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差强人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成语差强人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成语差强人意

成语差强人意范文1

运用成语典故,就会使语言变得精辟、凝练,谈话富于感染力。如果一个人拙嘴笨舌地说“用一块石头打下了两只鸟”,那简直是一种难以卒听的话语,可如果这个人说出“一石二鸟”,则听者的感觉会大不相同,这就是成语的力量。值得一提的,包括成语在内的四字短语的力量在中国传统文学中非常受欢迎,《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用“皓首匹夫,苍髯老贼”骂死王朗,就是这种力量的外在体现方式之一。

认识了成语及其典故的重要性之后,我们就能理解中考中这几分的重要性了。但教者往往有一个共同的困惑:成语说难教也似乎不难教,说容易却又不那么容易。举例来说,“差强人意”在中考卷上的出现率还是比较高的,但在多次强调其意义后,发现学生还是要用错或选错,究其原因,原来是学生靠死记硬背的意思在考试时很容易因知识点繁多以及考试紧张的缘故而忘记。有一次偶尔的机会,又一次碰到了“差强人意”这个成语,我想起新近看到的关于该成语的典故:汉性强力,每从征伐,帝未安,常侧足而立。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吏士。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典出《后汉书・吴汉传》)。

于是录其文言于黑板上,交代其前因后果,学习其文言意义,让学生真正追本溯源地学了一回成语,当时也无特别用意,只觉得学生脸上一脸的欣喜,见此笔者也只是一阵欣喜但却没有探究学生欢喜的原因。可一个月后的阶段性测试中考到了“差强人意”这个成语,全班只有两个人选错,其余全部正确,超乎以往的正确率显然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以往的正确率与之相比实在相差甚远。此时回顾当时学生脸上的欣喜,才觉悟到学生是因为真正理解了成语意义才高兴,是因为知道了一个闻所未闻的典故而喜悦。

自此,我对成语教学与文言文教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为何不将成语和文言文结合起来呢?单纯的讲解成语原意、听写其意思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而纯粹的文言教学囿于其固有的特点而不能让学生提高兴趣,如果将两者结合起来教不就可以提高效率了吗?

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我开始认真实践这一教学思路。如课外文言文选取了《三国志・吕蒙传》中权谓吕蒙语段,我适时地让学生加深了解了“刮目相看”和“吴下阿蒙”两个成语的意思。再如,看到“国色天香”一语时,我及时的讲解了唐文宗和中书舍人李正封的诗:“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的典故,让学生知道“国色天香”原用于形容牡丹的色香皆佳,不同于一般花卉。当考到文言文《史记・淮阴侯列传》中: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我让学生了解了刘邦、韩信、萧何之间的一段故事,知道了成语“国士无双”的意思。

成语差强人意范文2

1、使羊将狼:将,统率,指挥;派羊去指挥狼。比喻不足以统率指挥,也比喻使仁厚的人去驾驭强横而有野心的人,这要坏事。

2、鸟道羊肠:狭险典折的山路。

3、买王得羊:指想买王献之字,却得到了羊欣的字。意为差强人意。

4、臧谷亡羊:常用来指单靠主观热情,而不顾事物的固有特性,结果好心办坏事。

成语差强人意范文3

关于狼的成语[狼顾鸢视] láng gù yuān shì

如狼鹰视物。形容凶狠而贪婪。

[狼顾麕惊] láng gù qiān jīng

比喻惊恐万状。

[狼顾虎视] láng gù hǔ shì

如狼虎视物。形容威严而凶狠。

[狼顾狐疑] láng gù hú yí

指左顾右昐,存有畏惧和犹豫之心。狼顾,狼走路时常常回头看;狐疑,狐狸本性多疑。

[狼顾鸱跱] láng gù chī yín

如狼凶视,如鸱峙立。比喻凶暴者伺机欲动。

[狼顾鸱张] láng gù chī zhāng

如狼凶视,如鸱张翼。形容凶暴,嚣张。

[鹯视狼顾] zhān shì láng gù

指如同鹯狼视物。形容目光贪婪。

[枭视狼顾] xiāo shì láng gù

如枭盯视,如狼频顾。形容行动警惕,有所畏忌。

[鸱视狼顾] chī shì láng gù

如鸱鸟举首而视,如狼反顾。形容人的凶狠贪戾。

关于羊的成语顺手牵羊〖解释〗顺:方便。比喻乘机拿走别人的东西,顺便行事,毫不费力。

鼠穴寻羊〖解释〗比喻没有功效的做法。

瘦羊博士〖解释〗指能克己让人的人。

舍策追羊〖解释〗放下手中书本去寻找丢失的羊。比喻发生错误以后,设法补救。语本《庄子·骈拇》:“臧与榖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筴读书;问榖奚事?则博塞以游。”陆德明释文:“筴,字又作策,初革反。李云:竹简也。古以写书,长二尺四寸。”

驱羊战狼〖解释〗喻以弱击强。

牛羊勿践〖解释〗勿使牛羊践踏。比喻爱护。语出《诗·大雅·行苇》:“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方苞方体,维叶泥泥。”郑玄笺:“草木方茂盛,以其终将为人用,故周之先王为此爱之,况于人乎?”〖解释〗

鸟道羊肠〖解释〗狭险典折的山路。

买王得羊〖解释〗①谓想买王献之字,却得到了羊欣的字。意为差强人意。②指摹仿名人的字画虽然逼真而终差一等。

卖狗悬羊〖解释〗犹言挂羊头卖狗肉。意谓名不副实。

狼羊同饲〖解释〗比喻把坏人同好人一样对待。

饿虎擒羊〖解释〗像饿急了的老虎捉羊一样。形容动作迅猛。亦作“饿虎吞羊”、“饿虎扑羊”。

成语差强人意范文4

关键词:四字语 翻译 对外汉语 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是指针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也包括对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进行的汉语教学。由于教学对象限定在外国人和第一语言非汉语的海外华人,由于母语背景的差异,个体语言能力的强弱,以及其他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使得对外汉语教学面临更多的困难,也涉及到汉语以及汉民族的方方面面。

“四字语”,顾名思义,就是由四个字组成的词组或短语,既包括成语,也包括非成语的四字短语,由于成语这一定义的范围目前仍处于争议之中,并且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结构稳定,精炼准确,与时俱进,并为人们所接受和使用的四字短语(如“八荣八耻”“”“十佳青年”),其含英译法具有相当的研究价值,因此,本文选取一个更大的范围“四字语”作为研究对象。

一、“四字语”翻译及研究现状

奈达认为:“Translation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翻译就是在译入语中再现与原文的信息最贴切的自然对等物,首先是就意义而言,其次是就文体而言。)

我国的严复在《天演论》中提出了著名的“信、达、雅”的翻译三标准,“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此三字真言被后人奉为翻译原则或标准,虽引来不少争议,但至今仍有广泛影响。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在国际各项活动中发挥越来越突出地作用,而汉语作为联合国六大官方语言之一,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亦日渐凸显出其独特魅力来,世界各国都兴起了一股学习汉语的热潮,汉语的“四字语”,特别是其中的成语,凭借其独特的魅力,也吸引着越来越多人学习和研究,那么如何将成语恰如其分地译成英语,为外国人所了解和学习,是摆在当代语言学以及翻译界人士面前的一副重担,就笔者所收集到资料显示,现如今“四字语”的翻译一般都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直译

又保持原文形式,所谓直译,就是按照字面直译,即保持原文内容,这也是翻译时最常采用的方法。如“隔岸观火”—watching a fire from the other side of the river;“无中生有”—creating something out of nothing;“屡教不改”—to fail to mend one's ways after repeated admonition。

2、意译

意译是指当不能采用直译的方法时,为了兼顾到原文的深层意义而采用的不拘泥于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如“破釜沉舟”—to throw one's hat over the Chindwin;“顺手牵羊”—picking up something in passing。

3、互译

对于某些“四字语”或者熟语可在英语中找到意义与之相对应的用法,就可以直接互译,不用自己绞尽脑汁编造了,而且易于理解,更加地道,符合英美人的语言习惯。如“爱屋及乌”—love me,love my dog;“痛失良机”—let something slip through one's fingers。

4、套译或替换喻体

对于少数喻体不同、喻义相同的熟语,可以替换相关部分,直接套用。如“势均力敌”—be neck and neck;“昙花一现”—a flash in the pan。

5、直译加注释

针对一些具有历史典故的四字成语,因其特定的深层含义和历史文化背景,为充分体现其文化内涵,可以使用直译加注释的方法,既兼顾了成语的意义和文采,又恰当地向英语读者传达了东方古国传统文化的信息,从而使译文与原文达到最大的相似功能。如“东施效颦”出自于《庄子· 天运》,字面意思是丑女东施想要模仿美女西施皱眉时惹人怜爱的样子,结果却适得其反,比喻不弄清楚状况就胡乱模仿、生搬硬套,最后取得反效果的人和事。杨宪益先生在翻译《红楼梦》第34回中“可谓东施效颦”时是这样翻译的:“It is Tung Shih imitating Shih Tzu(Note:Shih Tzu was a famous beauty in the ancient kingdom of Yue,Tung Shih was an ugly girl who tried to imitate her way.)”采用直译加注释的方法,不仅符合英文行文简洁的习惯,而且也让读者进一步了解到“东施效颦”这个成语的文化内涵。

二、对外汉语教学“四字语”教学现状及思考

成语差强人意范文5

【关键词】语文;熟语;教学

熟语,是人们常用的定型化了的固定短语,语义结合紧密、语音和谐,是语言中独立运用的一种特殊的词汇单位。熟语具有丰富的内容与精炼的形式,不能随意改变其成分,大都源远流长,运用普遍,是词汇宝库中的重要成员。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指出熟语通常包括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等。

熟语教学是语文教学中词汇教学的重要部分,然而,我们发现学生对熟语的掌握程度却远不如其他词语,使用时常会出现一些错误,不能用熟语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有时甚至漏洞百出,此文我们将针对学生使用熟语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探讨一下如何开展熟语教学。

一、熟语运用中的错误

学生在熟语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书写错误、色彩错误、意义理解偏误。

书写错误,即在书写熟语时出现的错误,常常用形近字或音近字代替,这种错误往往会影响词语的意思,比如“英雄辈出”就常被写成了 “英雄倍出”,“再接再厉”常被写成“再接再励”,学生出现的这种错误究其根源,就是对熟语的理解不正确,对熟语的来源不清晰。

意义理解偏误,主要表现在学生对熟语的意思理解不准确,所以使用起来就会有错误,究其原因多是由于熟语意义的双层性所致,所谓的双层性是指熟语常常有两层意义,即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表层意义是该熟语的构成成分组合后所形成的字面意义;深层意义是该熟语的引申意义或文化背景意义,深层意义才是熟语的魅力所在,常常是熟语真正的意义。

色彩错误,即学生对熟语本身附加的色彩意义理解得不准确。比如有的同学把班级的好事用“罄竹难书”来形容,这就是没能正确理解该成语的贬义色彩。

二、探究熟语教学的有效方法

针对上述学生在学习和使用熟语中出现的错误,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熟语教学,以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正确辨析熟语的形、音、义。

形、音、义三者之间,义是首要的。掌握了义,音、形也就容易解决了。例如: “汗流浃背”形容出汗很多,湿透了背上的衣服。明白了“浃”是湿透的意思,就不会把成语写成“汗流夹背”了 。“走投无路”中的“投”,是投奔的意思,不能写作“头”;还有像“名列前茅”、“好高骛远”“蜂涌而上”等,如果掌握了这些成语的确切含义,那么就不会把成语中加点的字写错了。

正确辨析熟语的意义,首先一定要防止望文生义。在四字成语中,每个字都是意义单位,但它们之间决不是孤立割裂的,而是一个整体,它的意义是概括的,因此不能单单按字面理解。如“不刊之论”中的“刊”,削除的意思。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差强人意 ”原意是说还算能振奋人心,现多指尚能使人满意。“差”是“尚”、“略”的意思;“强”是“振奋”的意 思。如果望文生义,把“刊”理解为“刊登”,把“差”理解为“不好”,“强” 理解为“勉强”,那跟成语的原意就背道而驰了。

其次要正确辨析熟语的意义还要细细辨别同形异义词。有些词,在不同的成语中有不同的含义。“毫厘不爽”中的“爽”是“差 错、失误”的意思,而“爽心悦目”中的“爽”是“舒服、轻松”的意思。“投笔从戎”中的“投”是掷的意思,而“情投意合”中的“投”是迎合的意思。“五体投地”中的“体”是身体的一部分的意思,而“身体力行”中的“体”是体验的意思。

另外,在品析熟语的意义时,熟语的附加色彩不可忽视,从词汇学的角度看,色彩义也是词语意义的一部分,是附加于概念义之上的,色彩义同概念义一样,不可忽视。如感彩可分褒贬,语体色彩可分书面语色彩和口语色彩等。学生在使用熟语时,由于没有准确地掌握熟语的色彩义,常常出现很多错误,所以在教学中要提醒学生正确理解熟语的色彩义,要注意熟语的使用场合和环境,仔细审视语境,灵活选用恰当的熟语,否则会贻笑大方的。

第二、细细品味熟语的修辞手法。

多数熟语的意义与字面意义不一致,这是因为很多熟语都运用了比喻手法,

比如“铜墙铁壁”、“虚怀若谷”、“门庭若市”等。另外还有其他一些修辞手法在熟语中也是比较常见的,如 “青梅竹马”、“布衣之交”、“蓬筚生辉” 运用了借代,“饿莩遍野”、“铺天盖地”、“囊括四海”、“怒发冲冠”运用了夸张,“满招损,谦受益” 运用了对比,“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人心”、“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运用了对偶,“既有今日,何必当初”、“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是可忍,孰不可忍”运用了反问。而像“雷声大,雨点小”就同时运用了比喻、对比和对偶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使熟语生动形象地完成表意功能,所以在教学中要适当分析熟语中的修辞手法,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熟语的意义。

第三、正确探求熟语的背景及来源。

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典故等背景知识,不仅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熟语的含义,更能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尤其是针对单看字义难以理解其含义的成语,背景知识的介绍对学生学习、记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熟语中的成语很多来源于神话、寓言、历史故事和古代诗文。通过探究成语的出典,可以使学生了解这些神话 、寓言、历史故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丰富文史知识,扩大眼界,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例如“图穷匕见”是《战国策》所载的关于荆轲的故事,“世外桃源”出于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注意积累这类熟语,如果在教材中某篇课文或某个故事中涉及到了熟语,要让学生们及时地整理、记录,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多读书,开阔视野。

第四、了解熟语的所蕴含的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汉语中的每一个词都是民族文化的沉淀和体现。而作为民族语言精华的熟语更是民族文化的化身。熟语所包含的文化涉及面非常广泛,可以涉及到天文、地理、历史、文学、艺术、军事、宗教、科举、思想道德、日常生活礼仪等方方面面。例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不看僧面看佛面,不看鱼情看水情”、“阎王店”、“催命鬼”等等, 都是佛教用语,如果把所有佛教有关的熟语归类列出来就是一步佛教文化史。无论是古典庄重的成语、生动诙谐的惯用语、还是机智幽默的歇后语都能把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生动形象地演绎出来。在教学中,要适时地把熟语按照其蕴含的文化类型进行归类,帮助学生较好地学握熟语。

总之,熟语在词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除了上述的几点建议之外,还应该把熟语教学和实践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与写作中自觉运用熟语,让熟语的魅力真正显现出来,让熟语为自己的文章增色添彩。

参考文献:

[1]胡晓研《汉语熟语表意双层性问题说略》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

成语差强人意范文6

【摘 要】成人高考语文复习必须钻研考纲,揣摩题目,分析考生,进行系统而有序的复习。字音字形的复习尤为重要!

关键词 成人高考;语音;字形;大纲;复习;试卷

一年一度的成人高考拉开序幕,又降下帷幕,经过几个轮回的艰苦努力,又一次取得优异的成绩,我所教的几个班在此次语文考试中,战果累累,均分达到96分的高分。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以文字的形式形成成人高考语文辅导心得和体会,以供大家商榷。

在成人高考的语文系统复习中,老师要起到主导的作用,我个人认为首先要认真的研究教学大纲,确定复习的方案。2011年成人高考语文教学大纲进行了改革,基础题六小题为由18分提高到24分,“万丈高楼平地起”,我及时更改了复习的方案,把重中之重突出在基础部分。而我个人又觉得语文学习基础中的基础那就是字词的学习,只有学好字词才能领悟句式,才能写好作文。

在此我结合成考语文复习的课本、练习册以及近年来的全国成人高考考试试卷,加上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初成文字如下:

一、语音考查

语音部分侧重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能力等级为A,虽然能力等级是所有考查题里面相对简单的,但是却是最不容易得分的。

通过这几年的复习,我简单讲讲我的心得。

我们要明确语音题考什么。

从2005年至今,成考的语音题重在考查形声字、多音字、形近字,以双音节词和成语为主。字词基本上来自于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丛书《语文及解题指导》和习题册,当然还有一些生活中的字词。

在考查形声字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遇字千万不能读半边,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意,但是命题人在考查你的时候,往往会选择一些形声字不读它的声旁的音的字,比如:“刹那”的“刹”不读声旁“杀”音,而读chà。

“发酵”的“酵”不读声旁“孝”音,而读jiào。

“歼敌”的“歼”不读声旁“千”音,而读qiān。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形声字的声旁的韵母和声母全变了。

如:“泥淖”的“淖”不读“卓”音,而读“nào”。

“亵渎”的“渎”不读“卖”音,而读“dú”。

第二种考查形近字

比如:“陷”与“谄”、“馅”相近,将“谄”误读成“陷”音。

“掣”与“擎”相近,容易将“掣”误读成“qing”音。

“肆”与“肄”相近,容易将“肄”误读成“sì”音。

在考查多音多义字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熟练的掌握和积累一字多音的现象。

比如:“一哄而散”的“哄”字,我们习惯读成“hōng”,其实不然,它读“hòng”,还可以再补充给学生另一种音,就是“hǒng”,“哄骗”。

“安步当车”的“当”字,我们习惯读成“dāng”,其实不然,它读“dàng”。

“强人所难”的“强”字,在这儿要读成“qiǎng”,而不是“qiáng”。

因为字词比较多,就不一一列举。下面以历年来的高考试题为例:

(2005年)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崛起茁壮 罢黜咄咄逼人

B. 拾掇辍学 啜泣缀字成文

C. 委托萎缩 倭寇虚以委蛇

D. 亵渎木牍 牛犊买椟还珠

答案为:A 这条题目考查的全是形声字、形近字,字形相近,声旁相同,读音不尽相同。

(2010年)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

A.解嘲 解数 善解人意不求甚解

B.和面 和缓 和衷共济随声附和

C.差池 差距 差额选举差强人意

D.标识 识破 博闻强识远见卓识

答案为:C 这条题目考查的是多音字,字词不难,也多是一些常见字,关键在于我们学生平时一定要多注意,多积累,多诵读。

二、字形考查

字形考查,能力级别为A,分值4分,重视率是100%,从07年开始,《考纲》特意加上了“常用字”的考查,明确了考查范围就是常说、常读、常写的字。但是如果写了错别字就会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纠正错别字必须从主观上认真对待。

近几年来,字形考查的主要对象是形似字、同音字、近义字等。

(1)形似字的考查:

“宽敞”的“敞”字容易混淆成“凋敝”的“敝”。

“肄业”的“肄”容易混淆成“酒肆”的“肆”。

“草菅人命”的“菅”容易混淆成“管理”的“管”。

(2)同音字的考查:

“涣然冰释”的“涣”容易混淆成“焕然一新”的“焕”。(这两个字互相混淆)

“责无旁贷”的“贷”容易混淆成“以逸待劳”的“待”。

“各行其是”的“是”容易混淆成“无所事事”的“事”。

(3)近义词的考查:

“串插”的“串”容易混淆成“穿插”的“穿”。

“略夺”的“略”容易混淆成“抢掠”的“掠”。

“融会贯通”的“融”容易混淆成“溶液”的“溶”。

(4)音、形、义都相近而导致的错误:

“急躁”的“躁”容易混淆成“干燥”的“燥”。

“泄密”的“泄”容易混淆成“一泻千里”的“泄”。

“振聋发聩”的“振”容易混淆成“震耳欲聋”的“震”。

所以,为了避免错别字,我们一定要从字的音、形、义三个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认准字形、理解字义,做到万无一失。

下面举一个全国统考的试题给大家看看:

(2006年)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山清水秀磨拳擦掌大声疾呼苦心孤诣

B.出类拔萃防微杜渐再接再厉天网恢恢

C.言简意赅因地制宜强弩之末萍水相逢

D.永葆青春变幻莫测孤注一掷余勇可贾

此题答案为A,“摩拳擦掌”的“摩”写成“磨刀”的“磨”,这条题目考查的是音、形、义都非常接近的形声字,这就要求我们学生根据字形来理解字义,“磨”有用磨料磨物体使光滑、锋利或达到其他的目的。只要仔细辨别就不会错了。

从成考字词可以看出,字形题以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为主。所以我们在复习时应该有针对性和侧重点的复习。

上一篇酒店智能化

下一篇坚定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