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汽车保险理赔实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汽车保险理赔实训总结范文1
在进行《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汽车材料》、《汽车构造》、《汽车电控技术》、《汽车及配件营销》、以及《汽车电工电子基础》等基础专业课程,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与《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同时开设的课程还有《二手车评估与交易》、《汽车美容与装饰》,为后续学生定岗实习和走向工作岗位有着重大意义。所以《汽车保险与理赔》是一门承上启下的专业核心课。
2 教学内容
本课程显著特点是情境、体验、拓展、互动相融合,让学生有问题可想,有任务可做。并在主体教材的基础上配有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从现实案例、实践训练、学习考试等方向实现教学资源与教学内容的有效对接,真正实现了理实一体化。结合课程特点并通过对各大保险公司、维修厂、4S 店等用人单位的市场调研,以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要求为宗旨,本课程共设计了 9 个学习任务。
3 教学方法与手段
高职院校学生其本身文化理论基础不佳,尤其是这门课程的前部分内容又比较枯燥,所以整体学习气氛欠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3.1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①讲述法
是最基本的方法,通过讲述让学生了解汽车保险的基本知识、基本原则、流程及相关条款等。
②案例教学法
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各种生动的案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使其更好的消化学过的知识,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案例教学法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法。③分组讨论法:教师根据学生人数,分配小组。进行某一任务时,小组成员之间开展广泛的讨论和意见交流;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布置任务,给予学生启发性意见,避免学生针对某一问题争论不休或偏离主题。这一教学方法在保险基本原则中应用较多。
④角色扮演法
老师把任务布置下去,学生准备。将学生安排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要求扮演者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对行为表现进行评定和反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行为技能。在讲解保险公司业务管理以及汽车保险理赔报案中运用此教学方法。
⑤演示教学法
通过教师操作示范,学生动手实践,完成实训报告。在讲解汽车保险投保,查勘,定损中采用此教学方法。
⑥类比教学法
通过类比,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内容。在讲解汽车保险合同中运用此教学方法。
3.2 教学手段
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手段既有传统板书,又融入了电子课件、视频、动画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案例让学生理解保险基本原则、相关条款的含义、汽车保险业务流程等。在讲保险合同、交强险、商业险以及汽车保险理赔时还用到了保险单、保险证、批单、汽车保险条款、代抄单、索赔申请书、现场查勘记录等单证。把真实的单证发给让学生看,这样更直观生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教学任务展示———汽车保险合同的一般法律特征
本节内容共需要两个学时,在了解了汽车保险合同基本内容及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掌握汽车保险合同的订立、成立与生效、变更和终止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汽车保险合同的法律特征来分析案例的一种能力。
4.1 复习提问(3-5 分钟)
给学生设置 2-3 个问题,提问上一节课的重点知识,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学过知识的印象,同时也为新课程做铺垫。
4.2 情境导入(3-5 分钟)
教材每一节都有情境导入案例,由案例导入新课。要求学生看案例,看完先不分析,带着问题学习新知识,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讲到相关知识再分析案例。
4.3 讲授新课(70 分钟)
知识点讲述:对于学生而言,本小节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是生疏的,也是乏味的,因此在讲述过程中,采用生动的、视觉效果较强的多媒体幻灯片引入知识点。而且运用了类比的教学方法,把汽车保险合同的订立、变更、解除和谈恋爱、结婚、离婚进行类比。汽车保险合同的订立要经过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又称投保和承保。把投保类比成求婚,承保类比成同意求婚,合同的变更类比成婚姻内容的变更,合同的解除类比成离婚。因为通俗易懂,可以使枯燥的知识生动化,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分析案例:在知识点讲述的过程中穿插情境导入案例和其他典型案例,采用学生自主探讨、分组讨论、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点分析案例,提出观点,教师引导全面分析案例,得出结论并总结。
4.4 小结(3-5 分钟)
小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点。
4.5 布置作业(2-3 分钟)
课堂作业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教学效果及时调控教学的有效手段。具有巩固、强化、提升、反馈、发展等重要作用,对提高教学质量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节的作业主要就是运用汽车保险合同的一般法律规定进行案例分析。
5 教学改革设想
5.1 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参与教学的模式
就是使用汽车保险软件,让教学内容更灵活、直观、有效,从而实现更好的教学目标。
5.2 加强实践教学
汽车保险理赔实训总结范文2
通过认识真实职业环境的重要性和构成要素,介绍了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真实职业环境的构建及实践,探索了一条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发展之路。
关键词:
真实职业环境;校企合作;订单班
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主要培养面向汽车修理厂(含4S店),汽车保险公司等相关企业的服务及技术人员。毕业生就业的工作岗位主要有汽车销售顾问,汽车服务顾问,汽车保险理赔及查勘定损岗,汽车维修零部件管理和二手车鉴定评估及交易岗。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识别汽车零部件极其总成,描述各系统基本工作原理,解释汽车维修的工艺流程(必要时实施汽车维修)的基本技能,并以此为基础向顾客提供汽车销售及售后的专业化服务及建议。这类工作既要于汽车本身打交道,又要与顾客进行必要的深入的沟通和交流。目前开展的实训课程偏向于汽车机械及电器维修,尽管也十分必要,但在训练学生思维,沟通,决策等方面存在十分明显的缺陷,导致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不能与企业进行“无缝对接”,上手较慢。
一、真实职业环境在高等职业教育里的重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一定管理能力的技能型、应用型、生产型人才,重点培养以实践能力为基础的职业能力,以服务社会为宗旨。职业技能训练针对特定的职业和岗位,培养的人才具有针对性与适应性,职业指向虽相对狭小但明晰。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其核心就是就业教育。有专家指出“消耗性实训培养不出有过硬本领的人,过硬的本领只有在真刀真枪的生产性实习中才能培养出来。”职业教育必须有真实的职业环境,也就是要有真实的“情境”而不是模拟的“情景”,并且还要能在“情境”中实现对学生的培养,所以创造真实的职业环境就可以精确定位学生的就业岗位,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真正做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二、真实职业环境的构成要素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只有在真实职业环境中才能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真实职业环境的构建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一般来说,真实职业环境的构成要素集中体现在环境机制,教学模式两大方面。
(一)环境机制包括建立有效的、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机制。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企业外部环境日新月异,只有动态建立的环境机制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有效做到职业教育毕业生和企业的“无缝对接”。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实施场地共建、资源共享。场地怎么实现动态建设呢?场地可以在企业的真实生产场地,也可在学校的教学实训场地。在企业场地里,学生分批次参与实际生产实践。在学校的教学实训场地里,企业可以实施员工内部培训,学校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
(二)真实职业环境的教学模式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的高度参与生产实践,专家和教师共同评价学习成果,把学生被动接受教育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在专家和教师构建的能力标准基础之上,实施学生自主选修,学生自主拟定生产实践范围,由专家和教师确认是否属于典型工作任务。因为企业的生产实际情况是动态的,学生拟定的生产实践主要来源于真实的工作任务,先有任务,才有学生自主的实践科目,再有专家和教师把握方向,最后才是对学习效果的评价。这一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做什么,为什么做,即回答what、why的问题,专家教会学生howtodo即如何做的问题。
三、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真实职业环境构建与实践
根据真实职业环境集中体现的两大方面,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力帆汽车销售公司、长安汽车、奥丰汽车服务公司等企业实现了场地共享,人员互派,共同研究制定了长期的发展规划,在具体项目上建立了有效合作机制,专家到学校,教师到企业,企业员工来学校培训,在读学生到企业生产实践,内外交叉办学和实现企业生产。例如,在校内建立了力帆汽车培训中心,众多企业专家担任学校的外聘教师,由学校教师参与了力帆汽车销售顾问等行业企业的培训,既满足了企业的员工培训需求,提升了学校教师的行业参与能力,根本上实现了共同开发课程,员工和学生共享培训成果。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探索真实职业环境的道路上,提倡学生在众多的校企合作“订单班”中选择一个作为其“出口”,例如“安诚保险班”、“东风南方班”、“长安福特班”、“力帆销售班”等。这些订单班的课程由企业专家和学校教师共同确定,师资互派,学生在实践中遇到新的任务将报告指导老师,指导老师确定这是本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后,鼓励学生积极探索,认真完成,再由专家进行指导,在专家的带领下或帮助下由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最后由学校教师在专家对学生能力的评价基础上完成综合评估。
四、分析与总结
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真实职业环境的构建及实践加强了校与企之间合作,提高了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顺利毕业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因为企业的培训需求并不是很大,往往让企业觉得在经济上有所“吃亏”,目前大部分的公办院校受制于财务机制,并不能直接给予企业大量的补贴。在经济上如何取得企业和学校、学生的三方之间的平衡,确保真实职业环境的实践得以可持续发展,这是下一步需要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徐盈群.论基于真实职业环境的商务类专业实训模式选择[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10(4):39-43.
[2]傅滨.“教学做一体化”商务英语创新教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4(1中):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