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论坛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教论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教论坛

职教论坛范文1

关键词职业教育职业化措施

1职业教师所须具备的职业素质

1.1熟悉一线,注重应用

有理论,会教学是高校教师队伍的一个必要条件。但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内容又有不同于高等学校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它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基础理论适度够用的前提下,着重于实际运用。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近半数的是实践课,即使是理论教学其应用色彩也十分强烈。因而,熟悉一线,掌握并注重技术的应用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显著特征。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都应是理论或技术的“应用型”教师。无论是教授技术基础理论课还是教授技术专业理论课,着眼点都是“应用”。他们具有较强的将理论阐释浅白化通俗化的能力、较强的应用理论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较强的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

1.2重职业道德,具有“关键能力”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无不重视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品德风范感召学生。教师只有重视个人的师德修养,做到为人师表,才能做好教书育人工作。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毕业后将直接进入生产、管理、经营一线上的岗位。他们所从事的岗位要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关键能力”。所谓“关键能力”是指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心理承受能力、合作能力、公关能力等非技术性的职业素质。“关键能力”是20世纪80年代初首先由德国企业界提出来的,“企业界欢迎的是技能和关键能力两方面都好的员工”。如何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如何培养关键能力?这几个方面是高等职业教育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这项教育内容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提出了相应要求,即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必须是一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关键能力的群体。这个群体的高雅举止、优良作风本身就是一种足以打动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巨大力量,使学生终身受益。

1.3不断获取新的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创新是一种高级思维活动,所以需要有大量的知识来支持。正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的学生,一般都对未来充满憧憬,同时也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他们在与周边世界的接触中,产生了大量的问题,这些问题吸引着他们去分析、去探索。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要在告诉他们一些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此,教师必须有多方面的知识。虽然教师不是百科全书,不可能回答学生所有提问,但是,教师知识的渊博,一方面会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教师的尊敬,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利用多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1.4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教育特点、教育目的、教育原则、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目前并不完善或不很清楚。教师进行教学实践,并无现成的经验和模式。研究先行,可以减少盲目性,少走弯路。职业教育教师应该能结合实践和亲身体会,善于发现问题,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立即付诸教学实践并进行修正。用研究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2现今职业教育教师存在哪些差距

2.1素质有余而“职业”不足

2.1.1缺乏系统的先进的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教育理论和理念

大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培训,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从事职业技术教育也是头一次。关于职业教育的理论和理念的接触比较少,而且这些理论的理念本身也处于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所以大家对职业教育这一新生事物知之寥寥。由于缺乏系统的科学的正确的职业教育理念的指导,导致在工作中缺乏方向;有的教师靠自己对职业教育的主观理解来进行教学工作;有的甚至墨守陈规,以成人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思想观念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那么工作效果与职业教育所要求的目标之间的偏差可想而知。可以说许多教师缺乏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特别是关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职业理念。

2.1.2对课程的把握理论多于实践,而且理论落后于实践

由于许多教师对实际接触较少,在许多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理论的阐述比重多于对实践的介绍。被动地陷入重理论轻实践的泥潭中。而多数职业技术课程的理论知识是对实践的总结。理论知识总是滞后于实践的发展。因而理论知识是相对过时的、滞后的。

2.1.3对职业实践课程知之甚少,操作动手能力差

因为条件和时间的限制,大部分教师少有甚至没有动手事先亲自参加职业技术课程实践。关于实践的了解较少,而且落后于实践的最新进展。课程安排的时间紧迫,使得老师也没有充分的时间去第一线调查、联系、准备。往往就是和学生打打时间差,边摸索边指导。教师中有相关职业资格证的寥寥无几,熟练的操作技能也就谈不上。

2.2对学生的特点了解不够,不能做到因材施教

近几年,由于高校扩招和民办教育的兴起,职业技术学院的生源不足,生源质量下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有的学校里既有高中生,还有初中生,中专毕业生,也有成人教育的学生。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基础特点复杂化和参差不齐。但一些老师还有些不太适应这一转变。在教学这一方面,体现出以成人教育或者以普通高校教育所要求的方法、内容、手段来教育学生,有的甚至采用高中教育的方式和套路。未能做到与时俱进。由于对学生的实际了解不够,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这些或那样的偏差。

2.3部分教师对职业二字有思想顾虑

职业技术教育主要培养在生产第一线工作的员工,毕业生主要从事技术性甚至有一些体力含量的工作。虽然目前许多企业都迫切需要这种类型的人才,但受到传统价值观的影响,社会上有人认为做生产第一线的工作是蓝领员工,低人一等,比不上白领和金领等。这种思想不仅影响到学生选择职业院校和职业教育专业,而且有些老师特别是从普通高等院校转制过来的老师,对职业教育有一些思想顾虑,总觉得是培养蓝领工人,技术含量低,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上有些偏差,部分教师缺乏从事职业教育的荣誉感和相应的崇高责任感使命感,这种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的态度并影响到他们的教学与管理的效果。

2.4教师结构不合理

理论教师偏多而实习实践指导教师不足。大部分职业技术学院都存在这种现象。不仅老师的知识结构上理论部分强于实践部分,而且从教师总量的结构上来看,合格的从事实习实践指导的老师偏少。即使有些专职实习实践教师也是转型和客串。这样势必影响到实习实践课程的效果。

3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

3.1树立和强化教师的职业观念和职业意识

职业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有其自身的独特的特点和内容。它不同于高等普通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成人高等教育也有所不同。这些知识不学习是不会知道的。只有正确的理论和观念的指导才有正确的行动。我们应该鼓励教师加强关于职业教育的理论的学习,树立起职业教育的观念,并不断强化这种观念。建议有关院校可以将职业教育的一些理论知识收集汇编后下发给师生员工学习,并纳入考核的范畴。

3.2建立双师型、全能型教师团队

“双师型”是指一个教师同时具备高等学校教师职务任职资格和工程技术人员职务任职资格,比如是讲师又是工程师、是教授又是高级工程师。在教师队伍总体上应该努力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比例。除了文化基础课的教师之外,专业理论课教师和职业实践课教师起码应具有双师性质。各职业院校还应该鼓励教师全面发展,在自己的相关领域内拓展知识和技能。另外,职业院校的具体现实情况也要求教师是领域内的多面手全能型人才。因为各学校专业教师人才总体上来讲是匮乏的,在短期难以引进的情况之下,通过教师自身的努力和挖潜,可以弥补这一方面的空缺,并可以相应的节约支出。第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往往根据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动在不断地进行调整,但万变不离其中。一些专业核心课程是不会有多大的结构改变的,还有一些专业课程往往是领域内的知识点的一些变化和发展,老师们如果事先就进行了这方面的准备,可以做到未雨缪缪,在开设新课程时可以很快进入角色。

3.3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要注重从企业、产业部门引进一些有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建立一支质量高的兼职教师队伍。让他们经过教师的基本培训,取得任教资格。他们更适于做技术实践课的教师,也可以做技术专业理论课的教师。本校专职教师在和兼职教师的交流与合作中,可以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同时通过和产业部门的联系,为学生的实习锻炼开辟渠道,为学生就业拓宽信息来源。也可以宣传职业院校的学生和形象,借此提高知名度。

3.4探索教师职称评定的新方法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教师比如高职教师职称评定尚无政策,其标准是比照普通高校教师,过分强调科研论文的数量与质量。这样一来,高职教师就处在教学(理论、技能)、科研双重压力之下,精力相对不济。也就往往疏于对知识、技能结构的梳理,传授知识、技能缺乏集成性,这对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相当不利。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在政策上应做到与科研成果同样对待。在评职称,申报相关成果奖时同样有效。

为了激发教师的进取精神,职业院校可以考虑出台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引导他们参加“双职称”的评定。实行两种职称评定时可交替进行。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理论课教师以偏重于教师职称系列为主。如教授—工程师型。职业实践课教师以偏重于技术职称系列为主,如高级工程师—讲师型。职业实践课教师的待遇按与技术职称级别相当的教师职称级别来考虑,如一个高级工程师—讲师型教师,与一个教授—工程师型教师享有同等待遇。

参考文献

1陈树梅.实施创新教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职教论坛,2002(6)

职教论坛范文2

一、会议主题

继续教育与终身学习体系(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继续教育与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二、会议时间

2005年8月中、下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三、会议地点

呼伦贝尔市(海拉尔)

四、会议组织机构

1、主办单位

中国科协继续教育中心

中国人民总装备部继续教育中心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继续工程教育中国教席

2、承办单位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

联系人:吴志勇 电话:010-62796381

五、参加人员

全国各级学会、协会、研究会、各科技进修院校主管教育培训工作的负责人;各高等院校继续教育学院、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的负责人;部队及军队院校主管继续教育工作的负责人;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有关负责人;政府机关教育培训机构有关负责人。

六、会议形式

将根据会代表构成况,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和有关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作主题报告,介绍国内外继续教育发展理念、形势、政策和趋势;交濒口讨论政府、高校、企业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的经验和热点问题;并请部分优秀论文作者在大会上宣读论文。会后组织部分代表考察俄罗斯远东地区高校的继续教育,并洽谈有关合作事宜。

七、征文要求

(一)征文截止时间为2005年7月1日,请将应征稿件书面文稿及电子文档邮发至《继续教育》编辑部。联系人:张彦庆、王,联系电话:(010)66366874(地),(0201)366874(军);通信地址:北京市6304信箱《继续教育》编辑部;邮政编码:102206; E-mail:jjZhx_bjb@sina.com。

(二)应征稿件处理方式:《继续教育》杂志将设“21世纪继续教育论坛”专栏择优发表部分应征文章,同时,对其他优秀应征文章将出版《21世纪继续教育论坛论文集》。

(三)年会征文题目(参考)

1、继续教育与学习型组织建设(学习型城市、企业、社区、军营、农村等),2、继续教育与建设小康社会:3、继续教育与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4、继续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创新5、教育培训项目研发与市场推广(理念与案例),6、继续教育在国家终身学习体系构建中的地位与作用;7、现代教育技术对继续教育发展的观念、体制、内容和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冲击牙嘭响;8、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关系及学习化社区建设;9、国外继续教育资源的本土化研究;10、中外继续教育及继续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11、市场经济环境中继续教育课程的开发、推广与品牌战略的实施;12、市场经济环境中继续教育项目管理与运作过程中的资源整合,13、继续教育产业化方略探讨,14、继续教育成功案例剖;15、行业学会等科技社团开展继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16、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继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17.高等学校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继续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18、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继续教育理论与实践;19、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继续教育创新机制研究;20、继续教育与职业竞争力的提升及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21、产业结构调整及职业变化趋势与继续教育;22、军事任职教育与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23、军校与部队如何实现优势互补,建立良性互动的继续教育资源共享和管理运行机制;24、继续教育质量评估管理体系的构建,25、继续教育培训基地(管理队伍、师资队伍、教材等)建设方略。

中国科协继续教育中心

中国人民总装备部继续教育中心

职教论坛范文3

一、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及其经济特性

(一)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总理曾指出“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这是一项重大变革和历史任务。”在“教育应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发展服务”的目标指导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政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省地市教育主管部门也根据国家的要求,分别出台了相应的管理政策和一系列办法。上海市教委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上海市人民政府有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上海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按照《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深化课程教材改革行动计划(2004~2007)》的要求,开发和制定了《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和维修专业教学标准》等12个专业教学标准,组织了一系列的职教论坛讲座等活动。职业教育显然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个重点和热点新问题。

(二)职业教育的经济特性。职业教育具有开放的体系,它是面向大众的教育,是行业、企业、学校、社会共同参和的教育。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教育。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社会性、人民性、教育性和经济性,而其经济性是区别于其它类型教育的重要特征,也是其能满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求的根本所在。

职业教育是一种具有强烈经济行为和企业行为的教育形式。其经济性主要体现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即产学结合、工学结合,通过采取课堂教学和实践操作一体化的形式,运用团队学习、小组合作的方法,结合校内外学习及实践的经验,强调教师的“脚手架”功能。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满足社会经济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就是以直接就业、从校门出来后就可直接上岗工作为主要目标的,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又可以称之为“就业教育”,其以经济市场为主导,以技能操作为核心,以岗位要求为标准,以学生能力为本位,以社会行业的需求为教育追求。

二、职业教育经济性的理论依据

(一)人力资本论。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就是“生产开发”比物力资本功能更大的人力资本。人力资本论认为,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是一种资本,是具有经济价值的一种资本,是生产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现代经济发展的生产要素。其甚至比物力资本更能创造价值、带来利润和收益,从而提高个人水平,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筛选假设理论。政府应当采取办法加强在职培训。大力实施专业资格考试,通过文凭、证书筛选人才。筛选假设理论认为,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信号,教育的主要经济价值就是对求职者进行筛选,将他们安置到不同的职业岗位上。从而使整个经济活动可以正常的运行。该理论提倡应大力实施专业资格考试,采用这种办法的好处有三摘要:

第一,防止高考“一槌定终身”的弊病,使具有专业技能的人同样能有用武之地,取得相应的收入,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第二,它以考察每个专业领域中的更客观的专业知识能力取代大学入学考试和大学期间所考察的大多无实用价值的“一般能力”作为筛选的手段,这样做更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也更合理。

第三,由于筛选的时间推迟,而且考察的内容是特定的专业知识,这就为那些没有考上大学的人提供了机会。

(三)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教育将不同素质、不同技术水平的劳动者分配到各自相适应的不同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市场分为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通过教育。可决定一个人进入何种劳动力市场并在其中工作,能取得何种收入和福利待遇摘要:并可将不同能力的人分配到不同的劳动力市场,以便形成有机的经济运行体。使各部门协调运转。带来经济增长。

三、分析评价

(一)积极意义。第一。在人力资本理论的影响下,职业教育被愈加重视,尤其是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练习。学生毕业后,能否胜任实际工作,能否为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成为职业教育的核心新问题。职业教育主要就是直接向学生传授生产、工作知识技能,使学生在学校就学习相关职业的基础知识、把握基本技能,使其凝聚相应的人力资本。以便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功能,带来经济效益。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人力资本开发的重要途径。

第二。根据筛选假设理论,可通过文凭、专业技能资格证书来体现出看不见、摸不着的个人能力。因此,个人可通过职业教育或培训获得资格证书来体现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在上海市教委制定的中职校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各应取得何种职业资格证书。如。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必须取得报关员证书,或国际单证员证书等;秘书专业的学生,必须取得秘书证,等等。这样的标准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的。是直接和就业市场挂钩的。虽然“证书”并不能完全表明一个人的工作能力,但却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其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用人单位初次接触求职人员时,专业技能资格证书就是唯一的“敲门砖”。

第三。根据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教育对个人的经济功能主要不在于它能够提高个人的知识、技能水平,从而提高他的收入,而在于它是决定一个人进入何种劳动力市场并在其中工作的重要因素摘要:教育对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功能,主要也不在于它能够提高劳动者个人生产率,而在于它将人们分配到不同的劳动力市场,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经济运行体系。职业教育可根据学生的不同素质、特长、喜好、喜好,将其培养成不同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还可根据目前劳动力市场的需要来培养相应的劳动者,使学生们毕业后可以“有业可就”,“人尽其才”。

(二)局限性。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也凸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新问题。

第一。文凭、证书的膨胀,使职业教育趋于表面化。过分的强调、重视文凭、证书在就业中的功能,使得部分学生只是混文凭、混证书,而且是什么证书好找工作。就混什么证书。而不是根据个人自身特征量力而行。这就势必会造成某一种或几种证书“泛滥”,甚至出现假证而使文凭、证书“贬值”,形成新的就业困难。

有些主管部门和学校也为了“职教而职教”,以考证为目的,而忽略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就上海市中职校课程标准而言,其所确定的课程目标不符合目前学生的现实情况。没有全面考虑到目前中职学生的实际文化水平较低、综合素质和接受能力较差。等等。一味要求学生毕业时要取得这样那样的、连一些大学生都难以考取的专业资格证书,这无疑是“搬着金砖砸自己的脚”。这样,必会有两种结果摘要:一是学校不按所颁布的课程标准实施。即学生不考专业资格证书(要考,也是浪费时间、金钱)。所颁布的课程标准成为一纸空文摘要:二是通过各种手段。作弊过关。而无论怎样。学生毕业时,学生和学校都将面临窘境。不顾实际情况而一味强调“专业资格证书”,以获得何种证书作为职业教育的特征和最终培养目标,将使得职业教育趋于表面化,学生并未真正把握实践操作技术和相关知识,而不能胜任实际工作。

第二,职业教育根据学生的不同素质、特长、喜好、喜好,将其培养成不同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这就自然的形成了不同等级。职校毕业的学生,自然的成为次要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其工资收入、福利待遇都和主要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有很大差别,而想要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则很难,即使继续深造学习,也总是会“差”一截。这就使得有潜力、有能力的人,很难得到应有的收入待遇,很难真正发挥其潜力,实现其价值。

第三。专门从教育体系中划分出“职业教育”,使得学生在初中毕业时分流,这无疑是一种过早的“等级划分”,在学生们还根本没有职业概念和意识时。就刻意的根据卷面成绩而被分等级了。中考成绩高的学生进入高中部。进而可以考大学,仿佛是“预备的天之骄子”,今后是主要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而成绩低的学生,则进入职校,混毕业后,再混就业,或再考高职。今后只能进入次要劳动力市场。据目前的考试升学体制,“一考定前途”有很多不合理、不公平之处,而以这种不合理、不公平的方式来划分“等级”。似乎更无法让被划分的人心服口服。职业教育仿佛成了基础教育不合格“产品”的“收购站”,将“次品”转化成“可用品”的“转换处”,而这样的“转换”又有多少是真正符合社会要求和经济发展的呢?

四、思索

上述新问题,使我们在积极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更要深入思索。

(一)职业教育应贯穿整个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应贯穿整个教育体系中,从小学直至大学,从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到培养职业意识喜好、实践能力、谋生能力、经营能力等,这样尽早为学生接触社会和工作生活创造条件。打下基础,使其人力资本可以充分发挥功能,而避免为了职业教育而职业教育,为了混口饭而考证或办假证的现象。将职业教育渗透到各个教育层面中,在学生了解了职业概念,有了一定的职业喜好后,可以由学生自由选择是进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学校,及早工作,还是继续求学,以后进行学术探究。这样,由学生自主形成自然而然的职业教育。而不是被强制划分出的,更不是学科卷面成绩不好而无奈选择的。

职教论坛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体系;教师评价

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的现状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等职业教育在入学学生素质、知识基础、教育教学手段和人才培养目标上有所区别。就目前状况来看,高职教师的绩效考核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点:一是不少学校高职教育理念落后,总认为与本科院校是教育层次上的差异,没有充分认识到两者教育类型上的根本区别。所以,不少学校的评价体系主要参考或修改普通高校的考核评价模式,造成针对性不强。二是在考核评价体系中教师素质指标过于单一和虚化,偏重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与课堂教学能力,忽视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三是教师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不完善,不能很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阻碍教育教学改革和学校的发展。

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转变观念传统评价模式的目的主要为了管理、约束,为了让每位教师都能坚守自己的岗位,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而现代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发展。高职院校教师考核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根据高职性质及教育教学特点,促进教师整体发展,以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和工作主动性为出发点,突出教师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评价与考核,不断提升广大教师的综合素质。

丰富模式和方法教师考核的内容应该是全方位的,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应全面、客观、公正。很多高职院校缺乏科学、完整的教师绩效考核体系,对教师的评价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方面和学生管理方面,从而导致考核评价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例如,对理论课教学和实训课教学的评价,对三年制高职课程与五年制高职课程的评价,对不同班级、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评价,对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的评价等,很难用相同的模式和方法,有的甚至差别很大。部分院校选取的评价方法较为简单,测评出来的结果失真,不能达到测评的目的。

提高评价的科学性(1)指标面要广。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绩效考核可以从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专业技能水平、教学业务水平、学生管理水平、岗位工作能力水平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在高职院校中,许多教师往往身兼多职,除了理论课教学外,还有实训指导、班主任管理等工作,甚至还在学校某个岗位任职。对这些教师的评价应是多方面的,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否则,可能会以偏概全,无法达到评价的目的。(2)内容复杂。与普通高校教师评价相比,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绩效考核更难、更复杂。由于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的差异,要求高职院校教师不仅要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还必须有很强的实践技能。另外,由于专业班级、课程区别和学生素质等差异较大,教师的教学效果很难评定,甚至根本就没有可比性。在专业方面,办学条件差异性也比较大,有的专业学科建设较完善、发展较好,而有的学科发展较晚,相对滞后。这就给教师的绩效考核工作带来一定的麻烦和困难。

优化

评价效果不理想由于以上种种原因,不可避免地导致对教师评价的效果不理想,达不到最终目的。另外,传统教师评价主要以教师所在系(部)和教学主管部门的评价为考核依据,或以学生测评及所代班级学生考试成绩为教师教学考核的唯一依据。这样的评价往往把教师排斥在评价主体之外,只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评价结果。评价方式也往往以“他评”为主,如领导评价、同事评价等,教师没有讨论、辩驳、申诉的权利和机会。有的学校系(部)领导加上管理部门的评价分甚至占到总分的20%~30%,这样的评价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和片面性,没有说服力和可信度,很难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起不到考核评价的真正作用。

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体系构建应遵循的原则

建立教师绩效考核模型是评价教师教学能力及工作效果的依据和手段,对检查教师工作质量、评价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个人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在建立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模式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客观性原则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应遵循客观公平的原则,这也是评价最基本的前提,如果做不到客观公平,那么评价就失去意义。这里所说的客观性,就是指让教师评价在公平的环境中进行。既要考虑专业差异,也要考虑学科差异;既要考虑学生差异,也要考虑教师自身差异(教师的职称、学历、年龄等);既要考虑岗位差异,也要考虑代课门数差异;既能做到区别对待,各尽其能,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能量,又能统为一体、形成规范。可以根据不同类型和情况在制定评价考核指标及评分标准时采取“乘系数法”、“综合评定法”、“岗位区分法”等。

思想素质原则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是高职教育的首要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并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党和国家把坚持德育为先、重视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首要任务和战略决策。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要靠学校教育,归根结底靠的是教师。高职院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影响和决定着高职院校的育人质量,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保证。所以,在对教师绩效考核中,教师素质的考核、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在操作层面,要尊重教师的个性和发展;在评价层面,要全面、正确地看待教师的劳动,给予合理的对待。所以,在提高教师思想素质过程中,在用高尚规范标准、高尚境界召唤他们的同时,还应充分发掘其内在需要,通过合理引导,不断促进教师职业素质的提高和完善。教师素质具体可通过以下途径来评价与考核:一是可以通过学生测评打分考量;二是通过教师间相互评价、评分;三是通过所在系(部)对其教师的整体素质,即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思想境界、言行举止等现实表现来综合评价评分;四是通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表现和评价来考量。这样就较全面,较科学合理。另外,许多学校在教师素质考评内容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虚”,大多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等等,应“具体化”、“实质化”。如教师参加政治学习、社会活动、公益劳动情况;教师遵纪守法和遵守学校纪律、教学规范情况;教师表率、教书育人、言行举止情况;敬业爱岗、勤奋奉献、承担任务,做好本职工作情况;乐于助人、团结同事、协作精神情况;教师教风端正,诚恳诚信,对学生关心关怀、耐心教育和辅导等等。

实践能力原则新颁布的《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0-2015)》确定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并且要求“十二五”期间高职院校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培养专业教师,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要达到80%以上。可见,国家对高职教师所应具备的实践能力相当重视。众所周知,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要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这就要求高职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教师绩效考核指标和内容也就顺理成章地要突出这一点,否则实现培养目标只是一句空话。所以,必须重视对教师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考核。评价指标和评价内容要注重:一是专业课教师是否具备“双师素质”、是否有一定的现场工作经历;二是有没有一定的实习、实训教学指导能力与专业技能水平;三是在实验、实习与实训等实践教学方式、方法及手段上有没有新的研究成果或实质性突破;四是对学校实验室、实训室和实习基地建设所做出的贡献;五是通过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对已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进行统计调查,考查用人单位对学生实际工作技能的评价。以上种种考核内容十分重要,不同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评价和考核。对教师高技能的要求,是高职院校教师评价考核区别于本科学校教师考核的根本点,是高职院校教师评价考核的重中之重。

多元性原则教师的绩效考核是整体考核,任何单方面的评价都是片面和不客观的。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评价应充分尊重每位教师的特点,鼓励教师发挥自身特长,弥补自身不足,最后达到发展的目的。多元性评价可以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评价主体多元。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评价主体可以是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同行、相关专家、企业(用人单位)、教师本人、学生、学生家长及社会其他机构等。(2)评价范围多元。评价范围可以分为:专业知识基础与发展;教学能力与发展;人文素养与发展;岗位任职能力与发展;教育科研能力与发展;实训实习指导水平(专业技能水平)与发展。

实用性原则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绩效考核模型的建立一定要注重针对性和实用性,计算方法一定要科学、简洁,要符合本校实际情况,要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要让每位教师都明白评价依据、计算方法和评价结果,做到评价内容透明,评价过程公开,计算方法科学,评价结果使人信服。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绩效考核还处于探索阶段,尽管大多数院校已建立教师绩效考核体系,但大都存在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考核评价要在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自主性、以教师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前提下,以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导向,以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与专业技能为重心,以涵盖多元的评价为依据,以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根本,真正实现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绩效考核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毕岩,王强.高校教师考核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

[2]李平.高职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职教论坛,2003,(12).

[3]林亚辉,潘洪建.学校管理中的“末位淘汰制”之反思[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8,(5).

[4]陈利荣.基于工学结合背景的教师考核制度探讨[j].江苏高教,2009,(4).

[5]郑凤霞.教师考核政策问题分析及增强其有效性的建议[j].绥化学院学报,2010,(2).

[6]程慧娟.对建立有效的教师考核制度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7,(4).

[7]曾练武.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优化对策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0,(3).

职教论坛范文5

关键词:多元智能 中职电子专业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102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首先提出的,即人的智能包括: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智能等8种智能。

中专生大多是经过一次中考的打击之后对学习失去信心和耐心,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这种心态投入中职学习是很难成功的。作为中职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多元智能在电子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心,挖掘闪光点。

1 中职电子专业课学困生形成原因

根据中职招生特点,中职生源大多数是在小学时没有形成好的学习方法,初中没有打好文化基础,没有考取高中而被迫无奈的选择。他们基础差,学习能力差,认知能力差,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不被老师重视,自信心弱,有较强的自卑心理。

2 传统的中职电子专业课教学现状

2.1 教学手段单一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现在大多数中职电子专业教师,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但动手能力弱。教师课堂所授知识偏重理论教学,并且非常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与“做中学、学中做”背道而驰,不注重学生的兴趣。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学缺乏新意,加上学生被动的学习方法,接受能力较差,这样的教学效果更是雪上加霜。教师纯粹是为了应付差事,学生更是在云里雾里,只能对学习再次失去信心,更无兴趣而言。

2.2 评价学生方法单一

传统的教学评价根深蒂固,成绩是唯一标准。每次期中、期末试卷,还是“一卷定终生”。成绩的好坏是学校领导、老师以及家长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没有体现职业中学固有的特色。一张试卷考一考,既简单又容易操作,老师也乐此不疲。学生的能力不是通过一张试卷就可以测定的,特别是中专学校,这是非常不科学和不合理的,但是由于操作简单,实行这种陈旧落后的做法大有人在。

2.3 教学方式方法单一

对待班级所有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叫因材施教。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调查中发现,很多老师都是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统一的评价标准,一把尺子量全班,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学生的思想得不到舒展,学生的特长得不到发展,教学一潭死水。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应该充分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有的同学动手能力强,有的同学逻辑思维强,有的同学在计算方面有专长,面对种种情况,老师如不清醒地认识,学生将会产生厌学情绪。

3 中职电子专业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方法

3.1 引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计算机的普及无疑给教学带来翻天覆地变化,多媒体已经进入每个教室,已经成为教学必备手段。学生因成绩不理想,虽然被动地从初中跨入中专校,选择了专业,为了一技之长,将来找一份好的工作,他们的初衷是想学好。作为教师,要不断给学生带来新思想,不断引进新的教学手段,不断改进教材教法。

多媒体技术,可将书本上一些不易理解的概念、产品内部结构等抽象的东西形象化、真实化,学生接受更加容易。电子器材瞬息万变,产品更新换代快,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将明天的技术传授给今天的学生,为我们的职教事业添砖加瓦。充分利用仿真技术,模拟真实的操作环境,营造工厂氛围,在课堂上进行场景再现操作,可有效解决实训工位不足、实训场地不足、实训名师不足、实训时间不足、实训规范不足等诸多难题。学生学起来事半功倍。

3.2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培养学生平等参与课堂教学中的意识,教师要营造主动合作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表现自我的学习环境,提高自我认识的智能。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思维批判性、周密性、创新性,从而带动其他智能的发展。[1]

兴趣是一切动力的来源。教师教书育人,学生要亲其师信其道,必须要认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一旦发现,积极给予肯定。多元智能理论发展学生的多种智能,让他们拥有全面的素质,并从中让学生找出自己的强项,并找出他们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方面,让他们拥有一种可能成功的能力,所以这时老师的作用和教育评价的方式是很重要的。[3]

3.3 运用多元的评价方式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我们必须从多个方面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不能单纯地看一次考试成绩。多元智能理论改变了老师的观念,给老师和学生都提供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观念。教师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多角度评价学生的能力,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笔者通常会采用三种评价方式来促进的自我认知智能,即通过成绩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测评的方式。自我评价能使学生全面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真正落实学会学习这一终身学习的宗旨。小组互评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小组互评,使学生乐于接受同伴的建议和认可,小组评价比老师评定更有利于学生的接受,同时,小组评定更有利于培养同学们客观公正的人际关系智能。老师评价主要表现在课堂的提问,平时作业完成情况以及期中、期末成绩。通过教师的评价,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有待改进的地方,有的放矢地学习。多元智能的培养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反馈和循环,让学生的自信心得到重建,学习态度得到端正。

参考文献:

[1]林凤岭.多元智能理论:数学教学课程改革的新支点[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7,(3):57.

[2]谢灼枢.浅谈多元智能理论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阅读,2012,(6):38.

[3]孔胜涛.多元智能理论对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07,(4).

职教论坛范文6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中职教育发展方向引起教育界的极大关注。其中用建构主义理论来指导中职学校的“三创”教育,是新课标针对中职学校实际情况提出的全新教学理念,旨在于充分挖掘中职院校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使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养成主动探索新知识的良好习惯。然而,建构主义理论只是为中职院校实现“三创”教育奠定了基础,如何将这套理论与实践教学实现完美融合,进而真正实现中职院校的“三创”教育仍是一段艰辛的探索路程。

关键词:建构主义;中职院校;“三创”教育

一、“三创”教育的内涵

“三创”教育是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最新教学理念,是对传统教育理念做出的巨大突破和挑战。“三创”教育代表三个教育理念,具体包括创意教育、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三创”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符合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总体方向,是对深化教育改革思想的一次尝试。对学校而言,“三创”教育可以促进学校之间多交流,有利于先进教学方法的扩散,作为一种教育方式是开门办学,对学生而言,学生可以作学习的主人,自由地发挥想象,积极地探索新知识,不被课堂的条条框框所束缚,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重新树立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对社会而言,“三创”教育激发学生的潜在求学意识,让他们不满足于当前所获取的知识,永远追求更深层的隐藏知识,作为一种文化传承,是勇于探索的价值观念确立。

二、中职学校“三创”教育的作用

1、学生自身的要求

中职学生属于特殊的受教育群体,与传统的本科学生相比存在某些差异,常常被社会认为是应试教育中的失败者,所以中职学生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尽管中职学生在应试中失败了,但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创造力。很多心态好的学生并不因为考试的失败一蹶不振,而是将压力转化为下次成功道路上的动力,他们不甘示弱,他们要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来证明自己并不差。所以,中职学生更具有创业的天分和动力,对他们开展“三创”教育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教育工作。

2、时代的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每个人都要具备创新能力,学校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教育模式和方法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职业教育是当前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在促进社会发展、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教育机制的代表就是应试教育,学生的自由想象力和创造力空间受限制。中职教育也应该摆脱应试教育束缚,为学生搭建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平台,让他们在人生道路上勇敢地区追逐梦想。中职院校开展“三创”教育,也正是适应了时展的要求。

3、企业的要求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大多数企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企业发展是建立在人才的基础上,而人才的重要衡量标准就是创新能力,因为员工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而中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就是为企业培养优秀的员工,从某种程度上说,中职学校“三创”教育的好坏决定了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所以,中职院校开展“三创”教育也是企业发展的要求。

三、中职学校“三创”教育的对策

1、改变现有落后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人才培养的渠道和方法受到限制,要想在中职院校顺利开展“三创”教育,必须改变现有落后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让“三创”教育理念在中职院校教育中生根发芽。首先,“三创”教育要突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重要性,重新确立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主从关系。其次,鼓励教师创新管理方法,允许他们应用自己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并通过实际教学质量考核,推广优秀的教学方法;最后,改变传统教学的单一化,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将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潜在创新意识。

2、不断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突出了学习中认知任务的关键作用,学生是学习任务的主体认知者,所以中职院校开展“三创”教育,必须确立学生的能动作用,并采用具体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将能动作用不断地发挥出来。在“三创”教育课堂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活动情况,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以便更好的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最自由的状态下培养创新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的科技创新活动,在学生之间组建科技制作小组,保证彼此之间处于时刻比拼的氛围中,推进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

3、不断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中职院校开展“三创”教育,教师是教育内容实施的直接负责人,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三创”教育的成败。因此,不断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中职院校开展“三创”教育的最基本保障,要想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教师自身要有“三创”精神,敢于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尝试将最新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对“三创”教育的好奇,促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二是教师要全身心的投入到“三创”教育的探索中,不断地创新教育方法,让学生对“三创”教育一直保持不厌倦的状态;三是有“三创”精神的教师,学校要鼓励他们投入到科研创造中,并提供一切可能条件提供最大的支持,对优秀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奖励。

结语:总之,在我国教育体制深入改革背景下,中职院校利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三创”教育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尝试。中职院校开展“三创”教育是时代进步、企业竞争以及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但传统教学教育在人们脑海中根深蒂固,要想真正实现中职院校的“三创”教育,还有漫长的艰辛路程要探索。因此,中职院校开展“三创”教育必须讲究策略,从改变现有落后的人才培养模式、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不断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等方面着手,最终实现中职院校在全新的三创”教育理念下,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作者单位: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

基金: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3-2014年度职业教育立项课题――《基于校本课程背景下的中职学校“三创”教育研究》――以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为例(课题批准号:2013220 课题主持人:颜廷财)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刘忠珍.浅论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程中健康人格教育[J].职教论坛.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