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端午节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端午节的意义

端午节的意义范文1

各位同学:

端午节就要到了,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传说可多了,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得最广。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在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国担任了重要职务。因为他主张坚决对抗秦国侵略,而受到打击、排斥,还被楚王赶出了朝廷。屈原悲愤极了,在流放途中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精神的诗篇,最有名的是《离骚》。后来,秦国军队攻占了楚国都城。楚国失地千里,尸横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怀抱石块,跳进了泪罗江。当时他62岁。

百姓们爱戴屈原,当听到他自杀的消息后,纷纷划着船奔向江中,去打捞屈原的遗体,但没能找到。他们怕江中的鱼虾会咬食屈原的遗体,又纷纷把江米装迸竹筒,扔到水里,想用江米喂食鱼虾来保护屈原的遗体。从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自发地来到江边,悼念屈原,还要划着船冲进汹涌的波涛,象征人们争相打捞屈原遗体,以此来寄托对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国南方就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因此,端午节又成了纪念屈原的节日。

同学们,屈原因为热爱祖国、关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们的爱戴。当我们津津有味地吃棕子、观看赛龙舟时,不要忘记2000多年前那位爱国大诗人——屈原。

端午节的意义范文2

千年以来的端午节俗,虽然在中国各地不尽相同,但汉族居处的多地端午节俗都以吃粽子及赛龙舟为主要活动,以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为中心内容。早在晚唐,诗僧文秀就歌云:“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可是,端午节俗源远流长。其起源本与屈原无关,其传承或历千余年才与屈原逐渐相关,其为屈原而形成的节俗活动则是近千年来的事情。如此说来,端午为屈原是时令节俗传承演变、丰富发展的结果。

传统节日习俗是历史上在民间长期形成的节俗,是历史上由民众长期传承的节俗。端午为屈原的节俗演变,当然是历史造就的,是民众抉择的。

历史造就和民众抉择的端午为屈原的节俗演变,具有十分重大的文化意义。

关于端午的起源,说法不下十种,诸如纪念屈原、纪念伍子胥、纪念勾践、夏至节、祭龙等等。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发表以来,学者也纷纷就此深入探讨,各抒己见。不少学者赞同闻一多的看法,即本“就是古代吴越民族――一个龙图腾团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简言之,一个龙的节日”。不过,较为合理而可信的说法,是端午节源自先秦的夏至节。

夏至,是先秦古人最早确定的四大节气(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之一。夏至日北半球白昼最长而夜晚最短,同昼短夜长的冬至日和昼夜半分的春分、秋分一样,易于被古人确定。因其在划分时节、表明物候并据以进行农事活动上十分重要,故被古人看重。时迄夏至,古代中国北方所种菽黍和南方所播稻谷,都进入了夏季茁长期,古人经过繁忙的春种而可稍得喘息:加之气温骤升,杂草恶木、病虫害鸟、瘟疫瘴疠也猖狂蔓延而危害农作物及人的生命,古人以为阳气于此日至极、阴气于此日始兴而“阴阳争,死生分”,乃企望能于此日助阳抗阴、得生避死、除害获福、去凶化吉;大概如此,古人便于夏至时举行一些活动来祈求丰收和安康、禳除灾害和病瘟。相沿成习,夏至也成了民俗活动日渐丰富的传统夏至节。夏至节的日期,一般在三代古历中切合农事的夏历五月即仲夏之月的五日前后。或许随着阴阳五行说盛行,战国时人以阴阳消长来说明时节变化,以五行配四时、五方而尚“五”,既尤为重视阴阳消长最为急剧的夏至,又因为尚“五”而将节日固定在五月五日。

五月五日,又称为“端五”或“端午”。《北堂书钞》卷一百五十五“五月五日”条:

俗重五日,与夏至同。仲夏端午,菹龟角黍。(明人陈禹谟补注:“《风土记》云:‘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是日,与夏至同。先节一日,以菰叶裹粘米、栗、枣,以灰汁煮,令熟。节日又煮肥龟,令极熟,去骨加盐、豉、h、蓼,名曰菹龟,节日啖之。粘米一名角黍。盖取阴阳包裹之象也。龟甲表肉裹阳外阴内之形,所以赞时也。’”)

《艺文类聚》卷四也引录周处《风土记》云:

仲夏端五,烹鹜角黍。端,始也,谓五月初五日也。又以菰叶裹粘米煮熟,谓之角黍。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又载:

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四民并踏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以菖蒲或镂或屑,以泛酒。按:《大戴礼》曰:“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楚辞》曰:“浴兰汤兮沐芳华。”今谓之浴兰节,又谓之端午。踏百草即今人有斗百草之戏也。

唐李匡V《资暇录》则说:

端午,端五者。按: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始也,谓五月初五也。今人多书“午”字,其义无取。

据此说来,“端午”或“端五”,是汉代以后方有的节名,“端”者初也,“五”“午”为同音字。可是,《说文解字》云:

五,五行也。从二,阴阳在天地间交午也。

午,牾也。五月,阴气午逆阳,冒地而出也。

由此释义,则“端五”或“端午”,实已有阳气于此日至极、阴气于此日始兴而“阴阳争,死生分”的蕴义,恐怕应是先秦就已有了的夏至节别名。“五为阳数”,“端午”或因此而又称为“端阳”。至于五月五日还有的“重五”和“重午”之称,当为汉代以后衍生的名称。

据先秦和汉代的文献记载,当时人们将仲夏五月视为阴阳相争、死生分判的恶月,将五月五日视为阴气萌作、“感阴气成者死”(《礼记・月令》疏)的凶日,故在五月五日恐怕物生不茂、人命不长而主要举行各种禁忌和祈禳活动。《艺文类聚》卷四引录《夏小正》曰:“此日蓄采众药,以蠲毒狻!焙撼乃将五月五日的祈禳活动,定为国家仪典。《后汉书・礼仪志》记载:

仲夏之月,万物方盛。日夏至,阴气萌作,恐物不茂。其礼:以朱索连荤菜……汉兼用之(指夏、商、周三代的祈禳方式),故以五月五日,朱索五色印为门户饰,以难(傩)止恶气。

杜佑《通典》卷五十五:“汉制,厉殃,祀天地、日月、星辰、四时、阴阳之神,以师旷配之。其坛常祀以禳灾,兼用三代苇茭、桃梗。五月五日,朱索五色印为门户饰,以傩止恶气。”夏至日若连端午日,夏至与端午的祈禳活动也就合为一体。举行祈禳活动的夏至及端午,因为朝廷确认为仪典而使端午成为全国的重大节日。

大概汉人将五月五日视为阴气萌、人易死的凶日,也将此日看作逝者的忌日,进而在此日纪念一些受到敬重的人物,如割股啖君而不求荣华的介子推、忠贞贤能却遭弃迫死的伍子胥、沿江寻求父尸未得而投水溺亡的孝女曹娥、勤政爱民而政绩卓著的苍梧太守陈临等,并且传说他们都死于此日或别离此日。

关于介子推、伍子胥和曹娥于端午受到纪念的最早记载,均见于东汉文献。陈临于端午受到纪念,也始于东汉时代。

介子推于端午受到纪念的最早记载,见于蔡邕《琴操・龙蛇歌》:

《龙蛇歌》者,介子绥所作也。晋文公重耳,与子绥俱亡,子绥割其腕股,以啖重耳。重耳复国,舅犯、赵衰,俱蒙厚赏,子绥独无所得。绥甚怨恨,乃作《龙蛇歌》以感之,遂遁入山。其章曰:“有龙矫矫,遭天谴怒。耘沤羌祝来遁于下。志愿不与,蛇得同伍,龙蛇俱行,身辨山墅。龙得升天,安厥房户,蛇独抑摧,沉滞泥土。仰天怨望,绸缪悲苦,非乐龙伍,床豁砉恕!蔽墓惊悟,即遣求得于绵山之下。使者奉节迎之,终不肯出。文公令燔山求之,火荧自出。子绥遂抱木而烧死。文公哀之,流涕归,令民五月五日不得举火。

据此记述,五月五日即寒食日,端午节也即寒食节。古今寒食节都定在清明节前一二日,史籍也未明载介子推死于何日,但晋国故地民间传说介子推于五月五日被焚亡。晋人陆P《邺中记》云:“并州俗,以介子推五月五日烧死,世人为其忌,故不举饷食,非也!北方五月五日自作饮食祀神,及作五色新盘相问遗,不为介子推也。”宗懔《荆楚岁时记》辩驳:“周举移书及魏武《明罚令》、陆P《邺中记》并云,寒食断火起于子推。《琴操》所云子绥即推也,又云五月五日,与今有异,皆因流俗所传。据《左传》及《史记》,并无介推被焚之事。《周礼・司@氏》:‘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注云:‘为季春将出火也。’今寒食准节气是仲春之末,清明是三月之初,然则禁火盖周之旧制也。”看来,端午纪念介子推仅为汉晋并州、今山西部分地区的民间习俗,在北方中原并不流行。

伍子胥于端午受到纪念的最早记载,见于邯郸淳《曹娥碑》:

(曹)盱能抚节按歌,婆娑乐神。以汉安二年五月五日,迎伍君。

伍君即指伍子胥。传说伍子胥被吴王夫差赐剑自刎后,又被夫差装入皮囊中沉入钱塘江,化为波神。曹盱是东汉会稽上虞(今属绍兴)的巫师,当地每年端午祭祀伍子胥,都由其乘船于江中载歌载舞迎接波神。

曹娥于端午受到纪念的最早记载,也见于《曹娥碑》:

(曹盱)逆涛而上,为水所淹,不得其尸。时娥年十四岁,号慕思盱,哀吟泽畔,旬有七日,遂自投江死,经五日,抱父尸出。汉安迄于元嘉元年,青龙在辛卯,莫之有表。度尚设祭诔之……

据《后汉书・列女传》记载,上虞县令度尚为了表彰孝烈,迁葬曹娥遗骸并为之立碑。碑文作者,是度尚弟子邯郸淳。自度尚为曹娥立碑设祭,会稽一带便形成了端午纪念曹娥的传统。

陈临于端午受到纪念的最早记载,见于《初学记》第四卷《岁时》引录谢承《后汉书》:

陈临为苍梧太守,推诚而理,导人以孝悌。临征去。后本郡以五月五日祠临东城门上,令小童洁服舞之。

汉代苍梧郡的治所在今广西梧州境内。陈临在世就于端午被祠祭,或是东汉两广地区的习俗。

爱国爱民而投江以殉国难的屈原,也于东汉时在端午受到纪念。《艺文类聚》卷四引录《风俗通》:

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温。亦因屈原。

五月五日m命缕,俗说以益人命。

《风俗通》即《风俗通义》,为东汉末年学者应劭所作,以考证历代名物制度、风俗和传闻为主要内容。应劭是汝南郡南顿县(今河南省项城市南顿镇)人,曾任泰山太守,卒于邺(城邑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应劭记载的东汉端午纪念屈原的习俗,显然不限于屈原生卒地――今两湖地区的端午节俗。

据文献记载来看,上述在东汉时已于端午受到纪念的五位人物中,就其于端午受到纪念的时间而言,最早是介子推,其次是伍子胥,再次是屈原,曹娥与陈临皆晚;就其于端午受到纪念的地域范围而言,最广是屈原,其次是介子推,再次是伍子胥,曹娥与陈临皆狭。《风俗通义》成书虽然晚于《曹娥碑》成文,但其所记端午“亦因屈原”的习俗流行当不会晚于上虞县令度尚为曹娥立碑设祭。介子推受到纪念的地区,主要是春秋晋国故地的今山西部分地区。伍子胥受到纪念的地区,主要是今苏南浙北。曹娥与陈临受到纪念的地区,分别局狭于今绍兴或梧州一地。唯有屈原,在东汉已经成为当时中国许多地区于端午纪念的人物。

东汉时的端午习俗,仍以禳灾祛害、祈祝平安的活动为主,但许多地区“亦因屈原”而在端午纪念屈原了。

屈原早在东汉已经成为当时中国腹心的许多地区端午节纪念的人物,无疑是因为屈原的历史的和社会的影响要比其他在端午受到纪念的人物大得多,因为屈原受到广大民众的尊崇和怀念要比其他在端午受到纪念的人物重得多。

身为楚国贵族的屈原,在约两千年前信息传播极不发达的条件下,怎么会形成广泛而巨大的社会影响?怎么会被广大民众知晓、尊崇、怀念并在端午祭祀呢?究其缘由,主要有三。

其一,是屈原的被疏见放的经历,使得他在疏远至汉北、放逐于江南的生活中,已经为民众有所了解,民间也经久传扬屈原的事迹。

《九章・抽思》歌云:“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好佳丽兮,独处此异域。”诗句即屈原被楚怀王黜置汉北的记述。今汉水以北的南阳西峡一带,依旧流传着屈原的故事并举行纪念屈原的活动。

自壮年被放逐江南后,屈原在江南生活长达二十余年,行踪遍及沅湘流域诸地,悲叹“惟郢路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至死未能回归国都,最终在秦军掠江南之际,赍志殉国,高葆贞节,自投汨罗,抱石沉江,传说即死于端午。沅湘流域民间于屈原流放之际就受其影响而祭祀保有爱国晚节的楚怀王,或许也最早于端午祭祀屈原。

汉初,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南行至沅湘间,即“仄闻屈原兮,自湛(通“沉”)汨罗”而“造托湘流兮,敬吊先生”。其“仄闻”屈原事迹,或许是在其故乡洛阳、汉都长安,也可能是所至江南沅湘间。

民众年复一年地传扬屈原的事迹、民间年复一年地举行纪念屈原的活动,屈原的社会影响自然会日渐广远深巨。

端午节的意义范文3

您好!

根据上级通知,今年“端午”节假从6月9日(星期四)放至6月11日(星期六)。6月12日(星期日)正式到校上课,为使学生能过上一个丰富多彩而有意义的端午节,学校特将有关注意事项告知如下:

一、放假时间:今年“端午”节6月9日(星期四)放假一天,连同星期六(6月11日)、调休星期五(6月10日)共三天。6月12日(星期日)正式到校补上星期五的课。

二、安全教育事项:

1、外出活动安全教育和管理。“端午”期间学生外出郊游等活动增多,请家长教育好子女注意游玩安全,不要随便与陌生人外出游玩,不到安全无保障的危险地域,家长对子女外出要做到知去向、知活动内容、知同伴、知归时,如发现有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相应补救措施。

2、教育学生注意游泳(玩水)安全。夏季是溺水伤亡事故多发季节,要特别注意加强学生游泳(玩水)安全教育,讲清私自外出游泳的危险性及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不要在江、河、湖、溪流、水库、水潭等不明水域游泳。

3、要注意交通安全。要求家长和孩子能共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不要在马路上游玩嬉戏,横穿马路不闯红灯,过交叉路口等要注意过往车辆,靠右行走,骑自行车不违规带人等。不乘坐无证照、违章超载的车辆。

4、注意饮食卫生。注意食品卫生,教育学生不吃没有健康保障的食品,不买无证照商贩出售的食品,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物,以防食物中毒。

5、重视培养孩子的卫生习惯,防止传染病侵袭。今年天气异常,是流感、水痘、麻疹、手足口病等多种传染性疾病的高发季节,提醒学生多饮水,注意自我保护,远离传染病源。

端午节的意义范文4

吃粽子:助脾开胃

做粽子的糯米性温热,能补虚,适合身体虚弱、怕冷的人吃。而对于那些胃酸少、消化能力差、胃寒的人来说,糯米也是非常好的食物。在夏季到来之时吃温热的糯米,是因为这时天气炎热,人出汗多,血液在体表分布较多,在消化系统分布相对减少,这时候身体虚弱的人更易出现消化功能低下的问题。吃糯米做的食品,可温暖肠胃、促进消化和吸收。

而用来包裹粽子的粽叶更有讲究,北方大都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或荷叶,这些叶子都有很好的药用功能。不过,在快乐地吃糯米粽的时候,还有一些不能不提的忠告:糯米粽很容易吃过量,导致餐后血糖反应太高。如果一定要吃粽子的话,除了必须注意分量的控制外,还要倡导包健康粽,也就是调整粽子的原料,用部分杂粮米代替糯米,这样还可增加纤维质、维生素及矿物质。

挂艾叶菖蒲:避毒祛邪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叶和菖蒲可是端午节的重头戏之一。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艾叶所产生的奇特芳香,能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效。在端午节期间,家家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至今还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此外,端午节常用的中草药还有青蒿、香茅、柚叶等,一起用水煎后当茶饮用,或者泡酒饮用,都有很好的保健疗效,可以预防疾病。

涂雄黄酒:杀虫解毒

说到端午,就不能不提雄黄酒。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极为盛行。古语曾说 “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

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而把雄黄酒洒在墙角、床底等处,可以驱虫,清洁环境。但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雄黄酒外用尚可,饮用则有害,必须慎用。

喝五加酒:祛湿避邪

民间习俗有云,“五月初五采五加,酿五加酒”。五加即五加皮,五加树皮有奇香,可滋补肝肾壮筋骨。五加皮的药用主要为治疝气、腹痛、男子阳痿、小便余沥、女人腰脊痛、两脚疼等。如果地处潮湿的区域,就特别适合在端午节饮五加酒。

挂香囊:散风驱寒

端午时,小孩多将香囊佩带于胸前,而成人多系于腰间。传统香囊的常用配方是:苍术、川芎、香白芷、菖蒲、山奈、甘松、灵香草、冰片等。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苍术等中药的挥发性成分能有效杀灭空气中悬浮的病原微生物,香囊中的药物散发出来的芳香气味能够刺激鼻黏膜,对流行性感冒、白喉、水痘等传染病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端午节的意义范文5

早上,我一起床,就和家人说“端午节快乐”。吃早饭了,吃的是我最喜欢的粽子和绿豆汤。吃完早饭后,妈妈买了艾草挂在大门两旁。我闻了闻艾草,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我看见家家都买来艾草挂在大门上两旁,便问妈妈:“为什么要把艾草挂在大门旁呢?”妈妈说:“这是我们中国风俗,认为艾草是灵草,挂在大门两旁可以驱邪避秽、保佑一家健健康康不生病。”

中午吃饭时,有许多可口的菜肴:虾球、竹笋炒肉……,看起来让人胃口大开,吃得真香呀。

晚上,妈妈和我商量好了要去广场玩。我碰到了几个好朋友:王金蕊、叶秋林……。我们玩丢手绢、主人和宠物的游戏。我们玩的开心极了。

端午节的意义范文6

我们生怕江边人多没有地方坐,一大早,也就5点钟吧,就冒着凉凉的晨风出发了。哎,我们还是去晚了一点点,松花江边已经人山人海,一条长长的人墙堵在我们眼前,啥也看不着了。我们走呀走呀,找呀找呀,走了很久,找了好久,老爸跟人说了很多感谢话,才终于在人海中挤了一个地方,让我和好朋友朱星宇坐下。

哈哈,这里真是热闹啊!两架直升机,骄傲地挥着翅膀,沿着松花江在天上轰隆隆地飞过来飞过去,活像两只大大的蜻蜓;美丽的江鸥,在宽阔的松花江上,一会儿飞起来,一会儿落下去,好像在向人们宣告,这是它们的地盘,不许来占领;一条条的三角帆船在江面快速滑过,一艘艘摩托快艇在表演水上舞蹈,它们又转圈又蹦跳的,激起浪花朵朵,真是太酷了……

赛龙舟快开始了,快活的江水已经做好了准备,它们让龙舟骑在自己的背上来进行比赛。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一阵阵鼓声响起,果然是赛龙舟开始了,随着鼓声,“一二、一二!一二、一二!一二、一二!”三条长长的龙舟,满满的一排排赛手,他们穿着红红的彩衣,一弯腰一弯腰,整齐用力地划着大桨,龙舟在水上像一条条机灵的海豚在穿梭,像一条条飞起来的飞鱼,呼呼向前、向前,岸上的人们飞舞着节日彩旗,大声呼喊着“加油、加油、加油、加油”,三条龙舟从江上游了出发,飞快地从眼前冲了过去,几条江船挡住了,看不见了,让它们争夺冠军去吧,这是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一会儿就赛完了,结束了!哎,龙舟太少了。

“走吧,我们去坐江船,上太阳岛!”老爸说。于是,我们乘坐江船到江对面,再坐旅游观光车,四处游玩,哈哈,我们还去江里游泳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