一名“父亲”的责任。他将我们当做他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我们,关心我们。
一直以来,我的化学成绩都很差,考试也总考不好。所以我就很怕见到化学老师,怕他会责备我。事实经常出乎我的意料,他给我送来的不是责备的话语,而是关切的眼神。每次化学考砸,他都会跑到我面前给我分析试卷。虽然,我表面看起来很害怕,可心里乐开了花。渐渐地,我发现,他对每一位学生都那么好。他是一位好老师,我很庆幸能遇上这样的老师,我也以我能成为他的学生而感到骄傲。虽然,他真的很普通。
华罗庚事迹范文6
——读《滴水穿石的启示》有感
俗话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只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就一定能获得成功。这是我今天读了《滴水穿石的启示》后的感受。
《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主要写了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个滴水穿石的大奇观,是因为他的上方总有水滴连续不断地滴下来,几千年过去了,才形成了之一大奇观。还举出了著有药学巨著的李时珍,发明大王爱迪生和现代画家齐白石的例子。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取得成功。
读着读着,不禁让我浮想联翩。海伦凯勒,从小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不能温和我们正常人一样看到这美丽的世界,听到这时间美妙的声音,可她以超出常人的耐力学会了八种语言,一部震惊世界的《假如给我三天光阴》使她成为里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女人。郑板桥,他的画蜚声中外,独树一帜,他的诗好,隽永清新,而他的字不好,于是,他下定决心,开始好好练字,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终于练成了一手好字。华罗庚,小时侯学习很差,后来,他开始下定决心好好学习。白天,帮父亲卖东西,晚上,在灯下刻苦读书,终于,成为了一位著名的数学家……这些名人之所以成功,不都是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而取得的吗!
我的邻居是一位翻译。以前,他并不懂外语,而经过他的不懈努力 ,终于摘得了成功的果实,成为了一位远近闻名的翻译!虽然邻居成功的事迹在邻里间广为传扬,但我并没有被他的精神所感化。就拿我练书法来说吧,一开始,我觉得练书法很好玩,可时间久了,就感觉这“横横,捺捺”地枯燥极了,也就放弃不再练习。结果可想而知了,字当然不会练好!读了此文,我满面羞愧,下决心从头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