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总账会计岗位实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总账会计岗位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综合模拟实训;改革;实践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会计岗位的任职要求而开设的一门专业技能课,涉及的知识和技术十分丰富,因此,需在开设《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在学习了会计理论、并进行了单环节、单项目实训和电算化实训后,开设该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操作方法,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达到理论知识与会计实务的统一,理论与操作方法的融会贯通。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目标主要有:(1)巩固理论知识。(2)将手工与电算化的单环节、单项目实训“串”起来。(3)了解各岗位职责、任务、工作流程。(4)熟悉工作环境,陶冶职业道德。
一、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1、以岗位工作为任务,以典型业务主线整合教学内容
会计工作各个岗位的职责、业务流程虽不相同,但核算方法是相同的,因此,我们按照岗位划分为不同的章节,着重要求学生掌握各个岗位的职责、业务流程及典型业务的处理方法,然后用业务将七个岗位串联起来,通过业务处理,使学生不仅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核算内容,更能使学生熟练运用各个工作环节的核算方法,强化核算能力。
2、融“教、学、做”为一体设计教学环节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作为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以学生的实际操作为主,因此,在每个实训单元中,教师的讲解仅占1/4,内容包括通过多媒体手段演示主要操作环节,具体单据的填制方法,注意问题以及典型业务处理步骤;其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例子模仿教师的操作;最后,是学生通过模拟企业的具体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处理。
3、按“手工”——“电算化”设计教学程序
本课程的特点在于把手工实训和电算化实训结合起来,先进行手工会计实训,再进行电算化操作。这种安排解决了电算化与理论结合不紧密的问题,提高学生使用财务软件的能力,能够较自如地解决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增强应变能力。一套业务,两种实训方法,学生通过对比,不仅提高了操作技能,而且深刻理解了操作的理论依据,减少了实际操作的盲目性,增强了自觉性。
二、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1、走出去,请进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做一名合格的会计必须熟悉企业的经营活动和业务流程,才能更好地理解核算内容,才能为财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相关的经济信息,才能为经营管理者进行正确、有效决策提供支持。为了使学生对企业的生产过程、财务工作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我们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一是带领学生到制造企业参观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与工艺流程,让专业课教师深入企业调查或实习;二是请企业人员来校为学生讲解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和财务工作的主要工作岗位、职能,使学生对企业财务工作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为实训打下基础。
2、具体任务带动技能训练
会计的核心职业能力是填制与审核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大多数学校的实训课程就是利用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训练学生的这三种能力。我们认为,这种实训方式虽然能够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这些核心技能,但对于财务工作还是缺乏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与实际工作有一定的距离。为此,我们用业务项目组织教学,以业务项目为载体,通过完成会计各岗工作任务来训练和强化核心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对财务工作的全程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掌握了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等核心能力,还理解了各岗任务之间的内在衔接关系,全面增强了学生专业技术和实际操作能力。
3、课堂模拟会计工作环境,力争做到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
为了模拟会计工作的实际环境,配备的设备用品应比较齐全,每桌配备了会计工作所需的用品,如企业科目章、模拟银行业务受理章、模拟单位财务章及各种文具用品;为每位学生配备了财务部门各岗位的核算资料;另外,还配备了外币票样图集、人民币票样、点钞纸等,为学生创造了仿真的工作环境;
4、期末考核采取企业考核员工的标准
“教”与“学”做到了企业的岗前培训,那么,“考”也要采取企业考核员工的标准。在考试方法上,通过完成一整套会计包的操作来进行考核和评价。会计包模拟企业真实的账务处理,要求学生掌握从建立账套、填写和审核原始凭证、编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进行成本计算,到编制会计报表一系列核算方法。作为实训课,平时成绩占40%,会计包的完成占60%,评分标准为会计凭证填写的完整性与准确性、账簿登记的完整性与准确性、报表的编制准确性、上机结果各占四分之一。另外,考核成绩除考虑学生上交作业的数据准确与否外,还考虑其完成作业态度,与其他学生的协作意识,及作业上交的及时性等因素,上交越晚,扣减分数越多,从而加强其对会计信息及时性的认识。
三、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1、典型业务引导法
根据每个会计岗位的工作职责,业务流程及经营过程的生产制造流程,总结典型业务,进行详细讲解,反复练习,通过典型业务的处理,学习和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技能。同一案例分别采用横向、纵向的角度练习。横向练习是指学生按照出纳岗、薪资岗、固定资产岗、应收款岗、应付款岗、存货岗、总账岗分别练习各岗位的业务处理,明确某一会计具体岗位的职责,熟悉业务流程,并掌握该岗位全套的业务操作,为学生走向具体的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纵向练习是指学生按照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的顺序完成案例业务处理,使学生全面掌握会计业务的处理流程,提高其综合业务素质。
2、演示、示范法
会计业务的处理,规范性非常强,仅就单据为例,日期是大写还是小写,大写如何写,盖几个章,盖在哪里等每个项目都有严格的要求,不能有丝毫的差错,因此,从理论上掌握了单据的要素及填制方法到能够准确填写,还有一定的距离。例如,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等操作程序性很强,将操作过程制作成电子课件,这样,会计的操作过程很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过程。利用电子课件演示例题、练习题、参考资料,加大了课程的信息量,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3、角色扮演法
在学生了解岗位责任后,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如出纳、应收、应付、固定资产、薪资、存货、总账、财务总监等,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从事会计工作,熟悉工作流程。模拟企业岗位需要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每位同学分别扮演财务部不同的岗位角色,模拟企业财务部实际业务处理流程,进行案例处理,实践成绩根据整组学生的综合表现评分。这样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充分享受模拟实训的乐趣,增强他们对财务流程的印象,又可以锻炼其合作、协调能力。
4、工作流程再现法
明确各个岗位的责任及工作流程后,利用工作流程再现法把各个岗位工作的衔接起来。例如,利用赊购材料的业务,使学生了解从接到采购员的购货发票到进行账务处理,单据在各部门的传递程序及各个岗位的具体工作。实训时,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担任采购会计、应付会计、存货会计、出纳、总账及财务总监六个角色,采购员购买了材料入库时,将发票交到存货会计,由存货会计填写入库单并要求采购员签字,根据入库单编制转账凭证,经总账会计和财务总监审核后,登记材料明细账,然后将发票交由应付会计,由应付会计编制转账凭证,交由总账会计和财务总监审核后,登记应付账款明细账;支付货款时,采购员持报销单交由财务总监签字授权,然后由出纳开支票,将支票交给采购会计,出纳根据支票存根编制付款凭证,交应付会计、总账会计、财务总监审核,然后根据审核无误的付款凭证登记日记账。通过这笔业务的分岗位实际操作,使学生对会计工作流程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崔洁.基于“内外结合 三层双轨三能力”模式的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改革[J].财会研究,2013(5).
[2]赵浚,沈应仙.“双重”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3).
[3]田方.高校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探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总账会计岗位实训总结范文2
教学目标不同,其在实际课程教学中的表现形式就会不同。现阶段,我国会计电算化的主要教学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纯理论型的教学方式,讲述的重点包括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实施、维护与操作的基本原理。这种教学方式并没有带来的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经常会对此学科产生厌倦,而且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都不高,人才难以被企业接受。另外一种教学方式是实务操作型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主要依据财务会计的核算模式对会计电算化应用系统的程序设计及软件应用进行讲述。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启发,给人以“实用价值”的感觉,但是缺点是容易导致学生理论知识的功底较差,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在会计电话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二、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步骤
(一)设计教学任务
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电算化系统管理员的基本素质与基本技能,掌握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在任意一个通用软件环境里独立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能力。对于会计电算化课程来说,需要使学生明白岗位是什么,要求是什么,怎样做三个方面,真正实现工学零距离。因此,在教学设计上,要在分析会计职业岗位(群)的同时,遵循“会计电算化工作流程分析—工作任务驱动—基于工作工程学学习领域设计”工作步骤,彻底打破按学科和理论体系设计课程的模式,按照会计电算化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进行分析论证,转换归纳,设定学习项目。在学习项目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细分为学习任务,并且设定相应的学习情景。这样将学习过程转化为分期完成既定任务、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比起教师在课堂中一再强调为什么要这么做更直观、易懂。
(二)制订任务实施计划
会计电算化的包括单项任务和综合任务两部分,具体实施过程中,要进行分岗和全岗相结合。对于单项任务采用全岗方式进行,一个人承担该项目所有的工作,通过全岗可以让学生掌握会计岗位群的各种技能,毕业后可以从事各种类型企业的会计岗位工作。学生毕业后,不可能独立承揽所有会计工作,为了训练团队协作精神。所以,在最后实训中,安排的是分组分岗实训,即主要是通过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对模拟单位进行电算化会计工作的策划,在策划基础上确定分工,在分工基础上进行各自业务处理的过程。在分组分岗应用中,先根据学生的个人意愿、专业基础及兴趣偏好进行自愿组合,一般以5~6人为一组,每组选一名组长同时兼任会计主管(同时担任账套主管),其他岗位如系统管理员、总账会计、复核会计、出纳、工资及固定资产等岗位,由各小组在了解各岗位权限与职责的基础上各行设置,同时为让每个学生能全面掌握各个岗位的功能及操作,要求各小组必须实行轮岗制度并对任务执行情况进行业绩考核。
(三)组织实施任务
“任务驱动”法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参与度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效果。为此,在具体教学中采用“观模练评”的模式。所谓“观模练评”,就是“观看老师示范—模拟范例—自我训练—老师评价”四步。即:观——教师示范,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理论认知。模——初步模仿,是针对老师设定的任务,学生亲自动手完成操作,教师进行指导操作练——自我训练,进一步熟练所学操作,是自我提高的过程。评——教师评价,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和评价,并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及对操作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一步讲授,进而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是总结与提高的重要阶段。模、练都是学生动手操作,老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作用。因此,教师要通过反复巡视,及时纠正和处理学生操作中的问题,对关键细节要进行重点提示,对操作结果严格比对把关,对操作损坏账套要及时引入更正,保障操作各环节贯通进行。必要时候可以请操作完成好同学进行演示交流,操作过程中还可以让进度超前的同学协助老师去处理其他同学的操作问题,既有助于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创造和形成教、学、做一体化良好氛围。对于一些简单的内容,比如部门档案、职员档案、供应商档案、客户档案等基础档案设置资料,可以实行练—评—讲教学模式,学生“练”在先,教师“讲”在后,符合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考核评价任务
在课程考核中,也改变传统“一考定成绩”的考试方式,而是更加注重过程性考核,具体体现为学生平时表现和阶段性的实训成果,可占到学生总成绩的60%,平时表现主要是出勤、作业、课堂表现情况,阶段性的实训成果主要是账套、报表;另一部分是期末考试,所占比例为40%,可采用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进行。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思考采取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三、任务驱动法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任务设计的难易要适度
在设计任务时,目标必须明确,大任务,可以划成小任务,学生通过完成小任务建构起自己的知识。还要注意的就是任务进度不能太急,难度要适宜,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在设计任务时应包括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求知欲。要使活动成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就得精心组织,使之成为激发兴趣的过程,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下学习。例如本文提到的企业的财务核算系统的实现过程中,这是一个学期任务,是一个比较大的任务,必须把它划分成若干小的任务单元,把任务难度降低。
(二)教师要注意进行角色转换
在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要实现从讲授者、灌输者向引导者、组织者转变,要从讲台上讲解转变为走下来与学生交流讨论,共同学习。在使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时,教师并不是无事可做,而是比传统教学中的任务更为艰巨。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在学生遇到问题时,为学生牵线搭桥;在学生不够主动时,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积极探究;在学生完成任务时,及时做好总结评价工作。
(三)重视课堂小结、阶段小结,善用评价方法
要注意加强课堂或阶段小结,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中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引导学生学习,学生更多时间是自主学习。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因而同样的时间、同样的任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会有所不同,有时甚至会出现两极分化,所以教师要定期进行课堂小结或阶段小结,回顾学过的知识,使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也能跟上进度。在对学生任务完成的质量的评价上,要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做到公平、公正、合理。
四、任务驱动法存在的不足和展望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存在的不足
1.实验任务未能全部完成
大部分学生未全部完成实验任务,主要是因为教学课时有限,课下学生的准备工作又不充分造成的。希望以后增加教学课时,或课外开放实验室,同时继续加强对学生课下学习的要求。
2.会计报表完成质量不高
会计报表实验任务完成的质量普遍不高。一是因为手工会计教学中,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与要求有差距,如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之间的钩稽关系、业务流程不清楚。二是因为学生对报表的公式设计理解不够,运用缺乏灵活,导致学生在使用电算化处理问题时,出现会计报表编制不平等问题。
3.学生的会计职业素养需要加强
学生的会计职业素质还需进一步地加强,如学生在进行练习时经常返工,究其原因是粗心大意,因前期填制凭证出现了错误,导致后期的账簿记录错误,返工影响了学生完成练习的信心,这就需要在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中,培养其细心、耐心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还有的学生是因为输入文字的速度太慢,影响了练习任务的完成率&这些问题提醒教师,教学中不但要注意专业知识的传授,也应注意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二)任务驱动法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应用展望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的肯定,是教学改革的初步尝试,但在本次教学应用中也表现出了不足。今后在教学设计上,可以组成财务团队进行模拟训练,即在设置制单岗位、出纳岗位、材料会计岗位、往来账会计岗位、总账会计岗位等,结合总账模块、报表模块、薪资模块、固定资产模块等设计教学任务后,由5名学生组成一个团队也即一个财务部门,每一名学生负责一个会计岗位的工作,同时承担本岗位的工作职责。发生经济业务后,首先由学生分析经济业务的发生与自己的工作是否有关,如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应及时进行业务处理,且按照规定程序及时传递给其他的会计人员进行下一步的业务处理。财务团队教学训练模式,既明确了每一位学生应负的职责,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五、结束语
总账会计岗位实训总结范文3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中职学校的生源状况不尽人意,大部分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平时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不能深入研究学习,对测试考试往往带有应付性,“60分万岁”的思想较普遍存在,专业基础与专业意识较为薄弱;许多学生只注重证书,认为考取会计电算化合格证书就已足矣,对学习中碰到的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研究,对会计电算化模糊的角色无法自行做正确的总结。大部分学生拿到会计电算化合格证书,进入到工作岗位后,很难符合实际工作的要求,承担相应的工作。因此,针对当前大部分学生在会计电算化学习过程中的“角色模糊”问题,必须要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控制和解决。
2会计电算化“角色模糊”问题的解决措施
2.1增强企业会计架构意识,提高学生会计角色认知
要解决学生在会计电算化学习过程中的“角色模糊”问题,教师首先要当好“导演”,帮助学生形成企业会计架构意识,提高学生对会计角色的认知。如果把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过程比做一部电视剧的话,教师就是导演,学生就是演员。教师这个导演是否有“导”的技巧,能否帮助学生形成企业会计架构意识、提高学生对企业会计的分工与职责及各会计角色的认知,成为了学生能否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成功处理所扮演的角色的关键。因此,教师要从实际出发,把理论教学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用最有效的“执导”方法让学生掌握企业会计架构,构建学生的企业会计架构意识。同时要选好会计电算化的“剧本”,对“剧中”的所有角色进行划分并对其作一个综合的描述,让“演员”了解不同人物所要演的“剧情”。这样通过教师对“剧中”不同角色,即岗位职能的介绍,如凭证审核员与制单员等,可以使学生在心中构建会计实践工作中人物关系的总体框架,进而学会根据现实中企业财务人员的情况进行各种会计核算程序操作。
2.2强化情景体验式教学,强化会计角色体验
2.2.1强化情景体验式教学
模拟情景体验式教学法是解决学生在会计电算化学习过程中“角色模糊”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其通过采用案例教学,让不同学生扮演案例中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操作,以企业情景体验式教学来提高学生运用会计电算化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是在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室里,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模拟,采取会计手段完成日常账务处理的过程。情景体验式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为主,而情景体验式教学却是以“学”为主,它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情景角色模拟,来获得个体体验,提高会计角色认知。情景体验式教学要求教师事先设计好虚拟的企业环境,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扮演与体验不同的会计角色。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要注意模拟情景的逼真性,也要尽量将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知识点融于其中,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式教学中学习、总结,增强会计角色体验。
2.2.2模拟角色互换导练,强化会计角色体验
要解决学生在会计电算化学习过程中的“角色模糊”问题,还应让学生对所模拟的会计角色进行互换导练,以增强会计角色的体验。在日常会计电算化情景模拟教学中,一个学生经常要同时扮演会计主管、总账会计、一般会计、出纳等不同权限和职能的会计角色,这常会影响学生对不同职位的理解。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结合记账凭证会计核算程序让学生对工作中的角色权限有清晰的定位,还要让学生对所模拟的会计角色进行互换导练,通过对不同会计角色的体验来明确各会计角色的职能。例如,在学账模块会计凭证的传递、装订和保管过程中,让不同的学生轮流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总账会计、会计主管、应收会计、应付会计、材料会计、出纳、采购主管、仓储主管、销售主管等,以体验不同角色在整个会计业务运行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学生对不同会计角色的互换导练,使学生对会计角色有进一步的体验,进而对会计工作中的角色有更加准确和清晰的认知。
2.3加强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岗位意识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物理学家劳厄(MaxTheodorFelixVonLaue)曾说过,“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的东西”,中职教育要为社会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就要注重把知识与技能相结合,注重实践性教学。而加强实践性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岗位意识,也是解决学生在会计电算化学习过程中的“角色模糊”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在注重校内模拟实训的同时,要意识到该课程的实践性非常强,其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校内,而是要尽可能地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积极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带领学生们走入企业,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会计角色意识。若学校教师能在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初期,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带领学生到一线企业的财务部门进行学习和体验,会使学生真实地接触到企业会计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对企业财会工作人员的权限和职责分工形成直观的认识。在学生进入企业学习体验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考察学习的目的和任务,使学生带着目的与思考进行实践学习。当然,在学生学习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让学生清楚了解不同财务人员的分工与岗位工作职责,进一步构建起企业会计的总体架构意识,提高学生对企业各会计角色的认知。
2.4项目驱动教学
要解决学生在会计电算化学习过程中的“角色模糊”问题,我们还可以通过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驱动教学法来增强学生对会计角色的认识。教师在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可以事先辅以会计相关软件设计几个不同的会计电算化案例项目,然后把班上学生分为若干个项目小组,小组成员则分别扮演不同的会计角色参与其中。在学生完成会计电算化案例项目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带着项目中的问题去观察、思考、理解课内外的知识以及不同会计角色的职责区别。这种以学生为主体,基于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让学生以分工协作的形式一起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会计电算化案例项目,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在整个电算化项目操作过程中不同角色不同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和工作权限,当然,这还需通过不断地实践学习来强化和巩固。
2.5分组模拟竞赛法
总账会计岗位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中职;会计实训;对策
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它要求学生既要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要掌握会计工作的职业技能。中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旨在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在会计专业的教学中,加强会计实训,提高动手能力是培养学生的关键。当前,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面对企业会计实务工作“无从下手”,而会计是企业中的关键工作,企业希望聘用已有实际工作经验,能胜任该岗位工作的人才,而不愿意花时间去培训仅仅学过理论知识的学生。为了改变此现状,要先认清会计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变这一现状的对策。
1中职会计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会计实训教学认识不够。中职会计教育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理论为核心,以讲解教材内容为主,忽视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将大部分时间用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训课大都是在理论课完成的学期末时才花一点时间匆匆练习,实训效果得不到保障;学生年龄较小,社会经验不足,没有认识到会计职业技能的重要性,以为只要通过从业考试就可以了,对实训环节缺乏兴趣,平时不加强练习,实际操作能力得不到提高。
(2)师资力量薄弱。从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师队伍来看,大多数是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进入职校的大学生,他们虽然有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但是没有真正从事过会计工作,缺乏会计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很多中职学校不设置专职的实训课老师,而是由理论课老师同时担任。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很多老师没有时间参加社会的会计实践工作,也没有完整地经历过一整套的会计工作流程,其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脱节[1]。在会计实训教学中,以教材内容为依据,只限于对课本知识的讲解,忽略了迅速更新的会计知识。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实训教学效果不佳,影响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3)实训教学环境不完善。许多学校建设经费短缺,实训设施不足。部分中职学校虽然建立了电子模拟实训室,但是由于没有真实的数据来源,实训资料缺乏,实训教材内容陈旧,学生得不到系统的练习;部分学校还没有专门的电子模拟实训室,只能进行手工账实训,但是手工账工作量较大,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占据了学生很多时间。市面上推广的一些小型的会计软件价格较低,随着企业对会计工作要求越来越严格,运用会计软件做账日益普及。实训教学环境不完善,与企业工作环境相差较远,学生对会计岗位的工作没有形成清晰的认识,不能快速地适应会计实务工作。
(4)实训内容陈旧。实训内容陈旧,更新的速度跟不上时代的变化。近几年,《个人所得税法》、社保的计算及国家劳动法规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发生了变化,但会计实训教材的内容还没有更新;现在会计岗位工作的内容越来越广,除了进行日常的核算外,还要做纳税申报、工资计算和社保办理等,而学校里的会计实训只是选取理论考试中重点来讲授,如固定资产、应收/应付款、存货核算等,主要集中于会计核算部分,而税收内容、审计内容和管理会计的实训较少,忽视了会计监督的实训及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涉及的其他方面工作;目前服务业在我国三大产业中比重日益增大,但会计实训内容仍旧集中于对流通行业和制造企业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因而对增值税内容实训较多,对属于服务业范畴的营业税训练不够。
2提高中职会计实训效果的对策
(1)更新观念,重视实训教学。学校要积极更新观念,重视会计实训教学环节,增加会计实训环节的经费投入,支持教师参与会计实践工作。合理确定专业教学目标,优化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使实训课教学的学时达到总学时的一半,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训练习。作为会计实训教学的主导者,教师要认识到实训环节的重要性,这是中职学校教学性质所决定的,也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同时要引导学生意识到实训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其主体作用,使其在学习中有明确的目标和积极的心态。
(2)提升师资水平。会计专业教师不仅要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水平的实务操作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一批懂理论会操作的学生。学校要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鼓励教师到企业轮岗学习,掌握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的方法,深入车间了解成本核算的步骤,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提高会计专业技能;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类会计知识的培训,以了解最新的会计行业法
规和知识,参加会计方面的技能比赛,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学校可以聘用一些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担任实训教师,指导实训工作,提高会计实训的效果。
(3)加强实训教学环境的建设。学校应加强对会计实训室软硬件的建设,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环境。实训室建设应按照会计工作场所布置,努力营造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逼真具体的情境能使学生感受到企业环境的氛围。可以按照岗位职责设置不同的会计工作岗位,如出纳、成本会计、总账会计、应收会计等,以便学生能够了解各个工作岗位是如何联系、如何相互配合完成工作的,提高学生在该岗位工作的适应性。应配备专门的电算化软件、ERP软件,如金蝶、用友等财务软件,方便学生熟悉电算化做账。
(4)改进会计实训内容。教师平时应多关注国家法律法规的出台,如《个人所得税法》、新的会计准则、最新的最低工资标准等。在实训教学环节中,应注意与实际会计岗位需求结合,运用最新的知识,适当弥补会计实训教材的滞后和不足;结合当前经济发展的趋势和重点,增加多种行业的经济业务的实训,除了流通行业、制造业的经济业务外,适当地让学生训练与服务业相关的经济业务,如餐饮行业、娱乐行业、文化传媒行业、证券投资行业等,让学生可以了解其他行业会计核算的特点[2];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工资的分配和计算很重要,会产生许多税费,如个人所得税、职工教育经费、社保、职工福利费等,因此教师应当给学生补充与会计相关的知识,例如职工工资不能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用人单位应当为员工缴纳社保等。
(5)以比赛促进学习。会计专业技能比赛是实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中职会计专业技能比赛有国家比赛、省级比赛和市级比赛,学校还可以和兄弟院校联合比赛,也可以组织校赛,班级分小组比赛[5]。教师在比赛前指导学生,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实际操作方面的弱点,处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问题。通过参加技能比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相互沟通协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职业技能。
(5)实行轮岗制的综合实训。综合模拟实训是对之前各个阶段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应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能一人处理全套账务,而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根据会计工作流程设置不同岗位,每人负责一个模块的工作,使学生能够真实感受到会计工作的场景,避免了一人独揽造成的牵制作用不够和审核不准确等缺点。小组中一人负责填制原始凭证;一人负责审核凭证、记账等;一人负责银行存款和现金的管理,登记现金收支和日记账;一人负责总账的登记、编制报表和财务分析说明书。在模拟实训中,严格按照审核制度及核算程序处理账务。对一个环节出现的问题,要及时退回并纠正。每隔一段时间,就交换岗位,这种方式使同学们了解到会计职业不同的岗位要求及其相互监督的重要性。
总之,加强会计实训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只有优化会计课程设置,努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改善实训教学环境,创新会计实训模式,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技能。同时,还要总结经验,不断探索,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对中职会计学专业学生的要求。
参考文献:
总账会计岗位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高职会计;会计教学;综合能力;“互联网+”
[DOI]10.13939/ki.zgsc.2016.01.162
1 引 言
“互联网+”经济发展带来各领域的变迁,高职会计课程教学也需要考虑当前“互联网+”因素做出适当的改革,更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满足未来工作发展需求。会计课程教学旨在培养能够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小企业会计专业类人才的教育,基于灵活就业的现代企业一线应用型财会技能人才。
高职会计课程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主要包括社会能力、会计方法能力、会计专业能力。其中,社会能力是指学生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人际关系能力、执行力、社会责任感等;会计方法能力是指学生理解和掌握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具有会计实际业务问题的综合分析解决能力,会计全局统筹能力和会计系统决策能力;会计专业能力是指学生具备从事会计工作的核心能力,包括会计管理决策能力、会计信息处理能力、会计核算能力。
会计课程教学具有极强的操作性、实用性,从会计课程教育发展历程看,先后经历精英教育―大众化教育历程,在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会计课程教学改革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实用型人才需求,缓解了我国会计人才紧缺问题。然而,“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会计人才不能再延续传统流水作业教学现状,应结合“互联网+”时代背景进行适当改革,注重会计人才实效性教育转变,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2 重构高职会计课程教学体系
高职会计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课程体系重构,包括会计职业培训课程和会计职业实训模块。
会计职业培训课程包括会计从业资格培训课程、初级会计培训课程和高级会计培训课程三层级。其中,会计从业资格培训课程作为培养学生会计专业能力基础课程,属于会计基本能力培训课程。会计从业资格培训课程主要包括《会计职业道德和财经法规》《基础会计实务》《公司经营管理》等入门课程,帮助学生知晓公司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和作用,熟悉会计工作基本流程和基本技能,掌握会计核算工作流程,为学生奠定基础会计专业能力,利于学生具备会计从业资格;初级会计培训课程中设置会计岗位培训课程,包括《出纳实务》《资产会计》《纳税会计》《费用会计》《成本会计》《总账会计》《会计电算化》等课程,进一步提升学生会计核算工作能力,培养学生会计岗位技能;同时,设置会计选修课程和实际操作课程,培养学生会计方法能力。在此阶段,还可以设置不同行业会计课程,如《服务业会计》《房地产会计》《金融会计》《商业会计》等,以及和会计工作岗位相关课程,如《国际贸易》《市场营销》《财经英语》《电子商务》《会计制度设计》《会计文书写作》等,内化学生会计知识,扩展学生会计职业能力,提升学生会计工作适应度,满足会计工作行业转换需求,继续学生会计学习能力;高级会计培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会计职业判断力,主要设置《财务管理实务》《审计实务》《企业现场实训》等,进一步训练学生会计系统思维,迁移学生会计习得知识,获得会计综合能力。
会计职业实训模块重构以会计专业技能和计算机操作技能为双轨训练线,基于校内会计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培养学生会计综合能力。在会计职业实训模块构建中,应结合会计职业培训课程包三层级设置不同层级的会计操作实训模块,如会计基本技能实训、计算机操作实训、会计核算工作基本能力、出纳岗位实训、会计岗位实训、财务软件应用实训、电子商务训练、办公自动化操作实训、会计综合实训。最后,学生以顶岗实习身份参与企业现场会计实习,训练学生会计实际工作能力,做好会计实习心理准备和职业准备,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3 高职会计课程教学模式课改
高职会计课程教学遵循“简单-复杂”原则,采用三层次“会计基本技能-工作项目训练-产学研”会计教学模式,结合各层次教学目标选择不同教学方法。
3.1 “教学做”一体化会计基本技能教学模式
第一层次的高职会计课程教学,基于高职会计课程教学专业知识、核心能力及会计工作实践性的特点,训练学生会计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采用会计真实工作项目,具体实施“教学做”一体化会计基本技能教学模式。
第一,学生明确会计工作要求。在会计真实工作项目导入阶段,教师结合会计工作要求,为学生说明会计工作内容,引导学生明确会计工作要求。在会计真实工作项目导入阶段,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会计真实项目工作,并由教师分析会计真实项目工作基本知识点。
第二,学生明确会计工作任务完成步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会计真实工作项目进行完整演示,学生在认真观察的过程中,做好笔记记录,掌握基本会计工作任务完成步骤,最后可以亲自完成会计工作项目任务。
第三,学生完成会计工作任务后,教师予以适当指导修正。在学生亲自完成会计工作项目任务后,教师可以结合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指导,并对不足之处进行适当修正,进一步强化学生会计基本技能,训练学生灵活创新会计能力。最后,教师从专业角度,对学生完成会计真实工作项目进行全面评价,总结学生会计真实工作项目完成情况。
3.2 “六步法”工作项目训练会计教学模式
第二层次高职会计教学模式是基于会计实际工作项目设计的,由学生自行设计会计工作项目,并独立完成和实施会计工作项目计划和方案。
第一,收集资料。学生结合会计工作项目内容和任务要求,在学校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或利用互联网查询会计工作项目相关信息资料。
第二,制定会计工作项目计划和方案。学生收集会计工作项目资料后,将会计工作项目资料进行整合梳理,结合会计工作项目任务要求,将会计工作项目内容划分为不同会计工作项目内容,确定子会计工作项目的实施方案和完成节点,具体细化后的会计工作项目任务及相应考核标准。
第三,确定会计工作子项目完成方案。教师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和学生共同参与会计工作项目的问题讨论,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和解答问题,确保会计工作项目计划和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第四,实施会计工作项目。在确定会计工作项目方案后,由学生具体实施和执行会计工作项目计划和方案,教师则发挥指导和示范作用,帮助学生顺利实施会计工作项目,引导、协调、规范学生会计职业素养,提高学生会计综合能力。
第五,检验会计工作项目实施效果。学生具体实施会计工作项目,并结合会计专业知识检验会计工作项目实施是否符合会计工作项目任务要求。
第六,评价会计工作项目。学生完成会计工作项目后,进行自我检验,提交会计工作项目完成成果,并对会计工作项目成果进行展示,教师结合会计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对会计工作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考核,并进行总结点评,听取学生学习反馈。高职会计课程执行“六步法”会计工作项目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会计工作岗位工作奠定知识和能力基础。
3.3 “产学研”会计综合训练教学模式
第三层次高职会计课程教学结合会计课程特点,实施产学研会计综合训练教学模式。由企业会计人员提出会计课程中需要解决的会计问题,并制定明确的会计工作考核标准,真正践行会计综合训练产学研一体化训练。在会计课程教学中,构建会计工作小组,让学生参与会计问题的真实情景研究,参与教师会计科研课题,并参加会计相关技能大赛。
4 高职会计课程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策略
4.1 做好会计教学准备
高职会计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要尊重学生个性,基于对学生的个性化了解。笔者建议教师可以采用调查问卷形式,了解学生个性特点,具体调查学生兴趣爱好、价值观、家庭背景、职业目标、教育经历等,同时设计会计工作项目或活动,和学生展开有效沟通,了解学生对会计工作项目或问题的观点看法,加深对学生会计学习的全方位了解,做好会计教学准备。
4.2 转变会计教学理念
高职会计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传统会计教学有很大差异,传统会计教学抑或注重会计理论知识讲授,抑或注重会计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忽视了教与学的学,忽视了会计教学综合素质培养目标。高职教师应转变会计教学理念,在会计课程教学中坚持以学为中心,注重“会计基本技能-工作项目训练-产学研”会计综合能力培养,应用科学教学手段和方法,唤醒学生会计学习兴趣,训练学生会计实践能力,以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为教学主线,实行会计专业技能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双轨教学制,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建设校内模拟实训和校外实训基地,真正践行会计教师灵活创新教学理念。
4.3 加强会计师资力量
高职会计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需要加强会计师资力量,提高教师人才标准,建设“双师型”会计教师队伍,加强会计教师专业知识理论培训和实践技能、经验的积累,倡导会计教师到企业定岗工作,积累一线工作实践经验。此外,高职会计课程教学也可以外聘企业专业人员担任教学导师,并给予会计专业教师以适当的指导,全面提高会计教师教学能力。高职会计课程教学教师队伍建设,离不开企业支持,要基于校企合作视角,建设校外会计实训基地,结合会计课程特点、区域经济特色、企业行业背景,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在学校、企业、社会之间搭建稳定的产学研关系,培养教师和学生会计岗位技能,锻炼学生会计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会计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志容,会计教学与学生自学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14(8).
[2]赵建群,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构建――《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2(5).
总账会计岗位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业财融合;实操训练
一、什么是“业财融合”
“业财融合”指的是财务部同其他业务部门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打破原来部门各司其职的现状,让财务部参与到业务部的数据分析过程,其中涉及业务经营活动内容,以此提及科学的、合理的建议。业财融合,作为财务部门业务延伸,帮助部门价值链重构的一种方式,是财务、业务、信息三者融合的重要表现。就2018年的中国会计研讨会上,便有提及业财融合的概念,目的是帮助指导老师参与到教学创新与教学变革,为会计人才的培养奠定理论基础。业财融合的好处在于,能利用会计实践教学来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做好会计职业定位,并努力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工作,以此增强学生的业财融合能力,避免学生在岗位就业中,存在财务不知、业务不懂,无所作为的尴尬处境。[1]
二、为什么要进行“业财融合”
(一)内因: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企业管理扁平化,岗位规模与业务内容的拓展,企业面临的风险增多,管控意识遍地开花,业财融合能帮助企业增加其利润渠道。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寻找到发展契机,就务必要学会成本降低、提高经济水平,继而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从财务到业务是日常管理的步骤,只有从源头加强与实现开源节流,方可优化各流程,了解到成本与费用变化的主要原因,方便知道后续工作业务开展的内容。
(二)外因:新技术应用的外在推动
大数据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是现代管理职能改变的关键。信息技术的优势,在于节省企业成本,优化企业系统,特别是企业各类数据工具的使用,使得信息化系统能符合各类标准、各种用途的数据报告。
三、“业财融合”背景下对会计人员提出的要求
(一)强化沟通能力
会计在企业中的作用,是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不同于业务员是为了公司业务着想。会计人员是实现业务与会计连接的基础,只有强化业务人员的交流,掌握同其交往技巧,方可实现业务与会计之间关系融洽,解读财务数据背后的业务概念。会计人员的沟通能力,将是财务部、业务部掌握实用信息,提高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基础。
(二)提升专业能力
财务会计隶属于报账型会计。会计人员依据业务内容记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出具会计报表,要完成基本的对账与核算工作。仅对其基本账务处理、财务核算等专业能力提出了要求。管理会计隶属于经营性会计,其主要职责是会计决策、会计考核以及会计控制等,注重对未来发展的规划。会计人员务必要掌握一定的会计知识,精通成本管理、预算管理、绩效管理、管理会计报告和分析、内部控制等管理会计专业知识。业财融合的好处在于,财务是业务晴雨表,业务是财务发展的重要表现。会计人员只有主动参与到管理会计之中,方可了解行业会计的发展情况,从管理者角度出发,掌握对行业的预测能力、战略定位能力、风险投资能力与管理咨询能力乃至税务筹划能力等。[2]
(三)提升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业财融合同现代化信息技术是紧密联系的。业财融合通常是基于财务信息化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符合企业常规的流程,实现数据与信息的整合工作。会计人员只有不断适应行业的发展,方可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出谋划策,提高企业的经济价值。一方面,会计工作者加强学习,让信息技术成为提高技能的工具,而不是被现代技术所淘汰。另一方面,会计人员掌握一定的技能,便能在技术交融过程中积极进取,让信息技术为自己服务,让自己在会计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提升自我。
(四)学生的沟通能力得到提升
基于业财融合的角度分析,财务人员参与到企业销售业务活动范畴,是为了支持业务的有效开展。业务人员能准确应用财务信息,并得到相应的财务支持与帮助。就实际处理来看,财务部与业务部通常是无法互相理解,由此,有必要进行“业财融合”。让财务知识融入到业务管理之中,好处在于:第一,促进财务部与业务部之间的理解,避免各自为政的情况;第二,财务部说服业务部改进工作内容,是其提高管理水平的关键。[3]
四、“业财融合”理念在本门课程中的体现
(一)企业经营及会计核算实操训练课程设计
本课程较好地将教学理论与社会实践融合,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主动参与其中,真正实现知识与技能融合。就整个实践来看,学生务必要亲身经历,按照自身的角色扮演,来负责市场营销、采购管理、库存管理等多项管理的职责,并完成相关任务。通过业务运营、财务数据分析、财务决策分析,学生能感知企业管理的流程,比如企业的原材料投入、产品产出与产品销售等。从学生参与培训的角度,充分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营销状况等。实践过程中,逐步检验学生的财务能力,比如资金运筹帷幄能力、财务账单处理能力,乃至对整体公司的运营掌握能力等。学生在参与培训的过程中,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势必能提升其自身的决策能力与风险把控能力,乃至是团队合作能力。
(二)实践教学模式的转变
本课程主要是实现从教学生学习会计,到学生主动去掌握会计知识,获得会计技能。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主动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实践中,了解企业业务处理基本流程,实现通过实践活动提升专业技能,从而引导学生从经营管理层角度深入了解企业财务数据。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逐步创设良好的环境,方便学生开展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提升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学生能增强其团队合作意识,并在实践过程中熟知业务内容与业务流程,乃至企业的价值链,较好地解决在工作中可能面临的诸多问题。只有回归现实工作情境,才能体现“业财融合”在实际工作中的价值。
(三)学生通过岗位分工,明确相应的责任
通过模拟企业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在企业工作中能担任出纳、总账会计、财务经理等职位,就此类教学氛围,让学生体验与了解业财融合的益处,同时提升其学习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就实践教学活动中,我们能将课堂逐步延伸到实训公司。
(四)加强仿真实训,提升业财融合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专设采购部、宣传部、财务部、人事部、资产部等各部门,学生凭借自身的兴趣,参与到工作中去。同时班级成员将依据部门划分成不同小组,每个小组成员都各司其职,并在模拟岗位上担任自己的岗位职责,另外岗位实施轮岗制,让本专业所有学生更加全面地关注各部门岗位职责与岗位细节。通过上述方式,让学生能在其岗位工作中,了解到自身职责,并逐步掌握岗位实践技巧与方式。与此同时,在业财融合的基础上,建立起新型的会计实践教学模式,为学生传授企业运营、财务管理等知识,解决过去教学模式的弊端,让学生能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中,感受到不同的教学体验,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实践能力与职场适应力,以此实现高职院校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4]
(五)细化部门教师指导流程
1.采购部指导流程(1)指导教师参与采购部经理以及采购部工作人员的选聘工作;(2)指导采购部经理制(修)订《采购部岗位职责》、《采购部工作流程》等部门相关制度;(3)指导教师对采购部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工作;(4)指导采购部人员进行商品询价工作;(5)在资产部对商品进行编号前,指导采购部人员完成商品定价工作;(6)指导采购人员填写费用报销单,做好费用报销工作;(7)对采购工作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收集和整理,以书面形式交由案例开发小组进行案例开发。2.销售部指导流程(1)指导教师参与销售部经理以及销售部工作人员的选聘工作;(2)指导销售部经理制(修)订《销售部岗位职责》、《销售部工作流程》等部门相关制度;(3)指导教师对销售部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工作;(4)指导销售部经理制定本学期销售计划以及销售实施方案;(5)定期核查销售台账、督促销售人员做好商品入库以及出库登记工作;(6)每月末指导销售人员对存放于销售部商品进行盘点清查,指导销售人员编写盘点报告;(7)对工作中的典型问题进行收集和整理,以已书面形式交由案例开发小组进行案例开发。3.宣传部指导流程(1)指导教师参与宣传部经理以及宣传部工作人员的选聘工作;(2)指导宣传部经理制(修)订《宣传部岗位职责》、《宣传部工作流程》等部门相关制度;(3)指导教师对宣传部人员进行岗前培训;(4)指导宣传人员拟定本学期宣传活动方案(包括宣传时间、活动形式、活动具体内容);(5)指导宣传部人员做好宣传活动的实施和总结工作;(6)对工作中的典型问题进行收集和整理,以书面形式交由案例开发小组进行案例开发。4.财务部指导流程(1)指导教师参与财务部经理以及财务部工作人员的选聘工作;(2)指导财务部经理制(修)订《财务部岗位职责》、《财务部工作流程》等部门相关制度;(3)指导教师对财务部人员进行岗前培训;(4)指导财务人员进行日常的账务处理工作以及期末结账、盘点等工作。(5)对工作中的典型问题进行收集和整理,以书面形式交由案例开发小组进行案例开发。5.资产部指导流程(1)指导教师参与资产部经理以及资产部工作人员的选聘工作;(2)指导资产部经理制(修)订《资产部岗位职责》、《资产部工作流程》等部门相关制度;(3)指导教师对资产部人员进行岗前培训;(4)指导资产部成员对新品进行编码;(5)指导资产部人员对直销组库存商品进行月末盘点,并编制盘点表;(6)提醒资产部人员盘点时注意清查货物的保质期,如发生赔偿责任,协助资产部人员对责任进行划分;(7)对工作中的典型问题进行收集和整理,以书面形式交由案例开发小组进行案例开发。6.人事部指导流程(1)指导教师参与人事部经理以及人事部工作人员的选聘工作;(2)指导人事部经理制(修)订《人事部岗位职责》、《人事部工作流程》等部门相关制度;(3)指导教师对人事部人员进行岗前培训;(4)指导教师协助人事部人员不断完善岗前培训PPT,并做好实训人员岗前培训工作;(5)对工作中的典型问题进行收集和整理,以书面形式交由案例开发小组进行案例开发。7.监管部指导流程(1)指导教师参与监管部经理以及监管部工作人员的选聘工作;(2)指导监管部经理制(修)订《监管部岗位职责》、《监管部工作流程》等部门相关制度;(3)指导教师对监管部人员进行岗前培训;(4)指导监管部人员做好监管部相关日常工作;(5)对工作中的典型问题进行收集和整理,以书面形式交由案例开发小组进行案例开发。8.手工账实训指导流程(1)指导教师参与手工账实训部门人员的选聘工作;(2)指导教师指导实训部工作人员做好实训人员小组分工(4人一组),并选出每组组长;(3)指导教师负责制作手工账实训PPT、并做好手工账实训培训工作;(4)协助实训部人员做好手工账的检查工作;(5)指导实训部人员做好实训部相关日常工作;(6)对工作中的典型问题进行收集和整理,以书面形式交由案例开发小组进行案例开发。综上所述,在业财融合背景下,会计教育将掀起一场革命,高职教育要想在这场革命中把握机会,凸显自己的办学特色,则需要通过教学改革的方式来实现。在改革的过程中,应与业财融合趋势相结合,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形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打造“双师型”队伍,在业财融合的背景下,使我国高职院校培养出更多社会所需的应用型、全能型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郭永清.中国企业业财融合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7(15):47-55.
[2]梁庆海,刘桂涛.基于业财融合的会计人员转型思考[J].财会学习,2018(20):94-95.
[3]谢凑多.业财融合视角下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12):260-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