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成本会计实训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成本会计实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成本会计实训总结

大学成本会计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典型工作任务教学法;成本会计课程;项目教学;模块化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更新课堂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高等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课堂是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的第一战场,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高校要着力探索翻转课堂、微课等课堂教学新模式,深化应用性课程教学改革。本文针对当前高校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教学法在高校成本会计课程中的有效应用。

一、高校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成本会计学课程是高校财会类专业的必修课。高等教育最终是为社会经济服务的,让大学生熟悉成本管理的基本理论,掌握成本核算、分析、控制的方法是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不过,高校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现状却不太理想。调查得知,目前高校财会类专业本科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往往出现“教条分割”现象

与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不同,高校成本会计课程有其鲜明的特点:成本会计课程中计算及分配环节特别多,它是“管中有算,算为管用”。例如,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完工产品成本与在产品成本的计算及分配、产品成本分析和控制可采用多种方法,如原材料费用的分配就可采用定额消耗量比例法、产量比例法、实际重量法、定额成本法等,而且定额消耗量比例法的费用分配率又可选用不同形式来计算。从目前高校教学情况来看,部分学生只掌握一种方法,或者说只掌握教师上课所教的方法。很多学生不能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总结和归纳,也未能了解各种方法在最终产品成本计算中的不同影响。

2.账证意识缺乏、成本核算流程限于“纸上演算”

成本会计课程的又一特点是计算量大,而且会大量运用图表来进行核算。众所周知,产品的成本往往是由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及其他制造费用三部分组成。材料费用往往根据材料的领用部分或材料的用途来分配,人工费用往往根据岗位或受益对象来分配,费用的归集、分配及结转必须借助大量的表格来完成。在实际工作中,结转用的大量数据往往来自凭证及账簿。从多年的教学情况来看,大学生普遍把费用的分配和结转视为纯粹的纸上计算,无法将各类计算表与记账凭证、账簿一一对应,也未能将计算中所用数据的来龙去脉梳理清楚。

3.重核算轻管理、分析控制也限于“雾里看花”

学习成本会计课程时,除了学习成本核算,还要重视学习成本分析、成本控制等管理类内容。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注重成本核算,认为成本核算才是最重要的,忽视成本分析、成本控制、成本计划等内容,且对这些内容普遍存在畏难情绪。也有部分学生认为,这些内容和“会计”关系不大,只要粗浅掌握就可以。

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教学法在成本会计课程中的应用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教学法以大学生为主体,要求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一系列的实践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要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遇到的各类问题,最终掌握相关知识,突破重点和难点,并使自身专业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这一教学方法的使用,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大学生轻松掌握成本会计知识和技能,同时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实际动手能力。在知识更新加快、行业标准变化极快的今天,大学生难以在学校获得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全部知识,教师只有培养大学生拓展专业知识的能力(即关键能力),才能使其真正成为专业人才。

1.对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目标进行重新审视

财会类专业本科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适应会计实务、教学和科研等各类会计工作需要的专门人才。成本会计课程尽管也是以会计基本理论为基础,以制造型企业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及核算为主线,也是为后续管理会计课程学习打下基础的一门课程,但从实际工作过程来看,成本会计课程的重点应该在对产品成本计算及核算后的分析和控制。因此,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教师就应该告诉学生,使他们明白该门课程在专业知识体系中的地位,特别是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重点应是通过课堂教学和模拟实训操练来理解各类计算后的经济实质及账务处理关系,最终达到管理和控制成本的目的。

2.按照典型工作任务将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模块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

教师可将课程内容按照工作岗位分解成若干模块,每个模块再赋予典型工作任务,然后让大学生去完成各模块的任务。教师可以选择一个企业两个月的典型的实际成本核算业务(考虑到月初、月末,所以选择两个月的业务),将这些业务的成本核算过程作为教学过程。比如,日常发生的料工费———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制造费用分配与结转———完工产品成本的分配及结转等。教师可以把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七个模块(材料费用的核算、人工费用的核算、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制造费用的核算、废品损失的核算、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成本的控制方法),并且把这些典型的工作任务嵌入到教学过程之中,使教学过程和实际工作任务的流程相吻合,提高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将典型工作任务凭证化,把凭证作为专业语言来表达工作任务

教师可将选中的企业作为课堂教学实践基地,事先带领大学生去企业进行现场认知实习,让大学生了解该企业的大致情况,比如组织机构、产品生产要经过哪些工序、生产工艺的特点以及该企业成本核算的流程、一些相关财务制度等。接下来,教师可将前面所涉及的典型工作任务全部凭证化,用凭证来替代原有的文字表达。比如,用企业真实的“发料单”来说明领用材料的业务,用“工资表”及“工资分配表”来表示工资情况,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制造费用分配表都用企业里实际使用的凭证。这样的教学方式,能让大学生学会判断、整理、归纳会计凭证,理解各种会计凭证的内容及作用,并且根据这些凭证完成账务处理,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4.对教学方法进行完善,将项目化教学应用到教学中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

教师要通过各种有效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注重变革教学方式,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单纯课堂讲授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精讲与讨论、实践相结合的探究式教学方式。具体方案如下:一是将传统课堂的教学内容分为表一所示的相关项目,二是以工作过程为依据序化每个项目的任务,比如项目一的任务如下所示。任务一:获取企业信息,制定工作方案。(1)分析企业生产工艺、生产组织和管理要求。即会分析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生产组织方式,能根据生产类型确定成本核算方法。(2)拟定各项基础工作方案,设置账户。即能拟定财产物资计价方法、收发登记制度,制定消耗定额,各种原始记录的传递等。(3)解读原始凭证,确定成本开支范围,制定核算方案。即能从各种原始单据中读出“会计语言”,能正确划分支出、费用、成本。任务二:生产费用归集与分配。(1)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即能汇总各种发料凭证,编制“发料凭证汇总表”“材料费用分配表”,并能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2)职工薪酬费用计算分配。即能计算计时和计件工资,编制“工资费用分配表”等,并能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3)水费电费、折旧费等的计算与分配。即能编制“动力费用分配表”“折旧费用计算分配表”等,并能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4)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即能设置并登记辅助生产明细账,能选用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算分配辅助费用,并能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5)损失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即能设置并登记制造费用明细账,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并能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任务三:计算产品成本。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归集和分配———即能分别采用定额成本法、定额比例法、约当产量法计算出完工产品的单位成本。任务四:报送成本信息。成本报表编制与分析———即能编制成本报表,进行成本分析,开展目标成本考核。任务五:开展成本管理。成本考核与规划———即能描述规划制定的程序和方法,并完成企业成本规划方案。

5.设计多元化的教学考核方式,突出项目化、过程性考核

平时学习松懈,期末考试前则临时抱佛脚,是部分大学生的学习常态。针对这种现象,最有效的方法是变革考核方式,将传统的期末考试“一锤定总成绩”的考核方式,变为以过程性考核为主、期末考试为辅的全程考核方式。例如,可以将平时各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学习态度、课堂表现等作为过程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70%,而将期末考试成绩作为终结成绩,占总成绩的30%。考核的主体也可以多样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考评三者可以灵活运用。这样,能够全方位地考核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沟通协作能力等。如表二所示,成本会计课程的考核内容可以分为必考项目和选考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相应的考核内容。

三、结束语

成本会计课程是高校财会类专业的主干课程,让大学生轻松掌握成本会计的知识和技能,变被动学习知识为主动学习技能,是值得高校教师认真研究的课题。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教学法以大学生为主体,要求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一系列的实践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要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遇到的各类问题,使自身专业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将高校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业的工作岗位任务有机结合,让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实训实践活动,才能让大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才能真正达到课程的教学目的,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威廉•莱恩,香农•安德森,迈克尔•马厄.成本会计精要[M].刘宵仑,朱晓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2]颜敏,王秀芬.成本会计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大学成本会计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高职;会计;实践性教学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问题受到高度关注。实践教学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施效果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是否能够有效提高、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能够顺利实现。会计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管理学领域的具有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实操性,对实践性教学的需求更为迫切。

北京经贸职业学院会计专业是学校建设的重点专业,近些年历届招生人数维持在200至250人左右,约占全校招生总数的20%至30%,会计专业学生比重较大。通过会计专业教师团队的共同努力,会计专业获批了北京民办教育发展促进项目及北京经贸职业学院配套项目、北京经贸职业学院院级重点专业建设项目支持,专业建设经费充裕。因此,本文结合北京经贸职业学院的实践探索,对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建构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一、服务于国家人才战略需求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对于高职高专在校学生的培养,重点指导学生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具有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定,高等教育要进一步改变专业设置窄的状况,拓宽业务范围,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与训练。《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这些文件既是对近年来高职教育成果的总结,也对今后如何将高职教育办强、办好提出了明确的办学思路。各高职院校能否抓住当前良好机遇,成为高等教育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关键取决于能否真正办出自己的特色,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冯江涛,2008)。在相关部门的一系列政策支持和指导下,北京经贸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建设正在深入进行,并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如多项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教师教改课题等获批立项,为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建设工作,我院会计专业教师积极利用课余时间赴南京、宁波、山西等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进行调研,撰写调研报告,总结学习经验。根据我院特点,及市场需求状况,进一步明确了会计专业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完善实践环节。目前,我院学生的特点是应变能力和灵活性较强,但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弱,所以,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目标便是理论知识“够用”,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而实际操作“管用”,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优势,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我院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实践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计划,模块实训和综合实训相结合,课内实训和校外实践相结合。

2012年、2013年我院会计专业通过调研和分析,两次优化培养目标,调整了教学计划。根据培养目标指导,加大教学计划中会计实操课程的比例和时间,优化实践教学,将集中实训和理论课程中的实训环节纳入到教学计划,做好学大纲,各课程实训的内容做到相互衔接。教学计划中规划,第一学年,在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基础会计课内模块实训,为今后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第二学年,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对本专业进行社会调查,了解专业需求,并同时进行初级会计课内模块实训及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实训。第三学年,进行手工模拟做账,审计学、会计信息系统模块实训;之后,集中专业实习,包括ERP综合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内容。

三、创新课程内容和形式

我院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建设的重点就是拓宽课程内容和形式。专业教师根据学院实际情况,及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将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实训内容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并且,为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和专业技能的新要求,会计专业还定期组织企业专家、注册会计师,其他高职院校的教师定期进行研讨,不断充实和更新实训内容。例如对学生进行的实训,除了单独的手工操作、计算机操作外,还应将二者相结合。以沙盘实训和手工做账为例,沙盘实训在前,学生第一学期通过参与虚拟企业的运营管理,将六年的经营财务数据记录下来,除了编制计算机财务报告之外,仍然以原来的小组为单位来完成手工账,这样可以避免直接给资料做账的被动性和枯燥性。手工做账综合实训中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一六到八个实训小组,每个小组模拟一个公司的财务部门开展工作,小组内按岗位进行分工协作并定期进行岗位轮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沙盘模拟企业经营操作主要通过ERP沙盘操作软件,加强对新生对会计专业管理模拟操作。社会实习和顶岗实习通过安排学生到华拓事务所等会计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和星巴克等实习单位进行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提高学生步入社会前的职业能力和素养。

四、培养“双师型”教师

当前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精通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学院同时也注重会计专业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我院对于会计专业的教师鼓励实行双证上岗,为教师获取职业资格提供专项经费等各方面的支持和指导。尤其在教师担任实践性课程教学前,学院会安排教师其到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一段时间的实践锻炼。并鼓励和资助教师挂职锻炼,对取得会计师或高级会计师资格的教师,也制定了《北京经贸职业学院青年教师成长计划》等相应奖励政策。

我院也加强在职教师的会计理论继续教育,更新知识,鼓励和资助教师攻读更高学位。同时,积极开展与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等院校之间、校企之间的学术交流,促进教师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会计专业的很多实训课程,我们尽可能聘请社会上的高级会计人才和其他相关专业人才来学院进行实践性教学,或作为学院的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极大地优化我院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的效果,同时也充实了我院会计教育的师资队伍。

五、科研促进发展

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建设同时也促进了专业教师科研成果的取得和教学能力的提高。为推进我院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会计专业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以期实现以科研带动专业建设、以科研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以科研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我院会计专业教师在促进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的过程中,积极研究、申报相关项目,开展各种课题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科研成果。如我院于2011年获得了北京民办发展促进项目的会计重点专业建设的立项支持,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立项以及《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等多个院级教研课题的立项支持。长期实践与反思,理论学习与研究,课题研究被认为是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基本途径。在教学研究和教学经验的积累的基础上,我院会计专业教师还参编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成本会计》、《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等多部教材,公开发表了“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建设探索”、“以学生(下转第197页)(上接第193页)为中心的会计专业教学改革设计”等多篇教研论文,既总结了教学成果、也进行了教学模式等问题的进一步探讨,实现了科研促进教学,教学辅助科研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陈敏.浅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构成[J].新会计,2010(3).

[2]冯江涛.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研究[J].财会通讯,2008(1).

[3]高凯丽,许凤.独立学院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J].财会教育,2011(30).

[4]王俊霞.崇文区职工大学会计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11(1).

[5]袁咏平.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22).

大学成本会计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会计专业 案例教学法

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方法还是以传统的会计教学法为主,强调“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形式,传统会计教学模式的单一、死板状态,使得会计教学的质量无法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些高职院校开始把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会计教学中,经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弥补了传统会计专业教学法的不足,因其能使知识得到有效吸收而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

一、案例教学法概述与分析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它产生于1910年,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和法学院首次运用,随后经过反复的实践修改,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通常适合在管理者、医生和会计等专业人员的培训中运用,它具有以下特点。

1、提升学习者独立思考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只告诉学生怎么做,仅停留在书本理论层面,不能使学生学习效果立即显现出来。案例教学法则可以通过学习具体案例使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站在自身的角度去对待案例中所遇到的问题。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方式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所以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法时,主要发挥引导与启发作用,而学习者更多地通过对案例进行自主分析,吸取相关的理论知识,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2、引导学习者由注重学到注重做

案例教学法让传统教学法以讲授为主的形式转变为以互动实践为主的教学形式,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在会计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理论知识的运用,有时候因为一个账目计算方法使用错误,就能使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案例教学法最大的作用就在于通过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把理论知识生活化,再将知识转变为实际操作的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3、双向交流加强

传统的教学法是老师讲授,学习者听。至于听到多少,学到多少,要到考试成绩出来时才能知道。案例教学法加强了学生与老师的互动,要求教师提前准备好案例以便课堂讨论使用,这样既强化了知识点的落实,也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加深学习者的印象,辅助学习者进行知识理解,有助于理论知识的吸收。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案例教学法的实践意义与不足之处

1、案例教学法实践的意义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的对象是即将步入社会从事与会计相关职业的学生,而会计又是一门实际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所以培养其全面发展的能力是高职院校教学的首要目标。在会计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有些高职院校由于忽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无法实际运用。而通过案例教学法则可以改变这种现象,让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相结合,从而加快会计专业教学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案例教学法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实践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有助于推动教材改革,实现会计专业教育的发展。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有利于缓解会计教材与社会需求之间脱节的状况。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首先模拟出的现场场景应该与实际财务工作情境相联,从某个角度看,它具有真实性,能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所需要学习的知识。由于案例教学法具有真实性特征,所以它的教学成果可以作为会计教材革新的参考资料,在教材的改编中,加入更多可实际运用的内容,对其空洞的知识进行删减。通过对教材内容的不断完善,使得教育与社会需求同步,推动会计专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2)使抽象的会计理论变得直白形象化。会计案例教学把呆板的文字、数据变成了生活故事,呈现的画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对会计理论知识的吸收和理解。例如:在会计等式关系的教学中,资产和权益是同一资金的两个方面,那么在教学中可以先给出一个提问式案例“某公司要在其旗下再建一个原料供应工厂,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可以让学生针对此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与概括。通过案例的分析,就能把“资产和权益是同一资金的两个方面”这一知识难点理解吸收。案例教学法能利用案例引出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对学习的关注度增加,不经意间就能吸收所需要学习的知识并加深记忆。

(3)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等综合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造力是培养21世纪高质量人才的主要目标,所以创造力也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案例教学法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比如,在案例教学法的实践运用中,案例模拟教学可以通过模拟现实情境,进行知识运用的训练,在这个模拟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所理解的知识进行加工整理。例如,关于证券的教学中,可以采用模拟证券操作法,学生可以在整个过程中就如何使证券操作更加快速进行研究。那么,通过会计案例教学法,就可以让学生针对实际会计事项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提前进行讨论分析,并且能够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4)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近几年,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在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教材、方法等方面都同步进行,但是,在会计教学实践环节,基本上还是照搬20世纪50年代的模式。比如:平时的作业练习基本上只是习题、试卷等停留在理论层面;高职院校因为一个班级的学生人数多且题目复杂,教师基本上采取的是抽查方式。而会计案例教学法将会计理论、制度和会计处理事项按照科学的目标、规范和格式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编撰成会计案例,以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展示于课堂,让学生能够快速理解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提高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2、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案例教学法的不足

(1)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不高。许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老师并不少,但是大多数的专业课老师都没有企业实践经历,对于专业知识的了解也仅仅限于书本,缺乏实际运用的能力。有时候,因为会计专业教师的缺少,甚至会出现一位老师担任几门专业课程教学的现象,也有其它专业的老师来教授会计专业课程的情况。由于教师本身对会计专业不了解,认知结构不全面,导致学生吸收的知识处于残缺的状态。

(2)教学内容脱离实践。很多高职院校开始把会计专业实践实习这一环节放入教学中,但是教学的重点还是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一些教师没有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再加上更多地强调理论知识,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与运用;另外,一些学校缺乏对会计实训设备的资金投入,学生真正动手实践的机会较少,降低了学生学习会计专业课程的积极性。

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案例教学法的改进

1、与理论教学相协调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要积极运用案例教学法,但是也要意识到,一个案例并不能把所要学的全部内容概括在内,如果教师片面使用案例教学法而完全摒弃理论教学,也无法实现会计专业教学目标。所以,会计专业教学需要案例教学和传统的理论教学相协调,可以分为三步来进行:第一步,开始上课之前,老师要把每堂课的知识体系和重点进行单独讲解;第二步,进行案例讲解,让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与分析;第三步,由教师总结,并结合案例对知识进行系统讲述。案例教学法和传统讲授法进行交叉运用:讲授案例分析讲授。只有这样才能让会计专业知识得到充分的吸收。

2、案例教学设计步骤要严谨

高职会计专业案例教学法实施中,必须要运用与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基本要求相符合的案例,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综合能力。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为避免教学的盲目性,要提前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整理,分阶段有计划性地进行讲解,按照一定的顺序安排进行上课。如果按时间顺序来排,可分为: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以及其他课程。按内容排,则分为章节独立案例和课程综合案例。由于案例教学耗时长,所以在案例设计时,案例教学的步骤要计划好,按照一定规律进行分层次教学。

3、谨慎选择案例进行教学

案例选择的正确与否在会计专业教学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正确的案例选择可以加快教学目标的完成。关于案例的正确选择,应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生活化。会计案例的生活化使学生在心理上更加容易接受理论知识,而生活化同时也要求会计案例具有真实性。真实的会计案例才能让学生对其知识的可信度增加,才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式。选择引导式的会计案例,可以让学生自己发挥创造思维,指引学生自主思考。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才能有动力去解决问题,学好专业知识技能。

(3)互动性。选择的会计案例要具有互动性,能够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主动思考,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模拟性实际操作。教师在旁要进行引导,并针对学生的思考做出正确判断,然后循序渐进地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将知识熟练运用于实际中。

(4)综合性。根据实际生活来说,某件事情不可能只关系到某一个方面的内容,同理而言,我们可以找一些较其他普通会计案例不同的、知识内容覆盖面广的内容,也能适时加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4、对会计案例教学效果进行合理的评估

对于整个会计案例教学法实施而言,评估是重要的环节之一。在一个会计案例教学结束后,要及时对其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估,这样才好确定下一个会计教学案例的选择方向。如果能对每次的评估结果进行整理,可以给整个会计案例教学的完善和创新提供有效的信息。

四、案例教学配套措施的改进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案例教学法在操作实施与完善的同时,相关的配套措施也应该跟上步伐,只有各方面互相配合才能使得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教育教学上得到提升。

1、教学进度科学化

俗话说“一口气吃不成个胖子”,同样学习上也不能急于求成,会计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应该与科学的教学进度相互配合。在许多高职院校,常常会出现会计教师采用大量灌入式教学方法的现象,导致大部分学生只能对少量的知识进行理解和吸收,加大了学生对会计知识学习的难度。所以会计教师在实行案例教学法之前,要对其教学进度进行合理的规划,根据每次上课学习的效果对下次课堂制定的教学内容方法进行修改,然后再选择合适的案例进行配合,这样才能让会计专业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效果加倍。

2、学习效果检测方式的完善

传统的会计学习效果检测方式主要为笔试考试,以卷面分数来评定成绩的好坏。在我们实施了会计专业案例教学法后,相对应的学习效果检测方式也应该随之修整。由片面的笔试检测到全方位的考查,可以采用比例分配的方式,对整个会计教学的过程进行划分。比如,笔试成绩占50%,案例教学的学习效果检测占30%,综合能力考查占20%。只有对学生各方面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综合的考查,这样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客观性、真实性、有效性。

3、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融合

许多高职院校虽然提倡案例教学法,但是并没有把传统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很好的融合运用。应该注意,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不可偏向任何一个教学方法,再加上会计专业涉及的知识面广,更是需要两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和促进。

4、学校领导的重视

在案例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这就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尤其不能因为资金和实训设施问题导致案例教学法无法顺利展开。学校领导应大力支持案例的收集与撰写,加强会计专业教师对于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信心与激情,从而推动会计专业案例教学法的改革与发展。

五、结语

会计专业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中还属于探索阶段,但经过多年来的研究和发展,证明案例教学法是科学且具有可行性的教学方法。目前,案例教学法还处在一种以理论为主的状态,需要大力的提倡实践创新。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实施,是对传统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的一次重要改革,也给整个会计专业教学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谢周平:高职会计专业中税法课程的教学改革[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