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费用会计岗位实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费用会计岗位实训总结范文1
一、高职会计专业《成本会计》课程设置现状
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也不断调整,试图突破“压缩型本科”的学科型课程模式,走出高职教育的特色道路,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成本会计课程设计仍没有完全突破学科型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成本会计教改的深入程度不够,课程教学为主,实训教学为辅
成本会计课程特点是以培养学生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等职业能力为重点,基于成本会计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完成职业培养目标。这样的特点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操作,重动手能力的培养。而现阶段成本会计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仍然停留在课程教学为主,实训教学为辅,以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为主,虽然课堂上也应用了案例导入、项目实训、课堂练习等手段,但是效果不理想,学生参与度与兴趣值不高,导致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佳。在实训教学中,分知识点、分章节进行实训,与财务会计实训无本质区别,由于学生从未接触过实际成本管理,对成本岗位认知程度模糊缺乏感性认识,实训中只能生搬硬套,为完成实训而实训,将成本核算当做数学计算,不能领会数据来源,达不到成本核算实践能力的提升。
(二)缺乏成本会计课程特色,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在高职大部分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实践中,学生根据教师的授课计划和教材的理论叙述为主线进行学习,缺乏成本会计课程特色,本课程教学中应充分遵循职业能力培养规律,力求科学、合理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充分利用校内教学资源和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灵活运用,以及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的紧密结合,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三)缺乏真正可操作性的成本会计教材与配套实训
目前,成本会计理论教学教材非常多,但是具备真正可操作性的成本会计教材与配套实训极度缺乏。教材内容有的还按照章节设置,或者换成所谓的任务驱动式,但仍然是原来的教材换了标题,通常按照材料费用核算、工资费用核算、其他费用核算、辅助成本核算、完工与在产品之间分配方法以及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核算。这样的教材现阶段已经难以吸引学生的眼球,难以激发他们的阅读与学习热情。
(四)成本会计师资实践教学水平亟需提高
高职会计教师队伍,基本来源是从毕业学校到所在学校、从书本到书本的客观渠道,缺少相关专业实践经验,没有经过企业成本核算实践,教学过程就是将教材的知识进行再传递,当学生深究一个问题时,往往由于实践知识不足而无法应对。
二、提高成本会计教学对策
(一)深入进行课改,将学科模式转为为任务为中心
在课堂教学,教师应该打破传统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学科模式,转变成以任务驱动为主导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每一个具体的成本核算项目的过程中,进行体验式学习,融入到成本核算工作情景中,从而学会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重点发展成本核算能力。项目设计可以以制造业成本费用归集、分配、成本计算、报表编制、成本分析为课程主线,培养岗位职业能力,以任务为驱动,按照“设置与登记账簿—费用分配—成本计算—成本分析”进行营造成本会计岗位职业氛围,将理论训练与职业训练及实践操作为一体,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增强岗位就业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具体可以将每一个知识点设置成“工作任务—对应知识点—训练项目—课程要求—情景设计”,以工作任务驱动带动理论学习,利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教师引导下,对难点疑点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随堂进行答疑解惑。
(二)搬迁课堂,注重成本会计实训
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论教学可以采用导学案训练,穿插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理论知识重难点进行归纳和总结,成本实践教学应采用校内实训结合校外实训基地双重实训模式,先校内后校外,最后再回到校内进行实训总结,谈认知,谈收获。在校内实训时,地点放在专门的成本核算实训室,实训配备电脑、网络、投影、企业生产流程模型展示台、成本会计实训操作软件,成本核算需要的原始凭证、多栏式成本明细账、制造费用明细账等,让学生先完成手工实训再完成软件操作。在校外实训时,地点选择在已构建较好合作关系的校外实训基地,行业要选择制造业,因为会计行业职业特点和商业机密保密性的需求,校外实训模式更多的是采用参观、观察等手段进行浅层次的实训,尽管就是这样的实训也会不断提升学生会计职业能力、成本岗位的认知度。
(三)构建设计基于工作流程的成本会计教材
要进行教材的构建,首先要做好本门课程乃至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背景及就业前景的调研、论证和人才需求分析,对本门课程对应的就业岗位与专业领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进行调研,基于工作过程分解典型工作任务,总结常见就业岗位群对应的职业能力标准,围绕职业能力标准重新规划专业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对职业能力进行深入分析,按照工作过程和行业特点选取、重构教学内容,提出课程的设计思路。教材编写可以分成项目一计算单一产品的成本、项目二计算跨月完工产品成本、项目三计算多品种生产成本、项目四成本计算方法—品种法、项目五成本计算方法—分批法、项目六成本计算方法—分步法、项目七编制与分析成本报表,在每一个项目下再设置相应的工作任务。
(四)引入“慕课”教学,吸引学生学习参与度
慕课教学起源于远程教育和视频课程,将学科知识点制作成微视频,以微课程的形式授课,进行碎片化学习,充分利用学生的碎片化时间。具体可以将成本会计理论制作成若干个知识微视频,课前以网络形式发送给学生,每一个视频对应成本会计一个主要知识点,时间不超过10分钟,并在视频中嵌入过关大比拼,设置成游戏过关模式,答对上一个视频知识点才能够进行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闯关多者进行奖励。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他们学习的参与度,激发学习热情,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对视频不理解的部分进行提问,教师随堂进行答疑解惑。
(五)重视成本会计师资建设
费用会计岗位实训总结范文2
1传统成本会计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滞后
传统成本会计的教学,无论教学组织是板书还是多媒体,讲授的基本都是教材的知识点并加入例题进行练习与巩固,而且课程内容滞后于企业的具体成本会计工作过程,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脱节,对该领域的前沿问题由于受课时限制只能简单讲授,一些成本管理的新方法新思想学生理解不够,以致于学生毕业后很难胜任成本核算和管理的工作任务。同时,学生缺乏对企业生产过程和生产方式的认知,对工厂、车间、生产工艺过程及生产组织方式的认识只能通过老师的讲授来想象,大脑中形成的抽象概念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不想深入学习。
1.2大量核算方法的机械式讲授导致学生机械式学习
该课程的特点是核算方法较多、计算公式繁多,学生理解不到位往往容易产生混淆。从平时的学习效果来看,学生对单一章节的掌握并不难,如各项要素费用的核算、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制造费用的核算、生产损失的核算及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费用的划分等,但是很难对这些方法系统地认识并理解其核算意义,造成产品成本计算过程中,不熟悉成本核算的流程,不理解哪些是输入数据、哪些是输出数据以及各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1]。究其原因,是对单一知识点的掌握存在照例题套数字的现象,没有理解公式真正的意义,学习过于机械化,面对一整套成本核算资料时无从下手,困难重重。显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对核算方法的机械式讲授,没有进行换位思考,对学生的学习掌握程度重视不够。
1.3教学目标不重视实训环节
本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取决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对于普通高等学校而言,以往的教学偏重于学术型人才的培养,因而课程目标主要为理论知识的掌握。然而实践应用型教学是现代普通高校改革的重点之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多,从这个角度而言,在确定本课程教学目标时,除了有基本理论知识教学目标,还应有实践操作技能教学目标。同时,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其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为此,还应确立职业道德目标,在课程设计时,对实践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教学目标必须通过一定的实训环节保证其实现。因此,如何使该课程的教法、学法以及做法融为一体,如何让学生真正学懂成本会计,会做成本核算与管理等是目前成本会计教学方法(文秘站:)改进的首要任务。笔者结合以上传统成本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在任务驱动下完成项目教学,将理论讲授与分项实训、综合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项目导向教学模式
“项目导向”教学法是以实践工作过程为基础的探究式教学方法,由教师确立一个或几个以实践工作过程为基础的项目,并以之为导向,将所要学习的多、散、碎的新知识隐含在这些项目之中,学生通过认真分析、讨论工作过程的项目,明确该项目涉及的知识点,然后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项目的完成实现对所学知识传授的一种教学方法[2]。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应用到成本会计教学中,首先要根据企业的具体工作过程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设计几个教学项目进行教学;其次,项目教学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方式,要使得这种探究式的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必须进行具体详细的安排与组织,否则既达不到教学效果,反而使教学过程出现混乱。
2.1重组教学内容,进行项目设计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为以下六个部分:成本会计基本理论、产品成本核算的程序和方法、生产费用在各对象之间的分配与归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产品成本计算的方法及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为了使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照企业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组织教学,满足该课程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实现基本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三个共同的教学目标,在成本会计教学项目的设计上应该注意项目设计的全面性、逻辑性和专业性三个方面,即项目覆盖全部成本会计岗位工作过程,项目与项目之间递进连
贯且能反映该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为此,设计如下教学项目(见图1所示)。这种教学模式的设计将成本会计课程内容设置为五个教学项目,项目一:成本会计基本理论;项目二: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项目三: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间的分配;项目四:产品成本计算方法;项目五: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此教学项目的设计完全按照成本会计的工作过程,在任务驱动下完成项目教学,学生明确任务要求以后,分析任务,解决任务,最后对完成情况作出评价总结。这种教学方法的改进,由以教师为主体变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中心变实践项目为中心,以学习专业知识为目标变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从而使得灌输式教学变成探究式教学。 2.2教学项目的组织实施
为了完成任务驱动下的项目教学,更好地实施这种具有实践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2.2.1建立学生学习兴趣小组项目教学下学生要根据任务要求,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在老师的引导下,扮演成一名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人员,履行该岗位的工作职责,那么整个工作任务就需要同学们分工合作完成。比如,可按学生的不同学习程度进行混编,以便进行优势互补,相互学习,每个岗位可指定2名学生来完成,相互监督,执行力度更强,同时在不同岗位间适时轮换,以便学生全面掌握项目过程。这种学习方案的设计,为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培养具有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方面缺一不可的职业能力奠定基础,也改善了传统教学方法带来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创设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2.2将理论教学与分项实训相结合首先,应依据各项目教学内容,在任务驱动下,分发有关经济业务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主要为转账凭证)和不同格式的账页(三栏式、数量金额式、多栏式等);其次,在每个任务下分别设置四个岗位,分别是根据原始凭证分析计算数据、审核并填制原始凭证、填制并审核记账凭证及登记账簿。根据原始凭证分析计算数据这个岗位主要是使用大量的成本会计的计算方法(如材料费用的分配方法),组内成员可共同分析问题,最后由岗位人员完成计算,以便每位同学都能掌握任务要求。其中,审核并填制原始凭证这个岗位由成本会计的工作特性所决定,企业中大量的自制原始凭证来源于成本核算过程(如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填制并审核记账凭证这一岗位根据上一岗位的原始凭证即可完成,最后登记账簿的过程需要清楚这些特殊账户所使用的账页格式并正确登记。尽管对这一过程的练习,部分环节在基础会计中已经学过,但是从试验结果来看,学生掌握的并不好,实践操作技能较差。因此,这部分接近现实情况的实训在整个项目教学中非常重要;最后,在各个岗位的操作技能训练中,当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面临出现困难时,老师再适时引导出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并持续关注学生的任务完成进展,记录是否履行着成本会计岗位的工作职责,遵守会计准则,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后续的过程评价奠定基础。当然,由于分项实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任务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不宜太复杂,选取的实训资料可能只反映局部,其完整性受限,因此对于成本报表的编制在综合实训中完成比较妥善。
2.2.3将理论教学与综合实训相结合在这五个教学项目完成后,为了使学生达到零距离上岗的要求,应该组织综合实训。根据企业真实的或仿真模拟的全套实验资料,选择产品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完成一系列的核算要求。因此,此部分的设计应主要针对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的训练和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每个学生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每个项目的具体内容及实训要求,找到各项目中任务的解决方法和分析思路,独立完成实训操作,并书写实训总结。老师根据学生在实训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及时补充相关理论知识,引导其完成任务要求,同时,对每个实训项目进行综合评价,对实训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复习相关理论知识,从实训中让学生真正学懂成本会计,全面掌握课程知识。当然,为了增加综合实训的可行性,该部分实训最好采用相应的信息化实验软件,适用性更强,能提高实训效率,并且更加规范成熟的完成实训要求。
3教学方法改进实施的保障
3.1建立综合考评体系
传统教学方法下,对于课程的考核主要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两大部分的评价。在实践性教学模式下,考核评价方法应该是能全面实现教学目标的,因为本课程旨在培养出具有本专业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实现的是基本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三个共同的教学目标。所以,考核应注重过程,结合传统的评价方法,除了把平时成绩(考勤和作业等)和期末考试作为评价依据,还应当根据分项实训和综合实训的情况考评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那么,建立的综合考评体系中,期末的考试成绩可反映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训的过程可反映实践操作技能的水平,职业道德的表现与考勤、作业等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全面反映,然后分别给予考试成绩、实训成绩与平时成绩这三个方面合适的权重构建考评体系。根据调查与试验结果,笔者认为,分别给予4∶3∶3的权重应该比较合理。
3.2组织学生参观企业,聘请实务人员座谈
成本会计的核算过程是从生产费用的发生开始直到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的过程,但是学生缺乏对企业生产过程和生产方式的认识,对工厂、车间、生产工艺过程及生产组织方式的认识仅仅通过老师的讲授来想象,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这门课程的教学,应该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到企业实地观摩,让学生了解产品的生产技术过程,形成一定的具体印象并引发学生对成本会计问题的思考。同时,可以聘请专业的成本会计工作人员与熟悉生产资料的工人进行座谈,让学生熟悉整个生产过程和核算过程[3]。
3.3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
在实践教学方式下,采用的实验数据若是企业真实的或者仿真的信息,有利于学生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成本核算和管理,更贴近成本会计岗位的工作要求,尤其是在综合实训阶段,系统的实验任务才能训练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职业能力。但是,企业的成本信息往往不易取得,持续获取先进的成本会计信息难度更大。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培养的人才与市场接轨,应社会所需,实现资源共享的双赢模式。
费用会计岗位实训总结范文3
1.财务会计的实训计划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实训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那么财务会计的实训则应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以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认为单项实训应放在课内,与理论课同步进行,综合实训放在课程结束后安排时间进行。单项实训与理论课学习应各占一半时间,综合实训在课程结束后用大约3周时间全天进行。
2.财务会计的实训内容
实训内容应包括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两部分。第一,单项实训。(1)货币资金实训;(2)应收及预付款项实训;(3)存货实训;(4)对外投资实训;(5)固定资产实训;(6)负债实训;(7)所有者权益实训;(8)收入、费用和利润实训。第二,综合实训、编制财务报表。以某一工业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为例进行综合模拟,编制财务报表。
3.实训方法
第一,单项实训应充分运用财会模拟实训室的条件,完整地再现现实工作中的办公环境、程序、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充分感受现场办公、做账的真实性。例如:对于货币资金部分的实训,首先是布置模拟开户银行、单位出纳的工作场景。其次是尽量出示实训所用的单位印鉴章、银行票据、结账所用印章、银行日记账、现金日记账、记账凭证、经济业务及各种实习用品。最后是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在各组进行岗位分配,明确岗位责任,各负其责,并适当地进行岗位轮换。实训开始先填制有关原始单据,在开户银行办理开户手续,建立银行存款日记账和现金日记账,接下来根据经济业务的先后顺序,由负责填制原始单据的同学填写原始单据,如转账支票、商业汇票申请书等,负责编制凭证的同学按照原始单据显示业务编制收付款凭证,凭证传递到现金出纳和银行出纳的手中,由两个出纳来分别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做到日清月结,月底进行结账,并将银行日记账余额与对账单余额核对,如果二者不符,则需要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所有这些实训步骤都要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动手操作完成。
费用会计岗位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会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过程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为越来越多的院校在会计类课程教学中采用,在实际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诸多不足,如何更好的安排会计类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过程,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有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系统性安排。
一、以课程改革为基础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方式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这样做可以很好地解决目前课堂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节情况,对课程重新进行整合,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必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一)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重构
例如,在会计课程改革过程中,《基础会计》是最难改的,常见的授课顺序多是基本概念、科目账户、复式记账法、账户分类、制造业和商品流通企业经营过程、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的编制、财产清查、会计工作组织。但也可以在进行授课时,介绍基本概念之后,先让学生认知会计报表,从会计工作的最后结果入手,先让学生知道会计工作的结果是什么,为什么做这些工作。这样会使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也便于后面教学任务的开展。所以变化以后的授课顺序可以是基本概念、财务报表的认知、复式记账法、科目账户、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制造业的经营过程、财务报表的编制、财产清查、会计工作组织。
基础会计可以对讲授的知识体系重新构建,有些课程需要对讲授内容重新安排,变化可能会更大一些,如《财务会计》课程,为了更好的做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可以考虑采取按照会计岗位来讲授《财务会计》课程,如出纳业务、工资核算业务、固定资产业务、存货核算业务、经营成果核算业务、往来核算业务、总账会计业务、综合处理业务等。也可以进一步对相近的课程进行整合,也可以把《税法》、《税务会计》、《税务》与《税收筹划》进行整合,让学生学会各个税种的核算后,直接进行会计处理和纳税申报,使所学习的内容具有连续性,又容易与企业实际业务结合起来,因为在实际工作中的业务事项往往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这样使学生清楚知识的连续性,再加上成本会计核算业务(成本会计岗位)等内容,使会计岗位趋于完整。按岗位设置讲授业务内容,最利于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也确保学生学习具有针对性,熟悉未来工作岗位的具体业务内容,达到毕业就可以上岗,减少了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适应工作岗位及自己总结提炼的一个过程,缩短了学生与实际工作岗位的距离,真正的体现了高职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积极研究新的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授课方式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突破原有教材的体系,更强调工作导向性和工作流程,将课程按照实际会计业务的展开划分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再划分出不同的工作任务。针对每个任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紧密结合,使教学时间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1、更多地引入仿真的案例,开展校内模拟会计业务实训教学
对于会计类课程最合适的是利用岗位和业务内容分成独立的几个模块,在以案例的形式讲述不同的工作任务。对于案例分析时,既可以采用由学生独立分析,再以书面作业完成的分散方式;又可以采用先分小组讨论,后到课堂上全班讨论这种集中形式。其中,后一种方式主要用于对重点案例进行分析。教师的指导重点要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观察上,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教师对案例分析的总结,不要对结果或争论下结论,而是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使他们真正能将自己所学到的课内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2、分阶段走出去,到企业充实提高
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离不开到企业进行业务实践,可以分阶段领学生出去或把学生送出去。可以采取三段式,首先,入学时带领学生进行短期的业务认知,到各类企事业单位或会计师事务所参观,重在了解实务中会计有哪些相关工作岗位,各自有哪些业务职能,初步了解业务流程。其次,在校学习期间内,可以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如审计课程,学生一直觉得枯燥难动,可以在学习审计时,讲述完基础理论时,带领学生到事务所熟悉业务,回来再讲业务循环内容会大大地提高学生的接受理解水平。最后,毕业之前进行毕业综合实习,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3、真正地做到把企业的专家请将来,加强师资力量
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业务实践能力,应建立健全校外兼职教师的师资队伍,从企业中聘用高水平的管理者和高水平业务动手能力的从业者作为兼职教师。目前,很多院校聘了很多企业人员作为教师,在企业的职务和资历也很高,但这样的教师往往很难真正的到学校进行完整的授课,这样的教师更适合作讲座。学生提升业务实践能力,往往更需要能够有时间保证,踏踏实实指导具体业务的实践教师。
二、加强教材建设,开发理论课与实践课为一体的教材
教材是教师完成教学和学生学习必备的教学媒介,随着高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式的转变,对教材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教材建设落后于教学改革的步伐,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开发适合高职教学使用的新的教材。
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参考行业技能鉴定标准,编写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会计类一体化教材是实施会计类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基础。例如《基础会计》教材,编写过程中在体现实用性基础上,也要参考行业技能标准,这主要就是会计从业资格的考核。所以教师应该明确学生要达到的从业要求,学生应重点掌握哪些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这对教师授课过程中,讲授知识的数量和质量有了一个参考值。再比如《会计电算化》教材和《财务会计》教材,应充分的突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会计电算化》教材不仅仅要突出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还应该结合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的实际业务和企业实际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形式展开。《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类课程中最重要的课程,教材也更应该做到一体化。目前经常是理论讲一学期,实践讲一学期,到讲实践课程时学生理论已经忘了很多,衔接得不好。所以教材应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边讲理论边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既有利于学生学习理解和接受,也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动手能力,也为真正进行一体化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三、创造条件,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
虽然重新整合了教学内容,开发出了新的优质的“教学做一体化”教材,但不一定做到一体化教学。“教学做一体化”最重要的是真正有一批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业务操作技能的教师,有一批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双师型”教师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所以学校应下大力气,千方百计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对于会计类课程教师,学校可以采取多种手段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一是鼓励教师取得从业资格或职称证书,如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助理会计师、会计师、高级会计师、审计师、高级审计师证书等,报销考试费用,报销考试辅导材料费用等。二是鼓励教师取得行业资格证书,如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证书。除报销考试及资料费用外,给以一定的奖励。三是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实践,可以利用寒暑假到企业进行短期实践,也可以是到大型企业一年以上的长期实践,如果学校内的会计课程教师都在中小企业实践过,都到上市公司参加过项目,相信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必将大幅提高。真正的拥有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前面所谈到的教学内容的重构和一体化教材的开发就可以轻易做到。
四、加强教学过程中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建立一体化的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主要完成专业基础能力训练和基本技能的锻炼,尤其对会计专业而言显得更为重要。近几年,各院校会计专业招生规模逐渐扩大,而到企业实习一直是个难题,每个实习单位接纳学生实习的能力有限。所以,学校应加大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建立多个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多个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室,还要尽可能地丰富实训室内的教学设备和资料,这些实训室每个会计类专业都要用到,资源过少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其主要是完成会计基础技能实训、出纳技能实训、手工记账模拟实训及会计电算化实训等。
学校还应该建立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室,按照企业典型会计岗位的设置进行展开、布局,在第五学期,让学生具体模拟企业的会计工作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会计类课程整体认识水平,也为第六学期毕业实习或就业打下基础。
此外,会计类专业还可以,建立税务模拟实训室,进行仿真的税收核算、纳税申报。建立模拟银行、工商业务的实训基地,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学生多的还可以建立审计实训室等,把审计电算化和具体审计业务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王开田,季晓东.入世后我国高等会计教育的改革路径[J].四川会计,2003(4).
2、靳能泉.谈高校会计类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对策[J].四川会计,2003(4).
费用会计岗位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 高职会计 教材改革 工作过程
一、现行高职会计教材存在的问题
根据教育部2006年第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要积极构建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改革,教材先行。教材是实施培养目标的蓝图,是组织教学最主要的依据,教材决定了老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对人才培养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现有的大多数高职会计教材在编写时以本科教材为蓝本,名为“高职”,实为“专科”或压缩后的本科教材,缺少职业教育特色,与高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相脱节;会计理论教材与实训教材割裂,缺乏理实一体化的教材,会计实训教材常常自成体系,与理论教材衔接不够,造成教师往往先采用理论教材进行理论教学,后采用实训教材进行实践教学,人为地造成理论和实践的不统一;会计教材在编写时为了侧重于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往往重理论、轻实务,理论阐释过多……现行高职会计教材的编写大多数仍没有突破传统学科课程的框架,尚未形成具有鲜明的、符合高职特色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内容结构体系。
二、符合高职教育特色的会计教材应具备的特点
(一)职业教育现在提倡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构建由工作任务构成的以过程或项目为中心的行动型课程体系。高职会计教材在编写时应把课程改革的理念贯穿始终,强调“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指导思想。会计理论知识满足“必需、够用”。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教材内容除了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围绕职业岗位需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现代职业教育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更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学活动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因此,高职会计教材在编写时要满足“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职高专学生”和因材施教的目标要求。
(二)高职会计教材在编写时既要注意到学科的最新发展,吸收最新的法律法规和最新实例,总结最新的职业技能与技术,增强教材的适应性,同时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特点,注重教材的趣味性。社会分工和技术的迅猛发展,使财经类职业岗位的内涵和外延都处于不断地变动与提升之中。为此,编写高职会计教材要强调知识的新颖性,教材编写应紧跟时代新技术的发展,摒弃过时陈旧的内容,将新方法、新规范、新标准编入教材,提高学生就业上岗的适应性。
(三)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高职会计教材应采用灵活多变、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呈现方式,建设立体化的教材。立体化教材由主教材、实训教材、教师参考书、学生学习指导和试题库等组成,可以是纸质的,也可以是音像资料、多媒体资料。高职会计教材应采用形式新颖的体例,这不仅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引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动脑与动手结合,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究学习,体现“实用是学生学习最好的动力”。
三、高职会计教材编写的思路
(一)以《基础会计》为例。《基础会计》首先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职业能力的“成型”课程;既是会计“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载体,又是会计专业认同、初级会计岗位职业技能训练的载体。对教师来讲,“怎么让学生入门”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对学生来说,“学完产生专业自豪感和认同感”的愿望非常强烈。
《基础会计》教材在编写时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以会计基本理论知识为依托,以会计工作任务为主线,以大量实例、情境设计为载体,以技能训练和模拟实训为手段,对会计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阐述,使学生对会计基本工作的全过程有一个完整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和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打下良好的基础。
1.以会计工作任务为主线开发设计教材。
现代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促进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特征是工学结合,即“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以工作的过程为主线来安排学习的内容,这种基于工作过程所开发的高职教材的优越性已得到广泛的认同。因此,《基础会计》教材的内容可以会计工作流程为顺序来编写,如分为:了解企业和会计职业、认知会计工作所需的基础知识、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编制和报送会计报表、组织和进行财产清查、选择和运用账务处理程序等项目,项目下又分工作任务,增强教材实用性,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原有教材的结构形式,实现教材改革的突破。
2.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将理论和实训有机结合,重在应用。
教材中设置具体的公司作为学习情境,以该公司会计信息的收集(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记录(编制记账凭证)、汇总(登记账簿)、核实(财产清查)、生成(编制会计报表)流程为项目载体,并将完成项目各阶段的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该项目的同时获得相应的技能和够用的知识,体现“做中学,学中做,边学边做”的“教、学、做一体化”的职教理念。
3.教材体例丰富,重点突出,针对性强。
教材有教学目标、任务实施、阅读材料、即学即思、案例分析、技能训练等体例,重在突出应用性、针对性和实践性。“导入案例”模块,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兴趣,以此推动学生认知活动的进行。“任务实施”模块,适度讲解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素养,增强知识的系统性;“阅读材料”模块对相关新观点、新材料予以适当的介绍,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有兴趣的学生深入学习,有利于指引学生进一步学习,为学生提供课余学习的丰富资源;“技能训练”模块便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开拓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以《财务会计》教材编写为例。《财务会计》是会计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会计专业知识结构中的主体部分,它提供了从事会计职业的必备知识和技能。本教材在编写时应以最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以高职高专人才培养为目标,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突出实践操作能力,紧贴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而编写。致力于培育具有一人多岗、一专多能、有较强的财务会计实务操作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1.突破原有教材结构体系,“以会计职业岗位”设计教材内容。
原有财务会计教材采用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为主线的财务会计理论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些简单的例题和练习。教材看似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知识体系,但是学生通过对这样的教材的学习,只会做虚拟的经济业务题,对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根本无法进行分析和处理。在《财务会计》教学中,学生接触真实凭证、账簿、报表的机会比较少,这些都是通过后续开设财务会计模拟实训来弥补的。由于在财务会计教学中缺乏实践环节,因而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以及掌握,使学生缺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受传统教材的限制,《财务会计》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的,教学方式一般是灌输式,注重讲授和习题演算。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缺乏新奇感,长此以往,也就缺乏学习兴趣。基于以上几个问题,《财务会计》教材在编写时应从会计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出发,根据每个会计工作岗位任职人员所需的知识和职业能力,重新构建《财务会计》教材体系。《财务会计》教材内容按会计岗位设计,分成相对独立的10个岗位教学模块,分别为:出纳核算岗位、存货核算岗位、固定资产核算岗位、往来款项核算岗位、职工薪酬核算岗位、资金核算岗位、成本费用核算岗位、财务成果核算岗位、纳税申报会计岗位、总账报表会计岗位。每个会计岗位既有理论教学内容又有实务操作训练内容。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打破传统的理论教学体系,建立以职业岗位为单元的教学模块,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加大对学生职业岗位培训的力度,增强学生的岗位技能,为今后从事财务会计实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每个岗位均设有学习目标、能力培养目标,会计岗位职责,会计工作对该岗位的具体要求,以及典型的岗位业务资料,并附有相关的仿真原始凭证,以便学习者更容易接受,更好地培养自己独立处理会计业务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一系列的凭证、报表的编制让学生置身于一个仿真的环境中从事财务会计学习,学生通过动手将会计知识转化为自身处理经济业务的技能,既降低学习《财务会计》课程的难度,又激发学习的兴趣。
2.实用性强,可操作性高。
传统的《财务会计》教材理论与实训相分离,学生学完理论后再进行实训,两者脱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而且现有的大多数实训教材是以文字叙述的经济业务,经过改革后的《财务会计》教材应该采用完全仿真的原始凭证让学生进行实训。经过这样的实训,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才能和企业会计岗位的要求达到零距离。每一个会计岗位,在安排完必需的理论知识后,都有一个岗位技能实训,学完理论知识,接着进行岗位实训,把理论知识和岗位技能实训结合起来,边讲边练,边练边讲,创新理论和实训有机结合。教材中采用的各种原始单据、账册、报表全部是最新的格式,学生可如临其境地分析和处理各种经济业务。
参考文献:
[1]秦玉霞.财务会计及实务操作[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2]高文青,张同法.基础会计――原理・实务・实训[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3]徐琨.新准则下高职会计教材改革[J].现代商贸工业,2010,(5).
[4]程淮中.关于高职院校会计教材建设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3).
费用会计岗位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 高职高专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 教学创新
在成本会计教学中,理论和实践不能相结合是现在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教师教学过于理论化和模板化,使学生即使掌握了理论知识,但实际操作起来缺乏有效性,对数据的来龙去脉认识不清。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创新研究,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使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为以后在工作岗位上有出色表现打下基础。
第一,适时调整传统教学观念。要正确认识职业能力与教学创新的关系。职业能力培养要求指引着教学改革方向;教学改革服务于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正确认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能力为中心;教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要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和个性化教育,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变知识教育为智能教育,等等。教学观念的转变还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新课标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第一维目标是知识与能力目标;第二维目标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第三维目标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成本会计教学如果能时时、处处体现三维目标,那么教师的教学观念就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第二,根据企业的会计岗位设置教学内容。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相对封闭的校园,基本都是被动接受知识,对企业实际工作了解得很少,造成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很难立即适应,所以根据企业的会计岗位设置教学内容就显得十分必要。可以将教学内容按照企业成本核算流程中的不同会计岗位进行划分,使学生掌握每个岗位的核算内容和方法,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此外,将学生置于企业实际的会计岗位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首先,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其次,将每个学生轮流置于一个个成本核算岗位上,让他们明白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和核算方法。经过一个流程的实习,学生就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践操作能力也会提高不少。最后,给学生提供一个企业一段时期内的成本核算资料,让学生独立完成成本核算,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检验。
第三,在教学中运用一些成功或失败案例。教师通过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案例中的成功与失败之处,然后分小组进行讨论,最后提出可行方案。这样不仅使学生从被动地位转到主动地位,提高独立思考能力,还达到教师教学目的,一举两得。在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最重要的就是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引导学生由浅及深地思考问题,从而达到全面理解的目的。此外,可以尝试建立学习小组,将成本会计的学习活动转移到课堂以外,教师提供一些方向性指导,通过查阅案例和小组讨论实现学习目标。
第四,课堂教学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作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是利用计算机作为信息传播和处理媒介完成教学和训练任务的新兴技术,它能营造一种“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境交融、视听并用”的多媒体交互式教学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多种感官的刺激加深了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印象,取得了更好的学习效果。在成本会计教学中,教师除了要传授基本的、核心的理论知识外,更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由于条件的限制,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往往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尽管做了许多尝试,如岗位实习、校外实习等,但如何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依然是一个难题,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使用改变了这一现状。教师运用计算机可以模拟账、证、表等各种会计资料,也可以模拟一些数据的来源去向、计算流程、账务处理等;学生可以边学习理论、边实践操作。整个教学过程生动、直观,犹如“身临其境”,这样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账户的设置与结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成本计算与核算就可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实际操作能力自然可提高。
第五,在实践教学环节上花气力、下工夫。目前高职院校成本会计实践教学普遍采用的形式和手段有练习、测试、校内模拟实训、校外单位实习、撰写论文等。在实践教学中,有条件的话,应尽可能带领学生到类似企业进行参观,了解企业各个职能部门的分工与合作、产品的工艺流程、产品中原料和辅料的构成,等等,使学生对产品的制造过程形成感性认识,为成本核算的学习奠定基础。在模拟实训中,要制订科学、系统的实训计划,按照单元实训和综合实训两部分进行。实训中指导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进行规范化操作,实训后要求学生展示实训成果并总结实训心得体会。指导教师要对每名学生的操作过程及成果进行评价,写出评语,评定成绩,评选出优秀实训作业,为以后教学提供样本。
综上所述,要想使学生成本核算能力有所提高,就要将一些创新教学方法运用于授课过程中。为了达到这种目的,教师应改变原有观念,不完全按照课本、教学计划进行授课,而要不断开动脑筋创新教学方法,使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都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