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考试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导游考试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导游考试题

导游考试题范文1

题目要求是:第一步给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氧化铜,然后再滴入约2ml的稀硫酸,观察反应以后的现象;第二步给试管加热,观察现象。实验操作中,我发现学生在操作中得到三种不同的实验现象。按照上述两步实验操作,第一种可观察到试管中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变为蓝色;第二种可观察到试管中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变为浅绿色;第三种可观察到试管中黑色粉末不溶解,静置后试管上层为无色溶液。为什么同一个实验操作会出现三种不同的实验现象呢?那么到底哪一个实验现象是正确的呢?同学们在做完实验之后通过交流与讨论,认为第一种操作的现象是正确的。原因是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铜溶液,而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所以会看到试管中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变为蓝色;第二种是向装少量氧化铜的试管中误加入了稀盐酸,由于稀盐酸跟氧化铜反应会生成氯化铜溶液,而氯化铜溶液是浅绿色的,所以会看到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变为浅绿色;第三种是向装少量氧化铜的试管中误加入了无色酚酞试液,由于酚酞与氧化铜不反应,所以会看到试管中黑色粉末不溶解,静置后试管上层为无色溶液。

是不是这样的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我们用实验来验证吧。实验操作考核完之后,我让一名同学给大家演示了上述三种实验操作,结果同学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确实如此,大家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叹。为此,我及时引导同学们说,虽然少数同学的实验做错了,但是我们不能悲观丧气,因为我们还可以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受到一些启示,成为我们今后成功的经验。

启示一:要养成认真仔细的习惯。

在做实验时,同学们一定要认真、仔细,看清试剂的标签,不能加错试剂,否则就会观察到不同的实验现象,得出错误的实验结论。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有些同学在考试答题时不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结果会做的题往往做错了,由于自己的粗心马虎,悔恨不已。这对我们大家来说是一个沉痛的教训啊!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同学们一定要养成认真仔细的习惯。

启示二:要养成及时反思的习惯。

在该实验中为什么自己得到的答案跟别人不一样呢?通过反思和与同学们的交流讨论,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可见反思的重要性。所以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同学们既要反思成功的经验,也要反思失败的原因,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只要我们都认真反思它,这些都会成为我们今后成功的经验,也是提高我们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

启示三:要养成归纳整理的习惯。

通过该实验操作之后,我们可以知道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氯化铜溶液是浅绿色的。这为我们后续复习物质推断题可以打下坚实的基础。归纳整理在我们化学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我想这一点同学们在化学学习中深有体会,我不再赘述。

导游考试题范文2

题目:(2006年,陕西)[HT]如图1,矩形ABCG(AB

A.0 B.1 C.2 D.3

笔者给出以下四种方法解答.

解法1:由于点P为动点,当点P在BC之间使得BP=CD时,此时有∠APE=180°-(45°+45°)=90°;当P运动至C点时(即P与C重合)显然∠APE=90°,故选C.

解法2:利用“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这一性质来解答,即以AE为直径画圆,观察可知此圆与BD有2个交点(如图2).

在这四种解法中,解法1采用了特殊法,解法2采用了动手操作,解法3采用了方程的思想,较前两种方法复杂一些,而解法4是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来判断,虽然这个解法更复杂一些,但它更具有思考性,于是笔者对此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探其究竟:上述解法4实际是直角梯形(即梯形ABDE,AB∥DE,∠B=90°),判断以它的非直角腰AE为直径的圆与直角腰BD的位置关系,于是我们可以命制下面的这道题:

试题1:如图4,在梯形ABCD中,AB∥CD,∠B=90°,AB=a,CD=b(a

解析:取AD的中点O,作OPBC于P,作AECD于E.

在RtAED中,AE=c,DE=b-a,

AD=(b-a)2+c2,

AO=12(b-a)2+c2.

由梯形的中位线,可得OP=12(a+b).

由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要有∠APD=90°,只需有AO≥OP,即AO2≥OP2.

(b-a)2+c24≥(a+b)24,解得c≥2ab.

(1)当c=2ab时,线段BC上只有1个这样的点P;(2)当c>2ab时,线段BC上有2个这样的点P.

说明:本题是在上述解法4的启发下而形成,利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这个性质解决问题.当然本题还有其他证法如利用方程思想.同时,在本题中易知:当c

若把试题1中的附加条件a

图5

试题2:如图5,矩形ABCD中,要在BC上找一点P,使点P与A,D的连线将此矩形分成的三个三角形两两相似.问:这样的点P是否存在?若存在,这样点P有几个,并说明你的理由.

解析:要使点P与A,D的连线将此矩形分成的三个三角形两两相似,只要有∠APD=90°即可.考虑以AD为直径的圆与直线BC的位置关系,设AB=m,AD=n,易得以AD为直径的圆的半径为12n,圆心到线段BC距离为m,只要比较12n与m的大小即可.

(1)当m=12n时,此圆与线段BC相切,存在这样的点P,这样点P只有1个;

(2)当m

说明:附加条件的变换使原来图形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即在矩形中来探索是否有直角顶点存在的情况,仍可利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性质来思考本题,可谓以不变(思路)应万变(变式题),当然本题还有其他解法.在本题中,当m>12n时,圆与线段BC相离,不存在这样的点.[HT]

在试题2的情形下,再思考:如果此时的AB与DC既不平行,也不相等,得到一个梯形.考虑以上底为直径的圆与下底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于是有下面的试题3.

图6

导游考试题范文3

关键词:物理中考 探究性实验 实验教学

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成为物理教学的重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不仅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在逐步转变,中考试题也积极响应,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下面以2010年湛江市中考的一道物理实验试题为例,展开分析:

小明通过学习得知:一般情况下,水的质量一定时,加入食盐的质量越多,溶液的浓度就越高,他想探究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的猜想是:

a.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溶液的浓度有关

b.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金属片之间的距离有关

c.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溶液的温度有关

小明利用水、食盐、烧杯、小勺子、电源、刻度尺、小灯泡、金属片、酒精灯等器材,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探究实验。他记录的实验表格如下:

(1)比较实验次数1和2可验证猜想 (选填“a”“b”或“c”)。

(2)这个实验用到了控制变量法,我们所学的实验中,很多也用到了控制变量法,请举一例:

(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认为用电流表代替小灯泡也能进行实验,你认为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 。

(4)利用现有的装置和器材,请你对猜想c进行探究验证。

①实验步骤:用酒精灯加热食盐水溶液,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变化。

②你怎样对该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判断?

(5)请你提出一个新的猜想:溶液的导电性能可能还与 有关。

此类探究性实验试题不同于一般的验证性实验题,它更体现了试题的灵活性和开放性,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考察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掌握情况。本题探究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可能情况有很多,这就需要学生大胆猜想,逐一设计实验验证。当然,由于考题的局限性以及初中学生认知能力的有限性,猜想已经给出,实验的设计也给出了大致的范围,学生只需要按照本题的思路进行简单的猜想和分析。如问题(1)和问题(2)只考察了学生对“控制变量法”的掌握情况,这是实验教学中常用到的科学分析方法。问题(4)是一个探究过程,实验步骤已经给出,学生需要对结果进行分析判断。问题(5)就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不设标准答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本题虽然没有考查探究的全过程,却为我们指明了课程改革的方向,对物理实验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思考,我们认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探究性实验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重引发学生的实验探究兴趣

兴趣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组织课堂、唤醒记忆、启发思考、维持行为。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层逐步深入,可以先通过简单易操作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将好奇心转化为一种喜爱式的兴趣,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用实验去解决,使其得到一种饱满的情绪,在课堂中强化这种情绪养成一种学习的习惯。新课程理念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那么体现在教学中,就要创造条件尽量使学生多动手,可以将“演示实验”转变为学生参与协作,也可以让学生独立操作,将验证性学生实验设计为探究性实验,并鼓励学生多做课外实验。

二、精心设计探究性实验教学

新课程理念提倡探究的教学方式,要让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主动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在实验教学中就是结论是未知的,过程是需要探索的,数据和结果可能是不确定的。学生需要设计方案、动手实验,最后通过抽象和逻辑思维,自己概括和归纳出探究结论,而且还要再通过与大家的交流对比,最终找到正确结论的同时明确自己的失误有哪些。教学过程不再是验证结论并立即应用,而是一个师生共同交流、共同探索、共同分享教学经验、共同认识实验结果的全面活动过程,是师生生命价值不断得到升华的过程。这种物理实验在前,概念形成、规律认识在后的认知方式,符合心理学角度上的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学习认知规律。

三、充分挖掘探究性实验的资源

教师要善于寻找教材知识和生活、生产和科研中的物理现象的结合点,将生产生活中的素材引进到教学当中来,通过生活中的多种物理现象,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给学生提供一种宽松、活泼的学习情境。教师可以按照“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思路,根据学生的经验和学习情况进行分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探究的实验中提出自己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互相弥补。重视课内与课外的衔接,将课堂上提出的值得探究的问题引向课外,让学生进行课外探究小实验。如在探究的电阻与电压之间关系时提出接触电阻的问题探究,探究水压时提出高楼缺水问题等。这样既可以完善丰富课堂教学,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课外探究能力。探究性实验更注重学习过程,通过探究真正让学生做到:学生力所能及,教师避之;学生力所难及,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教师为之。

四、重视实验操作能力的评价

物理实验试题,基本上都是采用纸笔的形式。学生只被要求掌握概念,会解题,忽视了学生独立工作、设计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物理实验操作应纳入实验教学的范畴。教师在日常实验教学中可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时的行为表现,随时做记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演绎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都应成为评定的重点。要充分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并把结果适当地告诉学生,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表现和内心体验。同时,学期末设置实验操作考核,可以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己设计实验步骤、选用仪器、完成实验。不设标准答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五、完善探究能力的考查

探究能力的考查,在中考物理试题中略显不足,形式单一,内容陈旧,具有一定的机械性。学生解题时,只需把要考的内容演练熟悉后直接进行操作,缺乏创造性和灵活性。这就需要我们先充分利用好笔试中的探究性实验题部分,来体现改革的趋势,指引改革的方向,让笔试部分与操作部分逐渐渗透,充分发挥各种考查方式的优势,使得中考既能真正选拔出好学生,也能够较为科学地指引中学物理探究教学。为此,需要加强探究能力考查研究和实践,充分利用教学中的各种机会,发现学生在探究实验中的表现,总结其规律,找到探究能力考查的合适途径,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评价和考查探究能力的方法和形式。

参考文献

[1]张军,杨三成.教师职业能力测验―中学教育理论综合[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导游考试题范文4

2014・浙江卷23题:如图1所示,装甲车在水平地面上以速度v0=20 m/s沿直线前进,车上机枪的枪管水平,距地面高为h=1.8 m.在车正前方竖直立一块高为两米的长方形靶,其底边与地面接触.枪口与靶距离为L时,机正对靶射出第一发子弹,子弹相对于枪口的初速度为v=800 m/s.在子弹射出的同时,装甲车开始做匀减速运动,行进s=90 m后停下.装甲车停下后,机以相同方式射出第二发子弹.(不计空气阻力,子弹看成质点,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1)求装甲车匀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

(2)当L=410 m时,求第一发子弹的弹孔离地的高度,并计算靶上两个弹孔之间的距离;

(3)若靶上只有一个弹孔,求L的范围.

前两小题没有太大难度,属于常规问题,第三小题颇有亮点.命题者显然希望考生思考形成现象的原因,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一部分同学的想法是:若靶上只有一个弹孔,求L的范围.对于经常看各种枪战电视剧的男同学而言毫无难度,那就说明两颗子弹射进同一个孔了,它们在竖直方向位移相等, 也就是说明它们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相 等,利用水平方向位移的关系很快解得L=3690 m,虽然这部分同学觉得这个值大了点,但也没多想,或许对这个“L的范围”略有疑惑.另一部分同学的想法是:一个弹孔意味着有颗子弹没有打中靶,掉在地上了.这部分同学虽然想到两颗子弹只有一颗入孔,但就是算不出L.原来他们没有考虑到时间相等,直接利用竖直方向自由落体和水平方向位移列方程,于是陷入了复杂的计算而找不到出路,最终以失败告终.

对于第一类同学的解法,初看似乎没有大问题,只是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缺乏物理思维的缜密性.他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认为只要保证两颗子弹能进入同一个孔,单纯考虑水平位移的关系就可以了,从而疏忽了竖直方向时间的限制性条件.根据竖直高度,子弹是飞不了这么远的.所以,这种解法是片面的,根本上说是错误的.对于第二类同学的解法,思路应该是对的,但由于缺乏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面对“一弹入孔”的临界问题时不知所措,游离在一个模糊的“中间状态”而无法自拔,因此对此类变化的问题不会当机立断,更难以随机应变.总体来说,两类同学的错误均源于欠缺良好的物理思维品质,平时不注重物理思维的训练,只停留于做题而缺乏思考.高考物理试题有它本身设计的考查意图,考试本身的评价作用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上,本身这也是一种能力,是学生能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础和保障.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物理学习的思维品质,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佳发力点”.

2 问题讨论

思维是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的规律性的联系.人类思维的发生和发展,就其总体而言,是有一定规律的.但一个人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有其个性的差异,这种差异体现为思维活动中的智力特征,这就是思维品质.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敏捷性五个方面.首都大学乔际平教授在《物理学习心理学》中谈到:“某一学生在物理学科上学习的效能主要依赖于物理思维品质的发展程度.高中物理知识的高度抽象化和高中生思维能力的不稳定性需要我们去研究如何提高高中学生的物理思维品质.”

2.1 变式拓展,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指能全面细致地考虑问题.具有广阔思维的人,不仅要考虑问题的整体,还要考虑问题的细节;不但考虑问题的本质,而且考虑和问题有关的其他条件.思维的广阔性是以丰富的知识为依据的.只有具备大量的知识,才能从事物的不同方面和不同特征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才能避免片面性和狭隘性.例如图象教学,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知道横坐标和纵坐标的物理意义,知道图象所反映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还要教会学生知道截距、斜率、交点、面积等代表的物理意义,只有对图象有比较全面的理解和掌握,才能用图象法精准无误地解决物理问题,提升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再如在习题教学中,提倡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重视开放性试题的多维度训练,培养学生发散式思维和聚合式思维,提升思维的广阔性.

2.2 对比引领,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能使自己的思维受到已知客观事物的充分检验,同时能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敢于批评错误结论,是创造思维的一种属性.具体到物理学科来说,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物理知识、物理概念和规律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物理思维的批判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善于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发表见解.②能区分表面上相似但本质上不同的物理概念规律,能从给定的物理情景中排除与问题无关的多余的条件或因素,抓住与问题有关的条件或因素.③能够较好地排除物理前概念所造成的影响.④在学习过程中, 要进行及时的反馈和有效的矫正,追求学习效益的最优化.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加强知识的横向对比,力争呈现给学生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网络,提升学生区分相似概念和规律的能力,提高思维的批判性.例如在教学《电势能和电势》时,如果照搬照抄教材,学生必然听得云里雾里,本节内容太抽象,思维要求高,可以采用类比重力势能进行教学,适当降低思维的起点,化抽象为具体,变陌生为熟悉,促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再如教学《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时,可以与平抛运动进行对比,抓住分析此类运动的关键思路:化曲为直.某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与其垂直的方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整合解决平抛运动的特征方程,深刻理解解题思路,加强横向对比,必定能够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思维的品质.

2.3 刨根问底,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能深入到事物的本质里面去考虑问题.在理解物理概念和揭示物理规律实质时,要求人们既看到事物的现象,又看到事物的本质;既看到事物发展的内因,又看到事物发展的条件;既要知道事物的过程,还要知道事物的结果,这是辩证唯物主义整体的、全面的、综合的观点在思维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只有这样对事物才会有明确的认识,全面的了解,才能采取相应针对性方法去研究它、掌握它和利用它.例如在教学《楞次定律》时,先进行规律的教学,教会学生如何使用楞次定律来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然后,在熟练掌握判断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挖掘,楞次定律不仅仅是一条操作性很强的定律,更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具体体现.带着追根溯源的精神一步步深入学习楞次定律,利用能量观点解决物理问题,大大提高了解题的效率,提高了思维的深刻性.再如在教学《运动电荷在磁场中的运动》时,要教会学生理解洛伦兹力方向始终垂直速度方向,提供电荷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它只改变线速度的方向,而不改变线速度的大小.至于运动方程、运动时间等便迎刃而解.如果再深挖一步,知道洛伦兹力不做功,这才是决定运动性质的关键.从力学观点深入到能量观点,进一步加深了对洛伦兹力的理解,提高了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

2.4 设陷尝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一个人的思维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能够根据所发现的新事实,及时修改自己原来的想法,是思维从定势和教条中解放出来.所以在平时教学中,多设置解题的“陷阱”,这不是刁难,是对知识能否随机应变的检验.让学生尝试错误,从错误中不断提升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物理必须掌握大量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如何评价掌握的牢固程度,练习和运用便是最好的检验方法.比如教学《加速度》时,概念的理解便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学生很难理解“变化快慢”的意义,对“变化快慢”一知半解,甚至囫囵吞枣.对此,我们可以设置尽可能多易混淆的选项让学生去辨析,暴露学生错误,逐个突破,不断弥补理解的漏洞,巩固和完善学习的成果,提升思维的灵活性.再如教学《牛顿第二定律》时,要教会学生知道这是非常重要的定律,是联系运动学和力学的桥梁,是动力学问题的基础.如何教会学生灵活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来解决问题呢?我们可以创设各种物理情景给学生训练,比如从一个力到多个力,从加速到减速,从一个物体到多个物体,从平面到斜面,从斜面到竖直面等等,同时可以适当设置知识性陷阱,不要随意设置心理性陷阱,适当地让学生多绕几个弯,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学生经历了多次错误和反思后,物理现象的实质便逐渐显现,恰似“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5 整合提炼,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导游考试题范文5

石油企业导师带徒的徒弟一般由新入厂大学生、新上岗操作岗位员工组成。石油企业一般选择在岗位上干的很优秀的,资历老的高级工及以上的工人,或者近几年技能大赛获奖选手担当师傅。

一般导师带徒活动由人事主管部门牵头;各二级单位制定师徒协议、规定责任、培训内容及考核办法。师徒协议一般签订1-2年,师傅根据生产实际,为徒弟讲解生产工艺原理流程及管理规程、规范等相关要求。徒弟在导师带徒过程中学习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二、目前石油企业导师带徒活动存在的问题

第一,师徒关系流于形式。

石油企业有史以来就有导师带徒的做法,由于该办法运行多年,有些单位对导师带徒活动已经习以为常,将其当成一种单位必走的形式,往往出现形式大于内容的情况。比如在有些基层单位,将师徒纸协议变成了摆设,签完后就装进了资料袋,导师没有按照协议书要求对徒弟进行传帮带,徒弟也没有按照协议书要求向师傅讨教学习,协议期间技能水平没有显著提高。

第二,有些徒弟虽然已经出徒,但技能水平和实践经验依然欠缺。

近几年,石油企业加强了对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力度,采用了各种方法激励技能队伍的健康发展,尤其是对一些参加技能大赛获奖选手,更是及时的给予奖励,其中就包括晋升更高一级的技能等级。这些徒弟,在经过大赛前集训后,在技能竞赛中获得了名次,很快出徒。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需要继续历练。

第三,有些师傅不能将其技艺完全传授给徒弟。

师傅不仅仅带徒弟,还承担了单位重要的岗位,尤其是生产应急、解决难题方面。因此,有些师傅没有时间来悉心培养徒弟。有些师傅由于私心对徒弟也不愿意全心付出,尤其是当徒弟的学历比师傅高、工资待遇比师傅高的时候。对师傅的津贴已不足以激励师傅全心全意传授技艺。

第四,有部分徒弟不愿意学。

有些年轻的徒弟怕吃苦,怕累,瞧不上自己所从事的岗位,对于生产一线的工作不屑一顾,总是心不在岗位上,想方设法离开生产第一线。有些青年员工虽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但无其他出路,只想混工资。心思放在网络、住房等别的上面。以上情况即使师傅悉心教授,徒弟的兴趣依然不在工作上,不愿意好好学。

三、导师带徒工作现存问题解决对策思考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在总结分析油田企业近年来导师带徒活动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对策和激励措施:

第一,制定导师带徒管理办法和管理规定是导师带徒工作的制度保障。确立导师带徒工作的相关部门和责任人。公司总部相关领导全面负责“导师带徒”活动方案制定实施、组织协调、档案管理、考核验收、总结交流等各项工作。管理部门:明确导师必须传授的管理、业务知识,并进行监督与考核评定工作。基层单位:负责对本单位导师带徒活动的过程控制;定期组织师徒交流座谈,加强沟通;导师:负责编制培养计划、目标、及教学方案设计,悉心传授本岗位技艺,并从思想、生活等多方面关心爱护学员;学员:虚心向导师学习管理技巧、专业技术技能,按时自觉地完成导师布置的各项任务。

第二,制定标准的导师带徒协议书,签定好导师带徒协议。以自愿的原则被师徒双方共同认可。协议书的内容中应明确师徒职责,如规定师傅必须要为徒弟提供业务书籍,做好岗位指导和培养徒弟良好的职业道德等。规定徒弟必须要自觉完成导师布置的作业,接受导师的管理和考核等。协议书中要明确规定协议期限。在协议期限内,对徒弟应达到的技术等级作出规定。在协议书中应把质量、安全、技术等各项指标加以规范;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搞好“导师带徒活动签字仪式”,营造氛围,加强师徒双方履约的自觉性,引起公众的共同认可,形成社会监督。

第三,建立青年员工成才数据库是导师带徒工作的基础工作。将师徒关系建立数据库,有库可查。组织部门可以随时确认师徒关系的真实性和科学合理性。首先要在企业内组织员工拜师需求调查,通过对组织需求、岗位能力要求和员工现有能力分析,按照专业对口、个人自愿与组织协调相结合的原则促使学员徒弟与有丰富经验的师傅确定师徒关系。

第四,丰富导师带徒活动的教学形式。在“导师带徒”结对的形式上可以是一位师傅带一位徒弟或多位徒弟,也可以是一位师傅或多位师傅带一位徒弟;在带教的内容上可以是带管理理念、操作技能、理论水平等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的内容;在带教过程上可以是在日常工作、课题攻关等活动中开展进行;开展师徒相互学习活动,将以往单一的师傅教徒弟学的方式,改进成师徒相互交流学习、共同学习的方式。通过不断拓展带教的对象和带教的形式,不断丰富“导师带徒”的内涵和教学形式。

导游考试题范文6

关键词:体育报道 娱乐化趋势 意义 建议

体育报道,在现代人的生活中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收看体育报道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娱乐休闲活动,使人们获得身心上的满足和放松,缓解人们的生活压力及工作压力。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形式呆板且保守的体育报道形式,显然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因此,体育报道应该进行适当的改革,提升报道的娱乐性,从而促进我国体育报道的健康发展。

一、 我国体育报道娱乐化趋势的意义

体育报道娱乐化,就是强调体育报道内容丰富性和全面性的同时,提高体育报道语言的幽默性和娱乐性,将紧张而刺激的体育竞技赛事以一种更为完美的方式呈现与观众面前,促进体育报道的观赏性,促进我国体育报道的健康发展。

(一) 有利于提升体育报道的观赏性

体育报道娱乐化发展,将能够带动体育报道的趣味性,促进观众对体育报道的热情。就我国传统体育报道来说,过于严肃的体育包括语言和较为单薄的体育报道内容,使得体育报道节目略显枯燥,且无法提升观众对体育报道节目的关注度。而娱乐化的体育报道形式,却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目前,许多体育报道节目都已尝试娱乐性较强的播出形式,除了对现场比赛的解说,还穿插一定的补充说明,以及相关振奋人心的历史资料和相关比赛项目中的明星解说,使观众在了解相关比赛的同时,回顾历史精彩瞬间,提升体育报道的整体观赏性。

(二) 有利于提升体育报道的收视率

一般来说,人们多是将体育报道理解为体育爱好者的节目,这是由于体育报道术语繁多以及严肃的节目气氛所造成的,因此,使得体育报道的收视人群较为固定,也较为狭窄。体育报道娱乐性趋势发展,能够有效提升人们对体育报道的兴趣,即使是对于不懂体育的人们来说,诙谐的语言表达以及丰富的节目内容,也能够牢牢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提升人们对体育报道的热情,促进人们对体育项目的喜好程度,促进有利于促进我国体育文化的全面发展以及全民发展趋势,促进我国居民体育活动的开展以及身体素质的提升。

(三) 有利于提升体育报道的商业价值

就传统体育报道来说,政治色彩较为浓厚,使得体育报道的娱乐性大大降低,体育报道的商业价值也大大受到限制。体育报道的娱乐化发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节目的收视率,提高收看人数,促进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体育报道娱乐化发展,使体育报道的可观赏性大大提升,更好的满足了大众的生活需求,因此,也使得体育新闻报道的商业价值大大提升,促进了我国体育新闻行业的发展。

二、 体育报道娱乐化发展建议

就传统体育报道来说,基于某种特殊的社会时期,以及历史原因,往往体育报道偏向于政治化,政治色彩浓厚,体育报道的主要任务是起到政治内容宣传的作用。随着文化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人们知识面和信息面的不断拓展,使得体育报道也发展着非常明显的变化,以提升体育报道真实性为目的,以提升体育报道娱乐性为主要宣传手段的新型体育报道模式,促进了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面对体育报道娱乐化发展趋势,我们必须予以正确对待,既要达到大众娱乐的目的,又不要丧失体育报道的权威性和真实性,这是需要我们予以严肃对待的问题。

(一) 要坚持体育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体育报道不同于其他娱乐综艺节目,体育报道需要满足内容的客观性以及真实性,这也是新闻报道的原则。体育报道,同新闻报道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体育报道的政治性质要略低于新闻报道,因此,我们在保证了体育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的同时,可以发挥主持人的个人魅力,以及改变体育报道的播放模式,从而提高体育报道的观赏性,促进而有效提高体育节目的收视人数,促进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 提高体育报道的准确性和严肃性

体育报道可以感情强烈,可以振奋人心,也可以具有十足的幽默感和丰富度,但是体育报道应该存在一定的准确性和严肃性,不应该弄虚作假,不应该带给人们一种错误的思想观念,以及相关认识的误导。就目前我国娱乐报道来说,存在着一定的不良发展趋势,比如标题同内容的巨大差异、体育赛事的离奇预测活动等等,尽管能够一定程度上吸引部分观众,提高栏目的收视率,但是,却严重损害了体育报道的形象,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因此,我们必须要强调体育报道的准确性和严肃性,一定要保证体育报道标题同体育报道内容的一致性,要保证体育报道准确可靠,从而保证媒体的健康发展。

总结:

体育报道娱乐化趋势对于我过文化传媒行业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能够有效提升体育报道的观赏价值,提升体育报道的娱乐性和轻松度,提高体育新闻报道的生命力。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体育报道的改革和发展,避免政治因素对体育报道的影响,促进体育报道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促进我国文化传媒行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梁桥, 张雅楠. 体育新闻报道娱乐化的现状及认识[J].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1,(05)

[2] 孙伟平. 论网络经济的特点与发展趋势[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2)

上一篇认识实习

下一篇亮剑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