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组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组训范文1

关键词:士官 组训能力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E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1(b)-0170-02

随着士官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部队编制体制的优化调整,士官在装备保障队伍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士官组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但从目前士官组训的现状来看,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对士官组训的特点规律研究不透,新方法不多;二是士官专业类型多,部队承担士官培训任务艰巨,训练质量难以保证;三是士官组训任教能力不高,士官执教、参教、管教意识不强,个别士官的理论基础薄弱,文化素养不高,会做不会教的问题还普遍存在;四是士官组训机制、管理制度尚不健全,士官组训能力不足,训练管理作用发挥不好,对提高教学训练质量具有一定影响。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围绕强军目标,积极改革组训模式、培养和提高士官组训能力是我军推进装备保障训练改革发展的重要课题。

1 充分认清士官组训能力的构成和作用

士官是士中之官、官中之士,士官组训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部队整体素质提高的快慢,影响到部队战斗力的生成。

士官组训能力主要由3个方面能力构成:一是基本能力。包括军事技能、专业技能和身心技能;二是“教”的能力。包括课堂授课和实际训练,会撰写教案,会制定训练计划,会讲解、示范、讲评等。三是管理能力。包括会组织训练、会管理带兵、会做思想工作等。因此,对于士官组训来说,具有复杂性特点,不仅要明确教学任务,更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适应士官地位提高、职责拓展的要求,提高组训质量和效果。另外,士官组训能力的培养要“循序渐进”,从长计议,分阶段进行,制定政策措施,确保士官组训正常运转。

提高士官的组训能力,才能使各专业岗位顺利实现新老交替和持续发展。新时期新形势下,随着军革的推进,武器装备技术含量和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士官组训在完成各项军事斗争准备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士官组训能力直接影响到部队管理和训练的质量,关系到部队战斗力的形成。

2 围绕强军目标,采用多种模式提高士官组训能力

2.1 明确士官学员组训能力培养目标

组训能力是士官的核心能力,士官学员组训能力的培养目标是士官任职教育的核心培养目标之一。根据“以岗位需要为导向”的理念,士官学员应达到工作中能够科学正规施训、恰当选择内容、优化组训方法、提高训练质量、有效履行职责,因此,应确立有理论、精技能、会授课、能管理、懂装备、善于做思想工作等“六位一体”的组训能力培养目标。

2.2 科学组织,抓岗前培训,延长使用周期

通过集训和培训使士官尽快实现角色转换,尽快成熟起来,建立和完善士官承担组训任务的试用期。同时,集训要坚持“四步法”。第一步详细摸底,切实摸清士官缺什么、需要什么,使集训做到有的放矢。集训不但要设置提高教学和动手能力的科目,同时要设置发现和解决训练问题的环节。第二步计划准备。集训前,要协调好教员、士官及连队工作的安排,准备充分。第三步严密组织。指派专人组织集训,严格落实训练计划,合理设置集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取得培训效果。第四步交流体会。可以创造条件与其他兄弟单位进行实地参观见学,让士官真正走出去,拓宽眼界。集训结束前,组织参训人员谈体会、谈收获,找出不足,相互切磋、相互借鉴,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3 纳入院校正规教育体系

需要各类院校增加士官培训员名额,将中、高级士官有选择地进行培训,时间不少于1年。主要学习组织指挥、教学法、组训方法、基层管理及新装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手段等内容,丰富理论体系,改善知识结构,使其在士官组训中发挥推动作用。院校在培训计划中,应加强“四会”教学法课程,使他们会讲、会教、会做、会做思想工作,有效培养其教学能力。

在训练内容上突出3个重点,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的原则,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一要突出基础理论学习,在抓好训练法规、教学法、战备常识、专业理论学习的同时,要适当增加战术理论、信息化基础和军兵种知识等内容,使教练员具备以基础知识为根基、以专业知识为主干、以相关知识为补充的知识结构。二要拓展基本技能训练,为适应现代化教学要求,要广泛开展计算机操作、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信息搜集与运用等技能训练,使受训士官具备独立完成多媒体备课的能力。三要注重规范基本方法,通过专题辅导,使其会归纳总结、能解决疑难问题、会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提高其独立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使其对组训任教的基本方法有更直观的了解。

2.4 发挥军区训练基地的作用搞好轮训

轮训可按专业编班、按级别编组,主要统一动作、统一标准,打牢理基础,提高维修技能,侧重学习装备保障方式方法、装备疑难故障排除,在“精深”基础上,实现向“宽深”飞跃,提高任教和组训能力。

按专业编班,就是针对不同专业特点,遵循“大工种小集中、小工种大集中”的原则,既能发挥各方面资源优势,又能达到“深、专、精”的要求。

按级别编组训练,就是将同一级士官编为一组,各有侧重地训练,并突出训练重点。初级士官侧重知识向能力转化训练和指挥技能训练,即组训任教基本功的训练;中级士官侧重于教学方法的研究创新,主要承担重点难点科目教学任务;高级士官则侧重于训练进度的掌控,发挥其在训练中检查和指导的作用。

2.5 充分结合本职岗位抓好在职训练

结合岗位练兵、比武竞赛、野外驻训、实际修理等时机,采取集中学与分散练、练教学与练管理、观摩评比与函授自学相结合等方法,组织士官在职训练,在实践中提高操作、应用和管理能力。不定期组织优秀士官教练员进行示范作业和示教作业,营造学习氛围,以带动士官整体组训能力的提高。

重视抓好先进教学手段应用训练,把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组织网络化、模拟化训练,运用幻灯、录像、模型、图表、模拟演示装置、实装训练等,作为士官教练员的必备基本功进行培训,改进授课方法,增大科技含量,发挥信息化教学设施功能,以生动的形式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

3 提高士官组训能力应关注的几个环节

3.1 把好进口

从源头抓起,选准配强士官教练员队伍,夯实按纲施训人才基础。坚持统一衡量、综合考核、择优选拔。操作方法:区分专业统一培养,并对预提士官的综合素质全面考核,既要考军事基础又要考思想素质、管理能力;既要考专业技能又要考战术素养;既要考技能操作又要考口语表达。然后根据专业成绩纵向排名,切实把政治思想好、专业技术精、文化程度高、军事素质强、心理素质好、表达能力强、热爱本职专业、有一定组织指挥管理能力的优秀士兵选充实到士官队伍当中。

3.2 畅通出口

引导士官向复合型发展,以适应“一专多能”的要求。一方面组织士官学技术,既可以提高士官的综合素质,又可以缓解大批普通专业士官“一期到顶”引发的矛盾;另一方面,组织专业士官学习相邻或相近专业知识,满足部队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3.3 完善制度

士官队伍是一个动态的群体,每年都有新鲜血液注入,因此,对组织士官培训必须避免随意性,要形成制度,形成机制。健全的机制是工作有序开展的保证,要在现有训练法规制度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细化完善,通过制度机制的有效落实,促进按纲施训质量的末端落实。同时,士官组训能力的培养、培训指导既不能急于求成、标准过高,同时也不能督导不严、压力不大。

参考文献

[1]李宝钧,潘怡.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士官组训能力[J].通讯士官专刊,2012(100):21-22.

[2]戚继中.大力提高士官的“三种能力”[J].士官教育,2013(4):47-48.

组训范文2

关键词: 学员 军事组训 能力研究

近年来,各军兵种院校都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组训模式的改革,以改革创新不断适应信息化战争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我校在培训模式转型后,积极主动地研究如何让学员尽快适应部队岗位任职的需要,朝着实现课堂教育与实战无缝对接的目标不断进行着尝试。但从我们对学员组训能力的调查来看,有的单位认识存在偏差,重视提高学员管理素质而忽视其组训能力的培养,学员独立完成任务的组训能力普遍偏弱。同时,相关的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学员提高组训能力的内在动力不足。因此,提高学员的组训任教能力需要做到以下方面。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确立提高学员组训能力与“打赢”标准相适应的思想观念

排长组训能力的强弱,与部队的训练质量息息相关,对部队的“打赢”能力将产生直接的影响。我校的学员毕业后有相当一部分担任排长或相当职务,是部队作战、训练基层的骨干力量,“官之初”的“头三脚”踢得好不好,直接关系着他们未来的发展。要准确定位学员毕业后在部队建设中的地位,紧前筹划,科学组织,使学员们在校期间就明白,只有在校期间切实提高组训能力,才能适应未来战场对指挥员的需要,才能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因此,人才培养树立按“打赢”要求抓学员的思想养成,使学员提高组训能力由被动灌输式学变主动式练。在机关政策计划制定层面要把提高学员组训能力纳入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统一内容和标准,完善培训机制,把培养的基点放在与提高军官素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要强化学员在组训中唱主角、担重任的观念。不仅要求自身训练,还要组织相关军事基础专业的教学、训练和管理工作。

我校在前期的工作当中,有意将更多的“指挥权”交给学员,让他们在班队列指挥、四百米障碍等训练科目中从事组训工作。当他们感到生疏或者能力不足时,这恰恰是能力提高的时机。而这时也是各级干部教员教育引导的最佳时机。各级要充分信任他们,尊重他们的首创精神,激发他们的创造潜力。相反,如果什么事都怕出错,畏手畏脚,不敢把组训教给学员来做,不敢大胆放手放权,学员们就很难在实践中锻炼提高自己,走出一条组训任教的路子也就成了泡影。

二、构建培训机制,提高学员与履行职责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

要确立培训目标,建立素质培养观念,以新大纲和“四会”标准为依据,以能组织指挥作战、能组织训练管理为目标,实施“军官化”培养。把提高学员综合素质作为根本目的,切实提高他们的任教能力、组织指挥能力、管教能力和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努力造就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的学员队伍。

要围绕学员的“四种能力”,贯穿“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科学设置培训内容,注重培训内容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突出训练法规的学习,提高其依法治训的能力,采取有效方法,加强训法研究,探索适应本专业训练特点的科学组训方法。要突出实践锻炼,学员组训能力的提高应以岗位锻炼为主,可采取组织自学、相互观摩、考核等多种手段,坚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不断积累经验,在训练中全程培训,依靠实践锻炼提高,组训能力从根本上实现由会做向会讲、会教、会示范转变。我校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岗位锻炼提升学员组训能力素质,每年组织学员参加实弹发射任务,让学员亲自送导弹上天,变“考出去”为“打出去”;利用四年级学员参加新学员军政基础强化训练帮训任务的机会,让学员当好“小教官”,从带好军旅生涯第一批兵开始,着力提高组训能力。同时,学校提供了一系列兼职岗位让学员锻炼提高,学员管理组、旅营兼职骨干、15个俱乐部等平台,让学员在组织活动中提高组训能力。

将组训基础能力培养有机融合于理论教学,强化学员军事基础组训能力培养,在军事理论教学过程中,向学员传授军事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学员军事技能的同时,还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学员组训意识、教范应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将组训方法的教学贯穿于实践训练,为培养学员组训能力,在组织实施军事技能训练时,既注重培养学员军事技能提升,又注重传授学员训练组织实施方法;在训练法教学中加强“四个一”训练,通过训练学员写好一份作业教案、下达好一个训练课目、做好一个示范动作、组织好一个练习科目训练的“四个一”教学实践活动,促进学员组训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三、完善管理机制,不断创造有利于学员提高能力的环境

解决学员组训能力弱的问题,管理机制上应突出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完善教学互动机制。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员与学员的双向互动,尽可能地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教学不是单向的“填鸭式”灌输,而应该是教员与学员双向互动的过程,特别是学员不能总是被动地听,而应当主动地参与进去。互动式教学充分体现对学员人文精神和科学思想的培养,使素质教育走进课堂。把教学过程变为互动方式,使学员的思维潜能充分发挥,营造出一个和谐的课堂环境,体现主导和主体的有机结合。教员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同时又不能忘记自己的“主导”作用,充分实现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对学员提出的问题不要轻易否定而是要仔细分析、认真解答、正确引导。

其次要完善考评激励机制。将考评贯穿于学员的组训全过程,建立军事训练档案,进行考评登记,把“双争”活动引入到学员考评中,广泛开展评教评学、争当优秀教练员活动,浓厚“见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扛”的氛围。同时,把学员所担负的组训成效与本人的综合利益挂起钩来,完善政策规定,严格奖惩,激发学员组训动力。

组训范文3

一、后勤训练机构组织联教联训的基本模式

联教联训包括联合教学、观摩见学、联合演练等多种形式。后勤训练机构由于学科门类和培训专业多样,在联教联训模式上与其他院校略有差异。

训练机构与部队联教联训。通过院校和部队之间的良性互动和交流,实现参训人员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和教学活动的联合保障。一是岗位互换。通过组织训练机构教员赴部队代职,选调教官来训练机构任教,实现教员和部队干部任职岗位的互换。通过先期考察、岗前培训、备课试讲等环节,提高部队教官组织专业教学、开展理论研究的能力,缩短了部队实践经验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周期。二是角色互变。通过邀请机关领导和部队一线领导授课,以及组织教员参与和指导部队训练,实现指挥员和教员两种角色的短暂转换。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把部队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实践带人课堂,另一方面可以将训练机构的理论运用并检验于部队实践。三是资源互享。通过在部队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在院校组织专项集训,实现联教联训双方教学资源的共享互通。

训练机构与院校联教联训。通过教学单位间的联合办学、联合攻关、联合训练,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训练机构与院校之间的优质资源共享、优势学科互补、优秀教员共用,提升院校办学效益和整体竞争力。一是联合培养。学员层面,实施“5+5”分段培训,将单一学校培训拓展为两个单位共同施训,通过机关牵头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统筹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合理切割和无缝衔接。教员层面,通过互派教员到对方院校学习深造,拓展视野,增强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把握。二是联合研练。是指单位间先期组织专项课题理论研究,而后组织联合训练进行检验验证的方式,这是组织联教联训的难点。三是网上联训。这是通过运用信息化指挥手段,依托现有军事训练网络组织联合训练的一种方式。可依托设立在关键点的战略后勤训练中心,组织各单位在不同地点,通过全军军事训练信息网、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和有线通信系统,开展的异地同步联合演习就是这种联教联训方式的代表。

训练机构与地方联教联训。通过发挥军地之间优势,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互补。一是借力施教。通过借助地方的智力资源,建立了专家资源库,通过聘任客座教授、邀请专家讲学、听课等方式构建以“小核心、大”为特征的教学队伍。二是借势施训。就是借助后勤各训练机构现有的专业优势,对地方的相关专业发展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三是借网施研。主要是通过后勤训练机构和地方院校间网上研究平台的建立应用,促进军地双方对军地后勤建设相关问题的研究讨论。

二、后勤训练机构组织联教联训的实践意义

联教联训作为后勤训练机构实践性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深化军事训练转变、推进教育转型、提高后勤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课程体系建设质量有效提升。按照联教联训要求,后勤训练机构结合培训学员特点,对教学专题进行有效重组,不断优化课程体系。以后勤学院为例,构建了专题、课程、问题三个层次相匹配,核心、主干、专业、拓展四类课程相配套的新型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创新力度不断加大。通过组织联教联训活动,后勤训练机构能够进一步明确培训要求,准确把握院校、部队、地方建设的新发展、新实践,为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奠定了基础。一是内容模块不断优化。通过与院校、部队的对接交流,不断改革完善教学内容模块,使之与学员岗位任职需求相适应。二是教学课案实时更新。就是根据军队建设、改革与发展的新情况、新任务、新要求,同步进行教学课案的修改调整。三是教学攻关深人开展。通过着眼合训学员的岗位任职需要,把教学攻关的重点聚焦到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后勤准备的重大现实间题上。如结合学员任职特点,开展部队后勤管理的讨论论证;结合联训部队使命任务,组织开展“三防医学救援”、“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内容研究等。

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全面推进。根据联教联训活动对实践教学的要求,把组织指挥和业务技能训练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高学员的后勤保障能力。如在技能训练阶段,重点加强

“六会”“三能”(能规划信息资源、能管理信息装备、能使用信息系统)训练;在分业训练阶段,以主要作战样式为重点组织小班化、案例式、研讨式教学;在综合演练阶段,借助网上联合演习系统,组织后勤各专业学员全时段、全要素参加联合战役后勤保障和非战争军事行动两类样式的作战指挥,实现战役战术两级联训、军师旅团多级联演。

学员岗位任职能力全面增强。学员通过把参加联教联训的经验教训应用于部队后勤实践,可以实现“三个增强”。一是组织部队训练的能力得.到增强。广大学员通过将联教联训中学到的方法路子运用于部队实践,不断创新组训内容,改革组训模式,提升训练效果。二是组织部队建设的能力得到增强。后勤院校毕业的学员注重以院校理论为指导,以兄弟部队、地方单位建设经验为参考,以“四化”建设为目标,筹划开展部队建设并取得了优良成绩。三是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能力得到增强。在抗震救灾、维护社会稳定等重大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后勤训练机构深化拓展联教联训的方式方法

战争形态决定训练形态,作战方式决定训练模式。联教联训作为适应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生成的重要训练模式,只有不断优化完善,才能保障作战要素集成训练、作战单元合成训练、作战体系融合训练,并最终形成网聚能力。

准确把握联教联训思路方向。联教联训作为军事训练的一种特殊形式,培养的是适应未来战争需要的后勤人才,因此,必须坚持“练为战”的原则,在指导思想把握上,要坚持严于实战,高于实战;在课程体系构建上,要按照一体化设计、专题分块、专业融合的原则,不断优化完善;在教学内容设置上,要突出作战后勤保障这个核心;在组训模式改革上,要努力加速教学手段的信息化和教育模式的一体化。

全面嵌教联训教学观念。联教联训这种教学模式是优化整合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院校、部队、地方交流的有效方式,是后勤指挥军官培养的一个发展方向。院校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清联教联训的重要作用和实践意义,推进联教联训与教学过程的融合发展。一是联合制定培养目标模型。在建立各类人才培养目标模型时,主动邀请总部业务机关领导、部队教育训练专家和院校同行名师共同参与,真正把握发展方向,摸清部队需求,实现“部队需要什么人才,院校就培养什么人才”。二是联合设置课程内容。在进行各专业班次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充分征求联教联训协作单位意见,尤其在现地教学场地、外请授课内容等问题上,要加强沟通。三是联合组织授课辅导。在合成培训班次专业课教学中,在现有课程A,B角教员的基础上,对应设置部队现职领导兼任的C角教员,通过聘请其为学院兼职教授,落实每年为相关班次授课一次的任务。四是完善联合考评机制。就是通过和部队共同制定考核标准,吸收部队领导参与院校学期考核的方式,用部队任职的标准对参考学员能力素质进行评定考察。

科学设计联教联训教学内容。一要紧贴实践。部队实践是教学内容的源泉,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客观要求后勤院校必须加大联教联训的力度,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首先,要拉近课堂教学与任职实践的距离,提高学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要加大实践教学比重,搭建理论与实际、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桥梁。再次,要不断调整优化教学内容,力求讲授精、教法新、效果实,学员学习的知识好用、管角、顶用。二要紧贴实际。一方面,要紧贴学员实际。后勤训练机构的生源层次不同、水平各异,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选择学员最迫切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重点的讲授和专题辅导,同时要注重加强基本理论、基本应用和基本技能训练,全面打牢学员的任职基础。另一方面,要紧贴部队实际。在组织联教联训教学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单位差异和个人特点,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学员需求选择不同的联教联训协作单位和个人。三要紧贴实战。重点关注部队所担负的作战任务、现有的编制实力、编配的武器装备、实际的保障能力等。

组训范文4

【关键词】煤炭;寻租;资源诅咒

一、模型分析

长期以来,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其经济发展速度往往低于资源匮乏的地区,即所谓“资源诅咒”的问题。如中东地区虽然掌握着黑色黄金,其经济却十分落后;日本虽缺乏自然资源,但其经济总量却高居世界第二。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大的差距,本文认为寻租是一个重要原因。寻租是寻租者通过贿赂等手段来获取大量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寻租对社会正常的可持续发展会产生严重的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引入寻租者的数量(R)和寻租的价格P(R)这两个变量,来分析寻租对经济体的影响。寻租者的数量是指整个社会用于煤炭产业寻租的那些企业的数量,寻租的价格是那些寻租者所付出的平均成本。

模型假定如下:

其一,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煤炭产业的生产规模不变,总投入水平为M。寻租作为一种外在要素影响煤炭企业的生产,其中寻租的价格为P,寻租的数量为R,寻租的价格和寻租者的数量线性相关。

其二,煤炭产业是一个封闭的产业,不存在同其它产业间要素的流动。

其三,煤炭企业的生产主要使用劳动(L)与资本(K)两种生产要素,他们之间可以相互替代。在总投入水平一定的情况下,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寻租,会减少或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资本)的使用。

在一定的技术和企业规模下,企业通过寻租所能获得的最大净收益是OB,随着寻租数量的增加,寻租的成本也在不断的增加。寻租者的净收益在不断的减少,当达到B点时,寻租者的收益就变成0,当寻租者的数量继续增加时,寻租的价格不断提高,寻租者将获得负收入。对于理性的投资者而言,曲线BC是一条无效的曲线,而B点就是寻租的最大点。

二、寻租对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的影响

当总投入规模不变时,社会把更多的资源用于寻租,必然导致投入的资本,劳动数量的减少,进而导致资本和劳动的产出降低。

图2中曲线S表示的是劳动的供给曲线,D1,D2表示的是劳动的需求曲线,当社会把资源用于寻租时,导致对劳动的需求量降低,劳动的需求曲线由D1向左下方移动到D2,形成新的均衡价格W2。而这时劳动所能获得的总收益为W2×L2×L1,而W1×L1-W2×L2的余额就是寻租所造成的社会福利的损失。

同理,寻租对资本的收益也会产生排斥作用,它会导致资本要么退出煤炭行业,要么参与到煤炭行业的寻租中去,从而造成煤炭行业的资源诅咒。

当寻租影响到劳动、资本对煤炭产业的投入时,它会导致社会总体福利水平大幅度降低。

如图3所示,L表示煤炭需求曲线,S1表示在没有寻租的情况下煤炭的供给曲线,L与S1相交于点F,寻租影响煤炭生产时,供给曲线就变为S2。S2与L相交于E点。在生产规模一定时,煤炭企业投入的总资本是一定的,寻租所占资源越多,意味着用于购买的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数量就越少。因此供给曲线向上移动,它与L相交于点F。

当L与S1相交时,所产生的消费者剩余是三角形HCF,当寻租投入生产的时候,消费者剩余是HDE,劳动和资本的总剩余是HCE,所以寻租所造成的社会的福利损失不仅包含哈伯格三角EGF,还包含了塔洛克四边形DCGE,而塔洛克四边形就是社会福利在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间的转换。寻租不仅导致整个社会产出的降低,而且使得消费者福利水平降低。所降低的福利即为ECOF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其中哈伯格三角是寻租所造成的社会福利的纯损失,而塔洛克四边形的收益由寻租的双方共同获得,所获收益的大小取决于寻租双方的博弈。如果设租方拥有更大的权力,那么它就拥有更多的权益。

通过图3可以看出,随着S2上升幅度的加大,寻租所导致的社会福利损失在不断的增加,在整个社会福利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和资本所获得的收益在不断的减少。而反映在劳动的收入上,就是煤炭企业职工的福利水平很低,反映劳动力价格的工资甚至低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资本获得收入即民营企业家的利润大量降低,企业家投资煤炭行业生产的积极性降低。煤炭产业市场竞争秩序被寻租严重地扭曲,政府被“俘获”,整个煤炭产业陷入资源诅咒。由此可以看出,寻租是造成煤炭产业社会福利大量损失,市场竞争秩序混乱,煤炭产业陷入资源诅咒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三、结论

要解决煤炭产业寻租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对煤炭资源产权价值的重新估价,新的估价包括各种外部性成本(如员工的培训,安全生产,环境破坏的估价等)和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等因素,减少煤炭产业寻租所获得的超额利润。

第二,加强和完善政府管理经济的制度建设,合理界定政府介入煤炭产业的力度和方法,加大对违法官员的惩罚力度,使之所获制度收益高于制度成本。

【参考文献】

[1]Y.巴泽尔.产权的经济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3.

[2]张宝顺.山西经济年鉴2004.山西经济年鉴编辑部,2004.12.

[3]张崇慧.山西煤炭产业总览.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12.

[4]约翰.克劳奈维根.交易成本经济学及其超越.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12.

[5]卢现祥.寻租经济学导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8.

[6]贺卫.寻租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3.

组训范文5

先来看国有股减持的问题。需要指出的是,股价的长期变动与具体的减持方式无关,国有股减持本身和股指下跌更没有必然的联系。举一个直观的例子:假定总股本有200股,其中100股是流通股,另外100股是不可流通的国有股;整个盘子的价值是200元,现在上市流通股的价格是1.6元。我们可以比较三种方案:1.按市场价格减持;2.注销国有股;3.将国有股免费赠予现有股东。按照市场价格减持,股价将逐渐下降到每股1元的水平。如果政府在某天宣布将国有股全部注销,那么所有的价值即总共200元都集中到流通的100股中,股价将上升到每股2元。如果政府宣布,将在2003年元旦把所有国有股赠予给现有股民,情况又如何?股价将持续上升,到2002年末到达最高的每股2元(事实上这个价格代表了次日获得股票赠予的权利)。而到次日每股价格会回归到1元。要维护市值的稳定,还可以考虑另外一种减持方案,比如每减持一股,同时注销一股国有股。这样总价值还是200元,但盘子变成150股,股价就大体为每股1.3元。通过调节减持股数和注销股数之间的比例,还可以相应地调整股价,直到理想的价位。

因此不管如何减持,股票价格只与盘子大小和价值总量有关,尽管现实情况要比这复杂,但道理是不变的。因此国有股减持引起股市轩然大波,甚至于最后无法减持下去,在定价之外一定另有原因。

让我们回过头来看虚假财务报告的问题。人们往往将责任归咎于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联手造假欺骗投资者,当然要得到应有的惩罚。然而必须看到,会计师事务所的真正客户其实不是上市公司,而是投资者。只有当一般投资者并不在乎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时,这种造假行为才有可能长期大量存在。

当诸如“庄家操纵股市”、“上市公司欺骗中小股东”在股市变得普遍时,为什么仍然有那么多中小投资者奋不顾身地往里冲?用“信息不对称”是难以解释这种现象的长期性的,因为受损失的人可以选择退出。而且上市公司造假在股市所有利益相关者中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只不过既没有人有动力去揭穿它,也没有人真正在意它。事实上股市内部已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均衡状态,即揭穿所谓的“黑幕”对股市里所有人都没有好处。所以,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股市是否有“黑幕”,而在于人们作何种预期。股民进入股市的真正原因是,他们预期自己平均而言能在股市得到正收入。需要回答的是,为什么在这样的一个股市里平均还能得到正收入?

这个问题已经涉及中国股市的本质了。在正常情况下,股市是良好的融资和投资场所,其本身就是价值极高的资源。不过中国股市有自身的特色,即由政府严格管制,这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公司要上市,只能在政府指定的沪深两个交易所上市,此外任何交易场所均为非法;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上市的资格必须经过管制部门的严格审批。通过这两个措施,政府就将股市资源牢牢掌握在手中。管制的后果是创造了管制租金,而股市问题的根源就在于管制租金的存在。

在这种设计下,中国股市其实是个“寻租场”,而参与股市就是寻租,因此所有可能争夺到租金的人都将不惜成本地进入股市。对于企业来说尤其如此。而企业投入的这部分成本除了获准上市之外,不产生任何有效产出。这是管制股市造成的第一笔资源耗费,由此而造成的和交易费用的增加则是第二笔。由于越来越多的人寻租,租金总会慢慢稀释甚至减少,加上大量的企业制造虚假财务信息和庄家操纵股价,甚至连股市本身的资源价值都会慢慢耗尽。另一方面,由于股市里的人对股票有大量的需求,自然会把股价抬得很高,甚至达到不可理解的程度。股市自身的价值低而市值很高,这种股市当然是不健康和难以持久的。

现实还要复杂得多。一方面,企业一旦上市,就产生了很多与上市企业相关的利益集团,这包括大量的股民。这部分人的收益、损失和股市的关系都非常直接,而且他们非常集中,很容易形成有效的压力集团。政府从政治安定的角度出发,需要安抚这些既得利益者。另一方面,政府在垄断了股市的同时,也承担了三重责任:帮助国有企业解困、拉动总需求和保护投资者。然而迄今乃至今后的很长时期,前两件显然是其主要任务。因此维护股市的市值就成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应有之义:为了把更多的国企推上市,或者为了保持经济增长速度,必须维持股市的人气,所以政策本身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要庄家帮证监会的忙。

当股市自身的价值被攫取得所剩无几时,为维护市值,惟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将其他地方的资源注入股票市场。这里的资源不可狭义理解为银行资金,也不一定表现为具体的钱。所以,政府对股市的垄断,实际上延伸到对股市之外的国有资源的垄断,并且要将它们不断注入股市。

为什么政府可以轻易动用股市之外的资源呢?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政府有能力,也有愿望转移并通过股市将这些资源变现;另一方面也因为社会没有形成阻止这个转移的力量。国有资产虽然在法律上属于全民所有,但事实上一般国民基本上无法分享这些资产,而且由于他们比较松散,难以形成有效的压力集团。

因此只要政府继续对股票市场实行垄断,股市就充满了可供人们寻找的租金。而这最终形成的结果就是财富不断地在股民与非股民之间进行再分配,这比股民内部的再分配要厉害得多。就整个社会来讲,这确实类似一个零和博弈,甚至是负和博弈(因为垄断有效率损失),但对场内的人而言,是一个正和博弈,是用场外资源来维持场内皆大欢喜的局面。

本文开头提到两个事件的演进,和管制租金的变化息息相关。大量上市公司造假被曝光,似乎在传递一种信息,即有外在力量要将既有的均衡局面打破,寻租买股可能会亏;国有股减持不会稀释股票的真实价值,但是会稀释租金。既然既有均衡的改变对股市所有参与者都有损失,最好的情况当然是维持现状不变。因此寻租者就会以各种可能的方式对政府决策部门形成压力:可以操纵股价的变化,对政府造成经济甚至是政治的压力;可以造就强大的舆论压力,比如我们知道一个流行的词汇叫做“保护投资者”。这个词没有明确的主语,言外之意是说,谁造成了投资者的损失,谁就要为此负责。或者是停止改革进程,或者是补偿这种损失。既然没法补偿损失,就要停止改革。因此,即使政府的愿望非常良好,在实际的操作中,政府却总是和既得利益者志同道合地在维护股市市值,不断“救市”。因此真实财务信息的披露也好,国有股减持也好,都不见了下文。

然而问题的关键是场外资源总有耗尽的时候。一旦政府资源匮乏,哪怕是市场预期到政府资源匮乏,股市就有可能出现大问题。所以长痛不如短痛,如果方向正确,就应该坚持改革到底。假如政府决策部门所推行的势在必行的一项改革在既得利益者的压力下退缩,不但会造成股市来回动荡,更会使得社会失去了对政府决策部门的信心,事实上也宣告了寻租者对政府的胜利。这显然是政府应当尽力避免的。

组训范文6

关键词: 大学足球组合训练 理论 实践

大学足球作为我国足球的一个分支,产生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是一个相对新生的事物。它为我国足球事业储备优秀的队员,不断探索新的训练模式作出重要的贡献,对整个足坛来说,它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然而,伴随着我国足球事业“不给力”的情况,大学足球的发展受到不小的阻力。面对这种情况,不断创新足球训练理论,为足球的训练方法寻求新的出路已成为足球界有识之士的共识。大学足球作为这一理论的实践地,组合训练的模式日益受到关注。

一、大学足球组合训练的理论研究

所谓组合训练,就是指为了增强训练效果的全面性和训练方法的整体性,通过多种练习手段的有机结合,把各个动作组合起来连续训练的训练方式,这是对传统训练方式的突破和拓宽。有关大学足球组合训练的理论包括训练理念、训练理论、训练方法、训练手段等。

1.训练理念

理念是对事物的具体的、准确的定义,它是一种哲学信仰、思想观念、理想追求、精神向往,是人们在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和理性思考完成的。它广泛存在于工作、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包括生活理念、教育理念、经营理念等,每一个理念对它所存在的行业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足球组合训练理念具有实践性、固定性的特点,具体来讲就是指它是在足球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形成的,有准确性和固定性。根据前人的研究,可以发现组合训练理念包括训练队员的足球意识至关重要、训练过程必须体现真实性、训练技巧要和实际比赛相衔接、多种训练方法同时使用四个方面。

2.训练方法

方法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达到某种目的,它是一个相对宽泛的词语,在不同的领域对其有不同的解释,即使在同一个领域也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运动训练方法是为了优化训练效果、提高比赛技能而采用的手段,它是在对训练理念和理论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之后提出来的,否则方法的提出必然脱离现实,没有可行性。

组合训练是从具体情况出发,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情况、心理状态等因素制定科学的训练方式,在因材施教理论的指导下,合理安排不同强度的训练内容。

3.训练手段

在训练过程中为了提高某种能力而采取的某种训练任务就是运动训练手段。通过恰当的训练手段,运动员可以提高自己的技能,更好地在比赛中发挥作用。根据目的的不同,可以将训练手段分为体能训练手段、心理训练手段;根据效果的不同,可以分为基础训练手段和提高训练手段;根据动作的连续性,可以分为单一训练和多项训练。组合训练就是多项训练中的一种,和单一训练相比具有更大的效能优势。

二、大学足球训练理论的实践

理论对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味地研究理论却不付诸实践,无异于纸上谈兵,再强大的理论也相当于一纸空书;不遵循理论而进行的实践,必然会偏离正确的运营轨道,造成实践效果不理想。因此,要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学足球训练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组合训练理论在大学足球体能训练中的实施

良好的身体素质对于运动员来说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面,它是运动员在赛场上拼搏的强大支撑力量。一场足球比赛就超过60分钟,在这一个小时内运动员要不停地跑、传、接、射,经常会看到比赛进行到下半场运动员就开始支撑不住,因此耐力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组合训练的理论原则,采用持续训练法训练耐力,间歇训练法训练应变力,重复训练法强化训练效果。具体来说就是五段加速跑、两人三项跑动传球、旗杆障碍跑、掷实心球、跑动中传接球等多种训练手法齐头并进,在多种方法的共同作用下,实现运动员体质的增强。

2.组合训练理论在大学足球技术训练指导中的实施

组合训练理论在技术训练指导中有三个原则:情境再现,提供真实的比赛环境。对运动员进行各项技能的单项训练只适用于初学者,就运动员而言显然是不够的,这就要求教练在训练项目的制定上就要不断创新,尽可能地模拟真实的比赛环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这就要求在制订训练计划时应该遵循从单一到多项,从简单到复杂,由模拟到实战,由一人到多人的原则,不可大搞“冒进主义”。在组合训练中具体的做法是,针对队员的不同情况,进行传球、射门、对抗的训练,每个练习都要分组进行,提高队员的比赛技巧。

3.组合训练理论在大学足球战术训练指导中的实施

所谓战术就是在比赛中战胜对手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在足球比赛中的战术训练的制定原则首先是要确定一个最基本、最主要的战术,以不变应万变,在此基础上进行战术的提升和改进。其次是战术的制定要在对赛事有一个清晰、全面的了解的基础上,切忌纸上谈兵。最后,加强队员心理素质的培养,深入研究心理战术。在训练过程中队员之间可以互换角色,充分了解对方的想法,进而确定自己的作战方案。组合训练理论在大学足球战术的训练指导中拥有很高的地位,在它的指导下战术训练能够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前进。

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大学足球同样是将来中国足坛发展壮大的重要推动力量,组合训练理论为大学足球提供了新的训练模式,日后必将在整个足坛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