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组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组训范文1
关键词:士官 组训能力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E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1(b)-0170-02
随着士官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部队编制体制的优化调整,士官在装备保障队伍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士官组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但从目前士官组训的现状来看,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对士官组训的特点规律研究不透,新方法不多;二是士官专业类型多,部队承担士官培训任务艰巨,训练质量难以保证;三是士官组训任教能力不高,士官执教、参教、管教意识不强,个别士官的理论基础薄弱,文化素养不高,会做不会教的问题还普遍存在;四是士官组训机制、管理制度尚不健全,士官组训能力不足,训练管理作用发挥不好,对提高教学训练质量具有一定影响。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围绕强军目标,积极改革组训模式、培养和提高士官组训能力是我军推进装备保障训练改革发展的重要课题。
1 充分认清士官组训能力的构成和作用
士官是士中之官、官中之士,士官组训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部队整体素质提高的快慢,影响到部队战斗力的生成。
士官组训能力主要由3个方面能力构成:一是基本能力。包括军事技能、专业技能和身心技能;二是“教”的能力。包括课堂授课和实际训练,会撰写教案,会制定训练计划,会讲解、示范、讲评等。三是管理能力。包括会组织训练、会管理带兵、会做思想工作等。因此,对于士官组训来说,具有复杂性特点,不仅要明确教学任务,更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适应士官地位提高、职责拓展的要求,提高组训质量和效果。另外,士官组训能力的培养要“循序渐进”,从长计议,分阶段进行,制定政策措施,确保士官组训正常运转。
提高士官的组训能力,才能使各专业岗位顺利实现新老交替和持续发展。新时期新形势下,随着军革的推进,武器装备技术含量和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士官组训在完成各项军事斗争准备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士官组训能力直接影响到部队管理和训练的质量,关系到部队战斗力的形成。
2 围绕强军目标,采用多种模式提高士官组训能力
2.1 明确士官学员组训能力培养目标
组训能力是士官的核心能力,士官学员组训能力的培养目标是士官任职教育的核心培养目标之一。根据“以岗位需要为导向”的理念,士官学员应达到工作中能够科学正规施训、恰当选择内容、优化组训方法、提高训练质量、有效履行职责,因此,应确立有理论、精技能、会授课、能管理、懂装备、善于做思想工作等“六位一体”的组训能力培养目标。
2.2 科学组织,抓岗前培训,延长使用周期
通过集训和培训使士官尽快实现角色转换,尽快成熟起来,建立和完善士官承担组训任务的试用期。同时,集训要坚持“四步法”。第一步详细摸底,切实摸清士官缺什么、需要什么,使集训做到有的放矢。集训不但要设置提高教学和动手能力的科目,同时要设置发现和解决训练问题的环节。第二步计划准备。集训前,要协调好教员、士官及连队工作的安排,准备充分。第三步严密组织。指派专人组织集训,严格落实训练计划,合理设置集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取得培训效果。第四步交流体会。可以创造条件与其他兄弟单位进行实地参观见学,让士官真正走出去,拓宽眼界。集训结束前,组织参训人员谈体会、谈收获,找出不足,相互切磋、相互借鉴,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3 纳入院校正规教育体系
需要各类院校增加士官培训员名额,将中、高级士官有选择地进行培训,时间不少于1年。主要学习组织指挥、教学法、组训方法、基层管理及新装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手段等内容,丰富理论体系,改善知识结构,使其在士官组训中发挥推动作用。院校在培训计划中,应加强“四会”教学法课程,使他们会讲、会教、会做、会做思想工作,有效培养其教学能力。
在训练内容上突出3个重点,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的原则,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一要突出基础理论学习,在抓好训练法规、教学法、战备常识、专业理论学习的同时,要适当增加战术理论、信息化基础和军兵种知识等内容,使教练员具备以基础知识为根基、以专业知识为主干、以相关知识为补充的知识结构。二要拓展基本技能训练,为适应现代化教学要求,要广泛开展计算机操作、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信息搜集与运用等技能训练,使受训士官具备独立完成多媒体备课的能力。三要注重规范基本方法,通过专题辅导,使其会归纳总结、能解决疑难问题、会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提高其独立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使其对组训任教的基本方法有更直观的了解。
2.4 发挥军区训练基地的作用搞好轮训
轮训可按专业编班、按级别编组,主要统一动作、统一标准,打牢理基础,提高维修技能,侧重学习装备保障方式方法、装备疑难故障排除,在“精深”基础上,实现向“宽深”飞跃,提高任教和组训能力。
按专业编班,就是针对不同专业特点,遵循“大工种小集中、小工种大集中”的原则,既能发挥各方面资源优势,又能达到“深、专、精”的要求。
按级别编组训练,就是将同一级士官编为一组,各有侧重地训练,并突出训练重点。初级士官侧重知识向能力转化训练和指挥技能训练,即组训任教基本功的训练;中级士官侧重于教学方法的研究创新,主要承担重点难点科目教学任务;高级士官则侧重于训练进度的掌控,发挥其在训练中检查和指导的作用。
2.5 充分结合本职岗位抓好在职训练
结合岗位练兵、比武竞赛、野外驻训、实际修理等时机,采取集中学与分散练、练教学与练管理、观摩评比与函授自学相结合等方法,组织士官在职训练,在实践中提高操作、应用和管理能力。不定期组织优秀士官教练员进行示范作业和示教作业,营造学习氛围,以带动士官整体组训能力的提高。
重视抓好先进教学手段应用训练,把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组织网络化、模拟化训练,运用幻灯、录像、模型、图表、模拟演示装置、实装训练等,作为士官教练员的必备基本功进行培训,改进授课方法,增大科技含量,发挥信息化教学设施功能,以生动的形式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
3 提高士官组训能力应关注的几个环节
3.1 把好进口
从源头抓起,选准配强士官教练员队伍,夯实按纲施训人才基础。坚持统一衡量、综合考核、择优选拔。操作方法:区分专业统一培养,并对预提士官的综合素质全面考核,既要考军事基础又要考思想素质、管理能力;既要考专业技能又要考战术素养;既要考技能操作又要考口语表达。然后根据专业成绩纵向排名,切实把政治思想好、专业技术精、文化程度高、军事素质强、心理素质好、表达能力强、热爱本职专业、有一定组织指挥管理能力的优秀士兵选充实到士官队伍当中。
3.2 畅通出口
引导士官向复合型发展,以适应“一专多能”的要求。一方面组织士官学技术,既可以提高士官的综合素质,又可以缓解大批普通专业士官“一期到顶”引发的矛盾;另一方面,组织专业士官学习相邻或相近专业知识,满足部队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3.3 完善制度
士官队伍是一个动态的群体,每年都有新鲜血液注入,因此,对组织士官培训必须避免随意性,要形成制度,形成机制。健全的机制是工作有序开展的保证,要在现有训练法规制度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细化完善,通过制度机制的有效落实,促进按纲施训质量的末端落实。同时,士官组训能力的培养、培训指导既不能急于求成、标准过高,同时也不能督导不严、压力不大。
参考文献
[1]李宝钧,潘怡.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士官组训能力[J].通讯士官专刊,2012(100):21-22.
[2]戚继中.大力提高士官的“三种能力”[J].士官教育,2013(4):47-48.
组训范文2
关键词: 学员 军事组训 能力研究
近年来,各军兵种院校都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组训模式的改革,以改革创新不断适应信息化战争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我校在培训模式转型后,积极主动地研究如何让学员尽快适应部队岗位任职的需要,朝着实现课堂教育与实战无缝对接的目标不断进行着尝试。但从我们对学员组训能力的调查来看,有的单位认识存在偏差,重视提高学员管理素质而忽视其组训能力的培养,学员独立完成任务的组训能力普遍偏弱。同时,相关的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学员提高组训能力的内在动力不足。因此,提高学员的组训任教能力需要做到以下方面。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确立提高学员组训能力与“打赢”标准相适应的思想观念
排长组训能力的强弱,与部队的训练质量息息相关,对部队的“打赢”能力将产生直接的影响。我校的学员毕业后有相当一部分担任排长或相当职务,是部队作战、训练基层的骨干力量,“官之初”的“头三脚”踢得好不好,直接关系着他们未来的发展。要准确定位学员毕业后在部队建设中的地位,紧前筹划,科学组织,使学员们在校期间就明白,只有在校期间切实提高组训能力,才能适应未来战场对指挥员的需要,才能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因此,人才培养树立按“打赢”要求抓学员的思想养成,使学员提高组训能力由被动灌输式学变主动式练。在机关政策计划制定层面要把提高学员组训能力纳入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统一内容和标准,完善培训机制,把培养的基点放在与提高军官素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要强化学员在组训中唱主角、担重任的观念。不仅要求自身训练,还要组织相关军事基础专业的教学、训练和管理工作。
我校在前期的工作当中,有意将更多的“指挥权”交给学员,让他们在班队列指挥、四百米障碍等训练科目中从事组训工作。当他们感到生疏或者能力不足时,这恰恰是能力提高的时机。而这时也是各级干部教员教育引导的最佳时机。各级要充分信任他们,尊重他们的首创精神,激发他们的创造潜力。相反,如果什么事都怕出错,畏手畏脚,不敢把组训教给学员来做,不敢大胆放手放权,学员们就很难在实践中锻炼提高自己,走出一条组训任教的路子也就成了泡影。
二、构建培训机制,提高学员与履行职责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
要确立培训目标,建立素质培养观念,以新大纲和“四会”标准为依据,以能组织指挥作战、能组织训练管理为目标,实施“军官化”培养。把提高学员综合素质作为根本目的,切实提高他们的任教能力、组织指挥能力、管教能力和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努力造就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的学员队伍。
要围绕学员的“四种能力”,贯穿“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科学设置培训内容,注重培训内容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突出训练法规的学习,提高其依法治训的能力,采取有效方法,加强训法研究,探索适应本专业训练特点的科学组训方法。要突出实践锻炼,学员组训能力的提高应以岗位锻炼为主,可采取组织自学、相互观摩、考核等多种手段,坚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不断积累经验,在训练中全程培训,依靠实践锻炼提高,组训能力从根本上实现由会做向会讲、会教、会示范转变。我校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岗位锻炼提升学员组训能力素质,每年组织学员参加实弹发射任务,让学员亲自送导弹上天,变“考出去”为“打出去”;利用四年级学员参加新学员军政基础强化训练帮训任务的机会,让学员当好“小教官”,从带好军旅生涯第一批兵开始,着力提高组训能力。同时,学校提供了一系列兼职岗位让学员锻炼提高,学员管理组、旅营兼职骨干、15个俱乐部等平台,让学员在组织活动中提高组训能力。
将组训基础能力培养有机融合于理论教学,强化学员军事基础组训能力培养,在军事理论教学过程中,向学员传授军事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学员军事技能的同时,还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学员组训意识、教范应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将组训方法的教学贯穿于实践训练,为培养学员组训能力,在组织实施军事技能训练时,既注重培养学员军事技能提升,又注重传授学员训练组织实施方法;在训练法教学中加强“四个一”训练,通过训练学员写好一份作业教案、下达好一个训练课目、做好一个示范动作、组织好一个练习科目训练的“四个一”教学实践活动,促进学员组训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三、完善管理机制,不断创造有利于学员提高能力的环境
解决学员组训能力弱的问题,管理机制上应突出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完善教学互动机制。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员与学员的双向互动,尽可能地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教学不是单向的“填鸭式”灌输,而应该是教员与学员双向互动的过程,特别是学员不能总是被动地听,而应当主动地参与进去。互动式教学充分体现对学员人文精神和科学思想的培养,使素质教育走进课堂。把教学过程变为互动方式,使学员的思维潜能充分发挥,营造出一个和谐的课堂环境,体现主导和主体的有机结合。教员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同时又不能忘记自己的“主导”作用,充分实现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对学员提出的问题不要轻易否定而是要仔细分析、认真解答、正确引导。
其次要完善考评激励机制。将考评贯穿于学员的组训全过程,建立军事训练档案,进行考评登记,把“双争”活动引入到学员考评中,广泛开展评教评学、争当优秀教练员活动,浓厚“见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扛”的氛围。同时,把学员所担负的组训成效与本人的综合利益挂起钩来,完善政策规定,严格奖惩,激发学员组训动力。
组训范文3
一、后勤训练机构组织联教联训的基本模式
联教联训包括联合教学、观摩见学、联合演练等多种形式。后勤训练机构由于学科门类和培训专业多样,在联教联训模式上与其他院校略有差异。
训练机构与部队联教联训。通过院校和部队之间的良性互动和交流,实现参训人员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和教学活动的联合保障。一是岗位互换。通过组织训练机构教员赴部队代职,选调教官来训练机构任教,实现教员和部队干部任职岗位的互换。通过先期考察、岗前培训、备课试讲等环节,提高部队教官组织专业教学、开展理论研究的能力,缩短了部队实践经验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周期。二是角色互变。通过邀请机关领导和部队一线领导授课,以及组织教员参与和指导部队训练,实现指挥员和教员两种角色的短暂转换。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把部队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实践带人课堂,另一方面可以将训练机构的理论运用并检验于部队实践。三是资源互享。通过在部队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在院校组织专项集训,实现联教联训双方教学资源的共享互通。
训练机构与院校联教联训。通过教学单位间的联合办学、联合攻关、联合训练,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训练机构与院校之间的优质资源共享、优势学科互补、优秀教员共用,提升院校办学效益和整体竞争力。一是联合培养。学员层面,实施“5+5”分段培训,将单一学校培训拓展为两个单位共同施训,通过机关牵头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统筹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合理切割和无缝衔接。教员层面,通过互派教员到对方院校学习深造,拓展视野,增强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把握。二是联合研练。是指单位间先期组织专项课题理论研究,而后组织联合训练进行检验验证的方式,这是组织联教联训的难点。三是网上联训。这是通过运用信息化指挥手段,依托现有军事训练网络组织联合训练的一种方式。可依托设立在关键点的战略后勤训练中心,组织各单位在不同地点,通过全军军事训练信息网、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和有线通信系统,开展的异地同步联合演习就是这种联教联训方式的代表。
训练机构与地方联教联训。通过发挥军地之间优势,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互补。一是借力施教。通过借助地方的智力资源,建立了专家资源库,通过聘任客座教授、邀请专家讲学、听课等方式构建以“小核心、大”为特征的教学队伍。二是借势施训。就是借助后勤各训练机构现有的专业优势,对地方的相关专业发展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三是借网施研。主要是通过后勤训练机构和地方院校间网上研究平台的建立应用,促进军地双方对军地后勤建设相关问题的研究讨论。
二、后勤训练机构组织联教联训的实践意义
联教联训作为后勤训练机构实践性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深化军事训练转变、推进教育转型、提高后勤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课程体系建设质量有效提升。按照联教联训要求,后勤训练机构结合培训学员特点,对教学专题进行有效重组,不断优化课程体系。以后勤学院为例,构建了专题、课程、问题三个层次相匹配,核心、主干、专业、拓展四类课程相配套的新型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创新力度不断加大。通过组织联教联训活动,后勤训练机构能够进一步明确培训要求,准确把握院校、部队、地方建设的新发展、新实践,为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奠定了基础。一是内容模块不断优化。通过与院校、部队的对接交流,不断改革完善教学内容模块,使之与学员岗位任职需求相适应。二是教学课案实时更新。就是根据军队建设、改革与发展的新情况、新任务、新要求,同步进行教学课案的修改调整。三是教学攻关深人开展。通过着眼合训学员的岗位任职需要,把教学攻关的重点聚焦到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后勤准备的重大现实间题上。如结合学员任职特点,开展部队后勤管理的讨论论证;结合联训部队使命任务,组织开展“三防医学救援”、“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内容研究等。
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全面推进。根据联教联训活动对实践教学的要求,把组织指挥和业务技能训练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高学员的后勤保障能力。如在技能训练阶段,重点加强
“六会”“三能”(能规划信息资源、能管理信息装备、能使用信息系统)训练;在分业训练阶段,以主要作战样式为重点组织小班化、案例式、研讨式教学;在综合演练阶段,借助网上联合演习系统,组织后勤各专业学员全时段、全要素参加联合战役后勤保障和非战争军事行动两类样式的作战指挥,实现战役战术两级联训、军师旅团多级联演。
学员岗位任职能力全面增强。学员通过把参加联教联训的经验教训应用于部队后勤实践,可以实现“三个增强”。一是组织部队训练的能力得.到增强。广大学员通过将联教联训中学到的方法路子运用于部队实践,不断创新组训内容,改革组训模式,提升训练效果。二是组织部队建设的能力得到增强。后勤院校毕业的学员注重以院校理论为指导,以兄弟部队、地方单位建设经验为参考,以“四化”建设为目标,筹划开展部队建设并取得了优良成绩。三是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能力得到增强。在抗震救灾、维护社会稳定等重大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后勤训练机构深化拓展联教联训的方式方法
战争形态决定训练形态,作战方式决定训练模式。联教联训作为适应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生成的重要训练模式,只有不断优化完善,才能保障作战要素集成训练、作战单元合成训练、作战体系融合训练,并最终形成网聚能力。
准确把握联教联训思路方向。联教联训作为军事训练的一种特殊形式,培养的是适应未来战争需要的后勤人才,因此,必须坚持“练为战”的原则,在指导思想把握上,要坚持严于实战,高于实战;在课程体系构建上,要按照一体化设计、专题分块、专业融合的原则,不断优化完善;在教学内容设置上,要突出作战后勤保障这个核心;在组训模式改革上,要努力加速教学手段的信息化和教育模式的一体化。
全面嵌教联训教学观念。联教联训这种教学模式是优化整合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院校、部队、地方交流的有效方式,是后勤指挥军官培养的一个发展方向。院校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清联教联训的重要作用和实践意义,推进联教联训与教学过程的融合发展。一是联合制定培养目标模型。在建立各类人才培养目标模型时,主动邀请总部业务机关领导、部队教育训练专家和院校同行名师共同参与,真正把握发展方向,摸清部队需求,实现“部队需要什么人才,院校就培养什么人才”。二是联合设置课程内容。在进行各专业班次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充分征求联教联训协作单位意见,尤其在现地教学场地、外请授课内容等问题上,要加强沟通。三是联合组织授课辅导。在合成培训班次专业课教学中,在现有课程A,B角教员的基础上,对应设置部队现职领导兼任的C角教员,通过聘请其为学院兼职教授,落实每年为相关班次授课一次的任务。四是完善联合考评机制。就是通过和部队共同制定考核标准,吸收部队领导参与院校学期考核的方式,用部队任职的标准对参考学员能力素质进行评定考察。
科学设计联教联训教学内容。一要紧贴实践。部队实践是教学内容的源泉,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客观要求后勤院校必须加大联教联训的力度,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首先,要拉近课堂教学与任职实践的距离,提高学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要加大实践教学比重,搭建理论与实际、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桥梁。再次,要不断调整优化教学内容,力求讲授精、教法新、效果实,学员学习的知识好用、管角、顶用。二要紧贴实际。一方面,要紧贴学员实际。后勤训练机构的生源层次不同、水平各异,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选择学员最迫切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重点的讲授和专题辅导,同时要注重加强基本理论、基本应用和基本技能训练,全面打牢学员的任职基础。另一方面,要紧贴部队实际。在组织联教联训教学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单位差异和个人特点,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学员需求选择不同的联教联训协作单位和个人。三要紧贴实战。重点关注部队所担负的作战任务、现有的编制实力、编配的武器装备、实际的保障能力等。
组训范文4
【关键词】煤炭;寻租;资源诅咒
一、模型分析
长期以来,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其经济发展速度往往低于资源匮乏的地区,即所谓“资源诅咒”的问题。如中东地区虽然掌握着黑色黄金,其经济却十分落后;日本虽缺乏自然资源,但其经济总量却高居世界第二。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大的差距,本文认为寻租是一个重要原因。寻租是寻租者通过贿赂等手段来获取大量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寻租对社会正常的可持续发展会产生严重的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引入寻租者的数量(R)和寻租的价格P(R)这两个变量,来分析寻租对经济体的影响。寻租者的数量是指整个社会用于煤炭产业寻租的那些企业的数量,寻租的价格是那些寻租者所付出的平均成本。
模型假定如下:
其一,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煤炭产业的生产规模不变,总投入水平为M。寻租作为一种外在要素影响煤炭企业的生产,其中寻租的价格为P,寻租的数量为R,寻租的价格和寻租者的数量线性相关。
其二,煤炭产业是一个封闭的产业,不存在同其它产业间要素的流动。
其三,煤炭企业的生产主要使用劳动(L)与资本(K)两种生产要素,他们之间可以相互替代。在总投入水平一定的情况下,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寻租,会减少或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资本)的使用。
在一定的技术和企业规模下,企业通过寻租所能获得的最大净收益是OB,随着寻租数量的增加,寻租的成本也在不断的增加。寻租者的净收益在不断的减少,当达到B点时,寻租者的收益就变成0,当寻租者的数量继续增加时,寻租的价格不断提高,寻租者将获得负收入。对于理性的投资者而言,曲线BC是一条无效的曲线,而B点就是寻租的最大点。
二、寻租对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的影响
当总投入规模不变时,社会把更多的资源用于寻租,必然导致投入的资本,劳动数量的减少,进而导致资本和劳动的产出降低。
图2中曲线S表示的是劳动的供给曲线,D1,D2表示的是劳动的需求曲线,当社会把资源用于寻租时,导致对劳动的需求量降低,劳动的需求曲线由D1向左下方移动到D2,形成新的均衡价格W2。而这时劳动所能获得的总收益为W2×L2×L1,而W1×L1-W2×L2的余额就是寻租所造成的社会福利的损失。
同理,寻租对资本的收益也会产生排斥作用,它会导致资本要么退出煤炭行业,要么参与到煤炭行业的寻租中去,从而造成煤炭行业的资源诅咒。
当寻租影响到劳动、资本对煤炭产业的投入时,它会导致社会总体福利水平大幅度降低。
如图3所示,L表示煤炭需求曲线,S1表示在没有寻租的情况下煤炭的供给曲线,L与S1相交于点F,寻租影响煤炭生产时,供给曲线就变为S2。S2与L相交于E点。在生产规模一定时,煤炭企业投入的总资本是一定的,寻租所占资源越多,意味着用于购买的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数量就越少。因此供给曲线向上移动,它与L相交于点F。
当L与S1相交时,所产生的消费者剩余是三角形HCF,当寻租投入生产的时候,消费者剩余是HDE,劳动和资本的总剩余是HCE,所以寻租所造成的社会的福利损失不仅包含哈伯格三角EGF,还包含了塔洛克四边形DCGE,而塔洛克四边形就是社会福利在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间的转换。寻租不仅导致整个社会产出的降低,而且使得消费者福利水平降低。所降低的福利即为ECOF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其中哈伯格三角是寻租所造成的社会福利的纯损失,而塔洛克四边形的收益由寻租的双方共同获得,所获收益的大小取决于寻租双方的博弈。如果设租方拥有更大的权力,那么它就拥有更多的权益。
通过图3可以看出,随着S2上升幅度的加大,寻租所导致的社会福利损失在不断的增加,在整个社会福利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和资本所获得的收益在不断的减少。而反映在劳动的收入上,就是煤炭企业职工的福利水平很低,反映劳动力价格的工资甚至低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资本获得收入即民营企业家的利润大量降低,企业家投资煤炭行业生产的积极性降低。煤炭产业市场竞争秩序被寻租严重地扭曲,政府被“俘获”,整个煤炭产业陷入资源诅咒。由此可以看出,寻租是造成煤炭产业社会福利大量损失,市场竞争秩序混乱,煤炭产业陷入资源诅咒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三、结论
要解决煤炭产业寻租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对煤炭资源产权价值的重新估价,新的估价包括各种外部性成本(如员工的培训,安全生产,环境破坏的估价等)和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等因素,减少煤炭产业寻租所获得的超额利润。
第二,加强和完善政府管理经济的制度建设,合理界定政府介入煤炭产业的力度和方法,加大对违法官员的惩罚力度,使之所获制度收益高于制度成本。
【参考文献】
[1]Y.巴泽尔.产权的经济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3.
[2]张宝顺.山西经济年鉴2004.山西经济年鉴编辑部,2004.12.
[3]张崇慧.山西煤炭产业总览.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12.
[4]约翰.克劳奈维根.交易成本经济学及其超越.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12.
[5]卢现祥.寻租经济学导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8.
[6]贺卫.寻租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3.
组训范文5
寻租:指在没有从事生产的情况下,为垄断社会资源或维持垄断地位,从而得到垄断利润(即经济租)所从事的一种非生产性寻利活动。政府运用行政权力对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管制,妨碍了市场竞争的作用,从而创造了少数有特权者取得超额收入的机会。根据美国经济学家布坎南和克鲁格的论述,这种超额收入被称为“租金”,谋求这种权力以获得租金的活动,被称作“寻租活动”,俗称“寻租”。
租金的根源来自对该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提高而供给却因种种因素难于增加而产生的差价。柯兰得尔中给寻租下的定义是为了争夺人为的财富转移而浪费资源的活动, 而克鲁格则认为寻租是为了取得许可证和配额以获得额外收益而进行的疏通活动。
(来源:文章屋网 )
组训范文6
关键词:维吾尔民族;民族唱法;训练
维吾尔族民族唱法很早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艺术学院就成为了一门独立的专业,至今已有许多年了。在这些年中,我们的老师为此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也培养出了许多在全疆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歌唱家,如:老一辈的歌唱家帕夏依夏、哈米提等,为我们维吾尔族民族唱法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以中青年歌唱家肉孜、巴哈古丽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的维吾尔族歌唱家的涌现,标志着维吾尔族民族的声乐事业有了新的发展。现在,维吾尔族民族声乐作为一个专业,在师资队伍、教学方法、声音训练、教材建设和教学成果等各方面,可以说已经初步有了一定的规模,也初步形成了我们维吾尔族的教学体系。下面,我想就声乐训练问题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1.声音概念的问题
在谈论歌唱训练问题之前,我们先谈一谈声音概念的问题。如果我们教师的声音概念不明确,那么,我们在教学中把学生的声音朝哪里引也就成了问题。然而,声音概念这个目标明确了,接下来的也就是各种教学的手段的问题了,而不必担心各种转换的问题了。维吾尔族民族唱法,我认为就是在维吾尔族民歌自然唱法的基础上,吸收了维吾尔族木卡坶的歌唱艺术和欧洲的美声唱法,融汇而成的一种唱法。它以民歌和民歌风格比较浓厚的创作歌曲为主要的演唱曲目。由于这种唱法与语言结合的非常紧密,听起来特别亲切,特别贴近维吾尔族人的生活,也更善于表现维吾尔族民族的思想、感情和气质,所以特别受老百姓的欢迎。据目前的维吾尔族民族唱法来看实践结果,我认为评价为好、较好的维吾尔族民族唱法都有以下几个特点:
1)用声以真假混和声为基础,声音结实、明亮,声波较为平直,音色甜美,较多使用口腔共鸣。
2)用深的呼吸支持,声音统一、流畅,音域宽广。
3)用维吾尔族语言演唱,吐字清晰,也讲究归韵,吐字音过程通常带腔。
4)气、字、声、情、味、表的高度的统一。
我想第一条和第三条是当前维吾尔族民族唱法区别于美声唱法的两个基本条件。不过,以上提到的几点,不是为了区别维吾尔族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而是想说明我所认为的当前的维吾尔族民族唱法所应具备的基本的、可感知的和可把握的声音概念,用以在教学中作为自己心中的尺度,教学生有明确的声音训练。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在这几个方面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再结合维吾尔族曲目的表现要求,加以灵活运用或发展到自己的个性和风格表现的领域中,这样学生学习的劲头、学习的困难和今后的发展也就容易的多了。此外,我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谈的四点仅仅是我所认为的在目前维吾尔族民族唱法已表现出来的一般特点。如果维吾尔族唱法将来能更多的吸收我国各种唱派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唱法,我想,维吾尔族民族唱法的这种声音概念还会得到改进和发展。
2.维吾尔族民族唱法声音训练的方法
在维吾尔族民族声音训练的方面,我以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调顺气息,气、声配合找到合适的焦点、集中点
说到气息,无论是中国的、还是欧洲的声乐理论,都有许多的精辟、深刻的论述,只是说法各异。比如:我国的传统说法是要用丹田之气,而欧洲的美声唱法则说是腹式呼吸。我认为这些说法的基本道理是一致的,都要求把气吸到肺的底部,隔肌收缩放平,两肋和腰围扩展、保持,运用腹部和横隔膜的对抗力量产生美好的声音,所以,要想获得美好动听的声音,必先学会调气。
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是:
1)先让学生放松肩、放松胸,而后带母音叹气,使学生肌肉积极放松。
2)做深呼吸、使学生感受到腰围和两肋下部扩张乃至背后的感觉。
3)做吸气时,脚下站稳,上身轻松而舒展,周身有积极向上的感觉。
40歌唱时保持吸气的状态,也就是保持打开的状态,腹部略有内收。
以上几点如果学生能运用的好了,就能为歌唱打下一个好的基础。然而,打下一个好的基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并非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所以,调顺气息始终贯穿于学生的整个训练的过程中,各种换气的技巧也是在训练中逐步去掌握的。转贴于
2.2打开喉咙,获得好的共鸣腔体
维吾尔族民族唱法应该打开喉咙,稳定喉头。对此,大家的认识较为一致,而且在教学中大部分是这样要求学生的。然而喉咙的打开必须适度,喉位的下放也要恰当,那么喉头下放多少呢?那要看学生的具体条件,一般来说喉头的位置要略低于自然说话的位置。在我们有些学生中,特别是在各种文艺团体、歌舞团以及校团体的演员,他们过于为了追求声音的明亮度、结实度,往往把喉咙捏的过紧,颌关节咬的过死,很难打开。然而,对这样的学生在训练中,从发声练习的选择,辅音、母音的选择,歌曲的选择都需要进行仔细的调整,方才可能有一个好的发展。我在教学中具体让学生体会打开喉咙办法有以下几种:
1)要求学生松开颌关节,是上下颌关节保持平衡,但在吐字时要做到该紧的紧不该紧的放松,不要出现过松的现象,以致影响到发声、吐字等。
2)半打哈欠,也就是我们大家常用的打开喉咙的办法。因为半打哈欠能使面部肌肉放松,面颊抬高,鼻孔张开,人中提起,使我们的面罩处于一种打开的状态中。还能使上下大牙拉开距离,软腭抬起,喉咽腔、鼻腔都打开,从而使上下共鸣腔连为一体。这样就为获得漂亮的声音,弹性的声音创造了最好的条件。当然,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启发学生体会打开喉咙的办法还有许多种,如:模仿宽嗓子、惊吓的感觉、不张大嘴的感觉、惊喜的感觉等等。
2.3配合学生声音训练来选择教材
在教学过程中,教材的选择是否恰当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教材选的不合适,不但对学生的的声音训练没有帮助,而且还会加强学生原有的毛病或引发出新的问题。我在具体的教学中基本上是按照以下几点去选择教材的。
1)对于初学的学生,一般不选音域过宽的曲目、风格太强的歌曲、戏剧性太大的曲目等,只要求学生初步达到或把握到气、声、字、共鸣协调运行起来的目的就可以了。
2)循序渐进,逐步在曲目的选择上增加难度,歌曲调性的选择上更符合学生完成的能力和曲作者对学生从字、声、情、味、表等方面要求综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