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华诗歌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余秀华诗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余秀华诗歌

余秀华诗歌范文1

(2021年)

姓名

任教学科

高中英语

所属

教研组

十八中英语组

学校信息化环境

£多媒体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

教研组

能力选点

能力点1

能力点2

能力点3

能力点4

能力点5

个人关注

的能力点

(微课程设计与制作)

个人能力选点

① 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② A10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培养③ 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④C2创造真实学习情景智慧学习环境

个人研修专题:(在教研组设定的研修专题基础上,结合个人能力选点,确定研修专题)

预期研修成果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

学业评价

1. 分析软件操作过程与结果的视频记录及说明

2. 其它

1. 教案

2. 课件

3. 教学设计反思

4. 其它

1. 信息技术应用课例视频

2.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片断视频

3. 教学反思

4. 其它

1. 其它

学习共同体(结构和人员)

教研组同伴

高国安

校内相同能力点研修同伴

崔前道、高国安、林祥胜

区域教研同伴

上级指导专家

其它同伴

学习与研修设计进度(可加页)

周次

研修

能力点

自主选学

个人实践

同伴互助(听评课、教法研讨、展示交流等)

活动方式

(网络、现场)

技术/资源

支持

1-4

A1、

A10、

B2、

C2

选了43门课程

课程学习

电脑、网络

5-12

上课、备课

听评课、磨课

现场

多媒体教室等

13-16

上课、制作课件等

公开课,评课

现场

多媒体教室

终期成果

£教师培训记录表()份 £教学设计( 1)份

£课堂实录视频( 10)分钟£学生学习体验视频( 2)分钟

£教学反思( 1)份£课件(1)份 £其它()份

学校审核

£同意 £不同意

余秀华诗歌范文2

能参加“国培计划”中重庆市农村教学能手小学语文教师的培训,我深感荣幸。能面对面听专家讲课,并参与互动交流,真的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但我认为更多的是肩负着一种神圣的责任和使命。对于这次培训,我将全力以赴,认真学习和探求,力求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素养。为了更好地学习,我以重庆教育学院制定出的本期研修班的研修计划为依据,制定出了一套自己的具体研修计划:

一、指导思想

通过专家教授的引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促使自己专业化发展。

二、研修目标

1、通过培训,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认识。

2、深化对小学语文课程性质、课程目标的理解。

3、掌握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致力于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积极开展阅读教学、习作教学等方面的改革。

4、促进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学研究能力。

三、研修措施

1、努力学习课程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认真做好笔记,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2、学习专家们的先进理念,逐步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积极动脑思考问题,并积极发言。

3、通过专家的引领,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努力探求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4、积极参与各种研讨活动,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博采众长,在交流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逐步向专业化教师的标准靠近。

四、研修内容

1、认真听取专家教授的讲座,踏踏实实地学习理论知识。

2、去实地考察,并观摩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吸取精华,提高自身素养。

3、积极参与班级研讨活动,在活动中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探讨中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

4、每天听课后做到及时反思,记录感悟的点点滴滴。

5、每天坚持看一个小时的教学专著,努力学习与新课程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做好读书笔记,写下读后反思。

6、每天填写好研修日志,将自己的思想文字化,行动化。

7、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将自己的感悟文字化。

五、研修方式

余秀华诗歌范文3

关键词:汽车维修 项目化教材 研究

中图分类号:U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9-0109-02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的背景

《汽车维修基础》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习《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等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在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一门对理论知识要求很高、实践性很强的实用技术课程。

目前国内出版了很多关于汽车维修专业方面的书籍,在专业课方面的书籍比较全面、系统和适用,在基础课方面,有机械制图、汽车常用材料、机械基础等,虽然每门课程涉及到汽车维修一些内容,但通常都沿用了机械方面的基础知识。缺乏针对性、实用性和适应性。鉴于此,我们对汽车维修基础课程进行项目化教材的改革与实践的研究。

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程的开设旨在为汽车检测与维修等领域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课题的研究主要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售后服务等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汽车检测与维修生产过程为核心,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基本技能。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为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汽车相关专业提供专业课程学习所需的全部基础知识,并能够有效推动汽车专业课程的开设和实施。该项目成果对汽车维修基础课程的教材改革起到引领作用,对推广项目化教学具有较高的价值。填补国内汽车维修基础项目化教材的空白。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课题研究内容

根据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岗位要求,分析岗位能力所需的基础知识内容,本着针对性和实用性原则,本教材共分七个项目:即汽车维修钳工基础知识;汽车常用材料;汽车检测与维修设备及工具;汽车维修测量技术;汽车维修技术基础;液力、液压传动;汽车常见零部件和机构。每个项目都有若干子项目组成。

2.课题研究目标

要求通过七个项目的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充分运用项目化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汽车维修必备的基础知识,能熟练使用汽车维修的检测、维修设备、工具和量具,具备对汽车维护、调整、维修的基本技能。

3.课题研究技术关键

改革传统学科型教材的模式,整合汽车维修基础知识内容,便于实施项目化教学。

三、课题研究采用的方法及具体实施

1.研究方法

1.1资料分析法。通过查阅国内外资料来分析汽车专业人才岗位技能要求,分析实现技能所需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点,找到汽车维修基础整合的方向。

1.2调查法。通过调查了解全国范围内汽车专业人才的专业知识掌握重点与实际工作岗位需求之间存在的问题,找到本课题研究的应用价值。

1.3试点法。通过试点教学来验证解决问题的理论根据、设计思路是否正确,为最终取得正确结果奠定实践基础。

1.4比较法。通过对不同的教育理念、教育手段、教育方向及实验结果的比较,找出最佳的方案。

2.具体实施

2.1起始阶段

课题准备阶段,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网上查资料法、经验总结法对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国内外专业建设资料和国内汽车制造企业、汽车维修企业用人需求等进行全面、深入的论证。同时,明确成员分工,为了使设计思路更合理,首先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2.2分析整理阶段

分析收集整理的资料,研究其共性、特性,结合用人企业的岗位需求确定项目化教学方法,确定教材编写整合内容。

2.3实践实验研究阶段

依据初步提出的研究改革方案,进行项目化教学实践,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的使用,进一步进行反思、调整、探究相对优化的教材整合策略,最终定稿,开发出版项目化教材《汽车维修基础》,充分体现了教材的适用性。

2.4结题阶段

根据实践应用研究阶段的成果,撰写课题的研究报告,填写课题结题验收表,组织课题结题相关材料并装订上报。

2.5教材出版

四、汽车维修基础课程项目化教材的改革

1.改革的特点

本书对传统学科型教材进行了整合,在教学内容选取上突出了适应性、实用性和针对性。保证了汽车类专业所需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基础知识的经典内容。

基础知识的选取以实用为度,没有过多的理论推导,为体现汽车专业的特点,本书选择了许多汽车维修实际应用的实例,以培养学生针对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书在叙述上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对于各种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的阐述力求简明扼要。本书所引用标准均为最新标准。实施项目化教学。

3.改革的内容

3.1整合了汽车维修专业所有基础知识

为了实现以适用为度、删减过多的理论推导,我们将涉及的领域进行了整合,包括:汽车维修钳工基础知识即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汽车常用材料即维修方法的选用及材料的选用;汽车检测与维修设备及工具即汽车检测维修设备的功用、选择及正确使用;常用传动形式的特点等七个领域。

2.实现教、学、做项目化的教学理念

本课题不仅改革了其教学内容,还改革了教学的理念,将全书以领域为界划分成模块教学,每个模块又以理论辅助实训项目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掌握汽车维修必备的基础知识,能熟练使用汽车维修的检测设备、维修设备、工具及量具,具备对汽车维护、调整、维修的基本技能,实现提高了高职院校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宗旨。

3.体现零基础、易掌握的改革原则

根据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要求,分析毕业生应必备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制定出理论、实践教学大纲;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调整理论、实践教学计划;根据教学规律,分层次、分阶段地完成理论、实践教学目标。从理论讲授到校内实训皆由同一位教师负责完成,这样既保证了教学的系统性,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可以大大提高了实践教学效果;与专业技能等级考试融合,增强理论、实践教学的目的性;实训基地对学生开放。实践教学课时毕竟有限,实训基地对学生开放后,学生的实训操作时间大大增加,这非常有利于学生实践技能水平的提高。

五、汽车维修基础课程项目化教材改革的实施效果

1.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

通过项目化教材改革的实施, 我院学生的维修基本功都非常扎实,实际操作能力也都得到了普遍提高。学生在参加应聘时,更是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目前该专业的毕业生都被用人单位提前一年预订,学生的就业率达到98%。而学生在择业时也更侧重考虑个人发展空间, 而不是以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为重。

2.教师专业教研水平的提高

各位教师在课题的研究中充分体现了主动性,在教改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参加课题两项,先后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了五篇教研论文,参编四本教材,组织实施试点教学班二个,取得良好的效果。

3.对学院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工作的促进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总结了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思路,项目化教材的实施更好的体现了岗位用人的需求。以此为例,其他专业课程的建设及教材的选择都应坚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依照职业能力本位,根据社会需求和岗位能力,确保实施“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建立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实践教学体系。

六、结论

课题的研究对高职、中职院校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有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也使机电系全体教师的综合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善了汽车用人企业与院校人才零对接的难题,真可谓一举三得。为学生今后从事汽车维修技术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姜金堂,刘棣中. 项目化教学在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中的应用[J]. 广西教育,2012,31:68-69.

余秀华诗歌范文4

去年年底,沉寂了近40年的余秀华带着她的诗歌,如一阵龙卷风席卷了媒体界、诗歌界、出版社、学术界、网络等多个领域。但当我们讨论她的诗歌时,却始终绕不开她的本身:农村妇女、脑瘫。

如今,余秀华被众多荣誉包围,不知在宁静、清苦的日子里过惯了的她,未来是否会如额前的刘海发生改变?

“感觉像坐火箭”

一夜之间,“余秀华”三个字如一声春雷响彻中国,对突如其来的出名,她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感觉像坐火箭。”

2014年初秋,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办公室,《诗刊》编辑刘年没有午休,盯着偶然点开的博客,陡然来了精神:“她的文字像饱壮的谷粒一样,充满重量和力量。”多年不曾遇到好诗的刘年像打了一剂强心针,等不及例行的报稿时间,打稿签、二审、三审,就直接印刷出版了。

谁也不曾想到,刘年的个人喜好竟然引发了一系列“余秀华”事件。

随后,她的诗歌被发在《诗刊》的微信公众号上,转发量瞬间就上了5万条;紧接着余秀华又参加在中国人民大学的读诗会,登上《人民日报》。

最后,诗歌《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让“余秀华”三个字井喷式爆红。

这首诗歌被江苏同城网的编辑王小欢偶然间发掘,他瞬间被它浓烈的感情、露骨的文字所吸引: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大胆又吸睛的“睡你”二字,让这首诗在微信公众号“民谣与诗”上一经,三天内转发量达到100多万次,算上微信至少20倍的“乘数效应”,总转发量在千万次以上。

莫名的,余秀华就火了,就连她那无人问津的小山村,也一下子人头攒动。

湖北钟祥石牌镇横店村,一个偏僻的小院里,几十家媒体,上百名记者蜂拥而至。

当地政府官员来了,先送来了崭新的电脑,又送来了“钟祥市作协副主席”;

粉丝来了,穿过大半个中国,跟余秀华拍了合影;

出版商来了,十几家争版权,有的还要下跪,其中两家在征得她的授权后,在短短十天内就将诗集上线预售;

还有各色的“诗人”、保险业务员、民间组织人士、影视公司……

小院门前落寞已久的晒谷场,印上了一圈圈的车轮,像极了余秀华即将变道的人生轨迹。

脑瘫与抗争

变道之前,余秀华的人生是悲苦的。

1976年3月,余秀华出生时因为倒产造成脑瘫。4岁之前只会爬行,6岁时,父亲余文海给她做了学步车:一个支架固定在4个废旧轴承上, 开始了她“摇摇晃晃”的人生。

令人欣慰的是,余秀华虽然是脑瘫患者,但除了在行走上不方便、语言上不清晰外,智力与常人无异。

曾经,她也与命运做过抗争。

上学时她很努力,一首《无名星》的诗还获得过校刊征文第一名。她把自己比喻成一颗无名星,不自卑、不羡慕。

还不会走路那会,家里来了客人,她会沿着田埂在泥土里爬很远,仿佛在向别人证明,“我也可以迎接客人”。

可好强、倔强的外表,却摆脱不了现实的冷漠和残酷。在世俗的眼光里,在别人一次又一次的嘲讽里,她终于低下了高昂的头颅:拿起生锈的菜刀,往左手腕上割,好在父母发现及时,把她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可从此,她变得沉默寡言。高二那年,语文老师在她歪歪扭扭的作文上画上一个“0”后,她烧掉了所有课本,辍学回家。

割不了草、收不了稻子,回家后的余秀华彻底变成了一个闲人,只能在家看院子。看着越发沉寂的女儿每天在小院里唉声叹气,老两口愁白了头发。一听村头有人转让小卖部,两人连忙扔下农活,央求人家把小卖部转给余秀华。

从此,余秀华一边经营小卖部,一边看书,从《知音》到《宋词》,什么都涉猎。一有所悟,就在书上歪歪扭扭地写几行字。也是在这段岁月里,她酝酿并写下了第一首诗――《印痕》,把她残疾的身体在泥水里匍匐时留下的凄楚痕迹表现得淋漓尽致,也为她日后走上诗人的道路埋下了伏笔。

虚无的爱情

身体残疾带来的生活不幸,为她后来的诗人身份蒙上了一层悲悯的色彩,而婚姻似乎成了余秀华仅次于身体缺陷的第二大伤痛。

对于一个19岁的平常女子,谈恋爱、结婚、生子,是一件平常、容易的事,但对于余秀华来说,却是大事。余秀华父母常常为此夜不能寐。那年冬天,流浪到村里的四川人尹世平上门提亲,余秀华的父母一下被感动,“只有他不嫌弃我女儿。”两三个月后就安排了两人的婚事。可当时的余秀华根本不懂什么是婚姻。

婚后两人一个在城里打工,一个留守在村里,一个酒后浑浑噩噩,一个在诗歌世界勾勒情感。没有交集。

为了摆脱这段没有情感基础的婚姻,2012年她不顾父母反对坐上了去湖北钟祥荆门市的火车,准备讨米(乞讨)求生。

到荆门第一天,余秀华掏出来之前买好的瓷碗,跟在几个老头后面学乞讨。人来人往的天桥上,老头们娴熟地跪下来,不停地叩首。一手拄着棍子,一手拿着碗的余秀华,局促地注视了良久,好不容易说服自己弯曲膝盖,可瞬间又本能地挺直,要强的她始终没办法下跪求生,只会站着。一个小时过去了,一个老头的碗被硬币敲响了6次,她的碗却像刚买时一样干净。

出身卑微,却没办法在卑微里过活,余秀华讨厌这样的自己。“讨米”只进行了一天,回来后,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更加疯狂地写作,宣泄出内心所有的苦楚。也正是这些痛苦的经历,让她的诗歌充满了灵魂和骨血,所以一经发现,她的名字便红透了大半个中国。

2014年12月在中国人民大学的读诗会上,余秀华颤抖地读了一首诗:“他喝醉了酒,他说在北京有一个女人/比我好看……他揪着我的头发/把我往墙上磕的时候/小巫不停地摇着尾巴/对于一个不怕疼的人,他无能为力。”

成名后的她,终于得到机会对婚姻进行昭告天下式的控诉。但丈夫尹世平却因此把头埋得更低了。

如今两个人碰到一起,像两头牛一样,哼都不哼一声。

可这并不妨碍余秀华寻找虚幻的爱情。

她大胆地把偶像照片贴在博客里,她毫不避讳地把写给偶像的若干情诗贴在论坛里。一次,她跑到一个偏远的火车小站,就是为了见一见在QQ中对她关爱有加的、素未谋面的诗友。

诗里诗外

几十年的爱恨痛楚,貌似都在为这一时刻爆发。

人大的读诗会在一间几十平米的教室里,余秀华穿着那件标志性的红色羽绒服,扎着毛燥的马尾。吐字时,右手的话筒会随着头部用力地摇摆而颤抖,她脸上的肌肉显得有些僵硬和局促。

在手机、相机、西装革履的听诗人的映衬下,她是一枚格格不入的沙粒。

这是成名之初,镜头里的余秀华。

那时候,对于远道而来的记者,她会出门迎接,在田野间的小路上,走起来摇摇晃晃。

电视台的来了,拉她表演写诗歌,她坐在用四根钢棍支起的板子前,在记者铺开的本子上写写画画,因为写字时要全身用力,那张单薄的“书桌”在她面前颤抖着。众人在背后拍摄,她尽可能的配合,微笑。

媒体圈里评价余秀华直爽、好脾气,这样的赞誉却很快斗转直下。至少本刊记者联系她时并不顺利。

从出版社找来她的电话,按惯例给她发去一条慰问与邀约采访的短信,短信长达350字,言语之间表达了记者采访她的诚恳用意。一天过去没有回复。

第二天直接打了电话过去,自我介绍后,电话那头的余秀华吃力又直截了当地回答:“我不想接受采访,不要打来了。”然后挂掉电话,干脆、无犹豫。

出版社的朋友宽慰说:“诗人的情绪捉摸不透。”

余秀华成名后,连续4个月辗转北京、昆明、上海、杭州等多地参加读诗会、讲座,将原本属于平静世界的人,置于喧嚣声中,难免会发生这样那样的改变。余秀华也不会例外。

她开始介意媒体记者把她付诸报端的形象:“这段把我描述的太丑了。”

她会毫不留情地写博文控诉最早报道过她的记者:“突然觉得人心险恶……这个时候,我是被他当成工具炒作他自己。”欣赏她诗歌的友人劝她,不要被虚名浮利所困,心态放平实些。

而她在记者面前的“战斗力”,也直线上升。比如有记者问:你喜欢“调戏”记者吗?

余秀华诗歌范文5

“多年来,我想逃离故乡,背叛这个名叫横店的村庄/但是命运一次次将我留下,守一栋破屋,老迈的父亲/和慢慢成人的儿子”读到《你只需活着》这首诗时,我的耳畔仿佛响起一阵阵无望的哀怨声,裹挟着隐隐闷雷声传来,不为别的,只为了给这荒凉的农村制造一点声响来。荒凉的乡村,除了节日时的鞭炮声,沉默的人们,被遮蔽得太久,失语已久。这哀怨仿佛积攒了全身气力,却化作近乎蚊鸣的叹息,令我感慨。身处灯火辉煌的城市客,尽可纵情声色,自不必理会她的哀伤。

少年的我,也对农村总怀有强烈的愤懑。日复一日的空耗青春,一眼望穿的人生尽头,这样的想象令我惊惧。我漫漫求学,扎根城市,年岁渐长,回望农村,农村空心化更加严重,老弱妇孺成为留守大军,但是我不再愤懑,而是心怀难舍难解的忧伤。如今,我深深自责,当初想逃离故乡,难道不就是一种精神上的背叛吗?时下,青年人像候鸟一样迁移到城市的各个角落,只有过年时节纷纷归巢。而那些固守农村的人,他们逃离不得的苦闷是可想而知的。

命运捉弄,余秀华自然是万千不甘心者之一。她日复一日地重复着传统的劳作,年复一年地接受苦难的安排。但,她对精神的追求保持高亢的激情,誓以诗人的姿态卓然于世,以期对庸常生活的反抗。她恪守严肃的创作态度,并借助网络而走红,都给萎靡多年的当代诗坛刮进一股别样的清新之风。

回顾以往,朦胧诗后、自命“第三代”诗人群体,不惧自我妖魔化,将“诗”从神坛拽下来,冲破一切思想、美学、语言上的禁忌,“非非主义”、“莽汉主义”、“整体主义”等各种奇谈怪论纷纷出笼,创作上的游戏性、随意性已近登峰造极,无聊的口语、随意的谩骂、随便的胡说八道都自诩为诗,恶俗无下线。“当诗变成日常叙事后,日常生活也就变成了诗,这到底是降低了诗,还是提升了日常生活?……文学写作终究会体现一种象征性意义,它拒绝了经典的权威的意义,这本身必然要反射另一种意义。”陈晓明在《中国当代文学主潮》的提问实在发人深省。

相较而言,余秀华写诗并不是无病,而是带病独唱,独抒性灵,丝毫不避讳自己的残疾与不适,有什么就唱什么,没有沾染矫揉造作的气息。在这个喧哗与躁动的时代,还有什么诗歌当得起质朴无华的赞誉?可以说,她的诗是纯天然的,坚硬地扎根于故乡的尘土,没有被乌烟瘴气的物欲现实所污染,也没有被各种时髦的文艺理论所摆布,出自本真,直抵人心。所以,她的诗作,哪怕被一些人讥作大白话,却难掩其道破现实本相的石破天惊的力量。她的诗,看似平淡如水,实则带有不容分说的冲击力,劈头盖面,令人猝不及防。她的浅吟独唱,情感浓烈真挚,都带着生命的痛感和孤傲的质地。

她以诚挚坦诚的赤子情怀,为无望的爱情而唱出疼痛,为枯燥的生活而唱出沉默的哀戚,为乏味的人生唱出雷霆的悲伤,来抗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庸常经验的来回碾压,为荒漠的乡村勾勒一幅幅农妇“独自成活”的本真素描画。她以足够的诚意,所建构的横店村乡土诗歌世界,为当代新诗写作探寻一种新路径、新可能。

余秀华的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共有137首诗,分为四辑,大抵收录了2014年和2015年的诗作,大致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类。

她的抒情诗以直抒胸臆、率性独白为主要特点,一类是表达诗人转瞬即逝的情绪:哀伤,惆怅,比如《我以疼痛取悦这个人世》《一只乌鸦正从身体里飞出》《栀子花开》《人到中年》《月光》。这类诗歌的想象较为独特,不太好理解。另一类则是夹杂无望婚姻的抒发悲伤的爱情诗,相对直白些,容易产生共鸣,比如为人所称道的《我爱你》《不要赞美我》《唯独我,不是》《今夜,我特别想你》《美好之事》《我们总是在不同的时间里遇见》《婚姻》《致》。两类抒情诗结合起来看,或许更好理解些。严格地说,余秀华的爱情诗,倒是和古代闺怨诗有精神上的相通之处。

从《诗经・卫风・氓》肇始,到汉代《古诗十九首》中《行行复行行》等诗,再到唐代蔚为大观,闺怨诗成为古代抒情诗的一大门类。闺怨诗,大抵是弃妇自诉婚姻悲剧、思夫归来却无望的苦情主题,揭示女性独守空房而忧伤怅恨、孤独终老的生存悲剧。

在现实生活中,余秀华只是一个有着不幸婚姻的农妇,可曾有幸得到爱情的垂青。诚如《唯独我,不是》中写道:“许多夜晚,我是这样过来的:把花朵撕碎/――我怀疑我的爱,每一次都让人粉身碎骨/我怀疑我先天的缺陷:这摧毁的本性/无论如何,我依旧无法和他对称/我相信他和别人的都是爱情/唯独我,不是”,诗人由于先天的缺陷,在爱情面前显得卑微、脆弱无力,不希求爱的回报,只求捧出自己的一片丹心。与其说这是追求爱情的剖白,不如说是咀嚼一己悲欢的自伤自悼。

在《致》中,诗人坦言:“所以我允许你爱上不同的人/在你的房间,在你的城市牵手/在空荡荡的街头含泪亲吻/――我有足够的耐心等待/等你驼着背拐过巷口?掸掉落在你头发上的雪花”这到底是追求平等的爱情,还是默认不平等婚姻的现实?何爱之有,仅存无望的守望罢了。这首诗与《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有异曲同工之妙,表面上看表达的是不管不顾的浓烈的爱,实际上表达的是无可奈何的绝望。即便如此,她还是免不了相思之苦,这份相思或许并无实指,仅剩的是自己对未来的念想。

当归本是中药,但是在古代闺怨诗中常常被作为一种相思的意象存在,代指对夫君的思念。同样地,在余秀华的诗中,“当归”这个意象反复出现多次,辅之以生病的实际,更显真切感人。如:“失眠是最深的梦寐,相思是更遥远的离别/人世辽阔/相聚如一只跷跷板,今生在一头,来世在一头/……他们的约定和子女都在梦里,背风向阳/为了从梦里走进梦里,她慢慢熬药/不加当归”(《雪》)又如:“光靠中药,治标不治本/但是她能闻出所有草药的味儿/十二种药材,唯独‘当归’被她取出来/扔进一堆落叶”(《初冬的夜晚》)

越是下雪的日子,诗人越期待圣洁的爱情来敲门。越是冬夜漫漫,诗人越期待爱情来温暖病躯。相思的念头最后却带来深深的失眠。婚姻名存实亡,夫妻之间形同陌路,犹如相隔前生来世般遥不可及。明明是相思辗转反侧,彻夜难眠,期待归来,可是诗人却要强作姿态,不加当归。这种意象的运用以及表现手法,与古代闺怨诗可谓如出一辙。

此外,余秀华特别钟爱“月”。月也是古代闺怨诗的重要意象。以明月喻佳人,思妇对月怀远,借月抒发相思之苦,更显恬静雅致之美。早在汉末魏初,曹植《七哀》诗云:“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曹丕的《燕歌行》诗云:“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 梁启超论及诗词意境时说,“同一月夜也,琼筵羽觞,清歌妙舞,绣帘半开,素手相携,则有余乐;劳人思妇,对景独坐,促织鸣壁,枫叶绕船,则有余悲。”月便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愁思相联系。

不过,余秀华诗中的月光透着凌厉的狠劲,少了些许温良的皎洁。闺怨,已不止于怨,更接近于怒。在《白月光》,白,并不意味着思念的美好,而是对反抗力量的桎梏。白,是惨白,是空白,是凝滞的白,是凌空蹈虚的无力姿态,是充满孤独、假象的空白。

虽然,当下的女性不再依附于男权而生活,也拥有自主选择或者放弃婚姻的权利,但是妇女解放运动只是解除了女性曾经戴着的思想枷锁和外在束缚,无法匡正他们在男权社会中所处于的弱势地位。在思想解放之后的妇女,她们的闺怨相比于古人的闺怨,带有独立自尊的意味,但其痛楚丝毫不亚于古人。这必然地造成余秀华的抒情绝不囿于一己之痛。

推而言之,多少如余秀华一样的女子,如月光洒下的清辉暗影,被播撒在乡村的角落,她们都不得不,一方面承担起繁重的劳作,另一方面必须接受独守空闺的现实。寂寞难眠的残酷现实,都必须独自咀嚼这人世间的无尽凄凉与悲苦。独自成活的,何至于余秀华一人而已。夫在或者夫亡,夫合或者夫离,都难改千万农村妇女“独自成活”的命运。由此,余秀华的个人抒情,又不仅仅止步于传统,而是立足于当下现实,有力地呈现了人们的心理暗疾,进而能产生抚慰她们心灵创伤的精神力量。

应该说,每种文学类型的兴盛都与时代有密不可分的关联。唐代闺怨诗的兴盛,自然与大唐国力强盛、不断开疆拓土有关。从军出征觅封侯,成为时代好男儿的极佳选择。一方面造就了边塞诗的辉煌,另一方面造就了闺怨诗的涌现。控诉战争、思念亲人、渴望团聚、期待归来的主题,刚好与边塞诗所表现的征伐建功立业的阳刚主题相对应。

在我们这个时代,城乡二元化经济鸿沟越来越难以填平,太多的家庭被割裂,造成了太多的生离死别般的哀伤。出走者,哪怕艰辛,也要强作建功立业的姿态;而固守者,则始终难掩悲苦之色。

“真实自有万钧之力”。余秀华的叙事诗没有聚焦于翻天覆地的村庄旧貌换新颜的表层,也没有加入惊心动魄的大历史叙述的颂赞,而是具有非虚构诗歌写作的鲜明倾向,直截了当地指向当下的农村现实,立足于横店村的现实生活,以真实白描见长,深刻地揭示了当下农村荒凉的现实,以及农民独自成活的精神焦虑。

这类叙事诗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对自己乡村生活的指认,一类是对其他人的乡村生活的观察。前者包括《下午,摔了一跤》《经过墓园》《冬天里的我的村庄》《在村子的马路上散步》《岔路镇》《在田野上打柴火》,后者包括《手持灯盏的人》《子夜的村庄》《苟活》《张春兰》《莫愁街道》等。

余秀华在《荒漠》中开宗明义地写道:“在这个又小又哀伤的村庄里,没有庙宇的村庄/只是信仰能够把我带到哪里”。在诗人眼里,农村犹如无边荒漠,了无生机,却又走不出去。具体到自己的生活半径,却又这样小,不禁充满哀伤。更是因为没有庙宇,所以哀伤。可是,诗人仍然怀抱信仰。农村的空心化绝不仅仅是人口的空心化,更是信仰的空心化,这就是当今农村的现实。

在《你只需活着》中,余秀华十分哀伤地写道:“活着,如一截影子,从天空落进水里/一辈子在一起的人无法相爱,独自成活/是谁无法让我们对这样的人生说:不!/……更多的时候,我只是活着,不生病,不欲望,一日一餐……”

作为一个具有先天生理缺陷的人,余秀华在38岁以前恐怕少有越过横店村半步,而她的儿子、丈夫久居在外,两者之间仿佛身居天涯两端般翘首以盼。难以相信,在这样一个交通发达、信息传播迅捷的时代,一个人在这样狭小的地理位置腾挪辗转,是何等局促,其内心的焦躁可想而知。

虽然,她也有对现实生活的刻意疏离,保持率真洒脱的本性,坚持自己强大的内心,比如《请原谅,我还在写诗》;虽然,她有对现实生活也有着激烈反抗的决绝,比如《迎着北风一直走》。但是,疏离、反抗过后,她又无奈选择了接受现实。说到底,她只是一个弱者。哪怕是在走红后,她还是有清醒的认识。在由湖北省作协举办的余秀华诗歌研讨会上,余秀华就动情地说道:“我是稗子,你们是稻子,我不管怎么努力,最后还是一个身体残缺、不能和你们平起平坐的人,这就是现实生活。你现在成名了,你就变化了,这个绝对不会。我对这个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虽然我的命运不好,但是到现在我是幸运的。我是一个顺其自然的观点,要怎么活就怎么活,能写就写,不能写就不写。”

一个乡村病妇的真实生存状态是这样的孤独,那么其他女人又如何呢?害怕、失意、忧郁、血肉模糊。在《张春兰》中,张春兰逃婚至横店村,与杨柏林成家生子。但是张春兰眼里始终放着忧郁的光芒,这忧郁致使她放火烧了他的房子。农村女性的精神苦闷与病态,由此可见一斑。

在《子夜的村庄》中,“――他们的孩子在水池里,尸体打捞起来了/女人心意已决,但是无法开口/男人在北京。十年了,男人不知道/女人的有了肿块/男人总是说:你是我的/男人在洗脚城打电话的时候这样说了/女人在孩子的坟墓前沉默,整夜流不出一滴泪/村庄荒芜了多少地,男人不知道/女人的心是怎么凉的/男人更不知道”质朴的语言,冷峻的笔调,真实的叙述,刻画出一个失意女人的孤独无助、难以抑制的悲伤,力透纸背,悲凉浸心。孩子是农村女人最重要的精神寄托,孩子没了,女人赖以存活的希望也就没了。哀大莫过于心死,女人无处话凄凉,这场景,这定格,宛如无言的雕塑,怵目惊心。

余秀华诗歌范文6

1没有松风的秋,雁去长空

2没有飞雪的冬,乍暖还寒

3一夜高风凋碧树,凋不了青春不灭的火焰

4满地余寒露凝香,凝不住你绝美的年华。

合:在这烛光与微笑构成的舞台,在这笑声与歌声汇成的海洋,在这永恒与温馨筑就的圣地,我们欢聚在一起。

1光阴似箭,我们倾听着年轮的呼吸

2青葱岁月,我们散发着青春的蓬勃

3新年伊始,我们在此迎接新年的曙光

4 08欢庆,我们为奥运献礼!

合;现在,高2年纪文艺汇演开始!

1下面掌声有请请张书记献词!

校园歌曲串烧:快乐的童年串词------童声的稚嫩,让人不禁遐想起金色的童年,一首首歌曲,一幕幕回忆,儿歌给人带来的快乐超越了任何一种音乐,让我们唱响童年吧!下面请欣赏由高2(13)(14)班带来的歌曲串烧:快乐的童年!请1班准备

时装秀,飞跃彩虹串词-------青春的自由,青春的动感,青春的世界充满梦想和希望,七彩的霓裳演绎青春与活力,闪烁的灯光,绚丽的裙摆,为谁衣动?为谁影动?又为谁心动? 下面请欣赏13,14,8,11班的时装秀,飞跃彩虹!请7班节目准备

『相关阅读

2011庆元旦诗歌朗诵稿

小学生庆元旦朗诵稿

小学2011元旦文艺演出主持词

2011年庆元旦诗歌朗诵组歌

2011年元旦晚会主持人开场白

2011元旦短信祝福

元旦祝福短信精品短信

上一篇疯狗资源

下一篇证明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