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冬天的文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描写冬天的文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描写冬天的文章

描写冬天的文章范文1

关键词:景物描写;作文教学;景物描写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5-0065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学生写作技巧欠缺,现笔者以教学实际谈谈如何使作文“锦上添花”。

一、景物描写的特征

自然界景物众多,千差万别,各有其特点,我们要写好景物,应抓住事物各自的特点进行细致观察,获得鲜明印象。写作时应认真研究自然景物在形、声、色、味、远、近、高、低等诸方面的具体表现,区分景物本身的特点与人为或其他因素造成的特点。表现一时一处的众多景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位置、主次、色彩等)。只有在研究这些特点上动脑筋,下苦功夫,才会迅速提高描写景物的能力。

二、景物描写的作用

1.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有时候写作不需要具体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时代背景,可以通过环境描写来展示。

如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开头:“那是费城7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开头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也暗示了当时的天气。

又如《微笑的可乐》:“我七岁那年,故乡的夏天炎热异常。没有一丝云朵,天空在灼热的阳光里呈现空洞的蓝色,空气中翻腾这热浪。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蔫蔫的,失去了往常的活力。”环境描写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也烘托了人物沮丧的心情。

2.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叙事的文章中,环境描写往往能够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文章《每一缕阳光都该照耀到新生命》第四段:“周围异常安静,只有近处岩层渗出的地下水发出的‘叮咚,叮咚’的声音,掺杂着远处隐约传来的掘煤的爆破声。”环境描写,渲染了寂静的气氛,烘托了人物紧张的心情。

又如《远处,那一盏灯》第三自然段:“寒冬腊月的风是那样的冰冷刺骨,‘呜呜’地在山谷里作响,萧瑟的草木在冰天雪地里哀鸣。”渲染了环境的凄凉和“我”因饥饿、寒冷体现的孤寂、无助的心情。

各种心情都能在无声却有情的景物中体现出来,收到“有声胜无声”的效果,引起共鸣。

3. 烘托人物性格

环境描写对人物的性格有一定的烘托作用。

如文章《小葱青青》:“太阳出来了。那雪更白,那葱更青。”环境描写突出表现小姑娘淳朴与坚强的性格。

又如文章《驿路梨花》中对小茅屋的描写:(1)“白木门板上用黑炭写两个字:‘请进’” (2)“火塘里的灰是冷的,显然好多天没人住过了。一张简陋的磊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3)“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这都反映出主人的热情、好客、细心的性格。

4. 如在开头,能为下文故事情节埋下伏笔,并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如文章《还原善意的本来模样》:“一个风雪飘飞的傍晚,寒冷和积雪让往日川流不息的马路变得静谧而安详。”自然环境的描写,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交代了下文车祸发生的客观原因,也就是为下了一个铺垫,埋下了伏笔。

5. 深化文章主题

如文章《猎户》结尾:“天晴了,很好的太阳。”既照应上文“不知什么时候淅淅沥沥落起雨来”,展示出一幅晴空万里的明朗景象,又与董昆形象相映衬,使人联想到社会主义的灿烂前景。

总之,景物描写是为更好地表达文章中心服务的。因此,在文章中描写景物,既不是可有可无的,又不是随意的,而是根据需要作有选择的描写。而成功的景物描写,总是密切联系文章中人物的思想行动来展开的。所以,高明的作者善于设身处地,从人物彼时彼地的感受出发来描写。这样,景物物色彩、气氛等特点才会和文章的思想内容协调一致、浑然一体。

三、进行景物描写的方法

1. 注意观察顺序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2. 用比较的方法写景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是奇迹; 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3. 善于调动人的各种感觉器(触觉、嗅觉、味觉、视觉、听觉)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 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4. 采用多种修辞手法

清晨,初升的朝阳毫不吝啬地把千万缕阳光洒在翠绿的叶片上。晶莹的露珠在绿得发亮的叶子上滚动,像一颗颗璀璨的钻石在叶间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他们有的眨巴着大眼睛好奇地互相打量着;有的嬉笑着追逐着,打闹着,不信,你屏住呼吸,侧耳细听;而有几个则早已迫不及待地在叶片上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比喻、拟人)

亮晶晶的叶片上缀着点点露珠,玲珑透明。微风轻送,露珠儿串串地滚动着,嬉笑着,推推攘攘,拥拥挤挤,好不活泼热闹。(拟人)

5. 动静结合

晨露停驻在碧绿的树叶上。微风徐来,它轻轻滚动,到了叶尖,倏地停了下来,不久,闪烁着晨光滴落进柔软的泥土。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描写冬天的文章范文2

一、由字到画,巧妙布局

写景文重要的是谋篇布局,按照顺序描写景物,便于读者发挥想象,融入文中的景物环境中。但中规中矩的描法,未免显得死板,缺乏艺术气息,吸引力不足。因此,在写景作文中,可适当借鉴绘画艺术中的构图技巧,从不同侧面来展现同一自然景物,提升作文的真实感。

(一)画面切换。整篇文章从布局来看,主线分明,以济南冬日的“温晴”作为贯穿全文的主线,紧扣“山”、“水”两大主题绘制不同的画面,以展现不同侧面的济南冬景。如摇篮山景、雪后初晴、空灵水景三幅画面的切换,从布局上呈现出清晰的结构,先写山景,再写水景,秩序井然,层次分明,为读者呈现出立体的空间构图。一方面遵循了景物描写的空间转换规律,另一方面作者在描绘每幅画面时又融入了山水画的构图技巧,将宏大的背景与写实的近景相结合,如用“摇篮”来描绘济南的地理环境,写雪景细化到“山尖全白了”,写水景又写出了天水相接的美丽,使文章呈现出脉络清晰之感。

(二)详略得当。在整个自然景物中,不是每个景物每时每刻都需要用文字展现出来的,而是选取最能表现景物特色的景色和时间来描写。在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了“以大观小”的取景方法,这是山水画中常见的构图方法。如用“摇篮”比喻冬日的济南,激发起读者的无限遐想,却没有直接描写济南四周的景色和地理环境,不仅形象具体,且使文章鲜活。

(三)色彩对比。在写景作文中,学生容易将重点放在景物上,往往忽略色彩的对比描绘。然而,写景作文缺乏了色彩,如同画面缺少了颜色,很难激发起读者的想象力。作者以北方冬天的阴郁与济南冬日的艳阳高照相对比,在色彩上一暗一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不禁想象出两幅画面来:一幅灰雾惨淡,一幅和风煦日。这种“以色补形”的烘托技巧,在写景作文中较为常见,可突出整体画面的层次感。

在写景作文中,学生既运用的是文字,又免不了对景物的描写。因此表面上是抒写文字,实则是通过文字来展现内心的景色。在描写中可大胆运用拟人化的语言,赋予景物以生命力,使作文达到“气韵生动”的境界。

二、由心到景,虚实结合

写景作文需要心中有景,才能行诸笔端。相反,心中无景,为了描写而描写,景物也会显得呆板而毫无生机。在景物描写中,借用山水画的绘画风格也是颇为常见的手法,在作文中可谓行之有效,对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融入体验。要使读者感受到景物之美,首先要感动自己。《济南的冬天》一文中,作者运用亲身感受来写,通过唤起读者个人情感经历的方法,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文章开篇作者交代了自己的个人经历,从北平到伦敦,再到济南,呈现出了文章的真实感,使读者确信作者笔下的“济南冬景”的切身感受,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在写景作文中,完全可借鉴这种描法,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写起,从开篇就奠定全文求“真”求“实”的基调,用“印象”和“感受”来吸引读者,调动情绪,以产生情感共鸣。

(二)虚实结合。在写景作文中,对景物描写的真实性至关重要。比如本文中作者描写“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对真实景物的描摹如同绘画中的素描,是绘制一张画的基础。但仅写到此处还远远不够,未能激发读者的共鸣,因此务虚的写法也要运用。如本文中描写“温晴”阳光下的济南,作者用“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的拟人手法,不仅使原有景物更加具体传神,还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再如“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赋予山以人性化特征,使景物立刻鲜活起来。可见,虚写是对实写的艺术加工,赋予景物以生命力。

在景物作文的写作中,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将个人情感赋予现实的景物,再以艺术的手法表达出来。也就是说,学生通过细致地观察,在心中构想整个景物、景色,在现实景物的基础上合理想象,进而运用虚化的手法结合个人情感,用抽象的文字形式表达出来。从写作效果来看,使固态的景物变得动态活跃,为景物赋予了人性化的特征后,使文字更具有生命力。

描写冬天的文章范文3

本刊特邀吕莉老师针对中考记叙文中的典型问题,一一分析,对症下药,展开系列指导。

在上一回的写作指导中,我们提到景物的融入会让文章的语言亮起来。其实,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远不止于此,恰当而精妙的景物描写会营造出文章含蓄优美的意境,让读者很容易走进文章的情境中,并被深深打动,景物描写在记叙文写作中具有神奇的功效。下面让我们来比较一下。

同学们一定记得这段文字:

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一个最恶劣的天气。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鸭栏忽然被风吹开了……

――《孤独之旅》

如果我们把上文中景物描写的语句删去,原段就变为:

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一个最恶劣的天气。鸭栏忽然被风吹开了……

原文中暴风雨那天昏地暗、犹如世界末日般的场景一旦删除,读者原本揪起的心也就在瞬间恢复了平静,原本为杜小康捏着的一把汗也化为旁观的冷漠,文章的表达效果必将大打折扣。景物描写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那么,在景物描写中,我们应当注意些什么呢?

一、紧扣主题,不偏离轨道

在阅读理解中,我们常会分析到景物描写的重要作用,除了交代事情发生的自然环境要素(时间、地点、天气等)外,景物描写还可以渲染氛围,如: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芦花荡》

阴森黑暗的苇塘,深夜才敢活动的水鸟,紧张恐怖的氛围让人不由得替老爷子担心,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本领才能完成护送同志的任务呢?

景物描写还可以烘托人物心情,如: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芦花荡》

老爷子巧施计谋,帮大菱报了仇,愤懑消释后的兴奋与喜悦在美丽的芦花中飘撒开来,引来读者会心的微笑。

景物描写亦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如描写了雨大风狂,方能引出祥子拉车的艰难,让读者不由得为风雨中挣命的他掬一把同情之泪(《骆驼祥子》);描写了前路险峻,方能引出司机让行人下车步行,自己独自面对困境的勇气,让读者由衷地钦佩(《前方遇到塌方》)。

无论景物在文中起什么样的作用,紧扣文章主题,不偏离创作轨道是最基本的原则。否则,景物描写得越优美、越精彩,文章的中心就越被冲淡,读者就越不知所云。

二、新颖独到,不落入俗套

在寻找景物嵌入文章的过程中,很多同学喜欢将惯用景物拿来表情达意。如心情不好就下起雨来,心情好转就雨过天晴、阳光明媚;遇到困境就乌云密布,解决难题就鸟儿欢啼……景与人与事神奇呼应,有如神助。而且人人都这样写,便丧失了文章的美感。如果我们用心观察生活,会发觉可写的景丰富多样,能切合我们所写的具体事件的景物不难寻觅。我们看这样一段习作:

大街上的色彩由斑斓多姿变成了单调的素色,大多数人惧怕冬天的威力,蜗居在家中,不肯踏出家门半步。被雪花覆盖着的高楼,拥有最佳的采光点,已被初升的红日晒干了一半,显得灰暗肃穆,仿佛一个受到伤害的人,一副没精打采的神情。楼宇那湿漉漉的样子,看上去甚是滑稽。

路边的一棵梧桐树,不甘心地落下了最后一片叶子,那随风摇曳的落叶将随着候鸟流浪何方?“春风育物,朔雪杀生”,杀生的不止是雪,还有风。

――《冷》

“冷”的主题用写雨写雪来营造氛围是常见的,可这段文字的着力点却不在雪本身,小作者在被雪花覆盖的高楼和路边的一棵梧桐上大做文章,精彩至极,新颖的角度让人眼前一亮。

三、 巧妙镶嵌,不牵强造作

我们常见学生在作文中为写景而写景,景物与文章情节内容无法衔接,生拉硬扯,牵强附会;亦或是将景物集中在文章的一处完成,大段景物配上大段叙事,板块式的结构使文章呆板单调。如何镶嵌呢?我们来看一些小技巧。

随动作描写自然融入。例如:

“起床了!快点!别磨蹭!”妈妈突然掀我被子。

“冷啊――”

“哗――”妈妈拉开窗帘,看似温暖的阳光便跑了进来,可窗户上分明还有着无奈的泪珠,蒙着层害羞的“薄纱”。我轻哈口气,半空中霎时便出现白色的气体,让我不由自主就想到了哈利波特中的摄魂怪。

“还不起?我真掀被子了!”妈妈已经坐在床沿了。得,我还是起吧,今天还要出门办事呢!

终于出门了,外面明显更冷啊。

随着妈妈拉开窗帘的动作,景物描写自然涌入,真是巧妙!

随心境描写自然融入。例如:

“咯咯咯……”妹妹笑着,笑得拍起了手,笑得身子颤抖,两个酒窝也愈陷愈深。

唉,我轻叹一声,那一幕却怎么都无法忘却。

秋风又牵走了一片树叶,它静静地在空中飘荡、旋转,然后无声地落下……树上就这样渐渐稀零起来。

……

惆怅轻叹的心绪中,景物描写自然涌入,同样精致!

随语言描写自然融入。例如:

“冬至了,冬天真的来了。”奶奶淡淡一句。真的,过了冬至,冬天的外衣已被解开。风出门时尖着嗓子在说话,还带了数把刀,吹在人脸上宛如刀尖划掠过脸庞,脸被撕拉得生疼。好似你正在聚精会神地捶打着那成熟并晒干了的豆秸秆,一不留神被敲溅出来的豆粒冷不丁地弹击在脸上额头鼻尖上,龇牙咧嘴,哭笑不得,泪也溢出了眼眶。

瞧!奶奶淡淡的一句,却牵出了绝妙风景,漂亮!

还有的文章用一种景物贯穿文章始终,同中有异、同中求异,为文章营造出了完整而唯美的意境,将景物描写的功效发挥到了极致,这在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中都有体现。

一草一木总关情,愿我们的文章里少一些直白的叙述,多一点婉曲的描写;愿读者喜于在我们的作品中流连,乐而忘返……

描写冬天的文章范文4

一、让景物描写成为文章的铺路石

进入百草园,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四季风光各异的景物,有“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绿红相衬,格外引人注目。这厢还在欣赏春季里诱人的色彩,伸手欲摘令人垂涎欲滴的桑椹,那边夏季里的蜂儿已经长吟了起来,不经意间还有了胖黄蜂,正欲低头取下那恼人的蜂儿,叫天子又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么灵动的鸟儿,相信让天性活泼的少年鲁迅看得也是非常羡慕吧。仰头看叫天子还没回过神,秋季中的油蛉和蟋蟀又在那里此起彼伏地唱歌弹琴,真真让人回味无穷。行云流水之间,百草园里春、夏、秋三季有特征的景物已经勾勒了大体风貌,除了这些,还有玩具斑蝥,像人形的何首乌藤以及小球状的覆盆子,小孩子好奇好玩的心理一览无余,到了冬天还有堆雪人、塑雪罗汉和捕鸟等一连串乐事。百草园令人向往的原因,除了本身具有的美景之外,跟鲁迅先生描写时错落有致的景物顺序、张弛有度的详略手法以及充满情感的用词是分不开的。

学生在实际写作时,对于所看到的景物容易“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么我们在指导学生描写景物时,可以借鉴一下鲁迅这样的写作方法。例如指导写《我的校园》,首先要注意写景顺序,其次在描写时,要选取季节中具有代表性的景物,使其主要特征凸显出来,注意详略得当,另外描摹具体景物时,可以适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增色,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使文章情趣盎然,内容活泼生动,经过指导,再加上学生细致的观察,校园果真更美了呢!不必说粉红的樱花,纤柔的柳枝,也不必说蜂蝶在花中飞舞,知了在树叶里唱歌,单是小小的樟树林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拨开繁茂的,会看见许多毛茸茸的西瓜虫,倘若用手捉住它,它便会蜷缩成一个圆圆的小球,金灿灿的桂花躲藏在树叶间,未见其花先闻其香,让人沉醉其中久久不能自拔,到了冬天,整个校园银装素裹,让人看了心旷神怡。这段话中既注意到了景物描写顺序,又在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校园的热爱之情。学生经过实践,对于文章整体有了全面的把握,这样再做一些其他的尝试就不会觉得无从下手,可以说,景物描写方法是成为继续写好作文的铺路石。

二、让插叙手法成为文章的锦上花

中国自古就是盛产神话的国度,女娲补天,精卫填海,这些都是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百草园里就有一个美女蛇的神话传说,这部分插叙对于学生来说很容易理解,因为前面只提到了四季中的春夏秋,而在这故事之后则有冬天百草园的描写。美女蛇的故事惊心动魄,让与之相似的其他园子都失去了色彩,百草园变得愈加神秘,在少年鲁迅的眼中,百草园也因这个故事而变得更有情趣,毕竟晚上出来纳凉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可是伴随着“做人之险”的。这部分的插叙,给百草园抹上了一层神话色彩,让“乐园”的内涵更丰富更充实。在鲁迅其他文中也能见到插叙手法的运用,如《故乡》中,“我”和母亲谈到闰土时,插入少年闰土和“我”的友谊片段,借以表现因艰辛的生活和精神摧残,闰土和“我”之间不可逾越的等级鸿沟,读来让人唏嘘不已,不仅使闰土的形象更鲜明,也深化了文章主题。

学生的写作大多易平铺直叙,出彩的很少,我们可以指导学生适当地运用插叙方法。如写作《因为有你》这个题目时,某位学生写自己的爸爸,通过写给爸爸搽脸霜感受到他容颜的变化从而发出感慨,文章的情感固然是感人,但总感觉缺失了什么。我建议她中间插叙回忆小时候爸爸经常把她抱起来拿胡须逗她的往事,今昔对比,感慨爸爸辛苦的付出,因为有你,才让自己的人生更踏实更精彩。插叙本是为了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插入这样一段往事,更能让我们看到一个爱女儿、爱家庭、有责任、有担当的父亲形象,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完整,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充实,行文更加曲折有致,文章有如锦上添花,这样达到的效果远比简单叙述要感人得多。

三、让动作描写成为文章的点睛笔

冬天的百草园虽然无味,但如果下雪,那就是另一番景象了。雪地捕鸟就是少年鲁迅最喜爱的一项活动,你瞧,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作者用了一连串动词,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我们也从捕鸟的活动中感受到了儿童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乐在其中。这些动作准确迅速,一气呵成,没有一点拖泥带水,可见鲁迅对捕鸟是非常熟悉,也能感受到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乐趣。

学生在写作某个活动场面时,用词通常会很琐碎,显得不连贯,我会指导他们,可以连用动词,这样文章会充满画面感和立体感,当然,选择动词也要准确精当,尽量不适用重复词语。比如指导学生写作作文《童年趣事》时,有的学生描写到沟渠里捉鱼的情景,“我们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来到了小渠边,脱掉鞋子,卷起裤腿,朝手心吐了口唾沫,拿起网袋,站到渠眼处,瞄准一条鱼,猛地伸出袋子一拎,鱼就乖乖地在袋里就范了”。这段话中一系列动词连用,非常准确形象地写出了捉鱼的全过程,当然,孩子收获的喜悦也从字里行间体现出来了,甚至还能闻到浓郁的乡土气息,真真是扣住了文题中的“趣”字。应该说,这是文章中亮眼的一笔,无论是写事还是情感,都收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效果。

描写冬天的文章范文5

老舍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什么还希望别的呢!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北平:即北京。

2.“像我”独立成句,突出了“我”的感受,表明济南的冬天和“我”心中的冬天实在大不一样,使文中的描写显得亲切而真实。

3.文章开篇便就紧紧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这一天气特点,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也是贯穿全文的主线。

4.“设若……出奇”,这是一个重要的过渡句,由此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

5.作者先给人以济南的总体感,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的境界”。作者紧扣住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了济南冬天之美,又寄寓了自己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6.这里不仅描绘了人们的笑容,更突出了人们心中舒适温馨的感受。

7.“穿”字既准确表现了雪、草覆盖的状态,又引起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的比喻。“带水纹的花衣”这个比喻传神地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使小雪下的冬景充满了动态美。

8.“忽然害了羞”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夕阳与白雪交相辉映的姣美情态。

9.用城内的狭窄来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的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来比喻城外的远山,勾画了城外远山的特点。

10.水的绿:通过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的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表现出济南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

11.结尾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

总评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其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后,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创作的。济南的冬天在老舍充满爱意的笔下,是那么明媚绚烂,仿佛是一幅恬淡明丽的春之图。让我们看看老舍是怎样用深情的笔墨来勾勒这幅“冬天里的春天”的吧。

文章的开头,作者便将他曾居住过的北平、伦敦与济南的冬天比较,由北平的风、伦敦的雾、济南的温睛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接着作者又将我们置身在那有山有水、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的老城风景里,让我们不禁要想象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的理想境界。在春意中作者又推出了小山,“冬天特别可爱”的那一圈小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而且还在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通过比喻、拟人,作者将济南的小山写活了。而后,作者又提起济南的人们。“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不知不觉地想起:‘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即使济南人的企盼不能马上实现,他们也不会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什么还希望别的呢!”作者通过描写济南人们的心理活动,将自己、将他们对温暖如春的济南冬天深厚的爱表达了出来。小雪在济南的冬天里是最妙的景致。“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作者将一个具有鲜明色彩层次的画面呈现在读者的眼前。在这个画面中,不仅有白色的山尖,还有像日本看护妇的矮松、“带水纹的花衣”。更美的是伴随作者细致品味和体会而得到的静中动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啊,一幅栩栩如生的济南秀气小山的雪景印在了我们的心里。

然后,作者有意将读者的视野引向济南更广阔的天地,简练的几笔,绘出了被他比喻为唐代水墨画的济南远景,使得这幅济南冬天“春之图”毫无累赘之感而更简洁、更清晰。

描写冬天的文章范文6

“每个人都有自己疯狂的一面。”我总是这么回答。

我没有受雇为劳伦斯小姐干活,但是每当我的哥哥去为这位老妇人干杂活的时候,我都忍不住要随同前往。

劳伦斯小姐每星期付给我哥哥5美元,让他为她劈木柴,点炉火,购买她需要的东西。我为她洗碗碟,有时候也为她洗衣服。

母亲经常会让我们捎带一些食物给劳伦斯小姐,希望能够使她那瘦弱的身体增加一些体重。

“别忘了为约翰摆上一个碟子,他今天可能会回家的。”每次当我把饭菜摆在餐桌上的时候,劳伦斯小姐总会这么提醒我。她在那个餐桌上多摆一个碟子已经72年,她在等约翰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归来。

“约翰的头发就像10月的橡树叶的颜色。谁都没有他那样美丽的头发。我母亲过去常说像那样一头美丽的头发,长在一个男孩子的头上真是被糟蹋了。”劳伦斯小姐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总会微笑着,脸上的皱纹更深了。有时候,当她因某件事情而大笑的时候,她的眼睛还会闪闪发光,只不过那只是一瞬间而已。她看着约翰的时候一定是那个样子的。我想他们过去一定是一对非常漂亮的年轻恋人。

每个人都知道约翰已经在那个苦难的冬天死在德国的某个地方了。但是,劳伦斯小姐从来不愿意相信这个事实。最后,人们发现让她相信他总有一天会回来,比让她接受他已经死了的事实要容易并且仁慈得多。

劳伦斯小姐一直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她的父母、姐妹和朋友们都相继去世了,现在只剩下她一个人孤独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她的客人就是我和我的哥哥,以及一位政府派来每月为她做一次健康检查的护士。

即使是在夏天,在我们每天下午离开之前,我的哥哥仍然要把劳伦斯小姐的那个大炉膛的炉子点上火。

“真奇怪,”劳伦斯小姐说,“现在的天气跟过去大不相同了。在我还是一个小女孩的时候,冬天是温暖的。我和约翰常常到树林里散步,我会把手他的手套里。有时候,他伸手去摇树干,雪花就会掉下来,落在我们身上,但是,我们从来不觉得寒冷。我和约翰在一起的时候,我从来不觉得冷。约翰走后,天气就变了,我再也没有觉得温暖过。”

当我听劳伦斯小姐说这些话的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再也不只是历史书中的一个事件了。对于我和我的哥哥来说,它是屠杀了千千万万个像约翰那样年轻男孩的一场可怕的灾难。劳伦斯小姐所感到的痛苦、失落和孤独就像那场战争就发生在昨天一样鲜明和清晰。

我为所有那些死于战争中的士兵们感到悲哀,我为所有那些带着身体和心灵创伤回家的士兵们感到悲哀。但是,我最为之悲哀的,莫过于劳伦斯小姐以及所有那些像她一样等待着她们的爱人回家的年轻女士们。

在我最近去劳伦斯小姐家的时候,她又一次把她的全部故事向我叙述了一遍。不过,这一天,她要求我向她承诺一件事。

“你能答应我一件事吗?”她把她那瘦骨嶙峋的手放在我的肩膀上,声音颤抖着说,“你愿意答应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约翰吗?必须有人记住约翰。”

“我记得约翰有一头像10月的橡树叶那样颜色的头发。”我说,“你们都是17岁,你们一起在树林里散步,他摇着树干,雪花掉下来,落在你们的身上,你们永远相爱。”

“是的,是的。”她叹息着,笑得非常忧伤,“你确实记得。现在,另外有人将会永远记得他。”

赏 析

《跳啊跳啊跳房子》叙述的是“我”思念孩提时的一个刻骨铭心的游戏――跳房子。跳房子这个游戏非常简单,规则简单,游戏场地也非常简单,需要的仅是一块场地和一支粉笔。在场地画上几个方格子就可以玩了。但是,在那没有积木、没有橡皮泥、没有电动玩具的时代,跳房子也许是最带有游戏性质的活动了。人们你一个我一个的在“房子”间穿梭着,享受着游戏带来的非凡乐趣。

《跳啊跳啊跳房子》在叙事中运用了巧合,使文章结构显得精巧:“推开她20平方米的屋子,我呆住了。地上,画着我十六七年前玩过的一种游戏,用各种彩色油漆画成的房子!”“那时我的全家住在一个2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里,和十几户住在一个院子里。院子里有一块小小的空地,在自来水旁边。那块小地方,曾经也让我们画上了美丽的房子。”“我跳啊跳,跳着跳着,就长大了,长大了,就再也回不去了。”“旧梦依稀人依旧,我看着自己一起长大的朋友,然后拉着她的手说:‘来,让我们跳房子吧。’”这种妙用巧合的手法,使得文章结构紧凑,全篇天衣无缝。

在表达思念的感情方式上,这篇文章在怀念儿时的游戏时,运用的是直接倾诉,且饱含着感情;这种在叙事基础上的直抒胸臆,显得情真意切,韵味悠远。

《那时的冬天是温暖的》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是劳伦斯小姐,“总会微笑着,脸上的皱纹更深了。有时候,当她因某件事情而大笑的时候,她的眼睛还会闪闪发光,只不过那只是一瞬间而已。”一个是约翰,“约翰的头发就像10月的橡树叶的颜色。谁都没有他那样美丽的头发。我母亲过去常说像那样一头美丽的头发长在一个男孩子的头上真是被糟蹋了。”文章中故事情节也不复杂:72年前,劳伦斯小姐深爱的恋人约翰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把性命丢在了德国。72年后的今天,劳伦斯小姐仍然思念着他,每次吃饭时,总不忘为约翰摆上一个碟子。

这是一首感人肺腑的思念之歌。之所以感人肺腑,是因为叙事曲折有致:文章以“我”为线索人物,我们兄弟俩在为劳伦斯小姐干杂活的同时,也走进了她的心灵深处。还因为采用巧妙的写作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读者的情感。

与《跳啊跳啊跳房子》一样,这篇文章构思非常巧妙:“那时的冬天是温暖的”。那时的冬天为什么温暖?初读文章,我们却发现,文章的内容似乎与天气关系不大,细细回味,原来,有约翰的日子里冬天是温暖的;约翰走后,天气就变了,劳伦斯小姐再也没有觉得温暖过。多么令人动容的思念!在心与心的交融中,劳伦斯小姐的情感也引起了“我们”乃至读者深深的共鸣:战争多么残酷,被战争夺去生命的亲人更值得深深地眷恋。我们在理解了文章内容之后,也就自然理解了文章标题的深刻内涵,也就不得不佩服作者构思的匠心独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