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二月二习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二月二习俗范文1
1、腊月二十三的风俗有:祭灶,扫尘,剪窗花等。
2、据说,每年的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灶糖,涂抹在灶王爷的嘴上,也有地方的风俗是用黏米制作年糕,寓意把灶王爷的嘴巴粘住, 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俗语: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3、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主要是将所有的房间彻底清扫一遍,扫完之后,擦洗桌椅、冲洗地面,用干净、整洁、亮堂来迎接新年的到来。
4、剪贴窗花也是小年较盛行的民俗活动,旧时女子比赛心灵手巧的手工之一,一般都是即兴创作,随意性很强,可以剪动物,植物或者福字或者喜上眉梢等寓意比较好的内容等。
(来源:文章屋网 )
二月二习俗范文2
1、吃灶糖。小年,大年的伙伴,曾化身神龟为大禹敬献洛书,其背上神秘的“洛书”图案同样是被称为中国万经之首的《易经》的起源。
2、扫尘土。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粉刷墙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贴年画等等。
3、剪窗花。所有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 ,狮子滚绣球 ,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
(来源:文章屋网 )
二月二习俗范文3
为全面反映儿童与家庭阅读的关系以及数字代时代背景下阅读方式及理念的转变,全球知名的童书出版、教育及传媒公司学乐出版公司(Scholastic)联手营销战略研究咨询公司哈里森集团(Harrison Group)自2006年起连续了五期《儿童与家庭阅读报告》。
《2014儿童与家庭阅读报告》覆盖了全美25个主要城市,研究对象为家长和儿童共2558人,其中包括0-5岁儿童的父母506名,1026位6-17岁的儿童及其家长,调研时间为2014年8月29日至9月10日。其中0-5岁儿童的阅读情况通过对其父母的调研进行考察,而针对6-17岁的儿童,报告用“经常性阅读者(frequent readers)”和“非经常性阅读者(infrequent readers)”对样本进行了区分,以突出二者之间的对比。其中经常性阅读者定义为一周有5-7天的时间进行了阅读,并享受到了阅读乐趣的儿童;而非经常性阅读者定义为一周里为了乐趣而进行阅读不超过一天的儿童。数据显示6-11岁的经常性阅读者每年平均阅读43.3本,而非经常性阅读者为21.1本;而当到12-17岁时这个差距更大,变为经常性阅读者每年阅读39.6本,而非经常性阅读者为4.7本。可以看出随着年龄段的上升,经常性阅读者与非经常性阅读的差距急速拉升。
一、影响儿童成为经常性阅读者的三大因素
报告对6-17岁的儿童进行调查,发现三个突出因素影响其成为经常性阅读者(见图1)。即①儿童通过阅读感到愉悦;②儿童认为为乐趣而进行阅读是重要的;③父母是经常性阅读者。其中儿童本人通过阅读感受到了乐趣,或者仅是主观上认为自己感受到了乐趣都有助于儿童成长为经常性阅读者。
此外,对于6-11岁的儿童来说,还有一些原因也对其成长为经常性阅读者起了作用,包括父母早期大声给儿童朗读图书、书中有儿童崇拜的角色以及花费较少的时间用于电脑上网。对12-17岁的儿童来说,在学校能够独立自主地进行阅读、阅读电子书、一个大的家庭图书馆、被告知过阅读水平以及有父母参与阅读习惯也起到了很好的影响效果。
经常性阅读者 非经常性阅读者+
图1成为经常性阅读者的三大影响因素
1.为乐趣而阅读
数据显示,在6-17岁的儿童中,97%的经常性阅读者称他们在为乐趣而进行阅读,而75%的非经常性阅读者认为他们已经有一段时间未感受过阅读的乐趣了。从图1中也可以直观地看出,经常性阅读者同非经常性阅读者在“通过阅读感到愉悦”的选项上差距最为明显,尤其是在12-17岁的阶段,差异达到87:6。这充分说明了只有乐趣才能成为儿童持续阅读的动力。并且73%的儿童表示,如果发现了喜欢的图书,他们会阅读得更多。在“儿童认为什么样的书是有乐趣的”调查中发现,自己挑选、让人大笑、能提高想象力的书是儿童优选的三个选项,另外渴望一个虚拟的故事,聪明、坚强、勇敢的角色,能学会新东西,解决问题的书也紧随三个选项之后。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除了书本内容应该符合儿童的心理外,自主挑选更能提高儿童的阅读乐趣。
2.父母是经常性阅读者,互动性阅读受儿童欢迎
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巨大,通过图1可以看出,在阅读上这种影响同样存在。父母是经常性阅读者的子女有42%在12-17岁时发展成为了经常性阅读者,而在父母是非经常性阅读者子女中这个比例仅为15%。
除了父母是个阅读爱好者之外,互动性的阅读对子女成为经常性阅读者的影响也十分突出。在美国,与父母的互动性阅读中,包括两个不同时期:一个是幼儿还不会说话的时期,这个时期主要是父母朗读、儿童听的时期;还有一个是略大后的互相交流着阅读的过程。美国有73%的父母在孩子1岁前就开始朗读图书给孩子听,更有30%的父母称孩子出世后的三个月以内就开始对着孩子朗读图书了。而6岁前给儿童念书的父母则达到了91%,父母表示6岁前给孩子朗读图书主要是为了培养其词汇及语言运用的技能。研究也表明,早期阅读是儿童接触书面语言的形式和运用的机会,是儿童掌握词汇构成和文字表征的机会,同时也是儿童发展学习读写的倾向态度的机会。遗憾的是,8岁之后给儿童朗读图书的父母比例大幅下滑,儿童的读书数量也在这个点上呈急剧下滑态势。23%的父母在儿童9岁之前就停止了给子女朗读图书,他们普遍认为此时子女已经有了自主阅读的能力。
不同于父母的认识,83%的6-17岁儿童表示,他们非常喜欢父母大声给自己朗读图书,对于他们而言,这是与父母共享的一段美好的特殊时光。对6-11岁儿童的调查显示,40%的儿童希望他们的父母能继续给他们朗读图书。在“随着年龄增长而阅读量下降”的原因调查中显示,有36%的儿童选择了“当我更小的时候,有人读给我听,但现在我必须自己阅读”。这表明了父母的参与分享式阅读对于儿童的阅读习惯有巨大的影响,并且随着识字能力的提高,儿童对于父母朗读式的读书仍然抱有很大的兴趣。
3.培养儿童认识上对“趣味阅读”的肯定
在所有样本中,有86%的父母意识到趣味阅读的重要性,而仅有46%的儿童认同了这个观点,这说明阅读的趣味性认识,并没有通过父母很好地传达给子女,54%的儿童没有将“乐趣”作为进行读书活动的原因。而通过图1也可以看出,意识到图书是为了“乐趣”而非其他有着重要的意义,这种信念的认可与坚持对于儿童能否成为一个经常性阅读者有着重要的影响。据此,父母或学校在培养为了乐趣而进行阅读的理念上应加大力度。
二、数字时代背景下影响阅读的因素分析
在数字时代,一方面,电子书在儿童阅读中的普及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非阅读的数字化娱乐活动也影响到儿童阅读的时间。
1.纸质书与电子书的对比分析
随着电子书设备、移动设备在6-17岁儿童及其父母间的普及,读电子书还是纸质书成为了数字化时代的热点话题。以下是2009年至2014年6-17岁儿童读过电子书和没读过电子书的数据对比,见图2。
读过电子书 没有读过电子书
图2 2009-2014年6-17岁儿童阅读电子书的比例情况
由图2可见,随着时代的推进,通过电子书的形式进行阅读的比例以20%左右的比例稳步增长。虽然父母在电子书与纸质书的选择中,48%的父母更倾向于纸质书,但61%的数据仍然表明了电子书已经成为儿童进行实际阅读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形式。2014年的报告里显示,儿童在学校里进行电子书阅读的比例(21%)比2012年(12%)几乎翻了一倍。同时,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多数父母逐渐减少了对培养儿童阅读爱好的相关鼓励行动,但是对于阅读电子书的鼓励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虽然增加的比例并不显著。
然而,77%的阅读过电子书的儿童称,他们仍然偏爱纸质书。并且同2012年的数据相比,偏爱电子书的儿童从19%下降到了11%。在没有看过电子书的儿童中,对电子书感兴趣的儿童也从2012年的51%下降到了37%。这表明在电子书的一番技术掀起的热浪之后,纸质书可能会引来一次儿童偏好的回归。
2.阅读与其他数字化娱乐活动
数据显示,2014年更多6-17岁的儿童把时间花在了用电子设备玩游戏或App、上网。其中一周5-7天时间里用电子设备玩游戏或App的儿童数量从2012年35%上涨到50%;一周5-7天的时间里用移动端设备上网的儿童数量从21%上升到37%。数字时代,儿童的网络时间也在向移动端倾斜。儿童自己拥有电子移动设备后,非阅读的数字娱乐活动开始大比占用儿童的时间。对随着年龄增长而阅读量下降的原因调查中也显示,有60%的儿童选择了“现在有很多其他的事比阅读更有乐趣”,认为阅读是有趣的儿童比例也从2010年的60%下降到了2014年的51%,非阅读的数字化娱乐活动已成为吸引儿童时间的最大竞争者。
三、学校对6-17岁年龄段儿童阅读的影响
学校作为儿童获取知识的场所,本应是阅读的最佳环境。但报告显示,44%爱好阅读的儿童表示大部分的时候他们是在校外进行趣味式阅读,还有31%的儿童表示在家阅读和在校阅读的感觉是一样的。这个数据显示了学校在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上表现的不如人意。在随着年龄增长而阅读量下降的原因调查中显示,有47%选择了“我不得不在学校里读那么多的书,以至于我不认为读书是种乐趣了”。
值得注意的是,家庭收入水平与在校读书的偏好显示了较为明显的反向关系,见图3。
图3 家庭收入同在校阅读偏好的关系
通过图3可以看出,贫穷家庭里的孩子比富裕家庭里的孩子对在校内读书表现出更大的偏好水平,其中原因可能是由于家庭经济问题不愿意在图书上花太多开销,也可能是父母本身对阅读就不够重视。对于这部分儿童,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之后,更有可能将阅读同学校关联在一起。针对这种情况,学校既应该努力呵护其阅读行为,同时更应当有效地进行引导,鼓励其趣味阅读,而非将阅读作为强行灌输知识的工具。
1.自主选择性对在校阅读的影响
校园阅读的调查显示,70%左右的6-17岁儿童表示他们在学校里从未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选择图书并进行阅读过。这表明在学校的阅读没能充分发挥出儿童自主选择的主动性,阅读大多是以一种被迫式的方式在进行。而52%的6-17岁儿童表示对独立自主式的阅读表达出了良好的倾向性,仅有38%的学生希望减少这种阅读。值得思考的是,在“儿童最喜欢什么样的书”的调查中,有91%的儿童表示“我最喜欢的书是我自己挑选出来的书。”,90%的儿童表示“我更加倾向于阅读我自己挑选出来的书”。这两个数据在不同的年龄段差别并不明显。这个高度相关性的数据值得注意,与其成年人绞尽脑汁帮儿童挑选好图书,不如放手让儿童自己挑选图书,更能够培养孩子的阅读爱好。
2.阅读水平的测试活动对阅读的影响
在美国1-12年级的儿童里,51%表示他们曾经被告知过阅读所处的水平,而这部分儿童里,又有51%的儿童依据他们被告知的阅读水平选择了今后所读的书目,包括挑选更高层级的图书(28%)、同等层级的图书(16%)、更低层级的图书(7%)。而4-12年级的儿童大多表示选择较高层级的图书是因为对某一类知识有较多的积累和爱好或者是想要挑战一下自我。
四、儿童阅读的培养仍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多样化引导
通过对报告的深度解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条结论:第一,自主选择权对于儿童提高阅读乐趣尤为重要。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儿童对于自己选择一本书,然后再进行阅读的方式表现出了强烈的好感度。选择权可能比图书本身的内容更有利于促进儿童进行阅读。第二,父母给儿童进行大声朗读,以及学校对阅读层次的测试对儿童阅读习惯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据研究,4-6 岁幼儿阅读兴趣不存在年龄、性别上的差异,但互动式分享阅读却能有效提高4-6 岁幼儿阅读兴趣和叙事能力。此报告的调查情景中,无论是父母给儿童进行大声朗读,还是学校通过建立阅读水平评级以带来的儿童间的阅读互动,其本质上都是以社交的方式渗透于阅读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当社交工具成为儿童熟悉的娱乐方式后,父母引导式的让阅读行为融进儿童的社交圈,可能会极大地促进儿童自发性阅读行为。第三,大部分的父母将数字化的娱乐活动或音视频的观赏同阅读严格的区分开来,认为一种是在玩,而另一种是在学,但二者之间其实有着潜在的可转化联系。在儿童选择较高层级的图书进行阅读的原因调查中,35%的儿童选择了“我看过电影,所以想来看看书”,这表明,音视频的广泛传播有可能会对阅读带来正面的影响效果,通过更为直观的音视频可以从多个方面去帮助孩子理解原本不太能够理解的事物,并不断提升其阅读的层次。这种引导同样可以从其他数字化娱乐活动中向图书过渡,如《三国杀》的游戏就可以引导孩子对三国的历史进行阅读。
二月二习俗范文4
关键词:萨缪尔·巴伯;钢琴曲;美国音乐
一.巴伯的生平简介
萨缪尔·巴伯,1910年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西切斯特镇,从小受到母亲和姨夫一家在钢琴和声乐上的熏陶,6岁时便能即兴弹奏旋律, 7岁时开始在声乐和器乐的创作方面显示出非凡的才能,10岁时写出歌剧《玫瑰树》的剧本。1924年,14岁的巴伯进入新创校的柯蒂斯音乐学院(Curtis)学习钢琴、作曲、声乐和指挥。毕业后,长期游学欧洲的经历,使传统欧洲的古典、浪漫派音乐和文学深深扎根在巴伯的音乐语言当中。
20世纪50年代,巴伯的专业作曲家生涯进入顶峰时期,此时的巴伯被认为是十分卓越的作曲家和美国音乐的传播人,多次代表美国参加国际音乐活动。然而1966年创作的《安东尼与克利奥帕特拉》成了巴伯职业生涯的由盛到衰转折点,1981年1月23日巴伯在纽约去世。
二、巴伯的钢琴音乐创作
巴伯一生写过4部歌剧、2部芭蕾舞剧,19部管弦乐作品、14部室内乐、39部独奏乐器作品、20部合唱作品、106部声乐作品等。与此相比,巴伯的6部钢琴音乐作品在数量上显得相对较少,但是这些钢琴作品无论在音乐语言的丰富性,还是创作思想的深刻性上,都足以代表巴伯音乐创作的最高成就,在巴伯的音乐创作中享有重要的地位。而其中尤其以《漫游集》、《钢琴奏鸣曲》和《钢琴协奏曲》三部作品最具代表性(另外三部为《纪念》(Souvenris),《夜曲》(Nocture),《叙事曲》(Ballade))。
这三部钢琴作品表现出巴伯过人的掌握多种音乐风格的能力:抒情的旋律、明确的调性、古典曲式结构的频繁运用都体现出传统欧洲音乐风格;大量不谐和和声、半音阶,十二音列的运用又体现出娴熟的现代音乐作曲技法;富有美国风情的音调节奏不时点缀着乐曲,显示出巴伯对美国民族音乐的挖掘和热爱,三种风格迥异的音乐和谐的融合在巴伯的作品中,最终形成了巴伯特有的音乐风格。
三、美国音乐元素的运用
作为土生土长美国作曲家,巴伯从来不曾忘记在自己的作品中加入美国音乐,来向世界介绍自己国家的音乐风格。美国是个民族大融合的国家,许多的音乐风格都来自不同民族,有外来的也有本土,如印第安音乐,拉丁美洲音乐,西部乡村音乐和爵士乐等等。而在美国音乐中又以爵士乐最为突出,而爵士乐又以它突出多变的节奏和与众不同的爵士音调为主要特点。
(一)爵士节奏
巴伯曾说过他对爵士乐的看法“爵士乐对我来说非常简单,你在听爵士乐时更多的时候是跺着脚打着响指,而不是靠耳朵。”这说明了在爵士音乐中节奏的重要性。爵士节奏丰富多变,其特点大多是摇摆,节拍重音交错和即兴。《漫游集》第一首乐曲就采用了典型的“布吉--乌吉”(boogie-woogie)的风格,即一种爵士钢琴风格,最初是为舞蹈伴奏,特点是左手弹奏强有力的固定低音,一般是以双音或是分解八度构成固定低音。而右手则采用大量的切分与不规则节奏与左手的稳定形成对比。(见谱例1)
二月二习俗范文5
1.地层损害的定义
1.1 地层(油气层)损害机理就是油气层损害的产生原因和伴随损害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
1.2油气层损害的实质是有效渗透率的下降;有效渗透率的下降包括绝对渗透率的下降(即渗流空间的改变)和相对渗透率的下降。
1.3 渗透空间的改变:外来固相侵入、水敏性损害、酸敏性损害、微粒运移、结垢、细菌堵塞和应力敏感损害。
1.4相对渗透率的下降:水锁、贾敏、润湿反转和乳化堵塞。
2.油气层损害的内外因:(潜在因素和诱发因素)
2.1内因:油气层本身的岩性、物性及油气水流体性质等造成损害的原因。
2.2外因:指在施工作业时任何能够引起油气层微观结构原始状态发生改变,并使得油气层的原始渗透率等降低的各种外部作业条件。
3.油气层损害机理的分类
目前国内外油气层损害机理研究专家对油气层损害机理进行了多种科学的分类。
3.1 L.Alegve应用专家系统诊断地层损害的分类。
3.2 D.G.Kersey从岩矿学角度的分类。
3.3 我国张绍槐、罗平亚教授从流体侵入造成地层损害角度的分类。
二、跃进二号油层损害因素浅析
1.跃进二号油层潜在损害因素
各种损害的发生都必须了解储层的特性,主要包括:储层岩石、填隙物、储层孔隙和喉道特征、储层流体特征、储层压力温度系统。
1.1微观上来讲跃进二号油层储渗空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1储集空间:主要是孔隙、跃进二号油田地层多为多层系薄层疏松细粉砂岩和中浅层细粉砂岩, 储集空间,孔隙度较小,地层流体流动易受地层压力影响携带砂岩,造成出砂。
1.1.2渗流通道:主要是喉道、多层系薄层疏松细粉砂岩和中浅层细粉砂岩,固相颗粒之间间隙小,所以造成砂堵及砂埋的可能性较大。
1.1.3喉道:是指两个颗粒间连通的狭窄部分、由于地层出砂多为细砂及泥岩,所以修井作业中泵实效多为泥状细砂结块所为。
1.1.4孔隙结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为锥形、分布较广但其连通性差。
1.2宏观上来讲跃进二号油层储渗空间由孔隙度、渗透率来影响
1.3跃进二号油层储渗空间特点与油层损害之间的关系
跃进二号油层储渗空间主要特点:孔喉大、孔喉弯曲程度大、孔隙连通性差、储层孔喉细小、储层渗透率低。
1.3.1孔喉大,固相颗粒侵入的深度深,损害程度可能就大。
1.3.2孔喉弯曲程度大,喉道越易受到损害。
1.3.3孔隙连通性差,油气层受到损害大。
1.3.4储层孔喉细,滤液或入井流体造成的水锁、贾敏等损害的程度大。
1.3.5储层渗透率低,孔隙度小,储层受固相颗粒堵塞的可能性和程度大。
1.4敏感性矿物的定义和跃进二号油层敏感性矿物特点
1.4.1敏感性矿物定义:容易与流体发生物理和化学作用,并导致油气层渗透性降低的储层矿物就称为油气层敏感性矿物。
1.4.2跃进二号油层敏感性矿物特点:粒径很小(
1.5敏感性矿物在含油气岩石中的分布位置和存在状态,对油气层损害有较大影响
跃进二号油层敏感性矿物有四种产状类型,如下:
三、井下作业因素造成的跃进二号油层地层损害
1.作业或生产压差引起的油气层损害
1.1井下作业时修井液与固相颗粒侵入造成的地层损害
1.1.1微粒运移产生的速敏损害:1.冲砂,磨铣等作业时容易产生微粒及微粒:2.临界流速:冲砂,磨铣等作业时使地层微粒开始运移的流体速度;3. 跃进二号油层临界流速的影响因素。
1.1.2跃进二号油层多为多层系薄层疏松细粉砂岩和中浅层细粉砂岩,与原油胶结性高、微粒小,作业时临界流速太快极易造成堵塞。
1.1.3跃进二号油层地层颗粒之间孔隙度小,储层受固相颗粒堵塞的可能性和程度很大。
1.1.4跃进二号油层岩石和微粒的润湿性表现为亲油亲水性,容易被外来液体带动发生位移。
1.1.5液体的离子强度和 pH值较低不产生结垢堵塞。
1.1.6界面张力和流体粘滞力:压井,洗井多为污水,淡水r =1.00g/cm3~1.03g/cm3的淡水,界面张力与流体粘滞力较弱。
1.1.7温度影响, 随温度变化,由于析蜡点低容易形成蜡块堵塞流体通道,也容易热洗解堵。
1.2跃进二号油层微粒运移的主要特点:虽然跃进二号油层微粒尺寸小于地层孔尺寸的1/3到1/2,颗粒不容易形成堵塞,但其颗粒浓度大,所以也容易形成堵塞
1.2.1微粒在孔喉处堵塞是微粒运移损害的显著特点。
1.2.2跃进二号油层孔壁粗糙,孔道弯曲度大,微粒被孔道或孔喉所“捕获”的概率大,造成孔隙堵塞。
1.2.3生产压差越低于地层压力,容易形成出砂堵塞,其堵塞强度高。
2.地层压力降低造成的跃进二号油层地层损害
2.1无机垢的形成:当地层压力降低时,地层流体中的CO2气体不断脱出,使得水相中的CO2量大大减少,产生CaCO3沉淀,腐蚀生产管柱。
2.2有机垢的形成:油气层压力降低,使原油中的轻质组分和溶解气挥发,蜡在原油中的溶解度降低,促使蜡沉积,造成堵塞。
3.温度变化引起的跃进二号油层油气层损害
3.1增加损害程度:一般而言,油气层温度越高,各种敏感性损害程度越强,并且温度越高,工作液粘度降低,进入地层深度越深,滤失量越大,造成的损害越严重。
3.2结蜡损害:温度变化引起无机垢和有机垢的产生。当温度降低时有可能使原油中的石蜡析出。
4.修井作业时间对跃进二号油层的油气层损害
4.1作业或生产时间延长,油气层损害程度增大。
4.2增加滤液或固相颗粒侵入深度,这对油气层危害最严重,因为损害深度若超过了射孔等完井方法消除地层损害的深度,则会严重影响油气井的生产。
参考文献
[1]《保护储集层技术》,张绍槐、罗平亚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1993年5月.
二月二习俗范文6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0月1日~2011年3月31日出生,在儿保门诊体检的满6个月的婴儿5517例,男2975例,女2542例。
监测内容:母亲情况包括母亲的一般状况、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婴儿情况包括婴儿的出生体重、胎龄、分娩方式、产后开奶时间、喂养方式等。
监测方法:采用统一设计的《大连市母乳喂养随访卡》调查表,由社区访视医师对调查对象在产后7天、14天、28天各访视1次,对母婴一般状况、分娩方式、产后开奶时间、奶瓶的使用情况、新生儿喂养方式、产妇的心理状态及文化程度等进行指导。详细填写母乳喂养随访卡后送呈区妇幼保健院;对在产后42天、3个月、6个月到儿保门诊体检的婴儿家长详细询问和指导母乳喂养情况,并负责完善母乳喂养随访卡,每半年汇总统计分析1次,并上报市妇幼保健院。
结果
6个月内母乳喂养的调查情况,见表1。
部分母乳喂养的主要原因,见表2。
停止母乳喂养原因,见表3。
讨论
调查中发现,泌乳差是部分母乳和人工喂养的首要原因。产妇产后疲劳过度,休息欠佳睡眠时间不足,营养不均衡,心里因素如精神过度紧张、焦虑、抑郁等,过早使用奶瓶,产妇自认奶水不足、缺乏自信等,而导致乳汁分泌不足,影响母乳喂养。从2007年开始坚持开办免费的孕妇及儿童家长学校,通过发放免费的母乳喂养知识的宣传小册子,多媒体图片宣传,妇幼专业人员定期免费相关专业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积极向孕妇及其家属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及科学喂养知识,提高了产妇对母乳喂养的自信心,促进了母乳喂养率的提高,使近5年来6个月内婴儿的母乳喂养率一直保持在70%以上。
调查中发现,工作受限是部分母乳和人工喂养的第二大原因。受我国经济现状影响,就业困难及社会工作压力过大等,部分产妇因经济原因于生产之后过早外出工作,未能及时给予婴儿喂奶,再加上休息睡眠不足,而导致乳汁分泌不足,另有部分产妇图方便省事直接给婴儿喂配方奶粉等。建议社会多多关爱妇女和儿童,加强对哺乳期妇女的保护和关爱,保证产假和哺乳期妇女的喂奶时间,从而提高母乳喂养率。
母亲患病是部分母乳和人工喂养的第三大原因:统计显示母亲患病虽然只10%左右,但在某些情况下也是可以避免的。母亲患病多见于乳腺疾病如乳腺炎、肿胀、皲裂、过大或凹陷等,产妇因精神过度紧张,怕疼而不愿意给婴儿哺乳,从而导致乳汁分泌不足。还有一部分产妇为了保持苗条身材而拒绝哺乳。对于这一部分产妇应在产前加强宣传教育,让孕妇了解和掌握孕期、产褥期的卫生保健护理知识以及科学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和技巧,产后加强护理指导,纠正不正确的喂哺姿势,是提高母乳喂养率的关键。
婴儿患病如早产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黄疸、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肺炎、先天畸形等给母乳喂养带来一定的困难。工作在产院和社区产后访视的医务人员应帮助和鼓励家长,掌握正确的喂哺姿势和科学的喂养方法,指导产妇坚持母乳喂养。
参考文献
1 钱家珍,钟群英.清远市市区0~6个月母乳喂养现状及干预措施-附2081例分析.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妇幼保健.1999,4(13).